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新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C.森林大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集约化乳畜业 B.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 C.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D.兴建水利工程,引进高产水稻品种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和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 地区气候干旱,经济水平落后,人口较多,所以要采取开展国 际合作、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等措施。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我国资源总量多,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我国可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压力大;我国环境污染是以城市 为核心迅速蔓延。
2.教材第104页 图6.15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 用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图中为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按 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 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图中的生态农 业循环模式中的核心纽带为沼气池。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 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 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 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 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概述土地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源,它不仅是农业、工业、建筑等各种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还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环境之一。
因此,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之一。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效益,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受到了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资源的减少。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用地的扩大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不重视,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粮食生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二是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加剧。
土地退化是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土地土层结构、生物系统和化学特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土地质量变差的过程。
近年来,荒漠化的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三是湿地资源的严重下降。
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态价值的区域之一,湿地可以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还可以降低洪水灾害的发生。
但是近年来,湿地受到了各种不利影响,导致湿地资源的严重减少。
四是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压缩作用。
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等因素,使得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压缩了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科技进步、政策制定、教育宣传等多方面力量的作用。
以下是笔者认为的一些措施:一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实现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库,及早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
二是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加强对耕地、水源地、湿地、山林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防止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退化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对城市和工业用地的管理,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压缩。
第六章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内蒙中部农牧交错带及草原区 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 3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区 1 2 4
蒙陕宁长城沿线旱作农业区
点击图中数字出现相应内容
大海子在干涸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百年的树林死亡
二月春风似剪刀?尖刀?
风啸啸沙龙舞!大漠漫漫归何处?
背井离乡
沙进人退
我国荒漠化现状
第二节、土地荒漠化
造成土壤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干旱程度;②全球气候变化;③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 ①水资源的过渡开采; ②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滥垦、滥牧、滥伐。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危害
发 展 态 势 严 峻 , 扩 展 速 度 快
总体而言,我国荒漠化有不断扩展与加重趋势,如 内蒙古自治区 1983 年退化草地面积为 2 133.7 × 104 hm2 ,而 1995 年时退化草地已发展到 3 869.9 × 104 hm2 ,作为我国荒漠化主体的风蚀荒漠化土地, 50 年代 到 70 年代平均扩展速度是 1 560 km2.a-1 , 70 年代中期 至 80 年代中期平均扩展 2 100 km2.a-1 ,至 90 年代中期 扩展速度平均达 2 460 km2.a-1 ,约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 县的土地面积。 据预测仅我国北方风蚀荒漠化所涉及的 212 个县(市、 旗)的风蚀荒漠化程度,将会由目前的 154 个轻度、 35 个中度、 23 个重度,发展到本世纪初的 76 个轻度、 88 个中度、 48 个重度,预计将有 96 个县(市、旗)的风 蚀荒漠化程度升级。
04、05、06 年我国分别 发生19、19、18 次大的沙尘 暴 宁夏地区是古西夏国的范围,塔里木河流域是楼 兰古国的地域,大约在 1500 年前还是魏晋农垦 之地,但现在上述古文明已从地图上消失了。 从近代时间看, 1961 年新疆生产建兵团 32 团开 垦的土地,至 1976 才 15 年时间,已被高 1 - 1.5m的新月形沙丘所覆盖。。
土地经济学 第六章-土地可持续利用

二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既满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特点:(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内涵:(1)统一性(发展、可持续) (2)整体性(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 (3)全局性(区域协调、区际协调、代际协调)
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与完善阶段
实践阶段
1962年美国女生 物学家卡逊《寂
静的春天》
1971年美国麦多斯
《增长的极限》
1972年113个国家
1987年
1992年《21世纪议
的1300名代表《人 《我们共同的未来》 程行动计划》
类环境宣言》
1980年《世界自然
保护大纲》
明确提出 可持续发展思 想
界定可持续发展内涵
第六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汇报人:
时间:
目录
CONTENTS
01
可持续发展
02
土地人口承载力
03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01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1952年 伦敦烟雾
1953年 水俣病
土壤污染
水污染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过程
资 源 减
趋 恶 化
少
c
水
工
资
业
源
污
的
染
严
严
重
重
制
约
二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目标
土地资源配置与
土地资源的总量 稀缺性高度一致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PPT课件

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 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
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 地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
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
第1页/共88页
8.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人地关系:人——利用——土地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之时起,就标志着人与土地 关系的产生。 原始人类从地球上诞生至今已有300万年之久, 还可上溯至2700万前,即已开始由猿变人的历史。 也就是说人与土地的关系出现至今已逾数千万年 之久。
第16页/共88页
“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
(三)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源的利用要追求经济效益 和最大利润的客观要求。 不仅是土地资源用于生物生产 所用应达到的目的,也是土地资源作为非生物生产的建设 所用时应达到的目的。 当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低或投入产出分析出现负效 应时,土地资源利用者向土地资源投入的积极性会很快消 失,只有当对土地资源使用后土地资源利用者有一定的经 济报酬,也才能使土地资源利用者有更多的资金反哺于土 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2页/共88页
8.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英国政治经济学之父”的威廉·配第:“土地是财 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对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的基础。 虽然随着 人类社会系统内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 进化,确有上天(宇航)、入地(钻井)和下海的壮举, 但就人类社会系统的全部活动而言,土地仍然是人 类活动的主要“舞台”,尤其是人类在今后相当长 的时间内还不可能摆脱“食以土为本”的法则。
即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 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学号;**********、 11土管 张宗刻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之我国长期以来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城市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并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探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思路一、1、土地的含义;土地的含义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概念是指地球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和滩涂。
其上层的气候、生物,下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到是形成土地的外部条件,不是土地本身。
广义的概念又分两种:一种认为土地系指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另一种认为 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垂直剖面,包括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等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是自然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
无论是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还是人类和生长栖息在土地上的野生、家生动植物资源,都离不开土地,都来与土地密切相关。
2、土地资源的含义;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业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
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含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对其的需要,同时又能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满足后代人对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
二、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实际耕地面积约1.33亿公顷,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11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25公顷的44%,有 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耕地0.05公顷的警界线。
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的生活保障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农村土地资源涵盖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多种类型。
从耕地方面来看,我国农村的耕地面积广阔,但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地,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而部分山区的耕地则较为贫瘠,且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
林地在农村土地资源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许多山区农村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这些林地不仅是木材的来源,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分农村地区也存在着林地被非法砍伐、乱垦乱占的现象,这对林地资源的可持续性造成了威胁。
草地资源在一些草原地区的农村尤为关键。
广袤的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垦以及草原鼠害等问题,使得部分草地出现退化现象,草地的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也受到削弱。
农村居民点用地具有分散、利用效率低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许多房屋闲置,土地资源被浪费。
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规划,也占用了不少土地资源。
二、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一)人口压力与土地需求矛盾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农民需要更多的耕地来种植粮食以满足温饱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点的扩张也需要占用土地来建设住房和公共设施。
这种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些土地问题。
例如,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可能会导致土壤板结,长期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影响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土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管系人资122 1253080 胥欣一、内容提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在正确的管理下, 可以不断更新和利用。
反之, 它会退化、耗竭。
合理运用土地环境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土地环境资源问题的关键二、关键词:土地环境资源、统筹兼顾、双向发展、可持续发展三、正文: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
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
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
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 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
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和土地利用形势的变化,如何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今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目标、保护与利用战略、政策与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内涵和目标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内涵包括对农村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是保护农村耕地。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次是保护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关系到农田灌溉和农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
同时,农村地区还需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出。
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村人民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环境。
最终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战略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战略是基于实际情况,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禁非法占地行为,确保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持续利用。
其次,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提质增效。
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空间。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权益保护,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资源财产权。
三、政策与措施为了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相关政府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权属登记制度,加大对非法土地占用和滥用的打击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要推行土地整治项目。
通过政府投资和农民参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并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
然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首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例如,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可以改善农业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然而,如果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环境破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其次,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成本。
土地资源利用涉及到土地的分配和使用,需考虑到土地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
经济学家通过制定土地使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如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交易等,来引导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经济学家对土地利用进行经济评估,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权衡城市扩张对农业土地的占用和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以平衡经济增长和土地资源的保护。
另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问题。
土地资源的利用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
不同利益相关者追求的利益可能存在冲突,如政府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农民追求土地的稳定和安全。
经济学家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如土地使用规划、土地改革等,来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合作。
同时,经济学家还可以借助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的利益分配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
最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需要考虑到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可能会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25页PPT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主讲人 : 唐生权 指导老师: 常 胜
❖ 而土地生态经济规划则是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重目标的优化, 按照这个双重目标的要求,进行土地生态经济规划,既要重 视经济规律,又要尊重生态规律。要求发展经济的出发点不 是单纯地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生产;追 求的目标不是商品,而是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这种满足既 包括人对基本物质的满足,也包括人对环境的满足。进行土 地生态经济规划,还要求生产单位要克服短期行为,避免对 土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克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 第三,更加注重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性。传统的规划由数量 速度型转向经济效益型后,注重经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比 较,以达到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要求。然而,按照生态经济 规划的要求来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应该而且必须考虑其 利用的集约性,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在利用中保护和在保 护中利用”的原则,真正把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结合起来。
❖ (三)给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带来压力 ❖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直接表现在人口增长
与迁移、经济扩张与推进、地域扩展与景观改变, 城市各类活动资源消耗与利用、污染物的不断排放 等在不断改变区域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 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对 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 在耕地占补平衡以劣补优、工业三废污染土壤环境、 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的土地破坏等,这不仅导致土地 质量下降、产出水平降低,而且给生态环境安全带 来威胁。
❖ (2)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 价值流有较平衡的输入输出能力,有利于“三效益” 的同步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有着若干条投 入产出链,使其各种要素组合而成为有机整体。沿 着这些生态经济链,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 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得以正常运转。 而整个系统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重要标志也正是表 现在该系统的诸条生态经济链的各个环节上的“五 流”输入输出相对平衡,使得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 统的总体功能得以健全,同时使“三效益”得以同 步提高。
06 第六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⑶打造低碳城市 请谈谈如何建设低碳保 定? ①制定相关政策,为建设“低碳保定”提 供制度保障;②加强科技创新,为建设 “低碳保定”提供科技依托;③大力推动 我市的“风能”“太阳能”“动漫”等低 碳产业,打造低碳经济;④宣传低碳生活 方式提高全市人民的环保责任意识;⑤培 养高科技新型人才等
⑷品味低碳生活 谈一谈你将如何“践行 低碳生活方式”?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 西部大开发 • 能源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三峡工程 • 交通工程:青藏铁路、南昆铁路 • 生态工程:三江源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 • 人口工程:计划生育
请你说说: 这样做 有什么好处?
塘 泥
种葡萄
葡 萄
养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酒 糟
酿酒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 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推动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提供科技支 撑
④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⑤制定相关政策,为……提供制度保障
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为……提供法 律保障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 展做些什么?
①认真学习和宣传环保的知识,树立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落实环保 行动,如节约资源:随手关灯;随手关 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节约每一粒 粮食等。保护环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 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 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 ③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 ④开展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并 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容
(1)在土地资源数量配置上与土地 资源的总 量稀缺性高度一致。 (2)在土地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 源禀赋相 适应。 (3)在土地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 源的时序 性完全相当。
《土地可持续利用》PPT课件

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含义目标
•含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 即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 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 需要的其他利益。
• 目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应以人口对 食物的持续供 需
3、耕地总量动 态平衡具有长 远性
《土地可持续利用》PPT课件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LOGO
土地利用与规划
▪ ▪
▪ ▪ 小结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概论 土地规划评价
总结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大自然 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相继经历了四个阶段: (1)原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2)自给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3)商品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4)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土地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
总结
整理
规划评 价
土地利用与规划
保护
发展过 程
规划概 论
可持续 性利用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 济发展的需要
4
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 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
。 利用的可持续性
5
该模式的特征是把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 持续性保护和经济 发展相互支持的两
个系统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点
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 重点是改造中 低产田。
改造中低产田
方法
▪直接提高粮食 单产,改善生 态环境,解决 脱贫问题,缓 解土地短缺压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告诉我们:土地的 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理智的选择,也是必须的! • ——土地可持续利用吗?冷静,谦卑?! • ——土地不可持续利用?惊叹,紧迫?! • ——土地要可持续利用,策略,和谐?!
第六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容
(1)在土地资源数量 数量配置上与土地资源的总 量稀缺性高度一致。 (2)在土地资源的质量 质量组合上与资源禀赋相 适应。 (3)在土地资源的时间 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 性完全相当。 地区差异,反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 映各地区的特点,诱发地区发展活力。
二、保护耕地是中国土地可持 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很丰富。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其解释也有 所不同。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资源稀缺论 (二)效率利用论(Neo-classical Economic Principles) (三)极限增长论(Resource Limits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Capacity 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五)绿色发展论(Green Development)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实践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 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 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 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 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 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 B. Barbier)在 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 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 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 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 皮尔斯(D .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 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5.综合性定义
•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 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 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前提。 前提 基础。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基础 (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目的。 目的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 斯帕思(James Gustare Spath)认为: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 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 ‘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 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5.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对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发展 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江泽民同志的定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 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 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 人的利益”。
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包括以下内容: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 衡为目标。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有长远性。 (4)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 (5)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点是追求质量的平衡。
三、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 对策
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 (或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 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认为,按照 目前的农业水平,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 8 300亿公斤,以年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 土地人口承载力为16.6亿。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点是改造中 低产田,其作用是: (1)直接提高粮食单产。 (2)改善生态环境。 (3)解决脱贫问题。 (4)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 济发展。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 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研究内容 1.农作物的单产潜力研究 2.农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3.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 4.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 本内容
(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内容 1.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2.人口营养水平探讨 3.食物总需求量估算 4.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 5.对策
(二)农业生态区法的内容
1.土地资源清查 2.农作物最大单产潜力估算 3.作物适宜性分析 4.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
第三节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 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换句话说,土地的利用既 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 远发展。具体地讲,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两层含 义: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 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 社会持久发展。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是世界上研究土地 可持续利用的核心课题,而整个研究包含 许多关键问题,国内外已提出了许多研究 方法。 最常用。
(一)农业生态区的概念
农业生态区是按气候、土壤、地形、 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定的 一个区域(亦可称为农业生态单元、土地 评价单元、制图单元等)。每个生态区内 的土地自然特性基本一致。农业生态区的 形成是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 文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的叠加而成。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 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 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 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 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 的九条基本原则。
5.综合性定义
• 1989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通过了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 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含义: (1)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 (2)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 (3)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4)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