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鉴赏·评论:《挖荠菜》(1课时)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解决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悟“我”对荠菜的特殊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重要语句,学习铺垫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评价任务:
1.动情朗读,把对课文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入体会“我”的遭遇和情感。
3.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我”挖荠菜时的心情。
4.通过引导和讨论,探讨文章的主旨。
5.对比阅读,加深对本课及《项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吃惯了大鱼大肉的我们,在春天能吃上俗称“清肠草”的新鲜
荠菜,恐怕是一件快事。但是,如果让同学们天天吃荠菜呢,你们还喜欢吗?如果同学们连荠菜都吃不上呢?(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这样的生活,同学们可能无法想象。可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小时候的生活,就是生活在蜜罐里的你们无法想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挖荠菜》,细细品味生活中我们不曾品尝的况味。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推荐三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之前,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书的同学,要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用
声音诠释作者的内心和情感。听读的同学,先标注出对朗读有异议的字,然后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把握学情。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主要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荠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的情景。)
三、探究学习
(一)细读课文,讲故事。
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内展示,比比谁讲得生动、感人!
1.请围绕“馋”,讲讲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提示:小时候,“我”是一个“馋丫头”因为……;对这个称呼,“我”又“恼羞”,又“冤屈”,因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我”小时候所经受的生理的苦痛、物质上的苦难。)
(例如:小时候,“我”是一个“馋丫头”,因为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是能吃的,例如刚抽嫩条的蔷薇枝、刚割下来带着蜂房的蜂蜜,更不用说青玉米、青枣、青豌豆啰,“我”都能吃的下;对这个称呼,“我”又“恼羞”,又“冤屈”,因为“我”是七八岁的大姑娘,不想落下这个坏名声,但是“我”又实在是没办法,“我”的确是太饿了。)
2.请再围绕“被追打”一事,讲讲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提示:有一次,“我”太饿了,于是……(请描绘出具体的情节,以及“我”当时的心情。)
(学生扣住文本,可加上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回答,引导学生体悟“我”小时候所经受的精神的痛苦、精神的苦难、精神的伤害。)
3.“我”为什么不敢回家?第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丢了鞋子,怕妈妈知道,不过不是怕挨打,而是怕妈妈伤心,通过妈妈“哀愁”的眼睛,“我”读懂了妈妈的痛苦和悲伤。第八段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反衬出“我”有家不能回的无助、孤独和恐惧的心理。)
4.“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是什么?
(是精神的痛苦、精神的苦难、精神的伤害。)
(二)精读课文,体会“我”挖荠菜时的心情。
请找出能够表现“我”挖荠菜时“坦然的心情”的词语,并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词语有:“享受”“提着”“迈着轻捷的”“奔去”“挥动”“招呼”“欢迎” “抬头看”以及吱吱喳喳的小鸟、绽开的花朵、白色的云朵。荠菜不仅仅能让“我”不再忍受饥饿,更能让“我”在精神上享受到一种自由和快乐,让“我”感受到幸福。)
(三)研读课文,主题探讨
1.作者写了孩子们把挖荠菜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后来是出于对“我”的“迁就”;吃荠菜时,他们“懒洋洋”的,“漫不经心”地“挑”上几根,带着迁就的“微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孩子们的总总表现,说明他们虽有礼貌,但完全不懂长辈对荠菜的情感和对他们的良苦用心。)
2.如何理解“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这句话?
(理解父母一辈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生活,借鉴过去,少走弯路,珍惜现在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3.“我”对荠菜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感情?
(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谈一谈:有痛苦的回忆,有深深的怀念,有无限的感慨,也有真诚的希望。)
4.请比较《挖荠菜》中的“我”和《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异同。
(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对人物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理解主题,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物质的满足和幸福与精神的满足和幸福有密切的关系,但物质上的幸福又不能决定精神上的幸福。《挖荠菜》中的“我”,虽然,精神上的苦痛是由生活上的苦难造成的,但是,“我”对生活的物质要求很低,仅仅是吃饱肚子就可以了;而且,“我”把人格的尊严,精神的幸福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我”对下一代的劝慰也是希望他们懂得精神的幸福、
人格的尊严、自由坦然的心情对人来说非常宝贵。《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也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非常爱面子的人。丢项链之前,玛蒂尔德不切实际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因无法满足自己近乎疯狂的幻想而时时痛苦,同时也造成了人生的悲剧;可是,丢项链之后,面对人生的不幸,玛蒂尔德性格中可赞的品质被激发出来,她把自尊诚信、精神上的坦然无愧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项链》的主题也有了类似《挖荠菜》的主题意味,即世间有甚于物质苦难的精神苦难,有甚于物质幸福的精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