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097686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6.png)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中国在20世纪初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相对较少。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基础和革命力量所在。
因此,将农村作为革命的根据地和力量来源,具有必要性。
2.农村武装力量: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对于战斗技能和耐苦耐劳具备天然的优势。
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充分利用了农民的这一优势,通过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形成强大的农民革命力量,实现了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相对封建的城市政权:中国的城市多数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控制,相对封建的城市政权决定了城市政权的脆弱性。
通过在农村组织武装力量,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可以比较容易地夺取城市政权,实现革命胜利。
4.循序渐进的战略部署: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战略部署。
它将革命的力量集中在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武装力量,争取城市工人阶级的支持,从而推动革命的逐步胜利。
5.全国范围内的战略资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战略资源。
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夺取城市政权,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和武装力量,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总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发动农民力量,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最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一战略策略在历史上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在特定国情下的合理性和行之有效的性质,对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
题_目__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1)
![题_目__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1)](https://img.taocdn.com/s3/m/4bfdcbdb76a20029bd642d80.png)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摘要: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而在这样的国情下进行革命,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这成为了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而当时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却对选择怎样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革命道路?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坚持以农村为中心,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最终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它的提出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对中国的革命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836b5f25aaea998fcc220ebb.png)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
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c5e9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c.png)
问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答案: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需要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条件。
这一道路被中国共产党成功采用,不仅实现了政权的夺取,还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历史背景和必要性:1. 封建社会的困境: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是封建社会的困境。
在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国土沦丧、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等多重危机。
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贫困使广大农民和工人受到剥削和压迫。
2. 城市资产阶级的弱小:相比之下,当时的城市资产阶级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力量来领导一场规模如此庞大的革命。
他们往往依附于封建统治者或外国列强,难以形成独立的反对派。
3. 农村人口的优势: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的社会动员潜力巨大。
革命力量可以通过争取农民的支持,壮大自己,建立农村根据地,形成反对封建统治的有力基础。
4. 外部环境:国际背景也促使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景下,苏联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支持和指导,鼓励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5. 军事优势:中国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充分利用了革命军队在农村的根据地,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最终夺取了政权。
二、重大意义:1. 政权夺取: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了政权的夺取。
中国共产党通过坚决的武装斗争,成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历史。
2. 农民解放:这一道路的成功实现了农民的解放,彻底改变了封建地主的土地占有关系,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解决了农村问题,为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权夺取后,中国逐渐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论农村包围城市
![论农村包围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2de6f7204b35eefdc8d33339.png)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然性摘要: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实行武装斗争,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关键词:毛泽东民主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为什么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如果我们亲身实地去考察那个年代——1927年,我们才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困难的年代,大革命失败为民主革命蒙上了阴影,看起来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国,靠以前的方式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不能不说,在毛泽东以前,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关于暴力革命的认识既不完善,也不深刻,这种失之偏颇的认识使“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1 事实上,按照列宁的设想,“就是‘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
’”2 由此可见,列宁的设想也是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农民占有人口的绝大多数,这跟当时的俄国和东欧是有很大区别的。
可惜之前的共产党人没有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直到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3 中国共产党才算意识到中国革命的独特性,在谈到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时候,毛泽东主要从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出发,强调“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深入到农村中去,将农民群众发动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为了达到联合农民进行武装斗争的目的,积极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这个时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广大的农村作为红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这实质上就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初步形成。
如何认识中共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如何认识中共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38e40abdfd0a79563c1e722b.png)
如何认识中共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总路线的重要性及重大意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文家市提出了著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与方针,也正是这一路线,将处于危难时刻的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领到了正确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49年,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
由此可见这一路线对于和中国革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我们分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重要性1.对于思想方面革命初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十分不成熟的政党,对于革命的方式和方向都不够明确,因此党的革命方式都是照搬苏联模式,而党内的部分领导人更是把苏联模式当做是真理,形成了十分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确信照着苏联的城市夺权、全国胜利的模式来进行本国的革命,就一定会取得胜利,这也导致了革命初期的严重失利,而遵循这一思想提出的攻打长沙就是一步很危险的棋,当时的长沙拥有国民党的大部队把守,此时攻打无异于羊入虎口,因此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提出,也逐渐打破了苏联模式对我国革命的桎梏,也真是这一方针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这使得真正符合国情的革命路线和方针得到了认识和初步的检验。
2.对于革命方面秋收起义后部队被迫转移。
当时的革命形势是:国民党拥有上百万的正规部队,- 、占据了中国国土的绝大部分,尤其是大中城市为主,而且国民党的军队大多位于大中城市,守备力量十分雄厚,而当时共产党提出的的目标是攻占城市,很明显,形势对共产党是非常不利的,也导致革命一度受挫,甚至导致一些革命追随者的动摇,文家市决策,毛泽东发现了广大的农村地区是国民党实力薄弱的地区,于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形成了,这一路线的确立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方向,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存活下来,也成为中国革命的第一个转折点。
3.对于党的成长对于强大的国民党来说,1921年建立的共产党还显得很稚嫩,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革命上,革命初期的演讲求和,城市中心论,都表现出了共产党的革命经验不足和自身的不成熟,没有彻底的认识中国的国情,没有清楚地看到中国革命的方向,以及内外交困的国际形势,而文家市决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确立,也体现出共产党逐渐成熟的一面,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共产党认识到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并采取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的路线方针,这是共产党成熟壮大的必经的一步。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及影响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fdf243aa32d7375a517800e.png)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及影响——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具体分析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时期,面对强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果,它结合了中国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农民阶级人数众多的等我国具体国情,为最终的革命胜利赢得了保障。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中国特色;武装斗争;马克思主义正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所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在革命时期,实现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注定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
在当今社会,实现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法更好地开展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农村包围城市,组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则有着重要意义。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内容也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备。
①之所以说“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因为它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第一结合了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争,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30ba0e319e8b8f67c1cb990.png)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卿建[摘要]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做出回答。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斗争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开辟了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实践理论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概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实践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
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八七会议”到1928年,中共在各地发动了百余次武装起义。
一次次的起义,诸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均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然而起义的结果无不以失败告终。
无法占领中心城市,起义力量唯一的路子就是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进发,其中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尤为明显。
著名的文家市决策,就是毛泽东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作出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文家市决策的正确性。
文家市决策作出了向罗霄山脉进军的决定,不久,毛泽东在此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进入井冈山地区,毛泽东便抓紧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恢复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改编了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扩大工农革命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扩大红色区域,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工农兵政府,初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6967b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png)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咱们得从头说起。
咱们得了解当时的国内形势。
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状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大城市虽然有些繁华,但是贫富差距悬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而农村地区,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是老百姓却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为什么中国革命要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这其中有着很多原因。
农村地区人口多,土地广袤,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使得农民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
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这为革命力量的隐蔽和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咱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当时,中国的红军就是依靠游击战的方式,在农村地区逐步发展壮大的。
红军战士们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正是这些农民群众的支持,为红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使得红军能够在艰苦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我们不能忽视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城市工人阶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时的国内形势下,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较弱,难以单独承担起推翻国民党政府的重任。
因此,中国革命选择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农村为基础,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实现全国解放。
这个道路虽然艰辛,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使得中国革命能够走向胜利。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岁月真是波澜壮阔。
那些红军战士们,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内形势决定了这个道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f612d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0.png)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的重要思想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战略思想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一矛盾表现为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矛盾。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革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决条件。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可以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农村中的势力,夺取政权,从而打破统治阶级的反抗。
这样就能够为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富裕的生活条件。
其次,这一战略思想也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发展问题、加强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民没有自由,贵族地主占有土地,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了“农业革命”的口号,倡导土改运动,将土地分给农民,从此农村经济逐步发展起来。
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有很大差距。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战略思想,可以动员广大农村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地区紧密相连,逐渐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
最后,这一战略思想对于构建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一直是我国社会中最薄弱的群体之一,而我国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也主要发生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上。
通过这一战略思想的贯彻实施,可以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同时消除贫富差距,确保各阶层公平公正地分享社会资源,使得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幸福美满。
总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的重要思想之一,代表了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社会,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入贯彻实施,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消除贫富差距,以及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6928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0.png)
[文档模板]标题: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I. 研究背景尽管中国革命已经在1949年胜利完成,但是对于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值得思量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II. 中国革命历程A. 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B. 中国革命的蜿蜒历程III.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A. 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优势C. 对于其他革命道路的对照IV.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意义A. 革命战争实践的基础B. 革命政权的基石C. 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V. 结论本文旨在说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具有特殊优势,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同时,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VI. 注释本文中浮现的术语和名词注释如下:1. 农村包围城市:指以农村为基础,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向城市进军。
2. 武装夺取政权:指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府或者国家权力,从而建立新政权。
3. 优势:指胜过其他方面的优越条件。
4. 革命战争实践:指以具体的战争行动和战争经验作为探索革命战争规律的实践活动。
VII. 法律名词及解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革命:指以推翻现存政治、经济体制为目的的剧烈社会变革。
2. 根据地:指革命组织在国内设置的自己控制的行政区域,具有一定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
3. 地下党:指秘密组织的政治团体。
4. 暴力革命:指以使用暴力为手段的社会变革。
5. 新政权:指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运转的权力机关。
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究
![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57036d69eae009581bec83.png)
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的探究摘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数次革命失败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这条理论道路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关键字: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必要性,重大意义一、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及提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在历经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通过发动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发展并壮大革命力量,开创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逐步探索历经了以下几个时期。
1.建党初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了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共三大中,共产党意识到建立统一革命战线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国共合作,实现了双方第一次合作,共产党的政治活动开始大力开展,同时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1925年中共四大的召开,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工人阶级如何参与革命运动的问题。
并且提出工农联盟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才能取得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为了发展壮大扩大阶级基础,党积极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例如,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等事件。
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期间也是以城市为中心。
但是此时的党并没有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期“八七”会议召开,毛泽东做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共产党意识到革命少不了流血牺牲,必须要进行武装斗争。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https://img.taocdn.com/s3/m/fc27a1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a.png)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摘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依靠农村力量发动武装斗争,最终夺取城市政权。
该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得到了成功验证,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农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力量,渗透城市,最终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
该战略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如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如何克服城市反动派的镇压等问题。
当代中国可以从这一理论中汲取启示,充分发挥农村作为革命力量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发展。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理论, 实践, 中国共产党, 优缺点,启示, 政权, 战略.1. 引言1.1 引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理论,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过去的历史中,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必须首先建立在农村的革命根据地,由农村向城市发展,最终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目标。
这一理论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产生进行深入探讨,解释其实质意义和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这一战略的,以及这一理论的优缺点。
我们将总结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探讨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重要革命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革命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背景: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产生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
中国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任务十分紧迫。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4a3c42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b.png)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
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https://img.taocdn.com/s3/m/7c0ed8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b.png)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革命道路:中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 多。通过在农村建立革 命根据地,可以更好地 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 量
增强了人民的革命意识 :在农村中,农民深受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压迫。通过革命运动, 可以唤醒农民的革命意 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 通过自己的力量才能改 变命运
为全球革命提供了借 鉴:中国革命的成功 经验为其他国家的革 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 借鉴和启示
第1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 背景与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城市则被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占据。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认识到农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建立农村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意义在于
第2部分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 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关键步骤。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势力十分强大,要夺取政权,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实现 武装斗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敌人的强大: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
权的伟大目标
第4部分
总结与启示
总结与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 略之一,它为中国的革命事 业指明了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践经验 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 示
总结与启示
01
因地制宜:在制定战略或解决问 题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当下具 体情况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适 合当地或当下情况的解决方案
斗争的残酷性:武装斗争是流血的斗争,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在斗争中,革命者需 要具备坚定的信仰和高昂的斗志
毛概论文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毛概论文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a1661814791711cc7917c4.png)
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摘要:当新生的红色政权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当工农红军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恶劣环境下,毛泽东率先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抛弃了左倾主义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共的战斗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武装,可能性,必要性,重大意义正文: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面对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粮草供给远胜于工农红军的敌人,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适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能性:1.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
他们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使其深受百姓爱戴。
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
在当时中国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力量远远大于城市力量。
而且国民党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地带。
“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是工农联盟”,P1(211).在农村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很适合在未强大时在农村慢慢发展强大。
2.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2(69).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3.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67d0ff42f7ec4afe04a1df26.png)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关键词: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摘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一阵新风气,那就是社会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既有了理论基础又有了阶级力量,这为道路的通畅做好了准备。
这个道路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但是因为一开始党内领导的错误指挥,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时毛泽东领导的党做出了正确选择,这是这条道路的开始,又在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得以确认与发展,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最主要的道路。
它留下的不只是革命的胜利成果还有更为珍贵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国后面的发展中依然起到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且它也建立了一套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正文:说到走农村道路那么最重要的是农村要有社会价值,这一点可以看做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个过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一阵新风气,那就是社会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这使得无产阶级的力量慢慢开始壮大。
在中共对武装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共也为此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其正是在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的。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1927年反动政府对革命者的大屠杀,导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中国的早期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目标,一方面是受西方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革命的传统习惯所致。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ec42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1.png)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第一篇: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挡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在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问的斗争和矛盾,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极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https://img.taocdn.com/s3/m/1cd636024a7302768e993935.png)
浅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1 “城市中心论”对革命的严重危害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
他们未能深刻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到国民革命失败后敌人牢牢控制着中心城市的状况,总是期望通过城市暴动来冲破白色恐怖,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次次地被无情的实践击的粉碎。
2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所谓“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实践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全国政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对于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从理论上作出了较系统地阑述。
第一、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第二、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主张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体现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它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出的依据1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193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摘要:当新生的红色政权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当工农红军不断地遭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恶劣环境下,毛泽东率先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抛弃了左倾主义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共的战斗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武装,可能性,必要性,重大意义
正文: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面对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粮草供给远胜于工农红军的敌人,毛泽东清楚的认识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观点。
这种观点适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能性:
1.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共产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
他们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使其深受百姓爱戴。
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
在当时中国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力量远远大于城市力量。
而且国民党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地带。
“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是工农联盟”,P1(211).在农村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很适合在未强大时在农村慢慢发展强大。
2.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2(69).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3.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井冈山红军的胜利会师,使得红军力量进一步加强。
当时红军已拥有自己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这就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实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在政治上、组织上、理论上逐渐成熟,尤其是八七会议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政治基础和指导方针。
”P3(45)
必要性:
1.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P4(145)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民主制度,并且国民党新军阀凭借武装力量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在全局上和长时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
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革命力量的鲜明对比。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他们之间相互勾结,力量强大,占据着我国发达的大城市,手中掌握政权和财富以及庞大的反动军队”。
P3(167)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革命队伍相对还比较弱小,主要力量是工人和农民,手中没有政权,也没有足够的武装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些就决定我们不能像苏联的十月革命那样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必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就
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道路。
无产阶级要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巩固的根据地,长期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3.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
重大意义:
1.实现了我党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这样不仅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当时拥有全国大部分的人口,群众在以后的战斗中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自由,外无民族独立,决定了中国革命形式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又由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城市,落后的农村是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加上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民,所以,中国革命的中心不能放在城市,只能放在农村,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的正确道路。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毛泽东指出: 暴动的
发展是要夺取政权, 要夺取政权, 没有兵力, 这是自欺欺人, 是空话。
我们党从前的错误, 就是忽略了军事, 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 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 建设政权。
”P4(69)革命并不是单纯能量的消耗,在某些环境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效的手段。
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它冲破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P3(82)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盛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成功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5.它为我们现代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借鉴与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产生、发展、实现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一条基本的红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因而取得了革命胜利”。
P1(169)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也须如此,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语:哲学上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条宝贵经验: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一切都要学会变通,都要与实际情况结合。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也应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最大条件的发挥人的主观性,以取得最大的价值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恩来. 周恩来选集( 上卷)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1.
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3: 6.
4.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