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合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贸经、工商系各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职业知识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学会思考”为出发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2022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新大纲

2022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新大纲
3. 生 产 和 成 本 理 论。 4. 市 场 结 构 理 论。
5. 生产要素市场 理论。
6. 市场失灵和政 府的干预。
7.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的宏观经 济模型。 8. 经济增长和经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 【★★】均衡价格 【★】弹性 【★★★】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经济人假设、效用理论 【★★★】消费者偏好 【★★★】预算约束 【★★★】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 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 的相关理论 【★★】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依据 【★★★】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 【★】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 式。 【★★】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和帕累托最 优状态 【★★★】市场失灵理论 【★★★】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 本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 间关系。 【★★★】总需求和总供给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8.货币供求与货 币均衡。
19.中央银行与货 币政策。
20.商业银行与金 融市场。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量、社会融资规 模 【★★】数字货币 【★★★】货币供求理论 【★★★】货币均衡原理、货币需求理论、货 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的基本原理 【★★】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金融服务、货币政 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主要业 务和中央银行独立性 【★★★】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 搭配使用的效果 【★★】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 用 【★★★】非常规货币政策与结构性货币政策 的工具、目标与机理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措 施、我国贷款基准利率改革情况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特点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金融市场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
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概述。

学生将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课程目标
-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了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机制
- 掌握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概述
- 了解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影响
- 培养分析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决策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产要素
- 稀缺性和选择
- 边际分析
第二章市场经济运作
- 需求与供给
- 市场均衡
- 价格机制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
- 国民经济核算
- GDP和GNP的概念
- 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四章微观经济学
- 市场结构
- 垄断和垄断竞争
-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
第五章政府和市场
-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
- 税收和财政政策
- 贸易政策和全球化
教学方法
讲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
- 期末考试:60%
- 小组讨论:20%
- 作业和考勤:20%。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经济学基础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课程代码:0901002;09010002授课专业: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卓越班)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简介1、《经济学基础》的学科特点:《经济学基础》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够利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2、《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开设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与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力争达到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在最后一次课上随堂完成。

学生总评成绩为60分即为合格,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60%)组成。

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勤、平时个人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叶德磊.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袁志刚.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经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原理,了解微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掌握及需求与供给定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失灵、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等内容,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应对并解决实际岗位中的问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分析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供给;2.能够分析消费者行为;3.能够分析生产者行为;4.能够分析生产要素;5.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二)知识目标1.掌握需求与供给定律;2.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3.掌握生产者行为理论;4.掌握成本理论;5.掌握生产要素基本理论。

(三)技能目标1.具备市场经济分析的能力;2.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具备实践和应用的能力;4.具备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能力;5.具备逻辑计算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视频、网站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实施“N+1+1”的过程考核制度,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占总成绩的40%,分别是:作业20%、测试10%、课堂表现10%;第一个“1”是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第二个“1”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2024年高等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高等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高等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学方法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 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能够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影响;3. 熟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够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和影响力;4.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定义与范畴-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和发展历程2. 微观经济学-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 弹性和边际分析-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3. 宏观经济学- 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通货膨胀与失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周期与政府调控4. 经济学应用- 经济学模型与预测- 经济政策与实践- 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与个人决策- 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经济学讨论和小组项目,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制定学生实践任务,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2. 评估方式-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40%):对课程的中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60%):对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课堂表现和作业(参与度、作业质量等):作为辅助评估指标。

五、参考教材1. 王小波,经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 张三,微观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3. 李四,宏观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六、备注以上课程大纲仅供参考,最终教学内容和安排以具体教师讲授为准,如有调整将及时通知学生。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2. 理解经济学的三大核心问题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3.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需求与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等;4.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领域概述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2.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分析3. 企业行为和成本理论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信息经济学基础第三单元:宏观经济学1. 货币与银行体系2.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3.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失业与通货膨胀5. 政府经济政策与调控第四单元: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3.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应用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进行案例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组织实践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材- 主教材:《经济学导论》- 辅助教材:《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导论》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价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项目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因素综合考虑。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2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5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科。

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通过分析个体和整体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学生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a. 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b. 弹性及其应用c. 企业与产业组织d.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e. 收入与福利分配2.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a. 国民经济核算b.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c. 货币与银行d.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e. 国际贸易与汇率3.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a. 经济学模型与假设b. 数据收集与处理c. 统计分析与推断d. 经济预测与评估e. 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四、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1. 授课:通过系统而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2. 讨论:在特定的话题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思维的活跃与碰撞。

3. 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和经济事件的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项目: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项目,加深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5. 阅读与写作:指导学生阅读经济学相关文献,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

3. 期中考试: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全课程的知识与能力。

六、参考资料1. 经济学原理,Gregory Mankiw 著2. 经济学通识讲义,N. Gregory Mankiw等著3. 经济学概论,Paul Samuelson 著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a.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8周)b.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7周)2. 第二学期:a.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7周)b. 复习与总结(4周)八、上课要求1. 准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每学期学分: 4 学分每学期学时: 64 学时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全校性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理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掌握:价格决定理论、效用最大化原理、生产与成本理论、利润最大化原理、四类生产的厂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通货膨胀、失业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

三、教学内容导论1学时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经济学的分类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 学时第一节需求一、需求与需求函数二、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一、供给与供给函数二、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市场均衡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第四节需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二、需求收入弹性三、需求交叉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学时第一节效用与边际效用1.基本概念2.边际效用递减曲线与需求曲线3.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一、无差异曲线二、预算线三、消费者均衡第三章生产与成本4学时第一节短期生产函数一、企业的本质二、生产函数的定义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四、生产三阶段五、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二节长期生产函数1.等产量线2.等成本线3.投入的最优组合第三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规模收益的含义2.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3.范围经济第四节成本的定义及分类1.成本的性质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3.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沉没成本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第五节短期成本函数1.概念2.曲线形状第六节长期成本函数1.含义曲线形态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4学时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三、厂商收益四、短期均衡五、长期均衡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二、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三、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四、短期均衡五、长期均衡六、价格歧视七、政府的价格管制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厂商需求曲线三、短期均衡四、长期均衡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上及厂商行为一、寡头垄断的特征二、相互勾结三、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第五章分配理论4学时第一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二、工资的决定三、利息的决定四、利润的决定五、地租的决定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一、洛伦斯曲线二、基尼系数三、矫治对策第六章国民收人的核算及决定的简单模型4学时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三、名义GDP与实际GDP四、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第二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总需求的构成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三、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五、乘数理论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一LM模型8学时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一、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二、IS曲线的移动第二节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二、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三、LM曲线的移动第三节两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一、均衡国民收入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8学时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形态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二、短期总供给曲线三、长期总供给曲线第三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二、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三、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8学时第一节失业理论一、失业的计量与类型二、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三、总需求与失业四、失业的社会代价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四、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早期菲利浦斯曲线二、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8学时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二、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三、经济周期的成因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8学时第一节财政政策一、自动稳定器二、权衡性财政政策三、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二、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三节两种政策的组合与效果一、两种政策组合的方式二、两种政策的效果四、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闭卷考核占60%、平时考核占40%(其中出勤25%、作业25%、同学互评占25%,平时提问考核25%)。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要求本课程作为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

为学生提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提高分析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和目的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1)经济学概述(2)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经济学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学定义、分类,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学时:4第二章价格理论教学内容:(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均衡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的含义与规律,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运用使教学重点。

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是难点。

学时:10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1)效用理论(2)基数效用论(3)序数效用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学时:6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2)最优投入组合(3)规模收益教学重点与难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

学时:6第五章成本与收益教学内容:(1)概述(2)短期成本分析(3)长期成本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成本分析,各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和关系学时:6第六章市场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2)完全竞争市场(3)非完全竞争市场(4)不同市场类型的比较教学重点与难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与厂商的需求曲线形状;完全竞争厂商、完全垄断厂商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和特征学时:8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内容:(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2)劳动与工资(3)地租(4)企业家才能与利润(5)收入分配平均程度教学重点与难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地租、工资、利润、利息的决定学时:8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教学内容:(1)市场失灵(2)外部性(3)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4)信息不对称(5)政府干预(6)效率与公平教学重点难点: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学时:6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教学内容:(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概述(2)总需求与总供给(3)总需求的构成(4)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5)乘数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3. 能够分析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4. 培养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2. 需求与供给;3. 价格与成本;4. 市场结构和竞争;5. 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五、课程安排1. 第一周:经济学导论2. 第二周:需求与供给3. 第三周:价格与成本4. 第四周:市场结构和竞争5. 第五周: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6. 第六周: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六、教学考核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期末考试(50%):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1. 主要教材:《经济学原理》;2. 辅助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八、教学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请学生们根据大纲内容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学生学习愉快,取得成功!。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

其中讲授48。

学分:3开设学期:第3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客观解释政府的经济调控。

其对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理解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两大理论流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来证明市场机制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来验证政府干预的价值。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管理学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经济学》课程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5%+课后作业X25%+课堂表现X20%+调研报告X40机期末成绩(100分):试卷。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张瑞民:《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5月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二)参考资料:1.戴维・R.,哈克斯:《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8月2.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体、企业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在大学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供求关系:学生将学习到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基本机制。

他们将了解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市场均衡。

2.消费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做出购买决策。

他们将学习到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的概念,并学会如何通过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消费决策。

3.生产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来最大化利润。

他们将学习到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到企业如何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做出决策。

4.市场结构:学生将学习到市场竞争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决策制定。

在宏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国民收入和生产: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度量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水平。

他们将了解到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意义。

2.经济增长: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他们将了解到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经济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3.通货膨胀和失业:学生将学习到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类型。

4.货币和货币政策:学生将学习到货币的作用和货币政策的目标。

他们将了解到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1307001课程名程:经济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建立起对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本章要求:理解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本章要求: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弹性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用供求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掌握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第三章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
本章要求:掌握偏好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及其变动;掌握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函数;掌握短期的七种成本曲线和长期的三种成本曲线。

第四章市场与厂商的决策
本章要求:了解四种市场类型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了解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决策的特点;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要求:了解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联系;掌握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的生产要素决策。

第六章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要求:了解什么是市场失灵;掌握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和改善其效率的政府政策;掌握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物品的特点及政府提供和干预的必要性。

第七章国内生产总值
本章要求:掌握GDP的基本概念;掌握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衡量GDP的组成。

第八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本章要求: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框架;理解古典观点和凯恩斯观点;应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框架分析短期经济波动。

第九章IS-LM模型
本章要求:了解两部门和三部门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掌握商品市场均衡决定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决定的LM曲线。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要求:掌握基本的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掌握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乘数。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本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经济学基础,刘毅军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