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与前提,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短缺,又正处在高速工业化的大国来说,问题就更加严重。
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与用地数额的不断攀升,人地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努力协调好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土地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其现状表现有如下特征。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量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这是单从数量上考虑,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土地资源按人均算,中国人均占有耕地仅1.65亩,仅是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少,是中国资源的一大劣势。
中国土地资源不但人均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平衡,这就更加剧了资源紧缺。
北方地多水少,而南方地少水多;东半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西半部干旱且缺水。
而华北地区则处于人地和水土两种矛盾的叠加之中,这些问题是中国人口和资源矛盾的焦点问题。
(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用地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不高,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而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城市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
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占5%,而其中有40%属于低效利用。
在开发建设中盲目的批地,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闲置。
在农村的土地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
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的重要内容: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
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土地的敏感性和易受破坏性。
土地的资源利用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土地利用问题更是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社会经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中,不良的开发方式,如过度开垦,大规模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对土地的破坏十分明显。
这会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
这些问题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从防止过度开发入手,要加强土地的保护,避免不可逆转的资源破坏。
这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方式,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土地浪费,保护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实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促进农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农业灌溉、种植方法、肥料使用、农药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使之达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地植被、农牧业生态建设等途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和科学,制定完善的用地、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大对开发企业和开发行为的监管。
政府和企业要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包括防治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频率和损失,通过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的改良等,进而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而言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它不仅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关键的影响。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
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利用率不高。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过度损耗等系列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涵义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申到土地利用,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美国Rodale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System)上正式确认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思想。
1993年在加拿大举行的“21世纪土地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即:a.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地的生产力(生产性);b.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的稳定性(安全性);c.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从质和量两方面保证后代在土壤和水质方面的公平享受性(保护性);d.土地利用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可行性);e.社会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性)。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与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问题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占世界第3位,但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占用不可避免,加之后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0%o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耕地则以2.0‰左右的速度在减少。
而在未利用土地资源中,可开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和东北,制约因素较多,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
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
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却令人担忧,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土地利用对策资源中图分类号:d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4-0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综合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它具有以经济增长为前提,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特点。
自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无节制使用,土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问题,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土地资源保护意味着保护地球上有限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的质量。
土地是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石,然而,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的城市扩张和过度的工业化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损失和退化。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往往过度耕作土地,导致土壤贫瘠和沙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土壤和减少土地退化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
对于农业来说,农民需要采取合理耕作和种植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同时合理轮作农作物,以确保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对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来说,需要加强土地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土地,保护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同时提倡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模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针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土地资源。
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此外,各行各业应该积极参与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另外,科学研究也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土壤质量、农业生产方式、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和有机农业的应用,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此外,研究人员们也可以探索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以建设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
总之,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并采取行动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措施,以期引导人们采取行动保护土地资源。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土地保护意识。
通过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树立保护土地的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
政府可以在教育体系中加入土地保护相关的课程,增强公众对土地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政策,实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推动土地划拨和使用的科学化、合法化,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此外,开展土地保护工作需要广泛参与社会各方。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公众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为土地保护出一份力。
还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是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规划开发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产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鼓励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和建设,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面积的扩张。
最后,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也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监测网络,及时了解土地资源的变化和健康状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开展土地环境评估工作,评估土地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广泛参与社会各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评估。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摘要: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为合理利用我国丰富土地资源,解决资源管理问题,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充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本文浅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问题措施1.前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加强保护,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实践中,人们对土地资源使用太多,经济虽然增长了,但人类与土地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土地资源是稀缺的、珍贵的,因此若想确保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得到足够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2.1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已经迈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趋于成熟。
但是在这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细致科学的规划,没有重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条例、政策,导致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管理政策上的参考和相关法律保障。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完成度并不能和市场经济要求相匹配。
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到位,缺少大局意识,没有对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长期以及短期规划,盲目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仍存在土地监管不到位、土地浪费等问题。
再加上一些基础设施对土地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土地的供应与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地方政府把土地当做收入的唯一途径,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认识到土地开发整理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城市建设的过度扩张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这些问题使得土地资源的整理和合理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开发整理的问题也牵涉到土地使用权的制度和政策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的供给相对于社会经济的需要来说是不均衡的,土地使用权的分配不公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牵涉到城市规划、用地政策和土地管理等诸多方面,这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进行创新和完善,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仅是指土地的开发利用,更需要考虑到土地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需要正确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其价值不仅仅是表面的利益,更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通过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管理。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向和目标。
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尤其是对于退化土地和污染土地的治理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于退化土地和污染土地的修复工作,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开发与整治探析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开发与整治探析摘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土地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要素,随着与劳动的结合与人类越来越密切,文章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开发整治几个方面进行探析,对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整治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58-1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1 在形式上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土地资源必须以一定的种类和面积存在于特定的区域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类土地资源的需要。
1.2 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主要是针对作为生物生产所用的土地资源而言的,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能量转化率和产出水平,不仅能维持现在水平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投入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质量要有所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物质生产量也应不断增长。
1.3 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土地资源使用后,土地资源利用者有一定的经济报酬才能促使投入更多的资金,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土地资源的利用不至于导致土地资源环境的恶化,具体是指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因子都必须控制在要求的指标之下并改善土地的环境质量状况。
任何的土地资源利用不能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可持续性,那么该项土地资源的利用就是不可持续的。
2 土地资源的保护2.1 土地资源的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在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土地退化的形成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建设也成为国家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数量存在有限性和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土地供给刚性不足的矛盾不断加剧,成为社会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因此,结合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的态势,打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体系,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目标,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和内容,并就如何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土地作为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
土地是万物活动的载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的利用规划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土地规划十分重要。
然而科学化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规划分区”在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制、城乡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1.我国土地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1.1人均耕地面积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启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结构与利用格局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土地资源安全系列问题。
尤其是土地资源开发与粗放利用造成了土地退化、供需矛盾加剧。
长期以来,人口不断增长对土地利用造成的压力一直是耕地锐减的主导因素。
目前我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3公顷警戒线,其中将近70%的县(市)人均耕地又低于0.033公顷。
1.2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地质量退化与人类不合理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不适宜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大量占用了耕地。
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
生产性原则(保持和加强生产)
稳定性原则(减少生产风险程度,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
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保护性原则(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
化)
可行性原则(具有经济活力,即生产和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 可承受原则(具有社会承受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
公平性。
二、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涵义
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 “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
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以一定的种类和面积长期存在于特
定的区域,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类土地资源的需要)
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投入的不
涵义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实现 持续利用土地的主要手段。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不仅包括生
态、经济、社会各要素的调查和评价,还需评价不同的土地
利用方式所导致的生态过程、经济结构、社会组成的动态变 化。只有满足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才 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复习思考题
1、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涵义是什么? 2、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是什么? 3、怎样进行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
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和农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可以 借鉴“理性发展”等先进理念和实行土地分区控制、确定城 市发展边界等成功经验和做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涵义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进
行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远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逐渐摆脱了听天由命,屈从于自然威力的卑微困窘状况,在人地关系中主动作用增强,反映在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等四个阶段。
一、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以采集野果、狩猎或捕捞纯自然的植物和动物为食,此时,土地是以现存的食物供给人类,给人类母乳般的营养。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对土地的利用简单,人类仅是生态系统中天然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力小于土地自身的再生产力。
因而,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生存与反展完全依赖与土地的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二、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随着人类认识土地、改造土地能力的逐渐增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便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土地、利用土地,逐渐出现了工业用地、采矿业用地、娱乐用地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改造土地,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品,,而土地凭自己的特性抑制人的需求膨胀,人类与土地之间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时人对土地的破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明显,但由于人力的限制,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仍属于一种人受制于土地的“靠天吃饭”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三、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继续。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人口的迅速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农用地的利用强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衣食需求;另一方面,伴随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交通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过程中又要大量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使得人类对土地需求量(特别是对农用土地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土地供给量之间发生矛盾,即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尖锐。
试论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试论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都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如今,我国正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土地管理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土地整理和土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相关概念、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1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土地整理是一个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土地整理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的土地整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耕地的有效面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土地整理的有效规划能够改善区域内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通过对田、路、林等全面规划和整治来将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的现代农业园区。
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发生根本性变化,能够有效扩大后备耕地的储量,为城建提供可用地,保证耕地占补的生态平衡。
对土地整理进行合理规划,能够有效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土整治和环境的保护,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是依据相关的政策来将工程技术、资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以防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同时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或生产服务,降低生产风险等目的。
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是要保持经济活力,以保证所持土地状况能够达到社会所接受的范围,同时还需要防止土壤退化,防止土壤弱化对后代产生恶性循环影响。
土地整理所能够实现的是保持土地平整,清除妨碍土地利用的障碍物,有效提高土地的耕作条件,达到提高单产的目的。
同时土地整理还需要积极改变土地现状,让整理区能够达到旱涝保收,可以建立田间林网,积极改善生态条件,防止土地性能下降。
在实际的操作中,土地整理也属于打破土地生活习性的性质,已经给原本的系统带来了干扰,因此,需要做的就是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可以建立一个生态评价系统来对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进行监测,以保证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 —人地协调和谐阶段
? 如果人类不控制自身的发展,继续乱占、滥用土地, 破坏土地,那么人类必然走向灾难。 ? 但是人是理智的,尤其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类已经意识到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过失,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社会,已开始控制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对土地的欲望, 要协调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对土地资源 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 这一切所为,旨在建立一个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和谐 关系,使人类与土地能够协调地发展。于是人类与土 地之间相互和谐的可持续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就应运 而生。
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 —人地关系矛盾尖锐
? 一方面,随着近代人口的迅猛增长,需要提高农用 地的利用强度,或增加农业用地 (特别是耕地),生产足 够的粮食、纤维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生存和发 展最基本的衣食需求; ? 另一方面,伴随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 业、城市、交通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过程中又 要大量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使得人类对土地需求量 (特别是对农用土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土地供给量之 间发生矛盾,即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且在短期内 不可逆转。
“英国政治经济学之父”的威廉 ·配第:“土地是财 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土地对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的基础。 虽然随着 人类社会系统内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 进化,确有上天(宇航)、入地(钻井)和下海的壮举, 但就人类社会系统的全部活动而言,土地仍然是人 类活动的主要“舞台”,尤其是人类在今后相当长 的时间内还不可能摆脱“食以土为本”的法则。
人地关系:人——利用——土地
?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之时起,就标志着人与土地 关系的产生。 ? 原始人类从地球上诞生至今已有 300万年之久, 还可上溯至2700万前,即已开始由猿变人的历史。 ? 也就是说人与土地的关系出现至今已逾数千万年 之久。
8.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 会了驯养野生动物和种植植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开 始了有意识、有预定目的地利用土地、改造土地,出 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也导致了耕地、工业用地、采 矿业用地、娱乐用地等的产生,逐渐满足人类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 土地凭自身的特性抑制人的需求膨胀。 ? 人类与土地之间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关系。同时,人对土地的破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 明显,但由于人力的限制,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仍属 于一种人受制于土地的“靠天吃饭” 的自给型土地资 源利用阶段。
8.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一个 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土地的利用,与土地的关系经 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人类逐渐摆脱了 听天由命,屈从于自然威力的卑微困窘状况,在人 地关系中主动作用增强,反映在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和利用上,相继经历了 ?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 ?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 ?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等四个阶段。
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 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以采集野果、狩猎或捕捞 纯自然的植物和动物为食,此时,土地是以现存的食 物供给人类,给人类母乳般的营养。 ? 原始人是居住在洞穴里或森林中,直接在“土地母 亲”的怀抱里生活。 ? 一个地区的食物供给不良或不足,人类便根据食源 情况迁徙或流动。 ?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对土 地的利用简单,人类仅是生态系统中天然食物链的一 个环节,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力小于土地自身的再生力。 ? 因而,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生存与发 展完全依赖于土地的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 由于人类对土地认识的有限性,对土地的利用不合 理,以及管理不力,不自觉地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 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污染、荒漠化、盐渍化、沼 泽化等, 破坏了大量的土地。 ? 环境问题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供求矛盾, 并使之更加复杂化。 ? 因此,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是人对 土地数量需求的增加和质量水平要求提高;另一方面 是土地数量供给有限和因人的破坏造成土地退化。 ? 由于这一阶段人对于土地的干预能力较大,且许多 情况下大于土地资源本身的调节能力,使得人类与土 地的关系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 段。
第八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8.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8.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涵义 8.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土地利用
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 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
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 地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
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
8.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
8.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涵义
背景分析
?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研究会(ICAR)、美国农 业部(USDA)和美国Rodale 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 国际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System) 上正 式确认的。该会议主要评价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持续土 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建立全球持续土地利 用系统研究网。 ?1991年9月在泰国德迈举行了“发展中国家持续土 地管理评价”研讨会。 ?1993年6月在加拿大Lethbridge 大学举行“21世纪 持续土地管理”的目标学术讲座会。
8.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涵义
?由于不同学者对其认识角度的差异及其功能的侧重 点不一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也不相同,迄今为 止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面临的土地问题不同,发达国 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强调资源利用的环保效 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证生 态平衡,这也符合可持续土地发展的公平性准则。 ?不同学者不同国家的观点涉及生态、经济、技术、 社会、空间、人与自然相协调、世代伦理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看,“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下述几个方 面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