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及《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统稿会议在贵阳召开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emc标准

电磁兼容emc标准

电磁兼容emc标准
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
对其它设备和环境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不同
的电磁环境中能够良好地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EMC)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定电子设备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
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国际上,电磁兼容(EMC)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
定和管理。

IEC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电磁兼容的标准,其中包括整体
的EMC标准(如IEC 61000系列)以及特定领域的EMC标准(如医
疗设备的EMC标准、工业设备的EMC标准等)。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
磁兼容性测试方法、限值要求、设备分类、标识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电磁兼容的
标准,以确保电子设备在美国境内的合法销售和使用。

这些标准包
括了对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辐射和对电子设备抗拒电磁干扰的要求。

除了国际和国家级的标准外,一些行业组织和协会也制定了针
对特定行业的电磁兼容标准,如汽车行业的汽车电子设备EMC标准、航空航天行业的航空电子设备EMC标准等。

总的来说,电磁兼容(EMC)标准是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其内容涵盖了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电子设备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中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磁兼容标准化与认证

电磁兼容标准化与认证
(2)搅扰测量设备与方法。
(3)搅扰源所发生的搅扰的限值。
(4)声响与电视广播接纳机装置的抗扰度以及(与IEC各TC有联络的)测量这些抗扰度方法的规则。
(5)假设CISPR所同意的规范与IEC的其他技术委员会以及国际规范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的技术委员会所同意的规范发生重复时,那么应就除接纳机以外的装置的发射和抗扰度要求与这些技术委员会停止商量。
国际公共运输结合会(UITP);
国际电热结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Electroheat-IUE);
国际专业无线电协会(International Amateur Radio Union-IARU)。
此外,与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Radio Consultative Committee-CCIR)即如今的ITU-R以及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的协作包括以下内容:
工业、迷信、医疗射频设备、其他(重)工业设备及架空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无线电搅扰
SC D:Interference Relating to Motor Vehicle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汽车与内燃机的搅扰
SC F:Interference Relating to Household Appliances, Tools, Lighting Equipment and SimilarApparatus
在IEC执委会指导下,还成立有电磁兼容顾问委员会(ACEC),以鉴定〝市场对电磁兼容规范的需求〞;协调IEC和其它组织的电磁兼容任务;防止任务项目重复和防止制定出有抵触的规范;以及特别指点分配电磁兼容规范制定义务给适宜的技术委员会。

寿建霞_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及EMC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

寿建霞_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及EMC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
CNAS-CL16 -2007《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 实验室的应用说明》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六、EMC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
实验室认可的基本要求:
※ 管理要求 ※ 技术要求 ※ 补充的特殊要求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6
六、EMC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
管理要求
• 组织 • 质量体系 • 文件控制 •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 服务客户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二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
GB/T21506.3 电力变压器、电源装置、电抗器和类似产品 电磁兼容 性(EMC)要求;
GB/T21419 低压直流电源 第3部分:电磁兼容性(EMC);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三、EMC标准体系
产品EMC标准
另一种是把产品的EMC要求写入产品的技 术标准中,如GB14048.2-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 控制设备 低压断路器,在该标准的7.3节电磁 兼容(EMC)中详细规定了一般要求,抗扰度和 发射的标准。
1
二、基本概念 (1)
电磁兼容: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 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发射: 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骚扰: 任何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生物或非生物产生不良影 响的电磁现象。
电磁干扰: 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应对检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并持 证明上岗。
(2006版)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六、EMC实验室认可的关注点
5.2 人员 实验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机器人电磁兼容领域的国际标准化之路

机器人电磁兼容领域的国际标准化之路

【上海实践】Leading Standards 标准引领36机器人电磁兼容领域的国际标准化之路文/邢琳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 人与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如何利用标准来规划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赢得机器人电磁兼容领域的国际标准化话语权,成为我国开展机器人领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一、主要做法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电科”)是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全国电器设备、网络 通信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9个全国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承担单位.结合专业特长,上电科率先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取得突破,代表我国在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 ISP R)指导委员会下设立了机器人工作组,并担任召集人,在国际上确立了我国在机器人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主导地位该工作组负责起草的国际文件C1SPR/1412/ IN F成为C1S P R机器人电磁兼容领域的规划性文件,为在国际上开展机器人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研究工作做出了整体规划,促进并完善了机器人产品领域中电磁兼容测试方法、测试项目、运行模式和测试判定,从而推动了机器人产品认证技术标准的发展1.资源整合,开辟标准化之路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升级,我国成为了机器人产品需求大国而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机器 人领域的专属标准较少,机器人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急需成立一个标准化组织,以构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标准框架,201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以下简称“总体组”),上电科作为总体组秘书处之一,负责 协调机器人领域各标委会、行业组织有序开展机器人标准化工作,成立伊始,上电科联合机器人领域的相关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掖理了我国机器人方面的相关标准,主导制定了《国家机器人标准建设指南》,并于2017年5月发布,成 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最高层级的框架性指导文件同年,上电科被批准成为国家机器人检测认证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负责检测认证方法标准的组织筹划工作由于上电科有多年的标委会秘书处运作经验,拥有丰富的安全、电磁兼容、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检测资源,以及机器人自愿性认证开展的相关工作经验,因此,在开展机器人领域的检测认证方法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具备了天然的资源,成W4标准化2019.0537标准引领Leading Standards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近三年来,上电科主导的我国自主的机Is人 检测方法标准涉及安全、功能性能、电磁兼容、可靠性、环境和智能化等领域,现已经制定发布了 3项国家标准,并有11项国家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在制定当中2.另辟蹊径,拓展国际舞台由于总体组在国际上没有对口的国际组织,开展机器人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只能依靠国际上成熟的专业平台上电科作为C ISP R的国内对口机构,即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 简称“无干委”:)秘书处承担单位,负责处理国际性无线电干扰问题,以避免在商品贸易和无线电业务中出现障碍由于国际上机器人电磁兼容标准基本为空白,因此上电科发挥了同为总体组和无干委秘书处的优势,于2017年IEC/CISPR海参 崴年会上提出了“机器人电磁兼容”的技术提案2017年10月,由于上电科技术专家准备充分,经过1EC/CISPR指导委员会讨论,最终成立了丨EC/C1SPR/S/AHG3机器人工作组,并组建了史上最为强大的工作组队伍,由丨EC/C丨S P R副主 席即上电科检测分院副院长郑军奇担任召集人,该 工作组承担起了机器人在C1S P R中开展工作的规划文件的起草工作二、工作成效1.厚积薄发,初见成果标准的制定是技木的积累,由于在开展机器人电磁兼容国际工作前,上电科已经制定了我国的《国家机器人标准建设指南》,另外主导制定的6项我国自主的机器人电磁兼容相关标准也已经通过国内专家的讨论,为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工作组召集人做好了充分准备2018年丨EC/CISPR韩国釜山会议上,上电科作为召集人单位在全会上介绍了CISPR/1412/INF 文件,该文件首先给出了机器人的分类和各类机器人的示例,结合C ISPR现有的组织结构划分给出了各分会机器人产品研究范围,同时清晰地提出了各分会在现有出版物中对于机器人产品技术内容的补充框架。

制定电磁兼容标准的组织及其标准识别

制定电磁兼容标准的组织及其标准识别

制定电磁兼容标准的组织及其标准识别国际电信联盟(ITU)是最早和最⼤的国际组织之⼀。

始于1903年的⽆线电报预备会议。

⽬前已拥有150多个会员国。

主要从事电磁频谱管理和通信系统的协调⼯作,制订通信领域内各种规则和建议。

常设咨询委员会是国际⽆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有专门研究电磁兼容⽅⾯问题的⼩组。

2、国际电⼯技术委员会(IEC):这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之⼀。

1906年在伦敦成⽴。

负责制订电⽓和电⼦领域的国际标准。

它有⼋⼗多个技术委员会。

多半都涉及EMC问题。

其中有两个专门从事电磁兼容标准化⼯程的技术委员会,即CISPR和TC77。

1)ISPR(国际⽆线电⼲扰特别委员会):1934年成⽴。

⽬前设有七个分委员会:A分会:⽆线电⼲扰测量⽅法与统计⽅法;B分会:⼯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的⽆线电⼲扰;C分会:电⼒线、⾼压设备和电牵引系统的⽆线电⼲扰;D分会: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线电⼲扰;E分会:⽆线电接收设备⼲扰特性;F分会:家⽤电器、电动⼯具、照相设备及类似电器的⽆线电⼲扰;G分会:信息技术设备的⽆线电⼲扰。

CISPR最初关⼼的主要是⼴播接收频段的⽆线电骚扰问题。

后随之发展成包含了⼯业和民⽤产品的标准。

并将⼯作频率范围扩展为9KHz~18GHz。

CISPR 标准的名称是“出版物(Publication)”。

2)TC77(第77技术委员会):成⽴于1981年。

⽬前有三个分会:SC77A:低频现象SC77B:⾼频现象SC77C:对⾼空核电脉冲的抗扰性。

TC77最初关⼼的主要是低压电⽹系统EMC问题,后来将其⼯作范围扩展⾄整个EMC所涉及的频率范围及产品。

制订了IEC l000EMC系列标准。

其中IEC-1000-4系列标准是⽬前国际上⽐较完整和系统的抗扰度基础标准。

IECl000的编号⾃1997年以后改为IEC61000新的编号体系。

3、欧洲电⼯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由欧共体委员会授权制订欧洲标准—EN。

电磁兼容的标准简介

电磁兼容的标准简介
IEC 61000-2-4:(idt GB/T 18039.4— 2003)《电磁兼容 环境 工厂低频传导骚扰 的兼容水平》。
24
电磁环境通用发射限值标准
IEC 61000-2-5:(idt GB/Z 18039.1— 2005)《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分类》 。
IEC 61000-2-6:(idt GB/Z 18039.2— 2000)《电磁兼容 环境 工业设备电源低频 传导骚扰发射水平的评估》。
度测量方法的规定。 ⑤ 为避免CISPR 与 IEC 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各
技术委员会在制定标准时的重复工作, CISPR 和这些委员会共同考虑除接收机以外 的其它设备的发射和抗扰度要求。 ⑥ 安全规程对抑制电气设备干扰的影响。
6
CISPR 有 6 个分委员会
① CISPR/A:无线电干扰测量和统计方法。 ② CISPR/B: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
(ISM)的无线电干扰。 ③ CISPR/D: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无线电干扰
。 ④ CISPR/I:无线电接收设备,以及家用电器
、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设备的干扰。 ⑤ CISPR/G:信息技术设备的干扰。 ⑥ CISPR/H:对无线电业务进行保护的发射限
值。制定和修订通用发射标准。
7
TC77 是 IEC的电磁兼容技术 委员会
工作范围包括:
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抗扰度;低频范围内 (<9kHz)的发射,以及 CISPR 不涉及的骚扰现 象。
IEC/TC77 下设 TC77 全会和 SC77A、SC77B 和 SC77C 三个分技术委员会。
SC77A:低频现象(不大于 9kHz)的标准化工作 。
SC77B:高频现象(不小于 9kHz)的标准化工作 。

中国emc标准化方针,政策与标准实施

中国emc标准化方针,政策与标准实施

中国emc标准化方针,政策与标准实施
中国电磁兼容(EMC)标准化:。

1、总体政策:坚持以科学标准为基础,以市场监管为手段,以技术
推动为动力,积极组织和推进电磁兼容标准工作,保证产品安全、低能耗、质量可靠、环境卫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积累技术积累。

2、标准实施范围:指在产品、设备、系统等有线无线电子产品或设
备上发生、传播或接收电磁波干扰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

3、标准实施方式:根据国家电磁兼容法规,对国家有关电磁兼容的
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技术规范等进行统一的编制、修订、实施和监
督管理,保证电磁兼容标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定期对已编制的标准的
维护、实施和修订进行有序的管理。

【1-02】电磁兼容标准简介

【1-02】电磁兼容标准简介
10
通用标准(Generic Standards) 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化试验方 法与要求(限值 限值), 法与要求 限值 ,并指出这些方法和要 求所适用的环境。 求所适用的环境。 通用标准是对给定环境中所有产品的最 低要求。如果某种产品没有产品( 低要求。如果某种产品没有产品(类) 标准,则可以使用通用标准。 标准,则可以使用通用标准。 两大类。 通用标准将环境分为 A 和 B 两大类。
15
IEC61000 系列标准第一部分
主要阐述并解释有关 EMC 设计和评估中对 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术语和一些 综述性技术文件。电磁兼容术语可分为三种: 综述性技术文件。电磁兼容术语可分为三种: 基本术语(主要引自 IEV50161/IEC60050)、 基本术语 主要引自 、 如电磁环境、电磁骚扰、(电磁 兼容、 电磁)兼容 如电磁环境、电磁骚扰、(电磁)兼容、电平 等; 合成术语(主要由基本术语组合而成 主要由基本术语组合而成), 合成术语 主要由基本术语组合而成 ,如兼 容电平、抗扰度限值等; 容电平、抗扰度限值等; 关联术语(一些互有关联的合成术语 一些互有关联的合成术语), 关联术语 一些互有关联的合成术语 ,如发 射裕量、抗扰度裕量和兼容裕量等。 射裕量、抗扰度裕量和兼容裕量等。
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目前下设技术委员会 目前下设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简称 TC)有 88 个; 有 分技术委员会(Subcommittee 简称 SC)有 分技术委员会 有 106 个; 从事 EMC 的主要为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Intern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简称 CISPR); , ; 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77, 第 77 技术委员会 , 以及其它相关的技术委员会等。 简称 TC77)以及其它相关的技术委员会等。 以及其它相关的技术委员会等 另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标准化组织。 另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标准化组织。

我国的电磁兼容(EMC)标准体系

我国的电磁兼容(EMC)标准体系

我国的EMC标准体系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文件《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中明文规定电磁兼容标准为强制标准,强制性要求遵守。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随后的8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

我国在1983年发布了第一个关于电磁兼容的标准(即GB 3907-1983),到2000年已经发布了80多项有关电磁兼容的标准。

我国EMC标准与国际上类似,可分为即基础标准(Basic Standards)、通用标准(Generic Standards)、产品类标准(Product Family Standards)和系统间电磁兼容标准(Standards of Intersystem Compatibility)。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绝大多数引自国际标准,其来源包括: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出版物,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建议等。

正是由于我国国家标准大多数引自国际标准,因此做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为我国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奠定了电磁兼容方面的基础。

电磁兼容标准和测试改

电磁兼容标准和测试改

F ( ) f (t )e dt
jt

把电信号送入示波器可看时域波形,送入 频谱仪可看该信号的频谱。
模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窄带信号)
数字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宽带信号)
数字信号、浪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静电放电、 人为脉冲等的波形和频谱。 矩形数字信号的频谱
梯形数字信号的频谱
测试时选择适当标准的顺序:产品标准→产品 类标准→通用标准 。
标准制订的原则: 1、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 2、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一致性、精确性。
GB/T6113.1规定的频率段范围 A频段——9~150kHz; B频段——0.15~30MHz; C频段——30~300MHz; D频段——300~1000MHz; E频段------1GHz以上
性能判据可分为四级
A:EUT工作完全正常; B:EUT工作指标或功能出现非期望偏离,但当 骚扰去除后可自行恢复; C:EUT工作指标或功能出现非期望偏离,骚扰 源去除后不能自行恢复,必须依靠操作人员的介 入,例如“复位”(不包括技术人员进行的硬件 维修和软件得装)方可恢复; D:EUT的元器件损坏,数据丢失、软件故障等。
强制性产品的EMC认证 →CQC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CNAS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16《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实 验室的应用说明》
标准的内容
测量场地 --开阔场地、半电波暗室、全电波暗室、
屏蔽室 、TEMCELL、G-TEMCELL、混响室 等。 EUT的配置和工作状态—代表实际中的典型应 用情况,EUT发射最大或最敏感。
测量仪器和设备—测量接收机、频谱分析仪以

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要点和主要问题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要点和主要问题解决方案
– 大量的此类设备应用,会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使电网 电能质量下降。
1
无干委下属各分会国内代号为:
• TC79/SC A covers radio-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 无线电干扰测量与统计方法
• TC79/SC B handles interference relating to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RF apparatus;
对数周期天线200MHz-1GHz 喇叭口天线1GHz-18GHz
5
• 在可能的场合下,应在远场条件下进行测量。但有些 标准(如汽车,军标)要求测试距离为1m(此时要考 虑天线系数是否匹配)
• 测量接收机:30MHz~1GHz频率范围,具有峰值、准 峰值检波,能符合CISPR16(GB6113.104)的相关要求。
• 检波器要求:
全兼容接收机,需具有峰值(pk),准峰值(QP), 平均值(AV),有效值 (RMS)检波器(讨论中)。响应时间满足CISPR16要求。
CISPR16-1带宽示意图
同一信号,不同检波器测量结果示意图:
窄带骚扰和宽带骚扰
• 多数电磁兼容标准无需区分窄带骚扰和宽带骚 扰,统一采用QP和AV检波器进行判断。如IT,AV, 家电类产品。
4
传导骚扰测试(II)
• 选择合适的测试网络或探头 • LISN必需良好接地
• 测试设置必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保持测试设置的一致 性,典型台式设备测试布置见下页图片。
• 特别注意EUT,线缆与参考平面的距离。由于寄生电感和 电容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为避免地环路,应采 用诸如射频扼流圈和隔离变压器等措施来提供必要的射频 隔离,以使测量设备至参考地之间的射频连接只有一条路 径。

统一电磁兼容性标准

统一电磁兼容性标准
重要性
随着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 域,电磁兼容性成为确保设备正 常运行、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产 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开始意识到电磁干扰问题,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 范。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各国开始制定自己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促进了相关技 术的发展。
统一阶段
03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是美国及国际上多个标准组织的 合作组织,参与电磁兼容性标准 的制定。
国际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分类和体系
基础标准
定义了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 测试方法、限值等,是其他标准 的基础。
产品标准
针对特定产品或设备的电磁兼容 性要求进行规定,如家电、照明 设备等。
系统标准
针对整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进行规定,如通信系统、轨道交 通系统等。
标准的统一还有助于建立消费 者对产品的信任,树立企业的 良好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
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电磁兼容性问题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如通 信系统干扰、轨道交通控制信号受扰等。统一的标准
能够降低这些风险,保障公共安全。
统一的电磁兼容性标准还有助于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 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区域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统一电磁兼容性标 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与各国 的区域标准化组织合作,共同制定国 际通用的标准。
交流与分享
各国标准化组织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分 享,共同探讨电磁兼容性问题及其解 决方案,促进标准化的进展和创新。
THANKS FOR WATCHING
物联网
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电磁兼容性问题对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影响较大。统一 标准将有助于实现物联网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促进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电磁兼容标准概述

电磁兼容标准概述

电磁兼容标准概述为了规范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所有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电磁兼容标准。

电磁兼容标准是使产品在实际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之所以称为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产品即使满足了电磁兼容标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会发生干扰问题。

大部分国家的标准都是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

IEC有两个平行的组织负责制定EMC标准,分别是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和TC77(第77技术委员会)。

CISPR制定的标准编号为:CISPR Pub. XX ,TC77制定的标准编号为IEC XXXXX 。

关于CISPR:1934年成立。

目前有七个分会:A分会(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与统计方法)、B分会(工、科、医射频设备的无线电干扰)、C分会(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D分会(机动车和内燃机的无线电干扰)、E分会(无线接收设备干扰特性)、F分会(家电、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电器的无线电干扰)、G分会(信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关于TC77:1981年成立。

目前有3个分会:SC77A(低频现象)、SC77B(高频现象)、SC77C(对高空核电磁脉冲的抗扰性)。

我国的民用产品电磁兼容标准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目前已发布57个,编号为GBXXXX - XX,例如GB 9254-98。

欧盟使用的EN标准也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其对应关系如下:EN55××× = CISPR标准,(例:EN55011 = CISPR Pub.11)EN6×××× = IEC标准,(例:EN61000-4-3 = IEC61000-4-3 Pub.11)EN50××× = 自定标准,(例:EN50801)我国军用产品采用的标准GJB是基于美国军标,例如GJB151A = MIL-STD -461D。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是指在电磁环境中,设备、系统或者设备与系统之间相互兼容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的制定依据、试验的内容和要求,以及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标准的制定依据。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

在国际上,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主要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组织制定。

在国内,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主要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和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CESI)等机构负责制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依据是对电磁兼容性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验的内容和要求。

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主要包括对设备和系统的电磁辐射和抗扰度的试验。

其中,电磁辐射试验是指设备和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对外界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对周围设备和系统的影响;抗扰度试验是指设备和系统在外界电磁环境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试验的要求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参数等内容,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电磁兼容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试验设备的准备、试验环境的搭建、试验方案的制定等;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包括试验设备的设置、试验参数的调整、试验过程的监控等;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试验数据的采集、试验结果的分析、试验报告的编制等。

这些方法和步骤对于保障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2018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2018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I 电磁兼 容标委会 2018年年会 在北 京 开
I ~
13 U ,全 电 磁 兼 容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2018年 年 会 匿
次会 议 』七j “ 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情 、报 告了 IEC/S( 77A千¨IE(]/SC 77B卡示准化动态 . 针 列。电磁脉冲骚 扰的测
兹兼 容 技 术 、浪 涌 防 护 器 什 及 其 应 川 、新 能 源 汽 车 电磁 兼 锌 发展 状 况 、 电动 汽 1 无
}{ 、r J [ f J J 火 f,lL
会 议 审 J CB/Z 18039.1一XXXX 《电 磁 兼 容 环 境 电 磁 环 境 的 描 述 和分 类 》送 审 稿 , "彤 眦 I}『查 意 (;B/Z l8039.1一XXXX等 川 采 用 1ECfFI ̄61000—2—5:20I7 《电 磁 兼 容 (EMC) 第 2—5部 分 :j1:境 电 磁 ±1:境 的 印分 类 》,除 编 辑 性 修 改 外 要 技 术变 化包 括 : ·细化 r第 1章 中的范 及涉及 内容 ; ·第 2章 【}】增 力lI了本标 准中规范性 引用的标准编号 及名称 ; ·第 3章 r 曾加 了电力没备 、场 所等 方面相关 的 34个术语 和定义 ,以及 l18个缩略语 ; ·增 JJl】T 4.1中设 备端 口定义 ,以及 4.4骚扰 水平 与 CISPR限值关 系的内容 ; ·修 改 r 5.1.1基频谐 波 、5.1.2电 网电压幅值和频率变 化 、5.1.6低 频感 应电压的要求 ,以及 5.2.1磁场 、5.2 场的 描 述 ; ·增加 J 5.1.3电 共模 电压 、5.1.4电网信 号电压 、5.1.7交流电网 【}l的A流 电压的内容 ; ·修改 r 6.1.1慨 述 、6.1.4瞬变的捕述 .以及 6.1.3感 直连续波 、6.2.2连续 振荡辐射骚扰的 要求 ; ·增加 了 6.1.2直 接传导连续 波现象 、6.2.1概述 、6_2.3涮制辐射骚扰 、6-7_4脉冲辐射骚扰的内容 ; ·修改 丫 7.3静电放 电电流产生的场 的要求 ; ·增加 了第 8章环境类 的内容 ; ·增 JJI1 J 9.3高密度源 处卿的 『大j容 ,修 改 了 9.4临 界状 态判据 的捕述 ; ·增 r锖 10章 不 ㈨场 所 型 骚 扰 水 半 的 内容 ; ·增加 J’附录 A 0 同场 所类型的兼 容水平 /骚扰水平 、附 录 (:辐射骚 扰度历 史分配概 览 、附 J 电 力线 姐 l 甜采 F’分 布 式 发 电 、附 录 ( lEC 61000—2系 列 标 准 中有 关骚 扰 币¨兼容 水 平 信 、的 1人】容 ; ·修 改 r附录 B辐 射连续骚扰 的要 求 ,以及附录 D脉冲辐射骚扰 的描述

解析国际电磁兼容标准—ISO 7637-3

解析国际电磁兼容标准—ISO 7637-3

解析国际电磁兼容标准—ISO 7637-3
谭建蓉;黄雪梅;赖志达
【期刊名称】《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年(卷),期】2008()5
【摘要】主要介绍了ISO 7637-3道路车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测试方法与步骤,以评价车载电子电气设备对耦合到非电源电路的电瞬态的抗扰度。

并详细阐述了电容耦合(CCC)、直接电容耦合(DCC)和电感耦合(ICC)三种方法的瞬态试验脉冲的应用。

【总页数】4页(P85-88)
【关键词】容性耦合;感性耦合;电瞬态试验脉冲
【作者】谭建蓉;黄雪梅;赖志达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51.1
【相关文献】
1.生物降解标志认证方兴未艾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调查俄罗斯日常生活服务标准化ISO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俄罗斯电磁兼容标准化概况 [J],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DIS 2677(草案)-1977年航空设备环境试验4.2:部分飞机设备电磁兼容性(无线电干扰)要求一试验方法和极限 [J], 蔡宏奎;莫剡;王正清;毕国楦
3.通用性电磁兼容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和国际电磁兼容通用标准介绍 [J], 钱振宇
4.ITE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标准GB/T 17618-2015解析及新旧标准差异 [J], 窦慧;薛浩;徐静
5.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及《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统稿会议在贵阳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F分会换届会议暨第六届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F分会换届会议暨第六届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F分会换届会议暨第六届
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钟惠霞
【期刊名称】《日用电器》
【年(卷),期】2018(0)12
【摘要】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无干委)第六届全国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和电气玩具的电磁兼容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简称:F分会)换届会议暨第六届一次会议11月22~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召开。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F分会主任委员、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国荣,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代表、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标准与法规事业部总经理邢琳,以及F分会副主任委员曲宗峰、尹海霞、肖彪,秘书长曾博等56名委员及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钟惠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五届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二届全国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电器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338)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26)第三次全体会议成功召开 [J], SAC/TC124秘书处;SAC/TC338秘书处;SAC/TC526秘书处
2.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自行车标准化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沪召开 [J], 智勰
3.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一次会议在山东兖州召开 [J], 温建宇;吴博士
4.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届换届会议暨2019年年会成功召开[J],
5.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暨二届一次会议在天津召开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 生 2 人 。 议 安排 了 四场 邀 请 报告 , 别 为 1 会 分
华 中科 技大 学计 算 机 学 院 院长 、 国务 院学 科 评 议 组成 员 金海 教授 “ 向多 学 科 的虚拟 实 验 统 一 教 面 学环 境 ” 安 全 关 键 教 育 部 工 程 中心 韩 江 洪 教 授 、 “ 工业 控 制 安 全 的 若 干 问 题 思 考 ”、 江 大 学 浙
力。
共有 6 0名 代 表参 加 了本 次 会 议 , 中教 授 、 其 研究
员2 3人 、 教授 、 研究 员 8人 、 他 教 师 8人 , 副 副 其
( 中国仪 器仪表 学会
供稿)
兼 容标 准 实施 指南 》 稿会议 于 2 1 统 00年 8月2 0~
2 4日在贵 阳顺 利 召开 。来 自标 委会 总会 、 分 会 各
以及《 指南 》 写 工 作 组 的共 6 编 0名 委 员 、 家 及 专 代 表参 加 了会议 。电磁 兼容 标 准化技 术 委员会 总
会 副主 任委 员 、 海 电器 科 学 研究 所 ( 团 ) 限 上 集 有 公 司 ( 称 电科集 团) 事 沈 小 宇 、 简 董 电磁兼 容 标 准 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 电科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殷坤 堂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 对 8项 国家 标 准 送 审稿 进 行 了审查 , 其 中两项标 准送 审稿 是 由上 海 电器科 学研 究 院负 责

信息之窗 ・
低 压电器 (0 0 o7 2 1N 1 )
【 行业信息 Id s y n ut 】 r
全 国 电磁 兼 容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2 1 0 0年 年 会 及《 电磁 兼 容 标 准 实施 指 南》 稿 会 议在 贵 阳召 开 统
全 国电磁 兼 容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2 1 0 0年 年 会 暨二届 四次 会 议 、 频 现 象 分 会 和 大 功率 暂 态 低 现 象分 会 2 1 0 0年年 会 暨一 届二 次会 议 以及 《 电磁
( 国电磁 兼容 标 准化技 术委 员会 全 供稿)
期 间 , 电磁兼 容 标 准实 施 指 南 》 稿 会 议 召 《 统
开, 电科集 团总裁 特别 助理 、 电磁兼 容标 准 实施 《
第 二 届 安 全 关 键 技 术 与应 用 学 术 会 议 在 沪举 行
中 国第 2 l届 计 算 机 技 术 与 应 用 ( A I C CS 2 1 ) 术会 议 暨第 二 届 安 全 关键 技 术 与应 用 学 00 学 术会议 于 2 1 0 0年 8月 2 2 日在 上 海海 事 大学 0~ 2
举 行 。本 次会 议 由中 国仪 器 仪 表 学 会 , 国 系统 中 仿 真 学会 主办 , 海 海 事 大 学 、 上 合肥 工业 大 学 、 教 育 部安 全关 键工 业 测控 技术 工程 研究 中心承 办 。
会 议继 续 以安 全 、 真 为 主题 , 2 0 仿 自 0 9年 1 2
指南》 副主编殷坤堂教授主持会议, 并介绍了《 指南》 的 当前进 展情 况 。会议 完 成 了 出版 前 的最终 统稿
和计 划进 度安 排 工作 。作 为牵 头标 委会 的归 口单 位 , 海 电 器 科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究 院 较 多 人 员 参 与 了此 次 上
《 指南 》 的换版 编制 , 现 了上 海 电器 科 学 研 究 院 体
术 大学 出版社 正式 出版 的会议 论 文集 。本 次会 议
会议 还组 织参 观 了港 航 电子综 合实 验 室和水
下机 器人 实验 室 , 物 模 型 +电子 驱 动 的 表 现手 实
段 营造 出精 妙 的港 口货 运 现 场环 境 , 表们 直 接 代 感 触 到海 事大 学在 港 口物 流及仿 真 方面 的研 究实
起 草编制 。与会 委员 和代 表一 致 肯定 了标 准制 订
工作 组 的工 作并 通过 了对 这两 份标 准 的 审查 。
在行业上的技术领先。《 指南》 计划于 2 1 00年底 完 成 出版 。来 自全 国 的 电磁 兼 容 领 域 专 家 及 《 指 南 》 写工 作组 共 约 3 编 0人参 加 了会 议 。
刘 琅 主任 “ 网络 安全 与架 构 ” 。
篇, 内容 涵 盖 了计 算 机仿 真方 法 与应用 、 算机 辅 计
助设 计 与 图形学 、 工智 能与 算法 、 器仪 表 与检 人 仪 测 控制 、 图像 与 多媒 体技 术 、 网络 与通 信等 相关 主 题, 具有 广泛 的代 表性 , 大会 程序 委 员会 通讯 评 经 审 和集 中复 审 , 定 了 15篇 收 入 由 中 国科 学 技 确 3
月 发 出第 一 轮 征 文 通 知 后 , 收 到 学 术 论 文 2 8 共 0
C DC A / G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主 任 、7 9 3首 席 科 学 家
鲍虎 军教 授 “ 杂 对 象/ 景 的 高 效 构 建 和 真 实 复 场
感 绘 制技 术 ”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网 络 中 心 网络 部 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