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

合集下载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 /satellite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satellite
(3)技术支持更完善。除共享服务办公室提供常规数据共享服务外,用户可以通过电话 咨询(010-68407499) 、向数据集制作人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得到最快、最直接的技术支 持服务。目前“国际卫星遥感数据资源引进和共享”课题针对所引进部分数据集正在开展的 东亚地区区域性对比验证研究, 将进一步加深对数据质量、 遥感反演算法东亚地区可信度、 参数真实精度等方面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为用户提供质量较高的技术 服务。 2005年10月、2007年3月的用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用户对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 务网提供的存储检索方式、共享索取方式基本满意,认为数据文件内容和数据说明的介绍 比较详细。2006年11月-2009年7月,以在线和离线方式为用户提供的卫星数据共享服务 已达9.71TB。 随着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以及配套的宣传和服务 的改进,卫星遥感数据资源的共享服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而使气象及其相关领域科研 工作者、遥感产品开发和业务应用等人员,受益于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卫星遥感数 据和服务。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邓莉、王旻燕、臧海佳、张洪政
三、/SATELLITE 在线共享的全部卫星数据集 .................. 47 四、数据格式说明和产品解读....................................................................................... 52 五、共享服务系统主要功能和说明 ............................................................................... 53 六、数据获取说明 ........................................................................................................ 54 附件、 附件、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样例 ................................................................................... 57

气象科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技术规定

气象科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技术规定

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研究2003年11月气象科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技术规定( 试用稿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研究”课题组目录前言1. 适用范围 (1)2. 术语 (1)2.1气象科学数据集 (1)2.2数据集实体 (1)2.3元数据 (1)2.4数据集说明文档 (1)2.5数据集制作过程文件 (1)2.6数据集组织 (1)2.7数据集代码 (1)3. 气象科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流程 (2)4. 数据集制作 (3)4.1下达数据集制作任务 (3)4.2确定源数据 (3)4.3数据集实体数据文件制作 (3)4.4元数据制作 (4)4.5数据集说明文档制作 (5)4.6数据集建立 (5)5. 数据集审核 (6)5.1拟定数据集实体的审核方案 (6)5.2数据集审核 (7)5.3提交数据集审核报告 (7)6. 数据集汇总 (7)6.1数据集实体、元数据文档和说明文档汇总 (7)6.2数据集制作过程文件汇总 (7)6.3制作流程和其它说明文件命名规定 (8)7. 数据集汇交验收 (8)7.1课题汇交 (8)7.2数据集验收 (8)7.3项目汇交 (8)8. 数据集归档 (8)8.1归档原则 (8)8.2归档方式和移交 (9)9. 各类人员职责 (9)9.1管理人员职责 (9)9.2制作人员职责 (9)9.3审核人员职责 (10)9.4验收人员职责 (10)9.5归档人员职责 (10)参考文献 (10)附录一《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附录二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标准》附录三 《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及命名规范》附表一 《数据集制作任务书》附表二 《数据集产品验收单》附表三 《机读载体记录档案归档登记表》前 言为了满足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和气象现代化业务发展的需求,加强气象科学数据的管理,保证气象数据质量,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参照气象共享系统建设项目中有关标准和规定,针对气象科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的特点,起草了本技术规定。

气象数据编程实验报告

气象数据编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气象数据的基本格式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掌握使用编程语言处理气象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 气象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平台三、实验内容1. 气象数据导入与预处理2. 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3. 气象数据可视化4. 气象数据预测四、实验步骤1. 气象数据导入与预处理(1)下载气象数据:从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平台下载所需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

(2)数据预处理:使用Python的pandas库对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3)数据存储:将预处理后的气象数据存储为CSV文件,以便后续分析。

2. 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1)数据描述性统计:使用pandas库对气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2)数据相关性分析:使用pandas库计算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时间序列分析:使用pandas库对气象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等。

3. 气象数据可视化(1)绘制散点图: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气象数据散点图,观察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2)绘制折线图: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气象数据折线图,展示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绘制柱状图: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气象数据柱状图,比较不同气象要素的数值大小。

4. 气象数据预测(1)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如线性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等。

(2)模型训练与测试:使用训练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模型预测效果。

(3)模型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预测精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预处理:经过预处理,气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气象观测数据对于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农业生产到航空航天,从能源开发到城市规划,准确、及时且全面的气象观测数据都是不可或缺的决策依据。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数据的需求,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将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气象观测数据整合起来,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共享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它打破了数据壁垒,使得原本孤立、分散的气象数据能够被更广泛地获取和利用。

这个平台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研究气象变化的规律和机制。

过去,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许多科研项目受到限制。

而现在,通过共享平台,研究人员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模型验证,从而推动气象科学的发展。

其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也带来了诸多便利。

比如,农民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气象信息,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出行的人们能够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再者,对于企业来说,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能源企业可以根据气象预测来调整能源生产和供应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物流企业可以优化运输路线和时间安排,减少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延误和损失。

那么,一个完善的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呢?首先,它应该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

能够收集来自不同观测站点、不同观测手段获取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基本气象要素,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高级气象产品。

其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平台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校验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另外,平台应具备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

无论是专业的气象工作者还是普通用户,都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数据,并进行查询、分析和下载。

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

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

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
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
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是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区域级和省级物理节点之一,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要求和数据共享策略,通过网络在线和离线方式对社会开展数据共享服务.
作者:王小宁阴秀菊汤浪 WANG Xiao-ning YIN Xiu-ju TANG Lang 作者单位: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西安,710014 刊名:陕西气象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468 关键词:。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结构 .
省 级气 象 科学 数据 共 享 系 统 的总 体建 设 目标 是能够 实 现气 象 科 学 数据 在 It re 范 围 的 高效 发 布 , 为用 户 n en t 提 供及 时 、稳 定 、安全 、可 靠 的气 象 基础 数 据 服 务 ,同 时系统 支持 分类 查询 、 多维检 索等 高质 量 的应 用 。 系 统 的主 要建 设 内容 :依 托气 象 局成 熟 的业 务技 术 体 系 , 以现 有 气象 数据 资 源 为基 础 ,通过 整 合集 成 、数 据 整理 和 加 工建 立 省 级气 象 科 学数 据 集 ,建 立 共享 数据 库系 统 ,通 过 网站平 台提 供相 关 气象 资料 。 系 统 物 理 构成 主 要有 3 分 :高 性 能 服 务 器 、数 据 部 存 储设 备 和 高速 存 域 网 ( ) 台服 务器 和 磁 盘 阵列 构 图1 。2
随着气象事业迅猛发展和气象研 究领域不断拓展,
新 的观 测 手段 和 数据 格 式 不断 增 加 ,数 据 量呈 几 何 级数 增 长 。但 是 数据 管 理方 式 相对 滞 后 , 导致 科学 研 究和 业 务 发展 所 需 的气 象 基础 数据 难 于 获取 ,阻 碍 了气 象业 务 发 展和 科 技 创新 的进 程 。因此 迫 切 需要 一 种方 便 而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来 实 现 气象 科 学数 据 的共 享 管 理 ,为 气 象业 务 、科 研发 展 以及 相关 的 科学 研 究提 供 统 一 的气 象 数据
l 引言
成 双 机 系 统 ,用 以数 据 库 和 数 据 存 储 平 台 ,1 服 务 器 台 作 为W B 布 平 台。 整 个 网 络 系 统 主 干 采 用 光 纤 联接 , E发 由交 换 机 连 入 气 象 部 门局 域 网 , 局 域 网 与 外 网 通 过 1M 宽专 线联 接 ,中 间加 有硬件 防火墙 ( 图1 。 0带 如 )

一种气象数据共享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气象数据共享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气象数据共享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尹常红,胡雅超,袁文波,涂明(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湖北武汉430048)摘要:随着气象部门与各行业部门间合作逐渐深入,气象信息对外服务越来越普遍,各行业部门对精细化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对当前气象数据共享服务需求分析基础上,基于数据库相关技术,设计一种通用气象数据共享接口系统,实现气象部门与各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共用。

系统接口设计灵活,使用便捷,为推进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气象数据;行业数据;数据共享;接口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5-0093-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和各行业部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气象信息对外服务越来越普遍,大量的气象数据被挖掘和分析,服务于社会。

气象服务领域遍布交通、农业、能化、旅游、水利、环保、物流等各行业,气象服务业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日益深化,社会用户及公众对服务数据种类、数据服务手段和数据服务的多形式化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更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度还会随着预报技术的发展同步增长。

气象数据的共享服务是气象业务和气象科研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国家和省级气象部门都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气象数据共享和信息应用的研究工作,其中中国气象局主导建设的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 )建成了气象系统内标准统一应用规范的基础气象数据库,CIMISS 包括实时观测数据、历史数据和业务产品等14大类,初步实现了各类气象数据的统一规划、分布存储和共享共用。

CIMISS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象数据共享应用,尤其是行业内部应用的问题,但是在行业共享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以武汉为例,随着气象与水务、环保、农业、交管、综治等各行业间合作的加强,气象数据加工存储与行业间共享需求日益增长。

在气象数据应用服务中,对于海量数据存储、高速数据交换以及并发访问、多样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应用等需求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气象业务服务发展急需基础数据资源环境的可靠支撑。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气象数据处理流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气象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下载1.1.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1.2.注册用户1.3.选择地面气象资料1.4.选择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日值数据选择所需数据点击预览(本次气象数据为:降水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湿度、辐射度、积雪厚度等;地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下载数据并同时下载文档说明1.5.网站数据粘贴并保存为TXT文档2.建立属性库2.1.存储后的TXT文档用Excel打开并将第一列按逗号分列2.2.站点数据处理2.2.1.由于站点数据为经纬度数据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Sub we()i = 6For j = 1 To 30Windows("").ActivateRows("1:1").SelectField:=5, Criteria1:=iField:=6, Criteria1:=jWindows("").ActivateRows("1:1").SelectWindows("book" + CStr(j)).ActivateRange("A1:n100").SelectRange("I14").ActivateChDir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Filename:="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6\" & InputBox("输入保存名", Title = "保存名字", "20070" + CStr(i) + "0" + CStr(j)), _FileFormat:=xlDBF4, CreateBackup:=FalseSaveChanges:=TrueNext jEnd Sub将数据库按照日期分为365个文件3.建立回归模型增加点密度由于现有的日辐射值数据不能覆盖东三省(如图),需要对现有数据建模分析,以增加气象数据各点密度。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气象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农业生产到交通运输,从能源开发到城市规划,准确、及时、全面的气象数据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风险、保障公共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建设一个高效、可靠、便捷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了时代的迫切需求。

一、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气象数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不同类型的气象数据,如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气压等,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才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气象数据的来源也非常广泛,包括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

由于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中,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导致数据的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因此,建设一个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发布,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促进气象科研和业务的协同发展,为气象服务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1、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渠道、不同格式的气象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数据存储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存储设备,确保海量气象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检索。

3、数据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气象数据的在线共享,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数据访问服务。

4、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帮助用户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

5、系统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保障气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架构设计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架构通常包括数据源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数据服务层和用户应用层。

1、数据源层负责收集来自各种气象观测设备、卫星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等的原始数据。

2、数据存储层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存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气象数据。

3、数据处理层运用数据清洗、转换、融合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气象观测数据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机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气象观测数据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

这些数据的获取,依赖于分布在各地的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

通过这些手段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天气状况、预测气候变化,从而为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要实现气象观测数据的有效共享,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目前,在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问题。

首先,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不够明确。

由于气象观测工作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如国家气象局、科研机构、地方气象部门等,导致数据的归属权存在模糊地带。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共享流通,使得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无法及时被其他需要的部门或人员获取和利用。

其次,数据格式和标准的不统一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不同的观测设备和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格式可能存在差异,这给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带来了困难。

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标准化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还可能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再者,数据共享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尽管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在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方面,仍然存在网络传输速度慢、数据存储容量不足、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

这些技术上的不足,限制了数据的及时共享和广泛应用。

为了建立更加有效的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清晰界定不同部门和机构所收集的气象观测数据的归属权,同时明确数据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权属不清而导致的数据流通受阻。

第二,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规范,要求所有的气象观测设备和系统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输出数据。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实施细则(讨论稿)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实施细则(讨论稿)

3、通过 GTS 获取的近 5 年全球高空各类气象观测报告。
4、我国参加国际交换的 28 个站的历年定时、月、年统计值。
海洋
1、通过 GTS 进行全球交换 40 条船舶的近 5 年海洋气象观测报告;
2、通过 GTS 获取的近 5 年全球海洋各类气象观测报告。
辐射
国际交换的 10 个辐射气象站历年的日、月、年统计值。
历史气候代用资料
气象灾害
雷达
近 3 天天气雷达图象产品;
卫星
对外公开广播的卫星图像和监测报告
科学实验
服务产品
其他资料
注: (1)、各类数据均包括数据集目录信息 (2)、0 级数据均为在线发布
5
1 级共享数据基本内容
地面
1、通过 GTS 交换站的我国近 5 年地面气象站定时 4 次观测报告;
2、2 区协交换的我国地面气候月报;
其他资料
注: (1)各类数据均有“国外赠送或通过交换、购买等途径获得的各种国外气象数据集和 出版物(有协议规定不允许对外提供的除外)”资料。 (2)地面“六要素”指:气温(含最高/低)、降水、湿度、气压、风、日照。 (3)2 级数据根据共享服务系统能力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确定每个具体数据集在线 或离线发布方式
卫星
1、经过定位和定标的卫星1级观测数据(1B数据和展宽数据)及
相关的分区图像和数据;
2、通过卫星资料反演的 2、3 级物理量产品。
科学实验
我国参与国际或区域组织的气象科学考察、试验获得并达到资料
释放年限(根据具体的考察、试验来确定)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服务产品
历史天气图及天气图数据产品(micaps 格式)
4、全球主要城市月、年气候标准值

气象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机制

气象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机制

气象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机制在当今的科技时代,气象数据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的出行安排到农业生产的规划,从能源领域的决策到灾害防范的准备,准确和及时的气象数据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要充分发挥气象数据的价值,实现其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气象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关键。

气象数据的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为气象数据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格式。

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实则意义重大。

想象一下,如果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收集的气象数据格式各异、度量单位不同、记录方式五花八门,那么这些数据就如同杂乱无章的拼图碎片,难以拼凑出完整而准确的气象信息全貌。

标准化后的气象数据,就像是经过精心整理的书籍,分类明确、条理清晰,无论是专业的气象研究人员还是普通的用户,都能轻松获取和理解其中的信息。

标准化首先体现在数据的采集上。

对于气象要素的测量,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需要明确统一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精度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以温度测量为例,如果有的地方使用老式的水银温度计,而有的地方使用先进的电子传感器,且两者的测量误差较大,那么得出的温度数据必然存在偏差。

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格式也需要标准化。

统一的格式能够方便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

比如,规定好数据的时间戳格式、数据字段的名称和顺序,以及数据的编码方式等。

这样,当不同来源的数据汇聚到一起时,能够迅速整合,而不会因为格式的差异而导致数据混乱或丢失。

数据的质量控制也是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不准确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气象预测和决策,不完整的数据则无法提供全面的气象信息,而不一致的数据则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建立了标准化的气象数据之后,共享机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共享机制就像是搭建起的桥梁,让这些宝贵的数据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和用户之间自由流通。

共享机制能够促进气象研究的深入发展。

省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 处理 能力 、 索手段 、 问效 率 和精 准 服务 等 方 面 服务 系统对气象 信息共享 服务提 出 的更高 的要 求 , 检 访 其 局 限性 和 不 足 日益 凸 现 : 息 管理 的 能力 与 机 制 不 信
足; 信息 共享 服务 能 力不 足 ; 对信 息 的质 量 控 制和 加
方 面 支 持 各 种 不 同开 发 环 境 和 编 程 语 言对 数 据库 的 访 问 , 由此 实现 了 开 放 式 的 气 象 信 息 共 享 服 务 。 基 于 该 模 型 开 发 了 省 级 气 象 信 息 共 享 服 务 系统 , 投 入 业 务 应 用 , 省 级 业 务 提 供 信 息 支 撑 作 用 。 并 对 关 键 词 : 据 库 ;中间 件 ; 息 管 理 ; 息 共 享 数 信 信
* E ma : y @ c . o . n — i ma y ma g v c l
共享 服务 器 相应 目录 , 成 提 供 气 象 资 料 共 享 服 务 形 的文 件 库 系统 , 通 过 F P服 务 , 共 享 文 件 库 的 并 T 将 业 务单 位 、 各地 市 以及气 象 台站 、 象 系 统外 行业 用 气
2 1 —00 0 01—9收 到 ,2 1-42 0 10 —7收 到 再 改稿 。
输流 程 、 加工 处理方 法 以及 时效 要求 等 方 面 , 与传 统 的常 规资 料 相 比都 具 有 非 常 大 的差 异 _ 。同 时 , 1 ] 由 于气 象预 报 系统 和 公 共气 象 服务 系统 的发 展 , 气 对 象 信 息管 理和 共 享 服 务 系 统 在方 式 、 制 、 量 、 机 容 加 也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91 2 0工程 ( 象 卫 星综 合 应 用 业 务 系 统 ) 设 气 建 完 成 以来 , 各省 级气 象业 务 系统 中 , 在 逐渐 形 成 了 以 网络通 信为 传输 基 础 、 文件 系统 为 主 要 管 理 和 服 以 务 方式 的气 象 信 息管 理 共 享 体 系口 。该 系 统 的特 刮 点是 收集 来 自多 个 方 面 的 观 测 资料 和 产 品 , 放 在 存

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集及质量控制

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集及质量控制
2 1 气候 学界 限值 、要素允 许值 范围检查 ..

候学 界 限值 是 指从气候 学角 度 不 可能 出现 的临界 值。 要素允许值 范围是指气象 要素值允 许出现 的规
定范 围 ,如风 向只能是 0 6 。  ̄3 0。没 有通过该项检
1 4 1 数据实体 ..
2 2 数据集质量检查 .
完整 的数 据集 由数据集 实体 、数据 说明文档 、 附加文档 和元数据等 4部分 组成 。 数据集所 用的主 要 标准 :《 气象资料 的分类编码及命 名规范 》 气 、《 象数据集元数 据格 式标准 》 《 、 气象数据集说 明文档 格式 标准》 气象数 据集 组织及命名规定 》 、《 。
化 的 , 于不同站点 、 同月份 的大多数参数都 有 对 不 已知 的气候 极值 , 超过极值 的数据 都应提 出疑 问并
进行严格 审核 。
表 1 数 据 集各 要 素 的气 候 学 界 限值 或 允许 值 本 站 气 压 气 温
水 汽 压 相 对 湿度 日降 水 量 日蒸 发 量 日照 时数
1 3 数 据 集 的 格 式 标 准 .
这些错情会直接影响数据集的数据质量, 因此有必
要在数 据处 理过程 中对相关要 素进行 质量控制 。
2 1 数 据 实体 格 式检 查 .
数 据集 中的数据实 体是 有一 定格 式 的资 料文 件, 其存储格式有 统一 的标准 , 通过检查其 文件分 类 编码是否准确 , 文件是否为空及 数据存 储格式是 否统 一 、标准 等 ,确保数据 格式正确 。
风 向 风 速
~ \~D h . 。 ~n 一 口 ~ ~ m
成 数据矛盾 。这 种矛盾应根据具 体情况 具体分析 , 不 能一概而论 ,如很多站 1 8 年 以前使用 达因测 90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气象数据对于各行各业的决策制定、科学研究以及公众服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成为了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促进气象科研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气象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在收集、存储和分析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精度的气象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处理,以实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打破数据孤岛,将分散在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气象数据集中起来,实现统一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同时,气象数据对于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农业生产需要根据气象数据来安排播种、灌溉和收获等农事活动;交通运输部门需要依据气象数据来保障道路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能源企业需要借助气象数据来优化能源生产和调度。

通过建设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可以为这些行业提供更加精准、及时和全面的气象数据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气象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大量的气象数据支持。

科研人员需要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来揭示气象变化的规律和机制,预测未来气象变化的趋势。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推动气象科学的进步。

二、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原则(一)建设目标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一个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数据准确、服务便捷的综合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广泛共享和高效利用。

具体目标包括:1、整合各类气象数据资源,包括气象观测数据、预报数据、灾害预警数据等,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

2、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服务方式,如数据查询、下载、在线分析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4、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建设原则在建设气象数据共享平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平台应采用开放的技术架构和数据标准,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和数据交换。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气象观测数据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预测天气变化、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障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要让这些数据发挥最大的价值,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观测数据的种类繁多,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日照时长等。

这些数据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观测设备和平台,如地面气象站、高空探测气球、气象卫星、雷达等。

不同的数据源在观测精度、时空分辨率、观测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整合和共享,以提供更全面、准确和精细的气象信息。

目前,气象观测数据共享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手中,导致数据整合和共享的难度较大。

一些部门可能出于自身利益或安全考虑,不愿意将数据共享出来。

其次,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这使得数据在交换和共享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格式转换和处理工作,降低了数据共享的效率。

此外,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或缺失,这也给数据共享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气象观测数据共享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共享的原则和政策。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范围、方式和条件,保障数据共享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建立数据共享的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和机构积极参与数据共享。

其次,要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

制定一套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要求各数据源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减少数据转换和处理的工作量。

同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技术层面,要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

建立一个集中式的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并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下载和应用接口。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实现数据的快速共享和高效应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在数据共享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一、引言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家气象中心需要建立一个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以方便气象信息的实时获取、共享和应用。

本文将提出一个技术方案,以满足国家气象中心的需求。

二、系统架构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的核心是一个集中化的数据管理和共享平台,系统架构如下:1.前端界面:支持多种方式的用户接入,包括网页访问、移动应用等,方便用户获取气象信息。

2.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负责采集气象观测数据、预报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转换处理。

3.数据存储和管理模块: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气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4.数据共享和发布模块:提供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发布功能,包括实时气象数据、预报产品、气候数据等。

5.数据分析和应用模块:提供气象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接口,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预测等。

6.安全保护模块:确保系统的数据和用户信息的安全,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7.系统管理模块:提供系统的运行监控、故障处理、用户管理等功能,方便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三、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气象观测仪器和卫星遥感设备,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

同时,还需要开发数据质量控制算法,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2. 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MySQL等),进行气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开发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

3. 数据共享和发布技术:采用Web服务技术,提供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发布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Web界面或API接口,获取实时气象数据和预报产品。

4.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开发气象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接口,支持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预测等。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气象分析和应用工具,方便用户使用。

5.安全保护技术:采用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技术,确保系统的数据和用户信息的安全。

关于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构想

关于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构想

关于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构想
朱正威;吴霞
【期刊名称】《数字图书馆论坛》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 前言rn2004年7月21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1]."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就是《纲要》中的六大重点建设平台之一.《纲要》是从国家层面上提出构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纲领性文件,作为科技大省的陕西省,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目标,如何促进陕西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区域经济发展,是陕西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此重要任务出发,提出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构想,已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朱正威;吴霞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社会科学数据的共享与服务——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为例 [J], 张计龙;殷沈琴;张用;郭耀东;张莹
2.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网站中的信息组织——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为例 [J], 姜吉栋;赵辉;刘润达
3.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的法律制度建设构想 [J], 路鹏;苗良田;莫纪宏;李志雄;李学良;孙士鋐;王松
4.基于文献引用的我国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影响力分析 [J], 季婉婧; 曲建升; 王金平
5.国际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季婉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运行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资瓷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数据的快速增长,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作为一个集数据管理、共享和服务为一体的平台,在促进科学合作、提高科学研究效率、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对于推动陕西省科技创新和跨学科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陕西省缺乏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的规范性政策和平台,科学数据的共享和利用程度很低。

因此,本课题拟针对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开展运行机制研究,旨在提出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规范和实施路径,为促进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研究目标和要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制定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规范和实施路径。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以下三个研究要点:1.分析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需求。

2.归纳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探讨在陕西省建设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规范及评估体系。

3.制定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实施路径,包括平台建设方案、数据共享机制、安全保障机制、政策法规制定等。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现状、需求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研究内容(1)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部分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目前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分析本部分将对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后续提出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规范和实施路径提供借鉴。

(3)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规范和实施路径研究本部分将根据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需求和前两个部分研究结果,制定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规范和实施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陕西气象文章编号:1006-4354(2009)04—0034—03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中图分类号:P468王小宁,阴秀菊,汤浪(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西安710014)文献标识码:B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是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区域级和省级物理节点之一,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要求和数据共享策略,通过网络在线和离线方式对社会开展数据共享服务.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数据集包含1O个数据集,分别为陕西100个地面站建站至2007年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风和日照8个要素的定时,日,旬,月,年5个数据集;97个地面站1981年至2007年的雷暴,沙尘暴,雾日值数据集和沙尘天气月值2个数据集;原2O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91年至2007年逐小时降水和逐小时风2个数据集;80个自动气象站2004年至2007年逐小时资料数据集.1总体设计数据集的设计以陕西省气象档案馆保存的地面记录月报表信息化资料A0,A6/A7,A文件为数据源,首先对A0,A6/A7,A文件进行格式纠错检查,然后按照气象科学数据集制作的技术规定,逐一制作数据集实体数据文件,再对数据集实体数据文件质量检查,形成数据集实体文件;基于实体数据文件和数据集制作的相关信息,按照《气象科学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标准》要求,制作元数据,数据集说明文档和附加文档.2制作依据《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和命名规范》《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格式标准》《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标准》《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制作数据集. 2.1实体数据2.1.1源数据的确定常规资料数据指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要素,包含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风,日照8个要素.数据集实体数据采用陕西省100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定时值资料A0文件为源数据.数据集所使用的日,旬,月,年资料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A0文件统计加工而得.特色资料数据选择近几年在陕西发生频率较高和用户利用较多的一些天气现象数据.源数据选取由A0文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的标准数据文件——w文件.经过编写程序从各站w文件的天气现象要素中提取所需资料,再经时间转换,最后输出所需的资料格式.逐小时降水和逐小时风数据以陕西省原2O个国家基本,基准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自记资料A6,A7文件为源数据.自动站逐小时数据以自动站A文件为源数据.2.1.2源数据的质量控制源数据均经过人工或人机交互审核,数据集实体制作前,对地面气象记录月报信息化资料A0,A6/A7,A文件进行格式检查和质量检查,对检查出的疑误信息逐个判断,分析,修改.2.1.3实体数据的统计制作采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信息化资料A0,A6/A7,A文件,依据收稿日期:2008—12一O4作者简介:王小宁(1965一),女,陕西岐山人,高工.从事气候资料应用与开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2005DKA31700)王小宁等:陕西省气象科学共享数据集的制作及处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全国地面气候资料(196l一1990)统计方法》和数据集制作的规范,规定,统计制作相应的数据集实体数据文件.实体数据文件的名称为SURFCI1SNXXXYYYIliii.TXT,其中"SURF"表示地面;"CLI"表示气候;XXX代表气象要素名称,例如"PRE"(降水),"WIN"(风)等;YYY代表观测或统计的时段属性,例如"FTM"(时),"DAY"(日),"TEN"(旬),.M0N"(月),"YER"(年)等;"Iliii"代表区站号;"SN"为陕西省的区域标识符.数据集实体数据格式均为ASCII码格式.2.2元数据,说明文档和附加文档数据集说明文档及元数据的制作由相应的编辑器录入,编辑和更新.元数据是关于数据与信息资源的数据,说明数据集的一些信息,内容包括:数据集名称,数据集代码,数据来源,数据集质量状况,数据集分类,数据集时空标识,数据集共享级别,数据集责任人等信息.数据集说明文档是数据集实体的说明性,标注性文件,描述数据来源,数据集实体内容,数据的存储信息,数据的时空属性,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质量状况,数据的完整性和其它有关数据特征的信息,对准确利用气象数据必不可缺.附加文档是对数据集的附加说明,主要包括(以日值数据集为例)数据集实体文件格式(SUR—CLI—SN—MUL—DAY—F0RMAT.doc),数据集制作质量控制疑误信息(SURF—CLI—SN—MUL—DAY—ERROR.txt),数据集台站信息(sURFCLISN—MUI一DAY—STATION.doc)等.3分级处理3.1数据集分级数据集的分级遵循有利于气象科学数据使用效益最大有效发挥;保护国家利益,分级共享,逐步深化;部门之间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原则分为四级.零级陕西5个国际交换站(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安康)8要素当年月,年值数据.全球无条件共享.用户可以无偿获取,无限制条件使用. 一级陕西5个国际交换站8要素历史资料的月,年值数据.全球开放,实行有条件共享.用户可以无偿获取,有限制条件使用.二级除了5个国际交换站以外的其他95个气象站的8要素历史资料的月,年值数据.通过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对国内用户开放,实行有条件共享.三级全省100个气象站8要素的历史资料时,日,旬,月,年值数据.限制性数据,实行协议共享;按规定要求,经过必要的审批手续后, 方可离线提供.特色资料数据集,逐小时降水和风数据集,自动站逐小时数据集共享级别为三级.3.2用户分类及各用户共享的数据内容依据用户对气象科学数据使用的不同需要,气象科学数据服务针对的用户有:普通用户,一般会员用户,重要会员用户,特别用户.普通用户国内外公众通过上网,不需要注册,均可以成为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的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可在气象资料共享网站上无偿下载,浏览, 查询网上发布的气象资料共享零级数据.一般会员用户国内公众通过网络在线方式申请,均可成为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的会员用户.一般会员用户在网上与数据发布单位签订定数据使用协议,为数据的终端用户;可在气象资料共享网站下载,浏览和查询气象资料共享零级,一级数据.重要会员用户国内从事非盈利性气象工作的个人,国内从事省部级以上非盈利性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等均可申请成为气象资料共享服务核心用户.重要会员用户以离线方式与数据发布单位签订数据使用协议,为数据的终端用户;可在线或离线获取气象资料的零级,一级,二级数据; 有进一步的气象资料需求时,可以通过签订资料提供协议获取.特别用户公务用户,以及参与气象资料共享建设而与负责气象资料共享发布工作的单位达成特定资料交换或共享服务协议的机构和组织, 或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机构,可以通过签订特别协议而成为气象科学数据的特别用户.公务陕西气象文章编号:1006—4354(2009)04-0036-02完善气象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王红(陕西省气象局核算中心,西安710014)中图分类号:F235.99文献标识码:B项目资金是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项目资金.目前气象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普遍存在重资金使用轻财务管理,重会计核算轻全程监督,重报表数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此气象事业单位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1项目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1.1部门预算不规范影响预算的准确性过于注重既得利益,编制预算时抱着多报多核的错误想法,对项目支出缺少科学论证,专项申报资料过于简单,计算依据不充分,或没有附测算依据,项目具体说明和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等资料,使资金和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脱节.1.2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相对于基本支出而言,项目支出预算细化程度不规范.项目支出在保证基本支出之后,有经费结余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课题研究费, 专项检查费,重要会议费等是列入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缺乏明确的划分依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出现了人为的调剂空间.具体表现: 一是未定量标准,导致盲目填报.二是存在虚列项目支出的空间.1.3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和严肃性部分项目经费的内容和性质比较含糊,无法明显与日常维持经费区分.文件规定只是大的原则,具体操作中没有明确规定,仅凭财会人员的理解审核监督.有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支出控制不严,无形中造成"合法浪费"现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时收稿日期:2008—12—04作者简介:王红(1962一),女,江苏省南通市人,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用户可按需求和指定的方式在线或离线获得气象资料各级数据.4审核数据集的审核,主要针对数据集实体内容的正确性,数据质量,完整性和文件的可读性等.审核方法:按照数据质量检查软件给出的误差,差错信息表,根据气象记录报表逐一排查,对比修改A0,A6/A7,A文件,再通过统计软件生成新的数据.重复多次,直到确保数据集的正确性和唯一性.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严格遵循《对统计值文件数据的质量控制要求》,通过采取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数据集严格质量控制,使数据集质量达到中国气象局要求的质量标准,并提交数据集质量审核报告.5结束语陕西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建设为气象数据共享服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以后制作标准化的数据集提供了思路,使数据处理有了规范和依据,也培养了一批数据集制作的技术人才.相信随着各类气象站的逐步建设,共享数据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