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化特征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化特征浅析
六仁义后面的虚伪
单说种“罂粟”。他对鹿三隐瞒了真相,这说明白嘉轩知道那就是“鸦片”,但他又好像没有骗鹿三,对,是药材,罂粟这东西可以入药,止疼镇静,可吸噬过多会上隐,最终会使人没命,他为什么瞒着人们种罂粟,讲仁义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反映出他的仁义背后的虚伪。他隐瞒种“罂粟”真相,其实质在自欺。这说明他的仁爱,善良是局限于白鹿村的范围之内,他没有一种大爱,没有民族意识,只有宗族观念。白嘉轩的仁、善、爱是具有狭隘性的,没有以整个华夏民族为关注点。他想发财,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仁义道德构建起的威严背后隐藏着险恶的一面。也告诉了农村的一个现象:在一个地方当最先发展某一项经济作物时,最早的实践者,收获最大。如果说白嘉轩是一个杀人犯,用“鸦片杀人”。我认为他还没有达到那样的认识高度,作为一个“小地主”他那样做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如果说他财迷心窍的话,为什么又听先生的话犁掉自己家的罂粟地,又兴办学堂、修祠堂。这不只是为了自己,他也有宗族观念,爱民之情的。因此他的良知是没有泯灭的。白嘉轩种植罂粟发了家,抱上了两个孙子,仙草学会了纺线织布。这时白赵氏才发现自己的儿子能力,才将权力全部下放开始隐退。这时白嘉轩正式成为这个家庭的主宰。再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阻碍他。接下来白嘉轩更加自信更有雄心地去更上一个台阶。
七外在的刚强,灵魂深处的脆弱
白嘉轩为“求雨”当马脚体现出了他的牺牲精神。在紧要的关头能挺身而出,按常人他不会这么干,只要自己有粮吃。可他并没有因此卸掉身上的责任。假如你我是上帝的话,也会赐于白嘉轩神力的。这些情节使我们想起“夸夫逐日,大禹治水。”在这种场面中,没有人不为之感动的。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多么震撼人心,体现出了悲壮之美。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不得不臣服于神灵。
当瘟疫在白鹿原上蔓延时,白嘉轩在妻子仙草面前暴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身上有神性,但还是人性占主宰地位。书中写道白嘉轩结婚时与妻之在新婚之夜有性描写。而后来的生活中对“性”描写根本没有。这表现出白嘉轩对婚姻的态度:夫妻婚后除了生子之外,不是整天沉迷在“性”中而是如何构建这个家庭,创造幸福。有些人认为白嘉轩没有“性”从而得出白嘉轩毫无人性的谬论。他们的家族从担任族长那一天就注定是一个孤独的家族。他的情感是不轻易外显的,这也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无情的封建“仁义”守护者。尤其是在“妻子”仙草将被病魔带走之前,他真正露出了一个男人的柔情与脆弱,正当他准备让妻子出去避瘟疫时,瘟神抢先抓住了仙草的头发,他“双手抓住仙草的胳膊呜哇一声哭了。仙草自进这个屋院以来,还没见过丈夫哭泣时会是什么样子,……像个孩子一样可怜地问:…啊呀天呀,你走了丢下我咋活呀……[①]‟”这个细节展现了一个自然的人白嘉轩,这哭声是惊天动地的,是从生命深处发出的。他真正体验到了“仙草”对他生命的重要,只到这一刻他才说出口,他才哭出声。以前他是将眼泪流到心中,这时他心里再也装不下这来自灵魂的悲伤之泪。接着他拉着仙草去看医生,又为他煎药,至于叫孝文和白灵回来见母亲一面,白嘉轩这样做其实心里还在赌气,那个面子他拉不下来。如果说仙草想见这两个孩子一面,还不如说仙草想为两个娃求情,希望得到丈夫的原谅。瘟疫侵袭白鹿原。这反映出了村民对待病魔的态度。他们大多数人是先不在乎,小病不治,直到病情恶化,无可救药的时候把这一切都归于神灵。体现了人们在病魔死神面前的恐惧,生命的脆弱。他在处理小娥的鬼魂的态度上,他去请教朱生,一切可以说是先生计划,白嘉轩只不过实施罢了。先生去世了他“双手撑住大门门扇放开悲声。[②]”他的悲声除了对先生的死表示悲痛,悲痛的也是白鹿原上不再会出现象先生这样的人了。他又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一生而哭泣呢。正如费秉勋说:“白轩的悲剧性就在于,作为一个封建性人物,虽然到了反封建的历史时代,他身上许多东西仍呈现出充分的精神价值,而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却要为时代所革除,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就显出浓厚的悲剧性。[③]”他先生的作用对村民没有起到本质的作用,他意识到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也不能挽回那美好的回忆。就像老舍笔下的“沙子龙”一样只能将“镖局”改为“客栈”了。他其实为自己先生悲哀,为埋葬他们那个时代嚎出了最后的哭声。后来因黑娃的死气瞎了一只眼睛。这在暗示将来的日子里命运只能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活着。
结语
我们不能从人物形象单一的角度去分析白嘉轩。那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方法是不恰当的,作者曾说:“我过去遵从性格说,我后来很信服心理结构说;我以为解析透一个大人物的文化心理而且抓住不放,便会较为准确真实地抓住一个人物的生命轨迹。这与性格说不仅不对立也不矛盾。反而比性格说要更深刻一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心理真实。[④]”所以我们要从我们传统文化这个视角来审视他。对白嘉轩这一形象给我们的启示我赞同畅先生的看法:“白嘉轩这个艺术典型给读者关于人类存在的真谛的启示主要是:人应该自主的,能动的生存,为使这种生存有意义,人必须认真地建设自己,提升自己;这种建设和提升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的美德和修养,这样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持久的人格力量,才有可能使自身存在与其本质的实现相统一。[⑤]”关于白嘉轩的艺术形象塑造上。陈忠实说:“所有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的演变过程,也是历史的演进过程。[⑥]”所以说,白嘉轩这个艺术形象不能说是陈忠实塑造出来的,而是历史塑造了白嘉轩这一形象。陈忠实只不过发现了他,用语言描述了他。陈忠实曾说:我恪守这样的创作规程:“无论这部小说属优属劣,必须是自己对生活的独立发现,人物描写是这样,风景描绘也必须是这样,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天地和环境,必须是我可以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其前提必是我经见过也观察过的东西。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是无法写出一词一句的。[⑦]”从他的话中表现他是写实派的。他的小说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他没有指出“白嘉轩身上的优劣,也没有开出药方,而是在揭露引起国人的重视。他说:我企图追求的一种历史的真实。[⑧]”
在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我们的民族将走向何方,我们的文化发展方向又指向何方。这是一个富有民族意识、爱国意识的知识分子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某一种思想观念的构建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来支撑。正如建一栋高楼大厦须要一个坚实的根基。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要正视我们的当下国情,最可悲的是漠视我们传统文化。而陈忠实的《白鹿原》的写作目的是如何重建民族精神。这个问题拷问着我们。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带给我们的启示正如先生说的“我们必须走出传统,但我们只能在传统中存在,完全切割传统不仅不应该,也不可能,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传统。[⑨]”
【参考书目】:
1.陈忠实,《白鹿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3. 朱寨,《<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43页。
4.《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第6期,1998年第2期。
5.《文学家》1986年第4期。
6.《延安文学》1997年第6期。
[①]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8页。
[②]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第458页。
[③]费秉勋,《评白嘉评》,《小说评论》,1993年第4期。
[④]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