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合集下载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和快乐。

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三)强调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应该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研究技能和知识,更要学会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实践和应用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美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程目标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体验和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四、课程内容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史和文化、创作实践和应用等方面。

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美术研究的基础,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研究;美术史和文化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作实践和应用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课程实施美术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应用,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方式美术课程的设计还需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和研究活动方式也应该因年龄而异。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1.课程简介1.1 美术课程的意义与作用1.2 美术课程目标1.3 美术课程内容2.平台课程设计2.1 平台原则2.2 平台组织与管理2.3 平台评价与反馈3.美术基本功3.1 造型基本功3.2 色彩基本功3.3 素描基本功3.4 绘画基本功4.美术素材与技法4.1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4.2 不同材料的运用技巧4.3 不同技法的应用与发展5.美术创造与表现5.1 创意思维的培养5.2 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培养5.3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6.美术欣赏与评价6.1 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6.2 艺术作品的文化解读6.3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方法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7.1 美术与科学的交叉7.2 美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7.3 美术与社会文化的联动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8.1 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与鉴赏8.2 美术教育政策与发展方向8.3 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附件:1.课程示意图2.美术教材推荐列表3.学生评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

2.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的文件。

3.平台课程设计:一种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美术基本功:指美术学习中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包括造型基本功、色彩基本功、素描基本功和绘画基本功等。

5.美术创造与表现: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美术欣赏与评价:指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学会运用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以及通过综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

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指对美术教育的效果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研究的工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程评价原则运用失衡,廉价而又过滥的一味褒扬和肯定,使评价的激励效应贬值,课程评价未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第二部分:新课标修订的依据和思路一、修订依据。

2007年由教育部组织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随即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展开全国范围的调研工作。

依据有关文件,参照教育部和修订组调研的结果与基层意见的反馈,经过数次修订,至2011年4月初完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l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终稿。

本次修订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准确把握,努力使《标准(2011年版)》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二、修订思路。

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4.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第三部分:课标修订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一、调整文本结构并充实前言。

第一部分中的"价值"内容删除,相关的思想在"前言"部分加以简要的表述。

另外,在"前言"部分加上了设定《标准(2011年版)政治坐标和指导思想的相关表述。

强调了美术课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任何学科都应该通过课程和教学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美术学科也概莫能外。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解读(2011年版)》2012年1月,教育部正式已经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即我们在9月1日开学即将全面使用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其实《课标》的修订是从2004年开始的,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是一项非常认真而负责的工程。

这中间经历了对全国一些地区课程改革情况的调查,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了问卷调查。

所以尹少淳教授形容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可见修订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但是编写与修订虽然艰难,但事实上实施才是个更艰难的过程。

为了能让大家对有一个前面的理解,以便在教学中更好体现其精神,受鲁老师的嘱托,对2011版新课标进行一下解读。

虽然把新旧课标进行了仔细比对,但因能力有限总有许多不到位之处,希望大家能多多谅解,批评指正。

在解读之前,我还是想先花一点点时间说说这《课标》的意义及修订是原因。

因为我相信有许多老师对这课标根本“不屑一顾”觉得没啥大用,除了评职称要考试才偶然想起,平时几乎不会用到,有可能有些老师根本连《课标》是怎样的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说是学习与实施了。

那么《课标》到底有何意义与功能,对美术课又有什么影响呢?一、《美术课标》的意义及修订原因(一)、《美术课标》的意义与功能当今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开展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的竞争。

新课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此亦可看出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教材是课程的“肉体”,那么,标准就是课程的“灵魂”,因此,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的意义,就在于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

此外课标还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教育部发布了2011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这是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进行美育方面的教学、考核和评价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

本标准的出台,旨在保证中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总结了该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结构该标准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包括目的与任务、标准要求、考核与评价。

其中,任务部分包括进修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标准要求部分包括审美情感、审美知识、表现能力,其中又包含艺术鉴赏、艺术创造和艺术表现;最后,考核与评价部分分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期和综合评估。

标准内容进修内容本标准包括了专业移民、艺术见闻、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思维和艺术表现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艺术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环节,艺术表现则是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教学要求标准要求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以心灵和感官的方式去接触艺术,理解文化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探究其底蕴与意义。

同时,学生应当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和不同文化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与内涵。

最重要的是,学生还需具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解读和批评的能力,让艺术真正地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安排学校应根据学期长短安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每学年,至少要有160个课时的教学时间进行艺术课程的教学。

同时,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教学设施,为教师提供一流的教学资源和培训机会。

考核与评价该标准规定学校应有统一的教学考核和评价规则,学生的评估主要应包括考试成绩、作品评定、听音乐、观美术作品等方面。

学校应定期为学生提供艺术表演和艺术节日活动、参观艺术展览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

结语总的来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是一个全面而有挑战性的课程标准,它为中小学生的美育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和方向。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该标准,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贯彻教学标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课 程 内 容 解 读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 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 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 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 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 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 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 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 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 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 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 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段基本上明确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任务)
课 程 分 目 标 解 读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
•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 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 关系 (“关系”的应用表示千万不能就“美术”论“美术”,它 可是具有“人文性” !有了“人文”就有了“美”,未来有没有 “术”都不重要了) ,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侧重“知识与 技能”)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 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更 具“人文性”了)中认识美术。(侧重“过程与方法”。)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多了“美术现象”是“大 美术”使然,视觉文化是大美术的基础)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 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 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侧重“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取消了“简短评述”,使得“应试教育”在美 术这儿不太好使了,但是对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因为老师也不能 “死记硬背”了)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1.引言本文旨在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逐章详细阐述该标准的每个章节以及相关要求。

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该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2 细化目标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段,美术课程有具体的细化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

3.课程标准3.1 年级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段,该标准提出了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对于小学生,要求培养他们对色彩、造型、线条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对于初中生,要求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等。

3.2 课程内容该标准规定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版画、书法、设计等。

对于不同学段,课程内容也有相应的调整和要求。

3.3 授课要求该标准明确了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力等。

4.评价标准该标准提供了美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的评价、学生对美术史和艺术家的了解和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评价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

2.美术素养:指学生对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3.审美能力: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4.创造思维:指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兴 趣和发展需要,敢于创新、不断探索, 就一定能让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收获芬 芳,
谢谢大家!
五、突出强调课程开设的基本 要求与保障


在建议的首条就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进行 了更加明确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美术 的基本条件 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 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 材料。1~9年级的学生必备画笔、颜料 和美术专用纸张。”这是从课堂的实际 出发,进一步强调美术课程开设的基本 条件。



新: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三)关注文化与生 活 (四)注重创新精神
三、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 容了美术课 程的目标框架:总目标、分领域目标的 框架结构。 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例,第一学段 强调“尝试”和“体验”;第二学段强 调“初步认识”、“激发想象”和“创 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运用”、 “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 第四学段强调“有意图的运用”、“探 索不同的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 现能力”等。
四、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 确评价要点


在课程内容中,改原先“学习领域、教 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为“目标、学 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三个条目。 目标更简练清晰,具有层次。 在知识技能方面,文本中更明确指出 “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 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 品。”“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 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等等具体的 量化要点。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首次提出)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新增)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变化,适 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改革精神,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出的一套规范性文件。

该标准旨在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其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出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此外,还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审美情趣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欣赏和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创造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绘画、造型、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其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在艺术修养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形成正确的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还对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划分。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规定了学生在各个年级应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绘画、造型、色彩、手工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对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要求,提出了注重实践、注重体验、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创造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

最后,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还对美术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规定。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同时,还强调了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文件,对于规范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该标准,结合实际教学,切实落实好各项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一、前言本文档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而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标准,供学校、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育健身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标准分为音乐、体育和美术三个学科,具体内容如下。

二、音乐课程标准1.音乐素养要求1.1 具备基本音乐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音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1.2 能够通过听音乐、演唱和演奏等方式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音乐表演技能要求2.1 能够准确地演唱、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儿歌和流行歌曲等。

2.2 能够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和伴奏,包括钢琴、吉他和口琴等。

3.音乐欣赏能力要求3.1 能够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音乐的表达方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3.2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要素,对音乐的结构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三、体育课程标准1.体育基本知识要求1.1 熟悉常见的体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了解其规则及比赛流程。

1.2 具备基本的体育常识,包括运动器械的使用方法、运动伤害的预防等。

2.体育技能要求2.1 能够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包括传接球、投掷、射门等。

2.2 能够通过体育训练提高自身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3.体育意识培养要求3.1 能够理解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3.2 能够尊重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伙伴关系和集体荣誉感。

四、美术课程标准1.美术基本技能要求1.1 能够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剪纸、雕塑等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1.2 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等视觉元素进行构图和表现,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察力和创造力。

2.美术知识背景要求2.1 熟悉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画家的代表作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总体要求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规定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2、标准要求学生在基础美术知识、技能和创意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史1.1.1 中国古代绘画1.1.2 世界艺术史1.1.3 现代艺术发展历程1.2 美术理论1.2.1 色彩学1.2.2 绘画构图1.2.3 素描与速写1.2.4 艺术造型1.3 美术材料与工具1.3.1 绘画材料1.3.2 雕塑材料1.3.3 摄影与影像制作材料1.3.4 创意工具2、美术技能2.1 素描与速写技巧2.2 水彩画绘制技巧2.3 制作简单雕塑作品的技巧2.4 摄影与影像制作技巧2.5 艺术创意表达技巧3、艺术创作3.1 图像创作3.1.1 静物画创作3.1.2 风景画创作3.1.3 人物画创作3.2 空间创作3.2.1 平面设计3.2.2 立体造型设计3.3 影像创作3.3.1 摄影作品创作3.3.2 短片制作4、艺术鉴赏与欣赏4.1 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4.2 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4.3 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4.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5、艺术教育5.1 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5.2 艺术欣赏与鉴赏教育5.3 综合艺术教育附件:1、课程教材目录2、学生作品集3、考试题库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民教育阶段中,由国家出资提供的普遍义务教育。

2、美术基础知识: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材料与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美术技能: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素描与速写技巧、水彩画绘制技巧、雕塑制作技巧等方面的技能。

4、艺术创作:指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艺术鉴赏与欣赏:指学生通过分析、评价、研究艺术作品,发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2011版美术新课标解读

2011版美术新课标解读

学段
目标要求
第一学段 (1-2年级 ) 第二学段 (3-4年级 )
第三学段 (5-6年级 )
第四学段 (7-9年级 )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外形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 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 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 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 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 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 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 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 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 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 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 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表述清晰准确,明确学科特性
(1)课程性质
标准(2011年版)新课标中对于美术课程的性质 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 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2001年版)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 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 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关注和表达的内容的递进
1-2年级 大胆表达感受
3-4年级 表达感受与认识 5-6年级 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
(2)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第一部分课改十年总结一、概要20世纪末,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抢占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做人才的准备,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

为了顺应这一形势,我国也从2000年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是1949年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操作方式也与以往不同。

其力度之大,变化之大,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正是在国际国内的背景之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教材的编写和对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深刻地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而且辐射到校外的美术教育和高师美术教育,形成了美术教育的一个高潮。

经过十年的使用,总体上看,我省教师们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比较积极,认同度较高。

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是由于领导不重视而导致对师资配备不足,设备条件较差。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尚未得到完全的纠正,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依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我省实施美术课标(实验稿)的基本情况(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美术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1、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2、美术教育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全省教学质量趋于均衡;3、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得到了尊重;4、美术课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爱上美术课了;5、教师的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样;6、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初步形成风气。

(二) 我省在实施课标(实验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术教学方法上尚未把握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011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11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导言:艺术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表现力和创造能力,2011年制定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本文将全面介绍该标准的内容和目标。

一、总则1.1 目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1.2 重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1.3 基本原则(1)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科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综合性。

(2)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

(3)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观摩、模仿并进行自主创作。

(4)个性培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造力。

二、课程设置2.1 课程结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为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四个学科。

每个学科既有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又有合作交叉的可选课程。

2.2 学年课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设置的学年要求符合学生阶段发展规律,适度安排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时间,提供充足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2.3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围绕知识、技能、情感和创造四个维度来设置,并细分为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三、评价体系3.1 考试方式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考试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和平时表现;二是特殊技能评价,如舞蹈和音乐演奏。

3.2 评价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艺术实践的表现、情感与审美的体验以及创造力的发展等方面。

四、教学资源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要求学校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良好的教学环境、设备和师资等,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社区和家庭的艺术活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六墩学校尹鹏飞《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总目标与分目标、四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方面。

但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

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下面就修订内容作具体解读:一、明确美术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2011版新“课标”与“课标”实验稿相比,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课标”实验稿将美术课程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2011年版新“课标”却开宗名义道:“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于此,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因素愈发凸显,这也进一步强化学校美术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即“直观形象性”。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学科,“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其教学有赖于向学生呈现可供直观认识的视觉造型形象。

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直观视觉感受,进而提升其内在的审美经验或激发其动手操作的学习欲望。

此外,美术教学中“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也符合儿童视觉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它是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同时新“课标”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

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

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它不仅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人类特殊的存在与生活方式,也诠释了人的情感、意志、道德等精神内涵。

据此,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需要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以使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并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详细内容和指导。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设计和实施优质的美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培养其艺术创作的潜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提供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及要求1.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

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培养对色彩、构图等艺术要素的敏感性。

2. 雕塑:包括黏土塑造、石膏塑像等制作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雕塑作品展现想象力和空间感。

3. 手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艺制作。

要求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力。

4. 艺术欣赏:包括研究艺术史、欣赏艺术作品等。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并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 观摩研究:引导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培养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模仿练:通过模仿艺术家的作品,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巧。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培养其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注重思想表达、技术运用和审美效果。

2. 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能力发展情况。

3. 知识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和资源教师可根据本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艺术作品集等。

结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和实施具有特色和质量的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心得我在研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收获和启发。

这份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审美能力。

首先,这份标准强调了美术教育的智力培养作用。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通过观察、理解和表达艺术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训练。

其次,这份标准注重了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通过研究美术课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传统艺术文化,还可以表达自己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态度。

这种文化传承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此外,这份标准还着重指导了美术教育的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课程中不仅可以研究艺术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进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来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实践性的研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这份标准关注了美术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融合。

美术课程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等。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总的来说,研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让我领悟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这份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教育方法和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 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 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 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 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 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8
课 程 分 目 标 解 读
四、课程分目标
•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 激发创意(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语言及其 表达方式和方法(知识与技能);
• 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过程与方法), 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知识与技 能)。
•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独特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课 程 性 质
一、课程性质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 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5

二、课程基本理念
程 基
• 面向全体学生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 理Leabharlann • 关注文化与生活 • 注重创新精神

6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解 读
三、课程设计思路
• 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 合性和探究性
•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 内容和学习活动
•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 大的空间
•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 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 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 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7
~
9




1
总 目 标
–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 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 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 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 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 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 素养。
•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 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侧重“过程与方法”。这主 要是动手能力,只有敢动手、会动手,脑袋里的感觉才能表达 出来,才能表达好)
•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 持久兴趣。 (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里面就包含了 情感价值观,要获得“持久”这一条绝对不能绕过)
•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 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 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侧重“过程与方法”。这句 话基本上把美术材料放大到了“无限”,只要在生理心理上对 孩子没有危害,都可以尝试)
•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 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 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段基本上明确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任务)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了解
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美术素 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
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 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
术学习的 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 操,完善人格。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4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7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解 读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 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11
课 程 分 目 标 解 读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
•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 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 关系 (“关系”的应用表示千万不能就“美术”论“美术”,它 可是具有“人文性” !有了“人文”就有了“美”,未来有没有 “术”都不重要了) ,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侧重“知识与 技能”)
2
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 包括如下方面: 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对美术在社会中的 价值与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 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3
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表述)
•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 美经验(过程与方法),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 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9
课 程 分 目 标 解 读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 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 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侧 重“知识与技能”。主要是动脑能力,只要想到,在做到就很 容易了。所以提高眼界很重要,要多看,眼高了很容易带起 “手高”)
10
课 程 分 目 标 解 读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
•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 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 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简单的“关注”二字太重要了) 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知识与 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