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的说课学习教案稿3篇范文.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说课稿一、说教材选用的背景和必要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教材,选择《哈姆莱特》这部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内容梗概及分析《哈姆莱特》是一部悲剧,故事情节曲折紧凑,涵盖了复仇、欺骗、背叛等多重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心理刻画和行动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的社会问题。

故事发生在丹麦王国。

年轻的哈姆莱特在父亲突然去世后,发现自己的叔叔克劳迪斯娶了自己的母亲,成为国王,意图篡夺王位。

之后,哈姆莱特被父亲的幽灵告知,克劳迪斯是谋害他父亲的凶手。

在复仇的驱使下,哈姆莱特展开了一系列计谋,旨在揭露凶手的罪行。

通过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角色关系。

同时,作品也涉及到了权力、道德、爱情等重要议题,引发学生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对经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剧本和描写方式:学生需要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独特的表达方式,包括对白、独白和描写等。

2. 解读主要人物的心理和动机: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3.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学生需要通过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挖掘《哈姆莱特》所揭示的深层主题和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 1. 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繁复,抽象难懂,学生需要消除陌生感,理解剧本的内涵。

2. 多重主题的解读:《哈姆莱特》涉及多个主题,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作品。

3. 文学批评的引导:学生需要了解和应用一些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6《哈姆莱特》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6《哈姆莱特》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哈姆莱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哈姆莱特》。

我主要从课程理解、目标定位、活动设计、学理思考四个方面展开说课,敬请指正。

一、说课程理解(说教材1-2分钟)这篇课文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这一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

编者将这段充满人生关怀和哲学思考的话剧节选编入教材,充分体现了教材编者的育人宏旨。

这一单元要引导学生在戏剧鉴赏中分析矛盾,分辨是非,坚守良知,心怀悲悯,。

在专题导语中,特别强调“把握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

《哈姆莱特》大致创作于1600一1601年,故事原型取材于13世纪的历史著作《丹麦史》中记载的“阿姆莱特复仇记”。

本篇课文节选了《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围绕《哈姆菜特》的讨论,其中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和他内心的矛盾冲突,特别还要注意本文作为一部戏剧的体裁特点,品味戏剧语言,体会戏剧冲突。

二、说学习目标(说教材1-2分钟)基于这样的课文位置、群文处境、文本特点,我认为可确立以下学习目标:(手写展示)1.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探测内心的矛盾冲突;3.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基于高一学生的学情是:在过去的学习中并不熟悉戏剧,因此戏剧鉴赏水平较低。

戏剧在课文中出现的文字大都是人物的台词,在教学过程多采用朗读法,让学生们多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心理,集体讨论。

基于这样的学情,我确定本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就是: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品味哈姆莱特的多义形象。

二、说活动设计(分钟)根据上面的教材定位、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等,我将从课前预学(基础)、课中互学和课后延学(深化)(手写展示)三个方面来组织本课的学习。

课前预学是基础,课后延学是深化,这两方面都是一堂完整的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高二语文下册《哈姆莱特》教案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哈姆莱特》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 ⼈教版⾼中必修4第⼀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 背景《普通⾼中语⽂课程标准》要求学⽣“根据⾃⼰的学习⽬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的思想”,“养成独⽴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阅读能⼒”,“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的⽣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贴近⽂本,从⽂本出发去体会⼈物的内⼼,把握⼈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

⽽现实是⽂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流传⾄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对⽂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种畏惧的⼼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作,更让学⽣感觉到⽂本阅读费时费精⼒;同时⽂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论,这些⾔论对学⽣有着很强的震慑⼒。

于是很多学⽣放弃了对⽂本的细致阅读,。

⽽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论的认同,努⼒在⽂本与评论之间架起⼀座理解的桥梁。

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本,更远离的学⽣⾃⼰的⼼灵,与《普通⾼中语⽂课程标准》对学⽣个性化阅读能⼒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问题的提出2007年5⽉9⽇上午,在⾼⼀(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单元的第四篇课⽂。

这⼀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盾冲突,品味富于个性化的⼈物语⾔,初步了解⼈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如下: 〖教学⽬标〗 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物形象的意义。

《哈姆雷特》一等奖说课稿3篇

《哈姆雷特》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哈姆雷特》一等奖说课稿教学目标:⑴学会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把握典型艺术形象⑵欣赏戏剧的语言艺术⑶掌握欣赏戏剧的一般技巧⑷通过哈姆莱特的学习,学会正确的认识我们自己教学重点:⑴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⑵品位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⑴如何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⑵理解哈姆莱特性格的典型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人们提及文学名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敬畏之心,敬其恒久的艺术魅力,畏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就会发现名著距离我们很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真正走进名著,深入名著,来一起欣赏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雷特》板书:《哈姆雷特》二、复习提问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矛盾冲突的双方是哪些人物?2、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三、布置任务:围绕下面的问题分组讨论:(幻灯片)1、戏剧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常常可以分为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⑴在这场戏中,主要外在冲突是否表现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冲突?为什么?⑵冲突双方力量对比上有什么特点?⑶在这种情况下,哈姆雷特坚持个人复仇结合时代背景,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点?2、戏中,哈姆雷特的内在冲突表现得非常激烈,请仔细阅读“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说说激烈的冲突来自于哈姆雷特对哪些问题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如何?这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哈姆雷特,奥菲利娅的对白,说的都是疯话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在奥菲利亚的独白中,哈姆雷特过去是怎样的形象?莎士比亚为什么借奥菲利亚之口对哈姆雷特极力赞美?四、完成任务: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学生自主回答为主)明确上面问题的答案:1、(1)不是因为哈姆莱特的直接复仇对象是国王他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冲突应为主要冲突奥菲利娅因不明真相并以为哈姆莱特真的疯了而无法与哈姆莱特沟通的矛盾仍从属于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是被人利用(2)悬殊强大(强大到一个封建集团)弱小(弱小到一个人)(3)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力量的伟大,表现了对人的自我的极大的肯定新兴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2、生存与毁灭思想与行动他选择生存,选择复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选择了行动与坚持特点:在面对巨大的挫折时,他善思、忧郁、延迟、3、不是因为哈姆莱特的很多话都是直逼现实的,直接反映了现实问题如:对美丽与贞洁的思考,反复强调奥菲利娅进尼姑庵,嘲讽天下女人烟视媚行、淫声浪气等性格:偏执他曾母亲改嫁而感叹:“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4、莎翁用了七个短语从七个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使他近乎完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它他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化身,莎士比亚深爱着笔下这个人物,他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进步思想,代表着正义向邪恶的封建的集团挑战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并非完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艺术典型五、总结哈姆雷特人物性格(以学生自主回答为主)六、学生现场戏剧片段表演(表演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七、学生评议从艺术形象的角度分析是否符合哈姆莱特的性格八、名人眼中的'哈姆雷特(进一步明确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德国诗人海涅说:“我们认识这个哈姆莱特,好象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面孔,我们经常在镜子里看到他”,并说看到的“正是我们自己的相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认为任何人都会同情哈姆莱特的原因是:“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点”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几乎把哈姆莱特从个人扩大到全人类,他说哈姆莱特“是伟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法国文豪雨果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九、在戏剧中,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是靠精彩的艺术对白来实现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品位一下《哈姆莱特》的语言艺术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奇才试比较《哈姆来特》(节选)与《雷雨》(节选)戏剧语言特点的异同明确:(1)相同点:都是主要靠人物对白来表现突出人物性格的舞台艺术(2)不同点《哈姆莱特》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来突出人物性格;而〈〈雷雨〉〉主要运用有力的舞台说明和简洁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莎翁的戏剧,大量地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华美,抒情性浓郁;〈〈雷雨〉〉的语言比较朴实自然,生活化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和研读戏剧的鉴赏技巧,观看经典名著影片〈〈哈姆莱特〉〉,完成对世界经典的深入品读。

2024哈姆莱特说课稿范文

2024哈姆莱特说课稿范文

2024哈姆莱特说课稿范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对于这个题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说教材1、《哈姆雷特》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戏剧作品,学生在学习这部作品前,应该对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有一定了解,以及对戏剧元素、人物角色等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哈姆雷特》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熟悉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戏剧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戏剧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互动、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导入法,角色扮演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表演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戏剧剧本、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内容和情节,同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作品的音频和视频。

四、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将播放一个与《哈姆雷特》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入戏剧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角色扮演我将分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戏剧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3、集体阅读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阅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读戏剧文本,提出问题和疑惑,共同探讨剧情和主题。

4、讨论与分析在理解剧情的基础上,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戏剧的主题、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变化,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5、表演展示在课堂的最后,我将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表演,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对《哈姆雷特》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五、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呈现课堂内容,我准备了以下板书设计:《哈姆雷特》认知目标:了解情节、认识人物能力目标:分析剧本、提高表达情感目标:欣赏戏剧、培养审美通过以上准备和教学过程,我相信学生可以在欣赏《哈姆雷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哈姆莱特 说课稿

哈姆莱特 说课稿

哈姆莱特说课稿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解决办法①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②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二、整体感知1.莎士比亚:2.莎翁悲剧的特点:3.全剧剧情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概述节选部分紧张的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剧。

4.【提问】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明确】(1)动作化。

比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

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

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同情。

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

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又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

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

”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

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本剧居于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中将其定为自读课,应当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戏剧的前提下,了解一下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篇,以开阔眼界,亲近经典,故本剧的学习应主要立足在了解之上而非深入研讨。

2、教材分析:课文节选的是《哈》剧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局的高潮部分。

鉴于《哈》剧较复杂的剧情和人物关系,须在进入文本学习前先向学生简介剧情,此其一;又因节选部分不能很好的表现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所以学生要想真正走进这一人物的内心尚有困难,无法自主研讨课后的思考题,故教师须向学生课前下发资料(或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但即便如此,本节课的定位应仍是了解名著而非欣赏名著,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介绍或讲解而非只是引导。

3、教法分析:有两种课型可供选择:一是在程度较好的班级下发一定量的资料,让学生自主了解剧情和探讨人物性格,课上重点研讨人物和提出质疑,教师主要答疑。

但在程度较弱的班级想要学有所得,教师仍要起主导作用,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下发歌德对哈姆莱特性格的细致分析的评价文章。

【教学过程】注:第二种教法。

1、由学生简介莎士比亚导入2、教师(学生)简介前四幕剧情3、了解本场情节的发展及戏剧冲突师生共同画出冲突示意图,明确本场情节是如何走向高潮的,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4、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问:哈姆莱特最终没有摆脱死亡,你认为这样的结局符合人物性格吗?(引导学生再读剧本,分析本场中哈姆莱特的性格)本场中的哈姆莱特:虽然机智,但为人坦荡,具有英国绅士的风度,更主要的是他悲观,相信宿命,缺少行动的主动性。

他的对手国王:奸诈阴险,善用诡计,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必修四3《哈姆雷特》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四3《哈姆雷特》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哈姆雷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3.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1.安排课前预习,阅读全剧剧本,以了解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2.课前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内心情感,为课上配音和排课本剧做准备。

3.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

谁来为大家举例?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二、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通用6篇)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通用6篇)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通用6篇)哈姆莱特教学设计(通用6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三、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一、安排课前预习,阅读全剧剧本,以了解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二、课前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内心情感,为课上配音和排课本剧做准备。

三、安排两课时(最好连堂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

谁来为大家举例?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这是一部五幕剧,请同学简要了解剧情。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

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说课稿《哈姆雷特 》

说课稿《哈姆雷特 》

痛苦对话
设计迫害
内心独白
哈姆莱特为什么要装疯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真疯?装疯?
赏析教学
对应文本
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互动点评 理解、体会、感悟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真疯?装疯?
朋友 母亲
真疯
老臣波洛涅斯 恋人奥菲利娅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真疯?装疯? 国王克劳狄斯的态度
利用哈姆莱的朋友 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 设计迫害——去英国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名家眼中的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 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 哈姆莱特是挑着哲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 人。(苏联· 阿尼克斯特) 哈姆莱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 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迁延不决。(歌德)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悲剧的三个特点:
(一)以英雄人物的死亡结束。
满腹疑虑、层层设计——装疯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奥菲利娅眼中的哈姆莱特
——真疯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 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 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 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 世注目的中心,就这样无可挽回的 陨落了!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忧郁王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 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 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 鄙视……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看似疯狂
实则清醒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 渔父》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有一双理性的慧眼 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做一个纯粹的人、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哈姆莱特》。

详细内容包括:剧本的背景介绍、主要角色分析、剧情梳理、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莎士比亚戏剧的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背景,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复仇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矛盾心理。

3. 掌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提高对戏剧文本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哈姆莱特性格特点的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剧本情节的梳理,主要角色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哈姆莱特》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包括作者莎士比亚、剧本的创作时期等。

4. 角色分析:详细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探讨其行为动机。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剧本中挖掘复仇、人性、道德等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6. 莎士比亚戏剧特色: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结构、角色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8.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哈姆莱特》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9.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背景介绍2. 主要角色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3. 剧情梳理4. 主题思想探讨5. 莎士比亚戏剧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线索。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高二语文下学期《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哈姆莱特》优秀教案高二语文下学期《哈姆莱特》教案(篇1)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名著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探究梳理情节,使学生对“悲剧”这一戏剧的主要体裁有一定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问题反推法把握情节与矛盾冲突;讨论总结品读人物与鉴赏语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悲剧实质,即主人公悲惨结局的不可避免性与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性。

2难点:《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1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上教师以提问者的身份出现,以问题引入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2以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分析人物性格。

3用朗读点评法深入鉴赏分析戏剧语言。

4四个组进行回答评比,回答组加分,辩论加分。

评答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师课前准备1准备问题卡片和PPT课件。

2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做成小卡片用便利贴粘在书上,卡片内容为以下四项:A莎士比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B《哈姆莱特》内容简介C本课生字生词D悲剧的定义3布置学生通读全剧和本课,在课文中划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旁边作简要评注。

学生课前准备1课外找资料通读《哈姆莱特》全剧剧本。

2搜集资料完成小卡片内容整理粘贴在书上。

3朗读课文节选部分,划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书上做评注。

教师课中活动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2导入3分发问题卡片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剧情,理解悲剧的实质之一。

问题一:哈姆莱特最后是怎样死的?请为哈姆莱特寻找杀人凶手?问题二:节选部分还有没有杀害哈姆莱特的阴谋?有没有成功?举例问题三:如果比剑杀害哈姆莱特也没有成功,克劳迪斯会怎么办?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问题四:哈姆莱特之死的悲剧有没有不发生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总结:悲剧的实质之一,即,主人公悲惨结局的不可避免。

2023年哈姆莱特教案三篇

2023年哈姆莱特教案三篇

2023年哈姆莱特教案三篇哈姆莱特教案篇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学习重难点】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3.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一、莎士比亚(1564-1616):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在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传奇剧:《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辛白林》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三、关于《哈姆莱特》:1.《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

2.剧情简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

他是个乐观、充满理想的青年。

但是,父王老哈姆莱特突然身亡、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母亲改嫁新王等一连串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击了他。

他对这个世界感到厌倦,更使他烦恼的是,他不清楚父亲的死因。

哈姆莱特回国奔丧,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

克劳狄斯趁国王午睡时,用毒草汁滴入他的耳朵里,毒死国王。

哈姆雷特语文教案

哈姆雷特语文教案

哈姆雷特语文教案1.哈姆雷特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⑴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⑵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⑶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能力培养目标:⑴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3、德育渗透目标: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4、美育渗透目标: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1、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2、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3、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

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5、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

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6、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

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

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7、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

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

他以《水浒》为例。

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

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8、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⑴具有强烈的激情。

⑵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5篇)

《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5篇)

《哈姆雷特》优秀教案《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哈姆雷特》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哈姆雷特》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鲁迅)二、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1、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具体情节略。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2、节选剧情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3、剧中人物关系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四、欣赏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2、尖锐的矛盾冲突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3、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哈姆雷特教案(优秀11篇)

哈姆雷特教案(优秀11篇)

哈姆雷特教案(优秀11篇)《哈姆雷特》节选1《哈姆雷特》(节选)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人物的方法;2.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资源《哈姆雷特》剧本、计算机网络、《哈姆雷特》课件、贝多芬《献给爱丽丝》教学程序一、课前展示课题(幻灯片1),同时播放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导语:文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且写出了短评,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谈谈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

对一部戏剧,我们可以从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品评。

今天我们着重谈谈《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评人物的一般规律。

二、展示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掌握品评人物的方法。

(幻灯片2)三、引导学生讨论: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阅读心理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幻灯片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展示《王子复仇记》剧照:哈姆雷特特写镜头。

(幻灯片4)三、学生畅所欲言。

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雷特是冷静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

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诈。

从情节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从语言上看,哈姆雷特复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复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从全篇情节看,哈是一个悲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整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哈姆莱特》说课稿.

(整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哈姆莱特》说课稿.

语文“说课”模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所讲的篇目是《哈姆莱特》,现就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哈姆莱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第__四_册第一单元第_3_课。

这个单元是_戏剧_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学习本文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思索的魅力,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在教材中的主旨所在。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3.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⑴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⑵品位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⑴如何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⑵理解哈姆莱特性格的典型性二、说教法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影像资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哈姆雷特》教案

《哈姆雷特》教案

《哈姆雷特》教案第一篇:《哈姆雷特》教案一、导入《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

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大家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作者简介和戏剧介绍、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

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2、简单介绍课文选段之前的情节。

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哈姆莱特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哈姆莱特疯了。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 《错误的喜剧》。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01
02
01
剧中人物
02
01
03
05
06
04
讨论人物关系
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
1
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2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3
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4
奥菲利娅:
5
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
“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01
02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鲁迅


《哈姆莱特》概况
据专家考察,《哈姆莱特》是1600年以后莎士比亚在第二个时期创作的一个五幕剧,据说是根据观众的记录本出版的。
哈 姆 莱 特
莎士比亚
2022 - 2023
学习目标
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01
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02
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03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的说课稿 3 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中职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哈姆莱特》。

本单元的话题是“擦拭理性的目光”,培养学生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

第一单元“构筑情感的驿站”展现了人类不同层面的情感世界,本单元则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

就读于本学期的中职生,大多已十八岁,对于生活的许多现象,有着他们自己的认识,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哈姆雷特》的剧情,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思索的魅力,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在教材中的主旨所在。

本课共需两课时。

第一课时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戏剧的主要情节,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的说课以第二课时的内容为主。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分角色朗读、品味赏析、课本剧表演。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

学习哈姆雷特处事(复仇)的理性态度,并进而探究哈姆莱特装疯的原因,从而把握其性格特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戏剧的情节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戏剧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戏剧的冲突等,这一特点易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外国戏剧存在陌生感。

因此,对剧中人物语言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3.《哈姆莱特》剧本本身在思想上的深刻性,增加了学生欣赏中的难度。

需要教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步步深入。

三、教法学法根据上述学情分析,设计如下教法学法:1.采用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第一课时我们围绕哈姆莱特的“疯狂”由浅入深的设置了三个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这幕戏剧,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问,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诵读品味: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要反复诵读哈姆莱特内心独白一段,体会其矛盾复杂的心理,在此基础上,领会戏剧的语言特点。

3.分组讨论探究:对于哈姆莱特为什么装疯、其性格特点等内容,在教师点拨引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探究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走进王子、理解王子、对话王子、演绎王子。

四、教学过程(一)复述情节,走近王子用几分钟的 ` 时间,再一次从整体上感知戏剧,为赏析人物作好铺垫。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接力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四组,根据大屏幕上的四幅画来复述情节,看哪一组复述得既准确又生动。

(二)聆听独白,理解王子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整个悲剧的核心,反映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冲突。

这既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是学习难点。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以朗读为主。

人物重点语言师生要反复诵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齐读,师生感情达到共鸣,学生和文本感情达到共鸣。

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体会和感悟!通过师生的理解感悟交流,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1.哈姆莱特怎样看待生死?2.在作出选择的时候,王子考虑到了哪些问题?3.在思考与行动的抉择中,哈姆莱特选择了什么?4.哈姆莱特为什么要装疯?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思想,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不拘泥于课本,从更深层次上加深学生对于哈姆莱特这一世界著名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各小组都有不同的意见,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理解哈姆莱特如何由一个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悲剧英雄。

共同讨论解答问题。

1.学生可以结合课本自圆其说。

(生存太痛苦,毁灭更痛苦)2.不是惧怕死亡本身,而是惧怕“灵魂不死”。

死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是痛苦的延续等。

3.王子选择了行动。

4.隐藏在疯狂里面的是思索,装疯是为了麻痹敌人,装疯是为了弄清真相,装疯是为了等待复仇的时机。

哈姆莱特看似疯狂,实则清醒!畅所欲言:恩格斯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眼中的哈姆莱特是怎样的?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所谓:幼稚的思想总比没有思想好,偏激的观点胜过一切不假思索的结论。

思考让我们成熟,让我们深刻,让我们个性回归,引我们走向真理。

这样做摒弃了以往戏剧教学中对于人物的单一评价,而是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留下了更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情感激发:屈原曾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正可以说明哈姆莱特在颠倒混乱的时代和社会中保持着一颗理性而纯真的心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试图改变那个社会,知其不可而为之,确实难能可贵!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会是一个智慧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将会是一个腾飞的民族。

以此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鼓励他们善于思考,培养美好的品性,有一双理性的慧眼,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和民族的人!(三)真情告白,对话王子如果你是王子忠诚的朋友或随从,你会如何劝慰他,理解他,支持他?通过模拟对话,使学生理解哈姆莱特在复仇中的思索、痛苦和忧郁,并进而理解王子装疯的原因。

(四)情动于衷,演绎王子课本剧表演,让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莎翁的语言,通过对话、独白、表演,自评和互评,将课堂推向小高潮。

五、布置作业1.写一写:请你以《我与哈姆莱特》为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篇 300 字的小文章。

(面向全体学生,巩固、落实知识能力目标。

)2.读一读:从《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任选一部作品读一读,感受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魅力。

(结合学生兴趣,体现“大语文观”)六、课后反思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言说、主动提问、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在其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我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 教学目标 ]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三、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 教学设想 ]一、安排课前预习,阅读全剧剧本,以了解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二、课前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内心情感,为课上配音和排课本剧做准备。

三、安排两( 最好堂 ) 。

[ 教学程 ]一、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是喜,但古往今来,悲的阴影又是徘徊在人世,文学史上更是留下多人扼腕的悲故事。

来大家例 ?教:梁山伯与祝英台、刘英与焦仲卿、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的是情悲,除此以外有哪些 ?大家可知道莎士比著名的四大悲是哪四部 ?教:《哈姆莱特》《奥》《李王》《密欧与朱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著名。

是一部五幕,同学要了解情。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迪斯害死的,是复仇的起。

第二幕,国王克迪斯心鬼胎,派原哈姆莱特之友的森格等人他展开探。

第三幕:克迪斯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哈姆莱特探的同,哈姆莱特佯装,通俳所演的了克迪斯的行,并复仇了正在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迪斯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死了派去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

哈姆莱特在王后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三、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 ; 哈姆莱特和葛忒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

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四、利用多媒体,观看话剧片段( 节选相关内容,放时隐去声音,为学生配音留有余地) ,请两名同学为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配音。

请同学们为二位配音者点评,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指导。

然后放原剧作配音 ( 最好是孙道临的 ) 从语气语感、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奠定基础。

分析后,可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互相点评。

五、布置作业:从课后的“理解鉴赏”四道题中任选二题,为下节课讨论作发言准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学习重难点】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3.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一、莎士比亚 (1564-16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在52 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 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传奇剧:《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辛白林》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