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爱莲说

合集下载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原文和翻译《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文本分析学习这两则短文,一要抓住文体的特点,二要注意体会两篇文章所共同表达的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与追求。

“铭”者“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不忘记,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

“铭”这种文体“讲究修辞,讲究押韵。

”《陋室铭》正是短小精悍,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青”韵通押到底)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

从内容和功能上看,铭是“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针对本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看,刘禹锡为陋室勒石作铭,实际上也寄喻了自己的高远志向。

如果直接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陋室铭》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消极避世的隐居文学,甚至还有可能被人评为自命清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文本,并且联系文章的背景去解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分明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

刘禹锡因搞革新,得罪了当朝的权贵重臣,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了个通判小官。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好的屋子。

可和州的策知州故意刁难刘禹锡,仅在城南给了他三间小屋。

小屋面对大江,刘禹锡即景抒情,撰了一副对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州,策知州令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而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杨柳树。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州见刘禹锡依然自得其乐,又与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找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到和州仅半年就搬了三次家,他思忖这个知州实在是欺人太甚了,便愤笔疾书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之于石头上立于门前。

气得策知州一筹莫展,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欺负刘禹锡了。

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成为传世名篇,流传至今。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这个人——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优质课件

练习
1.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ppt精品课件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练习
2.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ppt精品课件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 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ppt精品课件
• 7、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 盾吗? •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 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讨论
ppt精品课件
•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 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 的。 •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 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 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ppt精品课件
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没有无知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泥金写的佛经
ppt精品课件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 劳形。 南阳诸葛庐, 件来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 屋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有杨子云 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练习
ppt精品课件
• 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 直尺铭文: 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一.注音德馨(xīn)鸿儒(rú)案牍(dú) 甚蕃(fán) 淤泥(yū) 清涟(lián)亵玩(xiè)隐逸(yì)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有仙则名(就)(有名气)2。

有龙则灵(有灵气)3.斯是陋室(这)(简陋的居室)4。

惟吾德馨 (只)(品德高尚)5。

谈笑有鸿儒(大) (读书人)6。

往来无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7。

可以调素琴(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8。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扰乱)9.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身体)10。

可爱者甚蕃(值得喜爱的)(多)11。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表示转折)(沾染污秽)12。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庄重)13。

不蔓不枝(分枝)(分蔓) 14.香远益清(更加)(清香)15.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17.余谓菊(我)(认为)18。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19。

陶后鲜有闻(少)20.宜乎众矣(应当 )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喜爱的人该是很多了。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四、课文理解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讲学稿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讲学稿 人教新课标版

《陋室铭》讲学稿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读课文,理解词句,粗知大意。

查资料,积累文言词汇。

反复诵读课文,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最后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资料助学:1、“铭”文的特点: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写作背景资料:《陋室铭》的由来刘禹锡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解题并了解作者。

①本文作者(772-842)字,代著名诗人。

其诗与白居易齐名。

②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的。

2、朗读课文,给下面词语注音。

陋馨苔鸿儒调牍葛蜀3、掌握重点词语(解释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诸葛庐.()(9)孔子云.:“何陋之有....?”()()4、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古义:()今义:()(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5、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6、查工具书,看注释;互相翻译全文。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学课件:37页(名校系列精品·整册成套)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学课件:37页(名校系列精品·整册成套)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用韵的文体,常用排比句 和对偶句,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 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 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
托物
言志 颇有
微词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正衬)
十分
花 喻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轻蔑

(反衬)
亭亭净植 风度气质
君子品行
德声远播 端庄自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节操 令人敬佩
写莲------赞美莲的精神品质。
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 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 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 之有”,这些矛盾吗?
作动词,
山不在高出名,。 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指品德高尚。
山不一定要
高,有了仙人就 著名了。水不一 定要深,有了龙 就灵异了。这虽 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的品德美 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
托物言志: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 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 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八上所有文言文

八上所有文言文

八上所有文言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和《湖心亭看雪》。

1、《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3、《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5、《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

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6、《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7、《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导语】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它对写莲有何作⽤呢?刘禹锡把⼭⽔⽐作什么,仙龙⼜⽐作什么?⼩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短⽂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想】 ⼀:教学⽬标 知识⽬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体等⽂学常识; 2、在疏通⽂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翻译。

能⼒⽬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洁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 2、⽂章的主旨; 3、托物⾔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乱⽿”之间不⽭盾的关系。

四:教学⽅法:多媒体录⾳、课件的使⽤和重点内容的⼿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氛、加⼤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重点知识。

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求可以背诵。

把课前的预习带⼊课堂的学习中,提⾼课堂效率。

”⼀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 1、⽣字注⾳; 2、《评价⼿册》第⼀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导⼊ 同学们有没有⾃⼰的座右铭?(请学⽣说说⾃⼰的座右铭。

)⼤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的呢?(⽤来激励⾃⼰的。

)那可以看出“铭”⾥⾯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

(ppt课件展⽰“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种⽂体。

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

⼀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

铭的⼀⼤特点是要⽤韵。

(ppt课件展⽰“铭”的⽂体知识,“⽤韵”⼆字加⾊标注,引起学⽣注意。

) ⼆:指导朗读 1、铭是⽤韵的,韵脚是哪⼏个字?(学⽣说。

)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学⽣跟读。

3、请⼀名学⽣朗读,其他学⽣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核舟记》(2-4段)4.《大道之行也》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6.《三峡》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8.湖心亭看雪9.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10.课外诗十首11.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全唐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北宋周敦颐《周元公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爱莲说(八年级上语文22课重点字词整理)

陋室铭,爱莲说(八年级上语文22课重点字词整理)

陋室,铭,爱莲,说,八年级,上,语文,22课,重点,陋室铭刘禹锡作者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

字梦德,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称“刘白”。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miǎn)。

崔沔,字善冲,唐朝诗人。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

在这里和我谈笑的都是读书人,来往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闲时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官场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解字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在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有灵性,这里作动词。

(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吾德馨:惟:只,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①知道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体会。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知道两篇课文的深入内涵。

②知道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列出摸索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罗列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摸索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知道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诵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比方,“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入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诵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控朗诵的发音、停顿、重音、腔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整体感知①自读,发觉问题让同学们独立浏览,调动自己的学习体会,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控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挑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换发觉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肯定摸索题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陋室铭》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之4.按要求填空,并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一、《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甲】文中“惟吾德馨”的“惟”是什么意思?【乙】文中“惟”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甲】文中“吾”指的是谁?【乙】文中“吾”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4.请用【乙】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甲】文的文意。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线索来看,【乙】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情感线索来呈现内容,【甲】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立意贯穿始终,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他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展开的。

(2分)26、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生活态度。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亮的时代特点。

《陋室铭》轻松爽朗,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乐趣。

《爱莲说》描画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关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专门大的关心,同时关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专门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把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颂扬简单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

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亮,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明白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把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明白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判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专门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这两篇短文。

2.学习《陋室铭》,充分领略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

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二、作家作品多媒体显示: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官至监察御史。

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自主学习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参照注释,粗知文意。

(1)辨音识字: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教师提示:(1)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4)“南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

3.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

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合作学习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教师引申: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

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教师板书:山水比兴引陋室3.提问: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选三位同学找出相关文句,并依次作解释。

教师点拨: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

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

“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主人喜悦之情。

教师板书:对偶拟人描环境教师点拨:除了对偶,还有衬托。

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

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师板书:对偶衬托夸朋友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板书:虚实正反话生活教师点拨: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人有志不得伸展,采取消极的办法,避而不与庸俗官僚来往。

“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厌恶。

教师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

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提问: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选一位同学读相关文句,并作讲解。

教师点拨: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似乎还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板书:类比隐含立志向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教师板书:引经据典表态度6.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五、拓展延伸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性格、志趣的产生与时代是密切相关的。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在宫中,宦官专权;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惟亲。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高洁的人格,特立独行,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至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的意义”这个问题,学生可肯定,也可否定。

教师不可规定统一答案,学生思有所获就是创新。

六、课堂小结《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在学生背诵声中结束学习。

七、布置作业1.预习《爱莲说》。

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一)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作家作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三、自主学习1.学生读课文,粗知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资料内容如下:(1)辨音识字: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通译全文。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教师提示:(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

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

(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

(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

四、合作学习1.先对本文进行美点大追踪,要求学生畅谈读文章后的感受,说出这篇课文美在何处。

2.教师分类归纳,明确:这篇文章美在语言,美在形象,美在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分步品味赏析本文的艺术美。

(1)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①教师提问: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明确:简洁、生动、形象,有韵味。

教师点拨:文章的语言美,表现在语音美、句式美、表达方式美。

语音美在听读课文时已充分感受到,文章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句式美表现在句子长短错落,整散结合,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

表达方式美表现在仅仅百字短文中,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一个“爱”字连贯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

②学生齐读课文,集中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2)欣赏文中的形象之美。

①多媒体显示莲的形象。

有莲池,有莲的特写;有月下之莲,日中之莲;有盛开之莲,有含苞待放之莲。

学生观赏画面。

②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莲形象描绘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想像进行描述。

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语句,明确: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

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用联想把莲的形象与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对号入座。

④学生带着情感背读课文。

(3)涵泳文章的意蕴之美。

①提问: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学生明确: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

教师点拨: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崇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写花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②学生质疑:“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如何理解“菊之爱”与“莲之爱”的不同?教师点拨:“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联系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知人论世,我们发现“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

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

作者写“菊之爱”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