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表

合集下载

《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标准

《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标准

《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作物遗传育种课程代码180114001课程类型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综合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修读方式√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学时64 学分 4 理论学时50 实践学时14教学场所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实验室理实一体化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他()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作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熟悉作物选育种的常用方法,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技术(目的),经由作物育种目标制订、品种选育技术实训、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方案编写等(历程),以实现能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繁育和推广等常规工作。

(预期成果)。

”二、学习成果三、核心能力权重分配四、学习内容1.明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连锁遗传定律等遗传学基础知识。

理论:领会遗传的细胞学和分子基础,遗传物质的变异等概念及其关系。

理解孟德尔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定律等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以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实训:开展作物根尖压片技术及有丝分裂观察等实训。

2.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理论: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熟悉品种资源的收集、分类、保存的方法。

实训: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分类、保存的方法课业:完成作物育种目标制订3.明释有性杂交育种的概念及特点,掌握有性杂交及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和技术。

理论:掌握亲本选配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有性杂交技术、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纯系育种程序,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和技术等。

实训:开展黄秋葵有性杂交与组合配制实训。

课业:结合实训完成作物有性杂交课业。

4.掌握诱变育种和倍性育种的方法理论:熟悉理化诱变剂的种类、诱变剂量处理材料和诱变后代的选择方法。

实训:开展大蒜根尖染色体诱变及观察等实训。

5.掌握良种繁育技术。

理论:掌握品种退化原因与防治方法,学会种子的防杂保纯技术。

掌握良种繁育的基本程序及方法,熟悉种子质量检验程序与技术。

课业:完成作物三系配套制种方案制订等课业。

6.熟练掌握品种审定、区域化鉴定、保护和推广等专业技能。

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本科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本科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本科培养方案1.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简介1.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北京种业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熟悉作物种子改良及种子生产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单位从事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工作;在国家种子管理、农技推广部门从事管理和推广工作;在种子生产和营销企业从事新品种的繁育、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

1.2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生物科学、植物遗传育种理论和农业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为学习重点,接受植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技术训练,能够胜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与经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植物遗传育种理论和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2)掌握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理论和技术;熟悉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3)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的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1.3主干学科作物学、种业科学、植物保护学。

1.4主干课程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总论、植物育种学各论、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等。

1.5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植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生产学等课程的教学实习,以及农学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1.6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4~6年弹性学制。

1.7授予学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课程编号:08112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业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程:种子工程学总学分:4.5,其中实验学分0.5教学目的与要求:作物遗传育种学包括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及规律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以遗传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

通过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总体进程,结合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实践性教学,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基本要求是:1、遗传学部分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

通过遗传学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作物育种学和有关分支遗传学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育种学部分要求了解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方法的关系,掌握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与利用、引种的基本规律、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虫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自交)技术、育种程序及选种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作物遗传学(32学时)绪论(1学时)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遗传学的发展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本章重点: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本章难点:无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学时)第一节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二、细胞质三、细胞核第二节染色体一、染色体的形态二、染色体的结构三、染色体的数目第三节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一、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二、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第四节高等动物与植物的繁殖一、生物的繁殖方式二、雌雄配子的形成三、授粉、受精与种子的形成四、直感现象本章重点: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②雌雄配子的形成和双受精本章难点: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②雌雄配子的形成和双受精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4学时)第一节孟德尔的实验材料和方法一、孟德尔的实验材料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分离现象的解释三、分离规律的验证四、显隐性的相对性第三节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解释三、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四、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第四节基因互作一、互补作用二、积加作用三、重叠作用四、抑制作用五、上位作用本章重点:1、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及其异同点;2、孟德尔定律的验证方法;3、基因互作本章难点:1、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及其异同点;2、基因互作第三章连锁遗传(4学时)第一节连锁遗传的表现第二节连锁遗传一、连锁遗传的解释二、连锁遗传的验证第三节交换值及其测定一、交换值二、交换值的测定第四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一、两点测验二、三点测验三、干扰与符合四、连锁遗传图第五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一、性别的决定二、性连锁本章重点:1、连锁遗传规律及其与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异同点;2、基因定位的原理及方法;3、性连锁本章难点:基因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第四章数量性状遗传(2学时)第一节数量性状的特征第二节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第三节遗传率一、遗传率的概念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本章重点:1、质量性状与数量的区别及联系;2、遗传率的估算本章难点:遗传率的估算第五章细胞质遗传(2学时)第一节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征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二、细胞质遗传的特征三、母性影响第二节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一、雄性不育的特征二、雄性不育的应用本章重点: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2、各种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及其应用本章难点:1、各种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及其应用;2、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区别第六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2学时)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一、近亲繁殖的概念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第二节纯系学说第三节杂种优势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本章重点:1、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其异同点;2、杂种优势;3、杂种优势及其与超亲遗传的异同点本章难点:1、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其异同点;2、杂种优势与超亲遗传的异同点第七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4学时)第一节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概念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三、基因突变的鉴定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一、缺失二、重复三、倒位四、易位第三节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染色体数目及变异类型二、整倍体的类别及其遗传三、非整倍体的类别及其遗传本章重点:1、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及基因突变的鉴定;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遗传效应;3、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几种主要类型的联会和分离特点。

作物育种课程标准-11页精选文档

作物育种课程标准-11页精选文档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作物育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业编制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编制日期:2014-05-16环境与生物科技系(部)制目录1.《作物育种学》课程标准 (1)《作物育种学》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其任务与作用是使学生掌握作物品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种子生产和推广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专业能力。

使学生掌握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作物品种选育和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作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2 培养目标2.1 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作物育种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作物育种实践操作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胜任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学研究职业岗位的工作。

因此,本课程对实现“农业科研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2.2.1 知识目标(1)、明确各种繁殖方式对继承上一代性状的特点,不同植物种类主要采用的繁殖方式。

(2)、掌握常规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2.2 能力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向;通过实验和教学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选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2.3 素质目标(1)、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2)、对科学方法论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观认识;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作物遗传学》使学生具备了较好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遗传育种培训计划表

遗传育种培训计划表

遗传育种培训计划表一、培训目标1. 培养学员对遗传育种理论和方法的深刻理解,掌握相关遗传育种基本技能。

2. 帮助学员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提高其育种实践能力。

3. 提升学员对育种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从事或有意从事农业、生物学、植物育种、家禽育种、蔬菜育种、果树育种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三、培训内容1. 遗传育种基础知识1.1 遗传学基础知识- 遗传与进化-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1.2 育种学基础知识- 育种目标与方法- 杂交育种原理- 选择育种原理- 新品种选育方法2.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2.1 基因组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基础知识- 基因组选择方法- 基因组编辑技术2.2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基础知识- 转基因作物的选育方法-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3. 育种实践3.1 作物育种实践- 杂交小麦育种实践- 花生育种实践- 水稻育种实践3.2 动物育种实践- 家禽选择育种实践- 猪种选择育种实践- 牛种选择育种实践3.3 蔬菜、果树育种实践- 蔬菜育种新技术实践- 果树新品种选育实践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培训方式。

1. 课堂教学通过专家讲解、教材学习等方式,对遗传育种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学员可借此加深对遗传育种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学员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包括种质资源鉴定、杂交育种、基因组编辑等实验操作,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交流通过学员之间的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时间:2023年10月至12月培训地点:中国农业大学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担任培训讲师,他们将为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指导。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Crop Breed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1111850课程总学时:56,其中:讲课:56。

课程学分:3.5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春或秋开课单位: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组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所需先修课: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分子遗传学课程负责人:李保云二、课程内容简介作物育种学是以作物育种原理、育种方法和重要目标性状选育为核心的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科学。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育种目标、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包括引种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群体轮回选择、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主要目标性状的育种方法(包括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作物品质改良)和种子生产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假说、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最新发展。

学会应用作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作物育种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Crop breeding is not only the science researching crop breeding principles, breeding methods and important traits, but also practical science greatly related to biological production. Crop breeding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gronomy specialty.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genetic resources, breeding methods (including selection breeding, cross breeding, heterosis utilization, mutation breeding, distant breeding and ploidy breeding, population recurrent selection, biotechnology utility in crop breeding, and so on), breeding methods for special traits (such as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breeding, stress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 ) and seed productio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hypothesis, basic breed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y, to understand advances of Crop breeding, to resolve general problems of crop breeding, and to improve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三、各部分教学纲要绪言(2学时)1.作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作物育种和作物良种繁育,品种的概念及特点2.作物育种学的的性质、任务和内容3.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作物育种学的发展阶段(达尔文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约翰逊的纯系学说,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国内外育种成就与展望4. 品种的概念和作用:品种的概念,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育种目标: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机械化),制订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和适应机械化需要)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2学时)1.作物繁殖方式:有性繁殖(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花器构造特点及开花习性),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2.自交与异交的遗传效应:自交的遗传效应,异交的遗传效应3.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自交纯系品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杂交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群体品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群体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综合种和通过轮回选择改良的品种),无性系品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系品种的遗传组成特点)第二章种质资源(4学时)1.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稀有、特有种质对育种成效的作用,新的育种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内容,瓦维洛夫的作物8个起源中心,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补充(Zeven和茹考夫斯基的大基因中心),Harlan等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中心和非中心体系,地理学连续统一体学说)3.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按育种实用价值的分类,按亲缘关系的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直接考查收集、征集、交换和转引)、保存(原生境保存、非原生境保存—种植保存、贮藏保存、超低温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4.种质资源数据库介绍:国内外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应用第三章引种与选择育种(4学时)1.引种和驯化: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引种的作用,引种的原理和规律(气候相似性、生态条件相似性和作物生态型相似性),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温度、光照、纬度、海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引种的方法和技术(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的收集,引种材料的检疫,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作物分子育种》课程教学大纲.docx

《作物分子育种》课程教学大纲.docx

《作物分子育种》标准、课程基本信息《作物分子育种》是指在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理论指导下, 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经典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设计培育优良新品种的-门科学。

作物分子育种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其核心仍然是经典育种手段和方法;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的应用,研究目的性和研究效率得到提高,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

本课程是以已经学习过大学本科的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及分了生物学等课程的农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为主要授课对象。

O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了解作物分子育种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理解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概念。

掌握DNA分子标记、分子图谱的构建、质晟性状和数晟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作物基因工程育种;2.能力目标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将作物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改良植物、培育新品种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有关注、跟踪农业各学科最新应用科技的意识,成为宣传、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积极参与者。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作物分子育种概念、分子育种的特点以及分子育种的技术范畴;2、了解作物分子育种的技术优势、分子育种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以及分子育种的生物安全性;3、理解作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利用多媒体进行讲授,准确讲解概念。

本章的重点是作物分子有种的特点以及分子育种的技术范畴。

【讲授内容】1、作物分子育种概念、特点以及技术范畴;2、分子育种的发展与应用前景;3、作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DNA分子标记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DNA分子标记种类及其特点;2、理解各类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3、掌握各类DNA分子标记的技术流程:4、了解DNA分子标记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设计建议】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流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作物遗传育种》授课计划

《作物遗传育种》授课计划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授课计划
(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11年秋> )
课程名称:作物遗传育种考核形式:考试
教研室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200 年月日系部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200 年月日
广西农职院课程授课计划(进度)表
注:1、序号是指该课的授课顺序编号;2、每格填写2节课的教学内容。

此计划教研室、系部、任课教师各一份。

广西农职院课程授课计划(进度)表
注:1、序号是指该课的授课顺序编号;2、每格填写2节课的教学内容。

此计划教研室、系部、任课教师各一份。

广西农职院课程授课计划(进度)表
注:1、序号是指该课的授课顺序编号;2、每格填写2节课的教学内容。

此计划教研室、系部、任课教师各一份。

广西农职院课程授课计划(进度)表
注:1、序号是指该课的授课顺序编号;2、每格填写2节课的教学内容。

此计划教研室、系部、任课教师各一份。

广西农职院课程授课计划(进度)表
注:1、序号是指该课的授课顺序编号;2、每格填写2节课的教学内容。

此计划教研室、系部、任课教师各一份。

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

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

5555,我明天依靠谁? 父母???
精选ppt课件
2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遗传育种学》课程安排
1、总课时:40+40+20=100 2、期课:上期40+下期40 3、实验实习: 试验:20学时
精选ppt课件
3
绪论
▪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遗传
生的不遗传的变异,或者是二者共同造成的。
因此,在育种过程申要采用正确的试验方法,
分清两种不同的变异,并避免误选不遗传的
变异,才能提高育种成效。
精选ppt课件
9
▪ 二、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 进化中的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的统一。遗传,代 表着生物稳定,保守的一面;变异,代表着生物发展 变化的一面。生物靠着遗传保持了种族的稳定和作 物的品种特性。然而遗传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 的。假如没有变异的发生,生物就不可能产生新类 型,也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自然环境,生物的进化 就成为不可能。反之,假如没有遗传的稳定性,而 生物的性状随时变化,也不可能存在具有一定性状 的物种和栽培品种。由此看来,各种生物必须是既 能变异,又能将变异了的新性状遗传下去;再一次变 异,又再一次遗传。在这种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的 运动中,生物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化。
精选ppt课件
12
▪ 例如,在气候变冷的条件下,不抗寒的类型或变异个体, 就会遭到冻害或被冻死;在土壤变碱的环境里,不耐碱 的生物也会逐渐减少,甚至被淘汰。而得到生存和发展 的,只能是那些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达尔文曾发现在 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只生存着不会飞的和翅非常发达的 两种昆虫,他认为这是由于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环境下, 那些只具有一般飞翔能力的昆虫容易被风刮到大洋里, 而只有不会飞或飞翔能力特强的昆虫,才能得到生存。 就是说,大风这个自然条件对昆虫进行了选择,便有利 于生存的变异逐代得到加强的结果。由此看出,在不同 自然环境里之所以生存看不同的生物类型,这是自然选 择的方向不同造成的。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在不断 产生变异的基础上,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作物育种学Ⅰ》教学日历

《作物育种学Ⅰ》教学日历
3
第15周自5月28日
至6月03日
棉花远缘杂交,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3
第16周自6月04日
至6月10日
棉花诱变育种,纯合系选育,育种材料田间鉴定技术,种子生产技术
3
第17周自6月11日
至6月17日
国内外油菜育种概况,油菜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遗传,油菜种质资源
3
第18周自6月19日
至6月24日
油菜杂交育种,油菜杂种优势育种,品质育种,种子生产技术
3
第4周自3月12日
至3月18日
(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育种,水稻育种田间试验技术,水稻种子生产
3
第5周自3月19日
至3月25日
国内外大豆育种概况,大豆育种目标及主要性遗传
3
第6周自3月26日
至5月06日
杂种小麦的选育,远缘杂交创造异源多倍体和导入外源基因
3
第12周自5月07日
至5月13日
诱变技术和花培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小麦育种试验技术,小麦种子生产
3
第13周自5月14日
至5月20日
国内外棉花育种概况,棉花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遗传
3
第14周自5月21日
至5月27日
棉花种质资源,棉花的引种、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3
第10周自11月5日
至11月9日
杂种优势利用
3
第11周自11月12日
至11月16日
杂种优势利用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2
1
第12周自11月19日
至11月23日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抗病虫育种
2
1
第13周自11月26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
(绿1主楼农学综合实验室2 )第9-22周;李卫华
课程:细胞遗传学
(新教C-442)第3-18周;张霞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科技楼411)第5-10周;
张薇
2
3
课程:植物分子育种
(科技楼411)第10-15周;孙杰
课程:植物分子育种
(科技楼411)第10-15周;孙杰
4
晚上
第3-12周;何大俊
课程: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科技楼411)第5-10周;主讲教师:张薇
2
3
课程:数量遗传学
(绿1主楼农学综合实验室2 )第9-22周;
主讲教师:李卫华
班级:硕士英语(一)学术6班精读
(新教C-440)第2-17周;袁丽英
课程:植物遗传改良的理论与方法
(科技楼411)第3-10周;魏亦农
第四节课19:10-20:00
第一节课20:30-21:20
第二节课21:30-22:20
作物遗传育种
节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1
课程:分子遗传学
(科技楼411)第10-17周;
主讲教师:孙杰
植物遗传改良的理论与方法
(科技楼411)第3-10周;
主讲教师:魏亦农
课程:分子遗传学
(科技楼411)第10-17周;孙杰
课程: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会11-200
1
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
班级:学术型学位2011-2班
(会2-302)第2-10周;
主讲教师:王宏君
2
上午:
下午:
晚上:
第一节课09:30-10:20
第二节课10:30-11:20
第三节课11:40-12:30
第四节课12:40-13:30
第一节课16:00-16:50
第二节课17:00-17:50
第三节课18:10-19: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