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副高、急流及层结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2010年8月20-22日朝阳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2010年8月20-22日朝阳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1天气实况2010年8月20—22日朝阳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朝阳中、南部出现了暴雨。

其中朝阳凌源四合当、牛营子等乡镇降水量达到了58.7mm 。

2天气形势夏季暖湿气流北上,同时东北有冷空气活动,冷暖空气激烈交绥的结果造成了此次降水过程,加上稳定副高的影响,导致此次降水过程时段集中、持续时间较长。

2.1高空形势从500hPa 图上环流形势(图1)可以看出,8月21日8:00,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副高中心稳定在30N°~40°N ,此时一般为副高达到最北的时间段。

从20日8:00至22日8:00结合流场图(图2)可以看出,副高外围588线南落,强度稍稍减弱。

位于100°E~120°E 的长波槽与位于30°N 以北的副热带高压脊结合,且东北低涡后部有冷空气南下使槽加深,并在急流北端产生暖式切变,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较为稳定。

此外,从高度场与温度场的对应情况来看,高空的温压场配置很好[1-2]。

2.2地面形势结合850hPa 温压场(图3)仍有一定的配置联系,由流场图(图4)分析可得:切变从辽西地区移到辽宁中部,后期逐渐南压至辽宁东南部地区。

随着副高东南退落,逐渐减弱,但因辽宁中东部为近海区域,海上暖湿气流输送较内陆多且快。

而且中低层依然存在较强的西南急流,两者叠加增强,使得辽东地区降水增强[3]。

综上分析,在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下,500、850hPa 与地面的配置也较为接近,这表明影响这次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较为深厚,移动的速度较慢,奠定了降水持续性的必要条件;高空深槽与东北低涡后部的冷空气和低空西南急流与副高输送北上的暖湿气流强烈交绥,再有850hPa 的切变摘要根据Micaps 系统提供的大量实况、天气预报资料及降水产生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利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知识,对2010年8月20—22日朝阳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及其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辽宁暴雨天气分析

辽宁暴雨天气分析

辽宁暴雨天气分析作者:桑明刚才奎志曲荣强孙晓巍赵越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4期摘要:受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深厚暖湿气流以及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作用,2010年8月19~23日辽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低空西南急流不断地输送水汽至该省,低层高湿不稳定能量与向下冷空气致使中低层位势极不稳定,且大部分地区处于K指数高能区,这些均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暴雨;影响;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辽宁省(38°43′~43°29′N,118°50′~125°47′E)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象灾害频繁,其中暴雨及衍生的洪涝灾害是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之一。

2010年辽宁省暴雨灾害严重,全省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03mm,较常年偏多五成,主汛期持续48d,刷新了持续时间最长和结束时间最晚记录,主汛期6次暴雨过程引发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173.36亿元。

多年来,很多气象学家从不同方面对暴雨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王蕊等研究认为暴雨产生需具备充足的水汽、较强的动力机制和不稳定层结。

本文利用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云图等对2010年8月19~23日辽宁省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为做好主汛期强降水预报服务提供经验和方法。

1 降水实况在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2010年8月19日02时至23日08时,辽宁省14个市均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并伴随雷电和大风出现,其中丹东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此次强降水过程全省达到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过程最大降雨量出现丹东五龙背,为557mm。

受持续暴雨影响,辽宁省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强降水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农田渍涝等灾害,辽宁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据8月21日16时统计,19日以来的强暴雨洪涝灾害造成辽宁省丹东、阜新、锦州、本溪、鞍山5市17县(市、区45.7万人受灾,4人失踪,12.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倒塌房屋3000间、损坏5000间,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其中丹东市受灾最为严重,44个乡镇遭受重灾,多个乡镇电力、通信中断,宽甸县虎山镇、长甸镇和古楼子乡12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

201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201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201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孙宝杰;赵凤伟
【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2010年汛期辽宁省共发生6次集中强降雨过程,暴雨中心突出,局地历时长,时段总量大,强度高.暴雨落区移动性强,覆盖面广,其中5次降水过程都是移动性降水、覆盖全省.由降雨形成的洪水过程多、历时长、量级大、范围广.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孙宝杰;赵凤伟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110003;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1
【相关文献】
1.清河水库2010年汛期暴雨洪水分析 [J], 赵海龙;姜玉婷
2.2007年汛期淮河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J], 陈红雨;程兴无
3.201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副高、急流及层结特征分析 [J], 陈传雷;孙欣;李玉鸣;卢娟;张宁娜;张楠
4.2010年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低频特征分析 [J], 高建芸;陈彩珠;周信禹;游立军
5.202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J], 叶天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河水库2010年汛期暴雨洪水分析

清河水库2010年汛期暴雨洪水分析

响 , 8月 1 从 9日 1 4时开始 , 2 到 2日 2 0时结 束 , 历 时 7 。流域 平均 降 雨量 174mm, 2 1 汛 8h 6. 为 00年 期 最 大场 次 降 雨 ,排 建 库 以 来场 次暴 雨 量 的 第 4
位 。单 站最 大 降 雨 量 17mm,出现 在八 棵 树站 ; 9 2 大降 雨 量 1 3n n 八 棵 树 站 2 4h最 5 u ( 1日 1 7时至
【 要 】清河水库 2 1 摘 0 0年 7至 8月份 连续发生 6场 降雨过 程 , 中 4场 为暴雨及大暴雨 。本 其
文 对 其 中的 4场 暴 雨 洪 水 进 行 了全 面 的分 析 和 比较 , 中 总结 出各 场 暴 雨 、 水 的 不 同特 点 。 从 洪
为 以后 的防洪调度 运 用提供参 考依 据。 [ 关键词 ] 雨洪水 ; 暴 分析 ;0 0年汛期 ; 21 清河水库 【 中图分类号 ] V1 2. T 2+ 1 [ 文献标识码 ] A
21 暴雨 过 程 及特 点 .
受 副热 带 高压 和 西 南 涡 北 上 的共 同 影 响 , 7月 2 0日 2时 至 2 2日 2 3时 ,清 河 水 库坝 址 以上 流域 出现 1 流域 性 大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天气 过 程 。 次 局
第 一 场 暴 雨 :历 时 6 ,流 域 平 均 降 雨 量 195 9h 4. mi , 建 库 以来 场 次暴 雨量 的 第 6位 。 单 站最 大 l排 l
雨 , 中 5场 为暴 雨 。 其
分析 21 0 0年 与 1 6 9 4年 汛 期 暴 雨 , 以得 出 两 可
年 暴 雨 的相 同 之处 : 时 间 内 ( 0d左 右 ) 雨 ( 短 4 降 暴

辽宁省2010年气象灾害公报

辽宁省2010年气象灾害公报

辽宁省2010年气象灾害公报2010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冰雹、大雾、大风、雷电、暴雪、冰冻、沙尘等。

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持续48天,刷新持续时间最长和结束最晚纪录,主汛期中6次强降水过程致使浑河、太子河等河流水位居高不下,鸭绿江、瑷河发生洪峰,暴雨还引发了泥石流。

据省民政厅统计,因大风、冰雹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造成房屋倒塌7151户,18135间,房屋损坏9983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73.75万公顷,受灾人口581.8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6.14亿元。

与2009年相比,气象灾害偏重。

一、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暴雨引发的灾害全省共出现暴雨灾害10次,比2009年多4次。

因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导致倒塌房屋18057间,损坏房屋90502间,受灾人口558.4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0.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1.56亿元。

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导致倒塌房屋64间,损坏房屋45间,受灾人口3.4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7月19日-2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09毫米,最大降水量387毫米,出现在铁岭站。

根据《气象灾害评估第1部分:暴雨》(DB21/T 1454.1-2006),全省为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

7月30日至8月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9.1毫米,最大降水量122毫米,出现在抚顺市的新宾县。

抚顺地区为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本溪地区为二级暴雨,属严重级别。

8月4日-6日,全省平均降水量72毫米,最大降水量344毫米,出现在锦州市的锦州港。

全省为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

8月7日-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61毫米,最大降水量329毫米,出现在丹东市的大川头。

全省为二级暴雨,属严重级别;大连、丹东地区为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

8月19日-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11毫米,最大降水量557毫米,出现在丹东市的五龙背。

全省为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

8月26日-29日,全省平均降水量53毫米,最大降水量219毫米,出现在丹东市的凤城。

2010年8月27—29日辽宁省凤城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论文

2010年8月27—29日辽宁省凤城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论文

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 的前提条件 ,必须建立 以提高天气 、 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 ,不 断完善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系 制 ,加快 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 ,提高短时临近天气预报
统建设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 的气象灾 害应急管理保 障机 管理 ,建立政府主导 、相关部 门联动响应 、公众参与 的气象
多发 期 ,盛夏 的 闷热 天气 也是辽 宁全年 降水量 最集 中 的时
天气。据气象局 自动气象站数据显示 ,全省6 1 个县级 以上气象
期 。受高空槽 和副热带 高压 后部 暖湿气流共 同影 响 ,2 0 1 0 年 观测站平均降水量5 3 n u n ,最 大降水量风城市达到2 1 9 mm, 8 月2 7 — 2 9日,辽 宁省 中东 部及南 部多个地 区出现强降雨 天 全 省8 9 6 个乡镇气 象观测站 中 ,最 大降水量 出现在凤城市 大
Fe n g Ch e n g b i g t o t h e s t o r m we a t he r pr o c e s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a l y s i s , he t h e a v y r a i n t h e we a he t r i s i n he t u p p e r ro t u g h , he t e d ge o f he t s u b t r o p i c a l hi g h wa r m mo i s t a i r l f o ws a n d c o a s t a l s e a g e ne r a t e d u nd e r he t i n lu f e n c e o fl o w c l o u d c o mmo n p r o d u c e .

2011年7月30日至31日暴雨过程分析

2011年7月30日至31日暴雨过程分析

2010年7月20日至21日暴雨过程预报技术总结沈阳市气象台(沈阳市气象台 100168)一、天气概况7月30日7时到31日2时我市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辽中、新民、法库、康平,于洪区和沈北新区西北部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他地区中到大雨。

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辽中满都户222毫米。

67个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35个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1个站降水量超过200毫米(图1)。

图12010年7月19日20时至22日08时沈阳地区降水量分布图此次降水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二、成因分析1.资料与方法利用天气实况、天气图、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此次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2.天气尺度系统分析2.1环流背景分析2.1.1 500hpa蒙古东部地区为低涡,未来颚海阻高稳定,副高逐渐减弱,我省位于低涡前部。

未来24-72小时内蒙东部低涡向东北收缩,同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东移,导致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不断合并到低涡中850hpa850hPa我省南部有涡旋东移,预计30日凌晨开始影响我省,我省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华北气旋由南向北移动地面探空资料分析2.3物理量诊断分析2.3.1 动力条件在700hPa涡度场中,30日08时有一个正涡度中心位于背景,受涡度平流作用,30日20时该中心东移北上至辽宁中西部,并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

受正涡度中心的影响沈阳西部和北部大范围地区强降水的动力条件得以建立和维持。

至31日08时,正涡度中心逐渐减弱移动至吉林东南部,至此沈阳地区的降水已经结束(图5)。

2.3.2 热力条件2.3.3 水汽条件3.中尺度分析3.1卫星云图分析。

辽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急流分析

辽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急流分析

辽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急流分析孟振雄;于秀娟;于亚薇【摘要】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global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a heavy rainfall on 4 ~ 5th August 2010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western liaoning. We found that the extra - low level of souther jet stream provided the main water vapor for the heavy rainfall. Low level of souther jet stream caused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the lower atmosphere, and provid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trong convection. The high level of west - wind jet stream caused the symmetric instability of the upper atmosphere, prompting the convection to the high altitude. Secondary circumfluence excited by jet stream coupling at both high and low levels kept strong upward motion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heavy rain.%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4~5日发生在辽宁西部沿海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超低空南风急流给本次特大暴雨提供了主要的水汽;低空南风急流造成了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为强对流提供了条件;高空西风急流引发高空大气的对称不稳定,促使对流运动向高空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的次级环流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暴雨天气维持.【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4)012【总页数】4页(P147-150)【关键词】辽西;暴雨;急流;耦合【作者】孟振雄;于秀娟;于亚薇【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气象局,辽宁葫芦岛125000;吉林省白城市气象局,吉林白城137000;辽宁省葫芦岛市气象局,辽宁葫芦岛1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1暴雨天气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几乎每年都受到因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1]。

2010年7月抚顺大暴雨过程分析

2010年7月抚顺大暴雨过程分析
Ke r s Ran tr ;L w at u e t s e m ;Nu r a r dc in y WO d i s m o o i d e t a l t r me c lp e it i o
1抚 顺 市 气象 局 , 宁 抚 顺 1 3 0 ;2沈 阳 市东 陵 区 气象 局 , 宁 沈 阳 1 0 6 . 辽 106 . 辽 1 18

要 : 用常规 气象资料 对 2 1 年 7月 1- 3日抚顺地 区 出现暴 雨成 因进 行分析。分析结果表 明造成该 次暴雨天 气过 利 00 92
n meia rdcin o rcptt n frcs e f ain e o e e etrta l rdbly o u r a rdcin i a a . u r l p e it fpe ii i oea tv r c t r rlv lg ae n te ce iit fn me clpe it n Jp n c o ao i i o r h l i i o
程 天气系统为 高空槽和副热带 高压 , 低层有低 空急流 , 变线。该次降水物理量 场有较好 的对应 , 切 正涡度场 , 低层辐合、 高层
辐 散 为 暴 雨 产 生 提 供 动 力 条 件 , 温 高 湿 为暴 雨提 供 热力 务 件 , 水 汽 通 量 区为 暴 雨提 供 水 汽 务 件 。 该 次 暴 雨是 由发 生 在 高 大
A a s h w d ta te h a y ri a a sd b e w ah r ss m t u h a d s b o i lhg ,l i o —e e jt n l i s o e h t h ev a f lc u e y t e te yt r g n u t pc i ys nl h e o r a h o w t l lvl e , w h w

2010年10月朝阳地区一次秋季暴雨过程分析

2010年10月朝阳地区一次秋季暴雨过程分析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3期图12010年10月1日20:00地面天气形势场1天气概况2010年10月2日20:00至3日20:00,朝阳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了暴雨天气。

此次降水出现暴雨的乡镇有七道岭(降水量为52.3mm )、北四家子(降水量为55.0mm )、廿十家子(降水量为78.1mm )和松岭门(降水量为51.4mm ),朝阳站降水量为61.9mm ,其中朝阳站2日7:10—8:101h降水强度最大为17.0mm ,已达到短时暴雨标准。

这是朝阳站自1952年有气象历史资料以来在10月出现的第1个暴雨日。

此次秋季暴雨降水持续时间长达16h ,由于降水缓慢,对生产、生活未造成不利的影响,但该站秋季暴雨出现的频率极低,预报时易被忽略。

因此,有必要从气候形势场、天气尺度场、各种数值预报因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现利用常规天气图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此次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

2成因分析2.1天气尺度系统分析2.1.1环流背景分析。

夏季暴雨的环流特点是中纬度阻塞形势明显,巴尔喀什湖到乌拉尔山地区为强大的低压槽,贝湖附近由较强的高压脊控制,一槽一脊从建立到发生暴雨之前维持少动不变。

夏季副高发展强盛,副高脊线在北纬35~40°范围内。

588线西伸控制我国东部沿海,水汽主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朝阳地区上空。

而本次秋季暴雨的环流形势与此相反,2010年10月1日8:00高空图上200~500hPa 高度场贝加尔湖有一低槽,深厚而稳定,槽前地面上有蒙古低压(中心值1017.5hPa )相应加深东移;秋季副高脊线南撤至北纬22°,588线已撤到北纬32°以南。

从1日20:00850、700、500hPa 3层高空图形势分析,朝阳地区整层受偏南和西南气流所控制,在江淮一线风速12m/s ,形成了西南到东北向的急流带,从海上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给朝阳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

抚顺市“2010.8”暴雨洪水分析

抚顺市“2010.8”暴雨洪水分析

抚顺市“2010.8”暴雨洪水分析摘要:受今年10号台风“达维”影响,我市自东南部出现大面积降雨,各河流水位、流量随之增高、增大。

关键词:降水、洪量、流域、水库、历时、洪水一、降水1、场次降雨时间2012年8月3日8时至8月5日7时,总历时47小时。

2、全市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15.5mm,最大点雨量252.0mm,发生在抚顺县马圈子站。

全市1小时最大降雨量39.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3小时最大降雨量72.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6小时最大降雨量130.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12小时降雨量180.0mm,历史排序第7位;24小时降雨量225.5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

3、县(区)降雨抚顺市区抚顺县平均降雨量为126.0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33.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3小时最大降雨量72.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6小时最大降雨量130.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12小时最大降雨量180.0mm,历史排序第5位;24小时最大降雨量225.5mm,历史排序第7位。

清原县平均降雨量为106.8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27.0mm,3小时最大降雨量51.5mm,6小时最大降雨量89.0mm,12小时最大降雨量124.0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164.5mm,均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

新宾县平均降雨量为111.6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39.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3小时最大降雨量66.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6小时最大降雨量111.0mm,历史排序第9位;12小时最大降雨量147.5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24小时最大降雨量198.0mm,历史排序第7位。

4、流域降雨本次降雨较大的流域有社河与苏子河。

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65.0mm,1小时最大降雨量25.0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3小时最大降雨量59.5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6小时最大降雨量99.5mm,未达历史排序前10位标准;12小时最大降雨量137.5mm,历时排序第10位;24小时最大降雨量187.5mm,历时排序第7位。

201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201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V12. T 2  ̄ 1 【 文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码 ] B
表 1 辽 宁省汛期主 要场次 降雨情况统 计表
帅 全 主
21 0 0年 7月 中下 旬 至 8月 下 旬 ,辽 宁 地 区 出
现 大 范 围 持 续 性 暴 雨 天 气 ,局 部地 区 出 现高 强 度
暴 雨 , 仅 造 成 局部 地 区暴 发 山洪 , 且 导 致 大 江 不 而 大 河 水位 持 续 上 涨 , 中 , 绿 江 干 流 发 生 新 中 国 其 鸭
量 大 。 度 高 。 暴 雨 落 区移 动 性 强 。 盖 面 广 , 中 5次 降 水 过 程 都 是 移 动 性 降 水 、 盖 全 省 。 强 覆 其 覆 由 降 雨 形 成 的 洪 水 过 程 多 、 时 长 、 级 大 、 围广 。 历 量 范
【 键词 】 关 汛期 ; 雨; 暴 洪水; 特征

成 立 后 有 水 文 资 料 记 载 以 来 第 二 位 大 洪 水 ,大 辽
河 发 生 新 中 国成 立 后 有 水 文 资 料 记 载 以 来 第 三 位
大 洪 水 , 河 大 伙 房 以上 流 域 发 生 3 浑 0年 一遇 的 大 洪 水 , 河 、 子 河 干 流 发 生 19 辽 太 95年 以来 的 最 大
程 点 雨 量 最 高 达 6 3rr , 史 罕 见 ; 子 沟 站 最 8 n 历 n 砬
槽 、东北 冷 涡 和 暖湿 气 流 的共 同 影响 ,辽 河 流域 、 浑 太 河流 域 、 辽西 沿 海 和 鸭绿江 流 域 出现 了 6次 大 范 围强 降雨 过 程 , 场 次暴 雨 主要 特征 值 见 表 1 各 。 1 暴 雨 特 征 . 2 汛 期暴 雨 具 有 如 下 特 征 : ) 雨 频 繁 发 生 , 1暴 且

盘锦市“2010.08”暴雨洪水成因及特性分析

盘锦市“2010.08”暴雨洪水成因及特性分析

盘 锦 市持 续 降水 达 8 h , 平均降水量为 4 3 . 8 mm。主 要 降 雨
区在 我市 东部 和南 部 ( 大洼 、 荣兴水库 、 八一水库 、 疙 瘩 楼 水
库) , 降 雨量 在 6 0—7 0 m m 左右 。
1 . 2 降 水 特 点 ( 1 ) 持续 时 间较 长 。据 水 文 资 料 统计 , 盘锦 市 8 0 % 强 暴
平 均 降水量 为 2 9 . 8 mm。 主要 降雨 区在 我 市 南 部 ( 羊圈子、
疙 瘩楼 水 库 ) , 降 雨量 在 5 0~ 6 5 mm。
第 二 时 段 为 8月 5 日 8时 至 5 日 1 6时 , 雨势逐渐增强。 2 . 2 绕 阳 河 上 下 游 水 文 站 洪 峰 情 况 表2 绕 阳 河 干 流 水 文 控 制 站 洪 峰 情 况 表
种。
受 副 热带 高压 后 部 切 变线 、 东 北 冷 涡 和 暖湿 气 流 等 天 气
系统及 流 域地 形 的 共 同影 响 , 2 0 1 0年 7月 中 旬 至 8月 下 旬 ,
辽 宁地 区 出现 大 范 围 持 续 性 暴 雨 。 强 降水 不 仅 造 成 局 部 地 区 山洪暴 发 , 而且 导致 大 江大 河 水位 持 续 上 涨 大 辽 河发 生 新 中 国成 立后 有 水 文 资料 记 载 以 来 第 三 位 大 洪 水 ; 辽河 、 太 子 河 干流 发生 1 9 9 5年 以来 的最 大 洪 水 , 浑 河 干 流发 生 2 0 0 5年 以来 最 大洪 水 , 部 分 支 流 也 发 生 了 大 洪 水 或 中洪 水 , 暴 雨 洪
雨过 程 在 2 4 h内结 束 , 本次 降水 从 4 日 1 1时开 始 , 在 5日 1 6 时基 本 结束 , 持续 时 间长 达 2 9 h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2 6

水库科学调度在2010年沈阳强暴雨中的抗洪效果分析

水库科学调度在2010年沈阳强暴雨中的抗洪效果分析

22 降 雨特 点 .
221 暴 雨 场 次 多 . .
陵 区基 岩 裸 露 , 势 起 伏 , 质 构 造 复 杂 , 下 水 资 源 地 地 地
贫缺 ; 中西 部 为广 阔 平 坦 的 山 前 倾 斜 平 原 及 冲 积 平 原 区 , 间 地 貌 形 状 多 样 , 势 高差 变 化 较 大 。 阳境 内 其 地 沈 地 势 平 均 海 拔 高 度 为 4 . 左 右 , 高 点 为 法 库 县 内 00 m 最
维 持 在 较 高 水 平 , 河 干 流 流 量 维 持 在 1 0 / 辽 0m s以上 0
6 降 雨 过程 其 降 雨 中心 均 以“ 线 移 动过 境 ” 式 次 横 形
覆盖 全 省 。 月 1 8 8日8时至 2 3日8时 , 全 省 6次强 降 雨 为
有2 7天 , 河干 流 流量 维 持 在 1 0 / 以上 有 2 天 。 浑 0m s 0 1 () 水 范 围广 。 3洪 洪水 范 围涉 及面广 , 流经 沈 阳地 区的
沈 阳 市 位 于 欧 亚 大 陆 东 岸 ,12 5 0 ~ 13 2 。2 9 2。 4 2 8 4 E,4 0 1 1 1 5 ~4 。0 1 N, 接 抚 顺 市 , 1 3 2 3 东 南
的 5 %。 0
2 2 1 强 暴 雨 分 析 0 0年
21汛期 降 雨 . 21 0 0年 6月 1日至 9月 2 0日 , 阳地 区 平 均 降 雨 沈 6 7 3mm , 同期 多 年均 值 4 6 3mr 2. 比 4 . n多 4 .%; 0 5 比历 史 大 水 年 19 9 5年 同 期 5 3 3mm 多 6 比 近 期 较 大 水 年 9. %。 2 0 年 同期 平 均 降雨 量 3 8 7 05 9 . mm多 5 .%。 73

辽宁抚顺市防御“2010.7.30"暴雨过程分析

辽宁抚顺市防御“2010.7.30"暴雨过程分析
河 、 子 河 、 发 河 、 尔 江 等 均 发源 于 此 。 中 , 河 太 辉 富 其 浑
为 全 市 最 大 河 流 , 源 于 清 原 县 滚 马 岭 , 内 流 域 面积 发 境 73 1k , 1 m 占其 整 个 流 域 面 积 的 6 .%, 顺 市 流 域 水 37 抚
分布 向苏子 河 、 尔江 、 河上游 区域 迅速扩 展 。 8 富 红 至
( 顺 县 、 宾 县 、 原 县 ) 5区 ( 城 区 、 抚 区 、 抚 新 清 、 顺 新 望花 区 、 洲 区 、 发 区 ) 东 开 。 抚 顺境 内河 流 众 多 , 内六 大 河 系 即 浑河 、 省 清河 、 柴
雨 量 的 7 .%, 7 3 降雨 强度 为 1 . 1 0mm/ h。
图 1 抚 顺 市 流 域 水 系 分 布 示 意 图
从 单 站 降 雨量 统 计 情 况 看 , 4h降雨 总量 在 10 2 0~
10mm的 有 1 个 站 , 10~2 0mm 的有 1 个 站 , 过 5 3 在 5 0 3 超 2 0mm 的有 3 站 , 大 点 降 雨 量 出 现 在 三 块 石 水 库 0 个 最 2 7 0mm, 2 . 降雨 强 度 为 9 5mm/ 降雨 量 历 史排 序 第 6 . h,
降 雨 过 程 , 市 平 均 降 雨 量 8 . 。 全 5 6mm
21降 雨 过程 - 本次降雨从 7 3 月 0日 2 时 开 始 , 先 在 抚 顺 县 、 1 首 新 宾 县 出 现 零 星 降 雨 , 2时 至 7月 3 2 1日0时 , 县 形 成 普 两 遍 降雨 , 随后 降雨 区转 移 覆 盖 清 原 县 并 逐 渐 加 强 , 顺 抚 县 、 宾 县 降 雨 强 度 趋 弱 , 盖 区变 小 。 3 新 覆 自 1日 2时起 , 降 雨在 全 市 范 围 内普 遍 加 强 , 顺 县 中南 部 及 中东 部 的 抚 东 洲 河 东 支 、 河 、 花 河 所 在 区 域 、 宾 县 除南 部 太 社 百 新 子 河 流 域 以外 区域 以及 清 原 县 红河 上 游 区 域 降 雨 强 度 急剧增大 , 以汤 图 乡 三 块 石 水 库 ( 花 河 源 头 区 域 , 百 紧 邻 苏 子 河 ) 后 安 镇 前 安 水 库 ( 河 支 流 ) 南 章 党 水 文 、 社 、 站 ( 河 干 流 ) 合 围 区 域 形 成 暴 雨 中心 区 , 社 所 并呈 带 状

2010年辽宁本溪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2010年辽宁本溪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2010年辽宁本溪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寇思聪;宋长远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27
【摘要】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2010年8月26~29日本溪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不断出现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等特点,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产品资料等对此次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副高位置的变化对预报降水起止时间、降水加强时间及降水落区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3页(P16843-16845)
【作者】寇思聪;宋长远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气象台,辽宁本溪117000;辽宁省本溪市气象台,辽宁本溪1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2010年广东省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支询;郭宗凯;李施;邢婉茹;郑石;马林
2.2010年10月朝阳地区一次秋季暴雨过程分析 [J], 滕泽璐;罗思维;于芳健;徐红梅;梁峰;刘丹丹
3.远距离台风影响下陕西省2010年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J], 胡皓;侯建忠
4.2010年7月本溪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J], 高艳波
5.荆州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分析——以2010年7月8日为例 [J], 文海松;杨辉;谭江红;赵卓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辽宁省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辽宁省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王桂春;宋若宁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32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10年7月19~22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副热带高压是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低涡、高空槽、切变线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机制.大暴雨与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低空急流是通过中尺度脉冲的形式向下游传播动量、热量和水汽,充足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
【总页数】4页(P18333-18336)
【作者】王桂春;宋若宁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气象局,辽宁大连,1161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辽宁省一次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J], 吴荷;高艳波;寇思聪;于天宠;魏海宁;唐秋艳
2.2012年初夏西北干旱区罕见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胡钰玲;王遂缠;王式功;尚可政;宁贵财;康彩燕
3.副高西北侧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李社宏;胡淑兰
4.“7·28”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张淑敏;淡会星;吴宁;赵静
5.2018年8月19—20日莱阳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李永华; 周彦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孙莹;齐杰;白广田;薛金艳;白华;王浩;杨鹏【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32【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总页数】4页(P18347-18350)【作者】孙莹;齐杰;白广田;薛金艳;白华;王浩;杨鹏【作者单位】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台,辽宁丹东,118000;辽宁省兴城市气象局,辽宁兴城,125100;辽宁省东港市气象局,辽宁东港,118300;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台,辽宁丹东,118000;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台,辽宁丹东,118000;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台,辽宁丹东,118000;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台,辽宁丹东,1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相关文献】1.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场特征诊断分析 [J], 刘洋;钱贞成2.湘西中部一次突发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彭洁;谭桂容;米红波;陈静静;单丹3.2010年10月海南岛一次特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杨仁勇;赵付竹;陈有龙4.天山北坡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陈春艳;孔期;李如琦5.华南前汛期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诊断分析 [J], 赖绍钧;何芬;东海山;沈桐立;吴伟杰;刘绍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日) 偏早 3天 , 主 汛 期 结 束 时 间较 常 年 ( 8月 1 1 日) 偏晚 2 5天 , 刷新 辽宁省 主汛 期历 时最长 ( 之前 为
暴 雨过 程进行 了模 拟对 比分 析 , 戴 廷 仁 等口 进 行 了
2 0 0 3年 8月 5 — 6日辽宁地 区一 次暴 雨 过 程成 因 的
相互 作用 的影 响 , 暴 雨 具 有 强度 大 、 时间 集 中 、 地形
影 响大等 特征 。虽 然 辽 宁年 降水 量 不 多 , 暴 雨 极端
值却 可 以很 大 , 预 报难 度 很 大 。按 照 辽 宁雨 季 和 多
定 性 的综 合 对 比 分 析 较 少 。如 刘 宁 微 等_ 】 利 用
第4 1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气 象


Vo1 . 41。 NO. 1 Fe b .2 01 3
M ETEO RO LOG I CA L SCI EN CE A N D T ECH N O LO G Y
2 0 1 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 副高 、 急流 及 层 结特 征 分 析
陈传 雷 孙 欣 李 玉鸣 卢 娟。 张 宁娜 张楠
( 1南京 信息 工 程 大 学 大 气 科 学 学 院 , 南京 2 1 0 0 4 4 ; 2沈 阳 中心 气 象 台 ,沈 阳 1 1 0 0 1 6 ; 3辽 宁 省气 象 局 ,沈 阳 1 1 0 0 0 / NC AR 逐 日再 分 析 资 料 、 副 热 带 高压 等 资 料 , 对 2 0 1 0年 6 8月 西 太 平 洋 副 热
h t t p : / / www. q x k j . n e t . c n气 象科 技
1 9 8 5 、 1 9 9 5年 的 4 4天 ) 和 结束最 晚 纪录 ( 之 前 为
1 9 9 5 年 的 8月 2 4日) 。主汛 期 中 连续 6次 强 降雨
过程, 引发 了多地 的洪水 、 泥石 流 、 山体 滑坡 、 城市 内
wR F和 MM5模式 对 辽 宁 2 0 0 2年 8月 3 — 4日的
雨 季定义 l 2 ] , 2 0 1 0年辽 宁 气 象 意义 上 的 主汛 期 于 7 月2 0日开始 , 9月 5日结束 , 持续 4 8天 , 较常年( 2 O 天) 偏多 2 8天 。其 中 , 主汛 期 开始 时 间较 常年 ( 7月
带高压脊线 、 北界 、 西界和高、 低 空 急 流 及 层结 结构 的特 征 与 6次 暴 雨 过 程 的 起 止 时 间 、 降雨强度 、 降 雨 性 质 的关 系
进 行 了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2 0 1 0年 7 —8 月 1 1 0 。 ~1 3 0 。 E平 均 副 热 带 高压 脊 线 在 8 1 的时 间 较 常 年 同期 偏 北 , 平 均 副 高 脊 线 位 置 较 常 年 偏北 了 2 . 7 。 ; 6次 暴 雨发 生期 间 , 副 高脊 线均 位 于 2 7 。 ~3 5 。 N之间 , 1 3 0 。 E附 近 副 高 5 8 8 d a g p m 线
例 的诊 断分 析 , 对 副热带 高压 、 高低空 急流 和层 结稳
维 持在华 南 一带 ,6月 中旬北 跳 到 中 国长 江 中下 游

带 ,之 后 北 移 到华 北 和东 北 地 区 ,这是 华 北 、 东
北 雨 季 。
东北 地 区地处 中高 纬度 , 受高 、 中、 低 纬 度 系统
特别是 连续性 、 强度 强 的暴 雨落 区 、 强度 及起 止时 间
前 夏雨季 ; 其 次是 夏 季 雨 季 , 在 东 亚 地 区随 季 风 的
季 节性推 进而 从南 向北 相 继 出现 , 5月 中下 旬 雨带
的预报 。近些 年很 多学者 通过对 典型暴 雨过 程 的水 汽输送 特征 、 动力 机 制 、 急流 脉 动 等方 面 的分析 , 探 讨 了暴 雨 的强度 、 落 区 和起 止 时 间 与 等值 线 、 螺 旋度 大值 区 、 垂直 速度大 值 区、 湿 位 涡中心等 的对应 关系 , 得 出 了很 多 具 有 业 务 应 用 价 值 的结 论 I 3 。 之前关 于辽 宁 区域 性暴雨 的分析 多侧 重于对 某个个
位涡诊 断分 析等 。本文重 点分析 了 2 0 1 0年 6 —8 月 副热带 高压脊 线 、 北界、 西界 和高 、 低 空 急流 及 层结 的特征 及 与 6 次暴 雨过程 的起 止时 间 、 降雨 强度 、 降
雨性质 的关 系 , 在 总结特 征认识 事实 的基础 上 , 凝 练 预报指 标 , 以期为 今后 类 似 的 区域 性暴 雨 预 报 提供 参考 。
引 言
涝、 农 田渍涝 、 交通 通信 中断等灾 害 , 影 响之 巨大 , 防
汛形 势之严 峻 , 均 为辽 宁历史之 最 。
我 国从 春 到秋 主要有 3个 雨季 。首先是 春雨 雨 季, 主要 是华 南 地 区 3 — 4月 的多 雨 期 和 4 —6月 的
暴 雨 预报 仍 然是 辽 宁 目前 预报 业务 中 的难 点 ,
北界均位于 3 8 。 ~4 5 。 N之间 , 3 5 。 N附近副 高 5 8 8 d a g p m线 西界均位 于 1 1 0 。 ~1 3 O 。 E之 间 ; 强 降雨主要 出现在 8 5 0
h P a 低 空急 流 建 立 下 , 2 0 0 h P a 高 空 急 流 发 展 到 最 强后 、 强度逐渐减弱、 急流核逐渐南下 的过程 中; 在 分 析 特 征 的 基 础上 , 凝 练预 报 指 标 , 为今 后 类 似 的 区域 性 暴 雨 预 报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暴 雨 副 热带 高压 低 空 急 流 高 空 急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