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
2016七年级地理下册-7.1-东南亚课件-(新版)湘教版公开课教案课件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东南亚居民多为什么人种?不同的国 家分别信仰哪些宗教?
3、华人、华侨有何区别?他们祖先主要来自 中国 哪些省?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 “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 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东南亚的人口分布
思 考
东南亚人口 分布有何特 点?
(东南亚地形图)
东南亚的宗教
• 东南亚佛教非常盛行,缅甸和泰国把佛教作为 国教.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居民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
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学习之路,时刻保持谦虚!熟能生巧,正像下面这 个故事说的一样!
故事再现
自学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2.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改编歌曲《恋曲东南亚》,思考视频呈现出东南亚地区哪些风土民情?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带。
2、海陆位置:位于洲东南部,东临洋,西临洋。
南与为邻。
位于两洲两洋的路口。
二、范围:主要位于亚洲部,包括半岛和群岛。
找出马来群岛主要的半岛和岛屿并熟悉名称。
三、自然环境:(一)地形与河流1、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观察地形。
地形与河流的分布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
2、观察地形图,高,低,由此推出河流流向为,上游,资源丰富,下游,冲击形成,多为农业区。
3、观察马来群岛地形图,地形崎岖,山岭,平原,河流多短小,由中部发源向流去注入海洋。
4、东南亚地处板块、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多、。
印度尼西亚有“”之称。
探究一: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思考:试分析火山的功与过?(二)气候与农业:探究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点。
假如你是一位农民,这两种气候区你选择在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收获?1、中南半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农作物适合在播种,收获。
2、马来群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农作物可以随时,随时。
四、马六甲海峡:探究三:为什么说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通航能力有限,若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
2、意义:(1)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2)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马六甲海峡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只航行。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1东南亚(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X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某某、某某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七年级地理下册7.1东南亚教案(新版)湘教版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东南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东南亚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东南亚问题。
1.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2.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地图、图表、文字等不同来源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
3.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条件,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因果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 素质层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可能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行为习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形成了不同的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东南亚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东南亚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2.难点:对东南亚地区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图、图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7.1东南亚教学案
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案第一课时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一、找已不会、矫正反馈:1.同学们,不看课本,看图示,回顾上节内容。
(1)用教师自己做的空白图投影(图中用字母标注),请学生快速填注南北美洲相关的地形区、河流、岛屿。
(2)比较分析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的异同。
(3)依据图示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和南美洲地形特点。
(4)依据图示分析为什么北美洲中部地区经常受寒潮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狭长地带?2. 生参看课本,自我反馈与老师引导反馈相结合,目标是人人会。
二、新课问题导入(情境导入)你知道世界上号称“火山国”的国家吗?该国又位于世界的什么地区?三、新课教学(一)地理位置与范围1.师用投影图快速领读图7-1,做活动一,并加找——最南(10°S)和最北(23.5°N);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位置,与中国相邻地区(相对位置)。
▲根据图示回答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地理位置特点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提示一般要从三方面来回答: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2.师生共同将课本上提到的重要地理事物看图重复记忆一次(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与气候7-1,独立思考后讨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师反馈指导方法,并点出答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地形特点包括:海拔高低、起伏状况山地多少海岸线特殊地貌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完成上面的表格(地形部分)3.教师拓展延伸,学生讨论回答。
①中南半岛上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②印度尼西亚为什么火山最多,有“火山国”之称?4.生根据地理位置,回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
①教师在板块上标画风向,说明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形成什么季?中南半岛上的农业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收获?②生看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明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三)马六甲海峡1.生依据图示分析东南亚处于什么样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2.指导学习依据图示总结回答,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么?3.拓展延伸:日本为什么将该海峡称之为“海上生命线”?(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补充讲解)4.联系时事热点,考查地理知识分析能力:泰国克拉运河是指在泰国克拉地峡区域挖掘一条沟通泰国湾与安达曼海的运河,与取道马六甲海峡相比,航程至少缩短1 200千米,可节省2至5天航运时间。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东南亚精品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7.1东南亚教案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1、东南亚西临,东临,在和之间2、东南亚包括半岛和群岛,马来群岛包括、、、。
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大的山脉由向延伸,河流嵌入其中,形成、的地表形态这些河的大致流向是。
②中南半岛的河有、、、、。
③中南半岛河流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进入下游,水流,泥沙,形成,是重要的农业区。
2、马来群岛的地形与河流马来群岛大多数岛屿地势,山岭,平原,河流,多火山地震,这里有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之称。
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三.探究交流展示3、东南亚的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①中南半岛:气候,气候特征。
雨季:月至月,盛行风。
旱季:月至月,盛行风。
农作物一般在播种,收获。
②马来群岛:气候,气候特征。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三、东南亚的国家读图2-3,找出东南亚的国家,与我国的邻国,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主要国家,完成课本 P36活动题4,记住重要过的首都及流经的河流①东南亚主要国家有共11个。
②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
③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有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有四.目标检测1、2004年12月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该海啸海域位于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C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2、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 伊洛瓦底江B 萨尔温江C 湄南河D 湄公河3、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国家是A 菲律宾B 印度尼西亚C 新加坡D 马来西亚4、元旦前后,潍坊一代表团赴东南亚观光考察,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没有必要携带的是A 雨伞B 御寒衣物C 地图D 防晒霜4、有关中南半岛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南半岛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与马来半岛共同组成东南亚B 中南半岛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C 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D 中南半岛大多位于热带5、东南亚的内陆国是A泰国 B缅甸 C老挝 D柬埔寨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的第一节《东南亚》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旅游资源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东南亚地区的一个简要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更深入的东南亚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南亚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了解和认识东南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旅游资源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旅游资源等基本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了解和认识东南亚。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
3.资料教学法:通过资料,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文化。
4.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的第一节《东南亚》。
2.地图:东南亚地图。
3.图片:东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的图片。
4.资料:关于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的资料。
5.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1 东南亚》章节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内容。
本章节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内容。
2.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等情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认识和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东南亚典型国家的案例资料。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南亚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如一带一路、东南亚合作等,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主要国家。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东南亚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东南亚这一地区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结合地图和实际情况,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对外合作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了解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意义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4.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介绍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探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源。
2.收集有关东南亚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简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操练(10分钟)分析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特色,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东南亚的人文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巩固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7.1东南亚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7.1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7.1节《东南亚》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东南亚这一地区,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图的运用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
2.难点:东南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相关地理现象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和主要城市。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东南亚地区的案例资料,如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等内容。
7.1东南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程度不一,对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了解不全面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东南亚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1东南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7.1东南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地理特征。他们还能够了解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并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能力提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得到提高。他们将在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关于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人口民族、宗教信仰、物产资源、旅游景点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东南亚这一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对其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等方面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感受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人口民族、宗教信仰、物产资源、旅游景点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让学生理解东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气候特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3.主要国家: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4.人口民族: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民族构成,包括华人、印度人、马来人、越南人等。
5.宗教信仰: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宗教信仰,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或地区,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东南亚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7.1东南亚(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东南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 东南亚国家文化资料:包括各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等资料,如泰国的水上市场、越南的摩托车文化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六年级学习了亚洲的相关知识,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国家、城市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的地理、国家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与已有知识形成衔接。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区域认知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对东南亚这一特定区域进行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把握能力。
3. 综合思维素养:通过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概念。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该地区的国家关系。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的正常播放。同时,准备足够的投影仪遥控器、笔记本等设备,以便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使用。
6. 网络资源:确保教室网络畅通,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和分享网络资源。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与东南亚相关的在线资料、网站链接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4. 东南亚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东南亚的主要民族、宗教、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等。
5. 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6.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如泰国的泼水节、新加坡的动物园、马来西亚的云顶山等。
7. 东南亚的农产品:如泰国的水果、越南的咖啡、菲律宾的蕉麻等。
8. 东南亚的历史和文化: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越南的下龙湾等。
3. 地理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情感与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国际视野。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他们在地理学科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然而,由于年龄较小,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相对较弱,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在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案
教案:东南亚【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39。
主要包含“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中国的近邻”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2.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世界海运的影响。
1.3.熟悉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及其分布情况。
1.4.认识东南亚作为中国近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地图分析,掌握东南亚地形、河流和气候特征。
2.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
2.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其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关注国际事务的意识。
3.2.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及其分布。
1.3.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2.难点:2.1.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作用及其战略意义。
2.2.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资料: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东南亚物产分布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南亚地理环境、主要物产和旅游资源。
●学生分组任务:搜集有关东南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展示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1.导入新课1.1.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什么?最大的群岛又是什么?1.2.引出课题: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讲授新知2.1.地理位置:介绍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2.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3.地形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由众多岛屿组成。
3.课堂活动3.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出。
3.2.小组讨论: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7.1 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1 东南亚》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1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拓展,也是对未来学习亚洲其他地区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地理位置、气候、国家、物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区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情,需要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初步的了解,如泰国、越南等,但对其他国家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图表等,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东南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对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东南亚各国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物产资源和人文风情,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东南亚各国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如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水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东南亚(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
2.通过地形图分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四、小结和作业:回顾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做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2.1东南亚(2)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
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以谜语引入:大江之中——河内;长鼻盛会——万象;举头望明月——仰光(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
)
三、讲授新课
(一)国家、首都、居民
1、国家
利用挂图指图。
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
读图2-3,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东帝汶(最新独立)
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书上36页的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读图,积极主动思考地理问题。
利用37页阅读材料分析“花园城市”新加坡
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为三大经济支柱
3、居民
利用书40页的课文总结强调,从课文中使学生注意到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引申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二)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
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四、小结与练习:利用《课程基础训练》、填充图册的练习当堂巩固。
教学后记:本节课读图较多,学生的活动较多,内容比较简单
§2.1东南亚(3)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