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图文稿
吉利案例分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吉利战略分析1公司愿景及使命1.1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
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3.1公司战略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
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利杠杆收购案例分析
其次,吉利是一个低档车的品牌,它收购沃尔沃可能会降低沃尔 沃品牌的号召力。在这一点上,联想并购IBM ThinkPad这个品牌,就 遇到了这种尴尬。过去吉利一直处于低端市场,而且大部分都在国内 没有在全球市场运作高端品牌的经验。 第三,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是否能够全面地消化沃尔沃的技术。 例如,如何处理好沃尔沃和福特公司共同搭建的技术平台的关系,也 将非常棘手。 再者吉利还将面临的巨大的文化冲突以及工会和法律的阻挠。沃 尔沃工会提出的不裁员、不转移工厂等苛刻条件也为收购设置了重重 障碍,这恰恰是很多中国企业难以适应的。除此以外,海外法律和政 府监管就好比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收购的希望。吉利能够 获得并购成功的确是经历了重重考验。 最后,收购将造成巨额的债务负担,以及不能裁员造成的高人工 成本负担。对于目前规模偏小的吉利而言,一旦沃尔沃继续处于亏损 状态,现金流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时候,吉利是否能够保证现金流的 安全。
2、对于收购时机的良好把握
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机把握
3、吉利准备充分
吉利收购沃尔沃并非一蹴而就,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动了收购沃尔 沃的念头。2008年福特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并在随后发出出售邀约, 尽管传言北汽和几家世界级汽车企业都参与了收购,但已经做了充足 准备的吉利集团显然占据了先机。 (1)人才储备 早在2007年,吉利就在为并购沃尔沃进行人才储备。2007年BP财 务审计师张芃加入吉利操作并购沃尔沃项目。同时任职于BP政府公关、 企业并购部门的袁小林也加入到吉利。袁小林熟谙国际企业之间的并 购规程和与政府打交道的套路,正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所需的人才。袁 小林后成为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的新闻发言人和主要谈判成员之一。 进入2009年,并购沃尔沃也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此时的谈判也涉及 到更多运营问题。李书福又先后招揽了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和菲亚特 中国区CEO沈晖。前者曾任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后者则主持了 广汽菲亚特的合资事宜,两人都对跨国公司的运营非常熟悉。招揽中 国车业精英人才组成团队,奠定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的重要基础之 一。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沃尔沃则是瑞典的知名汽车品牌。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并购案成为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国际市场的野心和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一直在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通过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得以快速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野心和实力。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成功也离不开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尊重了沃尔沃品牌的瑞典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持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上的独立性。
同时,吉利汽车也为沃尔沃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产品更新和国际市场拓展。
这种成功的整合和发展模式,为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最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同时,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如何平衡利益、文化和品牌的思考和讨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并购案例。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也可以为国际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吉利案例分析
LOGO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 斯· 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2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 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创新 力
创新-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技术创新。 二,营销方式创新。
吉利汽车
“创新成就传奇”
0883052班第一小组 指导老师:李晓云
企业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 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建于 1986年,由台州民营企业界李书福创办, 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 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 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 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 超过20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 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 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 的主力品牌.
四大品牌
上海华普
英伦汽车
全球鹰 (新车标)
大事记
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 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 企业之一 2007年8月23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了2007“中国顶 尖企业”百强名单,吉利榜上有名。 2010年3月28日,北京时间晚9点,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 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从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 并购“马拉松”画上了句号,同时18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 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分析报告,探讨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及启示。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次尝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市场进军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实现了自主品牌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突破,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吉利还通过吸收沃尔沃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这一案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吉利、沃尔沃、收购、国际化、竞争力一、背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寻求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也积极参与到这股国际化浪潮中。
吉利自主品牌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不明显,想要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技术实力迫在眉睫。
二、收购原因1.增强国际竞争力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沃尔沃作为世界著名的豪华车品牌,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市场认可度。
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可以迅速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实现自主品牌升级吉利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想要进一步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必须进行品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自主品牌得以迅速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收购过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并不顺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来自国际市场的质疑和阻力,多数人认为吉利作为一个中国企业能否管理好沃尔沃并实现其转型目标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还面临着技术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吉利需要克服这些障碍,尽快融入沃尔沃的企业文化,有效整合资源。
在收购过程中,吉利采取了多项策略,如推出了全新的管理团队,加强了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同时还保留了沃尔沃原有的技术和品质优势。
四、收购影响1.吉利品牌形象提升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
(完整版)吉列公司案例分析
一、技术因素对吉列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从刮胡刀技术的历史发展来看,刮胡刀经历了干式(已淘汰)到湿式(卡式及可丢弃式)的转变,在附件及配套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如刮胡膏及不锈钢刀片等。
虽吉列刮胡刀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技术成果,吉列都是刮胡刀行业的领袖。
但也存在着威胁。
机会:①感应刮胡刀含22项专利,竞争对手不易模仿②大批量生产感应刮胡刀,抢在被竞争对手模仿之前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威胁:①“反托拉斯法”,新产品很容易被模仿②大批量生产感应刮胡刀并投放市场,如市场不接受,则会危及吉列生存二、市场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美国市场上可丢弃式占据市场首位,且有上升趋势。
虽可丢弃式虽然在美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因其技术含量小,竞争激烈,互相打价格战而利润微薄,但更新换代产品上市后,因追随产品的更新换代,势必会减少卡式及可丢弃式刮胡刀的销售量。
所以,市场会带来机会和威胁:机会:①感应抢先更新换代,作为高档消费者的新宠,必能领先潮流,为吉列走出低谷注入新的活力威胁:①感应会分摊卡式及可丢弃式的生产与销售量,势必会造成原工厂的设备闲置及工人减员或生产率下降。
②可丢弃式占市场的份额可能继续上升。
三、竞争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在案例中发现,从市场占有率看(静态),吉列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舒适,但从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幅度(动态)来看,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BIC,下面分析其两大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他们的竞争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吉列的优势、劣势及竞争策略是否正确,最后做出竞争因素对吉列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判断。
其三个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策略,列表如下,四、吉列的内部优势与弱点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从案例介绍,首先让我们总结吉列的传统(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这些构成了吉列的企业文化基础,也是我们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
1、吉列有如下内部优势:①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化学方面的改进,而非技术方面的创新。
感应号称“更新换代产品”,其实质是卡式改良产品,但其创新还是集中在机械方面。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战略计划
组 员:郭 兵 崔叶欣 程子健 刘 露 付鹏程 丁燕娟 郭嘉君 付桥涛 指导老师:孟 鹰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公司简介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情况分析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企 业。我们的使命就是以“创造超值生活”为核心价值 观,为百姓提供低价优质的轿车;通过研发与创新, 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充 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人性化环境,为企业股东提供合 理的投资回报,为社会尽公司应尽的义务;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民族汽车工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让吉 利轿车走向世界。
在“十一五”只做经济型轿车,并 立 志做精、做强、做大,达到40万辆 的产销规模,做中国经济型轿车的 “领头羊”。 做好、做足、创新、发展上坚持走 经济型汽车的发展战略 目前已具备产品研发和年产15万辆 轿车、18万台变速器、20万台发动 机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轿车遍 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已成功出口 美洲、西亚市场。
得分高于一般指标2.5,外部环境对吉利有利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公司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公司 拥有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瑞虎 五种车型的轿车与其配套的发动机、变 速箱等系列产品。奇瑞具有政府背景 概述
中国经济型轿车行业领先企业。 主要生产“夏利”、“威姿”、 “威乐” 系列轿车。夏利具有丰田的背景
(2)金融危机对汽车行 业的冲击
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
(1)价格与性价 (2)个性化、实用性
(3)品牌意识
(4)节能环保
政策(political)环境分析
中国国内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作为国 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 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小排量汽车的解禁 国家政策的局限: 1、汽车税费过重;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1.动因分析1.1吉利企业扩张的动因分析选择的扩张方式是收购。
吉利的战略定位从成本优势转向了技术和品牌。
1.1.1技术2022年5月,吉利明确提出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在3月10日北京召开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
”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
众所周知,在安全和环保领域,沃尔沃的技术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
1.1.2品牌目前,吉利旗下有三大品牌,其中全球鹰品牌代表个性、时尚、年轻、梦想;帝豪品牌主打大众化车型,旗下产品将以中高端公商务用车和家用轿车为主;英伦则向经典、豪华发展,主要是高端汽车。
吉利还缺乏一槌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沃尔沃正好可以完善品牌体系。
固然,企业的发展不能违背行业的规律,碰巧,暗合吉利并购案的,是汽车行业品牌发展的两个普适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多子品牌发展。
福特,丰田和大众等,都是多子品牌战略的典范。
不同的子品牌很好地实现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因此,只要彼此之间实现定位差异化,子品牌与子品牌的矛盾并不多见。
相反,高端子品牌还往往对低端子品牌有提振作用。
第二个规律是品牌从低端往高端走。
典型的案例是1988年雷克萨斯的推出。
在此之前,丰田在美国是小车、低档车的代名词,雷克萨斯的横空出世扭转了事态,丰田如愿进入高端豪华车市场。
而在汽车业,通过并购运作高端品牌的实例也不少见,兰博基尼就是大众收购来的超级豪华跑车品牌。
品牌进化理论认为,品牌完成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演进的一个生命周期,至少需要12年时间。
常规的品牌进化策略包括品牌强化、品牌延伸和品牌促进。
从2022年开始,吉利推出进军中高端品牌的计划后,试图通过常规的品牌进化实现转型升级:借反映香港回归的电视剧《岁月风云》加大品牌宣传,突出自主研发和民族情感元素;利用360万元全球征集新标活动,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召开“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遍邀专家为吉利品牌把脉;2022年7月吉利还推出了高端品牌——帝豪。
吉利案例分析-PPT精品文档
吉利产英国豪华出租车
谢谢观看
传奇人物
李书福
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经济师职称,台州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 201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 年销售收人30多亿元。 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 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 京吉利大学.
三,人才培育创新。
优势与机会
优势
自主品牌; 自主研发能力; 成本优势,性价 比高 组织结构紧凑, 决策效率高、执 行力强 凝聚力较强,冲 劲足;
机会 小排量汽车的 解禁政策 消费者对养车 成本的关注
消费税调整将 进一步改变轿车
消费结构
吉利汽车一览
如今的吉利已经能造出堪比劳斯莱斯的轿车
2019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 斯· 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2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 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创新 力
创新-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技术创新。 二,营销方式创新。
四大品)
大事记
2019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 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 企业之一 2019年8月23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了2019“中国顶 尖企业”百强名单,吉利榜上有名。 2019年3月28日,北京时间晚9点,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 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从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 并购“马拉松”画上了句号,同时18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 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管理学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吉利、沃尔沃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
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沃尔沃(Volvo)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
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
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二)收购清单1、1个品牌: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
2、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30、C70、XC60、XC90、V50、V70,这是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公司介绍及收购背景(一)吉利公司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0175)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二)沃尔沃公司“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1924年由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拉尔松创建,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公司生产的每款沃尔沃轿车,处处体现出北欧人那高贵的品质,给人以朴实无华和富有棱角的印象,尽管“沃尔沃”充满了高科技,但仍不失北欧人的冷峻。
“沃尔沃”那典雅端庄的传统风格与现代流线型造型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时髦。
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瑞典的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
沃尔沃公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三)收购背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过分依赖汽车金融的美国车市遭受了沉重打击。
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
而随着金融危机开始殃及实体经济,全球汽车行业统统被卷入其中,欧洲及东亚各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全线飘绿。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2021/10/10
18
谢谢观赏
17亿美元
18亿美元
沃尔沃品牌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关研发中心
相关研发中心
相关研发中心
技术支持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商务谈判期末作业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 1.谈判背景 ➢ 2.谈判主题 ➢ 3.谈判议程 ➢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 5.谈判目标 ➢ 6.谈判程序及具体策略 ➢ 7.谈判结束策略 ➢ 8.谈判的启示
1.时代背景
2.谈判主题
围绕共同利益点进行深入探索,并尽量消除利益分歧, 争取顺利完成收购。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供应商体系
供应商体系
供应商体系
福特与沃尔沃公用技
100%
70%)的谈判目标 :
6.程序及具体策略
3. 谈判议程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福特的优劣势分析:
5. 谈判目标
我方(吉利)的谈判目标:
议题
目标一 (最优期望目标)
目标二 (第二最优目标)
目标三 (最低限度目标)
收购价格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战略转型案例分析主讲:何昌盛第五组小组成员:池坤鹏10120825费俊淇10120829何昌盛10120832李倩10120836田婷10120850王文艳10125136目录1 吉利简介 (2)1.1 吉利的发展史 (2)1.2 吉利的规模 (2)1.3 吉利的产品 (2)1.4 吉利的公司愿景和使命 (3)1.4.1 公司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 (3)1.4.2 公司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3)2 吉利原有战略 (3)2.1 “低价格”战略 (3)2.2 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原因 (3)2.3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基础 (4)3 吉利转型新战略 (4)3.1 战略转型背景 (4)3.1.1 国内总体大环境的影响 (4)3.1.2 成本优势的丧失 (5)3.2 战略转型的提出 (5)3.2.1 总体战略内容 (5)3.2.2 总体战略规划 (6)4 吉利战略转型采取的措施与分析 (6)4.1 品牌策略转变 (6)4.2 人才战略 (7)4.2.1 财务总监尹大庆 (7)4.2.2 集团副总裁沈晖 (8)4.2.3 沃尔沃首席运营官童志远 (8)4.2.4 吉利研究院 (8)4.3 并购策略 (9)4.3.1 收购澳大利亚DIS自动变速箱公司 (9)4.3.2 收购沃尔沃 (9)4.3.3 浙江中誉汽车有限公司 (10)4.4 管理手段变革 (10)4.5 渠道策略 (10)5 SWOT分析 (11)6 提出我们的想法 (12)6.1 战略资源的转化 (13)6.2 渠道 (13)6.3 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14)1 吉利简介1.1 吉利的发展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10亿元,连续五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一、吉利收购原因。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①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
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敢赌敢拼敢挑战的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主要原因。
5、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的原因1)金融危机创造了历史机遇。
任何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天时和地利。
实际上,吉利早在2007年9月就开始申请并购沃尔沃,并通过太平洋汽车公关咨询公司与福特保持日常联络。
2008年吉利组织了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内的项目团队,正式开始运作并购沃尔沃项目。
但此时的福特一方面正忙于出售路虎和捷豹,无暇顾及沃尔沃,另一方面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够,无心卖掉自己的技术重心沃尔沃。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美国2008年的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18%,福特的汽车销量更是下降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于1999年耗资高达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文化维度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文化维度分析2009年初,吉利集团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并于同年底完成收购。
这笔收购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国内车企走向海外、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本文将从文化维度的角度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
一、文化差异中国和瑞典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
中西方文化的关键差异点在于群体和个体的关注点。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分别是“群体”和“个体”。
“群体”文化强调的是集体,非个体。
“个体”文化强调的是个体,非集体。
换句话说,西方文化强调人权和自由,强调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东方文化强调团结、协同和互助,注重整体利益。
在这个案例中,吉利作为中国公司,收购了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拥有悠久历史,以个人和自由为核心的瑞典品牌。
吉利和沃尔沃的员工都需要适应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同时,管理团队应非常清楚两个公司的文化和员工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潜在挑战,有计划的解决文化上的差异,并寻求文化上的共通点。
二、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和价值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核心。
同样的,公司文化也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之所以吉利在如此高的价格下能够成功地将沃尔沃购买,并且实现了非常好的收益,这部分得益于两家公司开始都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在这个目标上彼此影响。
吉利有着很显著的公司文化,他们一贯以“客户至上”为宗旨,并坚信“你得客户者得天下”。
在这个案例中,沃尔沃的经验和技术能够加速实现吉利的客户服务承诺。
透过收购,吉利也得到了一个在瑞典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进一步提高了外界对吉利公司的认可度。
吉利还取得了提高产品品质、减少供应商操纵和利润率上升等一系列益处。
同时,在管理方面,两家公司之间文化上的契合也体现了出来。
沃尔沃公司的管理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在服务和产品质量方面非常注重这符合吉利传统管理模式的要求。
这种契合性是文化带来的非常重要的正拨。
三、领导力领导力在企业成功的道路上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吉利汽车的品牌建设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的品牌建设案例分析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壮大,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吉利汽车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其强大的品牌建设战略。
本文将对吉利汽车的品牌建设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其成功之道。
一、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观吉利汽车在品牌建设中首先明确了自身的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观。
吉利汽车的品牌定位是“世界级的汽车品牌”,其核心价值观包括“品质、安全、环保和科技创新”。
通过明确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观,吉利汽车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广告宣传与品牌形象塑造吉利汽车通过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形象塑造,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国内外知名明星合作,通过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网络广告等多种渠道宣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同时,吉利汽车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认可度。
三、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吉利汽车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同时,吉利汽车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
从研发到售后服务,吉利汽车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四、国际市场拓展与品牌全球化吉利汽车通过积极的国际市场拓展,实现了品牌的全球化发展。
吉利汽车在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推动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同时,吉利汽车不断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合作,通过技术与品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五、社会责任与品牌公信力吉利汽车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环境保护,提升了品牌的公信力。
吉利汽车通过关注教育、公益捐赠等方式,积极回馈社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通过这些社会责任的履行,吉利汽车赢得了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综上所述,吉利汽车的品牌建设案例表明,一个成功的品牌建设需要明确的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观,以及全方位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塑造。
吉利案例问题
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始终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不但满足了消费
者的消费需求,而且还扩大了自己的产品市场。
P 2 art
案例问题分析
Part2 案例问题分析
01 企业文化对吉利 02 影响吉利经营成
发展的影响
功的企业文化因素
03 吉利开展广泛合作的
原因,目前问题及建议
01企业文化对吉利发展的影响
深耕市场精细营销
多渠道营销
跨区域销售
05 社会公益活动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强调:“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最终总是会被市场无情抛弃,这样
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永续经营的。”这也形成了吉利的一种企业文化——“回馈社会、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而十几年来吉利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文化理念。
✓ 2008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吉利集团启动“未来吉利教育基金”和“李书福资助教育基金”,出 资1250万元,面向四川地震灾区,帮助困难学子。 ✓ 2010年4月,吉利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青海玉树灾区捐赠人民币2200万元。
1.导向功能:
吉利的企业愿景是“让世界充满吉利”,这一愿景有两重含义: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 世界,走遍全球。二是表达“普天之下皆吉利”的良好祝愿。
2.凝聚功能
“以人为本”;李书福自身
3.激励功能
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有效的精神激励 吉利吸收现代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的力量作为企业的原动力,重视员工的学习,让员 工参加到企业的管理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激励方法能够把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 益统一起来,提高员工绩效。管理方面以工资激励为主,又加奖金、津贴、以及福利制度激励 领导人所倡导和精心培育的文化,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思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战略分析1公司愿景及使命1.1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
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3.1公司战略3.1.1总战略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
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3.1.2战略转型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15年,吉利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的产销能力,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数百项。
吉利还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启动了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开发包括从轻度混合动力车到全混合动力车的5款混合动力轿车。
此前,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3.2竞争战略吉利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以订单为主线,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三链协同,实现高质量下的高增值和高增长”的竞争方案。
3.2.1供应商建设供应商配套能力和研发能力成为吉利对所有供应商考核的重要标准,在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同时,吉利积极引进“源头活水”3.2.2渠道建设吉利先后与韩国大义、美国江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吉利平台为依托,能够发挥国际零部件巨头技术优势和本地零部件企业制造优势的“三位一体”合作共赢新模式。
3.3职能竞争战略3.3.1营销部门市场营销以关注客户为焦点,狠抓销售网点的整顿和形象建设,加强呼叫中心的运行功能,快速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售后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逐步提升,特别是金刚、自由舰、远景满意度提升了13%。
国际市场营销开始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转型,先后在乌克兰、俄罗斯、印尼等地设点建厂,实现SKD、CKD加工贸易的海外生产模式。
3.3.2采购部门吉利汽车设计了集团采购体系组织架构,成立了集团采购委员会,负责集团采购供应工作的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制定、重要决策、考核等;把零部件采购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为与技术体系的机构设置相对应,从组织上保证了与研发部门的对接,与制造公司的对接,与供应商的对接。
3.3.3管理部门吉利树立了质量网的管理理念,明确了质量管理不是一种功能,而是一种责任的基本理念,明确了集团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明确了研发质量、零部件质量、产品制造质量、市场质量信息的质量责任和管理模式。
吉利进行了质量人员的整合和调整,充实了集团采购公司对供应商过程质量管理的质量人员。
在全集团进行了TS16949体系认证和供应商质量提升工作。
4吉利内外环境分析4.1外部环境4.1.1 PEST分析●社会文化环境2009年,几乎所有重要汽车市场都在衰退,而中国在增长,并且是40%的高速增长!1340万台的销量数字不仅是个历史纪录,也昭示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壮大。
中国市场正在成为所有国际汽车巨头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如何赢得地域广阔、层次错综复杂的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的“聚焦点”。
●经济环境2010年国家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将有所减少,但外需好转和民间投资增长将推动GDP增速达到10%左右,高于2009年增速而继续处于上行周期。
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重新转正,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胀已成现实。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明年我国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上涨2.5%、4%左右,物价上涨压力将温和可控。
2010年全国宏观经济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期,国际环境影响有限,作为支柱产业,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支持从根本上没有改变,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任然很低。
●政治法律环境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政府公务车采购也趋多元化,政府采购汽车新政将出台,新方案将主要向自主品牌倾斜,尤其集中在一般公务车范围。
●技术环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全球汽车工业奋斗的方向。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从改进传统能源汽车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两方面入手,发力节能减排。
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
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2009年中央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安排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六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涉及汽车产业的内容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发。
未来三至五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发展高潮。
4.1.2行业环境分析●金融资本的介入在中国构筑汽车流通销售体系时,金融资本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扩大汽车企业的规模,构筑规模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汽车信用消费实际情况在中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体制之下,销售商和银行是受益方,保险公司承受着巨大风险,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评估知识一种形式,对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仅仅停留在抵押保证和保证保险的领域,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法。
●汽车信用消费体系的建立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建立一种风险低的汽车信用消费制度是当务之急。
汽车企业除积极地利用自有资本展开汽车信贷业务之外,有必要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本,甚至和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界进行合作。
4.2内部分析4.2.1内部资源概述●组织结构吉利的组织架构,集团总部部门从22个减少到15个,一级公司从25个减少到19个,并撤消了原有5个二级公司建制,全年销售目标提高25%,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提高17-30%;在全集团内部进行“定流程、定机构、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定人员”六定;按照全员劳动生产率测算工资总额,确定奖励比例,对于在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吉利也作了妥善安排,通过集团内部调剂和新基地扩展需求予以消化。
●人力资源建立了全面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保留人才的系统机制;建立起一支拥有10余名外国专家、上百名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博士、硕士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近千人;创立了“高管带研究生,专家带助手,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快速成长机制;创办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吉利大学,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研发能力吉利在国家汽车发展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国内外技术封锁、没有任何技术储备和资本优势的背景下开始了中国自主造车的历程。
吉利的自主创新从一开始就贯穿于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活动的始终,通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根本目标,吉利创造了先自主制造整车、再自主研制关键零部件、最后整合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历程。
为实现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吉利投资数亿元在临海建立了吉利汽车轿车开发中心和试验中心;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经典车型研发中心;在宁波建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立了电子电气研究所。
目前,吉利汽车各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自2003年开始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
吉利拥有一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已经获得各种专利220项,发明专利21项,自主开发的CVVT发动机—4G18,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
●产品品种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3L、1.5L、1.6L、1.8L等六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90、Z110、Z130、Z170等七大系列变速器。
上述产品均通过国家的3C认证,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4G18、4G10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财务状况目前,吉利集团有三大部分核心资产,即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
其中,美日汽车以53.2%的股权控股浙江吉利。
华普汽车通过华普国润控制着华普M203、华普飙风轿车、汽车研究院、宁波发动机90%的权益等重要资产。
此外,福林国润掌握着吉利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资产。
从发展来看,吉利集团发展汽车产业需要大量资金。
仅2004年吉利控股对外宣布的投资计划已超过100亿元。
上述项目主要包括: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控股持股90%)总投资额逾10亿元;湘潭九华的中高档轿车基地总投资额达28.8亿元;台州汽车上工业城总投资额49.1亿元;海南三亚学院总投资10亿元;三亚落笔洞旅游项目20亿元。
除此之外,2005年6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香港合作开发一款新型轿车系,并同步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预计投入资金10亿元。
财务状况分析表如下所示:┌─────────┬─────┬─────┬─────┬─────┐|指标\日期|2010-03-31|2009-12-31|2008-12-31|2007-12-31|├─────────┼─────┼─────┼─────┼─────┤|净利润(万元) | 5464.90|12341.28| 5925.98| 7798.53||净利润增长率(%) |364.72|108.26|-24.01|195.14||净资产收益率(%) | 3.10|7.23|9.55| 13.19||资产负债比率 (%) | 44.43| 46.67| 73.37| 67.40||净利润现金含量(%) | -390.33|823.97| -106.39| 12.10|└———──────┴─────┴─────┴─────┴─────┘4.3 SWOT分析5制定公司战略方案基于以上对吉利公司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分析,可制定相关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