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课堂实录】古老民俗的传承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内课堂《古老民俗的传承之美—胶东面塑》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古老民俗的传承之美---胶东面塑二.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调查资料,了解胶东面塑的种类,样式,用途,寓意等。
2.通过民间面塑巧手阿姨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面塑制作方法。
3.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胶东面塑这种民俗文化的兴趣。
感受胶东人民的心灵手巧。
4.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荣誉感,自豪感,树立要发扬并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胶东面塑的资料,以及各种面塑样品,面团,面板等做面塑的材料。
四.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2017年3月芝罘区塔山小学录播教室三年级一班师生及民间面塑巧手于阿姨五.活动过程(一)导入,初步了解我们胶东地区有哪些民俗文化。
师:同学们,我们是胶东人,你知道我们胶东地区有哪些民俗文化吗?生:我知道蓬莱有渔灯节。
渔灯节是一个专属渔民祭祀活动我知道海阳的大秧歌,每年正月十五过节特别热闹。
有唱歌,跳舞,还有戏曲。
我知道烟台京剧很有名。
烟台是京剧之乡。
我还知道栖霞剪纸,逢年过节,一把剪刀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还有过年要做枣饽饽,莲子,面鱼。
师:原来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我们胶东地区的民俗文化,枣饽饽就是胶东面塑的一种,今天我们就专门来介绍胶东面塑这种民俗文化。
它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于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观看“胶东面塑”视频师:我们先来看一段介绍胶东面塑的视频。
在我们胶东地区每逢遇上喜庆的日子,像过年,孩子过百岁,结婚,房屋上梁等,家家户户都要蒸面塑进行祈福和纪念。
(三)分组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胶东面塑的资料师:课前,我们进行了活动分工,现在就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胶东面塑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吧。
第一小组展示“百岁面塑”胶东面塑种类多样,我们小组重点向大家介绍百岁面塑。
小孩出生百天,俗称百岁,姥姥要做 (长命百岁)送给孩子,取“长命百岁”之意,寓意将来平平安安。
小学综合实践探寻传统节日家乡面食文化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探寻传统节日家乡面食文化教案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具有明确时间性的庆典活动。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有的传统活动,富有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家乡的面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小学综合实践,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面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由来。
2.探究家乡面食文化的历史渊源。
3.体验和学习制作家乡面食的过程。
4.了解家乡面食的食材和营养价值。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源,介绍传统节日和家乡面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制作面食实践的食材,如面粉、饺子馅料等。
3.烹饪工具,如刀、板、炉具等。
4.课堂教具和活动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由来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源的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由来。
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简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家乡面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介绍家乡面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可以结合图片资源展示传统家乡面食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一种传统面食,并介绍其制作方法和饮食习惯。
第三课:制作家乡面食的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面食制作的实践活动。
提供面粉、饺子馅料等食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制作自己喜爱的面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制作过程和技巧。
2.学生进行面食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和同伴交流合作,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第四课:家乡面食的食材和营养价值1.介绍家乡面食的常见食材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制作的面食的食材和营养知识。
可以结合食物学习资料和图表展示,加深学生对食物营养的了解。
面塑调研报告(共4篇)
面塑调研报告(共4篇)面塑调研报告(共4篇)第1篇面塑教案乡村传统艺术鉴赏面塑目录一.起源面塑起源二.面塑特点三.面塑的教学目标四.面塑的教学重难点五.课时教案一.面塑起源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捏面人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
但从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多年了。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
”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
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二.面塑特点面塑艺术的特点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经过李同忠老师对面塑的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此面塑结合农村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抓住特征进行塑造,既给孩子们玩乐又增强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6以主题活动《走进面塑》为例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6以主题活动《走进面塑》为例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第一篇:6以主题活动《走进面塑》为例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学生创造个性成长空间——以主题活动《走进面塑》为例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主体,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以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个性的大舞台。
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主体性这一核心理念,而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一、为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创造空间不同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
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比较关注,来自于生活实际的内容最容易成为他们选择的活动主题。
《走进面塑》主题活动就是结合了学校及社区文化的优势,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开发的,教师为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创造了空间。
这就是我所在的金台书院小学,它于2000年建校在古朴典雅的金台书院。
书院风云变幻300年,是北京第一个首善义学。
走进大门,迎面的垂花门上题写着“广育群才”,这是康熙皇帝1702年为金台书院题写的。
现在“广育群才”已经成为金台的办学理念。
建国后,冰心奶奶为我校特别题写了“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戏。
”这些都是学校宝贵的财富。
如今的金台继往开来,充分吸收历史养分,发挥着特有的人文环境与资源。
传承书院文化,继承传统手工技艺,是我校办学目标之一。
同时,金台书院小学就校位于金鱼池小区内,小区内住着不少民间手工艺大师及爱好者。
社区内经常会组织一些手工艺作品展。
附近的珍品馆和百工坊更是学生们喜欢的地方,常常流连忘返。
受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面塑艺术。
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建议,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走进面塑。
小学中高段劳动技术“面塑”的教学与实践
小学中高段劳动技术“面塑”的教学与实践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劳动技术类课程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劳动技术课程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手艺或技术,更是一种兴趣和认知。
“面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小学中高段比较适合教学的一门课程。
通过“面塑”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耐心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本文将以小学中高段“面塑”课程为例,介绍“面塑”课程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2.提高学生的耐心和耐心度3.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4.让学生体验手工艺品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内容“面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过程相对较简单,同时又涵盖了多种基础手艺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1.模具的制作和选用。
选择适合学生制作的模具,并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模具。
2.面团的制备。
教授学生如何准备面团,并掌握面粉的比例和水的用量。
3.制作形状。
包括调色、剪、捏、压、拉等步骤。
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手势和动作,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意识和创造力。
4.烘焙和裝飾。
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装饰品,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感受。
实践活动“面塑”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应该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能力适度安排。
本文建议以下实践活动:一、口袋熊猫口袋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面塑制作形态,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面塑”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学生可以准备面团,根据鼻子、耳朵、眼睛和嘴巴的大小,制作出口袋熊猫的形状。
制作完成后,学生还可以为熊猫配上可爱的样式和颜色。
二、水果汉堡包水果汉堡包是一种非常好玩和具有挑战性的面塑制作形态。
学生需要准备不同颜色的面团,并将其分成不同的大小。
接下来,学生需要将面团稍微压扁,并用模具切出汉堡的形状; 然后用奶油和果酱来拼装最终的汉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喜好进行不同的搭配和装饰。
实践活动面塑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面塑,又称面花、面食、捏面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
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制,塑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品。
面塑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面塑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
- 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面塑作品。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创造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地点学校美术教室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面粉、色素、剪刀、梳子、针、塑料尺、模具等。
2. 教学工具:教师示范用面塑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3.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小袋子,用于存放自己的面塑作品。
七、活动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面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 介绍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
2. 观察与讨论- 学生观察面塑作品,讨论其特点。
- 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面塑作品作为参考。
- 教师示范面塑的基本步骤,学生跟随练习。
4. 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 学生复习面塑的基本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2. 创作环节-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面塑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总结面塑的魅力。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八、活动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 观察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其技能水平。
- 关注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表现。
面塑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面塑,又称捏面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以面粉、糯米粉、糖粉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塑、刻、剪、染等技法,创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近年来,面塑在我国各地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备受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面塑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面塑艺术的认识,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2. 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 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活动内容1. 面塑基础知识讲座邀请面塑专家为教师们进行面塑基础知识讲座,内容包括面塑的历史、分类、制作材料、制作技法等。
通过讲座,使教师们对面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面塑技艺实操培训邀请专业面塑师傅为教师们进行面塑技艺实操培训,包括面团的制作、基本造型、色彩搭配等。
教师们在培训过程中,亲手制作面塑作品,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
3. 面塑教学研讨组织教师们开展面塑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面塑艺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策略。
4. 面塑课程资源开发鼓励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发面塑课程资源。
内容包括面塑教材、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
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面塑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加面塑艺术展览,展示学生在面塑课程中的优秀作品。
同时,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观展览,提高面塑艺术的普及率。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面塑艺术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得到了增强。
2. 教师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法,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开发了多套面塑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
4. 学生在面塑课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5. 面塑艺术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得到了广泛传播,提高了面塑艺术的知名度。
面塑社会实践活动(2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面塑,又称面花、面人、捏面等,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面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面塑这一非遗项目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我校特组织了一次面塑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们了解面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 提高学生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4.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间艺术。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四、活动内容1. 参观展览馆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首先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馆内展示了众多民间艺术作品,包括剪纸、泥塑、刺绣、编织等。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对各种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面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2. 面塑技艺体验在展览馆内,有一名资深面塑艺人现场为学生们展示面塑技艺。
艺人用一双巧手,将面团塑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感叹民间艺术的神奇。
3. 学习面塑技艺在了解面塑技艺后,学生们分组进行了面塑技艺的学习。
在面塑艺人的指导下,学生们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虽然一开始手法生疏,但经过不断尝试和练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巧。
4. 作品展示与交流经过一个上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完成了各自的面塑作品。
随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进行了作品展示与交流。
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共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喜悦与收获。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面塑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面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亲身体验了面塑技艺,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民间艺术,让学生们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们了解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贡献力量。
面塑综合实践研究性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面塑,又称面花、捏面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塑、吹塑、剪刻等技艺,制作出各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
面塑在我国各地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逐渐从民间走向专业,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面塑的综合实践研究,探讨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面塑艺术的历史与发展1. 历史渊源面塑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面食的制作。
到了唐代,面塑技艺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代以后,面塑艺术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山东面塑、江苏面塑、四川面塑等。
2. 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塑艺术逐渐从民间走向专业,许多面塑艺人开始研究面塑技艺,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面塑作品。
同时,面塑艺术也开始走进学校,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
在我国,面塑艺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三、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方式面塑艺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和民间传承。
许多面塑艺人通过收徒的方式,将技艺传授给下一代。
此外,民间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也是面塑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2. 创新途径(1)题材创新:现代面塑艺术在题材上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神话、民间故事,还融入了现代生活、时事热点等元素。
(2)技艺创新:面塑艺人不断探索新的技艺,如吹塑、剪刻、焊接等,使面塑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材料创新:除了传统面粉、糯米粉,现代面塑艺术还尝试使用硅胶、塑料等新材料,拓展了面塑艺术的创作空间。
四、面塑艺术的价值1. 文化价值面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2. 教育价值面塑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通过学习面塑技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面塑活动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面塑,又称捏面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
它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塑、拼接、雕刻等技艺,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近年来,面塑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对面塑活动的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特开展本次面塑活动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面塑艺术的认识,了解面塑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
2. 培养教师运用面塑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面塑活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幼儿园多功能厅四、活动内容1. 面塑艺术知识讲座2. 面塑技艺现场展示3. 面塑活动教学研讨4. 面塑作品展示与评选五、活动过程(一)面塑艺术知识讲座1. 讲座主题:面塑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2. 讲座内容:a. 面塑的历史渊源b. 面塑的特点与分类c. 面塑的制作工艺及技巧d. 面塑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二)面塑技艺现场展示1. 展示内容:教师现场展示面塑技艺,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的人物、动物、植物等。
2. 展示目的:让教师直观地了解面塑技艺,激发他们对面塑活动的兴趣。
(三)面塑活动教学研讨1. 教师分组讨论:a. 如何将面塑活动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b.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面塑活动?c. 如何在面塑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2. 分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四)面塑作品展示与评选1. 教师展示自己及幼儿制作的面塑作品。
2. 教师互评,评选出优秀面塑作品。
六、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a. 教师对面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b. 教师掌握了面塑活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c.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
2. 改进措施:a. 加强面塑艺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面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面粉为原料,在双手的艺术创作中,构建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其形态奇巧,富有生活情趣,寓意深刻,被誉为“微观文化的代表”。
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实践表明,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起来,并将面塑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使学习更加有趣和富有成效。
一、开展面塑作品鉴赏活动面塑作品鉴赏是一种有效的面塑文化普及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展览、组织文化节或举行比赛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观赏面塑作品,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面塑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面塑作品鉴赏,引导学生关注面塑文化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深化学生对于面塑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面塑创作活动是一种创新的小学语文课程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安排面塑创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面塑制作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双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面塑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设计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面塑作品,如七仙女、孙悟空等。
通过面塑制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开展面塑文化讲座开展面塑文化讲座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面塑文化。
教师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面塑文化的讲解和传授,从面塑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态特点、制作工艺、发展趋势等方面,为学生呈现一个全面的面塑文化形象。
最后,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整合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需遵循有计划、有组织、有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真正地实现有效融合。
面塑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面塑,又称面花、捏面人,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特组织开展了面塑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面塑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2. 探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面塑教学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三、教研内容1. 面塑艺术概述2. 面塑工具与材料3. 面塑基本技法4. 面塑教学案例分享5. 面塑课程设计与实施6. 面塑教学评价四、教研过程1. 面塑艺术概述首先,由教研组长介绍了面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丰富形式。
教师们了解到,面塑艺术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2. 面塑工具与材料接着,教研员详细介绍了面塑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面团、颜料、模具等。
教师们现场演示了面团的制作和调色技巧,使大家对面塑的基本材料有了直观的认识。
3. 面塑基本技法随后,教研员展示了面塑的基本技法,如揉、搓、捏、切、压等。
教师们跟随示范,亲自动手实践,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法。
4. 面塑教学案例分享在此环节,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在面塑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他们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 面塑课程设计与实施教研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指导教师们进行面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将面塑艺术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面塑教学评价最后,教研员对面塑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讲解。
她指出,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作品完成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
五、教研成果1. 教师们对面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艺术素养。
2. 教师们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法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3. 学生们通过面塑课程,培养了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校园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丰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作者:占忠慧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26期摘要:非遗面塑文化内涵丰富,传承非遗面塑文化,与学科整合是最佳途径。
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秉承既传承文化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原则,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低年级开展“七彩面塑、趣味识字”“七彩面塑、玩转说写”活动,中年级引领精深阅读,高年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出传承非遗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新路径。
关键词:面塑文化;小学语文课程;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048-04黄集面塑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本着传承非遗,让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宗旨,开展了省级规划课题“非遗面塑文化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工作。
非遗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盲目进行的,应秉承既传承文化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因此我们充分挖掘面塑文化中的语文教学价值,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素材,寻找可利用的面塑资源,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的积极性,邀请专家实地指导,秉承“开放性原则”,使实践逐步趋于常态化、序列化。
为此,我们整体规划课程,编写面塑校本教材,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七彩面塑、趣味识字”“七彩面塑、玩转说写”活动,三、四年级开展“七彩面塑、精深阅读”活动,五、六年级开展“七彩面塑、综合学习”活动。
学校将课程融入每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开展一年一度的面塑文化节,以达到文化的传承和学科拓展的目的。
一、七彩面塑、趣味识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一、二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学习面塑制作的过程中,面塑作品的制作技法、制作材料、名称等蕴藏着大量的汉字,是学生识字的好资源。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课程整合”思想,强调“融合”,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交融感。
本文通过对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将小学语文课程与面塑文化有机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文化自信心。
一、面塑文化及其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面塑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是一种塑造工艺,是将麦面、糖、花生酱等食品粘合后制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形象生动,形态各异,是一种很具观赏性的工艺美术品。
面塑文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瑰宝。
而在大量的工业制品中,传统手工艺品的意义已经被日益重视,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需要得到更好的发扬和延续。
小学语文教育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化圈子,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促进国家和人民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广泛涉及各种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情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进而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面塑文化自可以看成一种语言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形式,模拟生活、感受生活和描写生活。
面塑文化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阐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和自我认识。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相辅相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语文能力,深入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面塑文化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塑文化技巧,自行制作面塑艺术品,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赋予面塑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华的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理解。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面塑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促进,探讨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方式。
结论部分总结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得出实践研究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这一研究对于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面塑文化、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实践研究、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教学方式、意义、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面塑文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而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不仅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
1.2 研究意义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将面塑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和情感态度。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是全面的、深远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之一是探讨面塑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通过实践探索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探讨如何有效地将面塑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通过具体实践方式的讨论与总结,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结合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食用面塑综合实践课教案(2篇)
第1篇课时: 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掌握食用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食用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
2. 面塑的创意设计。
教学难点:1. 面塑细节的处理。
2. 面塑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介绍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
2. 教学视频:展示面塑制作过程。
3. 制作材料:面粉、食用色素、模具、工具等。
4. 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面塑作品: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面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这些作品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制作的?3. 介绍:简要介绍面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方法。
二、讲授新课1. 面塑的历史与文化:介绍面塑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我国各地的特色。
2. 面塑的制作方法:讲解面塑的基本制作步骤,包括揉面、造型、着色等。
3. 观看视频:观看面塑制作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制作材料。
2. 示范:教师示范面塑制作过程,重点讲解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
3. 学生操作: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塑制作的关键步骤。
2. 鼓励: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制作,发挥创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面塑制作的关键步骤有哪些?2.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二、拓展练习1. 创意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面塑的创意设计。
2.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设计主题和制作方案。
3. 制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面塑制作。
三、展示评价1.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综合实践面塑课说课设计(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面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塑,创作出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品。
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塑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面塑艺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面塑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2)技能目标: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面塑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审美情趣。
(4)综合实践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1)面塑概述:介绍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面塑材料与工具:认识面塑所需的材料、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基本技法:学习面塑的基本手法,如揉、搓、捏、压、剪等。
(4)作品创作:以动物、人物、景物等为主题,进行面塑创作。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播放面塑艺术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面塑吗?它有什么特点?(2)讲授新课- 面塑概述:介绍面塑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 面塑材料与工具:展示面塑材料(如面粉、颜料等)和工具(如擀面杖、剪刀等),讲解其使用方法。
- 基本技法: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教授面塑的基本手法,如揉、搓、捏、压、剪等。
(3)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面塑材料、工具和参考图样。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面塑创作。
(4)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 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增强家校互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面塑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面塑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发表时间:2019-06-06T11:09:10.11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6期作者:刘伟华[导读] 小学是孩子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艺术教育,特别美术教育,现在大力提倡将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笔者就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儿童审美的面塑,即民间艺术---面塑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小学265400 小学是孩子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艺术教育,特别美术教育,现在大力提倡将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笔者就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儿童审美的面塑,即民间艺术---面塑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儿童开展面塑教学的价值面塑,又称捏面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它以米面为原料,调成各种色彩,用简单的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被称为“立体的无声的戏”,集观赏价值与教育价值为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如今,面塑艺术被列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艺术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它的生活之美,它以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和质朴的心境塑造着艺术。
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像西方人说哥特式教堂里的玻璃彩画是无字的圣经一样,面塑艺术以其生动的形象传递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智慧。
1.面塑造型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美的事物对儿童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价值具有深远的影响,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满怀兴趣地观察着眼前的一切,面塑大师的一招一式,魔术师般的手中变幻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动物人物形象,迎合了儿童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所以孩子们对此一见钟情。
传统“面塑”塑造的主题大都从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摄取,民间艺人常常将自己对“是非善恶”的感情因素体现在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处理之中,使小小的面人也带有充沛的感情色彩。
而这种感情色彩是现如今网络时代中机器电子玩具所缺少的,因此,面塑教学不仅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它的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面塑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面团、泥土等材料而成的形象作品。
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可以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探究如何将面塑文化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及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1. 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传统的语文课程往往以课文解析、诗词鉴赏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容易产生疲劳感。
而通过将面塑文化引入语文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塑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学生通过塑造面团、泥土等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面塑创作中,学生需要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这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词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面塑文化的整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面塑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观,通过面塑文化的整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1. 选择合适的面塑主题在整合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面塑主题。
可以选择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或者寓意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作为面塑主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创作对象,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调动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
2. 整合面塑文化与课文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面塑创作。
比如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孙悟空、白骨精等角色的面塑作品;在学习《三打白骨精》时,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创作想象;在学习《采蘑菇》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美丽的蘑菇面塑作品。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面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而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将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进行研究。
面塑是一门需要用语言来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艺术形式。
在面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面塑术语和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学习面塑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面粉、黏土、颜料等,并掌握面塑的基本造型技巧,如搓、捏、揉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面塑的表达方式,如面塑的手势、面部表情和动作等。
通过学习面塑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面塑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塑既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又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哲学。
在面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与面塑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习俗,如元宵节的灯笼、小年的年糕等。
学生也可以通过面塑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观念,如孝顺、友善、乐观等。
通过对面塑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学生可以增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实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面塑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比赛、展览、观摩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与面塑技巧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面塑相关的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面塑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能和语文能力,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实践,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加入面塑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值得推广和实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进校园的宗旨,开展了省级规划课题“非遗面 一、二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
塑文化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工作。
字 的 愿 望 ”[1],教 师 应 创 设 多 种 情 境,提 高 学 生 的
非遗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盲 识字效率。在学习面塑制作的过程中,面塑作品
目进行的,应秉承既传承文化又提升学生的语文 的制作技法、制作材料、名称等蕴藏着大量的汉
教 让学生自主探究带有“刀旁”的字和词语。低年级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短暂的,面塑工具竹 签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注重学生学 习方法指导的同时,还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面 学
︼| 塑工具的介绍,接着出示一些生字和含有这些生
字的文章,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识字大王” 和“阅读大王”的评选。
总 第
级开展“七彩面塑、精深阅读”活动,五、六年级
化,拓展延伸—应用。本文以“读儿歌 懂技法 认
开展“七彩面塑、综合学习”活动。学校将课程融 工具——归类识字”为例:
期 入每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开展一年一度的面塑
师(播放捏面人视频):同学们,你们知道刚
文化节,以达到文化的传承和学科拓展的目的。
才看到的是什么民间工艺吗?
导,秉承“开放性原则”,使实践逐步趋于常态化、 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的
序列化。为此,我们整体规划课程,编写面塑校本 欲望。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面塑识
教材,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七彩面塑、 字教学模式”: “植入情景—激趣,建立联系—感知,
趣味识字”“七彩面塑、玩转说写”活动,三、四年 引导观察—发现,展示成果—理解,互助矫正—强
素养,以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 字,是学生识字的好资源。我们把这些汉字进行
充分挖掘面塑文化中的语文教学价值,根据不同 归类,并拓展同类别的字,编写《七彩面塑——趣
年龄段的学生选择素材,寻找可利用的面塑资源, 味识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积极创设有趣的识
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的积极性,邀请专家实地指 字氛围,运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实物,调动学生多
422 2019 9B
·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 年度立项课题“非遗面塑文化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C-c/2015/010)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9-05-16
48
作者简介:占忠慧,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江苏徐州,221145)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
二、七彩面塑、玩转说写
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为 中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而写话需要依托一幅幅 生动活泼的画面。书本上提供的画面都是平面的, 面塑作品则是色彩鲜明、可感可观、形象生动的, 多彩的面团经面塑大师的手瞬间变成体裁丰富、 栩栩如生、色彩艳丽的工艺品。好动是低年级学 生的天性,多彩的面团令学生爱不释手,那一个个 经学生的小手制作出的面塑作品,虽不精美,却被 赋予了生命,这些就成了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创编 故事的素材。学生做面塑、编故事,或读故事、做 面塑。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教学模式:传授 技法—制作,展示作品—欣赏,组合画面—想象, 小组合作—创编,交流展示—评价。低年级以“面 塑工具我介绍,面塑材料我知晓,赏面塑、编故事” 等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关键词:面塑文化;小学语文课程;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048-04
黄集面塑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项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徐
一、七彩面塑、遗,让非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
教
学 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
︼| 占忠慧
摘要:非遗面塑文化内涵丰富,传承非遗面塑文化,与学科整合是最佳途径。徐州市铜山区黄 集实验小学秉承既传承文化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原则,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 言运用情境,低年级开展“七彩面塑、趣味识字”“七彩面塑、玩转说写”活动 , 中年级引领精深阅读 , 高年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 探索出传承非遗面塑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新路径。
生:面人! 师:看,这 就 是 面 人。 今 天 我 们 就 一 起 走 进 面人王国,一边了解面人的知识,一边学习有关面 人的汉字。在咱们黄集,有一位面塑大师叫陈兴 民,他捏的面人栩栩如生,同学们想看一看这些精 美的工艺品吗? 生(齐):想! 师:同 学 们,怎 样 才 能 捏 出 这 么 精 美 的 工 艺 品呢?读了这首儿歌你就会明白的。 (教师出示儿歌“捏搓揉掀,点切刻划。飞禽 走兽,巧手塑形。戏曲人物,惟妙惟肖。”)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儿歌里告诉我们,捏面人最重要 的是学会什么方法呀? 生:捏搓揉掀,点切刻划。 师:这些字中有好几个都包含同样一个部首, 比一比谁最先找齐。 (生回答) 师(出示“捏搓揉掀”):看,老师这儿准备了 一些面泥,谁来给大家做一做“捏搓揉掀”的动作。 (生练习动作,理解字的意思) 师:刚才做这几个动作时都用到了我们的手, 所以带有“提手旁”的汉字多数表示手上的动作。 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带有“提手旁”的字 最多?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汉字开花):刚才小朋友们说了不 少带有“提手旁”的汉字,连一连,你发现了什么? (生连词,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连字成词,如“拉 扯、拥抱、拍打、抚摸……”) 师:你能用这里的词语说一句话吗?如:我 和妈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生 1:我生病住院了,妈妈不停地抚摸我的脸。 师:疼在你的身上,痛在妈妈心里。 …………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呀!接 下来让我们开火车试着读一读这些带有“提手旁” 的汉字。 (学生情绪高涨地读生字) 师:刚 才 我 们 就 是 先 找 出 包 含 同 一 个 偏 旁 ——“扌 ”的 字,接 着 让“扌 ”的 字 开 了 花、连 了词,而且还用上这些词说了一句话,大家真是了 不起。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在指导学 生学习、掌握了含有“提手旁”的字的方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