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完整版)(实验稿)本文档旨在规范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提供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明确标准。
以下是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论和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其通过艺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包括色彩理论、造型原理、透视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2. 美术技法: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材料和技法的应用和实践。
3. 艺术欣赏与鉴赏:包括对著名艺术家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4. 创作实践: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5. 文化传统与当代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知。
6. 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研究和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历程和理论,培养学生对艺术历史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实地考察、艺术实践等。
2. 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和互动,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提供示范作品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分析。
4. 组织艺术展览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 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和工具,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四、评价与考核1.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平时成绩、作品评选、知识测试等多个方面。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作品,评价其思想表达和创作实践能力。
3. 评估学生对艺术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并鼓励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该课程标准为实验稿,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专家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参考资料- [引用的参考资料1]- [引用的参考资料2]- [引用的参考资料3]。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和造型技能。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技巧。
二、课程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学习绘画、色彩、造型等基本艺术知识。
2. 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3. 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国画、剪纸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4. 现代艺术欣赏:了解并欣赏现代艺术作品,培养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艺术实践技能:学习绘画、造型等艺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6. 艺术欣赏与评论: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并进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引导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习笔记和作品集: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形成学习笔记和作品集。
3.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批判能力。
五、教材选择1. 综合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综合教材,包括艺术知识、艺术作品欣赏和实践指导等内容。
2. 辅助教材: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辅助资料和教辅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课程时间安排1. 每周安排2-3节美术课,每节课45分钟。
2. 课程持续时间为一学期,根据学期安排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术课程目标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科内容和要求1.美术识见和知识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中国装饰艺术等的历史和特点。
2.创造性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能够通过合作实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3.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艺术评价和意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互动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四、评价体系美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
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考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资源美术课程的结构应合理,选材应多样化,体现国内外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此外,还应利用实践基地、图书馆、艺术博物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体验。
七、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和监测,以评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1一、前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颁布的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统一标准,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艺术表现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时代要求而制定,是教育部门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要求和规范。
二、总则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包括小学、初中等阶段的学生美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核评价等。
2.本标准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达到美育、德育、智育、体育的整体教育目标。
3.美术教育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就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4.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1.小学美术课程设置(1)一年级至三年级:基础美术课程,包括简单的色彩、造型、线条、立体等基本美术元素和认知。
(2)四年级至六年级:提高美术课程,包括色彩构成、空间感知、实景写生等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内容。
2.初中美术课程设置(1)初一至初二:综合美术课程,包括素描、水彩、版画、造型等形式的美术学习。
(2)初三:选修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美术学习内容,如素描、水彩、版画等。
四、教学内容1.小学美术教学内容(1)初级美术内容:色彩、造型、线条等基本美术元素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中级美术内容:色彩构成、立体空间感知、静物写生等综合性美术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和技能。
(3)高级美术内容:实景写生、静物构图、创意设计等拓展性美术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初中美术教学内容(1)综合美术内容:素描、水彩、版画、造型等多种形式的美术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和技能。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美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和美术教育发展现状,制定本课程标准,以促进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术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增进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科技等关系的认识。
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理论: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
2. 美术创作技能: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
3. 美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如美术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
4. 美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包括对中国画、书法、剪纸、陶艺等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创作。
5. 美术与科技的关系: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提倡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新。
5.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
3.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
4.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与保障1.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完善美术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资源充足。
3. 开展校内外美术教育活动,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4.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附录1. 教学建议与案例2. 评价方法与指标3. 教学资源推荐4.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一)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推动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
二、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欣赏,并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
通过研究美术,学生将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对美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按照学段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以下内容:1. 小学阶段- 色彩与形状:学生将研究基本的色彩理论和形状的认知,以及颜色与形状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 素描和构图:学生将研究素描技法和构图原则,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 绘画和水彩:学生将研究绘画和水彩的基本技巧,并参与创作绘画作品。
- 剪纸和手工艺:学生将研究剪纸和手工艺的基本技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2. 初中阶段- 层次和透视:学生将研究层次和透视的原理,了解空间感的表现方式。
- 艺术史和名家作品欣赏:学生将研究艺术史的基本知识,欣赏并分析不同名家的艺术作品。
- 素描和油画:学生将进一步研究素描和油画技法,进行更高级的表现实践。
- 数字艺术和创意设计:学生将研究数字艺术和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探索数字媒体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研究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展示、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
同时,我们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艺术综合测评和个性化评价。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支持实施本课程标准,我们将提供教师培训和教材编写指南,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美术课程。
同时,我们鼓励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美术研究环境,提供艺术设施和资源。
六、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本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将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同时,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七、结语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义务教育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
2024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文章标题:2024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一、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学价值被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逐渐呈现出新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新精神、文化传承意识和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课程价值1、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审美判断力,提升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一种视觉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美术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美术创作需要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因此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通过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美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美术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注重实践和创新:美术课程应注重实践和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创新中发展思维。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四、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1、基础技能: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如素描、色彩、构图等。
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
2、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及世界美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2023年整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
(2023年整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明确规定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美术课程的标准要求,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维度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培养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3.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艺术的特点,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三、课程内容1. 基础技能训练:基础技能训练:- 素描与造型:通过线条、阴影、透视等技法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
- 色彩与构图:研究色彩的运用和构图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感和表现能力。
2. 艺术知识与审美教育:艺术知识与审美教育:- 艺术史知识: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
- 艺术欣赏:教授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创作实践:创作实践:- 生活与艺术:通过观察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集体创作:组织学生参与集体艺术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课程评价1. 形式多样: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
形式多样: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
2. 个性化评价:注重发现和引导学生的个人特长与潜能,鼓励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个性化评价:注重发现和引导学生的个人特长与潜能,鼓励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1. 充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教材、教具和技术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教材、教具和技术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第一章课程目标1.1 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创造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1.2 具体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美术史与艺术欣赏2.1.1 认识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1.2 学习并欣赏重要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2.1.3 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风格2.2 绘画技法与创作2.2.1 学习和掌握基本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2.2.2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2.2.3 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2.3 造型艺术与立体创作2.3.1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造型原理和技巧2.3.2 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立体创作,如雕塑、陶艺等2.3.3 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立体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2.4 印刷艺术与设计2.4.1 认识印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4.2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印刷技术,如木刻、丝网印刷等2.4.3 运用印刷技术进行创作,设计海报、名片等作品第三章教学要求和内容安排3.1 教学要求1) 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启发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2) 重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情感。
3)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和技巧。
3.2 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进行教学,包括美术史与艺术欣赏、绘画技法与创作、造型艺术与立体创作、印刷艺术与设计等。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学生需要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和美术艺术修养,教师也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因此,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健康发展,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通过理性和情感,能够欣赏、鉴赏艺术作品,并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和表现力,并能够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作品。
1.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美术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了解和理解各种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2.1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课程需要包含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色彩、构图、绘画技法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为进一步的创作奠定基础。
2.2传统文化艺术美术课程需要注重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与传承,包括中国画、书法、国画、民间工艺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2.3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课程还应该引入一定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内容。
通过学习当代艺术形式,学生可以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艺术实践美术课程应该注重艺术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2艺术鉴赏美术课程还应该注重艺术鉴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解读和分析,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3.3多媒体教学美术课程还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审美范围。
第四部分评价方式4.1综合评价美术课程的评价应该是综合性的,既包括学生的作品评价,也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情况等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完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一、课程价值(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三)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关注文化与生活(四)注重创新精神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二)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的教学更大的空间(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阶段目标(分目标)本课程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2.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
4.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5.增强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6.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7.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8.积极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手段。
9.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10.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四学段(7~9年级)▲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标准,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和样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美术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绘画、色彩、构图等基础知识。
- 了解不同艺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创作技巧- 研究基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创作技巧。
- 培养学生对创作过程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3. 艺术赏析- 研究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和样式的作品。
- 了解不同艺术家和时期的代表作品。
4. 艺术历史和文化- 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历史和文化。
- 探索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5. 社会实践- 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展览。
- 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组织多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如课堂创作、实地写生等。
-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鉴赏活动。
2. 评价方式- 通过作品展示、个人表演等形式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力和艺术成果。
四、师资要求和教材选择1. 师资要求- 美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材选择- 选择符合标准的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有针对性。
五、学校支持和家长参与1. 学校支持- 提供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美术水平。
2. 家长参与- 积极支持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
- 鼓励和引导孩子参与艺术活动和实践。
六、实施和推广1. 实施步骤- 学校根据标准制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
2. 推广措施- 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推广和普及该美术课程标准。
初中: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用文本)
( 美术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初中: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用文本)Allow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rt activities can cultivate their beautiful sentiment andcultivate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初中: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用文本)第一部分前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术课程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导论: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艺术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旨在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确保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套适用于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以便学生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和学习获得对艺术的良好理解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技能:通过丰富的艺术作品创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雕塑、设计等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a.色彩与光影:学习色彩理论和配色技巧,了解光与影的绘画表现方法。
b.素描与构图:学习素描技巧和构图原则,培养学生的几何构造和透视观察能力。
c.印刷与版画:学习印刷和版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版画创作能力。
d.雕塑与立体:学习雕塑和立体作品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
2.艺术表达与创作:a.观察与表现: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风景、人物等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b.情感与表达:通过艺术作品创作,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c.主题与叙事: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叙事性表达,培养学生的艺术故事构建和表达能力。
3.艺术鉴赏与综合应用:a.艺术史欣赏:了解和研究艺术史的重要作品和艺术家,培养学生的艺术历史鉴赏能力。
b.大师作品学习:通过学习和模仿大师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c.综合应用: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如设计、建筑、社会科学等,培养学生在其他领域中的创造性应用能力。
三、课程组织与评价:1.授课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实践、实地考察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要求和规定,是指导学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美术知识。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绘画的基本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技能,了解美术史、名家作品及其风格,掌握美术基本语言和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再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艺术。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艺术,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最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美术比赛等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内容与特点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突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
具体特点如下:1、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新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学科融合:新标准强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3、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新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三、实施与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建议值得借鉴: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标准。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4、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对美术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与展望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贯彻新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
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美术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____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xx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xx,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xx,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
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设计思路(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释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因此,本《标准》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
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