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方法基础知识2-第一章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法规第一章1.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

2.统计法的立法宗旨是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4.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第二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

2. 《统计法实施细则》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审批。

3.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条例、细则、规定):《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法规性文件)→地方性法规/→统计行政规章(办法)→政府规章/→部门规章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年12月8日通过,1996年5月15日第一次修订,2009年6月27日第二次修订,2010年1月11日施行。

5. 政府规章是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

第三章1. 统计资料,是指统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及与之相联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2. 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为关键的是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

3.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①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统计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统计制度统计标准统一;统计资料统一管理和公布。

②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独立行使职权,不受非法干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

③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职责法定;依法履行职权不可放弃、超越、滥用;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④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统计信息共享;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公开的方式;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⑤统计资料保密原则5.凡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定期全面统计报表。

《统计法基础知识》课件

《统计法基础知识》课件
3
调查的基本流程
深入介绍调查的基本流程和常见方法。
抽样误差的控制与估计
讲解如何控制和估计抽样误差。
三、统计描述
数据的图像展示与分布描述
通过图像和分布描述,展示数据的特征与趋势。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介绍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度量方法。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解释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在统计描述验的基本思想
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单样本和双样本检验
2
讲解单样本和双样本假设检验的方法
和应用。
3
方差分析和多个比较
研究方差分析和多个比较的统计方法。
五、统计决策
基本流程
详细说明统计决策的基本流 程和决策分析。
风险分析和决策树
介绍风险分析和决策树在统 计决策中的应用。
贝叶斯决策理论
强调学习统计法的重要性,并展示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探索贝叶斯决策理论的统计 思想。
六、应用实例
经济领域的应用实例
展示统计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案例。
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介绍统计法在医学研究中的重 要应用。
社会调查的应用实例
说明统计法在社会调查领域的 实际应用情况。
结语
1 局限与未来发展趋势
讨论统计法在实践中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学习统计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统计法基础知识》PPT 课件
统计法基础知识的PPT课件,旨在分享统计法的核心概念和应用领域,让学 习者深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概述
定义和概念
介绍统计法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定义和概念。
基本原理和方法
探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

统计法基础知识课件

统计法基础知识课件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1、政府统计的概念 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 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 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 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等活动的总称。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2政府统计的特征 (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或者说 主要是政府机关。 (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 (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 (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共享性。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五)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 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 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 重调查效益。 (六)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 证。
第三节 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原则 1、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2、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3、对非法统计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的原则 1、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2、采取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 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 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3、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 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1、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 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统计调查项目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证件

统计基础知识讲义

统计基础知识讲义

统计基础知识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一)统计的概念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活动。

(二)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的关系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第三、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前与后的关系。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一)总体所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二)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它是全部和部分的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二、指标与标志(一)指标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二是: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如,200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0312.61亿元。

(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标志按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变异标志又分为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2、标志分为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但指标必须都能用数值表示。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统计指标的数值直接汇总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

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二)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就是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具体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

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配、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 记件数据一般服从二项式分布,记点数据一般
服从泊松分布。
二、质量波动
•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或 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因素)
• 质量波动的种类
1.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引起产品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六个方面(5 M1E ): ➢ 人(操作者) :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
养、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等 ; ➢ 机器(机器):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维护保养状
35
( a ) 0.95查表得 a 1.64
35
35
即a 57
常用的正态分布数值
• P(-3σ<x<3σ)=0.9973; • P(-2σ<x<2σ)=0.9545; • P(-1σ<x<1σ)=0.6826; • P(-6σ<x<6σ)=0.002ppm;
99.73% 95.45%
68.26%
• 一页中印刷错误数;一天内的急诊病人数; 一小时内接电话的次数;单位产品上缺陷数 的个数;单位时间内交通事故个数;等等。
泊松分布概率分布的图形
当λ 充分大时,泊松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3.正态分布
•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
f(x)
1
e
1(x)2
2 ,
x
2
其中µ ,σ(σ >0)为常数,则称X服从参 数为µ ,σ的正态分布,记为x ~ N(µ, σ2)。
质量管理学
1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一、统计数据分类 二、质量波动 三、三种重要的概率分布
一、统计数据分类
1.计量值数据 2.计数值数据
1.计量值数据
• 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 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如:长度、 容积、质量、化学成分、温度、产量、职工工资 总额等;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什么是统计?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类?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达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统计平方值根据收集方法,观察数据是在没有人为控制的情况下获得的。

通过控制实验对象收集的数据。

根据所描述的对象和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是一个参数。

统计是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一般数字度量例如,应该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抽样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不同类型数据的特征是什么?根据不同的测量尺度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数据。

根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根据所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将其分为区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根据测量尺度,分时:在分数数据中,不同类别之间有一个相等的并列,不同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序列数据可以在类别之间进行比较。

数值数据结果表明,具体数字是分时的:截面数据描述了某一时刻现象的变化;时间序列数据描述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举例说明人口、样本、参数、统计和变量的概念。

群体是一个集合,包括所有被研究的个体。

例如,如果你想检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那这组灯泡就是整体。

样本是从群体中提取的一些元素的集合。

例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选择100个灯泡,这100个灯泡形成一个样本参数是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通用数值度量。

例如,为了调查256岁以上岁的人,样本中的“平均年龄”是一个统计数字。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些特征的概念。

例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它是变量。

第2章:数据收集1。

调查计划包括哪些方面?调查的目的是实现调查的具体目标。

调查对象和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项目和问卷是解决调查内容的。

2年,间接数据来源(次要数据)主要是公开发表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是调查或观察和实验3.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人群中随机选取一部分单间房间之间的空隙。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概述共72页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概述共72页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0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概述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统计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统计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统计法基础必学知识点以下是统计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的学科。

它在科学研究、经济决策、社会调查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计数的或可测量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

3. 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可以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式进行收集。

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对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有重要影响。

4. 数据展示方法:数据的展示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

常见的数据展示方法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5. 数据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概括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6. 概率基础: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包括频率法、相对频率法和主观概率法。

7. 抽样方法: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样本的过程。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8.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值。

假设检验是对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用于判断样本与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9.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10.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对参数估计结果的一种区间估计方法。

它能够反映参数估计的精度和可信程度。

以上是统计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

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共28页

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共28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Thank you

2023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2023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2023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摘要:
1.统计学和统计法的定义
2.统计学和统计法的基础知识
3.统计学和统计法的应用
4.统计学和统计法的发展趋势
正文: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展示数据的科学,它主要用于研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统计工作的原则、任务、程序和责任等,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计学和统计法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

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它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等,以收集全面、准确、真实的数据。

数据的整理是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编码等,以便进行分析。

数据的分析是指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来研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的解释是指将分析结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决策者理解和使用。

统计学和统计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经济、社会、医疗、教育、环境等。

例如,在经济领域,统计数据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情况等;在社会领域,统计数据可以用来研究人口结
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在医疗领域,统计数据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治疗效果等。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统计学和统计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1.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统计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言的这也是统计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

统计法是以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

统计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统计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复杂。

2.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

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的统计分类目录、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表式、统计编码等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根据《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统计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评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同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办法的基础知识培训

统计办法的基础知识培训

二、系统抽样法
——又叫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 优点:操作简便,实施不易出差错。 缺点:容易出较大偏差。 适用场合:总体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场合,不宜使用这种方法。
三、分层抽样法
——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于总体的总体(或称为 层)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
总体(母体):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有限总体:被研究对象是有限的,如一批产品的总数; 无限总体:被研究对象是无限的,如某个企业、某个生产过程
从前、现在、将来生产的全部产品。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单元(产品)叫做个体。 总体含量(总体大小):总体中所含的个体数,常用N表示。
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
数据、样本和总体的关系
目的
对工序进行分析 控制
无限总体
总体
工序
样本
一批 半成品
样本
判断
有限总体
对一批产品质量进
一批
行判断,确定是否
产品
样本
合格
判断
数据
数据
数据
第五节 随即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法 二、系统抽样法 三、分层抽样法 四、整群抽样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法
——又叫随机抽样法,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 优点:抽样误差小 缺点:抽样手续比较繁杂。
描述性统计方法: ——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曲线、表格、图形等反映统计数据和描述观测结果,以使数 据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可将统计数据整理成折线图、曲线图和频数直方 图等。
推断性统计方法: ——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 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方法; ——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二)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二)

2、缺陷位置调查表
做法: 1、画出产品示意图,规定不同外观质量缺陷符号。 2、逐一检查样本,把发现的缺陷按规定符号在相 应位置标示。
现场生产过程中许多产品零件存在气孔、疵点、碰伤、 脏污外观质量缺陷。缺陷位置调查表可用来记录、统计、分 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找出 规律,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事实依据。以下缺陷位置调查表看 出:车顶部、门上尘粒明显高,应解决无尘喷漆的问题。
1 2 3 4 5 . . 250
烤烟 型 烤烟 型 烤烟 型 烤烟 型 烤烟 型 烤烟 型
500 500 500 500 500
10 2500
500 125000
6 990
1.2 0.8
1 80
1 297
2 458
1 35 28 10 15 12
1 55
合计
不合格调查表(表格式)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服务态度差 商品种类少 商场环境差 价格偏高 服务设施差 频数 80 60 30 20 4 累计% 80 140 170 190 194 频率 40 30 15 10 2 累计% 40 70 85 95 97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4、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调查表
(1)某商场对顾客满意情况的调查表
满意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调查项目 商品品种规格 商品档次 价格定位 柜台陈设 购物环境 售货员服务态度 √ √ √ √ √ 具体意见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的调查表
关联图
原理:
(P148)
采用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 资料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1
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
总体(母体):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有限总体:被研究对象是有限的,如一批产品的总数; 无限总体:被研究对象是无限的,如某个企业、某个生产过程从
前、现在、将来生产的全部产品。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单元(产品)叫做个体。 总体含量(总体大小):总体中所含的个体数,常用N表示。
可编辑ppt
13
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
数据、样本和总体的关系
目的
总体

对工序进行分析 限
工序
控制
总 体
样本
一批 半成品
样本
判断
对一批产品质量进 有
一批
行判断,确定是否
限 总
产品
样本
合格

判断
可编辑ppt
数据
数据
数据
14
第五节 随即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法 二、系统抽样法 三、分层抽样法 四、整群抽样法
可编辑ppt
17
三、分层抽样法
——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于总体的总体(或称为 层)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 缺点: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 适用场合:常用于产品质量验收。
可编辑ppt
18
四、整群抽样法
一、什么是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 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描述性统计方法: ——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曲线、表格、图形等反映统计数据和描述观测结果,以使数 据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可将统计数据整理成折线图、曲线图和频数直方 图等。
第一章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统计方法及其用途 产品质量波动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总体与样本 随即抽样方法 统计特征数 两类错误和风险
可编辑ppt
返回目录
1
第一节 统计方法及其用途
一、什么是统计方法 二、统计方法的性质 三、统计方法的用途
可编辑ppt
2
——又叫集团抽样法。是将总体分成许多群,每个群由个体按一定方式结 合而成,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并由这些群中的所有个体组成样本。
可编辑ppt
15
一、简单随机抽样法
——又叫随机抽样法,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 优点:抽样误差小 缺点:抽样手续比较繁杂。
可编辑ppt
16
二、系统抽样法
——又叫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 优点:操作简便,实施不易出差错。 缺点:容易出较大偏差。 适用场合:总体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场合,不宜使用这种方法。
可编辑ppt
12
第四节 总体与样本
样本(子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 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产品);样本是由1个或若干个样品组成的。
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样本中所含的样品数目,常用n表示。 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 随机抽样:是指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 抽取出来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
一、正常波动 二、异常波动
可编辑ppt
6
一、正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仅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控制状 态或稳定状态。
可编辑ppt
7
二、异常波动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有异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失控状 态或不稳定状态。
引起产品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六个方面(5 M1E ): 人(Man) :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养、熟练程度、 身体素质等 ;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维护保养状况等; 材料(Material):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等; 方法(Method):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正确程度等; 测量(Measure):测量设备、试验手段和测试方法等;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含尘度、照明、噪 声、震动等;
2. 推断性 ——统计方法都要通过详细研究样本来达到了解、推测总体状况的目 的,因此它具有由局部推断整体的性质。
3. 风险性 ——统计方法既然要推断用部分整体,那么这种由推断而得出的结论 就不会是百分之百正确,即可能有错误。犯错误就要担风险。
可编辑ppt
4
三、统计方法的用途
1. 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偏差、方差、极差) 2. 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水平对比法) 3. 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因果图、调查表、散布图、分层法、树图、方差
推断性统计方法: ——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 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方法;
——
可编辑ppt
3
二、统计方法的性质
1. 描述性 ——利用统计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便展示统计数据的 的规律; ——统计数据可用数量值加以度量,如平均数、中位数、级差和标准 差等,亦可用统计图表予以显示,如条形图、折线图、圆形图、频数直方 图、频数曲线等。
可编辑ppt
8
第三节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一、计量数据 二、计数数据
可编辑ppt
9
一、计量数据
——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 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如:长度、容积、质量、化学成分、温度、产量、 职工工资总额等。
——计量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可编辑ppt
10
二、计数数据
——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 点以下数值,而只能得到0或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
分析)
4. 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散布图、试验设计法) 5. 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抽样方法、抽样检验、试验
设计、可靠性试验)
6. 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频数直方
图、控制图、排列图)
7. 描述质量形成过程。(流程图、控制图)
可编辑ppt
5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波动
——计数数据还可细分为记件数据和记点数据。记件数据是指按件 计数的数据,如不合格品数、彩色电视机台数、质量检测项目数等;记点 数据是指按缺项点(项)计数的数据,如疵点数、砂眼数、气泡数、单位 (产品)缺陷数等。
——记件数据一般服从二项式分布,记点数据一般服从泊松分布。
——当数据以百分率表示时,要判断它是计量数据还是计数数据, 应取决于给出数据的计算公式的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