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帮乾博士入选全球农业信息技术TOP100高产作者

合集下载

植物促生菌暹罗芽孢杆菌37402-1_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的促生效果

植物促生菌暹罗芽孢杆菌37402-1_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的促生效果

185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2)doi:10.11838/sfsc.1673-6257.23080植物促生菌暹罗芽孢杆菌 37402-1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的促生效果张亚楠1,王凯望3,牛邦彦2,王 丽4,张梦琦2,陈云云2,王纪忠1*,高 淼2*(1.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3.西安种子管理站,陕西 西安 710054;4.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2442)摘 要: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主产地连作障碍严重,其种植生产的持续性受到制约。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且对环境友好。

研制高效防控大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肥料对我国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生态学和现实意义。

以实验室前期从山东省金乡县连作大蒜根部分离的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获得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ACCC37402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ACCC36464 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37402-1。

菌株37402-1 的PGPR 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ACCC37402和ACCC36464的抑菌率分别为52.70%和37.98%;经 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具有水解蛋白能力、产铁载体能力、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

温室盆栽试验显示,接种暹罗芽孢杆菌 37402-1菌悬液能够促进大蒜幼苗的生长。

田间试验表明,接种暹罗芽孢杆菌37402-1菌剂使大蒜增产12.78%,并改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14.1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B.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C.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行其是。

D.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2.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B.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

C.蔡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晋书·天文志》)”宣夜说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D.文中提到的“辰极”,指的是北极星;“七曜”,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五星在天空的运行,看上去很不规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汲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日全食”发生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和新闻采访车、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放弃了休息,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天文奇观。

C.最近,天文学家们报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对双星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大麦哲伦星系范围,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左右。

D.我国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

大国三农——辉煌成就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大国三农——辉煌成就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总量仍占世界份额的()A:32.5%B:6.7%C:10.2%D:50.5%答案:A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A:45%B:8%C:20%D:5%答案:C3.最早驯化玉米、马铃薯、棉花的是世界哪个区域()A:中国B:古印度C:古巴比伦D:中南美洲答案:D4.最早驯化水稻、谷子、大豆是世界哪个区域()A:古埃及B:中国C:古巴比伦D:古印度答案:B5.中国传说中谷神是谁?()A:黄帝B:伏羲C:后稷D:神农氏答案:C6.五谷的一种说法是?()A:稻、玉米、麦、稷、菽B:高粱、玉米、黍、麦、稻C:麦、玉米、稷、菽、黍D:稻、黍、稷、麦、菽答案:D7.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世界农业文明起源区有()。

A:北非B:中国C:中南美洲D:西亚答案:ABCD8.中国农业主要起源于那几个地区()A:长江中下游流域B:沿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沿松花江流域答案:ABC9.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

()A:错B:对答案:B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蚕丝已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1950年,我国颁布(),在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A:《宪法》B:《户口登记条例》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改革法》答案:D2.()年以后,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宣告取消,“皇粮国税”的制度自此终结。

A:2007B:2004C:2006D:2005答案:C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农业发展作出了远景谋划,提出到()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A:2020;2035B:2022;2050C:2035;2050D:2022;2035答案:C4.国家于2015年试点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合并成为()发放给承包户,”,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香蕉基因组学研究20年:成就与挑战

香蕉基因组学研究20年:成就与挑战

香蕉基因组学研究20年:成就与挑战作者:金志强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0年第10期摘要:香蕉基因组学研究已逾20年,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从全基因组测序、亚基因组分化、基因水平上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多倍体背景下的染色体交换及基因组扩张与功能等5个方面,论述了香蕉基因组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香蕉;基因组学;A基因组;B基因组中图分类号:S668.1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Banana genome has been studi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nd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of banana genomics research were reviewed from five aspects: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subgenome differentiation, chromosomal structural variation at genome level, chromosome exchange under polyploid background, genome expansion and function.Keywords: banana (Musa L.); genomics; A genome; B genome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10.007基因组学(genomics)是研究基因组(genome)的科学。

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或一个细胞器所有DNA分子的总和[1]。

基因组学的发展是以1990年10月1日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作为起点的,至2000年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覆盖大部分基因组的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完成[2]。

培育农业大国的科技“领跑者”

培育农业大国的科技“领跑者”

2021.1056聚焦三农JUJIAOSANNONG编辑:赵昕(****************)聚焦农村,探讨农业,关心农民。

培育农业大国的科技“领跑者”“这套技术体系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将助推生产方式变革。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正在自豪地介绍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该技术是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成果之一,也是农业农村部2020年十大引领技术之一。

从2011年起,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一大批像李少昆这样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迅速成长。

经过十年培养,目前已建立起一支有6000多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中蕉9号”在众多新品种推广中脱颖而出,成为香蕉界的“网红”。

其培育者正是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易干军。

易干军2012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他带领的香蕉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选育出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中蕉9号”,是国际香蕉抗病育种的重大突破,阶段性解决了香蕉枯萎病危害这一重大国际难题。

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服务产业水平稳步提高,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陈万全带领麦类真菌病害综合防控创新团队,构建了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金黎平带领马铃薯生物学和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育成的早熟优质多抗中薯系列品种累计推广7400多万亩,新增产值156亿元。

据统计,培养期内,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3392项,384项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效益达到2613.4亿元。

其中,有145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担任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岗位科学家,在我国农业产业各领域担当科技“挑大梁” “领跑者”。

造就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经费稳定支持、灵活使用,极大地释放了科研生产力。

水肥决定油棕高产

水肥决定油棕高产

水肥决定油棕高产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年(卷),期】2007(000)003
【总页数】1页(P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91
【相关文献】
1.水肥调控对油棕叶片数量与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J], 李晓波;曹建华;蒋菊生;林位夫
2.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Ⅰ.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J], 彭桂峰;李义珍;杨高群
3.吉林松原“万亩农作物高产示范工程”水肥一体化示范田现场测产玉米高产3万斤不是梦 [J], 吴江
4.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Ⅰ.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J], 彭桂峰;李义珍;杨高群
5.中国热科院自主选育成功高产油棕新品种 [J], 田婉莹;操戈;邓卫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与科技服务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与科技服务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与科技服务进展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3期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发布白木香基因组精细图谱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发布了白木香基因组精细图谱,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GigaScience期刊。

该基因组精细图谱的发布将为野生白木香种群保护生物学、沉香结香机制和香味基因及树种的进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基于基因组的白木香分子育种的深入工作提供了可能,在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利用Oxford 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结合Hi-C数据生成了220.6 Gb的高质量读长。

组装后的白木香基因组大小约为726.5 Mb,其中716.6 Mb的序列被锚定至8条染色体上,Scaffold N50为88.8 Mb,BUSCO分析结果为95.2%。

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比例为59.1%,共注释了29 20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根据单拷贝基因的系统发育和分化时间估算,发现白木香与其在锦葵目(Malvales)的最近共同祖先大约在53.2~84.4百万年前分开。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中第一个基因组组装至染色体水平的物种,随着后期更多个性化数据的装配和分析,新版基因组图谱将保持持续更新。

白木香是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沉香”的重要基源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在自然条件下,仅有7%~10%的白木香可以结香,且结香过程极为缓慢,通常需要数十年。

良好的医药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导致了人们对白木香的掠夺式采伐,其野生资源已日渐枯竭。

野生白木香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IUCN Redlist列为易危(VU)物种,收录在CITES附录二中。

九个不同品种油棕抗旱性的生理生化鉴定

九个不同品种油棕抗旱性的生理生化鉴定

2021年3月Mar.2021第41卷第3期Vol.41,No.3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九个不同品种油棕抗旱性的生理生化鉴定金龙飞杨蒙迪周丽霞冯美利曹红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油料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文昌571339)摘要对9个油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培育适合中国栽培的油棕新品种提供参考。

以2年生的油棕盆栽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的油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9个油棕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显著;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大小依次为RYCR3>RYNG1>RYCR5>RYCR6>RYCR4>RYCR2>RYCR7>RYMY9>RYMY8;9个油棕品种中RYCR3、RYNG1和RYCR5的抗旱较强,RYCR6、RYCR4和RYCR2次之,RYCR7、RYMY9和RYMY8最弱。

关键词油棕;干旱胁迫;抗旱性评价;隶属函数中图分类号S718.43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1.03.007Physiologic and Biochemical Assessment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Nine Oil PalmVarietiesJIN LongfeiYANG MengdiZHOU LixiaFENG MeiliCAO Hongxing(Coconut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 Station of Tropical Oil Plants,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Wenchang,Hainan 571339,China)Abstract Drought resistance of 9varieties of oil palm was comprehensively asse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l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oil palm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China.The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soluble protein,total phenol,proline and malondialdehyde an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catalase and peroxidase in the leaves of the 2years old seedlings of the 9varieties of oil palm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control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the oil palm varieties was comprehensively assessed by us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9varieties of oil palm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nder drought stress.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is in the order of RYCR3>RYNG1>RYCR5>RYCR6>RYCR4>RYCR2>RYCR7>RYMY9>RYMY8.Among the 9oil palm varieties,varieties RYCR3,RYNG1and RYCR5are higher in drought resistance,followed by varieties RYCR6,RYCR4and RYCR2,and varieties RYCR7,RYMY9and RYMY8are the lowest in drought resistance.Keywords oil palm ;drought stress ;drought resistance assessment ;membership function油棕(Elaeis guineensis )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产油效率极高,是花生的5~6倍,大豆的9~10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菠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菠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龙源期刊网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菠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8年第09期
8月27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
菠萝研究室研发的“菠萝周年供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建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认为该项成果整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认为,该项研究阐明了菠萝成花机理、果实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养分需求规律和主要病害的成因等,创建了菠萝花期与品质调控、养分管理及主要病害防治等技术,实现了菠萝周年供果。

这些新技术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菠萝研究室刘胜辉副研究员介绍,目前全国菠萝种植面积约100万亩、总产量155万t,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省。

随着我国菠萝消费量以年均约7.5%速度增长,菠萝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南亚所菠萝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菠萝产期集中、果实品质不佳、病害严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系统研究,明确了菠萝周年生产过程中心腐病、黑腐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创建了绿色、高效的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心腐病综合防治效果达95%以上,黑腐病发病率降低53.9%,货架期延长10天以上;明确了华南亚热带生态气候区菠萝花芽分化和成花规律,创建了种苗分级、分期定植栽培技术,解决了菠萝小苗自然開花率高的问题;研发了分子筛吸附乙烯的轻简催花等技术,使开花率达98%以上,解决了夏季催花难的问题,创建了高效催花技术,实现了菠萝的周年供果;探明了周年供果菠萝的养分需求规律,研发出菠萝专用叶面肥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制定了施肥管理技术规程。

该技术的应用使菠萝商品果率增加13.9%,增产17.9%。

(来源:热作发展处,2018-9-7)。

华南9号食用木薯间作花生、玉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华南9号食用木薯间作花生、玉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2022年7月 热带农业科学第42卷第7期Jul.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2, No.7收稿日期 2022-04-19;修回日期 2022-04-26基金项目 海南省重点研发“食用木薯良种良法与高值化利用集成示范”(No.ZDYF20201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No.2020YFD1000600);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木薯栽培生理岗”(No.CARS-11-hnhj )。

第一作者 黄洁(1966—),男,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木薯栽培,E-mail :**************。

华南9号食用木薯间作花生、玉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黄洁 魏云霞 刘丽娟 韦卓文 张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摘 要 为完善海南省木薯间作模式,开展了华南9号食用木薯间作花生、玉米对产量性状的互作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收获花生、玉米后,间作的木薯株高、茎径得到快速恢复正常生长,且极显著降低木薯茎叶产量34.9%~46.7%,从而提高木薯收获指数28.6%~46.4%;分别比较不覆盖或覆盖秸秆处理,间作早熟鲜食玉米的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粗淀粉产量、鲜薯粗淀粉含量均高于间作花生,说明间作早熟玉米对木薯的整体竞争影响弱于间作花生;间作玉米模式比单作木薯虽减产鲜薯4.5%~13.6%,但鲜薯产量及其收入均不达显著差异。

总体看,由于增产玉米鲜穗重11.8~12.1 t/hm 2,增加间作收入约等于鲜薯收入的80%,最终比单作木薯极显著增加总收入68.1%~75.4%、净收入72.8%~81.9%,值得推广。

关键词 木薯;花生;玉米;间作;互作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7.001Effects on Yield Character within Edible Cassava South China9 Intercroping Peanut or MaizeHUANG Jie WEI Yunxia LIU Lijuan WEI Zhuowen ZHANG Jie(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Conservationand Utilization of Cassava Genetic Resourc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ssava intercropping model in the Hainan province, a study was conducted which was interaction effects on yield character within edible cassava South China 9 intercroping peanut or maiz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ssava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after harvesting peanut or maize increased quickly, intercroping peanut or maize model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growth of cassava stem and leaf by 34.9%~46.7%, then finally im-proved the harvest index by 28.6%~46.4%.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s of cover or not cover the straw of peanut and maize respectively, the root number per plant, yield of fresh cassava storage root (FCSR) , crude starch yield and crude starch content of FCSR within cassava-maize-intercropping (C-M-I) system were higher than cassava-peanut-intercropping (C-P-I), it mean-ing that C-M-I was weak competion compared to C-P-I. C-M-I decreased FCSR yield by 4.5%~13.6%, but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FCSR or income of FCSR, C-M-I increased fresh maize ear yield by 11.8~12.1 t ·hm -2, then increased maize income equal to about 80% imcome of FCSR, finally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output value by 68.1%~75.4% and the net income by 72.8%~81.9% compared with sole cassava, so C-M-I wa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Keywords cassava; peanut; maize; intercroping; interaction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间作花生和玉米是我国主要木薯间套作模式[1]。

稻花香里说“甬优”

稻花香里说“甬优”

稻花香里说“甬优”作者:毛思洁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21年第08期2020年,宁波市奉化区江口街道农户竺海龙种植的连作晚稻百亩方亩产最高达到801.79公斤,经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认证,打破2018年乐清市种粮大户卓灯球创造的800.91公斤“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这是宁波粮食生产创造的第17次“浙江农业之最”。

保饭碗,首先保大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竺海龙种植的品种为全国超级稻“甬优1540”,是宁波市自主选育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之一。

一亩地种出“吨把粮”,关键是良种提了劲儿。

据了解,“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已经创造浙江省单季稻、连作稻和再生稻的最高亩产和百亩方平均亩产等多项“浙江农业之最”,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高产创建中亦屡创佳绩,全省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受到农户广泛好评,更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从无到有廿年育出63个品种说起“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宁波市农科院原院长、宁波种业首席科学家马荣荣。

他一直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水稻杂交研究,今年是他从事杂交水稻育种攻关的第40个年头。

我们碗中的稻米流脂,正是马荣荣这样的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与开拓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攻克籼稻杂交技术,但与籼稻杂交技术同时开展的粳稻杂交育种却陷入了纯度不高、增产优势不明显的境地,连国内顶尖的杂交稻专家都认为粳稻杂交的安全性不过关。

相关科研院所也相继放弃了粳稻杂交实验。

1996年,宁波市相关部门考虑终止项目。

听到消息,马荣荣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保证5年内育出增产10%的杂交粳稻。

之后,马荣荣团队花大力气选配粳稻杂交的优良亲本,抓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

经过4年的埋头苦干,粳稻杂交品种“甬优1号”诞生,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比照增产10%以上的稻种,当年在全省推广种植20万亩。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在高筒量简化测序技术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在高筒量简化测序技术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在高筒量简化测序技
术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年(卷),期】2015(0)10
【摘要】“AFSM技术,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的可以在全基因组高通量检测SNVs的同时检测甲基化位点的方法,具有其它简化测序无法比拟的优
势。

”AFSM技术发明人、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生物所)青年科学家夏志强博士告诉记者。

【总页数】1页(P26-26)
【关键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测序技术;生物技术;高通量;研究所;同时检测;青年科学家;全基因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专注热带农业潜心生物技术——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家明教授 [J], 杨霞;李备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大型海藻研究团队赴泰国开展热带大型海藻资源考察 [J],
3."中国-东盟热带大型海藻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举办 [J],
4.“中国-东盟热带大型海藻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举办 [J],
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番木瓜生物技术研究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高产杂交稻博优225在海南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杂交稻博优225在海南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杂交稻博优225在海南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严小微;邢福能;唐清杰;王敏芬【摘要】博优225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参加海南省区试和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结实率高、熟色好等优点.介绍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杂交稻;博优225;高产;栽培技术【作者】严小微;邢福能;唐清杰;王敏芬【作者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口571100【正文语种】中文海南地处热带,高温高湿,气候灾害频发,生产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其中早稻稻瘟病严重,晚稻白叶枯病严重,省内平均水稻单产300 kg/亩左右,生产上迫切需要推广种植高产、抗病、广适性杂交稻新组合。

博优225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广西博白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博A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R225组配育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

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2011年在海南省共计示范种植217.5万亩,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1.1 产量2006年晚造在海南定安、文昌、海口、儋州等市(县)示范种植4万亩,一般大田平均每亩产量500~550 kg,在肥田中高产的稻田超过650 kg/亩。

其中在定安黄竹示范1 000亩,经测产平均每亩产量达603.25 kg,比对照博Ⅱ优15增产7.8%;在儋州中和镇示范1 500亩,现场验收测产平均每亩产量达583.34 kg,比对照博Ⅱ优15增产8.3%。

2007年晚造在海南文昌、定安、屯昌、海口、东方、儋州、乐东等市(县)示范种植7.5亩,示范产量表现突出,农户种植普遍获得增产,一般产量比对照博II优15增产5%~8%左右。

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_概述说明

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_概述说明

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热带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因其适应热湿环境、高产潜力和广泛的利用价值,在热带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热带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壤肥力低下,气候条件复杂,常年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这给热带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和农业专家们在过去几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并结合本实际调查数据与实验证据,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概述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和分析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问题。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撰写的背景和目的,并对文章整体结构进行介绍;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热带作物增产技术、节本增效技术以及这两者的集成优势;然后,在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部分我们将介绍选择热带作物种类、设计示范试验方案和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最后,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将具体展示热带作物增产效果分析、节本增效技术实施情况及经济效益评估,以及集成示范对农户收入影响的相关分析;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结论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深入探讨当前关于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相关领域。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整理和总结,可以为农业从业者、决策者以及科学家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文还将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和详细案例分析,对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促进热带作物的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长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热带作物增产技术热带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但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限制,热带作物的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研发和应用热带作物增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热带作物增产技术。

答案写满麦田——记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欧行奇

答案写满麦田——记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欧行奇

封面人物答案写满麦田——记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欧行奇 杨 戈 吴 彪 “让中国人都吃上白面馍”2023年12月中旬的一场大雪连续下了两天,新乡市气象局发布了暴雪橙色预警,预计夜间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10℃以下。

这让河南科技学院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的骨干成员李新华有些坐立不安,她担心试验田里的“百农207”品种小麦扛不住这一波极端寒流的侵袭。

从20年前跟随她的老师欧行奇教授搞育种开始,欧行奇就不断地向她灌输“越是刮风下雨,越是天气不好,就越要往地里跑”的职业责任。

所以,第二天天还没大亮,李新华就驱车赶往30千米以外的试验田去察看麦苗的情况。

一路上,白茫茫的大雪厚厚地铺满了中州大地。

黄淮平原两亿五千万亩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麦田,这个地区的小麦产量甚至会决定我国这一年粮食整体上的丰歉。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特别指出:“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这一声叮嘱,黄钟大吕,如春雷、似战鼓,响在欧行奇这些扎根河南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下田察看的结果让李新华一颗悬在半空的心落了地,“百农207”完全经受住了这次寒潮的考验。

她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发给了自己的老师。

欧行奇对于自己培育的品种一直充满信心,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的创建人,也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他有着40年的育种经验,长期工作在小麦品种培育推广第一线,先后主持培育了“百农207”“百农307”“百农607”等17个新品种。

其中“百农207”在2013年通过审定后,自2015年起,就成为河南对于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曾向全世界发出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当时,不光是布朗,很多西方学者都认为,未来全球的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中国人的需求。

然而30多年过去了,放眼中国大地,以欧行奇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学家们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上演了用9%的耕地面积,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作物、养活占全人类22%人口的中国式奇迹。

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

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

第41卷 第5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1, No.5 2020年10月Oct., 2020* 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0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185)、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容量评估与管理岗位(CARS-49)和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YFE0118300)共同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2019YFD0900803), 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876185),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Post of National Shellfish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ARS-49), and Key Project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YFE0118300)].①通讯作者:房景辉,副研究员,E-mail:**************收稿日期: 2019-06-25, 收修改稿日期: 2019-07-13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625001 /房景辉, 蒋增杰, 蔺凡, 高亚平, 方建光, 张鹏, 郭智俐, 杜美荣, 孟珊. 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5): 134–140Fang JH, Jiang ZJ, Lin F, Gao YP, Fang JG, Zhang P, Guo ZL, Du MR, Meng S.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of standard kelp long line culture in Sanggou Bay.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0, 41(5): 134–140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探析*房景辉1①蒋增杰1 蔺 凡1 高亚平1 方建光1张 鹏2 郭智俐2 杜美荣1 孟 珊1,3(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2. 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 威海 264209;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摘要 针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的超容量养殖现象,研究了该海区中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的海带生长差异。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邵文杰 2004-05-23 来源:光明日报本报北京5月22日电正在此间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7届亚太区域部长级会议认为,中国首创的杂交稻技术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生根结实,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增加一些国家农民的收入提供了一根“魔杖”。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杂交水稻生产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水稻的制种需要增加30%以上的劳力。

杂交稻大幅增产带来的增收潜力也十分诱人。

仅在中国,2003年两系法杂交稻累计推广8241万亩,共增产优质稻谷约81亿公斤,农民因此增收1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科学家在1974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

作为世界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研发国和输出国,中国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水稻育种专家,其中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自1997年开始,中国启动了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至今已经育成D优527、两优E32等16个杂交稻新组合,大田亩产均达到或超过800公斤的世界纪录,有的甚至接近1000公斤。

而同期日本、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但都没取得水稻单产的重大突破。

目前,中国杂交稻育种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技术和产品已开始向国外输出。

如D优527和两优E32已通过有关国家的品种审定,其中前者已出口320万公斤。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杂交水稻的产量通常比最好的常规品种高15%到20%,即每公顷增产1吨。

中国稻作面积尽管从1975年的3650万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050万公顷,但仍能满足10亿以上人口的需求,这得益于杂交水稻的发展,使中国水稻单产从每公顷3.5吨增加到6.2吨。

中国目前正在发展新一代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争取实现亩产吨粮的目标。

2003年,超级杂交稻在中国增至2700多万亩,增产粮食40亿公斤。

我国杂交水稻走向了世界,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巨大我国杂交水稻走向了世界,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巨大。

科创中国·人物

科创中国·人物

科创中国·人物作者: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4年第06期5月22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第6届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国际会议的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被授予“CIGR卓越功勋奖”。

颁奖词写道:“罗锡文院士是中国最资深、最受尊敬的专家之一。

他是国内外农业和生物系统领域最杰出的贡献者。

他对农业技术发展和推广的深远影响,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嫦娥六号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将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

探月工程四期首席科学家王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主任,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中方首席科学家,亲自参与了“子午工程”“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等国之重器的研制和发射,他带领中国空间科学不断取得突破。

全球过敏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过敏科学》是欧洲过敏科学与临床免疫学会的官方期刊,新一期“中国主题”于2024年5月面向全球正式出版。

作为中国鼻科学和过敏科学代表,《过敏科学》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已是连续第4次受邀担任“中国主题”的客座主编,他协同国内多位过敏科学与免疫学领域顶级专家,共刊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20篇文章,包括2篇述评、5篇长文、12篇速报和1篇评论,集中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过敏科学、鼻科学、呼吸病学和皮肤病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其成为中国学者向世界全面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舞台。

多年来,张罗主持制订我国过敏性鼻炎领域第一个英文诊疗指南(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8)、主编首部CRS 英文专著(Chronic Rhinosinusitis,2021)等,为扩大中国鼻科学和过敏科学在世界学术领域的影响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松笔研究员喜获“中国侨界贡献奖”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松笔研究员喜获“中国侨界贡献奖”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松笔研究员喜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年(卷),期】2023()1
【摘要】日前,中国侨联第九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颁发了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陈松笔研究员荣获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二等奖,海南分会场为陈松笔等获奖者举行了颁奖仪式。

多年来,陈松笔带领团队成员,以改良木薯品种为切入点,搭建起联合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平台,深层次挖掘与特有代谢途径相关的重要基因资源。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打造中国热带农业品牌——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庆煌
2.世界
著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研
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创天3.世界著
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创天4.中国热带农业
科学院荣获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突出贡献奖5.我国生物
医药行业迈入创新发展新赛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研究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简介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简介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11(32)11
【摘要】《世界热带农业信息》于1993年12月由内部刊物转为国家正式刊物(国科发信字332号文,1993年10月),其前身原为《热带作物参考资料》与《热带作物译丛》,刊号采用原《热带作物译丛》刊号(CN46—1045/S)。

两刊合并成“信息”并获得公开刊号后,因其特色鲜明,获得众多读者、出版社或数据库开发公司的青睐,纷纷来电来信订阅或邀请本刊加盟,
【总页数】1页(P2093-2093)
【关键词】热带作物;农业信息;世界;数据库开发;参考资料;出版社;刊物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9
【相关文献】
1.热带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专业著作——《热带农业信息化》简介 [J], 陈秋萍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热带农业数据库文献资源简介 [J],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热带农产品安全评估研究室简介 [J],
4.热带农业信息分析研究室简介 [J],
5.《世界热带农业信息》征稿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陈帮乾博士入选全球农业信息技术
TOP100高产作者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年(卷),期】2023()1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全球农业信息技术高产作者及高质量论文Top100排名。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栽培生态研究室陈帮乾博士入选,排名全球第34位。

本期排名数据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016~2020年的SCI和SSCI论文数据,将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数据集中发文量排名前5万的作者,按h指数高低进行排名,取前100位定义为该学科高产作者。

农业信息技术全球Top100高产作者主要来自15个国家,涉及58个机构。

中国有48位,排名第一,美国有27位,排名第二。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农业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问题研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为例
2.农业科研院所单独招收博士后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例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精品西瓜新品种"琼丽"入选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名录
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举办热带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商新时期中国热带农业发展大计
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澜湄国
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