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竹林七贤浅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竹林七贤浅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景观1302刘东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且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加之古代通讯能力较差,联系并不方便,以至于在很多时间总是以一个小范围内自成一派文化,等之较成熟能作出文章著作加以传播时才能达到不同的文化态度相互交流和碰撞,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文化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当时以孔孟之道发展传播最为广泛,以至后来诸多思想家提出与之相不同的理论,譬如,墨家提出“兼爱”对儒家的“仁爱”,道家提出“无为”对儒家的“有为”,法家提出“法治”对儒家的“德治”等等。另外,还有自成一派的小说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等等不胜枚举。而在儒家中又有荀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和孟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两者之分。只是在之后的朝代更迭中,君王都越来越认为儒家是统治国家,笼络民心比较重要的基础或者说是手段,才会在之后的历史中以儒家思想的地位最高这种现象的出现。

当然思想的碰撞和不同不单单在于春秋战国,在中国茫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乱世往往会产生剧烈的思想碰撞与交流,而我所关注的就是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乱世——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次课程学习中,老师所讲第一课便是魏晋风度,也是因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处于一种井喷的状态,大量的诗词歌赋,书法墨画得以产出并且流芳百世。史书有陈寿的《三国志》,诗赋有建安七子以及

其中曹植久负盛名的《洛神赋》,书法有王右军所写的《兰亭集序》,当然还有陶渊明,谢灵运,顾恺之,甚至还有少有的数学家和科学家祖冲之等等。其中也少不了著名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分别指的是山涛,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其中年纪最长者山涛生于205年,年纪最小者王戎生于305年,前前后后刚好一百年,而这百年的“竹林文化”却有很多的故事和思想值得回味和推敲。这七个人都曾经常于竹林之中饮酒作诗为乐,而得名竹林七贤,《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但是他们七个人对于政治的态度却有很多的分歧。面对着晋朝残酷昏暗的统治氛围,七人面对的便是“出世”和“入世”的抉择。

七个人中自始自终明确对于“入世”没兴趣的是嵇康和刘伶,嵇康的坚决“出世”态度也最终得罪了前来拜访的钟会以至于招来了杀身之祸,而刘伶自不必多说,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千古醉人”,他只对于酒钟情;而对于“入世”最积极的就是王戎,生平大部分都是在官场中摸爬滚打,最高官至司徒;年纪最长的山涛之前出于“出世”状态,于40岁才“入世”,也最后官至三司,德高望重。向秀本就受老庄之道家思想的熏陶,一开始是半“入世”的态度但是他亲眼看到了嵇康是如何因为得罪钟会而招来杀身之祸的经过使他对于当权

者灰心意冷,最后也选择了“无为”。当然其中最为悲惨的莫过于阮籍,他本是一“出世”者,不愿意与司马家族为伍,但是无奈当权者硬是要他当官为自己所用,这使阮籍很是悲愤,苦于无处发泄,他只好每天都喝的酩酊大醉然后昏昏沉沉的倒坐毛驴任毛驴随意走动,走至无路可走之后他就下驴开始面对天地大哭长啸,然后再浑浑噩噩的回去,继续喝酒吃肉,放浪形骸。遇到不喜欢见到的客人(稽喜)拜访就翻白眼,遇到要谈论政要的官吏(钟会)和司马昭派来游说提亲之事的使者,他更是喝酒喝的不省人事。如果说刘伶是因酒而乐再因乐喝酒的话,那么阮籍就是因悲喝酒又因酒更悲了。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对于阮籍是崇拜有加,也是相仿他的叔叔一样不问朝政,干净“出世”。

“入世”和“出世”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他们都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之前也是儒家和道家相争的一个方面,孔子一生都在忙忙碌碌,他积极入世,最高当上相当于鲁国的代理总理一职,带着他的学生东奔西跑游说四方,希望还能获得其他的一官半职,虽然他的思想在之后成为了正统思想,但是在当时他并不是那么的被人所重视。而老子和庄子并不一样,他们虽然有常人难及的才华和思想,但是他们不愿意与当权者为伍,以此作为自己当官的资本,他们不去游说四方但也名扬万里,面对有权力的人来请求出山也是不管不问,因为他们消极的是仕途,但是积极的是生活,他们对于生活充满了热爱,庄子对于生活愿意聆听感受,心烦气躁者是写不出《齐物论》和《逍遥游》这么清新脱俗的文章的,唯有

心静者才能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种高深的想法,因为他们对于生活是真正充满热爱的,他们愿意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的文人亦是如此,竹林七贤在此说也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不光是在乱世,治世也是如此。仕途之路难免艰辛又曲折,毕竟文人不一定都是政治家,诗词作赋擅长,争权夺利不熟。而入世之人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盛世,也维系了不少一个又一个的朝代。而出世的人或者说是入世不如意再出世的人更加之多,也更加之出名。他们无情于专权,更寄情于天下。唐之李白,宋之欧阳,明之唐寅,清之雪芹。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号梦阮(一说是字梦阮),足以见到他对于阮籍的崇拜。当然并不能盲目断义到底是“出世”好还是“入世”好,这好比是电磁的两极,两者相互存在,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缺一不可。它们只是“左面”和“右面”,并不是“上面”和“下面”。

我不经意间又联系到了现代,如今两位时常被联系在一起的作家便是一种很好的例子——韩寒与郭敬明。若是非要以“入世”“出世”来定义他们的话,郭敬明写的书充满了言情小资,其他作品也是以一种类似于自我抒发自我陶醉的方式来表述,类似于“出世”。而韩寒的杂文集往往针砭时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理解来阐述很多社会上的问题和现象,写的小说也不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味想象加卖弄笔技,往往从很多细节来影射出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更像是“入世”。两位作家都有较为庞大的粉丝数,也有相当多的批评者,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允许出现矛盾,接受交流,更接

受碰撞。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化的交融和对立是时代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文化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动力。

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浅薄的理解,如果有哪些并不准确的地方也请见谅。最后我以《周易》当中看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015年3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