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真题答案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真题答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内部资料目录绪论 (2)第一章周汉文论 (3)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3)第三章唐宋文论 (3)第四章金元明文论 (4)第五章清代文论 (4)第六章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 (5)绪论一、选择题(选择)1、提出“天人感应论”,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是董仲舒。

二、主观题无第一章周汉文论一、选择题(选择)1、提出文学作品应该“求真美,疾虚妄”观点的是王充。

2、儒家文论中论述比较多的是文学的社会作用、文与质的关系、作家的道德修养。

3、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孟子提出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气”说。

4、《诗大序》在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时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对文学作品功用的总结是诗言志。

6、在《庄子》中,庄子以“轮扁斲轮”的故事为喻,是为了说明文学创作必须摆脱一切杂念。

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诗无达诂”,意思是诗词没有一种通达的,一成不变的解释。

8、孟子提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9、孔子诗论中,对于《诗经》总评是“诗无邪”。

10、被称为中国第一篇诗歌理论专论、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总结的是《诗大序》。

11、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观点的是老子。

12、论美丑、论文质、论形神属于《淮南子》的论述内容。

13、来自于《吕氏春秋》的思想包括: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模仿;和适原则;艺术的功能亦在于“安性自娱而已”;艺术有“教民好恶、行礼义”的功能;只有在心理状态平静和谐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欣赏到事物之美。

14、荀子的哲学基础是性恶说。

15、把赋的创作视为童子雕虫篆刻的是扬雄。

16、孔子的诗论,影响最大、最著名的莫过于“兴观群怨”说了,其中“群“指的是群居相切磋。

17、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一思想的是庄子。

18、认为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模仿,这一思想来自于《吕氏春秋》。

19、先秦对于学《诗》重要性的表述,以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最为著名。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18、“文以气为主”揭示了 的重要意义。
19、 的音乐美学论著叫做《声无哀乐论》。
20、《声无哀乐论》的中心思想是阐明 并无必然联系。
21、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
22、陆机所谓 ,指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对象。
13、“务实诚、疾虚妄”
14、《楚辞章句》
15、曹丕
16、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
17、本同而末异
18、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
19、嵇康
20、音乐与人的情感
21、《文赋》
22、“意不称物”
23、“文不逮意”
24、声律
25、文笔
26、“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
27、“体大思精”
28、作家才性与作品体裁风格
4、齐梁文学重视“缘情”本质,讲究艺术形式的华丽。()
5、刘知几的《史通》倡导文学的实录精神。()
6、陈子昂提倡“兴寄”,要求诗歌审美意象隐含深刻的思想。()
7、李白的诗歌理论崇尚自然清新。()
8、杜甫《与元九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
9、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理论的提倡者。()
23、陆机所谓 ,指文章不能充分表达思维过程中所构成的具体内容。
24、沈约是南朝 派的理论代表。
25、南朝的 之争,目的是为了区分文学与非文学。
26、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文学风格追求,即 与 。
48、原诗
49、理、事、情
50 “三境”
51、《水浒》
52、脂砚斋
53、《闲情偶寄》
54、可以兴
55、可以观
56、可以群
57、可以怨
58、理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诗言志”最早见于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春秋》答案:A3. “文心雕龙”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 王勃B. 刘勰C. 杜甫D. 韩愈答案:B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观点?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5.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哪位文论家的论述?A. 王夫之B. 刘勰C. 陆机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的“________”是指文章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答案:文质彬彬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答案:意蕴3.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答案:章法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要求,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真情实感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答案:文质兼美三、简答题1. 简述“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承载和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在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述“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诗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的艺术空间。

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启迪。

古代文论答案

古代文论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以载道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庄子言和意4、发愤著书5、止乎礼义6、文赋7、滋味8、雅颂9、诗经楚辞10、气盛言宜不平则鸣11、独抒性灵性灵12、一字风流13、境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 2.D 3.D 4.A 5.A三、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陆机的缘情说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

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步。

2、刘勰的“风骨论”: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风骨”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代创作家和文论家无不标榜“风骨”以反对柔靡繁缛的文风。

3、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因此,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谁提出?A. 孔子B. 孟子C. 韩愈D. 柳宗元答案:C2.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心雕龙》的范畴?A. 《神思》B. 《体性》C. 《文赋》D. 《诗品》答案:D4. “文质彬彬”这一成语出自哪位古代文论家?A. 司马迁B. 班固C. 刘勰D. 王充答案:C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王羲之B. 王勃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B6.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有何不同?A. 没有不同B.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C.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阐释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教化功能D. “文以载道”强调文的抒情功能,“文以明道”强调文的议论功能答案:B7. “诗缘情而绮靡”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李白B. 杜甫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9. “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如何?A. 同等重要B. “文以载道”更为重要C. “文以明道”更为重要D. 两者地位无法比较答案:A10. “文质彬彬”中的“文”指的是什么?A. 文章B. 文学C. 文采D. 文字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唐代文论家________提出。

答案:韩愈2.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文论家________的作品。

答案:刘勰3.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诗经》中的________篇。

答案:《大序》4. “文质彬彬”中的“质”指的是文章的________。

答案:内容5.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强调了文章的________。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文论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

”(《论语为政》)2. 孟子提出了“_______”说和“_______”说,的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_______,二曰_______,三曰_______,四曰_______,五曰_______,六曰_______。

4. 曹丕在《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

7.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_______”的著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的审美要求。

8.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_______”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_______”说。

9.清代的李渔在《_______》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10.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2.(司空图的)“四外”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B.“疾虚妄”说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D.“发愤著书”说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17页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17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选择题第一章:先秦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A)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A)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B、“引譬连类”C、“考见得失”D、“和而不流”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A)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C)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D)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B)A、“直谏”说B、“发愤著书”说C、文应“实录”说D、“疾虚妄”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A)A、卫宏B、刘安C、孔子D、毛公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C)A、“劝百而讽一”B、“怨而怒”C、“主文而谲谏”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期末试题及答案1. 概述古代文论的发展演变历程。

古代文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上古文论:上古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文论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高尚道德,史称“言志”文学。

b. 先秦文论: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纷争,涌现出许多文论著作。

其中以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和墨家的《墨子》等最具影响力。

c. 魏晋文论:魏晋时期,文学开始转向超脱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境界。

代表人物有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d. 宋代文论:宋代是中国文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代表性作品有苏轼的《文赋》、黄庭坚的《破幽梦赋》等。

e. 明清文论:明清时期,文学走向了大众化,文论理论成熟。

代表性文论家有杨万里的《声调》、许渊冲的《文心雕龙》等。

2. 论述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规范文学创作:古代文论审视了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从文辞、格调到意境和表达手法等都提供了具体的规范标准,使文学创作更有章法和立足点。

b. 引导思想风格:古代文论对思想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儒家思想,以及道家和墨家等学派的思想观念,都在古代文论中得到了体现和发扬。

c. 传承文化传统:古代文论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例如,宋代文论弘扬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d. 探索审美范畴:古代文论对美的审美范畴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讨,为后世文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代文论家的审美观点和理论成为了后人思考文学艺术的重要依据。

3. 解答以下几道选择题:a. 古代文论的“言志”文学注重的是什么?答:个人情感和高尚道德。

b. 宋代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哪个时期?答:宋代。

c. 儒家的代表性文论著作有哪些?答:《论语》。

d. 古代文论对思想风格有何影响?答:对思想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e. 古代文论对文学创作的规范标准包括哪些方面?答:文辞、格调、意境和表达手法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孟子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5.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6.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说7.“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8.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9.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10.庄子、《庄子》11.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2.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3.《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4.《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1.(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本知识1.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

18.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野的私学。

东汉郑玄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______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2.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______提出。

3. 古代文论家______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追求“意境”。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______对诗歌与绘画关系的理解。

5. 古代文论中,______提出了“神韵”这一概念,强调诗歌的内在精神。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位文论家不是唐代的?A. 杜甫B. 王勃C. 韩愈D. 苏轼答案:D2. “文以气为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文论家提出的?A. 刘勰B. 钟嵘C. 王昌龄D. 刘禹锡答案:A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文论家提出的?A. 王勃B. 韩愈C. 柳宗元D. 杜甫4. “诗言志”这一观点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汉书》答案:A5.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文论家的著作中?A. 钟嵘B. 王昌龄C. 刘勰D. 王维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古代文论中“意境”的概念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 论述古代文论家如何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3. 描述古代文论中“神韵”与“形似”的区别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与“文以气为主”两种观点的异同,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 以具体文论家为例,分析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技巧的探讨,并阐述其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答案:一、填空题1. 意境2. 韩愈3. 王昌龄5. 钟嵘二、选择题1. D2. A3. B4. A5. D三、简答题1. “意境”是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作者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创作中,意境的营造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2. 古代文论家普遍认为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呼应,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古代文论》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题库及答案《中国古代文论》题库及答案一、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1、《典论·论文》2、《文选序》3、《戏为六绝句》5、《与元九书》6、《送孟东野序》7、《六一诗话》8、《雪涛阁集序》9、《文赋》10、《诗品》11、《诗品序》12、《文心雕龙》13、《沧浪诗话》14、《闲情偶记》15、《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16、《汉书·艺文志》17、《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8、《论诗三十首》19、《答洪驹父书》20、《夕堂永日绪论》21、《答吴充秀才书》22、《仲兄字文甫说》23、《忠义水浒传序》24、《原诗》25、《书汤海秋诗集后》26、《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7、《文选序》28、《答吕姜山》29、《人间词话》30、《楚辞章句序》31、《史记·太史公自序》32、《春秋繁露》33、《淮南子》34、《词源》36、《西游记题词》37、《论文偶记》38、《诗式》39、《答李翊书》40、《录鬼薄序》41、《论衡·超奇》42、《上崔华州书》43、《上人书》44、《书黄子思诗集后》45、《论词》46、《岁寒堂诗话》47、《论诗诗》48、《艺苑卮言》49、《曲律》50、《诗归序》51、《序山歌》52、《鬲津草堂诗集序》53、《儒林外史序》54、《答沈大宗伯论诗书》55、《花部农谭序》56、《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57、《复庄卫生书》58、《古谣谚序》59、《人境庐诗草自序》60、《论白话与维新之本》61、《国故论衡·文学总略》62、《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63、《摩罗诗力说》(近代·鲁迅)二、填空题:1、在中最早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

2、孔子重视《诗》的社会政治伦理作用,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3、墨子所说的“三表”法,指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4、代表中国古代文论“诗教”传统正式形成的典籍是。

成人教育专升本《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专升本《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中国古代文论一单选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论述出自先秦时期著名文学家()。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3、屈原首次明确提出的诗论主张是()。

A.发愤著书B.诗言志C.发愤抒情D.诗缘情4、下列《离骚》诗句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B.忽驰鹜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D.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5、“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A.陆机B.司马迁C.屈原D.韩愈6、儒学成为钦定的官学是在()时代。

A.汉武帝B.汉成帝C.汉宣帝D.汉文帝7、《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它的作者曹丕字()。

A.子建 B.子桓C. 子骏D.子真8、刘勰把风格归纳为八种类型,见于()A.《时序》B.《情采》C.《体性》D.《风骨》9、唐代近体诗是在沈佺期和()手中完成格律化的定型。

A.陈子昂B.骆宾王C.杜甫D.宋之问10、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明确提出()的观点。

A.不平则鸣B.文以明道C.气盛言宜D.发愤著书11、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在()中提出的。

A.《寄唐生》B.《新乐府序》C.《与元九书》D.《读张籍古乐府序》12、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A.《自评文》B.《与二郎侄》C.《评韩柳集》D.《答谢民师推官书》13、李清照的《词论》提出词()之说。

A.不平则鸣B.以意为主C.别是一家D.气盛言宜14、《沧浪诗话》的作者是()A.欧阳修B.严羽C.胡应麟D.纪昀15、被朱元璋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

A.宋濂B.刘基C.高启D.归有光1—5 A D C C B6—10 A B C D B11—15 C A C B A二多选1、针对文学的社会功能,孔子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包括()。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出自《诗经》?A.《关雎》B.《离骚》C.《蒹葭》D.《桃夭》答案:B2.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答案:A3. “诗言志”这一理论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论语》B.《孟子》C.《庄子》D.《左传》答案:A二、填空题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2.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毛诗序》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文论家______的主张。

答案:白居易三、简答题1. 简述“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含义。

答案: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作者情感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既包含了客观的景物描写,也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2. 请解释“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答案: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比是指通过比喻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情感。

《诗经》中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丰富。

四、论述题1. 论述“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反映了儒家重视文学与道德结合的传统。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方向,使得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道德教化的载体。

同时,它也促进了文学与哲学、伦理学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三、部分论述题答案提示: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

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最终走向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泰山极顶”。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伟大想象力,大大充实了古代文学的艺术世界。

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

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

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

其学无穷,其理日出。

乃知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

但就一时而论,有盛必有衰;综千古而论,则盛而必至于衰,又必自衰而复盛。

非在前者之必居于盛,后者之必居于衰也。

乃近代论诗者,则曰《三百篇》尚矣,五言必建安、黄初,其余诸体必唐之初盛而后可,非是者必斥焉。

如明李梦阳不读唐以后书,李攀龙谓唐无古诗,又谓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

自若辈之论出,天下从而和之,推为诗家正宗,家弦而户习。

习之既久,乃有起而掊之,矫而反之者,诚是也。

然又往往溺于偏畸之私说,其说胜则出乎陈腐而入乎颇僻,不胜则两敝,而诗道遂沦而不可救。

由称诗之人才短力弱,识又蒙焉而不知所衷。

既不能知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并不能辨古今作者之心思才力深浅高下长短,孰为沿为革,孰为创为因,孰为流弊而衰,孰为救衰而盛,一一剖析而缕分之,兼综而条贯之。

徒自诩矜张,为郛廓隔膜之谈,以欺人而自欺也。

3.以下文献的作者全为王士禛:严沧浪论诗云:“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水中之色,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司空表圣论诗亦云:“味在咸酸之外”。

康熙戊辰春杪,日取开元、天宝诸公篇什读之,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自王右丞而下四十二人,为《唐贤三昧集》,为三卷。

(《唐贤三昧集序》)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香祖笔记》)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

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妙谛微言,与世尊拈幕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通其解者,可语上乘。

(《蚕尾续文》)4.刘大櫆《论文偶记》节选: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

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5.李贽《忠义水浒传序》: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

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

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

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

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

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

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

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

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

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

兵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

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乎在?在水浒。

此传之所为发愤矣。

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6.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节选)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处。

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陆机对诗歌本质的认识,语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此说产生在文学的自觉时代,是对以前“诗言志”说的丰富和发展。

“缘情”将“吟咏情性”一语简单化,普遍化,并概括了《韩诗》和班《志》的话,扼要的指明了当时五言诗的趋向。

2.发愤著书:司马迁对前人著书原因的概括,认为著作家都是由于正道直行,遭遇不幸,心中郁结怨愤,才著书立说的。

这一思想,其《报任安书》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亦有表述。

后来李白提出的“哀怨起骚人”,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等,都是“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展。

3.词别是一家: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的观点。

她系统总结了唐至北宋诸词家创作的得失,认为应严格划清诗词的界限,主张词须高雅、浑成、典重,用铺叙,有故实,还要分清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这是对词的艺术特征的首次归纳和探讨,代表了北宋末年力图把词的格律、法度和形式规范化的词坛总趋势,有利于发挥词体的表现优势。

但把诗词的界限绝对化,不利于词的发展,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实际上已突破了她的理论。

后世有人恪守她的理论,用以反对词体的解放,是不对的。

4.尚巧贵妍:语出陆机《文赋》。

“尚巧”就“会意”而言,“贵妍”就“遣言”而论。

至于如何巧会其意,妍遣其辞,陆机在《文赋》中亦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文赋》虽然有时也强调意、物相称,辞达理举,形式内容并重,但总体上更重形式。

提倡会意尚巧,遣言贵妍,即是一例。

这种对形式的重视,既是陆机个人的爱好,也是时代风尚使然。

5.文笔:六朝时期对文体辨析分类时所用的一对概念。

对文笔的认识,因人因时而异。

如刘勰从形式上区别“文”、“笔”,认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文心雕龙·总术》)而稍后一点的萧绎,则又基本上从文章的性质对其进行划分,以为“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其他如“不便为诗”及“奏章”之体,则谓之笔。

其余有关文笔之分的解释虽多,但大体不出以上二端。

对“文笔”的详加辨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朝人对文学本身特质的认识,折射出当时“文学的自觉”意识的勃兴。

6.文以载道:源于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由北宋周敦颐概括而成。

韩愈在《争臣论》中说“修其辞以明其道”,提倡作文应宣传古道。

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

”他们的差别在于:就目标而言,韩在学文,周在求道;就作用而言,韩是明道,周是载道。

7.意、趣、神、色: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对戏曲创作提出的要求,语出《答吕姜山》。

这是汤显祖针对沈璟为代表的“格律派”过分注重声律的倾向,强调了作品思想的重要性。

意,约略相当于“词以立意为宗”的“意”,又与“情”的含义有相通处;趣,指生动的趣味、风神;神,指创作的“灵性”;色,指艺术风格,主要着眼于文采词华。

四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指作者的艺术创造精神、才能、个性,及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个性。

汤显祖认为这是戏曲创作中的首要问题。

8.义理、考据、词章:清代姚鼐提出的治学之道和论文纲领,见《述庵文钞序》。

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相济的理论,继承了方苞“义法”的基本观点,即以“道”为核心,以义理去解析道,以考证去论证道,以文辞去表现道。

从三者的关系来看,义理是首要的,但同时有赖于考证,才不至流于空疏浅陋,理才能有所凭,文章则是如何表现这内容的问题。

当时学术界有宋学与汉学的对立,宋学继程朱,空谈义理;汉学重考证,须渊博;还有一些文章之士。

姚鼐各取所长,主三者相济,这是对汉学的妥协,使两派对立有所调和,也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还有利于扩大古文学家的门户。

从而使桐城派的理论更为完整,更加系统化了。

9.兴观群怨:孔子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理论表述。

语出《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前人认为作品“引譬连类”能“感发”读者“意志”,是兴。

“考见得失”是“观”。

群是能使“群居相切磋”,即帮助人们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怨是能“怨刺上政”,促使政治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