经济地理学重点
经济地理学学科重点掌握方法
经济地理学学科重点掌握方法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理解和解释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在这一学科中取得良好的学术成绩,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地理学学科的重点掌握方法。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
在经济地理学中,GIS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地理数据,比如人口密度、交通网络和产业分布等,我们可以使用GI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经济地理学的核心问题。
二、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地区内部的经济结构。
为了进行区域经济分析,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特别适合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比如,一些地区由于拥有特殊的自然资源或者人力资源,可能会在某个产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产业链分析来研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
通过分析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城市化与城市地理城市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研究城市化对经济地理学也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解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秩序和城市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城市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此外,研究城市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发展动力和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全球化及其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城市网络等来理解全球化的过程及其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经济地理 学重点
第一章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经济地理学学科属性:地域性和.综合性3,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a, 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又称系统经济地理学或者普通经济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概论、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经济区划与区域规划等分支。
b.专论的经济地理学,又叫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以特定的地域单位——大洲、大洋、国家或国家内的特定地区为对象,进行系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比如亚洲经济地理、太平洋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北区经济地理、松花江流域经济地理等等。
即任何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都可以进行区域经济地理研究。
5,地域生产综合体:是指能有效地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
第二章 6.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次产业(primary)、第二次产业(secondary)和第三次产业文(tertiary)。
1)、依据——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是这一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
2)、分类标准——第一次产业: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
第二次产业: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次产业: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
即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
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3.)优点第一,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具体表现在:①此种分类方法同人类的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演进的一种趋势,即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二(次)产业的一定发展为基础的;反过来,又从更为广阔的领域为第一、二(次)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也使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趋于更加丰富。
经济地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第三章
1.区位和区位因子的定义
2.什么是区间流,通达度和临空经济区
3.掌握杜能圈。
4.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和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第四章、第五章
1.中心地与中心性的概念
2.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的K值
3.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意义
4.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
2.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3.R&D的区位要求
第二篇经济活动区位分析
第七章区位的结构与组织
1、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的定义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库兹涅茨法则
4、霍夫曼定理
5、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6、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7、集聚与扩散机制
8、什么是农村工业化
9、区域创新网络
10、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定义
11、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2、产业集群的概念
13、经济区的概念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梯度推移学说
3.中心—外围理论
4.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
5.新贸易学说
6.区域经济差异概念
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第三篇经济活动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地理学重点
\ 经济地理学重点区位: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包括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A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而现代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
B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
C古典选择的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则是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3.4.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区位条件--即区位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人类对自身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
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
另外,区位条件也随时间而变化。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
5.交通网:由点和线组成的连接a、b、c、d的交通线,点是指通常的车站、道路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结点,线则是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及空路等交通路。
6.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
(2)交通便捷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
7.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1)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①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②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③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收益最大。
(2)经济学上的意义:①首推其研究方法②对韦伯及克里斯泰勒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很大影响③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8.+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9.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10.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11.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基本观点:①提出区位决策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化点,因此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②需求会随着价格的变化和市场地域大小的不同而变化③单个企业的市场区域围绕市场中心呈圆形区域,需求的曲线围绕价格变化轴旋转而成需求圆锥体为需求总量④多个企业市场区域的均衡空间呈蜂窝状的六边形市场结构12.企业增长的动因:规模效益,内部交易,技术优势和竞争激励13.规模效益: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14.企业增长的战略: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经济地理学重点
经济地理学重点一、名词说明1,规模经济:指由于专业化水平提高等缘故,使企业的本钱下降,规模扩大,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本钱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P1152,门坎人口: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取得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人口,即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P943,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加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P1744,互补产品:指两种产品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需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5,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产生的时期扩展。
P1176,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致使现有产品市的扩大。
P1177,范围经济:指企业由于经营范围扩大而取得的效益。
P1158,霍夫曼比例:是一个揭露了一个国家或地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比利式,其重点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此比例被称为霍夫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增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增值。
P1819,增加极:指区域经济中,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而成的经济中心。
P20910,乘数效应:增加极的进展对周围地域的经济永生示范、祖师和带动作用,从而增强了其与周围的联系,而在此进程中受到循环积存因果机制的阻碍,增加极对周围地域经济进展的作用不断的扩大和强化,阻碍范围和程度也随之增大的效应。
P20911,极化效应:指增加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域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加极从而加速增加极自身的成长的效应。
P20912,扩散效应:指增加极向周围地域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域的经济进展的效应。
P20913,溢出效应:增加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阻碍称为溢出效应。
P20914,区域管制:指通过量种集团的对话和谐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转变和政府自上而下的操纵的不足,最终达到共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
四川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概念整理
四川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概念整理地理学复习资料是考生备考考研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经济地理学的复习内容。
下面将重点整理四川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经济地理学重点概念,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位理论:研究地理位置对产业分布、交通运输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中包括“短程效应”、“长程效应”等概念。
2. 产业空间结构: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组织和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外围地区”、“门户城市”等概念。
3. 地域发展战略:研究地域发展的目标、推动力和控制因素。
其中包括“主导产业”、“拔尖人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概念。
4. 人文地理与经济发展:研究人文环境对经济活动和地域发展的影响。
其中包括“城市化”、“乡村振兴”、“人口迁移”等概念。
二、四川省的经济地理特点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特点。
在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理解四川省的经济地理特点对于备考四川省地理学内容非常重要。
1. 自然地理特点:四川省地势复杂,地形多样,河川众多,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川西高原是重要的牧区,雅砻江是四川省的交通要道。
2. 经济发展特点:四川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3. 区域发展特点: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成渝经济区是其中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已成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
三、四川省经济地理学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复习资料中,了解四川省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地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产业结构调整:四川省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需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济地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地理学》重点——HUST-ECO一、导论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含义:狭义及广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对象: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特点:区域性,综合性;强调区域地理特点和差异性,以及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地理学分类:两分法=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分法= 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分类:一般原理+产业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产业地理学=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交通运输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 国别经济+地区经济地理学3、古典区位理论(Theory of location)——杜能:农业区位论,土地类型+集约化程度韦伯:最小费用工业区位论1(下二:人口/民族/文化、廖什:最大市场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正六边形市场、信息条件)4、影响经济的因素: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形状、自然资源、气象气候、交通运输、见上二、交通1、世界主要港口2 大西洋左岸,纽约、新奥尔良、里约热内卢等;右岸,汉堡,伦敦,苏伊士,开普敦太平洋右岸:温哥华,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左岸,东京,神户,千叶,大阪,大连,上海,香港,高雄,新加坡,曼谷,墨尔本,悉尼印度洋印度:孟买、加尔各答;波斯湾,科威特、迪拜、吉布提、亚丁2.1海洋印度洋海域:安达曼湾等大西洋海域:黑海太平洋海域:爪哇海2.2海峡多佛尔(拉芒什-加米)、直布罗陀、黑海(土耳其)、马六甲、斯卡格拉克-厄勒海峡(连接北海、波罗的海)、巽他、龙目-望加锡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满的海峡2.3运河苏伊士+巴拿马+北海-波罗的海运河+莱茵-美因-多淄运河2.4内河亚马逊河+长江+莱茵河+泰晤士河+塞纳河(法国境内,经过巴黎,英吉利海峡入海)3 国际多式联运3的优点:1、责任统一,手续简便;2、节省费用;3、减少中间环节,时间缩短;大陆桥运输4的优点:1、缩短运输里程;2、减少运输时间;3、降低运输成本三、农矿产品1、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基本特征:产品零星,涉及面广,分类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气温、降水、土壤等)的影响明显,生产及贸易地理分布较集中;贸易争端多2、世界9大石油产区:波斯湾(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俄罗斯、阿塞拜疆;美国、加拿大;北海(英国);拉美;北非(埃及、利比亚);几内亚湾(安哥达、尼日利亚)3.1 铁生产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国:中、日、美、西欧铝生产:澳大利亚、西非(几内亚)、拉美(巴西);进口国,美、中、日、俄、德、加锰生产:南非、乌克兰、中;进口,美镍生产:泰国、马来、印尼;进口:美四、亚洲 4.1 日本——1、国土面积狭小,形状狭长,四大岛: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2、海岸线众多,港口众多,三湾一海:东京/伊势/大阪湾、濑户内海;3、主要港口1Resource/Market-oriented、Foot-loose Industry:资源/市场定向、流动型产业,原料运输成本>=<产品运输,钢铁/水泥、饮料/食品、纺织2Base Port:基本港,班轮公司的船一般定期挂靠;Non-Base Port:非基本港,基本港以外的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收费外,还需另外加收转船附加费3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国际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国运至另一国的货物运输;4Land Bridge Transport:大陆桥运输,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和城市:本州:东京、广岛、京都;九州:长崎、福冈;北海道:涵管;四国:高知4.2 东南亚——农矿产品——1、石油:印尼、文莱、马来西亚;2、锡矿: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3、天然橡胶:泰、马来、印尼;4、油棕、椰子;5、三大米市:曼谷、西贡、仰光;主要港口和城市:新加坡、曼谷、吉隆坡、雅加达、河内4.3 南亚范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特征:1、地形特点:高原山地广布;2、矿产资源特点:缺少石油;3、民族、宗教、社会结构复杂;4、二元经济南亚主要港口和城市:伊斯兰堡,达卡,科伦坡4.4西亚石油:1、石油蕴藏特点:储量大,占世界一半以上,且99%以上集中于波斯湾地区。
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述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空间组织形式。
本文将为天津市考研地理学的学生整理经济地理学的重点知识点,以供复习参考。
二、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空间组织形式的学科。
它继承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工具,通过对产业、交通、城市等经济地理要素的研究,揭示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地理空间的塑造。
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活动地域分布规律、经济地域类型及其演化、空间组织形式与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三、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理论1. 现代经济地理学理论现代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互补区位理论、场地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空间价值理论等。
2.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其中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增长极理论、区位理论等。
四、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 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差异和产业空间组织形式,重点关注产业集聚与分散、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和发展。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体系的组织形式和城市发展规律,重点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分异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3.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地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地域经济发展规律,重点关注区域内经济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和对策。
五、天津市地理经济地位及特点1. 天津市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天津市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地处华北平原和渤海湾之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 天津市的经济特点和主要产业天津市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达,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等。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重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地理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在经济地理学第三版中,根据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产业地理学、城市与区域发展、全球化与经济地理等。
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
在第三版中,强调了对基本概念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了经济地理学的定义、核心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空间、地理位置、区域、地域、地理环境、地理条件等。
它们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市场联系等密切相关。
在方法上,经济地理学主要运用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揭示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地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2. 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各类产业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演化和影响。
第三版中,产业地理学被强调为一个重点内容。
产业地理学探讨了不同产业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定位和集聚现象。
它研究了不同产业的空间集聚原因、集聚效应以及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科技产业集聚带动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汽车产业的集聚则形成了一些汽车制造中心,这些都是产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3. 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发展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领域之一。
第三版中,城市与区域发展在重点内容中具有重要地位。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了地理空间内不同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它关注城市化、城市扩张、城市体系等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联系起来。
比如,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功能转变,都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格局。
4. 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全球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第三版中,全球化与经济地理成为重点。
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内容归纳
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内容归纳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地理空间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
在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中,经济地理学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经济地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复习材料。
一、经济地理学概论经济地理学概论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在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经济地理学概论重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其研究的对象,即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格局。
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梳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从传统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到现代的地理因素综合论的转变。
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实地调查、遥感技术等方法的应用。
二、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是研究经济地理学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基础理论。
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地理区划理论:介绍经济地理区划理论,包括按行政区划划分的国际经济地理区划、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的区域经济地理区划等。
2. 产业地理学理论:介绍产业地理学理论,包括产业地理的内外部联系、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的规律等。
3. 区位理论:概述区位理论,包括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三、经济地理学的重点内容经济地理学的重点内容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领域和研究焦点。
在上海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经济地理学的重点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地理学:介绍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等。
2. 区域经济地理学:概述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等。
3. 农业地理学:介绍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耕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农业资源配置和粮食安全等。
经济地理学重点
第一章: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1.土地的参与方式: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①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是由土地的自然特性起决定性作用;②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是由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决定性作用。
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有:①是市场规模②市场特性,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
第四章:1.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消费市场状况、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零售业间的竞争、地价的作用2.营利性服务企业的层次:P110一是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二是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三是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
第五章1.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效益增加范围经济: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2.企业增长战略:①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该类增长可从三个方向进行:一是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向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三是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
②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
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多样化:多样化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
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
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①接触扩散,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②等级扩散,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第六章: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选择:公司的总部应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①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②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③具有与其他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经济地理学重点
1、极化效应(P48)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2、区位理论(P14)就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所占有场所(区位)的理论,即研究人类各种空间活动应在什么样地点最佳、效果最大的理论。
3、位置极差地租(P 15)由于距离产品消费市场(城市、城市中心)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土地利用纯收益。
4、中心性(P23 )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或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公式:C=B1-B2C: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5、门槛人口(P25)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P=A(B n)式中:N:中心地职能的设施数;P:中心地的人口。
6、首位城市(P25 )区域内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P r=P1/r n P r:r级城市人口;P1:首位城市人口;r:城市等级数;n:参数。
7、通达指数(P18 )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8、主导产业(P40)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其功能有:一是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比重,是区际分工的主体;二是能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可能波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
9、区位(P14 )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10、经济地租(P )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
11、乘数效应(P )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
12、区域经济结构(P )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
它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因素之一,且决定着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16、潜导产业(P40 )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17、增长极理论(P48 )增长极理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和发展理论18、溢出效应(P48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溢出效应。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概念总结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概念总结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了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经济地理学在解释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经济地理学重点概念,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种经济现象,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城市化、交通运输等。
它以地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并利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来深入探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不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其中,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地理分布与产业空间组织,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和农业的区域发展模式,服务业地理学研究服务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它关注地理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区域内外部环境对产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寻找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的策略和模式。
4.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空间组织、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发展规律。
它探讨城市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差异和城市内部的经济区位。
此外,城市地理学还关注城市与环境、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 交通运输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组成和运作,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它关注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研究交通运输与产业、商业和人口流动的相互关系。
此外,交通运输地理学还研究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运营管理,以及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6.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研究全球经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 绪论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散指数D=∑∑==n i n j ij D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②杜能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经济地理学重点
经济地理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两层基本含义: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在区位主题已知的条件下,从去为主体的本身的故意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地区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
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
2、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小的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3、中心地职能中心地职能是向居住在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称“中心地”。
由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称为中心地职能。
4、门槛人口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5、等级扩散: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远及近的6、接触扩散: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7、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带动作用的产业。
是指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
8、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9、增长极:是指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
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10、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经济区: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是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拥有体现区域优势的地区专门化与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结构,由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群)及与其紧密联系的腹地范围所组成的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结构。
经济地理学重难点
经济地理学重难点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是自然环境本身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在区位决策中作用的空间经济分析方法。
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活动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依据。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本身的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产业关联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研究;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研究;环境与治理研究;区域发展研究;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研究;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研究。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区,又有位,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占据区位的事物)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通达性: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
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
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为B=E/V。
地理可进入性: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经济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经济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经济地理则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
经济地理的知识点在地理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将对地理高考中的重要经济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城市与工业布局城市与工业布局是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地理高考中,考察的重点通常集中在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及工业布局等方面。
首先,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由此引发的城市聚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层次城市组成的系统,包括中心城市、次级城市和辐射城市等。
最后,工业布局是指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通常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交通通达度等因素相关。
二、农业与农业地理农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经济活动之一,也是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地理高考中,农业地理是被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分布、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区位优势等方面。
农业分布是指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种植情况,由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决定。
农业发展模式则涉及到农业的技术手段、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
农业区位优势是指农业在某一地区的种植优势,通常与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相关。
三、交通与通讯交通与通讯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交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联系紧密,可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市场的扩大。
通讯技术的进步则能够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在地理高考中,常考察的内容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通讯技术等方面。
交通网络是指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组成,交通枢纽则是连接各种交通线路的重要节点。
四、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在地理高考中,通常涉及到资源分布、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A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B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D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3.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A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B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和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4.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A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B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C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D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E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5.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6. 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空间区位已知);(2)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空间主体已知)。
7. 区位条件:不同的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并不是能同样地满足人类所从事某项活动的要求,即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
8.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它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或收益;它的可得性、质量、价格等存在区域差异(稀缺性)9.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A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
B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
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
2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A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B原材料对区位的影响机制随着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而变化3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A能源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
B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区域的能源尤其是电力的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
4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A固定资本:大型装置型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因素。
B 金融资本:融资条件对企业区位选择长生较大影响。
不同企业资本需求不同。
一般型资本投资给成熟性产业或大型企业,新兴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更关注风险资本的获得。
5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A劳动力特色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经济活动主体(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B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越来越多地替代了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
C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的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
6技术知识对经济区位的影响技术与知识已成为影响经济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十分明显。
10.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自然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A自然环境条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B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效果反过来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A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B市场地域范围的大小(也是一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C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D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它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主要介绍产业集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A政府通过制定规划以及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引导经济活动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B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客观上起到增加该地区预期收入的作用,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C在促进国土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发展以及限制经济活动类型11. 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A运费成本与经济活动区位B交通方式与运费的关系C运费的定价制度与运费的关系D交通便捷成都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
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
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12. 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A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标志,知识与知识型劳动力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生产、管理及产品特征发生很大变化。
B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交通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趋小,现代生产对交通的要求提高。
C临空型的机场产业区出现:日本大板的关西国际航空港形成典型的临空型经济13.杜能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A基本原理:1一般在城市附近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运费大或不便于运输的作物。
2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3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B意义1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由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致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2.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其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义,对后来的区位理论研究者有很大影响与启发;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后来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C局限性:1)完全均质条件下的“孤立国”在现实中很少存在2)自给性农业经营的存在是导致杜能模式与现实农业空间分布状况产生偏离的最大原因之一3)即使是商品性经营农业,农业经营者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能力也各不相同4)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变小14.韦伯工业区位论A基本思想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
运费作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唯一因子,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论。
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对象,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第三阶段:集聚指向论。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B意义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以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2.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3.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C局限性1.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实中运费制度则是区段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完全竞争条件也是非现实的)2.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原材料消耗下降、运费成本降低)3.其它因素的影响(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地域政策因素)15帕兰德的区位理论A基本思想将不完全竞争理论引入区位理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的规律。
企业最佳区位是生产总费用(原料与产品运费)最低点。
16. 胡佛运输费用理论A运输方式不同,单位重量的货物每单位距离的运费也不同,即运费率不同B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1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运输费用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其意义在于强调了在区位布局中,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2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费率不同的原理,给出了降低运费的重要手段,即根据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分别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
17.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以最大利润代替韦伯的最低成本,考虑价格、需求和区位之间的关系A基本思想1企业最佳区位是利润(收入-费用)最大化点;2需求附着价格变化与市场区大小不同而变化;3单个企业的市场区域围绕市场中心呈圆形区域,需求曲线围绕价格变化轴旋转而成的需求圆锥体为需求总量;4多个企业市场区域的均衡空间呈蜂窝状的六边形市场结构克里斯塔勒理论A核心思想1) 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就越齐全,而低等级中心地仅限于供应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少数商品和服务(点)。
2) 两个相领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中心地的等级越低,其间的距离就越短,间距S与中心地等级n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3) 各等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网络(网)。
4)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应按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的原则,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B意义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对下列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关于城市等级的划分;关于城市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城市内和城市之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关于城市的区位、规模和职能方面的研究;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C局限性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决定的。
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
(2)K值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
(3)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
实际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高级中心进行经济或社会行为活动。
(4)忽视了集聚利益。
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出集聚利益。
(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18.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A消费市场状况:人口规模、消费者收入B购物空间的接近性(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C 距离中心越远,交通费增加越多,购买价格增加,购买量减少。
交通条件好,空间费用降低,零售的销售范围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会扩大。
D 零售业间竞争状况两种趋势:一是相互排斥区域分散,一是在竞争中产生联合。
E地价:零售业趋于追求最高地价区位。
不同经济活动对地价支付能力不同。
19. 赖利零售引力模型主要思想1当在A和B两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两城市向B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到C城市的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
2如果两个城市的规模差距太大时,向某地的零售引力与其离两城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呈反比。
20. 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A中心地理论1根据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等级,企业有不同的门槛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