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
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2011.12目录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3)二、项目总体目标 (4)三、项目技术路线 (5)1、项目准备 (7)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 (7)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8)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9)5、成果编制与汇总 (10)四、项目实施关键问题 (10)五、项目进度计划 (11)六、预期提交成果 (11)七、人员配置计划 (12)八、经费预算 (13)一、项目背景和依据本项目源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属国土资源部项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相继逼近,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步入以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凸显期,土地资源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和环境压力。
“十二五”时期,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建设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为紧迫与必要。
土地资源作为保障发展和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和战略重点,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其次,由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刚性约束加大,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持续存在。
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作为摸清国情、维系国脉、巩固国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基本前提,是政府制定规划、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城镇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
为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不断挖掘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在重点区域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日益迫切与必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领域中把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作为优先发展主题;另一方面,《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土地资源领域中,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土地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优先发展主题。
城市土地利用评估报告
城市土地利用评估报告1. 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评估是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土地现状分析2.1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对某市土地利用情况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本次评估将土地利用划分为以下五大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绿地。
经过梳理,得出各类土地面积分布情况。
2.2 增长速度分析通过对历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的增长情况。
据统计,某市在过去十年中,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面积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而工业用地面积相对稳定,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绿地面积略有增加。
3. 城市土地利用优势与问题3.1 土地利用优势分析某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得出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优势,为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了基础。
同时,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也为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保障。
3.2 土地利用问题根据对某市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以下土地利用问题:(1)大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导致农业生产面临严重挑战;(2)商业用地的集中布局,导致市区交通拥堵和商业服务不均衡;(3)绿地面积相对不足,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 城市土地利用评估4.1 生态评估通过对某市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评估,发现城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一定的压力之下。
建议加强绿地建设和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2 经济评估对某市的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发现城市的产业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并不匹配。
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4.3 社会评估考察某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发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对于居民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加强社区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5. 城市土地利用建议和对策5.1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基于现状分析和评估结果,建议对城市各类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调整,加大绿地建设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郑州土地调研报告
郑州土地调研报告郑州土地调研报告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位于中原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近年来,郑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物流和商贸中心。
本次土地调研旨在了解郑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土地利用现状郑州市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约为1,803平方公里。
目前,农业用地占据了郑州市土地面积的大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被大规模转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郑州市的建设用地也在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住宅区相继建设。
同时,郑州还拥有大量空闲土地,可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土地发展趋势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利用正朝着高效集约化和生态友好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并兼顾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考虑,郑州市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未来,郑州市将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力度,鼓励多种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改革,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问题与建议1. 土地资源浪费:目前,郑州市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问题。
建议加大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禁滥用土地资源。
2. 城市扩张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市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
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承载能力减弱。
建议加大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力度,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方式。
4. 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建议加强土地生态保护,推动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生态效益。
四、总结和展望郑州市土地资源丰富,但也面临发展压力和土地问题。
为了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郑州市应加大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力度,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优化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合理进行土地利用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首先,评价指标是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土地高效用地率、建设用地密度等。
土地利用率是指土地实际利用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是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土地高效用地率是指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地的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可以反映城市用地的集约化程度;建设用地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所建筑物的数量,是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其次,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土地用途结构的合理性。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用地需求,评价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需要考虑土地用途结构是否与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
其次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评价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需要考虑不同用地的合理程度。
最后是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性。
现代城市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评价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针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首先是调整土地用途结构。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土地用途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是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土地高效用地率,减少土地闲置。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建设用地密度,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最后是发展生态建设。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此外,政府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政府可以加大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乱占现象的发生。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15•【字号】郑政办〔2023〕36号•【施行日期】2023.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3〕36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15日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2〕7号)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100号),加快提升我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提高我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统筹城乡绿色发展,努力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强市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并进行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含义。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地所能提供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
这包括农田的耕作能力、城市用地的开发潜力、森林的生态功能等。
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土地资源的养分含量、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都是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农业领域,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水源的可利用性,以确定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需要评估土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以确定合适的建筑区位和土地利用方式。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还需要考虑人口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必须考虑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确定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资源配置。
同时,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还需要考虑经济的发展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不同的,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需要充分考虑各个行业的需求,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最后,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原则。
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和合理规划,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报告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报告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评估区域概况本次评估的区域位于_____,总面积为_____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
其经济发展以_____为主,人口约为_____。
三、土地利用现状(一)农业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为_____,主要种植作物包括_____。
耕地质量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
(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_____地区。
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但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土地等现象。
(三)生态用地生态用地面积为_____,包括森林、湿地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生态用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四、土地利用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一)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计算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值、容积率等指标,评估土地的利用效率。
结果显示,农业用地的效率有待提高,建设用地中部分区域的容积率较低。
(二)生态环境影响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指标,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现一些地区由于工业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三)社会经济效益考察土地利用对就业、居民收入、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发现建设用地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
五、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耕地保护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二)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部分建设用地过于集中,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三)生态用地破坏生态用地的减少和破坏,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
(四)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不到位土地利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调整频繁、执行不力的情况。
六、改进建议(一)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查处力度,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评价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评价城市化进程加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化扩张所需的土地资源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影响,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等诸多问题。
而如何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既能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合理地评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能够为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一、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和评价指标1. 内涵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城市在利用土地资源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与土地资源的投入的比值。
通俗地说,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所获得效益的多少。
其中所获得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如城市用地的综合利用、建筑物的使用效率、物业的管理效率等;社会效益,如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交通设施的建设等;环境效益,如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减少污染等;生态效益,如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态风险等。
2. 评价指标(1)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用地面积。
通常在统计土地利用强度时,会将城市所有用地面积除以城市总的建设用地面积,计算出城市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越大,说明城市用地强度越高,但是,过高的土地利用强度可能会给城市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土地利用效益率土地利用效益率是指单位面积内土地利用所获得的效益。
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效益率和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
按照经济学的原则,若不考虑资源的生态使用价值,那么土地利用效益率的计算可以使用经济效益和土地投入量的比值作为主要指标。
(3)土地利用收益率城市土地利用收益率指的是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与土地出让成本的比值。
这个指标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方面,利用收益率高的土地就可以被认为是优质土地,它可以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积极性。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提供农田用地,支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提供居住和工业用地,支持城市化进程。
此外,土地资源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农业用地:农业占据了全球土地利用的大部分,但由于粮食需求的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兴起,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对农业产出造成了不确定性的影响。
2. 城市用地: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导致城市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大规模的工业、商业和住宅区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导致了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增长,以及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工业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这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因此,保护生态用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激励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监测和动态更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优化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资源。
然而,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却并不高,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如何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并寻求优化措施,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决策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优化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首先,可以从城市土地资源的结构性、功能性、效率性三个方面考虑,制定对应指标。
其中,结构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性质、土地利用净面积等;功能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效率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使用年限、土地利用转换率等。
这些指标既考虑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考虑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二、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 DEA模型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该模型利用数学的线性规划方法,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
DEA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输入和输出因素,从而评价出每个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
输入因素包括土地面积、资金投入、劳动力等,输出因素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通过计算输入与输出的比值,可以评价出每个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城市的土地利用面积、经济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然后根据影响因素的权重,评价每个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和优势,对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措施有重要参考意义。
土地资源评估报告:评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问题的解决办法
土地资源评估报告:评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问题的解决办法概述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估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开展工作。
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野外调查和专家评价等,还可以利用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的评估评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是指对土地利用模式、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评判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可以通过评估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行为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可以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三、土地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土地闲置、滥用、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等。
土地闲置导致资源浪费,土地滥用和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解决办法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管理和执法,严格控制土地滥用和过度开发。
其次,要积极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强化土地的环境功能。
五、土地利用决策的参考方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决策者能够准确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工具来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六、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新乡市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土地利用现状值得深入研究和评价。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市总面积约8249 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新乡市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耕地是新乡市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拥有较为广阔的耕地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耕地保护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部分耕地存在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了耕地的生产能力。
此外,一些地区存在耕地闲置和撂荒的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不利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在新乡市的土地利用中也占据一定比例。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林地对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一些地方的林地遭到了非法砍伐和破坏,导致森林覆盖率有所下降,生态功能减弱。
草地资源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
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部分草地出现了退化现象,影响了草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
建设用地在新乡市的发展中不断增加。
城市的扩张和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建设用地需求持续上升。
然而,在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土地较多等问题。
一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存在土地粗放利用的情况,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对于保障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部分水域受到了污染和破坏,水质下降,影响了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来看,平原地区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山区和丘陵地区则林地、草地等分布较多。
这种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土地利用的管理方面,新乡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评价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为其不仅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也可以产生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水、木材、矿物等。
与此同时,土地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其被过度利用或污染将会导致生态灾难。
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价,以确保它们被可持续地利用。
首先,生态环境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例如农业、林业、建筑和工业。
在评价土地时,必须考虑这些不同的特性,并确定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土壤酸性或盐度过高可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性。
其次,生态环境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的社会和经济因素。
例如,在城市中,土地的价值通常高于农村地区。
如果一个城市的土地被过度利用,将会导致城市扩张、绿地缩小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土地的利用不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水和空气质量改善、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控制自然灾害等。
许多这些服务是由生态系统提供的,如果土地被过度利用,这些服务可能会减少或中断。
因此,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便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第四,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土地的可持续性。
这包括土地的长期利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农业、林业和建筑等领域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性原则,以确保未来世代的可持续生活。
因此,生态环境评价必须将可持续性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来评估土地利用。
最后,生态环境评价需要考虑政府的管理和监管。
政府必须确保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合法和规范的,以避免非法占用、非法开发和非法砍伐等行为。
此外,政府还必须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到遵守,例如垃圾处理、废水处理和空气污染控制等。
在总结中,生态环境评价不仅需要考虑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还需要考虑其社会和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和政府管理和监管。
郑州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郑州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临的困难与建议作者:樊会丽吴瑞敏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2期一、郑州市耕地质量基本情况郑州市位于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分为山地、岗地、平原、沙丘四大地貌类型。
全市耕地面积为20.54万hm2,基本农田面积13.90万hm2。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8.53万hm2,占基本农田的61.38%。
目前划定的耕地加权平均地力等级为4.5,中低产田面积比例仍然偏高,耕地质量提升空间很大。
二、郑州市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郑州市的中低产田土壤土体松散,养分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水利化程度差,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近年,通过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全市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钾等含量较以前有所提高,但距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耕地数量、耕层厚度持续下降郑州市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1.4%。
有些耕地虽然实施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受水资源的制约,再加上土层较薄、土质较差等因素,地力等级均在5.0以下。
(二)耕地质量保护意识有待提升近年,郑州市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但部分县(市)对耕地质量保护措施不明确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管护资金、管护制度和管护人员落实不到位。
部分“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疏堵失调等诸多耕地数量质量保护问题日益显现。
(三)耕地土壤污染治理需持续发力2023年,全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有机肥、生物农药的利用率稳步提升,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7%,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3%。
耕地土壤分类管控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全市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依旧需要持续发力。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至关重要。
可持续性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性评估,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首先,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超出承载能力的利用将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评价可持续性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对空气、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例如,农业的可持续性评价就需要考虑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灌溉水量等对水资源和土壤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还需考虑社会经济效益。
土地是生产、交流和居住的重要基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性评价要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评价就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价格等因素的综合评估,以确定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文化和社区影响。
土地资源的利用往往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不仅要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益,还要考虑其对当地文化和社区的影响。
例如,评价旅游业的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时要考虑旅游活动对当地社区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影响,以确保土地利用与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最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还需考虑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支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支持。
评价可持续性时要考虑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的完善程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例如,评价农业的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时要考虑农业政策的配套性和执行情况,以及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文化和社区影响,以及政策和管理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
郑州土地调研报告
郑州土地调研报告郑州市土地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郑州市作为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该市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郑州市土地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将从土地供需状况、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土地供需状况1. 郑州市土地供应情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郑州市土地供应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主要供应方向包括住宅建设、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等。
土地供应的增加主要源于政府加大了土地出让力度以及老旧工矿企业撤并改造等影响因素。
2. 郑州市土地需求情况: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蓬勃发展,郑州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主要需求方向包括住宅建设、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建设等。
土地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
三、土地利用结构1. 农用地利用情况:郑州市农用地面积较大,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用地。
近年来,农用地的农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市民需求。
2. 建设用地利用情况:随着城市的扩张,郑州市的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
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建设等。
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将对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3. 工业用地利用情况:郑州市作为中原地区的工业中心,工业用地的需求量较大。
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郑州市郊区和郑东新区等区域。
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利用将对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土地政策1. 土地出让政策:郑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土地出让政策,包括土地出让方式、土地竞价规则、土地用途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对土地市场的发展和土地供需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地规划政策:郑州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状况制定了土地规划政策,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3. 土地批准制度:郑州市政府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实行土地批准制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
五、发展趋势与建议1. 提高土地供应的灵活性:郑州市应加大土地供应力度,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库存管理等方式,提高土地供应的灵活性,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基于生态足迹的郑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基于生态足迹的郑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朱依蕊(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830)作者简介:朱依蕊(1993-),女,广东广州人,毕业于福建 农林大,硕士,助教,主要从及模 研究。
關務鈿谥輻岑Jrr將舉;熾鹭蒯薛;摘 要: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郑州市2001年、2008年、201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计算。
结果为:由计算结果看到郑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郑州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直线下降 趋,郑州市的生态赤字逐年增长,截至2016年郑州市生态赤字已达到1.3420hm2/人。
郑州市的生态压力分别为4.0864、5.2826、6.6529,总生态压力为持续严峻增大状态。
该研究 结果以期为郑州市未来的升天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建议。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 U 98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 2021 )05-0022-02 DOI :10.16330/ki.1007-7359.2021.05.011生态承载力由Malthus 的人□论中 提出,而承载力一词的出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00年。
1921年,研究者Park 和Burgess 等2首次将生态承载力用于表达资源的承受限度,即在特定环境下,某种物种在生态环境下可容纳的最高数量o 而后,Hawden 、Leopold 等2丰富和 发展了生态承载力评估方向。
国内学者对承载力研究起步于1990年,立足于本国特点,提供了一些 生态承载力思路。
李晓文等2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特定物种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模 拟和分析,以得出最适合的本地景观设计方案。
张传国等⑷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系统承载力的驱动机制。
燕守广等2构建了 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复合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
邱寿丰 等冏计算了 2000-2008年福建省的生态承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足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 产性土地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分 为6大类:耕地、草地、林地、化石 耕地、 耕地 草地、林地、 燃料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燃料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1)可耕地(Cropland) )可耕地( )
可耕地是所有土地中生态生产力最高的一类, 可耕地是所有土地中生态生产力最高的一类,它能 够集聚的生物量最多,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 够集聚的生物量最多,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根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目前世界上几乎 )估计, 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 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 所有最好的可耕地 大约 亿 都已处于耕 种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 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 种状态 并且每年其中大约 万 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 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这意味着 世界上平均每个 人所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 hm2。 人所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BC = ∑ (a j × r j × y j )
6 j =1
(j=1,2,3……6)
式中: 为生态承载力(hm2) ,j为土地类型,aj为j种土地类 为土地类型, 式中 BC为生态承载力 为生态承载力 为土地类型 种土地类 型的实际面积( 型的实际面积(hm2),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 为均衡因子, 为产量因子。
实验四
郑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 价----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
一、生态足迹起源及定义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 生态足迹 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 在20世纪 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 世纪 年代初由加拿大 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 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 态学教授里斯(Willian E.Rees) 态学教授里斯 提出。 提出。
生态足迹理论评价步骤
1 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年消费量
(1)划分消费项目。Wackernagel在1997年计算 )划分消费项目。 52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时候,将消费分为能源和 食物,而在1998年对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研究中将消 费分为粮食以及木材消费、能源消费和日常用品消费 等项目(赵士洞,1996)。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赤字
区域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 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 生态赤字; 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 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 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区 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 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人口单位内 定义----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 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指定的人口单位内( 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 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 城市 国家或全人类 产力的土地 的土地( 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生 ) 水域, 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2)牧草地(Pasture) )牧草地( )
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 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据FAO估 估 计全球目前约有35× 牧草地, 计全球目前约有 ×108hm2牧草地, 人均0.6hm2。其生态生产力可以通过单 人均 位面积承载的牛羊数以及对应的奶、 位面积承载的牛羊数以及对应的奶、牛 羊肉的产量计算得到。 羊肉的产量计算得到。
(5)建筑用地(Built-up land) )建筑用地( )
建筑用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道路、工业、 建筑用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道路、工业、 水电设施等占用的土地, 水电设施等占用的土地,这类地的世界占 有量的最低估计是0.03 hm2。由于人类 有量的最低估计是 的大部分建筑用地位于地球最肥沃的土地 上,建筑用地对可耕地的减少具有不可推卸 建筑用地对可耕地的减少具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 的责任。
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 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 不仅单位面积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海洋(水域 水域)等 同,不仅单位面积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海洋 水域 等 间的生态生产能力差异很大, 间的生态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而且单位面积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 型的生态生产力也差异很大。因此, 型的生态生产力也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同类生物生 产面积类型的实际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 产面积类型的实际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需要对不同类型 的面积进行标准化。 的面积进行标准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所 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表示。 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表示。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 产量因子是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生产力与世界 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 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在生态承 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载力计算时应扣除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3) 计算第i年的人均年消费量(Ci用生产力数据,将各项消费资源 或产品的消费折算为实际生态生产性土 地的面积,以及实际生态足迹的各项组 分。
3 计算生态足迹
(1)汇总生产各种消费项目的人均占用的各类生态 生产性土地面积; (2)计算均衡因子。 (3)计算人均占用的各类型生态生产性土地等价量; (4)计算出该区域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 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影响 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 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他所排放的二氧 耕地面积, 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 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 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 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 所需要的森 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 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 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 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 工厂、铁路、农田 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 下的脚印大小。 下的脚印大小。
(4)化石燃料地(Fossil energy )化石燃料地( land) )
化石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主要表 现为CO 现为 2和其他气体排放导致的温室效 要抵制这一冲击, 应。要抵制这一冲击,就需要有足够的 林地来吸收温室气体, 林地来吸收温室气体,所以化石能源消 费的土地占用是林地。 费的土地占用是林地。
rk = YK Y
(K = 1,2,3………,6)
生态足迹
地 森 农 产 品 品 品 占 产 产 林 牧 品 物 费 地 畜 产 筑 消 水 建 源 ) 源 地 地 用 能 林 地 林 草 域 筑 能 耕 森 牧 水 建 (
生 态 足 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
/生态
态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EF=
r j × ∑ (aa ) = r × ∑ (c
(3)森林(Forest land) )森林( )
指可产出木材的人造林或者天然林。 指可产出木材的人造林或者天然林。其 功能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功能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 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估计, 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据FAO估计, 估计 全球森林约有34.4×108hm2,人均约 全球森林约有 × 0.6 hm2。
i =1 i j
6
i
/ pi )
其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 为总的生态足迹( );i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 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 为第i种消 其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hm2);i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第i种消 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为第 种消费品的消费量; 为第 为第i种消费品的消费量 为第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 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第 种消费品的消费量;aai为第 种交易商品折算的 生物生产地域面积( );rj为均衡因子 耕地、建筑用地为2.8,森林、化 为均衡因子( 生物生产地域面积(hm2); 为均衡因子(耕地、建筑用地为 ,森林、 石能源土地为1.1,草地为 ),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石能源土地为 ,草地为0.5,海洋为 ,海洋为0.2 ),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6)水域(Sea/Water area) )水域( )
海洋覆盖了地球上366×108hm2的面积, × 的面积, 海洋覆盖了地球上 相当于人均6 相当于人均 hm2。可以为人类提供鱼 类等水产品。 类等水产品。水域的生态生产力主要指 鱼类等水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 鱼类等水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
生态承载力
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归属
将禽肉、禽蛋、猪肉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归入可耕地。 将禽肉、禽蛋、猪肉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归入可耕地。中国的牛羊肉 及牛奶的产量分别来自放牧系统、农牧结合系统及工业化系统, 及牛奶的产量分别来自放牧系统、农牧结合系统及工业化系统,根 据口粮的来源不同, 据口粮的来源不同,将它们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牧草地和可耕地 两种。(谢鸿宇, 。(谢鸿宇 两种。(谢鸿宇,2009) ) 生态足迹理论将化石能源地定义为“ 生态足迹理论将化石能源地定义为“用于吸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 温室气体的森林” 但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分析可知, 温室气体的森林”。①但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分析可知,草原碳 蓄积量约占全球陆地表层植被总蓄积量的16%,仅次于森林的 蓄积量约占全球陆地表层植被总蓄积量的 , 77%。而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世界草地面积约为(41。而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世界草地面积约为( 56)×108h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1-43%,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 ) 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 因此,将化石能源地的定义修正为: 型,因此,将化石能源地的定义修正为:用于吸收化石能源燃烧排 放的温室气体的森林和牧草地。 放的温室气体的森林和牧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