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合集下载

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

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

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短时强降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通常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较强降水。

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时强降水天气,需要对短时强降水等级进行划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进行详细介绍:1.降水量短时强降水天气通常伴随着明显的降雨过程。

在等级划分中,可以根据降水量的大小来划分短时强降水的等级。

一般来说,短时强降水天气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四个等级。

其中,暴雨级别的降水强度最大,降雨量也最多。

2.降水强度除了降水量的大小,降水强度也是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降水强度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来衡量。

在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中,可以根据每小时的降雨量将降水强度分为:小雨(<10mm/h)、中雨(10~25mm/h)、大雨(25~50mm/h)和暴雨(≥50mm/h)四个等级。

3.伴随天气短时强降水天气通常伴随着其他天气现象,如雷电、大风、冰雹等。

这些天气现象的出现也会对短时强降水等级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短时强降水天气伴随着雷电和大风,那么这种天气现象的等级可能会更高。

4.受影响的路面情况短时强降水天气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积水、湿滑等现象,这些现象也会对交通产生影响。

因此,在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中,需要考虑受影响的路面情况。

例如,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积水的路面可以划分为高等级的短时强降水天气。

5.预警信号为了应对短时强降水天气,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根据预警信号的级别,公众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短时强降水等级划分中,需要考虑预警信号的级别。

例如,红色预警信号通常表示高等级的短时强降水天气,需要采取更加紧急的应对措施。

总之,对短时强降水等级进行划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降水量、降水强度、伴随天气、受影响的路面情况和预警信号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等级,并为公众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预警服务。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部,东临黄海,是一个典型的沿海地区。

由于其地理位
置和气象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

进行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并评价气象服务
的质量对该地区的灾害防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据数据统计,石岛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夏季,尤其是6月和7月。

暴雨天气一般由大范围的湿度较大的气团和辐合带来的锐利对
流形成。

当暖湿气流受冷空气的激发,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时,降水强度就会增加,形成
暴雨天气。

石岛地区邻近黄海,海洋湿度也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湿度可以提
供大量的水汽,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我们对石岛地区的气象服务进行评价。

石岛地区拥有一处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站的
设备齐全,观测指标齐备。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由于降水强度较大,设备容易受到损坏,
导致数据采集出现问题。

而在受损设备修复的过程中,预警信息的发布可能会有一定延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风险。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复工作,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是评价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石
岛地区,由于气候的复杂性和天气系统的多变性,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为了提
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增加气象观测站数量,加强观测指标的覆盖范围,增加观测频率。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如气象雷达、卫星云图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报,提高预报准确性。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通过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帮助人们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而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定义、作用、技术手段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意义。

需要明确的是,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数小时内出现的短时天气变化进行预测和警示。

这些预报主要包括短时强对流天气、雷电、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与长期气象预报不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更加注重时间的紧迫性和准确性,因为它关乎到人们近期的生活和安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及时通报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提醒人们做好防范准备。

比如预警发布后,人们可以提前关闭门窗、搬移易受灾区域等,从而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比如及时清障、疏散人群、转移固定资产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影响。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技术手段。

目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气象观测、数值模拟、雷达监测、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

气象观测可以获取实时的天气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数值模拟则通过数学模型对天气变化进行预测;雷达监测可以实时监测降水、风暴等情况;卫星遥感可以对大范围的天气系统进行监测。

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预测未来数小时内的短时天气变化,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我们需要认识到,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不仅仅是气象部门的工作,它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广大市民需要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听从应急部门的指挥,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相关部门也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调配。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利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以及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强降水引发的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应对和减轻强降水灾害的过程中,决策机构和气象服务部门起着关键作用,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气象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的内容包括提前预警、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灾害应对指导等。

首先,提前预警是重要的环节。

根据气象系统对降水系统的检测和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气候模型的运行结果,可以准确预测强降水事件的可能发生地点和强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短时间内紧急发布的天气预报,提醒民众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到降水影响的区域,如山区、河口和城市下水道堵塞的地区。

其次,灾害风险评估是灾害性天气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降水系统的深入分析,气象服务部门可以对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

这些危害评估结果有助于决策机构制定应急预案,指导灾害应对工作,提高灾害的防御和救援能力。

例如,对于可能引发洪水的区域,可以提前安排疏散演练,加强河道堤坝的抗洪能力,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

最后,灾害应对指导是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的关键之一。

气象服务部门在强降水发生前后,需要向决策机构和民众提供准确的灾害应对指导。

例如,对于可能引发泥石流的降水区域,可以提前建立监测系统,全面掌握降雨情况,及时发布灾害应对指引。

同时,还可以通过传媒等渠道普及灾害应对知识,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灾害防范能力。

通过这些指导和措施,可以减轻强降水引发的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实施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首先,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对降水系统的监测和识别能力。

其次,完善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提高对强降水事件的预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将气象数据和模型结果与地质、水文、城市规划等信息相结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近日,石岛地区遭受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和分析,石岛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道路、农田、房屋等设施受损较为严重。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对天气服务进行了评价。

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一、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经过反复分析和研判,气象部门得出以下结论:1.降雨强度大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时间较短,石岛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最高雨强达到每小时60毫米。

2.阵性降水在天气跟踪监测中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降雨呈现出一定的阵性,间歇性降雨持续性不强。

3.天气突变较快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于降雨强度大、阵性降水和突变性强,导致气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预报和预警,对应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二、应对措施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及时出动班组人员前往现场应对,开启二级应急响应,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分析天气形势首先,气象部门对天气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便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2. 加强监测与预报气象部门加强了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使用现今先进技术和工具,对雨情、站点观测、雷达回波等进行了全方位、高频次的监测,为实时监测适时进行预警奠定了基础。

3. 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对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气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勘查,协助应急救援部门组织抢险救援,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气象服务评价尽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导致许多损失和不便,但得益于气象部门迅速、有效地采取的应对措施,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生命财产损失有所减少。

总的来说,气象部门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和服务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仍有一些值得反思和优化的地方。

比如,对于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云雨数据”的处理与解读,预报提高其趋势;如何借助空间信息、对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等等,都是可以进行专项研究和改进的。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石岛地区连续遭受暴雨天气的袭击,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该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区分出其成因和发展
趋势,对于未来的预警和气象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由热带气旋的影响以及静止锋和冷涡等天气系统形成的。

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形成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会逐渐靠近中国大陆,其带来的暴雨
天气是十分强劲的。

而静止锋和冷涡触发的暴雨天气则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它们
对于暴雨天气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暴雨天气过程的发展趋势上,石岛地区的暴雨天气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持续性降雨,降雨强度不大,但是给当地的交通和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由于该地区的地势平缓,长
时间的持续降雨容易导致地面积水,进而影响到城市的排水系统和路面交通的通畅。

针对石岛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需要开展多方面的气象服务工作。

首先,需要对该地
区的天气形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各级预警信号,引导当地居民做好自我防范
措施。

其次,需要建设完善的卫星、雷达和气象观测系统,提高对该地区的天气观测能力,及时发现异常天气情况。

再者,需要加强当地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的设计,提高石岛地区的自然灾害防范水平。

总的来说,石岛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与热带气旋、静止锋以及冷涡等天气系统有着密
切的关系。

在未来,需加强对该地区暴雨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气象服务
工作,为当地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分析——以贵州省遵义县“6·25”强降水为例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分析——以贵州省遵义县“6·25”强降水为例
收稿日期:2017-05-19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9—),女,贵州遵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 从事气象综合业务工作。
动,坚持“三个叫应”,跟踪提供雨情信息。6月25日 17:30,市局启动了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遵义县气象 局收到上级应急响应令后积极响应,并启动了遵义县气 象局气象灾害防御预案,有序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工作。 2.2 预报预警准确,服务及时
1 2012年6月25—26日强降水天气特点
1.1 天气情况 25日下午至26日早晨,遵义县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
雨量普遍中到大雨,部分镇、乡为大到暴雨,局地大暴 雨。25日08:00—26日08:00,全县雨量达大雨(25 mm≤R <50 mm)的乡镇共12个,达暴雨(50 mm≤R<100 mm) 的乡镇共4个,主要分布在遵义县南部部分乡镇;大暴雨 (R≥100 mm)的乡镇共2个,分别为遵义县乌江146.5 mm、 新民120.3 mm。 1.2 受灾情况
上,省局针对近期复杂性天气对各级气象部门服务工作 做了要求,即各部门要切实做好气象服务、认真履行做 好“三个叫应”工作。
根据省市领导的有关要求,遵义县气象局立即对 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预报服务人员加强24 小时值守班,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做准做细天气预报; 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重大天气决策材料,并通过手 机短信、电话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提前向 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加强与水利、国土等部门的联防联
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共造成受灾人口79 983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4 799 hm2,成灾面积2 879 hm2,绝收面 积1 151 hm2,紧急转移安置4 328人,倒房111户327间, 损坏房屋263户749间,因灾死亡牲畜33头,直接经济损 失5 495万元。

乐都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浅析

乐都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浅析

乐都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浅析摘要:2022年8月13日午后至14日夜间,乐都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量级,降水中心出现在寿乐镇新堡子村,降水量为112.6mm。

本文从降水实况、预报预警发布、气象服务开展情况、以及防灾减灾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做好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借签和参考。

关键词:强降水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一基本情况1.区域性大降水,影响范围广:8月13日18时后,乐都区自北向南开始出现强降水天气,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3日17时至夜间,为对流性降水,14日白天至夜间转为稳定性降水,全区大部乡镇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量级,主要有1个测站达到大暴雨,9个测站达到暴雨,7个测站达到大雨,其余8个测站为中雨量级(图1)。

图1 2022年8月13日18时至8月15日08时降水实况2.短时雨强频发且大: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对流性质,降水时段集中,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并伴有局地的雷暴大风现象,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13日17时至夜间,共计6个测站小时雨强≥20mm,13日22-23时寿乐镇新堡子村出现最大短时强降水(33.4mm/h),后期14日白天至夜间转为稳定性降水,降水趋于结束。

3.极端性强:乐都大部乡镇降水量超过30mm,最大降水中心位于寿乐镇新堡子村,降水量为112.6mm,达到大暴雨量级,为该站历史极值。

二监测预报、预警情况1.监测预报情况2022年8月以来,天气气候异常,高温闷热持续数日,最高温度维持在30℃以上,对流性天气明显,乐都区气象局持续关注天气发展趋势,并针对13-14日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提前7天提供递进式气象预报服务,于8月8日制作《乐都区乐都气象信息服务》,提出“13-14日全区有一次中到大雨降水过程,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随着过程临近,11日将降水量强度上调为“全区区域性大雨,局地暴雨”,并提前2天向乐都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指出“此次过程累计雨量在20~40㎜之间,局地可达50~70㎜,主要降水时段在13日午后至14日白天,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及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重要预报结论。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是指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区域内发生的降水量较大,天气状况瞬息万变的一种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现象往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交通堵塞、城市内涝、农田灾害等。

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形成原因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往往是由于特定的气象环境条件所形成的。

主要的形成原因包括:1. 气流的聚合和辐合当不同方向的气流在某一地区汇合时,会产生辐合和聚合的现象,导致局地气流的加速和上升运动,从而造成降水的发生。

在这种气象环境下,容易形成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

2. 锋面和气旋的作用锋面和气旋是天气系统中常见的气象要素,它们能够引发空气的加热、上升和冷凝,从而形成降水。

尤其是冷锋与暖锋交汇或者存在气旋时,更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

3. 地形的影响地形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湿湿的气流经过一些山地或者高地时,会因受到地形的阻挡而产生局地的上升,导致降水的发生。

4. 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往往伴随着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

当大气中存在着较强的垂直运动和不稳定性时,就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从而引发短时强降水暴雨。

1. 数据分析在气象服务分析过程中,需要收集并分析各类气象数据,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进一步预警和应对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模式预报利用天气预报模式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客观的天气信息。

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验证模式的准确性,并为进一步的预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雷达监测及预警雷达监测是气象服务分析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雷达监测,可以实时观测并分析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发展态势,包括降水强度、降水范围、移动速度及预估的影响范围等信息。

借助雷达数据,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

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

第30卷 第3期气象科学Vol .30,No .3 2010年6月SC I ENTI A METEOROLOGI CA SI N I CAJun .,2010 张京英,陈金敏,刘英杰,等.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气象科学,2010,30(3):4072413. Zhang J ingying,ChenJ in m in,L iu Yingjie,et al .Analysis of mechanis m s of short 2ti m e rainfall in the p r ocess of str ong rainfall .Scientia Meteor ol ogica Sini 2ca,2010,30(3):4072413.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张京英1,2 陈金敏3 刘英杰1 刘亚蕊1 潘 玲1(1临沂市气象局,山东临沂276004)(2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31)(3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摘 要 利用雷达径向速度、风暴相对径向速度和风廓线产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和雨量资料,分析了临沂2008年汛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发生机制。

结果发现: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是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原因。

分析还表明:低空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利于降水过程持续,而高空气流的短波波动则造成降水强度的强弱波动变化;当高空气流由偏西风转为西南风,中低空西南气流和中高空西南气流同向叠加时,对流层中层西南急流建立并且向超低空传递,高空冷空气的加入和低层西南气流加强促使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导致短时强降水。

关键词 暴雨 风廓线 机制分析 分类号 P458.3 文献标识码 B收稿日期:2009205223;修改稿日期:2009209208基金项目: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2008sdqxz 20)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80203063)第一作者简介:张京英(19672),女,山东临沂,高工,主要从事短时短期预报.zhjingying@Analysis of mechan ism s of short 2time ra i n falli n the process of strong ra i n fallZhang J i n gy i n g1,2 Chen J i n m i n 3 L i u Y i n gji e 1 L i u Yaru i 1 Pan L i n g1(1L inyi M eteorologlical B ureau,Shandong L inyi 276004,China )(2Shandong M eteorological Institude,J inan 250031,China )(3Shandong M eteorological O bservatory,J inan 250031,China ) Abstract By using radar radial vel ocity,st or m relative radial vel ocity and wind vel ocity p r ofile aswell as numerical p redicti on p r oducts and inf or mati on on rainfall,mechanis m s of short 2ti m e rainfall in the p r ocess of the biggest and the last str ong rainfall in 2008in L inyi are analyzed .it is f ound that the ap 2pearance of s mall and mediu m 2scale syste m is causes of short 2ti m e heavy rainfall under the favorable situ 2ati on of the large circulati on .The analysis als o showed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stable l ow 2level jet is use 2ful t o continuing the p r ocess of p reci p itati on,and the p reci p itati on intensity changes are caused by high 2level jet volatility,and the m iddle 2level tr opos phere s outh west jet is established and strengthened when the upper air current is combined with the l ow 2level current,and medium 2scale syste m generated,and then short 2ter m str ong rainfall is p r oduced .Key words Str ong rainfall W ind vel ocity p r ofile Analysis of mechanis m 引 言短时暴雨(短时强降水)是由相对较高的降水率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造成的。

2016年8月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8月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8月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摘要:本文选取2016年8月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利用NECP1*1资料以及FY2G卫星逐小时TBB资料,对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 584脊线前部为本次暴雨提供了有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本次过程红外亮温TBB在-8℃以下低值区域内出现短时强降水,根据亮温演变来看,云从南部山区向北移动过程中发展,造成暴雨天气;和田上空水汽幅合较强,假相当位温低值中心,大的强天气威胁指数以及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叠至区域与本次暴雨出现区域对应较好。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暴雨1降水实况及天气特点2016年8月18日午后至夜间,和田各地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各地普遍小雨,其中皮山出现中雨,于田大雨,降水量于田12.8mm、皮山8.3mm、和田4.2mm、墨玉2.6mm、策勒2.2mm、洛浦0.2mm。

浅山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其中四个区域站出现暴量以上降水,降水量于田县吉格克其克村84.2mm(大暴雨)、洛浦县阿其克乡政府62.8mm(大暴雨)、于田县兰干乡昆仑渠首40.4mm(大暴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沙漠玫瑰基地38.6mm(暴雨)。

本次降水天气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降水强度大,强降水区域集中在洛浦和于田一带,从各暴雨站的小时降水曲线图来看,降水时段洛浦集中17时,于田集中在21至22时。

各站强降水时次及雨强分别为洛浦县阿其克乡政府18日17时(雨强33.3mm),于田县吉格克其克村21时、22时、23时(雨强分别为18.6mm、20.4mm、12.3mm),于田县兰干乡昆仑渠首21时(雨强为13.8mm),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沙漠玫瑰基地21时(雨强为16.9mm)。

2环流背景分析2016年8月18日,中亚范围内为一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影响新疆的系统主要为西伯利亚低槽,由于伊朗副高北挺,脊线东北伸,脊前冷空气在中亚一带堆积,中亚低槽加深,下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18日20时西太副高的584线已经进入南疆盆地,压在民丰县上空,上游中亚低值系统进入我区后移动缓慢,造成强降水。

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及预报预警技术

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及预报预警技术

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及预报预警技术摘要:目前,全球环境在不断的变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短时强降水,作为气象灾害中的其中一种,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本文对短时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以及危害分布特点都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前言:短时强降水,作为夏季季风气候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因为短时间降雨量巨大,很容易引起其他的此生灾害连锁反应,列如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给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解决环境恶化造成各种自然灾害成了各个国家的头号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短时强降水的天气过程,及时制定预警计划,为人们提供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势在必行。

短时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原因、危害、以及分布特点短时强降雨天气的形成原因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气环流就是引起短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气温升高,导致地表以及空气中的水大量蒸发,随着气流不断上升,高度的增加导致气温降低,水蒸气遇冷就形成了云。

云层之间不同形态的水粒子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粒子。

然后,由于重力的原因开始下降,有部分的水粒子还会被带到空中,形成更大的水粒子,如此循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

而强降雨多是由雨云引起。

短时间内,在强烈的的上升气流中,云中水滴逐渐增加,并急速下降到地表,形成短时强降水。

其次,地面形势原因也是决定性因素,最后,水汽条件也是一决定性因素。

短时强降水的危害短时强降雨的主要特点就是降水量每小时可以达到20毫米或者三小时50毫米。

但其具有区域性特点,往往覆盖面积不大,这就容易导致区域性的内涝。

作为一种极端气象灾害,短时强降雨的形式不单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影响,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一般来讲,突然情况下发生短时强降水随之伴随的大风和雷电,而后降水量逐渐增大,这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降水量较大、降雨强度较大的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过程常常伴随着雷电、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过去,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较弱,容易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加强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和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服务,减少因为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所导致的损失。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意义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中,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山洪、农田受灾等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研究和预警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频率和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掌握其演变规律,提高对其应对能力,对于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应对措施制定,将为我国气象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正文2.1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特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具有突发性和短时强度大的特点,一般在数小时内就能达到较大的降水量,对城市交通、水利工程等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通常伴随着雷电、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匀性,局地性强,有时候只在某个小区域内发生,而周边地区却毫发无伤。

正镶白旗2021年6月23—25日降雨、大风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正镶白旗2021年6月23—25日降雨、大风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11
2h 临近天气预报 1 期、雷电黄色预警 2 期、暴 雨 蓝
在此次天气过 程,正 镶 白 旗 乌 兰 察 布 苏 木 及 夏
级)、
42
.0 m/s(
14 级)。
2 服务过程
众做好防 御 措 施。 其 中,发 布 重 要 天 气 报 告 1 期、
色预警及黄色预警各 1 期、发布雨情实况 6 期、发布
号:“
6h 内,正镶白 旗 将 发 生 雷 电 活 动,局 地 伴 有 短
时强降水、雷电大 风 等 强 对 流 天 气。 请 有 关 单 位 和
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2021 年 6 月 25 日 13 时 30 分
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 号:“预 计 未 来 12h,正 镶 白 旗
额力图牧场及周 边 地 区 降 雨 量 将 达 50 mm 以 上”。
撑,有效避免重大灾害事件出现,最大可能的减少了
的准确性。同时加强部门联动,提升服务效率,完善
经济损失,气象部门 通 过 各 种 渠 道 向 新 闻 媒 体 及 社
联动机制,建立沟通 交 流 和 日 常 工 作 协 调 的 有 效 平
会公众发送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受到
台,着力推进各部门间合作的不断深化、强化。
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正镶白旗;降雨大风;天气过程;服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26.
6(
226)
文献标识码:
A
正镶白旗位于 内 蒙 古 锡 林 郭 勒 草 原 的 西 南 部,
浑善 达 克 沙 地 南 缘 的 典 型 草 原 区,海 拔 高 度 在
1200~1400 m 之间,最高海拔 1776 m,北部为浑

浦东机场一次暴雨过程气象精细化服务分析

浦东机场一次暴雨过程气象精细化服务分析

浦东机场一次暴雨过程气象精细化服务分析摘要:本文以2020年9月16-17日浦东机场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个例,分析对比了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数据和人工观测记录,对气象观测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对多跑道多观测点的机场的雨强判断进行讨论,表明了精细化服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浦东机场暴雨天气观测服务1 引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4F级民用机场,是国内首个拥有5条跑道的机场,平均每日起降架次超过千架次,运行压力巨大[1]。

不仅如此,浦东机场天气复杂多变,要素变化剧烈,杨瑜[2]等就研究表明浦东机场RVR变化在冷季时视程障碍比重更高,暖季强降水贡献更多。

而浦东机场的多跑道情况对重要天气过程的观测保障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全场的天气情况判断与服务,对管制用户的精细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对2020年9月16-17日浦东机场的一次暴雨过程气象观测服务进行了总结分析。

2 天气过程2020年9月16-17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上海地区出现一次明显降水过程,降水从16日持续至17日晚间。

本次降水量较多,达到暴雨的程度,17日浦东机场日降水量112.7mm。

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长,雨量较大,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17日的凌晨和下午,瞬时雨量最高达1.2mm/min,至17日晚间,降水云团逐渐移出上海。

3 气象要素分析根据《终端管制中心与气象中心关于气象服务工作协议》中有关气象观测服务的条款,结合本次天气过程中AWOS数据及人工观测数据,主要针对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

17日人工观测纪要栏的降水的演变过程如下(UTC):-SHRA16:00-SHRA17:22-+SHRA17:35-SHRA18:05--SHRA18:13-SHRA19:42-+SHRA19:44-SHRA20:03--SHRA20:05-SHRA20:38-+SHRA20:48-SHRA20:58--SHRA21:19-SHRA21:40-+SHRA21:46-SHRA22:47--SHRA22:53-00:54 01:46-SHRA02:22-+SHRA02:36-SHRA02:41--SHRA02:48-SHRA06:29-+SHRA06:31-SHRA07:05-+SHRA07:43-SHRA07:49-+SHRA07:51-SHRA07:56-+SHRA07:58-SHRA08:05--SHRA08:11-SHRA09:24-+SHRA09:25-SHRA09:34--SHRA09:45-+SHRA09:58-SHRA10:04- -SHRA10:12-16:00根据纪要栏可见,中或大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7日凌晨01:22-06:53,上午10:22-10:48,下午14:29-18:12。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雨天气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频繁和剧烈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石岛地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面临着频繁的暴雨天气影响。

对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当地气象服务进行评价,对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岛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处在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影响下,气候多变,降水充沛。

暴雨天气过程在该地区的常见特点包括:一是降雨强度大,短时间内雨量集中,造成局地洪涝灾害;二是暴雨伴随的雷电活动频繁,对交通、通讯等带来不利影响;三是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

针对石岛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加强对上述特点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提高对暴雨天气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气象服务方面,石岛地区积极推动了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改进气象观测手段和预警系统,提高了对暴雨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报精度有待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较低、应急响应措施不够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预报技术水平,加强对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应急响应能力,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经常发生,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中,重点是提高对暴雨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同时不断加强气象服务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应对暴雨天气带来的影响,减少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强降水 暴雨 气象标准

强降水 暴雨 气象标准

强降水暴雨气象标准气象标准对于强降水和暴雨的定义和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气象部门准确预测和警报,以及对相关防范和应对措施进行规划和实施。

本文将从强降水和暴雨的定义、标准划分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强降水的定义和标准强降水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降水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过程。

气象标准一般以降水强度、降雨量和持续时间为依据进行划分。

降水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降水的强弱程度,常用单位是毫米/小时。

气象标准通常将降水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才称之为强降水。

例如,在中国的标准中,降水强度大于或等于20毫米/小时即可被归类为强降水。

降雨量是指降水过程中的总降水量,通常使用毫米作为单位。

标准将总降水量达到一定数值才称之为强降水。

以中国的标准为例,总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即可被归类为强降水。

持续时间是指强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段,常用单位是小时。

不同的标准对于强降水的持续时间要求有所不同,但通常超过6小时即可被认定为强降水。

2. 暴雨的定义和标准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强度极大且范围广泛的降水过程。

相比于强降水,暴雨的降水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并且通常伴随着雷电、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气象标准对于暴雨的划分主要根据降水强度和范围进行。

一般来说,降水强度达到一定数值且范围广泛才能称之为暴雨。

具体的标准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异。

以中国的标准为例,降水强度大于或等于50毫米/小时且范围达到一定面积(通常是10万平方公里以上)即可称之为暴雨。

而在国际上,暴雨的划分标准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都与降水强度和范围有关。

3. 强降水和暴雨的应对措施强降水和暴雨对于人们的生活、交通、农业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十分重要。

在气象部门的角度上,他们可以通过气象观测、预测模型和雷达等手段提前预警和预测强降水和暴雨的发生和范围。

这些信息可以在事前向公众发布,增加人们的防范意识,以及对可能的影响进行规划和准备。

强降水天气典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以怒江州2020年5月24至28日天气为例

强降水天气典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以怒江州2020年5月24至28日天气为例
2.2 预警发布 州气象台5月24日1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并根据最新天 气情况,于25日16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同时与州自然资源 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各县(市)局也及时对外 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由于过程累 积雨量较大,贡山、福贡中北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持续攀 升,州气象台和贡山、福贡气象台于26日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 Ⅱ级预警升级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Ⅰ级预警[2]。
3 气象服务 3.1 公众气象服务 24-28日怒江州气象部门共发布重要天气预报5期,暴雨预
警10期,与州、县(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 险预警15期,天气快报4期。各类预报预警信息均以短信、邮 件、传真、微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向社会公众发布,覆盖了州县 两级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及全州29个乡镇所有行政村的气象 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同时覆盖了扶贫工作队员和易地搬迁安 置点工作队员。本次过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州受众共74774人 次(表1)。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 技术的进步也给人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能否利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学习者在当代社会是否更 具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计算思维也不是算法和编程知识的简单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科技论坛
强降水天气典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以怒江州2020年5月24至28日天气为例
李希燕1 周英2 张常松1 褚建莲1 1. 怒江州气象局 云南 泸水 673100; 2. 怒江州贡山县气象局 云南 贡山 673500
摘 要 2020年5月24~28日,受高原南侧波动东移影响,怒江州出现了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 长、范围广,引发了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灾害累计造成 2人死亡,贡山县、福贡县和泸水县道路交通、通 讯电力、水利设施等受损严重,经济损失超过 10 亿。在此次过程中,怒江州气象部门对天气形势研判准确,服务及 时,协助自然资源部门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23 起,避免人员伤亡 1059 人,社会评价积极,服务效果较好。 关键词 高原;波动;强降水天气

短时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的作用分析

短时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的作用分析

区域治理环境治理与发展理塘县地处四川西边、甘孜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内地形地貌复杂,以丘状高原以及山原地貌为主,山地垂直分布明显。

理塘属高原气候,气温低、冬季长、水热同期、蒸发量大、干湿季节分明,日照多、辐射强、风力大。

理塘县近年来暴雨、洪涝、寒潮、暴雪、大风、雷电、冰雹、霜冻等各类气象灾害发生几率逐渐增加,给理塘县城市交通、工农业生产以及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均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此,理塘县近年不断引进现代化先进地面气象测报新设备与新技术,为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开展了大量工作。

短时天气预报可以对灾害信息及时预报,该种预报方式是气象部门开展天气预报工作主要手段,在气象部门防灾减灾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短时天气预报的主要特征(一)准确性较高短时天气预报具备的准确性较高,该类预报方式可结合所采集到的各种气象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预测到气象灾害变化,为防灾减灾给予重要支撑。

此外,短时天气预报能够随时对中长期天气预报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补充,为公众提供更为精准天气预报信息,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能够提前应对。

(二)时效性较强短时天气预报具备较强时效性,气象部门依据自动站观测资料、气象雷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雷暴、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移动路线、发生强度及时间分析预测,并且在第一时间把气象灾害信息传输给广大用户,助力群众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

(三)服务比较灵活短时天气预报服务特别灵活,借助广播、LED、报纸、电视、手机短信发布预报信息,还能借助手机APP、网络等介质进行传播。

二、短时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作用(一)在强对流天气预警服务中作用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突发性较强,破坏力巨大的气象灾害,其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各个地区短时临近降水及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要显著高于别的类型强对流天气,所以我国预报员在这强对流天气预报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预报精准性也相对较高。

此外,从技术角度方面来说,现代化技术日臻完善的数值预报模式得到广泛运用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网优化,给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及临近预报给予可靠有效预报手段及预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1. 暴雨天气的成因
暴雨天气常常伴随着短时强降水,这种强降水天气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暴雨天气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层次的不稳定和水汽条件相对充沛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暴雨天气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高空的急流和低空的湿气共同造成了暴雨。

大气层次中的高空急流会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增强,同时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级扰动,使得低空的湿气不断上升,从而形成了强降水。

地表的热力性条件也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因素。

当地面气温较高时,地面所释放的热量会导致大气层中的水汽增多,进而促进了暴雨的发生。

地形起伏也对暴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地形较为陡峭的地区,由于地形的阻隔作用,空气容易上升并形成紧缩效应,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造就了暴雨天气。

暴雨天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地下水源和调节气温,但是其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暴雨天气中,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暴雨容易导致地表水的积聚,从而造成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不仅会给交通出行造成困难,还会影响居民生活。

暴雨天气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

在地形较为陡峭的山区,暴雨天气会使得地表土层松散,从而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暴雨也容易引发农田洪涝。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暴雨会导致土壤松软并增加土壤中的水分,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气象服务在暴雨天气中的作用
气象服务在暴雨天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气象服务能够根据大气环流变化和水汽条件变化,提前预警暴雨天气,从而减少因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

气象服务能够通过发布暴雨天气的实时监测数据,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气象服务还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减少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

在暴雨天气中,气象服务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当前气象服务对于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

在一些地方,暴雨天气预警并不及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当前的气象监测设备也需要加强。

在一些地方,由于监测设备的不足和老化,暴雨天气的实时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给应对暴雨天气带来了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优化天气预报模型,提高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从而减少因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

在暴雨天气中,气象服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少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效益。

希望未来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为暴雨天气的有效预防和应对提供更加完善的气象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