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35a8c5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c.png)
a)布置练习题: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
b)学生完成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相互检查答案。
c)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一份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涵盖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a)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b)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c)汇报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独立完成、相互检查、教师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d)案例分析:呈现具有代表性的人口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c)介绍计算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如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法等,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技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2c84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8.png)
3.在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调控措施时,可能过于依赖政策手段,忽视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以上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通过生动案例、图表数据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及重要性。
2.引导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种因素,提高分析能力。
1.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人口容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培养全球视野,关注世界人口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人口治理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人口问题的新动态、新挑战,为我国及世界人口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
3.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调控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在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人口合理容量的调控措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请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取一个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如下:
-描述该地区人口容量问题的现状,包括人口数量、资源状况、环境压力等。
-分析造成该地区人口容量问题的原因,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角度进行阐述。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政策调控、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
-怎样理解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ec057be1e650e52ea99c1.png)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认识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3、举例分析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4、联系北京市、中国及全球人口的实际情况,认识控制人口在合理容量内的迫切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难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学时建议:1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讲授法:阅读教材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讲授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含义、讨论明确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2)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收集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而讨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明确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及其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讲授法:结合教材及实例,讲授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2)探究法:结合教材与收集的资料,分组探究,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就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等问题发展进行展开和探讨。
重要的是讲清环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课堂评价建议1、举例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2、举例说明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办一个辩论会,辩论会主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北京东城区研修中心陈红、北京171中学赵军。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68764a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7.png)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标题: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掌握人口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3.了解人口控制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人口容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人口控制政策的意义和作用;2.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投影仪;2.地理教材;3.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 通过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全球人口增长的现状和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Step 2:学习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讨论和学生的分享,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并帮助学生理解过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环境破坏的影响。
Step 3:介绍人口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人口容量的计算方法,包括生态承载能力、农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考量。
Step 4: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各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5: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方法。
Step 6:人口控制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控制政策,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Step 7:总结和扩展-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和理解,同时展开讨论人口增长问题在全球层面上的解决方法和挑战。
课堂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其人口增长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一份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人口增长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a170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2.png)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设计教案概述本次教案设计针对高一地理中的《人口的合理容量》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以及如何评估地区的人口容量。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客观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容量及其重要性2.掌握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表格等工具,评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运用多种调查方法,了解地区人口容量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容量及其重要性2.掌握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技能教学难点1.客观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标准和方法2.如何科学、准确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和“实践教学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老师简述人口增长的问题,并探讨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为什么要评估地区的人口容量?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性。
第二步:案例分析1.老师提出案例:某地区的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逐渐下降。
请学生们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容量,提出改善措施。
2.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上述问题,并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和改善措施。
第三步:课堂讨论1.老师针对案例展开全班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容量是如何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2.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估地区的人口容量,并介绍客观评估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标准。
第四步:实践教学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以深入了解本地区的人口状况和环境。
2.学生汇总调查结果,并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
第五步:总结讲评1.老师对上述方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如何评估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你认为评估人口容量有什么重要性?2.总结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概括和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e56f6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4.png)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3篇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说出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的区别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四个制约因素的关系3.能够说出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 过程与方法1.培养自我探究能力2.培养小组合作能力3.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4分钟导入+看书4分钟前面两节我们讲了人口增长的两种类型,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迁移率决定。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地球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呢?有没有一个极限呢?提问学生:现在地球有70亿左右的人口,你认为地球最多能容纳多少人?生:略教师总结: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
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用三分钟的时间看书第三节第一个标题“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新课教学]: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5分钟提问学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f7fb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d.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科目:地理2. 课题:人口的合理容量3. 课时:1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让学生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3)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2. 教学难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知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2. 讲解概念: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3. 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种因素4. 案例分析:呈现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3.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1) 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探讨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能够提出针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解决策略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讲解计算方法: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 案例分析:呈现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及实际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九、教学难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知识十、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4. 综合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十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1) 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探讨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3) 了解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的能力(3)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十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分析问题: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3. 探讨对策:探讨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十四、教学难点1. 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提出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十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及对策的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4. 综合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关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49d6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9.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2、教学难点(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41ca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2.png)
(2)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结合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3)报告不少于8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数据准确。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人口合理容量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利用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析人口容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人口资源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4.案例分析,提升能力: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人口容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思,情感升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节能等行为,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课后作业,巩固拓展: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拓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能运用相关指标进行简单测算。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使学生掌握人口容量预测的方法,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
2.学生在数据分析、GIS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差异,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2b63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0.png)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介绍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以及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你认为哪些因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2.请分析我国某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如何在保障人口合理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引导学生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突破这一难点。
2.掌握人口容量调查、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本章的实践难点,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我会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人口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5da7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b.png)
在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口政策,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我会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如环境承载力、资源分布等,解释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人口政策,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地理知识,如环境承载力、资源分布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人口观念。
3.通过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be5e3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6.png)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我国人口现状,探讨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提高学生的人口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资料。
2. 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3. 准备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视频资料。
六、章节内容提要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3. 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5. 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政策的关系6.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的重要性7.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8. 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9. 我国在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的实践与探索10. 学生实践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向我提问,我会竭诚为您解答。
六、章节内容提要6.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的重要性解释为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讨论正确人口观对个人行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7.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指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与讨论和分析案例来形成和巩固正确的人口观。
强调科学知识和伦理道德在人口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八、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8. 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介绍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包括联合国的相关政策和议程。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c056d7085022aaea988f0fbf.png)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课标解读:学生能够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重点区分“最多”“最适宜”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对应关系;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需要学生理解掌握。
【教材分析】本节为第一章人口变化的结尾章节,阐述“人口的合理容量”,回归地理学核心“人地关系”。
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引出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的问题探究,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方能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这一地位不置可否。
对于零零后们,他们是在国家大力倡导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又在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下成长,可以说他们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基础的,但同时他们又对中国人口现状,资源状况的认识有些矛盾,中国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求新求变,认清现状非常关键,可以说这节课可以影响学生尚在形成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强调资源的重要性——短板效应(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三种观点,强调环境人口容量不确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6fdab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e.png)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是有限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图表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讲授新课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③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分析其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加深学生的理解。
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3cbc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7.png)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文。
2.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实施的措施,促进人口合理容量的实现。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对人口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4.提醒学生在下节课前提交作业,并做好课堂展示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所见所闻,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在案例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此外,我还注重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关注国家人口政策的同时,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所见所闻,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61ae6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7.png)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人口合理容量问题。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差异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探讨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口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爱人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口环境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总结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口合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2.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以我国不同地区为例,阐述人口容量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204d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1.png)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和意义。
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和认识。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他们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2.2 教学内容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介绍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策略。
2.3 教学方法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策略。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认识。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评估他们对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策略的理解。
第三章: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与评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和评估人口的合理容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3.2 教学内容介绍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工具。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3.3 教学方法讲解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的能力。
收集学生的操作结果,评估他们确定人口合理容量的准确性。
第四章: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策略与措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策略与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中推广和实施这些策略与措施。
4.2 教学内容介绍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各种策略与措施,包括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教育普及等。
人教版必修二《1.3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两篇
![人教版必修二《1.3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06aa4b844769eae109ed18.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4.知道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的三种观点5.理解世界保持人口环境容量的解决措施6.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学重点】1.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3.探究人口合理容量的现实途径,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树立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难点】1.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当今世界是个“人口爆炸”的时代,2006年2月世界人口达到了65亿,据科学家预测: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2046年将突破100亿。
如此多的人口地球是否可以承受的起。
地球上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请大家根据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试着来回答。
生:讨论(选3-4位同学来回答并请他们各自的理由)。
师:(点评)每个同学的答案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位同学确定人口数量的依据是不一样的。
那到底能容纳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二、知识传授师:我们知道地球的面积、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我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
所以地球能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环境承载力”。
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呢?生: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师:对了。
但是有同学仍然会感到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部分去理解:一、环境,它主要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植被等。
)及其组合方式。
二、是承载力,它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具体某事物能承受的某种活动的最大值。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32d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运用讲解法,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为什么说人口合理容量很重要?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实践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2.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根据人口合理容量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我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提出建议。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的成功经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6. 课后作业六、课堂活动与学生互动1. 课堂提问:在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2. 小组讨论:在讨论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主备人:肇庆市实验中学地理科组程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
(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学生回答】略。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
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
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学生回答】略。
【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归纳】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
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20年内肇庆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2)未来20年内肇庆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教师总结】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
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
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
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读图辩论】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看看你比较支持哪种观点:(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
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承转提问】据英国去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
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
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
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
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学生讨论】略。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追问】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师生互动】(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
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师生讨论】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教师追问】(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学生探讨】(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