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品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专题调研报

2015年01月07日10:54:02 来源:晋城在线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委宣传部组织我市部分文化、建设方面的人员就城市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城市文化特色及基础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悠久。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躬耕、愚公移山等诸多神话传说都发生于此,是“中国远古神话发生的核心区域”。塔水河、下川等遗址表明,早在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秦汉始置郡县,隋开皇初年全市行政区划格局即基本确定,千年而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高平市神农镇羊头山景区。(晋城在线资料图片)

二是地域特色明显。晋城地处晋豫两省交界,控扼中原门户,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思想等都在此交汇融合;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手工技艺体系和与之伴生的手工业文化。生产生活相互影响,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鲜明。

三是文化积淀深厚。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72个、市级124个,总量居全省第二。国保单位65处。宋、金时期地上木结构古建筑约50处,占到全国的1/3,古村落、古城堡、古建筑、古民居遍布城乡,有“中国古建博物馆”之美誉。现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6处,其中国家级18处;有省级以上传统村落58处,其中国家级31处,总数均居全省第一。

四是风云人物辈出。从战国名相蔺相如,唐代高僧慧远,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到北宋首创诸宫调、被誉为中国戏曲奠基人的孔三传,天文学家刘羲叟,元代名儒郝经,治黄水利专家贾鲁,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数学家张敦仁,清代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直到当代被毛泽东誉为“人民作家”的赵树理,都是晋城的杰出代表。

五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加大,新的文化场馆陆续投入使用,城乡文化设施渐趋完善。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提升,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活动绚丽多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影响持续扩大,城市文化软实力得到彰显。

六是文化产业蓄势待发。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一批文化企业陆续走出了规模小、创新少、融资难、链条短的困境,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一批传统企业得以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程颢书院旧址(晋城在线资料图片)

一是城市文化品牌不明确。我市各类文化资源较多,比如赵树理、围棋源地、神话传说、程颢书院、沁河古堡等,但因种种原因,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甚少;人文古建虽多,但没有串成线、连成片,群体效应较差。

二是城市文化宣传不到位。我市的文化研究和宣传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局限在专业人士或小圈子中,即便晋城本地人,对城市的人文古建、文化传承延续等情况清楚的都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众对城市文化认识不足,进而尊重不够、自信不足。

三是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市大多数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堪忧(如怀覃会馆、张院民居等,如今已是破败不堪),却没有相关的责任主体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加以保护。有的历史建筑仅仅是划定了保护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进一步修缮维护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四是城市建设时序不均衡。城市建设过多注重新区开发,对一些影响城市景观但改造难度大的地区,改造工作迟迟未能提上议事日程。如2008年已编制完成的《晋城老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多年来一直无法落实,致使老城区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些古建风雨飘摇,甚至遭到建设性破坏。

三、建议和意见

(一)摸清家底,制定办法

一是做好普查。文物、文化等相关部门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工作,对市区及周边有价值的人文古建要建立档案,要清楚这些古建的基本现状、历史价值、周边环境,以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或规划、开发应注意的事项等。

二是进行标识。市区范围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相关部门首先要设置标示牌和宣传牌,让市民了解建筑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夯实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群众基础。

三是制定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办法,明确哪些古建周边可以进行改建,哪些不能改建,改建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改建,在对历史古建的再利用中对原有古建造成破坏的应该怎样处罚,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吴王山森林公园(资料图)

一是因地制宜完善城市文化空间布局。搭建起城市文化建设的大框架有助于推动晋城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目前,立足我市现有条件,东部可依托司徒生态农业园及其附属设施打造“晋城旅游集散中心”。南部可以时家岭公园为中心建设“太行文化公园”。北部可以程颢书院文化园和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建成集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研发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暂定名)。西部重点建设吴王山公园和赵树理公园。中部着力打造水陆院文化一条街。努力实现文化要素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融合,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二是尽快制定老城区改造计划。在已编制完成的《晋城老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老城区改造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分步组织实施。要将该项工作列入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经市人大会议批准后实施,避免人走政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主体、工作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要将保护中的资金、居民安置等具体问题和民生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三是城市建筑要体现晋城文化元素。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建立《晋城市城市建设地域文化元素项目库》,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相关支持。已经建成的片区要尽可能在细节上注入地域文化元素,比如一些雕塑、假山和标识的设置等;正在建设的片区要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元素吸纳进去,比如宣传壁画、小广场等的建

设等;即将建设的片区要将晋城文化元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体现,从建筑风格、主题定位等整体上突出晋城的文化。努力通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并接纳城市文化。

四是公园建设应设置主题避免雷同。正在建设的公园以及各路口建设的诸多小游园,深受市民喜爱,但也因缺乏相应的文化内容,有点众园一面。要设立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可以是晋城历史文化,也可以是德育文化、孝文化、诚信文化等。游园小,可设小主题;公园大,可设大主题或多个主题。文化主题的设定与建设,可使人们在游憩时分享更多的趣味,增加与城市的亲近感。同时,设置的主题要与建设内容相符,比如儿童公园,仅仅只是一个名称,没有几处与儿童有关的内容,市民多有微词。

五是相关命名应突出本土文化符号。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游园、桥梁、社区等命名时,应注重体现具有晋城历史文化信息的符号,尽可能地与晋城本土的名景、名人、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相联系。相关单位在命名时,既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更要统筹考量整体把握。有学者就指出,“锦溪落花”景点附近的道路原想命名为“锦溪路”,却以讹传讹成为现在的“景西路”,韵味大变;市区目前也出现了新建区域道路命名与老城区重复现象,很容易造成误会,宜及早考虑,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六是要提升城市家具品质。公交站棚、休息座椅、指示牌、垃圾箱、路灯、雕塑、花坛等城市家具应结合不同区位进行设计,尽可能突出晋城本土元素,与所处区域协调,形成特征鲜明的晋城风格。商家门面、住户门匾、机关门牌、街道名称和标识等,应清理整顿,不要求规格统一千篇一律,但应有特色,至少不能妨碍市容市貌。公共文化设施、寺庙道观、公园游园等名称、楹联、题壁等,要根据特点,面向社会征集,聘请名家撰写,提升文化品位。在主要公共场所配置自助图书馆,建设“书香晋城”。

(三)宣传普及,夯实基础

一是进课堂。抓好《晋城史话》系列丛书、《晋城五千年》等晋城历史文化知识读本的进校园进课堂工作,在全市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开设晋城历史文化知识课或兴趣班。

二是作专题。电视台、电台、《太行日报》、晋城在线等媒体开设专栏、专版,介绍和讲解晋城历史文化知识;制作城市文化宣传片,印制张贴城市宣传画、小册子等,普及基本知识,加深城市印象。

三是搞活动。与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相促进。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举办城市文化知识讲座;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相结合,定期举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