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学设计》精品优秀打印版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隧道(过桥)问题
一、出示问题: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1200米的隧道(即从车头进入入口到车尾离开出口),需要1分钟的时间,车身完全在隧道里的时间为40秒。
根据以上所给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多向互动,精讲点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1、先让所有学生齐读题目内容三遍。
设计意图: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的意思,所以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
通过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索做好准备。
也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上黑板展示火车前进的模式,摆放好两种教具,并运用线形示意图来帮助分析问题(分组讨论,组内选派一个代表发言)。
3、学生分析其中内含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及等量关系,找到关键字词,老师在大屏上勾画出条件和关键字词。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阅读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还要注意:应用题里单位不统一的要统一。
设计意图:利用线形示意图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把线形示意图作为建模策略,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限行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直观性和优越性,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两种状态下,火车所走的路程是解决整个问题关键,也是难点,将这一环节设置成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两种状态下,火车所走的路程意在突破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2.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赛,看哪个小组解得最快、最准确。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能解出这个方程?我的解法是否正确?”等,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案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实践等环节,体会方程在描述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坚持适度拓展与整合,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数学软件,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数学软件,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数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念。
五、案例亮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2. 研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掌握使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题练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 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两边乘除同一个非零数等。
- 强调使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和技巧。
3. 案例演练- 提供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供解题思路,讲解解题过程。
4. 讲解技巧与方法- 教授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如整理方程、消元法等。
-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技巧解决较复杂的方程。
5. 综合练-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 强调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
6. 运用扩展-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用于解决购物、旅行等问题。
-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7.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实时检查学生课堂表现,观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训练。
3. 提供题练册,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课设计以简单明了的步骤和方法为主线,通过案例演练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和运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3.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选择题1.在①2x+3y-1;②1+7=15-8+1;③1-12x=x+1④x+2y=3中方程有( )个. ( ) A.1 B.2 C.3 D.42.若方程3ax -4=5(a 已知,x 未知)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等于( ) A.任意有理数 B.0 C.1 D.0或13.x=2是下列方程( )的解.A.2x=6B.(x-3)(x+2)=0C.x 2=3 D.3x-6=04.x 、y 是两个有理数,“x 与y 的和的13等于4”用式子表示为( ) A.1()43x y += B.143x y += C.143x y ++=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5.在方程①732-=-x ②32=-b a ③963-=+y y ④212=x ⑤y y 31421=-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三、解答题6.王浩妈妈买了6千克香蕉和3千克苹果,共花去51元钱,但她忘了香蕉的价格,只记得苹果每千克5元,她想考一考正上七年级的王浩,你能替王浩得出香蕉的价格吗? 附答案:1.B 2.C 3.D 4.A 5.①③⑤6.解:设香蕉的单价为x 元,根据题意,得51356=⨯+x七年级数学(上册)第 2 课 3.1.2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过程与方法:2.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三、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四、教学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题目、题型要根据本节内容灵活把握)一、选择题1.下列方程的解是x=2的有().A.3x-1=2x+1 B.3x+1=2x-1 C.3x+2x-2=0 D.3x-2x+2=0 2.下列各组方程中,解相同的是().A .x=3与2x=3B .x=3与2x+6=0C .x=3与2x-6=0D .x=3与2x=5 二、填空题3.在等式2x-1=4,两边同时________得2x=5. 4.在等式5x=5y ,两边都_______得x=y . 5.在等式-13x=4的两边都______,得x=______. 三、解答题6.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x+2=5; (2)-3x=15; (3)23x-1=5. 附答案:1.A2.C3. 加14. 除以55.乘-3 , x=-12 6.解:(1)两边减2,得x+2-2=5-2 ,于是 x=3(2)两边同除以-3,得31533-=--x ,于是 x=-5 (3)两边加1,得23x-1+1=5+1,化简,得23x=6,两边同乘23,得x=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小结复习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数学素养。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2.教学策略:
-对于教学重点,通过精讲精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对于教学难点,采用分步指导、逐步推进的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攻克难题。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布置基础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方程的解法。
-设置提高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培养其解题技巧。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其改进解题方法。
2.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章节的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小结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的复习,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方程的相关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在解决方程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精编学案教案
从算式到方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找到并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重点难点】重点1.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能够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等式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3、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重点难点】重点:等式的性质难点: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阅读课本第 81 页至 82 页,完成以下问题:1.回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试一试?(1)x+1=3 (2)3x5=22那方程+1呢?我们发现,仅靠此法来解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
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1.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________;2.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_______的数,结果仍_______;我的疑惑【提示】零不能做除数,没有意义。
如果ba=,那么=±ca如果ba=,那么=ac;如果ba=,0≠c那么=ca。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2)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3)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4)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5)从xy=1,能否得到x=1y,为什么?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13x5=4.(1)分析: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如何把5x=20转化为x=a形式呢?即把5x的系数变为1,所以应利用等式性质______,方程两边同时除以____________.(3)分析:要转化为x=a的形式,则方程13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13x的系数化为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初中代数初步知识学习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章节。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测试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方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知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地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地应用价值. 解决问题:会设未知数,并能利用问题中地相等关系列方程,对于列出地方程能用“移项”等方法来解,通过分析解决手机收费问题,进一步了解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地基本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地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地热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全章)
人教版《数学》七级年(上)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3.1.1一元一次方程(1)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回顾小结:
3.1.1 一元一次方程(2)
3.1.2 等式的性质(1)
3.1.2 等式的性质(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2)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3)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4)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1)
去括号与去分母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2)
去括号与去分母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3)
去括号与去分母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4)
去括号与去分母。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
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
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
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
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精品课教案_4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内容:课本第109页—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硬币和一根绳、塑料袋。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教材P109。
统计资料表明,山水市去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1 664元,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
你理解资料中的有关数据的含义吗?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下列问题吗?(1)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多少元?(2)在山水市,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价格上涨率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一致,那么该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多少元?说说“增长8%”和“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的意思.分析:(去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8﹪.即去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1+8﹪).(2)由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可知去年价格上涨率为8﹪-6.5﹪=1.5﹪.解:(1)设山水市前年居民人均收入为x元。
根据资料可列方程,(1+8%)x=11664.解得x=10800 ,(2)设前年的售价为x元。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1.5%) x =1000,解得x ≈985,答:山水市前年居民人均收入为10800元。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1.在灯具店选购灯具时,由于两种灯具价格、能耗的不同,引起矛盾冲突.
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
启发:选择的目的是节省费用,费用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列代数式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电费=0.5×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时)
在此基础上,用t表示照明时间(小时).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表示这两种灯的费用.节能灯的费用(元):60+0.5×0.011t.
白炽灯的费用(元):3+0.5×0.06t.
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代数式,为后面列方程,并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础. 3.特值试探具体感知
学生分组计算:
t=1000、2000、2500、3000时,这两种灯具的使用费用,填入下表:
(1)某数比它大4倍小3;
(2)某数的1/3与15的差的3倍等于2;
(3)比某数的5倍大2 的数是17;
(4)某数的3/4与它的1/2的和为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基础,因此在本章节中,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代数式、函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2.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解、解集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全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知道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通用)》优质课教案_0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自主学习设计: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怎样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中的常数k,b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
2、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要求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应知道哪两个常量?
(4)自主探究
3、我们知道,已知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已知两点的坐标能否求出直线解析式呢?
学生自主交流:以小组的形式总结身边的线,向全班汇报交流。
(5)引入射线概念
例1,(课本p93例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初二
邮箱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次函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理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函数图像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体验数形结合,具体感知数形结合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学习特点 比较活泼好动,不能有效接收枯燥理论灌输,故需要多角度刺激和活动的参与。 (2)学习习惯 易于接受生动形象方式的知识教授模式。 (3)学习交往特点 更适于小组活动,能更好激发兴趣 并加深印象。
(1)课件:根据此节学习内容制作的PPT课件。 (2)多媒体资源库:各种直线、线段具体实物的图片。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大量的图形我需要从资源库中下载,然后应用,这样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3)工具:尺子、模型等。这些东西有利于学生直观的观察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未接触过方程,对于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3.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
2.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用纸。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价格为80元,求打折力度是多少?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题:3.2 解一元一次方程(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型:新授本课(节)第4课时本期总第课时【学习目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学习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学习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解方程:(1)3x-2x=7;(2)14x+12x=3;二、自主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______本;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这批书共有________本;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2)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_______本;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________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分析: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3x+20 -4x-20 =4x-25 -4x-20即 3x-4x=-25-20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3x+20=4x-25↓移项3x-4x=-25-20↓合并同类项-x=-45↓系数化为1x=45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例3 解方程 3x+7=32-2x (自己动手做一做)【课堂练习】:1.解方程:(1)6x-7=4x -5 (2)12x-6 =34x (3)3x+5=4x+1 (4)9-3y=5y+5【要点归纳】:上面解方程中“移项”的作用很重要:“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拓展训练】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题: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型:新授本课(节)第10课时本期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用分类讨论法解决电话计费问题,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品
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章完整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第1课时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课本P78的问题,可用多媒体演示题目描述的行驶情境.
1.理解题意: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从这句话中可知客车、卡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2.能否列算式求出A、B两地之间的路程,要求能够解释列出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3.提出问题,如果用字母x表示A、B两地的路程,根据题意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把题中的数量用表格形式反映题意:
2.学生回顾方程的概念,探讨、列出方程,并说出列得方程的依据.
3.讨论列出方程表示的意义,并对比算术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4.反思:这个问题中除了A、B两地的路程是一个未知量,还有没有其它的量是未知的?如果还有其它的量是未知的,能否用字母(或未知数y)表示这个未知量,列出与前面不同的方程呢?学生分组讨论.
5.将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表格列出:
6.探讨:①列出关于y的方程;②解释这个方程表示的实际意义(或列出这个方程的依据);③如何求题目问题:A、B之间的路程.
7.总结以上列出两个含不同未知数x、y的方程的方法:①以路程为未知数,则根据两车行驶时间的关系列方程.②以行驶时间为未知数,则从两车行驶路程的关系列方程.
8.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阅读课本P79.
9.举一反三:分别列算式和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
(1)某数与它的的和是8,求这个数;
(2)班上有女生32人,比男生多,求男生人数;
(3)公园购回一批风景树,其中桂花树占总数的,樟树比桂花树的棵数多,杉树比前两种树木的棵数和还多12棵,求这批树木总共多少棵?
三、初步应用
1.例1:课本P79例1.
例2(补充):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x与18的和等于54;
(2)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
列出方程后教师说明:“4x”表示4与x的积,当乘数中有字母时,通常省略乘号“×”,并把数字乘数写在字母乘数的前面.
2.练习(补充)
(1)列式表示:
①比a小9的数;② x的2倍与3的和;
③ 5与y的差的一半; ④ a与b的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①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②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4.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25-x,2x-8)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写成:25-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
二、自主尝试
1.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课本P79的例1.
2.交流:
在学生基本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4.讨论:
问题1:在第(1)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
问题2:在第(3)题中,你还能设其它的未知数为x吗?
5.建立概念
(1)概念的建立:
在学生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①23-x=-7;②2a-b=3;
③ y+3=6y-9; ④ 0.32m-(3+0.02m) =0.7.
(2)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6.估算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