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KHz,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个范围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以及极高频等几个范围。一些专业人士习惯分为更少的几个频段,不过笔者习惯按照台湾著名音响评论家刘汉盛先生的方法:
20~40Hz为极低频,一般只有低音提琴、钢琴能达到这个范围。
40~80以及80~160Hz的低频和中低频一般在音乐中用来烘托气氛,我们说的气势恢宏,其实就是指这个频段比较饱满。
160~1280Hz的中频是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乐器和人声都集中在这里,如有缺失会使音乐偏瘦,干瘪,缺乏丰满感。
1280~2560Hz属于中高频,一般是管弦乐的领域,比如小提琴和辉煌的小号。
2560~20000Hz已经很少有乐器能达到,主要是泛音。
超过20KHz的声音并非没有用处,要不然不会有很多发烧耳机和音箱钻研40KHz甚至100KHz的超高频技术了。我们虽然听不到,但是身体能够感觉到。
人耳对每个频段的敏感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音响厂商采用很多技术来改善音频系统的表现,让它更符合我们的听觉审美观。今天我们介绍的这八大术语主要就是用来更准确的评价声音。
发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一:声场
声音是立体的,所以不论是耳机还是音箱,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具有一定空间感,有点类似表演者的舞台,我们称之为“声场”。比如,我们能够听出一支交响曲中,第一小提琴乐队中央,三角铁和鼓等乐器在乐队的后方等等。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声音的距离感和空间感。有的时候,我们也称之为层次感。
一些厂商通过虚拟环绕技术制造不同的空间感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是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34米左右,不同的位置发出的声音传递至我们的耳朵具有微小的时间差,也就是声音延迟。这在唱片录制的现场就已经被麦克风记录下来了。而刚好,我们的耳朵足够敏锐,可以根据这个时间差定位每一个声音的位置,所以就形成了声场。
当然,不同的器材表现出来的声场相差很远。比如,音箱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制造出较为宽阔的声场,而耳机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些HIFI级别耳机也可以做的比较好,当然HIFI级别的音箱更为出色。
对于发烧友的系统来说,声场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开阔。这样的系统就具有发烧的潜力了。
发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二解析度
很多朋友总觉得自己的音频系统声音模糊,听不清楚细节,这说明整套系统的解析度不够高。解析度就是说设备对声音的灵敏程度。解析度好的设备,能够让我们听清楚音乐中最细微的变化,比如小提琴擦弦时琴弦的振动。
音箱解析度的因素很多,比如音源。首先,对于MP3这种有损压缩的格式来说,它会根据心理听音学把大部分不被注意的细节忽略到,从而降低文件体积。但是,发烧友会注意到每个部分的细节,即使是320KHz,在高频上也明显感觉到缺失。而对于CD,即时是44.1Khz采样频率也让人感到清澈透明,当然如果你要体会晶莹剔透的感觉,还是听听24bit 384KHz的数字录音吧。
除了音源,解码部分对解析度的影响也非常大,这里的水太深,不适合初学者,所以我们Pass。其实笔者也仅仅是踩在发烧的门槛上而已。
对于入门发烧友,经常听一些古典弦乐类的交响乐和小提琴独奏,
发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三音色
音色又称为音品,是声音的基本属性。音色主要由谐音的数量和相对强度决定。简单的说,小提琴和二胡即使响度和音调相通,我们也能区分出具体是什么乐器,这就是音色造成的。
大部分人都比较容易接受暖一些的声音,比如蔡阿姨神情的问“是谁在撩动琴弦”。不过有些时候,表达作品必须采用比较冷的声音,比如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进行曲》,用偏暖的器材会让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会被暖洋洋的热情彻底淹没,缺乏空间感,体会不出战火硝烟之后凄凉的景象。
对于发烧友来说,区分冷暖的音色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取舍就是个比较大的问题了。一方面要根据作品来定,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被主观感觉影响到。同时在调校系统时,使用清一色的同音色取向器材或者音色搭配选择十分讲究,比如用暖洋洋的胆机配同样绵绵的音箱,效果的叠加可能会远远偏离HIFI本身精准的含义。
发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四音染
音染是个复杂的问题。声音在回放时被添加了本来没有的信息,就是音染。但是音染又不完全同于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失真。因为失真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
的,而音染有的时候是特意添加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德国声”、“英国声”、“美国声”就是指对音染的不同处理。
其实没有必要深究那种音染是正确的。因为音染会影响我们对声音的感觉。比如说,一款监听音箱,基本完全没有音染,但是如果用它来听流行乐,会觉得干瘪无味,而我们使用一些典型的美国音箱时,就觉得舒服多了,虽然它带有一定印染。监听音箱的设计本意就是去除音染,让混音师可以发挥出本来的创意。
带有音染的设备回放的声音,可能会更加透明或者更加厚重,也可能改变了音色使它变冷或者变暖,也有可能让声音变得更有光泽,更丰满,还能改变声音的速度感。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反而需要音染,这就像,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在夕阳金色的光芒下,有些时候我们却需要在银色的月光,一冷一暖都是我们需要的。对于笔者这样的处级发烧友来说,熟悉每一种设备的音染趋向,并且尽量选取相同风格的产品进行搭配,有利于建立更好的乐感,能让你迅速达到高烧阶段。
发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五亮度
看到亮度的时候,请不要疑惑,虽然摄影手册中经常提起,但是在发烧入门中,声音的亮度也是一大特性!亮度主要用来形容声音的中高频。人耳对8K以上的高频敏感程度远不如100Hz~8KHz,如果适当调高8KHz以上频段的响度,可以让声音的轮廓更加清晰,也就是说,更加明亮了。
人耳遮蔽效应图,可以看到100Hz~8KHz频段更为敏感(图片来自Soomal)
那么,为什么拔高高频段后,我们会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更加嘹亮呢?这是因为如果两个声音之间的响度接近的话,我们的耳朵很难将他们分离出来,但是中低频不变的情况下,高频被拔高之后就很容易被区分出来。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过于嘹亮的高频会让人听觉疲劳,就像过于明亮的显示器会刺痛双眼一样;另外,对高频进行处理容易会令中频和高频之间过渡变得生硬,体现为声音出现颗粒感,或者毛刺。所以对声音高频的优化要适度。
笔者想告诉各位入门级玩家的是,对明亮度的任何处理都会产生音染,如果你想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那么专心去听,尽情去做吧。但是如果你想体验真正干干净净的监听味道,那么记住挑选不愠不火的器材,因为他们的失真最小。
发烧音频八大术语解析六失真
如果您在前文我们介绍音色和音染的时候已经开始眩晕,恭喜您已低烧,坚定的信仰是高烧原动力,让我们更加虔诚的研读HIFI启示录,跟我一起念: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