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生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巧稚生平

(2011-05-07 09:18:50)

转载▼

标签:

分类:中华名人

林巧稚

鼓浪屿

医学

文化

基督徒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她于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鼓浪屿。5岁时,母亲不幸去世,父亲林良英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其父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在林巧稚小的时候,就经常带她上教堂,给她讲《圣经》故事。神的话语抚慰了这颗受伤的心灵,更深深地扎根其中。

林巧稚5岁时,进入英国长老会开办的怀德幼稚园。10岁进入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在此,她遇到了恩师——玛丽·卡琳小姐(Miss Mary Carling)。卡琳不仅教学严谨,更将耶稣基督“爱人如己”等教导传授给她的学生。林巧稚在学校耳濡目染了卡琳虔诚的信仰,谦卑柔和等品性。卡琳也对林巧稚的聪明、勤奋、诚实、责任感等品格十分欣赏。因此,卡琳成为了林巧稚的良师益友。她给林推荐了圣女小德兰的《心灵小史》以及圣方济各祷文,这些灵粮深深地影响了林巧稚,她认识到基督徒用爱所作的哪怕只是些平凡的琐事,同样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因为他(她)见证了神的荣耀并彰显了祂的爱。林巧稚因此确立了人生的方向、道德观和价值观。

高中毕业后,林巧稚想成为一名医生,像使徒保罗的同工路加一样,一面传福音拯救人的灵魂,一面医病救人,解除人肉体上的痛苦。不久,她从卡琳小

姐那里得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招收25名学生的消息,于是她决定前往应试。在卡琳和父兄的支持下,林巧稚离开厦门,到上海的一所教会学校参加考试。她充满喜乐地完成几门科目的考试,最后一科是英语笔试。正当她聚精会神地笔答问题时,一位女考生因中暑而昏倒,监考老师一时不知所措。林巧稚见状,立刻放下考卷对这位女生进行施救,直到她恢复正常为止。但她却因此耽误了考试时间,试卷未能完成。

林巧稚回厦后,将考场的经过告诉了家人、朋友,她觉得录取无望,因为救人而没有完成英语考试。他的父亲说到“你这样做是对的,救人最要紧”。一个月后,林巧稚意外地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将她舍己为人的事迹写在英语试卷后面呈报上去,校方深受感动,结合此前的优秀成绩,决定录取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20岁的林巧稚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读书。

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在大哥的鼎力支持下,林巧稚终于在1929年6月毕业。学校为表彰她的优异成绩、热心公益以及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行,授予她最高荣誉奖“海文奖”。毕业后,她为北京协和医院所聘用,成为该院第一位女住院医生。1932年,林巧稚被协和医院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妇产科医院进修。1939年,她又被派赴美国芝加哥学习,一直涉足于妇产医学的研究。1940年林巧稚完成在美国的学习时,被授予“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并荣获该学会颁发的金钥匙。回国后,她成为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关闭协和医院。林巧稚坚持留在北京,在东堂子胡同 10 号开设妇科门诊,为各阶层妇女看病,并经常对那些贫穷人给予优惠或免费治疗,甚至有时骑上毛驴到农村去为穷人看病。她一丝不茍的敬业精神,对病人的关爱,常令病人与其家人感激不尽。

1946年,林巧稚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主任。1948年重返协和医院任职,直到去世。在其六十年的医务生涯中,林巧稚除了做研究和带学生外,还亲自接生了五万多位婴儿。很多父母以 "林"字给孩子命名,例如"念林"、"爱林"、"敬林"、和"仰林"等等,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0世纪50年代后,林巧稚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主席(首位女性副主席),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并且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这一时期内,她致力于妇产科科研队伍的建设,指导主编了中国医学杂志。在她的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医疗科研团队。1958年,林巧稚在北京组织医护力量对80万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尤以宫颈癌作为普查的重点。在其带动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普查。此后,妇女罹患宫颈癌的比率大大下降,孕妇开始受到医疗监护,妇女孕育期也开始享有产假。

文革期间,协和医院被改名为“反帝医院”,林巧稚也受到冲击。她被剥夺了主任医生的职务,成为一个每天推着四轮小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洗便盆的老护士。但她仍以基督的爱心,以当年她培训护士时所说的话去做事:“当你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就不会觉得每天的工作琐碎、无聊、没出息了”。文革后期,在林巧稚的主持与参与下,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医疗卫生网,培训了大批的农村"赤脚医生"和接生员。大大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1980年,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林巧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一名医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我不怕死,《圣经》上说:‘我必往祂那里去'”。在世上的最后岁月里,林巧稚仍抱病参与编写《妇科肿瘤学》、《家庭育儿百科》和《农村妇幼常识》等书。林巧稚毕生对妇产科学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以及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于北京安息主怀。在遗嘱里,她把自己的全部遗产捐赠给北京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并请求归葬故乡鼓浪屿,因为“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参考资料:

李可柔主编,《光与盐——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十位历史名人》,中国档案出版社

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网站

本文刊载于2011年5月《葡萄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