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骨气和底气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不知道哪些文人可以算是你眼中的中国文人的性格?在我看来,中国文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东汉末年的曹操,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和文天祥,明代的于谦和谭纶,民国的鲁迅。

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正直和精神为我们今天的人所称赞。

以下是我对那些这几位代表人物的看法:曹操:也许有人会说曹操不是文人,但是曹操写的文献中的成就足以证明他是文人。

他的建安风格在文坛影响很大。

早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有能力的大臣,但现实的残酷对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虽然,因为他的理想,人民多疑,君主不信任;所以他在晚年说他应该向周文王学习。

即使他有当皇帝的实力,他也没有。

因此,他想当忠臣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一个学者,能坚守自己的底线,是非常难得的。

要知道,很多读书人都是管不住自己,最终成为被后人唾骂的汉奸。

陶渊明:陶渊明在作品中提到桃花源,他非常向往田园生活。

然而,世上没有桃花源;这个大家都知道。

而且,真正的桃花源在人心。

而且他不为五斗米弯腰,这在今天很多读书人都做不到。

他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最起码没有坏人,一些文人的文学圈污秽不堪;让人生气。

比如年初的方老太和梁某平叫兽。

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是他是我的兄弟。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李白也喜欢饮酒和舞剑。

所以,李白的前辈们除了有诗仙的谥号外,还有酒仙、剑仙的谥号。

尤其是李白前辈的豁达,是今天很多文人做不到的;毕竟说起来容易,不一定要留在这里。

真的很难做到。

杜甫的前辈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们忧国忧民。

他的诗敢于为老百姓发生,比某些自视甚高的文人好得多;要知道很多读书人自视甚高,所以严重脱离群众。

苏轼和辛弃疾:虽然一个生于北宋,一个生于南宋;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

苏轼的豁达和豪气,是很多文人无法相比的。

要知道很多人文主义的人经常无病呻吟,很恶心。

早年参加抗金起义的辛弃疾,英勇善战;可惜南宋朝廷的昏庸导致他没有得到重用。

青年毛泽东如何修炼志气、骨气、底气

青年毛泽东如何修炼志气、骨气、底气

│2021一、争志气,矢志不移求真理志气即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

青年毛泽东既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又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从1910年至1920年,青年毛泽东十年磨一剑,历尽艰辛,矢志不移,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主义。

概而言之,他寻找真理的过程大约可分为这么三步走:第一步,走出韶山,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1902年至1910年,毛泽东在韶山的私塾里断断续续读过六年“孔夫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学成归来可以通过经商进一步发家致富,这是他父亲的希望;二是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他自己的志愿。

毛泽东请亲戚朋友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同意他去读东山小学。

为什么17岁了还选择读小学呢?因为受当时的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青年毛泽东立下了救国的大志向,希望通过读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所以,他改写了一首诗与父亲作别,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这次外出求学抱有极大的期望。

东山小学是一所新式学校,除了教授古代经书之外,还教授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包括地理、物理、英语、音乐等新式课程,对青年毛泽东有很大的吸引力。

于是,青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来到东山小学,开启了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在东山小学,青年毛泽东“就像土包子进了洋学堂”,大开眼界。

他开始接触到维新派的│202111思想,对康有为、梁启超非常崇拜。

由于他的基础很好,学习很用功,半年就基本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于1911年春,考进了位于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

在湘乡省中,青年毛泽东的收获很大,初步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参加了湖南新军,准备上战场为国效命。

辛亥革命胜利后,政局逐步稳定下来,毛泽东认为当兵的任务完成了,又想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志气骨气底气

志气骨气底气

志气骨气底气
成功的人必定有坚定的志气,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能确立信念,不灰心,以强有力的意志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最终取得成功。

骨气是人的心理的一种状态。

拥有坚定的骨气,就能够表现一定的态度,让自己显得更自尊,更具自信。

走在人生的路上,种种阻力或艰难困苦都化为乐趣,与挫折做斗争,而非被挫折所击溃,凡是顽强不屈的人,必定有骨气做支撑。

而底气则代表一种可以面对情境的心态,它是人的自然而有根基的底层意志。

一个具有底气的人,他不会在遇到艰难困苦时就低头停止前行,他会振作起来继续努力进行,也会放弃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总结起来,想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坚定的志气和骨气,更需要无可替代的底气和自信,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持续前进,最终赢取收获。

文人的风骨与气节的议论文

文人的风骨与气节的议论文

文人的风骨与气节的议论文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文人风骨曾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文人气节曾似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中华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人风骨与气节一定会更加鼓荡奋拔、硬朗弥坚,一定能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魏晋南北朝以降,风骨一词被用来衡量文学艺术的格调和品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风骨”篇,将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进行了详尽闸释和细致论述,风骨遂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意味着文意诗词中端百言辞和骏爽风格的有机种合和高度统一。

文重风骨,人更重风骨。

鉴于风骨原初具有的品藻人物月旦品行的属性和功能,后世往往用风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用风骨来裁断一个人的德行和操守,于是风骨就成为一种高迈而超拔的人格境界。

人格意义上的风骨大体由气概、气度、风范、操行、修为等诸多道德因素构成,常被古书典籍形象地表述为风骨凛凛、风骨棱棱、风骨铮铮、风骨峻、风骨清逸、风骨清举、凤骨傲然、风骨道劲、风骨神韵,等。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风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新和且象,麦现在人的志向取舍和行为选择上,大都与作为重要道德标准的气书在逻辑上相提并论,尽管气节指的是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作为一种操守标尺和价值标签,风骨和气节在中国人精神文化中均表征着正向维度,在中国人价值体系中均代表着高尚指标,素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所敬畏所崇尚所秉持所尊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挥洒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烈志;一部厚重博大的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写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忠义传。

风骨与气节彰显华夏美德和东方神韵风骨与气节作为一种道德风范和信念追求,在我国古代不同文人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如果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刚直不阿的风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陶渊明恢世嫉俗的风骨,“苟仝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俊”是诸葛亮谦卑淡泊的风骨,“仰观字出之大、俯察类之盛、所以游日骋怀”是工羲之的旷达疏朗的风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市忧国忧民的风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洒脱做岸的风骨,“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苏轼清俊高洁的风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孤愤悲绝的风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英武豪迈的风骨;那么,屈原投江是一种赤诚摅忠的气节,荆轲使秦是一种快慨悲壮的气节,苏武牧羊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气节,岳飞抗金是一种雪耻报国的气节,方孝孺拒降是一种舍生取义的气节,文天祥赴难是一种凛然不屈的气节,史可法守城是一种刚烈非慨的气节,谭嗣同就义是一种守志成仁的气节。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分享到:来源:文艺报|刘金祥2018年08月22日08:08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文人风骨曾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文人气节曾似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中华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人风骨与气节一定会更加鼓荡奋拔、硬朗弥坚,一定能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魏晋南北朝以降,风骨一词被用来衡量文学艺术的格调和品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风骨”篇,将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进行了详尽阐释和细致论述,风骨遂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意味着文章诗词中端直言辞和骏爽风格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

文重风骨,人更重风骨。

鉴于风骨原初具有的品藻人物月旦品行的属性和功能,后世往往用风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用风骨来裁断一个人的德行和操守,于是风骨就成为一种高迈而超拔的人格境界。

人格意义上的风骨大体由气概、气度、风范、操行、修为等诸多道德因素构成,常被古书典籍形象地表述为风骨凛凛、风骨棱棱、风骨铮铮、风骨嶒峻、风骨清逸、风骨清举、风骨傲然、风骨遒劲、风骨神韵,等等。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风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和具象,表现在人的志向取舍和行为选择上,大都与作为重要道德标准的气节在逻辑上相提并论,尽管气节指的是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作为一种操守标尺和价值标签,风骨和气节在中国人精神文化中均表征着正向维度,在中国人价值体系中均代表着高尚指标,素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所敬畏所崇尚所秉持所尊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挥洒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烈志;一部厚重博大的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写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忠义传。

风骨与气节彰显华夏美德和东方神韵风骨与气节作为一种道德风范和信念追求,在我国古代不同文人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既有做凡人的底气,也有做伟人的傲骨作文

既有做凡人的底气,也有做伟人的傲骨作文

既有做凡人的底气,也有做伟人的傲骨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是个小小的五年级学生,平平无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我骨子里也藏着一股傲骨,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了不起的伟人!很多人说,做个普通人就好,过安稳的小日子。

可我就是受不了这种平凡无奇的生活!我想成为燎原的烈火,照亮大地;我想成为万丈狂澜,撼动人心!同学们常说我是个"小骄傲"。

老师批评我太骄傲,缺乏谦逊。

可我想说:"傲骄不是坏事,关键看用在哪里。

"如果是为了自负自傲而骄横跋扈,那确实该改改了。

可如果是对自己有一股坚定的自信,对人生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份"傲骨"就很可贵了!我常常做这样一个梦:将来有一天,我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新科技;或者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醒来时,我的热血总是沸腾不已,迫不及待想去实现理想!可是,理想和现实往往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做伟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知识就是根基,我要阅读大量经典名著,不断充实自己。

其次,要常怀谦逊之心,虚怀若谷。

傲慢自大可不是做伟人的资本。

再者,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唯有身心健康,才能承载崇高的理想。

当然,我明白,要成就伟大事业并非一蹴而就。

未来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

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凤?正因为有了做凡人的沉稳底气,才能在逆境中屹立不倒。

同时也要怀着做伟人的傲骨,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底气和傲骨并存,我定能成就无限精彩!有些人说我年纪太小,理想太远大。

可我认为,正因为年纪小,心无杂念,理想就可以纯粹而高远。

就让我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梦想吧!从拾柴火到星辰大海,每个人都是从小小的開始。

而我,会用做凡人的沉稳,撑起做伟人的高傲!篇2<作文开始>做一个伟人,那可真是了不起!就像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比如诸葛亮、达芬奇、林肯、居里夫人等等。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和楷模。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面对楚国政治腐败和外敌入侵的困境时,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2. 岳飞: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

他在面对金国入侵和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时,选择了率领军队奋勇抵抗,最终被奸臣所害。

3. 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面对元朝的侵略和南宋政府的投降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场,最终被元朝所俘并处死。

4. 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面对英国侵略者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社会的腐败时,选择了领导禁烟运动和抗击英国侵略者,最终被清政府所贬谪。

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忠诚、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的独立、尊严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和奋斗。

文人的底气

文人的底气

文人的底气——“三一八”枪响之后之一鲁迅正视淋漓的鲜血历史将永远记住——1926年3月18日下午,天色阴沉,寒气逼人,天上还飘过小雪花。

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政府悍然下令开枪,共杀死和平请愿的学生、民众47人,伤200多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当天的《国务院通电》说请愿学生、群众是“暴徒”,第二天的《临时执政令》进一步指控极少数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如徐谦、李大钊、易培基等)“啸聚群众”,“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手持木棍,袭击军警。

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

“三一八”的阵阵枪声震撼了几乎所有知识分子的灵魂。

枪响之后,鲁迅先生停止了手头的写作,愤然写下《无花的蔷薇之二》(4-9节),发表于3月29日的《语丝》周刊第72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衰亡民族良知不泯的声音:“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棋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

还要下令,污之曰‘暴徒’!”“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同物偿还。

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以上都是空话。

笔写的,有什么相干?“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

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鲁迅把这一天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他这些文字毫不隐晦曲折,直截了当点名批评了段祺瑞政府,而且在惨剧发生后的第11天就在北京公开发表。

3月25日,鲁迅写下《死地》,发表于 3月 30日的《国民新报副刊》;3月26日,鲁迅写下《可惨与可笑》,发表于3月28日的《京报副刊》;4月1日,鲁迅写下了传世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发表在4月12日的《语丝》周刊第74期。

这篇文章因为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而广为人知,我们永远都忘不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以及“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忘不了“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时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充分见证了中国女性的勇毅和临难的从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关于骨气的名人素材

关于骨气的名人素材

关于骨气的名人素材
骨气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是指一个人的坚定和不屈的品质。

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以其骨气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关于骨气的名人素材:
1. 鲁迅: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骨气表现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坚持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的文字虽然犀利,但是依然充满情感。

2. 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的骨气表现在他对于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的努力。

他坚信中国可以变得更好,为此不断努力。

3. 吕振羽:吕振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早期领导人,他的骨气表现在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定。

他在革命中屡遭失败和困境,但是依然不屈不挠。

4. 石灰:石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武装领袖,他的骨气表现在他对于民族大义的坚守和对于日寇的坚决反抗。

他一直坚信中国可以战胜日本。

5. 马克思:马克思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骨气表现在他对于真理和正义的无私追求。

他不断探索和思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名人的故事和经历充满了骨气和力量,他们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坚守。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勇敢,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示。

关于骨气与底气的名人事例三四句

关于骨气与底气的名人事例三四句

关于骨气与底气的名人事例三四句1.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属,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

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认为一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不从。

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祖吗?”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

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一起诛灭。

2.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其实就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3.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4.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中国文人的骨气

中国文人的骨气

中国文人的骨气作者:刘春生江源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年第06期文人的骨气,是灵魂的硬骨头。

一个人必先有灵魂,然后才可能有骨气。

那些令人敬慕的文化大师们,已经远去。

那时的他们,有知识,也更有情趣;有性格,也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文人独特的风骨。

文人风骨的确应该珍存,绝不能有半点丢失。

1.蔡元培: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于1919年6月15日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掷地有声:“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

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的专制国家,他的大学何等自由。

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

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

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

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

于是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2.刘文典直拒蒋介石1928年,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

当时蒋介石刚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领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因为,刘文典认为,“大学不是衙门,不需要向权贵献媚。

”3.潘光旦:省主席的儿子也别想走后门进清华潘光旦1935年起兼任清华大学教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组织工作。

他工作认真负责,不徇私情。

有一次,安徽省主席刘振华想让他的两个儿子来清华旁听。

因他的要求有违清华校规,潘光旦回信婉言拒绝,信中说:“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所以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

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4.闻一多:我自清贫,绝交官僚在西南联大时,闻一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从无怨言,也不去求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出文人风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出文人风骨?

文人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它强调文化修养、人格高尚、精神境界和情趣雅致。

在现代社会中,文人风骨的体现已经不再是一种阶层标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境界。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体现出文人风骨呢?一、言谈举止文人风骨的言谈举止显得温文尔雅、谦虚谨慎,不会随意发表过激言辞,也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语言和情绪,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不轻易发表过激言论,不随意攀比、争执,保持一份平和、自信、从容的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也要注重细节,注意言辞的得体和举止的得体。

二、读书修养文人风骨的根基在于读书修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想,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历史文献等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三、品味生活文人风骨的品味生活显得雅致高尚,不会追求过于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品味生活来体现文人风骨,可以选择一些高雅的艺术品、音乐、电影等进行欣赏,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四、情感交流文人风骨的情感交流显得真挚、深沉、含蓄,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也不会随意伤害别人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体现文人风骨,可以用心倾听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文人风骨不仅是一种修养境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言谈举止、读书修养、品味生活和情感交流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文人风骨,以此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生必修课:文人墨客必须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人品,特别是骨气

人生必修课:文人墨客必须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人品,特别是骨气

人生必修课:文人墨客必须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人品,特别是骨气谁都喜欢有文化的人,谁都喜欢有修养的人,谁都喜欢知识面广的人,他们是社会精英、人类的典范教材。

但是,必须要具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人品,特别是要有骨气,不要让人说成是文弱儒生,弱不禁风。

记得有篇报道,说的是有一位华人在美国工作获诺贝尔科学奖,名叫李远哲是中国台湾人,他自己都不知道获诺贝尔科学奖,还是听别人告诉他的。

从一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看出,有知识,有科学成就的人,不需要炫耀;不需要张扬自己的辛苦付出得到的成果;更不需要自吹成果及知识多么渊博。

即使有独特的创新和发明,也没有必要去宣扬自己的科学成果。

不管专家评委能否发现你的成果,我想,是金子总会发光,而不是毛遂自荐,乞求来的荣耀。

拥有高贵品格的科学家是专心研发自己的科研,而不是整日想着如何上报,求人让自己的成果获奖或者千方百计的托人来获得所要的荣誉,大肆吹捧自己的成果如何高明,想一想,这样得来的荣誉有价值吗?人格还高尚吗?一名真正从事研究的科学家,绝对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此。

每个人生来都是如初,都是后天的不断努力学习成长的,那些文人墨客同样如此,应该具有自己的高尚人格和骨气,但不可能完全如此。

比如从政的官员,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而且官员在下乡考察时面对群众、贤士,应该要表现出“处下”的风度,不要高高在上,傲视凌人。

文人墨客是受人尊重的人,但是绝不能做一个弱不禁风的知识分子,必须要具有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人品,特别是要有坚不可摧的骨气。

社会作为人类的大家庭,就应该尊重和维护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高尚人品,至少不能培养他们的“低下人格”,从目前看很多规定就是培养人的低下人格。

比如评选先进人物或者优秀工作者,都是先发微信通知,让人去投票,然后按投票多少确定结果,于是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投票了,只要能为自己得到票数的都要求来投票,其实,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拉的人多,得票数就多,你就获胜。

骨气和底气的事实论据

骨气和底气的事实论据

骨气和底气的事实论据
1、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昂首甘为孺子牛:19xx年x月,初次用“鲁迅”为笔名,宣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文言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停止猛烈,地揭露和鞭挞,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任务,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明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明运动的伟大旗手。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役终身,被誉为“民族魂”。

2、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属,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

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认为一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不从。

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祖吗?”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
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

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一起诛灭。

3、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文人的底气

文人的底气

文人的底气——“三一八”枪响之后之一鲁迅正视淋漓的鲜血历史将永远记住——1926年3月18日下午,天色阴沉,寒气逼人,天上还飘过小雪花。

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政府悍然下令开枪,共杀死和平请愿的学生、民众47人,伤200多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当天的《国务院通电》说请愿学生、群众是“暴徒”,第二天的《临时执政令》进一步指控极少数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如徐谦、李大钊、易培基等)“啸聚群众”,“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手持木棍,袭击军警。

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

“三一八”的阵阵枪声震撼了几乎所有知识分子的灵魂。

枪响之后,鲁迅先生停止了手头的写作,愤然写下《无花的蔷薇之二》(4-9节),发表于3月29日的《语丝》周刊第72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衰亡民族良知不泯的声音:“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棋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

还要下令,污之曰‘暴徒’!”“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同物偿还。

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以上都是空话。

笔写的,有什么相干?“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

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鲁迅把这一天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他这些文字毫不隐晦曲折,直截了当点名批评了段祺瑞政府,而且在惨剧发生后的第11天就在北京公开发表。

3月25日,鲁迅写下《死地》,发表于 3月 30日的《国民新报副刊》;3月26日,鲁迅写下《可惨与可笑》,发表于3月28日的《京报副刊》;4月1日,鲁迅写下了传世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发表在4月12日的《语丝》周刊第74期。

这篇文章因为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而广为人知,我们永远都忘不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以及“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忘不了“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时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充分见证了中国女性的勇毅和临难的从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志气骨气底气作文高中800字

志气骨气底气作文高中800字

志气骨气底气作文高中800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怀着一腔热血,胸存远大抱负,历经艰难险阻去追求理想,创造辉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志、骨、气、底”精神。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也总有些没有“志”的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这样的人纵使拥有再高的学识和才能又如何?所以说,无论你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志、骨、气、底”。

有人认为我们在新时代要提倡骨气,但其实并非只有文人墨客才需要骨气。

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就是因为看到国家被列强欺凌,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于是毅然决定弃笔从戎,投入救亡图存的洪流之中。

试问那些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官员们谁还敢谈骨气呢?若真正做到了有骨气,便不会向敌人低头,更不会屈服于恶势力。

相反地,倘若连最起码的尊严与骨气都丢掉了,那么对方将会变本加厉地践踏你的尊严,让你永世抬不起头来。

由此观之,骨气虽重要,但它绝不仅限于某类特殊群体或阶层,任何人都必须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即使前路荆棘遍布,亦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身处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竞争激烈,压力山大。

很多人选择放弃,甚至甘愿平庸碌碌无为。

诚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权干涉别人的选择,但我们仍旧希望每位青年朋友能够树立远大目标,坚持奋斗拼搏,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进取,切勿随波逐流,虚度光阴。

梁漱溟的骨气和底气

梁漱溟的骨气和底气

梁漱溟的骨气和底气“一代直声”梁漱溟是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和声誉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有几个横断面让人惊羡:其一是1916年,梁23岁,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发现,聘请到北京大学教书(当时有传闻,之前梁预考北大而未获录取);其二是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10月10日,梁漱溟由南京到上海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11日夜,梁由上海回南京,次日清晨,下车见报,看到国军已攻下张家口的消息,不禁对记者惊叹:“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这句话被当时的各报纸作为头条标题,一时间成为民国最为著名的话语;其三是在1953年9月11日,粱漱溟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发言中说:“今建设重点在工业……工人九天,农民九地”,过去农民“与共产党亲如一家人,今日已不存在此形势……”这番话触怒了当时的最高领袖,梁漱溟要“雅量”而不得,于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梁漱溟因为这一事件,被誉为“一代直声”,纵观梁漱溟一生,无时无刻不是丰富多彩,之所以选取上述三个横断面,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梁漱溟一生中最为重要的3个阶段:第一段为31岁(1924年)之前,除去梁漱溟的成长期,自1917年始,梁漱溟在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是当时北大著名的学者,这一段生涯,梁漱溟可以说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分子;第二段从32岁(1925年)到60岁(1953年),这一段生涯中,粱漱溟辞去北大教职,辗转全国各地开展乡村建设,一直到组建民主同盟,再到被毛泽东邀请加入新政府却拒绝之,最后则因为“九天九地”说开始“靠边站”的生涯。

这一时期,梁漱溟的角色是社会活动家兼政治活动家。

第三段则是“靠边站”之后,写作《人生与人心》及其他著作,复归知识分子生涯。

梁漱滨是不是知识分子过去说到梁漱溟先生,一方面的说法是“反面教员”、“顽固的反动分子”,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说法的谬误;另一方面,则把梁先生说成知识分子的标杆,知识分子的骨气仿佛凝于梁先生一身。

笔者对梁先生素怀敬仰之心,但对于后一种说法,却有一点自己的认识。

盘点史上十个最有骨气的人

盘点史上十个最有骨气的人

盘点史上十个最有骨气的人史上最有骨气的人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十个: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一生傲骨铮铮,不畏强权,用文字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2.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他的诗歌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志向。

3. 苏武: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决拒绝投降,最终回到汉朝。

苏武的忠诚和骨气,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4. 徐悲鸿: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曾留学法国、日本等地,学贯中西,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

徐悲鸿的画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展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5.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婉约柔美见长,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李清照的骨气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6.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组织义军抗元,最终被俘。

文天祥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正气歌》等不朽诗篇,表现了他的高尚气节和民族精神。

7. 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他以画兰、竹、石、松、菊见长,尤以画竹最为突出。

郑板桥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8. 黄道周:明末抗清名将,他在明朝灭亡后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坚守气节,最终被俘就义。

黄道周的学问渊博,尤以书法见长,他的书法刚劲有力、气韵雄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9. 王守仁:明代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王守仁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

10. 岳飞: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率领的岳家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为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岳飞的《满江红》等诗歌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文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人的骨气和底气文人的骨气和底气文人的骨气是什么呢?骨气无非就是孟夫子那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么样才能有骨气,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有底气。

文人的底气是什么,首先是他的专业,他得戳得住,著作等身,说话得有他的文气。

再有一个底气,他这个傲,不是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可无傲骨。

这个傲不是为他自己傲。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说“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这话说得非常好,非常有哲理,非常有深度。

你说资本家,他一辈子干嘛,就是赚钱,拼命赚钱,当然有得人赚完了花,有得人赚完了不花,当守财奴,但是你只要是资本家,你就必须履行你这个社会职责,就是赚钱,越滚越多,钱赚钱,利拿利。

那么文人、知识分子他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呢?他就是把知识发扬光大,他有了知识以后,把这知识个人化,然后通过他的社会功能把它散播出去,比方说教书就是最好的一个说法了。

蔡元培就是一个大学校长,北大校长,中国最厉害的大学,北大。

北大最厉害的校长,我想没有人有另外的看法,就是蔡元培。

中国近代史上边,听说只有两个人是共产党也捧、国民党也捧的,一个孙中山,第二个就是蔡元培。

虽然蔡元培有时候也有一些骂共产党的话,但是蔡元培还是中国文人这三大标准当中,都是合格的,无可指摘的。

文人要有什么呢,文人一个无非是立德、立言、立功,我们先说他的立功。

蔡元培立功是在当北大校长期间。

他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正遇上北大很差劲的时候。

当时北大乌烟瘴气,被人称为官僚养成所,有官气和商气,就是没有文气。

“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上乘的做法是猎官,组织同乡会等借以接近学校当局,毕业后即稳得升官的阶梯;下乘的做法是钻营,用嫖娼、赌钱、捧名角来结交社会上的实力人物,以之为借重的资本。

乌烟瘴气和歪风邪气很盛,唯独研究学问的风气荡然无存。

”蔡元培上任后第一次演说就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进去了以后,坐言起行,马上就把一些不合格的教师、教员给他请走,然后请来一批学者。

文人的骨气(吴)

文人的骨气(吴)

文人的骨气
明朝的文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牛气,拽!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明朝是毁在那批读书人手里的。

当然,这罪名扣在文人头上着实冤枉。

不过,明朝读书人的能量确实不可小视。

他们吃皇粮,拿国家的俸禄,办起事来也着实证明了自己不是吃干饭的。

了解过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明朝特务横行,党派林立,大明朝几乎每进一步,都伴随着刀光血水。

但每一个历史片段,都能发现一两个牛气哄哄的文人挽起袖管秀肌肉。

他们不怕廷杖,即使屁股被打开花依然上谏,至于降级免官发配杀头,更是眉头都不皱一下就泰然接受。

一批批文人前仆后继,只要与自己意见相左,他们就反对,哪怕你是天子,哪怕你是名留后世的贤臣。

官员发配杀了一批又一批,可杀了前者还有后来人。

于是,在文人的努力下,万历皇帝罢朝二十多年,贤明能臣张居正死后还被翻出来批斗......
明朝的文人,与其说是有一副倔脾气,不如说有一身傲骨头。

(...............待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人的骨气是什么呢?骨气无非就是孟夫子那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么样才能有骨气,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有底气。

文人的底气是什么,首先是他的专业,他得戳得住,著作等身,说话得有他的文气。

再有一个底气,他这个傲,不是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可无傲骨。

这个傲不是为他自己傲。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说“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这话说得非常好,非常有哲理,非常有深度。

你说资本家,他一辈子干嘛,就是赚钱,拼命赚钱,当然有得人赚完了花,有得人赚完了不花,当守财奴,但是你只要是资本家,你就必须履行你这个社会职责,就是赚钱,越滚越多,钱赚钱,利拿利。

那么文人、知识分子他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呢?他就是把知识发扬光大,他有了知识以后,把这知识个人化,然后通过他的社会功能把它散播出去,比方说教书就是最好的一个说法了。

蔡元培就是一个大学校长,北大校长,中国最厉害的大学,北大。

北大最厉害的校长,我想没有人有另外的看法,就是蔡元培。

中国近代史上边,听说只有两个人是共产党也捧、国民党也捧的,一个孙中山,第二个就是蔡元培。

虽然蔡元培有时候也有一些骂共产党的话,但是蔡元培还是中国文人这三大标准当中,都是合格的,无可指摘的。

文人要有什么呢,文人一个无非是立德、立言、立功,我们先说他的立功。

蔡元培立功是在当北大校长期间。

他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正遇上北大很差劲的时候。

当时北大乌烟瘴气,被人称为官僚养成所,有官气和商气,就是没有文气。

“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上乘的做法是猎官,组织同乡会等借以接近学校当局,毕业后即稳得升官的阶梯;下乘的做法是钻营,用嫖娼、赌钱、捧名角来结交社会上的实力人物,以之为借重的资本。

乌烟瘴气和歪风邪气很盛,唯独研究学问的风气荡然无存。

”蔡元培上任后第一次演说就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进去了以后,坐言起行,马上就把一些不合格的教师、教员给他请走,然后请来一批学者。

这里边有很大的阻力。

比方说,他赶走的有一些外国人。

有一个洋人,就说动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到北洋政府去闹,说你不把这蔡元培赶走还行,他太岁头上动土,我的朋友他都敢动。

结果北洋政府还顶住了,说这蔡元培好人,你那哥
们儿既然有这么大的才华,那回英国去讲学算了,给他顶回去了。

而且他请来的人,只要有学问,不管你是信仰共产主义的陈独秀也好,是信仰什么民族主义的胡适也好,或者是信仰封建主义的刘师培也没问题,只要你有学问。

有一些人或者有一些家长,或者有一些官就质问他,说这样的封建余孽,咱们现在是民国了,怎么你还用呢?他说没问题啊,我不管他的政治倾向怎么样,他教的是国学,他教得起你。

比方说你说这很反动,但是他的英语好,他教你英文没问题,他上课不反动吧。

所以这种包容性,就是蔡元培十年治校在北大建立的功勋。

再说呢,这蔡元培他的德,好。

如果是他的学生,因为大家都知道北大什么呀,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堡垒,它的教师、员工、学生,经常是去搞政治运动,或者是做一些政府不高兴的事情。

但是没问题呀。

你要是抓了以后蔡元培去保,你不让保是不是,蔡元培说我的学生你放不放,你不放,请你把这个牢门打开,我进去陪他坐。

你敢不敢把北大校长关进去呀?
而且他学贯中西。

蔡元培像他那个年代的人学贯中西,可是不可多得,他本人十七岁考秀才,二十二岁举人,二十六岁进士,二十八岁散馆当翰林,然后他可以青云直上,用不着四十岁就是大学士。

但是他在那个时候,1894那年国难当头,他看穿了清政府没有希望,毅然南下,这官不做了,跑
到南方去办教育。

结果办教育也发现是缓不济急,结果就参加暴动团,拿炸弹要去炸清政府。

你看,想象得到吗,一个文人,所以他这个人在学问的潮流当中,中文底子特别好,这不用说了,十年寒窗。

然后他有留学到欧洲,把西学那部分拿过来了,所以他有这个本事,能够在北大兼容并包。

这中西方的学问他都留着,哪怕是古文很古老的他也请。

再有他这个私德非常好。

那个时候三妻四妾是平常事,喝花酒召妓也没问题,但是他一辈子有三个老婆,但是原配夫人和继室,就是继任的第二任夫人都是病死的,他是一个一个,他绝对不会同时两个,最后他的夫人是他的学生,55岁娶了这个33岁,但是没问题,他在师德方面非常好。

所以任何人要想攻击蔡元培,确实是找不到一个入手的地方。

即使学生闹风潮,说为什么你要收讲义费,我们就罢课,甚至要打。

他说你不要打,你要打我和你决斗。

老头和学生决斗,所以有意思,蔡元培!
今天这有骨气有底气的主可是不得了——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毛泽东说他是五四运动的大旗手、总司令,这还得了。

我们今天主要还是不讲他政治方面的,因为政治方面很复杂。

我们就讲他作为一个文人,文人的骨气和底气。

你说他底气在哪儿啊?很怪,陈独秀虽然是当过北大的文学院长,但是他好像没有什么学历。

蔡元培给他造假,因为上
边些官僚不懂,一问你说请谁当教授,请谁当系主任,必须要念过什么书,博士在哪儿拿?没有。

陈独秀虽然是五次去日本求学,但是他念得书都没有拿学位,这很怪。

还有一个大师陈寅恪也是不拿学位,这些人特立独行,但是他的著作是厉害的,他讲课是厉害的。

他在新文化运动里边,他当新青年的那个主编,这些东西使得他人格魅力不可阻挡,即使国民党把他抓起来了,抓起来了判他死刑,为什么?人家说他已经被共产党开除了,你还判他死刑干嘛?那蒋介石说不管,现在国共斗争的这么厉害,我要剿共,共产党怎么怎么不好,始作俑者陈独秀,你说我能不枪毙他吗。

陈独秀说“没事你要枪毙就枪毙,你要法庭想审判我,我就据理力争,我根本第一就不承认你这法庭的合法性,如果你是要审判我,我自己当辩护人,我都不希望别的律师来帮我,帮我甚至求情。

”你像章士钊那样有名的律师,他都不要,那你判好了,无所谓,我把这牢底坐穿。

他说这人最好就是坐牢,坐牢有人管饭,房费不用交,而且没人吵,我一个大单间,有书桌有书橱,我爱什么时候写东西写什么动东西,他在南京坐牢坐那几年,确实写了很多东西,都是学术上的东西,他有料。

后来蒋介石因为是抗战而且国共合作,那就放他了。

放他怎么也得办点手续对不对,你就认个错。

(陈独秀)不写:你有本事。

你不是说日本人炸监狱,你把我炸死了无所谓,反正我是不认错,我没有错。

你看这骨气和底气,当然他对共产党也不认错,特别是对苏联共产党不认错,他说我从来都不认为苏联那玩意儿正确,首先国共合作,共产党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候,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我就不愿意。

因为加入国民党要宣誓,我是信仰共产主义,我凭什么宣誓相信三民主义,我为什么要向国民党的头效忠,他不乐意。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那应该是斯大林指挥错误,怎么把账算在我头上呢,而且斯大林跟着的肃反对红军的损害极大,所以他说错都是他,说我不反对共产党,我只反对斯大林,反对他的肃反政策,你这阶级斗争打反革命没问题,但是你阶级斗争造成人民内部的无情打击,一杀杀多少共产党,杀多少红军,这个我反对。

再有一个,他是不接受任何的救济。

他社会地位这么高,他的学术地位这么崇高,有很多学生就来送钱给他。

他其实最后是穷困潦倒而死,死的时候岁数并不很大,就是贫病交加。

就那种情况,衣食不济他不接受,谁要给钱他,什么几千大洋,不要,扔出去。

他怎么生活呢,就靠写东西,煮字疗饥。

但是写东西也不容易啊,写了一本书,其实那本书是说文解字,是非常打基础的,就每个字要讲清楚它的意思,这本书成了以后呢,这商务印书局两万大洋,但是审查上去了,审查上去陈立夫当这什么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管出版,这一看说这名字不好,是不是改一改,陈独秀说一个字都不能改,
我宁愿这两万大洋退回去,我宁愿过很穷困的日子。

一辈子没有好生活,除了坐牢就是颠沛流离,但是他不屈服于任何强权,这个骨气就厉害了,最后死呢也死在贫病交加之中。

陈独秀这种骨气和底气呢,今天我们看到了在他的家乡,他的墓也是修得非常之好,就认为这个人虽然你说他是什么路线斗争反党的头子,也开除出党什么,但是最后还还他一个名目。

因为他主要还是反国民党的,你看他那个写的多好啊,国民党四字经,什么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以党治国,放屁胡说;党化教育,专制余毒。

这把蒋介石气死,是吧,这样的一个人蒋介石想收买他,说现在国共合作,你就进来国民党做官嘛,陈独秀说,你杀了我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都是中国中央委员,还是两广书记。

说现在国共合作,现在一致抗日,我不跟你记这个私仇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让我到你那儿去讨饭吃,门都没有,所以这个人是非常之倔的一个人,你说他不是一个政治人物,就是一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