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应该说,对疫情的确切经济影响,现在定论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而且也是共识,那就是至少短期增长将明显受挫。着眼于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速,回想前一段一些经济学家的争论,我们认为保6已经是不必要、不可能的了。可以说是事后诸葛亮(当然也不完全是事后),但也可以暂时抛开疫情因素,单就中国经济自身本来面目予以辨析(也确实是笔者此前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因素加以考察。

一、保6是否具有必要性

202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按照既定目标,这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那么20XX202__年中国GDP需年均增长6.2%。考虑到统计偏差,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XX年数据,以20XX年实际增速达到6.1%计算,则202__年增速达5.6%即可实现。

保6论者强调的一个主要论据,就是增速低于6会导致悲观预期,进而抑制投资、消费,造成恶性循环。这个考虑不无道理,预期和信心确实很重要,但对预期本身及其影响

因素,不能简单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是谁的预期和信心对经济影响最大?很显然,由于中国民营经济的56789(即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经济活力主要源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直接关乎经济增长。

其次,是什么因素对民营企业家预期和信心影响最大?很显然,这个因素不是GDP增速的具体数字,而是营商环境,特别是安全感、稳定感。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事实上的相对弱势地位,20XX年出现的离场论等论调,都对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和稳定感造成了消极影响。对此,中央及时否定了有关论调,专门召开座谈会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前不久又出台了28条)。这些问题解决了,增速不保6,预期和信心乃至整个经济也会大大改善。

最后,是什么后果严重到非要保6?应该看到,从横向国际对比来看,5到6之间也算是比较高的增速了,低于6也不会是灾难,而且中国经济内在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新兴机会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保6也不至于太差。对此,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二、保6是否具有可能性

保不保6,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潜在增长率,但大都

认为这个指标计算方法多样,计算结果偏差大,甚至连概念本身都没法说清楚,于是就认为没什么可采信的,就没必要考虑,就可以按照需要来确定增长率。潜在增长率固然不能精确计算,但也有个大致范围和基本遵循,并非漫无边际、无所适从。

事实上,已经有经济学家及其团队对此作了比较扎实、深入的研究,有了相对比较可信的结论。比如,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及其团队就全面考察了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几种计

算方法,并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变化两个角度来预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经由分析国际数据发现劳动生产率潜在增速呈下降趋势和由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增长率逐年

下降的基础上,他们计算得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逐渐下降:20XX202__年间降至6.28%左右、20212025年间降至5.57%左右,此后也将继续逐步下降。

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直

至低速增长,将成为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这个研究是在四五年前开展的,其结论与近几年实际经济增长较好吻合。无独有偶,刘世锦最近也组织了一个团队研究潜在增长率问题,他们计算202__至2025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基本上都在5%到6%之间,今后也将在6%以下。

当前很多保6的观点,是基于中国发展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才能解决这样一个朴素的逻辑。白重恩教授和刘世锦教

授从实证角度的分析为我们打开了观察这一问题的另外一

扇窗户。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经济规律告诉我们,抛开其他暂且不论,单就基数已经很大而且越来越大(现在中国一年要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GDP)而言,经济增速下降到6%以下是确定的,迟早要来,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现在看来,受这次疫情影响,这将不幸地发生在今年。早在疫情发生之前的岁末年初,国内外不少机构就预测中国经济202__年增速将低于6%;从去年12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的回答看,官方对202__年破6也是有所准备的。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舒畅、欧洲首席经济学家Jamie Rush和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最新撰文称,疫情将使202__年GDP增速保持在5.7%,低于20XX年的6.1%,比彭博经济研究在疫情爆发前预测的5.9%低0.2个百分点。

三、改革是否具有有效性

面对当前疫情下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台紧急应对措施十分必要,其中有的政策措施也可以经评估论证后转为改革措施,予以制度化、机制化。但从中长期比如全年看,则没必要刻意追求某个具体速度。如果这样,加大刺激力度当然也能够,但殷鉴不远,其负面后果更加难以消化,而且目前政策已经比较宽松了,总体上并不太缺钱,主要是货币传导机制有问题。作为刺激经济的主战场,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效率不高,在已经超过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对拉动经济

的边际效应已经明显减小,大量投资对短期内提升GDP作用明显,但对扩大就业作用不大,也无从改善整个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甚至还有副作用。而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数量和速度已经不是头等重要了,就业等民生问题及结构问题才更重要(去年底国务院专门发文部署稳就业工作)。

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是要靠深化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202__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中国改革虽然经过了41年,但仍有较大空间,改革释放的活力无疑大大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需要或长或短的过程。比如有经济学家提到,真正把民企与国企平等,会迸发出多大的生产力,这当然激动人心,但正如前面论及的,真正做到竞争中性至少在短期内不是件容易的事。近期还有文章称,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经济增速越高,并以中国当初改革为例,说通过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可以提高经济增速,还说认为改革会牺牲短期经济增速是经济学范式出了问题。这个说法,恰恰是自己的经济学范式出了问题,因为这个说法忽略了发展的阶段问题、改革的阶段问题,更是不懂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是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及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均衡性和质量,而并不必然意味着速度,至少不是简单直接相关。

当年苏联计划经济的速度就大大超过了欧美,而发达国家当今的速度又是多少,很高吗?改革也是同样道理,改革初期冲破牢牢束缚,解放生产力,经济基数又很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边际效应巨大,可到了后来,改革进入不同阶段,效果也就不同了。可以说,改革到了今天,边际难度和边际成本都更大了,特别是结构调整,必然带来阵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冲击经济增长。任何改革都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改革促进长期增长,认为短期内与增长没有矛盾只是一厢情愿的乌托邦想法。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需要说明的是,量的合理增长未必就是要保6,5.7、5.8、5.9也是符合的。后来余永定老师本人也这样回应,6%只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的一个代名词。

冬去春来,惟(危)有新机。疫情突发陡生困局,倒逼改革恰逢其时。回想当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到8和下降到7的时候,都曾引发担忧和争论,后来也都适应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今后下降到6也是同样。为此,建议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把202__年经济增长目标灵活设定为5.5%到6%之间。当然,最理想的是干脆不设目标,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让经济自身内生性自然均衡发展,从而增强造血功能,

增强免疫力,更好抵御各类病毒侵袭。

(完整版)旬度经济观察.--转载新浪博客

旬度经济观察 --2014年5月下旬 高善文尤宏业姚学康 2014年6月4日 内容提要 短期PMI数据向好可能更多地来自出口复苏,投资恢复并不明显。在内需较为疲弱的背景下,我们对经济持相对谨慎态度。 近期猪价底部反弹较快。在经济偏冷,整体通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会太大,整体通胀压力可控。 4月中旬以来长期债券的利率出现明显下降,期限利差降至近几年的平均水平。考虑到银行间的宽松水平和资金供求的趋势,我们认为收益率的中枢水平可能仍有一些下降空间。 5月份美国和日本PMI继续回升,但欧元区和英国PMI均有下降,全球经济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美联储关于退出政策的表态和安抚等因素引导市场重新评估利率的长期前景,这可能在近期主导了债券市场的走向,并驱动资本回流新兴经济体。但在美国经济恢复的趋势和背景下,最近数月美国长债收益率的下降应该是较难持续的。

一、经济恢复仍需观察 5月中采和汇丰PMI,继4月企稳之后双双出现反弹。PMI的产出、新订单和购进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暗示着经济暂时的企稳。 对比数据,本轮PMI恢复与最近几次存在一些区别。本轮PMI 购进价格的反弹相对较弱,工业品期货表现较为平淡,钢材、水泥和煤炭价格仍在下跌。其次,一般代表重化工业的大型企业PMI仍然较为疲软,PMI恢复主要来自中型企业。结合终端需求的信息,我们倾向于认为经济恢复可能更多地来自出口复苏,投资恢复并不明显。 虽然短期数据出现改善迹象,但在内需较为疲弱的背景下,我们对经济持相对谨慎态度。现在断定经济恢复言之尚早,需要等待更多的数据来判定。

近期房地产销售面积环比有轻微改善。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销售的急速恶化有周期性的均值回归,以及前期流动性紧张房贷收缩的合力影响。随着银行间利率的明显下行,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积极性将有所回升。政策的推动也有利于房贷供应偏紧局面的逐步改善。去年下半年以来房贷收紧的抑制作用会逐步缓解,这有利于房地产销售在下半年的筑底企稳。 二、中期通胀压力不大 4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出现了30%的猛烈反弹,猪粮比从4.5左右的低位回到了5.5左右的水平。同时玉米的批发价格也有10%左右的涨幅,鸡蛋和禽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弹。

东财1109考试批次《市场营销学B》复习题与答案

《市场营销学》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 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 说明需要 B. 认识需要 C. 物色供应商 D. 确定需要 2.下列不属于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的是() A.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B.选择性市场营销策略 C.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D.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 3. 企业的产品售出后,鼓励消费者就产品出现的问题及不满及时向企业反应,这种营销关系的类型是()。 A. 主动型关系 B. 基本型关系 C. 反应型关系 D. 可靠型关系 4. 市场成长率高而相对市场份额低的公司业务单位是指()。 A. 问题类业务 B. 现金牛类业务 C. 瘦狗类业务 D. 明星类业务 5.()是指那些专心致力于市场中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小企业,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 A. 市场领导者 B. 市场挑战者 C. 市场追随者 D. 市场补缺者 6. 蒙牛乳业提出“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营销口号,是()营销思想的体现。 A. 生产导向 B. 产品导向 C. 推销导向 D. 市场导向 7. 市场定位的方法主要是()。 A. 避强定位 B. 迎头定位 C. 重新定位 D. 前三种方法

都是 8. 面对强有力的购买者要求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处于()地位上的企业仍可以有较好的收益。 A、低成本 B、高成本 C、优势 D、竞争 9. 下列不属于营销组织需要调整原因的是()。 A. 外部环境的变化 B. 主管人员变动 C. 营销手段不当 D. 组织结构的缺陷 10.进行()控制,需要有直线管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和营销主管人员的参与。 A.年度计划控制 B.盈利能力控制 C.效率控制 D.战略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 11. 以下属于宏观环境因素的有()。 A. 人口 B. 社会和文化 C. 科技 D. 公众 E. 竞争者 12. 制定销售促进方案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 A.诱因的大小 B.参与者条件 C.促销媒体分配 D.促销时机选择 E.促销总预算 13. 存货决策的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A. 何时订购 B. 何地订购 C. 订购多少 D. 订购组织 E.订购方法 14. 关系营销按照企业与顾客关系水平的不同可分为() A. 基本关系 B. 被动式关系 C. 负责式关系 D. 主动式关系 E. 伙伴式关系 15.促销组合包括()。 A. 人员推销 B. 公共关系 C. 广告 D. 直接营销 E. 销售促进

行业分析报告财经类报刊行业分析报告

财经类报刊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市场概况 基本类型 泛经济型财经报刊 主要指传统的经济类报刊,基本定位是权威的经济专业报刊。一般来说,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报道角度往往着眼于政治,多以 经济政策宣传为主。 如《经济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等。 证券型财经报刊 主要指专注于证券、期货等领域的财经报刊,该类报刊提供的信息与读 者的投资机会及投资成败紧密联结在一起。 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 行业依托型财经报刊 主要指依托于某特定行业的财经类报刊,以行业信息资源为立足点,能 够成为读者判断一个经济现象,研究一个经济问题的重要参照。 如《中国产经新闻》、《中国贸易报》等。 新财经报刊 主要指办刊时间不长,同时关注故事、背景、观点三要素的财经报刊。 处理新闻和信息时更敢于描述、提供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提供原创 新闻的号召下追求发现市场机会和报道财经内幕。 如《财经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福布斯》等。 重要事件 2003年3月,《福布斯》中文版在中国问世,是继1986年《商业周刊》 和1999年《财富》杂志推出中文版后第三本有国际影响的财经杂志推出

中文版。 2003年5月1日,《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出台,标志着外资可以正式在中国开展书报分销业务。 2003年10月,《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获得了由美国MPR组织并颁发的“2003年度国际编辑奖”,表明了当代财经报刊的媒体监督作用已经受到了社会认同。 2004年1月5日,《经济日报·农村版》正式创刊。这是第一份以农村读者为服务对象的财经报刊。该刊面向广大农村地区,以报道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等内容为主。

新媒体背景下《经济观察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3443.html, 新媒体背景下《经济观察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作者:岳山清吕锦睿王乙各朱明堂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2期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各家传统媒体纷纷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而在这些转型的 媒体中,财经媒体是一个特殊的部分。本文以《经济观察报》为例,分析财经报刊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经济观察报数字化转型媒介融合背景新媒体时代 一、新媒体背景介绍 新媒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即使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经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文娱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归根结底,新媒体是在当前大数据社会环境下,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向外发展出的新型媒体形式。新媒体通常与“旧媒体”形成对比,如电视、廣播和印刷媒体,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于技术之新。 二、财经类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 媒介融合概念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单一的纸质媒体阅读,到电脑、手机登多种数字终端,传统媒介已经出现了新型的传播方式。对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然选择。而财经类报刊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专业类特色报刊,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 三、《经济观察报》数字化转型是种必然选择 传统报纸通过与新媒体的互相融合来摆脱互联网的冲击所带来的困境。与“报纸消亡论”同时对立存在的是“全媒体时代的媒体整合”,也就是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互相进行融合,二者达到共赢。传统报纸可以与互联网共同发展,互相共享资源,互相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达到传统报纸与互联网的一体化融合。所以说,数字化转型是《经济观察报》的必然选择。 四、《经济观察报》的内容特色 1.内容丰富。

经济混沌的经验和理论证据

No. C2000015 2000-10 经济混沌和经济波动的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陈平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普利高津统计力学和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NO.C2000015 2000年10月

经济混沌和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陈平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北京大学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 Email: p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3443.html,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普利高津统计力学和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I.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混沌 (1.1)什么是决定论混沌? 在研究经济混沌之前,先得了解什么是决定论混沌(deterministic chaos简称为混沌)。读者可参考理论物理所的郝柏林教授编的权威文集: 混沌II (Hao 1990). 牛顿力学对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主要基于线性谐振子模型,其主要的运动特征是产生等幅的周期振荡。周期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和工程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分析周期运动的主要方法是频譜分析。 统计物理和信息论对随机过程的研究发展了线性白噪声模型,其主要的特征是产生振幅无规则,时间序列不相关的无序扰动。对短程相关的色噪声可以用线性迭加的白噪声信号来描写。例如,经济学家常用的色噪声模型是线性随机的自回归(AR)模型。分析随机运动的主要方法是相关分析,噪声运动的研究在工程和经济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人们一度以为,只有随机过程才能产生不规则运动,但廿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间对决定论混沌的突破性研究发现:非线性的低

维(变量数不多的)决定论系统也会产生振幅貌似无规、但周期结构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所以“混沌”的其他提法又叫“复杂周期”,“非线性振子”。和无序噪声相比,混沌是更高层次的动力学的复杂结构。混沌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体物理、气象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等广泛领域获得重要进展,但在经济学中遇到严重困难。 (1.2)研究经济混沌的意义和困难 在现实世界中,非线性现象远比线性现象广泛,经济问题更是这样。但是经济混沌的研究遇到双重的困难。 在理论上,经典和量子力学的框架都可以包容非线性的混沌机制,但微观经济学的公理体系的凸性函数要求,却排除了混沌机制存在的余地。计量经济学家多数怀疑强噪声下混沌存在的可能性。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偏爱离散时间的差分方程,又使多数经济学家只考虑白混沌模型,而忽视色混沌模型应用的可能(Benhabib 1992)。色混沌在这里指连续时间的非线性振子。“色”指一个有主峰而非平坦(白色)的频谱。 在经验分析上,经济混沌的探测有三重困难:其一,非线性分析方法要求大量噪声水平很低的数据,经济数据不但短,而且噪声水平很高;其二,经济观察和天文观察类似,难以做可控制可重复的实验来验证特定的理论模型;更难的是,经济活动是人的行为,动力学系统的时间尺度和观察者相近。所以经济主体和经济结构随时间的演变难以忽略。时间序列的非稳态性质使目前常用的稳态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难以应用。这是为什么经济混沌的研究比自然科学更为困难。 我们重点研究宏观经济运动,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周期的观察积累了大量数据(Zarnowitz, 1992)。。我们在1985年首先从美国货币指数中发现经济混沌的经验证据,建立描写复杂经济波动的软边界振子模型 (Chen 1988)。我们在1994年进一步找到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解,将噪声和信号分解研究的有效方法,从而在各种代表性的美国宏观经济指数中发现经济混沌的普遍证据

经济观察报社论:秉持敬畏之心

经济观察报社论:秉持敬畏之心 经济观察报社论:秉持敬畏之心2015-07-04 10:06 文/ 经济观察报已阅7584 财联社4日讯,经济观察报发表社论指出,救市行动继续,监管各方利好政策还在释放。十多天以来股市下跌千余点,市值蒸发20万亿,监管方逆周期操作,当然是担心连锁反应诱发系统性风险,累及银行体系乃至经济大局。风暴尚未过去,反思已经开始。不管后市如何,如果监管者和投资者均能秉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更深刻地理解市场逻辑,厘清政府和市场、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关系,风雨过后,我们当可见证中国股市更为健康的成长。 毋庸讳言,估值过高,泡沫泛起,概念与故事满天飞,杠杆之上,股市调整有其必然理由,差别只在于何时,以及力度有多大,但在经济基本面未有变化,货币与财政政策趋势未改的情势下,股市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持续下跌却已非正常。不过我们认为,将下跌归因于空头的“恶意”或者敌对势力的猖狂恐非理性,将之前的风险提示者视为寇仇更不可取,这不能帮助我们看清楚问题的实质,也无益于市场参与各方反躬自省。 中国股市20多年间,暴涨暴跌,牛短熊长,几成逃不脱的怪圈,每一轮市场起落,或明或暗中都看得到政府的护持之

手。此轮牛市初起之时,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资本市场上,一系列市场化取向的监管改革也渐入佳境,但无可否认,政府之手并未回撤,监管者背书依然,在这样的氛围下,“国家牛市”很难说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 但我们遭逢的却是一个有别于以往的牛市。正如许多观察者所说,这是一个杠杆上的牛市,也是产融结合深化、市场参与力量多元、金融创新工具涌现、多空博弈烈度空前的牛市,是金融开放不断触及新领域的牛市,也是信息传播速度和频度经互联网的力量成倍提高,传播内容被不断放大甚至扭曲的牛市。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监管者来说,或许这都称得上一个陌生的市场。它考验投资者的成熟度和心理承受力,无形中也增加了监管者对风险的辨识难度。 监管者“弱势”在这样的市场面前暴露无遗。我们无法充分掌握场外杠杆规模和流动性信息,既缺乏及时有效的技术工具和监管手段,也缺乏足够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但金融混业已成趋势,跨行业、跨市场的产品和业务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更成为这一变局的强大推手。虽然当下已有一行三会参加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但监管盲点和缝隙始终存在,监管协调效率仍有待提高,一旦风险暴露,对应急机制、反应速度,以及监管执行力和效率都是一种考验。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引“五指理论”,解说资本市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经济观察报食家饭/文小时候家里几乎天天晚上有一锅甜羹汤。春秋天的红枣白木耳,芝麻糊,酒酿水潽蛋,冰糖莲子茶,一个夏天绿豆汤、百合汤从来不断,冬天是桂花赤豆年糕汤和加了大西米的水果羹。腊八烧腊八粥,规规矩矩八样干果一样也不少,有偷懒的邻居,都来我家舀一碗过腊八节。不知在哪里看来,在树根处浇一勺腊八粥,树木亦会一整年都郁郁葱茏。于是在腊八夜里,悄悄给院子正中间的那棵梨树喂上一勺。那棵梨树花雨漫天的时候,我在树下思忖是否是这甜羹的缘故。 所以,直到现在,一餐饭下来,还是喜欢点一个甜羹收收口,不然总觉缺点什么。这种口味,都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并不像现在这样那么多选择,现在是广东糖水店的世面,一本菜单琳琅满目,讨小女孩子的欢心。最热门的糖水店,甚至只能买了打包的站在店门口吃。三五块番薯一小碗番薯糖水,要卖到十几块钱。我有点诧异,现在的女子,连这样简单的糖水也不愿意亲手操弄了吗? 番薯糖水,上海人叫山芋汤,最简单粗廉的糖水,我常常做了吃。选红芯或者黄芯山芋做,栗子山芋香且粉,但是太实,两块下去就闷住了,不足取。上海人的山芋汤,山芋切成中等大小的滚刀块,加水和冰糖煮就是了。我喜欢额外加厚厚两片生姜一起煮。姜味衬着番薯土土的味道,非常出彩。加生姜是跟老房子隔壁的福建阿姨学来的。她会用黄芯山芋加糯米粉揉上劲,裹一粒黄糖做成圆子,下在加了南姜的糖水中。这粗食细作的圆子,番薯和糯米粉的比例很难拿捏,做的好,又滑又弹,南姜的香味提一提,确实精细得多。 现在不太做了的是水果羹,要说这道甜羹,实在是上海人物质匮乏时期生活智慧的代表作。水果的品种不多,卖相也常常不尽人意,香蕉、苹果有时甚至已经熟过了头。那么就把这样的香蕉、苹果、梨削去了皮,细细剔除腐坏的部分,切成丁。橘子呢,去核去筋。考究点,橘瓣的内膜也一并去掉,就不会有一丝苦味。做水果羹,还就是需要这样过熟的水果才好,因其少酸味。另一样不能缺少的,是罐头的糖水菠萝。那时候买不到新鲜菠萝,水果羹里总是放梅林厂的罐头糖水菠萝。即使到今天,天南地北各种新鲜水果都不再是稀罕物,可要是做水果羹放了新鲜菠萝,上海人是不会领情的,非要用罐头菠萝,才觉对味。 有了这样四五样水果,还要放一点大西米,大西米不是米,是麦淀粉和玉米粉混合制成的黄豆大颗粒,水发过夜后备用。一锅水加糖煮开,下大西米煮至透明,然后放入切成丁的各样水果煮开,勾薄芡即可。手边要是有金橘或者橙子,刨一些皮下来,切成极细的丝撒在水果羹上。深深浅浅的黄白色水果丁,金红的橙皮一丝丝散开在透明的甜羹里,好看。过年的时候,水果羹里的大西米常常换成年糕丁,一样好吃。

经济观察报采编体系一线岗位考核方案

经济观察报采编体系一线岗位考核方案

2006年采编体系一线岗位考核方案 (一)目的 为规范采编体系考核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采编体系一线岗位,总编助理、主笔、首席记者、首席评论员的考核方法另行规定。 本报采编体系一线岗位人员在报纸和报社网站的上刊稿件,均记入工作量统计。 (三)岗位与序列 采编体系内岗位分为管理序列和业务序列两类,具体如下: ?管理序列 D:总监序列,如:总编助理 M:部门主任序列,如:主任、副主任、代主任 ?业务序列 T1:高级业务序列,如:首席评论员、首席记者、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编辑 T2:资深业务序列,如:资深编辑、资深记者、资深摄影记者、资深美编、流程主管T3:一般业务序列,如:编辑、记者、摄

影记者、美术编辑、图片编辑 T4:初级业务序列,如:助理编辑、助理记者、流程管理助理 (四)年薪的组成 实际年薪=每月底薪×12+季度绩效工资×4+年度绩效工资+特别奖励(如:好稿奖) ?每月底薪: 业务序列:每月底薪=(年薪×70%)/12 管理序列:每月底薪=(年薪×85%)/12 首席评论员、首席记者:每月底薪=(年薪×85%)/12 ?季度绩效工资基数: 业务序列:季度绩效工资基数=(年薪×30%-年度绩效工资)/4 管理序列:季度绩效工资基数=(年薪×15%-年度绩效工资)/4 首席评论员、首席记者:季度绩效工资基数=(年薪×15%-年度绩效工资)/4 ?年底奖金 年底奖金=1个月底薪

每个员工的底薪、季度绩效工资基数、年度绩效工资基数详见报社发放的《岗位薪资通知信》。 (五)考核体系的构成 考核体系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互为补充: 1、依据工作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核算绩效工资 ?季度绩效工资=季度绩效工资基数×季度考核得分/100 ?年底奖金:发放需根据企业年底经营情况2、特别奖励 包括:好新闻、好编辑、好专题、好评论、总编辑特别奖等 特别奖励是根据编辑部的工作安排,分阶段 由各部门主任提名,经编辑委员会和评论委 员会讨论,总编辑审核后,由部门秘书交人 力资源备案,在工资中随底薪发放。 (六)版组考核划分 版组的划分分为新闻类和评论类,具体划分如下: ?新闻类版组包括:要闻、市场、公司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时间:2011年3月21日9:55 来源: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作者:孙小兰 近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了“《中国经济观察》论坛: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研讨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宝生出席了会议。经济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致词,副主任韩保江主持。论坛就经济学理论的几个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及《资本论》的普适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即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面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有五个原则:把生产力发展看作社会运动的首要因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解释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在生产力渐进的历史发展前提下来解释经济关系当事人的行为;马克思是从所有制关系出发来理解全部生产关系体系;从经济关系出发来解释上层建筑;强调实践。二是联系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不管是要生存下去还是要发展得更好,就是要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关于《资本论》的普适价值,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王天义教授认为:《资本论》的普适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经济发展形式的统一性。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对人的依赖,人的依赖关系就是自然经济;第二个阶段是人对物的依赖,表现为商品经济;第三个阶段是人对谁都不依赖,自由发展。第二,马克思以三大崭新因素为内核建立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一个崭新因素讲了商品有二重性,劳动也必然有二重性。第二个崭新因素讲了工资的本质,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第三个崭新因素讲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和特别的区别。正是这三个崭新因素才使得马克思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第三,马克思以四个环节为支点,确定了社会化大生产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框架。这四个支点,就是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生产是起点,最终是为了消费。当前消费问题非常重要,扩大内需重点是扩大消费,而我们的消费怎么分析,内需怎么扩大?我认为马克思这个分析框架给我们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的普适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方法,是用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用于创建理论体系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谢鲁江教授认为,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演变,就是从确定性研究向不确定性研究的演变。对亚当徠斯密假说的研究,从马歇尔和瓦尔拉斯开始,把自然方法引进来,用实证来证明确实存在看不见的手。之所以论证,前提就是这个假说是可以证明的,是具有确定性的。后来从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之后的经济学家对确定性提出了怀疑。现在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是从不确定性作为出发点来研究的。 不确定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了条件进行研究。二是完全否定式的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归纳西方经济学向三个方向发展。第一,从对个人行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不完全竞争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博弈论等等。第二,研究认为个人行为合理性是有条件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能不能达到有机统一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是我们希望的市场经济。第三,结果基本上是否定的。认为个人秩序不一定达到社会合意的结果,所以需要国家和社会干预,这是凯恩斯强调的国家干预。 由此我们能得出几点认识:首先,这是一个未解的命题,还需要研究。其次,还要研究所需的条件。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都是需要的,那么达到这个合意的结果,需要具备什么制度。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和秩序之间,是历史性的,没有一个普遍的真理。 三、改革、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应有的内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何自力教授认为改革实践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挑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宪法层面说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但是现实中,公有制为主体到底怎么体现的?第二,分配制度的挑战。我们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可现实最大问题是收入两极分化。如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怎么体现?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教授认为,从总体上来讲,世界上

访前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潘望博

访前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潘望博字号:9pt 再见,TONY——访前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潘望博 咨询业流变 经济观察报:8年前,您和同事一起把麦肯锡带到中国,并参与创建了这个团队。我想请您简单回顾一下8年来,麦肯锡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潘望博:麦肯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是从1995到1998年。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为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本土客户很少,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因为那时管理咨询业还未广为人知,没有引起国有企业的注意。我们从为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和这些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学会了如何与中国的企业合作。 1999至2000年,是麦肯锡在中国事业腾飞的阶段,主要得益于大量国有企业的上市。那时麦肯锡大中华区约90%的业务都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关,与跨国企业相关的业务只占很小比例。 第三阶段从2001年开始至今,可以称之为改善绩效的阶段,这一阶段,我们为国内企业服务的业务占70%,跨国公司业务占30%,业务内容更多的是帮助客户改善运营。 从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与麦肯锡其他分公司一样,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与国际股市密切相关。第二阶段(1999-2000年)时期国际股市兴旺,第三阶段,股市陷入低迷状态,所以我们的业务重点也放在了帮助企业改善运营、绩效这样基本的层面。 经济观察报:我这里有一个关于麦肯锡客户的数据,说中国国内排名前50-60位的企业都是麦肯锡的客户,而在北京,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至少有15家是麦肯锡的客户。如果这些数字属实的话,说明麦肯锡被认可的程度是相当高的。您能否介绍一下,8年中,麦肯锡在中国的客户和项目数量是多少?行业分布状况如何?这些数字能够说明哪些问题? 潘望博:首先您所说的数字比较接近实际状况。重要的是过去几年中麦肯锡不仅不断地开发新客户,同时也为已有客户提供更深入的服务。 就项目数量而言,8年中我们进行了400多个项目,其中约30%来自电信和高科技领域,包括国内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国外的电信运营商等。可以说,麦肯锡是为中国高科技领域提供咨询服务的主要公司。另外还有30%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其中,主要是保险、证券和银行业。其实,在全球范围内,银行业是麦肯锡的主要领域,而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他15%来自汽车零件装配行业。10-15%主要在零售和消费品领域;10%集中在医药、医疗设备领域;最后的10%来自其它多个行业,如能源、钢铁、航空等。 相对于项目总数,我们更看重的是为同一客户即“回头客”所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对很多中国客户,麦肯锡在几年中为同一客户提供的项目数多达5-15个。这些数字很重要,因为它体现了麦肯锡服务的价值,证明我们的确帮助客户提高了效益,也说明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 经济观察报:人们都说麦肯锡是管理咨询的多面手,那么,在过去8年中,中国企业在寻求咨询服务方

2020年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应该说,对疫情的确切经济影响,现在定论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而且也是共识,那就是至少短期增长将明显受挫。着眼于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速,回想前一段一些经济学家的争论,我们认为保6已经是不必要、不可能的了。可以说是“事后诸葛亮”(当然也不完全是事后),但也可以暂时抛开疫情因素,单就中国经济自身本来面目予以辨析(也确实是笔者此前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因素加以考察。 一、保6是否具有必要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按照既定目标,这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那么2019—2020年中国GDP需年均增长2%。考虑到统计偏差,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18年数据,以2019年实际增速达到1%计算,则2020年增速达6%即可实现。 保6论者强调的一个主要论据,就是增速低于6会导致悲观预期,进而抑制投资、消费,造成恶性循环。这个考虑不无道理,预期和信心确实很重要,但对预期本身及其影响因素,不能简单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是谁的预期和信心对经济影响最大很显然,由于中国民营经济的“56789”(即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经济活力主要源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直接关乎经济增长。 其次,是什么因素对民营企业家预期和信心影响最大很显然,这个因素不是GDP增速的具体数字,而是营商环境,特别是安全感、稳定感。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事实上的相对弱势地位,2018年出现的“离场论”等论调,都对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和稳定感造成了消极影响。对此,中央及时否定了有关论调,专门召开座谈会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前不久又出台了28条)。这些问题解决了,增速不保6,预期和信心乃至整个经济也会大大改善。 最后,是什么后果严重到非要保6应该看到,从横向国际对比来看,5到6之间也算是比较高的增速了,低于6也不会是灾难,而且中国经济内在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新兴机会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保6也不至于太差。对此,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二、保6是否具有可能性 保不保6,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潜在增长率,但大都认为这个指标计算方法多样,计算结果偏差大,甚至连概念本身都没法说清楚,于是就认为没什么可采信的,就没必要考虑,就可以按照“需要”来确定增长率。潜在增长率固然不能精确计算,但也有个大致范围和基本遵循,并非漫无边际、无所适从。 事实上,已经有经济学家及其团队对此作了比较扎实、深入的研究,有了相对比较可信的结论。比如,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及其团队就全面考察了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几种计算方法,

财经类报纸排行榜

财经类报纸排行榜 2011-06-20 14:38 中国财经类报纸的格局 原文或数据来源: (1)梁金河《中国报业》2008-2-27《财经报纸的发展趋势与个性化定位》 (2)王莹《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1-30 《财经报纸步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3)世纪华文监测数据 (4)慧聪数据 (5)邓涛2007/8/8《青年记者》经济类报纸:三十年的风雨流变历程 经济类报纸的战场在全国,财经报的全国排名是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经营报(引自《2007-2008年度全国综合行业报10强名单》),在四大城市是如下格局(时间为2008年上半年),后面的数字为市场份额: 北京 经济观察报27.99% 中国经营报20.07% 华夏时报19.27% 21世纪经济报道(周五)16.87% 理财周报8.61% 第一财经日报4.56% 经济日报2.62% 福州 中国经营报50.31% 经济观察报25.15% 21世纪经济报道21.04% 理财周报1.37% 华夏时报1.17% 第一财经日报0.59% 经济日报0.39% 上海 中国经营报23.37% 第一财经日报17.93% 21世纪经济报道(周五)16.52% 经济观察报14.33% 华夏时报11.92% 经济日报9.15% 理财周报6.74% 广州 中国经营报28.71% 第一财经日报17.93% 经济观察报16.33% 21世纪经济报道(周 五)16.00% 理财周报9.81% 华夏时报6.11% 经济日报5.15% 广告最强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前者2007年广告营业额超过3个亿,跟2006年比增长40%。 除了经济日报,这些报纸都是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按其服务功能,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因新兴的资本市场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以证券、投资、理财为主的证券报,主要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财经时报》、《期货日报》等,它们以行业垄断为特征,具有鲜明的行业报的特点。第二类,是由文化产业集团或传媒集团主办的纯市场化财经报纸,如《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学消息》等,它们是目前影响市场主流的新派财经报。 第一财经日报在04年第四季度创刊,一起的是每日经济新闻,是全国最先创刊的财经类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都为周报。

经济管理类顶级期刊

经济管理类顶级期刊 (一)经济类 经济学: 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ER) 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QJE) 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PE) 计量期刊(Econometrica) 金融学: 金融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FE) 金融期刊(Journal of Finance,JF) 金融研究评论(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RES) 会计学: 会计经济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AE)会计研究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AR) 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AR) (二)管理类 管理学TOP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MR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SQ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MJ Management Science Organiz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AP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IBS 其他一些网站: 有益的网站: 哈佛商业评论https://www.360docs.net/doc/7414423443.html,

经典商业报刊杂志

第一名《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最擅报猛料的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成立于2001年,属南方报业集团,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推崇“新闻创造价值”,力求成为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具有极强的采访能力,被民间视为“擅报猛料”。 第二名《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最具反思情结的报纸《经济观察报》以“拥有财富、拥有权力、拥有思想”的实力阶层为读者对象,以“理性、建设性”为办报核心理念,宣传口号是“以工业标准建设商业”。对此,主编何力解释:“我们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地观察经济走势,以全新的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第三名《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最亲民的报纸《中国经营报》创刊于1985年,倡导“终生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企业理念,读者锁定在“拥有活跃的个人学习和消费欲望,对企业的经营和采购同时拥有建议甚至决策权”的商务管理阶层,曾因“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市场经济的实践者出谋划策”的办报宗旨而成为国内商业类报纸的领跑者。 第四名《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最可信赖的投资报纸《中国证券报》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报纸,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报纸,海内外公开发行。《中国证券报》的办报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证券的方针政策,传递金融、证券信息,评析金融、证券市场,普及金融、证券知识,促进中国发展。 第五名《计算机世界》 《计算机世界》:最佳信息化报纸《计算机世界》报创刊于1980年,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合作出版,是中国第一份面向计算机与信息产业领域的行业报纸。作为中国IT媒体的开创者,它报秉承国际传媒的出版经验,将国际化的经营理念融进办报实践,凭借IDG国际传媒资讯优势。 第六名《财经》 《财经》:最受尊重的杂志《财经》创刊于1998年,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办,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财经》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第七名《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最渗透阶层生活的杂志创刊于1985年,定位于“讲述中国财富阶层的生意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国内财经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且仍然保持着创新活力与市场领先地位的杂志之一。《中国企业家》以“让企业家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人”为宗旨,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理念。 第八名《销售与市场》 《销售与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营销杂志《销售与市场》是中国市场领域最具影响力、权威性的营销实战期刊。自1994年创刊以来,坚持“实用性、专业性、权威性、国际性”的办刊方针和市场定位,紧扣中国经济生活主旋律,与中国企业同频共振。《销售与市场》2002年被评为全国期刊百强并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第九名《IT经理世界》 《IT经理世界》:最前卫的商业管理杂志1998年创刊,从创刊之日起,《IT经理世界》就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商业管理杂志。它从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进步这个角度切入,逐渐进入各个行业的战略、管理和运营层面,探讨信息产业、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各个行业的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第十名《中国财富》 《中国财富》:最具潜力的杂志由资深媒体人士领军,于2004年4月创刊。首期杂志运用倒挂式发行策略,采取一元的超低价格进入市场,一举成功销售30万份,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杂志,此后又运用一系列促销手段将发行量稳定在财经类杂志的前四名。在内容方面,《中国财富》推出“审计足球”专题。

著名财经类报纸

著名财经类报纸 著名财经类报纸
财经报的全国排名是 21 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 经营报,在四大城市是如下格局,后面的数字为市场份额: 北京 经济观察报 27.99% 中国经营报 20.07% 华夏时报 19.27% 21 世纪经济报道(周五)16.87% 理财周报 8.61% 第一财经日报 4.56% 经济日报 2.62% 福州 中国经营报 50.31% 经济观察报 25.15% 21 世纪经济报道 21.04% 理财周报 1.37% 华夏时报 1.17% 第一财经日报 0.59% 经济日报 0.39% 上海 中国经营报 23.37% 第一财经日报 17.93% 21 世纪经济报道(周五)16.52% 经济观察报 14.33% 华夏时报 11.92% 经济日报 9.15% 理财周报 6.74% 广州 中国经营报 28.71% 第一财经日报 17.93% 经济观察报 16.33%

21 世纪经济报道(周五)16.00% 理财周报 9.81% 华夏时报 6.11% 经济日报 5.15% 财经类报纸按其服务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因新兴的资本市场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以证券、投资、理财为主的 证券报,主要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财经时 报》、《期货日报》等,它们以行业垄断为特征,具有鲜明的行业报的特点。 第二类,是由文化产业集团或传媒集团主办的纯市场化财经报纸,如《中国 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 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 日经济新闻》、《经济学消息》等,它们是目前影响市场主流的新派财经报。 国际三大财经日报: (1)全球财经新闻媒体的领袖:美国《华尔街日报》,目前发行量 185 万 份,居全美第二位,报纸的核心内容是金融、经济和企业,有 93.1 万网络读者 愿意支付每年 79 至 99 美元的费用浏览其电子版。华尔街日报的名言:你们不是 一般报纸的记者,我们的读者是依据你们的报道而做(投资)决定的。《华尔街 日报》对精确与公正要求十分严格,因为《华尔街日报》不同于一般报纸,许多 人要依据日报的资料做金钱投资的决定。 (2)国际化大报:英国《金融时报》主要报道商业和财经新闻,其发行量 的 70%在英国以外,本土只有 13 万份。 (3)发行量最大: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发行量达 300 万份之巨,属“本 土化的国际财经大报”。
2010 年 11 月财经类报纸广告前 10 强
排名 1 2 3 媒体名称 21 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财经日报 经济观察报 市场份额 22.34% 18.33% 11.45% 竞争指数 1.22 1.60 1.35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疫情下的经济观察与社会观察之思考 应该说,对疫情的确切经济影响,现在定论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而且也是共识,那就是至少短期增长将明显受挫。着眼于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速,回想前一段一些经济学家的争论,我们认为保6已经是不必要、不可能的了。可以说是事后诸葛亮 (当然也不完全是事后),但也可以暂时抛开疫情因素,单就中国经济自身本来面目予以辨析(也确实是笔者此前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因素加以考察。 一、保6是否具有必要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按照既定目标,这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那么2019 2020年中国GDP需年均增长6.2%。考虑到统计偏差,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18年数据,以2019年实际增速达到6.1%计算,则2020年增速达5.6%即可实现。 1/ 8

保6论者强调的一个主要论据,就是增速低于6会导致悲观预期,进而抑制投资、消费,造成恶性循环。这个考虑不无道理,预期和信心确实很重要,但对预期本身及其影响因素,不能简单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是谁的预期和信心对经济影响最大?很显然,由于中国民营经济的 56789 (即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经济活力主要源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直接关乎经济增长。 其次,是什么因素对民营企业家预期和信心影响最大?很显然,这个因素不是GDP增速的具体数字,而是营商环境,特别是安全感、稳定感。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事实上的相对弱势地位,2018年出现的离场论等论调,都对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和稳定感造成了消极影响。对此,中央及时否定了有关论调,专门召开座谈会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前不久又出台了28条)。这些问题解决了,增速不保6,预期和信心乃至整个经济也会

未被观测经济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1期总第255期 2013年1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1Vol.255Jan.2013 收稿日期:2012-1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正规部门规模、效应及与国民经济协调度— ——基于新SNA 框架的研究”(71073142/G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非正规部门形成与动态演化”(71173190/G0301);国家统计 局统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基于新SNA 标准的非正规部门形成机制及其收入效应的统计研究”(2011LZ039)作者简介:叶晓佳(1981-),女,浙江平阳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统计方法与应用;李金昌(1964-),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统计理论与方法。未被观测经济与居民收入不平等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叶晓佳,李金昌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未被观测经济(NOE )对经济发展具有诸多影响,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尚未 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动态均衡解的劳动报酬模型得到,随着NOE 规模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即劳动者从事NOE 部门的报酬与从事可观测部门的报酬之差)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化过程,但 边际变化率先增后减。当考虑劳动者决策的随机动态调整因素时, NOE 规模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高低两个动态变化均衡点。在该模型基础上,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 NOE 规模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和腐败水 平也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呈正向影响关系,而城市化水平则呈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基于实证结 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未被观测经济;居民收入不平等;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2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1-0087-10 一、引言 近些年来,关于未被观测经济(Non-observed Economy ,简称NOE )的研究日渐兴起,从概念界定、规模 估测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涌现出大批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鲜有关注NOE 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两 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杨灿明和孙群力(2010)的测算,1978-2008年期间,中国的NOE 规模占国民经济的比 重介于10.7% 26.73%[1]1,如此庞大的经济成分对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和现行的收入分配体制带来重要 影响。因此,在制订旨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众多政策措施中,如不能准确地把握NOE 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将极有可能削弱公共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本文试图探求NOE 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 关于NOE 的概念,长期以来缺乏统一定义。地下经济、非正规经济、隐性经济、灰色经济等概念往往成为NOE 的代名词,出现在各类经济研究之中。然而这些概念互有交集、缺乏可比性,容易引起概念混乱。直 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牵头编写了《未被观测经济测算手册(2002)》之后,未被观测经济被确定 为国际标准统计术语,包括地下生产、非法生产、非正规部门生产、住户自身最终使用生产、基础数据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