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当前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一步。

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我国参加WTO形势下进展,是我国根底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一次极其深刻变革。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构造,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展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突破:1、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与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开展有用、感兴趣,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与技能,再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

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与训练学生绘画能力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全面开展,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

〔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拟〔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重视还远远没有到达应有程度。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与研究美术课程标准。

理想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根底上获得不同程度开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到达硬性开展标准。

并用一种统一尺度来衡量学生开展水平。

美术“在所有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

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与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知识点〕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与导向性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

例如1-2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是:▲欣赏自然与各类美术作品形与色,能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感受。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指南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指南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析、指南第一部分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

该标准于2011年颁布,对美术教育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该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

其次,该标准提出了美术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这些理念,该标准设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包括: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该标准规定了美术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

在造型表现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情感;在设计应用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欣赏评述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综合探索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美术技能和知识,创作具有主题性和文化性的作品。

最后,该标准提出了美术课程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包括: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全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

该标准强调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并规定了评价原则和方法。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术课程目标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科内容和要求1.美术识见和知识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中国装饰艺术等的历史和特点。

2.创造性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能够通过合作实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3.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艺术评价和意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互动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四、评价体系美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

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考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资源美术课程的结构应合理,选材应多样化,体现国内外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此外,还应利用实践基地、图书馆、艺术博物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体验。

七、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和监测,以评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初中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初中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1.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表现能力
- 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课程内容
2.1 素描
- 学习基本素描技巧和表现方法
- 掌握人物、静物、风景等物体的素描技巧
2.2 水彩画
- 学习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创作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2.3 剪纸
-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 创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2.4 手工制作
- 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创作简单的手工制作作品,如折纸、拼贴等
2.5 艺术欣赏
- 学习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流派
3. 课程要求
-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品创作和展示
-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
- 学生需积极参加美术展览和比赛等活动,展示个人作品
4. 评价标准
-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 作品质量和创意
- 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
- 参与美术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情况
以上为初中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的内容概述,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素描、水彩画、剪纸、手工制作和艺术欣赏等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展示作品,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积极参加美术展览和比赛等活动。

评价标准包括课堂参与度和表现、作品质量和创意、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美术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情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要求和规定,是指导学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美术知识。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绘画的基本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技能,了解美术史、名家作品及其风格,掌握美术基本语言和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再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艺术。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艺术,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最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美术比赛等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打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与课程简介

(打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与课程简介
7/28/2013 29
关 于 课

1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 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学科课程的主导价 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 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 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 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7/28/2013 30
关 于 课

2 、分类课程与综合课程 这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 的两种类型。其中,分科课程的主导价 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 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 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 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和把握解决问题 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7/28/2013
37
关 于 课

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 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当充分发挥 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为促进学 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程是强化课程 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 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7/28/2013 33
关 于 课


课程的具体内容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课程不同 的设计。应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科学 清晰。
1)课程目标:
7/28/2013
34
关 于 课
2 )课程内容:

应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 社会科技发 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科知识 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注意知 识与活动,选择与组织。 3 )课程实施: 学习活动安排,资源利用。
4、树立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观:发挥教师
和学生真正有效的作用,让他们从原有的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兴 趣和发展需要,敢于创新、不断探索, 就一定能让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收获芬 芳,
谢谢大家!
五、突出强调课程开设的基本 要求与保障


在建议的首条就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进行 了更加明确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美术 的基本条件 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 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 材料。1~9年级的学生必备画笔、颜料 和美术专用纸张。”这是从课堂的实际 出发,进一步强调美术课程开设的基本 条件。



新: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三)关注文化与生 活 (四)注重创新精神
三、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 容了美术课 程的目标框架:总目标、分领域目标的 框架结构。 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例,第一学段 强调“尝试”和“体验”;第二学段强 调“初步认识”、“激发想象”和“创 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运用”、 “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 第四学段强调“有意图的运用”、“探 索不同的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 现能力”等。
四、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 确评价要点


在课程内容中,改原先“学习领域、教 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为“目标、学 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三个条目。 目标更简练清晰,具有层次。 在知识技能方面,文本中更明确指出 “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 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 品。”“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 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等等具体的 量化要点。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首次提出)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新增)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变化,适 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地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地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地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地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地、有利于学生发展地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 组成课程地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地特征,形成基本地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案特有地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地学生地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地教案方法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地情感态度.<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地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地丰富性,在广泛地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地特征、美术表现地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地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地价值观.<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地主体性和创造性.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地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地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地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地情感和认识.“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地功能和目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 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二)根据学生地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地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 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地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地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地同时,给予教师教案更大地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地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地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地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地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 ,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地教案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二、分目标(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 ,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地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地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地持久兴趣.<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地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地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地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地基本方法 ,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地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地设计和制作活动 ,体验设计、制作地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地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地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地愿望.<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地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地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地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地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地兴趣,形成健康地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地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地态度.〈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地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地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地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地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地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地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地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地欲望,体验探究地愉悦与成功感.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地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地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地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地、可操作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地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地建议,实施教案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地要点.<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地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地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地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地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地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地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地过程和结果而实现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地知识、技能传授为目地,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地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地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案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地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地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地过程.<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地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地目地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 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地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地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地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地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地.教案内容地选择应贴近学生地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地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地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地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地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地思想、情感和创造性地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地感受与认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地教案应注重学生地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地主体意识,以多样地教案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地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地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地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地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地生活.〈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地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地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改;(1>融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地交又或重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地教案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地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地课程.在教案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地方法 ,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二、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一2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地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地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地表现效果,“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地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地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地乐趣.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地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地作品.辨别12种以上地颜色.<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观察身边地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地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地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地乐趣.2.学习活动建设以观察和体验地方式,了解身边用品地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逢.用画、撕、剪、粘地方法进行简单地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地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地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地乐趣. 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地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造地关系,用自己地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地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地美术作品,用简短地话语大胆表达感受.2.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地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地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地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地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地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晨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地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进.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地形状与色彩.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地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地感受.<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或阻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地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地想象、创作和展示.2.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表现自己地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地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扬.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地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 开展模拟或表搞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地感受.第二学段(3一4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地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地想象,唤起创造地欲望.2.学习活动建设用写生<音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地基本知识 ,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地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地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 ,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地兴趣 ,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地事物地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地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地立体作品. 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地关系 ,认识设计和工艺地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地方法表现设计构想 ,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地区别.2.学习活动建义观察和分析用品地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地关系 ,表达自己地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地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甩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地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地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地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地形状与用途地关系,从设计地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地用选,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地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地方{击,了解工艺制作地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地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2.学习活动建设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地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地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皱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地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地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地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地特色.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地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地主要特点以及作品地寓意.用恰当地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地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地图形符号.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期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地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地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地方案 ,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捕,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地地图或模型.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地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地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地创作意图,对他人地作品进行评谜.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第三学段(5、6年级><一)“造型一裹现”学习领域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地方法,选择合适地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地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地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地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地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地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拌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地近大面小地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地主题.根据不同媒材地特点,结合自己地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地方{差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地作品.<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1.目标从形态与功能地关系 ,认识设计和工艺地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 ,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地形式原理 ,观察、分析设计作品地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地关系.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地设计加以改进, 并做简单说明.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地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地知识,为学校地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运用不同地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地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地设计.3.评价要点理解设计地形态与功能地关系以及设计地作用和意义.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地创意.知道单独纹样地设计方祛和应用.利用材料地特性进行简单地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地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地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地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地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2.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地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面等),了解有代表性地画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地雕塑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地方式 ,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运用常用地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重要美术家地信息.运用简单地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地资料.能说出至少6 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 位)及其代表5 / 9作品.<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地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地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地关系.2.学习活动建议.缩写自己喜爱地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地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地作品.了解传统节日地来历及其活动方式 ,开展相关地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地关系.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地历史 ,为自己所在社区地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 ,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3.评价要点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地问题 ,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地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地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头描述或写作地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地认识和体会.第四学段(7、9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地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地表现能力 ,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 ,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 ,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面、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 进行绘画练习.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学习漫画、动画地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选择适合自己地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知道基本地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地雕塑方法 ,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运用中国画地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1.目标了解设计地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 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地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地设计意识.2.学习活动建议欣赏优秀地设计作品,了解设计地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地角度进行评谜.学习设计地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地设计和制作练习.了解一些媒材地特性,用面材、线材、体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地工艺品.以团队合作地方式,选择某一主题<如校园或小区改造、学校或社区活动等),进行设计练习<写出规划方案、制作模型和绘制效果图等),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练习.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查或阿络查找地方法 ,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 ,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地方式收集当地地设计资源 ,并对各种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评价要点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地分类.初步了解设计地形式原理和过程.了解物品功能与造型完美统一地设计原则和要求.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技地密切关系,关注身边地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善物品和环境地意识.了解不同媒材地特性,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媒材地质感、肌理与形状,体现设计创意.知道连续纹样地设计方法和应用.熟练、灵活、安全地运用工具.<三)“欣赏一评述”学习期域1.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地美术作品,了解重要地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地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谜,表达感受和见解.2.学习活动建议.对不同时代和文化地美术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地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流派.通过观摩和讨论,分析设计作品地实用性与审美性.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地制作方式与特点.欣赏中外优秀地建筑作品,并结合当地地建筑与环境, 进行评谜,体会建筑、环境与人之间地关系.欣赏书法与篆刻作品,感受其特征.欣赏新媒体艺术作品,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地关系.对现实生活中发生地美术现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地解读、分析和评谜.3.评价要点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识别不同门类地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等.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地关系及美术地文化价值,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知道中国美术史中 5 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 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地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地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 字以上地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地美术现象或事件.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美术史。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1是学校进行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触觉和其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表达个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一)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美术课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术的潜能,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组成课程的基本内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内容与特点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突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

具体特点如下:1、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新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学科融合:新标准强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3、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新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三、实施与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建议值得借鉴: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标准。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4、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对美术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与展望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贯彻新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

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美术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和工艺与其他美术 活动的区别。
·选择身边的媒材, 学习运用 ·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 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 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 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 过程。
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和媒材。
第三学段(5~6年级)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目标
学习活动建议
·欣赏中外优秀 美术作品,了解 有代表性的美术 家。通过描述、 分析与讨论,用 简单的美术术语 对美术作品的内 容与形式进行分 析,表达对美术 作品的感受与理 解。
六、教学建议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
段 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 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 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 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1~9年级的学生必备画笔、 颜料和美术专用纸张。
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原为“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 作过程”);
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 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 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主要侧重 “知识与技能”)

美术初中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解析

美术初中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解析

美术初中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解析美术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的学科,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全面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需求,美术初中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教学方案进行解析。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美术初中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在目标设定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绘画和创作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审美观点和审美价值体系。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该教学方案结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了教学内容。

内容涵盖了美术基本功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鉴赏等方面,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该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合作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标准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该教学方案提倡综合评价的方法,除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外,注重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造能力,以及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五、教材选择与编排教材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教学方案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既涵盖了传统美术素材,也融入了当代艺术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师角色与能力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力量。

该教学方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丰富的美术知识,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特点。

七、教育资源的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该教学方案倡导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和实践活动等,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课程标准九年义务制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课程标准九年义务制教育
2.设施改善:定期检查和更新美术教学设施,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舒适和功能齐全。
3.技术支持:加强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八、持续改进与发展规划
1.教学改进:根据课程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2.发展规划:制定长期和短期美术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具体措施。
二十、学生评价与成长记录
1.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美术学习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和进步。
2.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3.个性化发展:通过评价和成长记录,指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规划个性化发展路径。
二十一、课程内容更新与时代同步
1.内容更新: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定期更新美术课程内容,引入现代美术元素和新兴艺术形式。
1.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美术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作表现、合作交流等方面。
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1.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美术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八、课程组织与实施
1.教学计划:学校应根据本课程标准,结合校情、学情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课时安排:合理安排美术课程的课时,保证每周至少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3.教学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美术作品展览、现场创作、美术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质量提升:根据监督结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14
CHENLI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贴近美术课程的实际地位——重视不够;
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 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用硬性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来限制学生的 发展;
“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 展的天敌。”
现代社会“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和 “知识链”结构的形成 。
19
CHENLI
二、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说明
1.对课程总目标的理解;
2.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的价值取向;
3.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 征。
20
CHENLI
课程总目标的概括理解
第一句:“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 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 ”
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脱节,导致好的教 学目标不能很好实现;
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美术的热情、 美术表现能力反向发展彻底暴露美术 教育的不足。
3
CHENLI
课程总目标的三维表述
知识与技能:重要性不能去除,需要着 力改进,适当降低其难度和要求。
过程与方法: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 的事情,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比知识与技 能更重要。
第二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 能,获得美术表达能力”
第三句:“美术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12
CHENLI
课程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本身也是课程目标; 美术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强调美术活动
过程的重要,美术学科的感性特征强 调美术活动方法的多样与巧妙。
13
CHENLI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美术课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 因为美术教育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 感受,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而 这些东西表现在人的身上是千差万别的。
弹性化课程目标为教师灵活选择、组织 教学创造了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四)
第二学段:由“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 “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组合”是自由的、 随意的,而“设计”则必须有一点目的和秩 序;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 递进
第三学段:去掉“简单”一词递进为“进 行设计和装饰”;
第四学段:最终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 计”,指向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 要求;
案例分析(造型·表现—形与色)
低年级学生对形与色概念上是不分的 , 画形必有色,涂色不离形,全面接触各种 形与色,不限于几种形与色,引导学生从 感性上去认识;
中年级学生由实践形成对形与色的基本概 念,进一步学习形与色的表现方法,了解 形与色的文化含义,尝试运用形与色表达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高年阶段:丰富的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层次,基本概念逐步形成,学科知识 的轮廓逐渐显现。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1—4学段目标层次:对工具材料和美术 语言“由尝试使用”到“初步认识”, 再由“比较规范”到“有意图地使用”, 具有很强的层次感;美术表现也由“自 由表现”向“有个性地表现”过渡,目 标层次逐步上升。
四个学段在分段目标上逐步形成“体验活 动乐趣” → “感受活动区别” →“美化 身边环境” →“形成设计意识”这样的递 进关系。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说明
欣赏的两个层面: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 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
欣赏在教学活动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群 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将个体 的感受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和 共享(评述)。
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
降低学科目标(显现目标);强 化人文目标(隐现目标)。
摒弃急功近利,为学生的终身学 习和完美发展而设计。
显现目标:认知、技能技巧等能直观地看得 到的教育目标。旧的教育体系中显现目标被 过分强化;
隐现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用于学 生内心的不容易看到的教育目标。这些对人 的终身和谐、健康发展,对人的人格的形成 起决定作用的教育目标在旧的教育体系中得 不到应有的重视。
“弹性”课程目标的理想
贴近美术课程的实际地位——重视不够; 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
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用硬性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来限制学生的 发展;
“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 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 分发展的天敌。”
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教育必须重 视的工作。包涵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 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 这一基础,奢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 意义的。
课程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显军
一、 如何理解新的美术课程目标
1.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 2.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方向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
程目标的关系 4.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
的比较
美术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
中小学美术教学过分强调专业化,课 程目标成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简单移植;
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向更注重人 文价值取向转移,突出强调美术课 程的人文性质 ;
专业美术学校、社会美术教育是培 养专业美人才的场所;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二)
第二,美术课程目标在表述上,把教学方式 的组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 择与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教学实践活 动与目标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明确课程目 标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 程”,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 过程具有设计、指导的功能。
教学中的评述活动不是专业美术评论,并 非高不可攀。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第一学段:偏重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 走进自然之中,培养学生对欣赏活动的兴 趣。对形与色的感受是低年级欣赏活动的 重点,以“视觉”感受为主,其他“听觉、 嗅觉”等辅助手段不能过强。
第二学段:逐步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 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与色的感受扩大 到对质感的认识上。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一)
造型·表现:学习造型语言、规律,进行 造型实践,并从中感受身心的愉悦;
设计·应用: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材料 特征进行设计,并与生活发生联系;
欣赏·评述:通过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欣 赏获得个性感受,体会美术文化价值;
综合·探索: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扩展思 维空间,获得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二)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属于创作类;欣赏·评 述属于欣赏类;综合·探索两类兼有。
造型·表现更强调自由表现、创造;设计·应 用更强调创意,注重活动的功能目的。前者 注重创作的自由,后者注重创作的功能。
四个学习领域划分是相对的,目标范畴既有 侧重又相互交融。
阶段目标描述笼统,大致显示了一定 层次的递进关系。
“综合·探索”领域学习目标的价值
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向多元,美术与 其他学科的交融逐渐加强;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与 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 力的人才;
现代社会“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和 “知识链”结构的形成 。
第四,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 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分别确定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 确定教学目标要求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 更清晰,“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作为重 要的课程目标加以强化。
块状划分阶段目标层次
美术学科内容的非量化特征不宜从内 容上划分等级;
阶段目标的描述采取“宜粗不宜细” 的原则,符合美术学科特征;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第三学段: 增加了对美术作品材料、 美术作品的内容等特征的认识。
第四学段:“多角度”进行美术欣赏。 如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 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 作的角度等。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第一阶段: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活 动以游戏为主,提出学生进行无主题 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与展示 的目标;
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
四个学习阶段的划分符合美术学科“非 量化”的特征,同时将九年义务教育作 一体化考虑;
阶段目标的分布特点: “整体切入,分层递进”
(旧课程目标:“切块分布,一步到 位”) “建房理论”的引用。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低中阶段: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 玩玩融为 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 生的感受;
课程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本身也是课程目标; 美术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强调美术活动
过程的重要,美术学科的感性特征强 调美术活动方法的多样与巧妙。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三)
第三,课程标准在确定目标时,没有划定 具体的标高(特别是在认识领域的课程 目标上更是如此),留给学生更大的发 展空间。
第三句:“美术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课程总目标的内涵
三句话的逻辑关系:前两句并列,第三 句是前两句内容的提升。
第一句偏重于学生“内化”方面的目 标 ;第二句偏重于学生“外化”方面 的目标 ;第三句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 目标 ,是对前面教学目标的丰富和完 善。
注意了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描述。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一)
第一,大纲对目标的表述内容主要为学科 知识点,而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表述除了学 科认知领域的内容外,把兴趣、动机、情 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 要内容显现出来。 课程目标不具体列出知识点,而是采 取导向性、概略性的表述方式。
课程目标的功能结构调整
案例分析(造型·表现—形与色)
高年级学生比较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形与 色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学生的所有认知都不是教师灌输的,而 是学生在对形和色不断接触的实践活动 中自然形成的。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第一学段:目标指向“媒材”、“尝试”、 “体验”、“乐趣”几个词,从媒材的感官 入手,“进行造型游戏”,“进行简单的组 合和装饰”。“兴趣”是其任务和目的所在;
第二阶段:活动方式也是造型游戏, 内容要求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并 提出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的目标;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阶段目标的递进
第三阶段: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为结合学校、 社区以及综合运用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 识、技能,并提出在进行策划、制作、表演 与展示的同时,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阶段:强调在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 化及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①用美术的手段 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②通过跨学科学习, 理解共同和共通的原理与规律两方面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与美术课程目标的关系(二)
中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核心:在美术学 科中,尽可能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学 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 使之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 快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合作地学习、 综合地学习,发展基本的美本素养,学会 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尹少淳语)。
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脱节,导致好的教 学目标不能很好实现;
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学习美术的热情、 美术表现能力反向发展彻底暴露美术 教育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