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00字(优秀6篇)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00字(优秀6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00字篇1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有听过什么蒙氏教育,初看到这个词时更是一头雾水,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虽然此刻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继续学习的欲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天底下有哪个母亲不爱自我的孩子的,而又有几个母亲真正懂得爱孩子的?作者这样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是不爱。
”我十分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而爱是什么?书中是这样写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我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虽然读完了这本书,但里面的好多概念似乎还不太明白,而自我更感兴趣的就是作者所举出的例子,因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没想过这些现象意味着什么?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不要以大人的观点去告诉孩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在过程中自我去确定事物的真伪对错。
思索自我的行为,每日从我们口中吐出多少个“不”字呢。
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当是有权利说“不”的,但这个“不”要怎样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去告诉孩子呢。
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
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
孩子是经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经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读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在教育这方面,我了解的还远远不够,但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不能让它走向一种极端,这本书里触动我心灵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明白自我的不足,就要确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成为自我教学工作的强力支撑,加油!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00字篇2近些天,翻阅了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让我明白了,爱孩子就要给他充分的自由,当然,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的。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10篇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10篇爱和自由读后感篇一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孙瑞雪通过实际例子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为一个专注、坚强、完整的人。
孙瑞雪园长的这一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本来嘛,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世界上,对什么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么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脚等身体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的不足,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顽皮的行为。
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完善,岂不是更能塑造孩子!我们成人总是干涉的太多,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道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过程和心理,因此我很欣赏书名中的自由两个字,以前我也只是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么可能会和纪律以及自律相提并论呢,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己呢?但通过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身受感触。
首先,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们的行为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第二,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倾听和交流是最好的桥梁,也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最好方法。
第三,成人就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映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大。
其实,不只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不快乐,任何人都不会感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和温暖,人与人之间要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不是都会得到好的结果。
爱与自由同样重要,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宽容,学会理解孩子、懂孩子,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也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精选8篇)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精选8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篇1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我必须要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他以后过不好的生活;我要让他出人头地。
好像只要我们努力了,孩子就能过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而不是大人强硬的灌输进去的,所以,儿童应当自我去亲身体验,将经验肉体化,才能构成属于他自我的概念。
蒙台梭利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走,火车必然要在轨道上走,这是成人的规则,而孩子用这个火车在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就会说:“儿子,这是不对的,这个东西应当在火车轨道上走。
”爸爸给儿子示范怎样走。
他的孩子不想这么做,但爸爸认为应当这样做,他就不断地干涉孩子。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我们带回家的玩具,孩子并不按常规的方法来玩,而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去玩。
我给阳阳买的玩具汽车,刚拿回家,教他放在地上跑,可是他却拿起来用手转动汽车的轮子,专心致志地看着它转。
无论我怎样示范正确的玩法,他都不为所动,依旧执拗地看轮子转,并且一玩就能玩很长时间。
我遂放弃了教他的想法,任他自由去玩。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能够让汽车在地上跑的飞快,比我玩得都溜。
我想这或许是他发展到了这一步,或者这只是他研究汽车的一部分。
因为他有时候还会将发动起来的汽车不是让它向前跑,而是让他撞到物体上,然后再将汽车拉回来,反复地撞。
奶奶着急的喊他:别这样玩,把汽车就撞坏了!他不听,照玩。
我看了孙教师的《爱和自由》后,认为他是在找寻属于他自我的独特的感觉,所以我不去干涉他。
经常受到外力干涉的孩子,在感觉上的发展会有必须的缺陷。
孙教师说的“济济”小朋友的表现,让我看了感到十分心疼。
一个幼小的孩子,别的小朋友每当按自我的方式去玩玩具的时候,他都要去干涉,让别的小朋友按他的方式玩,搞得别人压抑得受不了。
而他自我呢?得经受多少次如此的压抑才能构成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心态?大人那些自以为是的正确方法是多么地伤害孩子的感知本事!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
爱和自由个人读书笔记范文
爱和自由个人读书笔记范文爱和自由个人读书笔记1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
”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
《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爱和自由个人读书笔记2说实话,读这本书之前没有听过孙瑞雪的名字,为什么会买它,也已经忘了。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通用8篇]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通用8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篇1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寻找这个答案,可每个人是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葬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是一样的,是没有确切答案的。
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
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自由能够说是一种尊重。
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过多的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候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估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因为这个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这本书表达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许多的观念强加给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寄托给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
孩子背负着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
真的理解孙教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我们凡是应当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容的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书中说到其实教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之前儿童不用急着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种感觉就行了。
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感觉****于内部,他不需要大人往纸张上去做好规划,因为你给他什么他就会理解什么。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感悟怎么写(通用7篇)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感悟怎么写(通用7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感悟怎么写篇1____标题:爱与自由:一本书的深度探索________一、引言____“自由”,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复杂的概念。
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向我们揭示了自由与爱的紧密联系。
书中的主题和理念为我提供了新的启示,使我重新审视了自由、爱和成长的关系。
____二、主题探索________2.1自由的价值____作者认为,自由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
自由的环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然而,过度的自由可能会导致儿童行为的放任和无序,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儿童在自由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
____2.2爱的力量____作者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
父母的爱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从而让他们敢于探索世界。
同时,爱的教育也包括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
然而,过度的爱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和依赖,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爱成为激励孩子成长的力量。
____三、个人观点和感悟____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自由和爱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的。
真正的自由需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真正的爱也需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我们不能只追求自由或只追求爱,而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既有爱又有自由的环境。
____四、结论与建议____《爱和自由》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儿童教育和成长。
我强烈建议所有的父母和教育者都去阅读这本书,以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于成长的环境。
爱和自由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感悟怎么写篇2题目:《爱与自由:儿童成长的双重驱动力》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爱与自由》的书,这本书以儿童心理学为基调,深入阐述了爱与自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力。
作者认为,爱与自由并行,可以让孩子在快乐、自主、安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爱和自由的读书笔记300字(精品8篇)
爱和自由的读书笔记300字(精品8篇)爱和自由的读书笔记300字篇1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透过超多的实例来论述自我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我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可是,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我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记得以前有位姐姐带着自我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教师!”“教师。
”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教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教师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光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
《爱和自由》就有一个教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教师和孩子在玩扔球,教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之后是孩子把球扔给教师,结果,教师也没接住。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教师想:这回教师没话说了吧!之后,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教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怎样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我,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欢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欢乐、有效率的多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以宽容的心态来应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爱和自由的读书笔记300字篇2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有听过什么蒙氏教育,初看到这个词时更是一头雾水,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虽然此刻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继续学习的欲望。
爱和自由读后感(11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11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1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这不仅仅是一本给父母看的书.这也是一本给所有成年人看的书.它通过揭示儿童成长的秘密,帮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也真正了解自己.你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曾有过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以隐秘而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你的人生,尽管它们可能早就淹没在你记忆深处甚至已被遗忘,但它们仍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你的人生方向,就像水面下的冰山,即使肉眼看不到,却决定着整座冰山的走势.单就儿童教育方面来看,它完全颠覆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育儿观念,震撼力之强仿佛一条90吨的巨鲸从父母们面前游过,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作为一个母亲,早在女儿出生前我就阅读了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籍,平心而论,这些书都各有出色之处.然而,只有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才被深深地触动,像一个习惯了黑暗的盲人第一次看到光明.心中充满狂喜的同时,亦有隐隐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忧虑.有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怕单凭我一人之力无法承担被揭开的真相.然而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父母接受并亲身实施了这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说其他的育儿书是教育之树的一段树干或一枝一叶,这本书则是树的整个根系,它探索的是人类心灵的最高领域――幸福.本书作者孙瑞雪女士是中国第一个蒙特梭利(注)幼儿园的创办者,本书正是她结合了蒙特梭利理论和中国实践的成果.蒙特梭利理论在创建至今半个多世纪里早已被全世界的无数实践者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然而中国却是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普及蒙特梭利的教育成果.孙瑞雪女士和她的学生们勇敢地做了在幼儿教育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成功地迈出蒙特梭利中国化的第一步.正如书名所写,本书致力于诠释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的理论和大量实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的一些错误理解.而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的高度,凡是我们对孩子有所期待的.,无论是纪律、独立、智慧、道德,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给他们怎样的爱和自由.成人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只是我们主观的误区,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予孩子他们需要的爱.中国有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认为打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体现父母的爱.然而作者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一个经常受到训斥或打骂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同正常孩子有极大的差别,压力和恐惧使他们对外在事物过于敏感,过分强化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影响到内在心智的发展.其中一些孩子乍看起来反应很快,甚至可能常有人夸他们聪明.然而真实情况是他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他们看似敏捷的反应并没经过他们自己的思维,而是大人不断强加给他某种刺激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就好像生物学家做的“一吹哨子,狗就吃饭”试验一样.这种表面看上去聪明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创造力,他们调动全部身心用来学会的只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生存条件.这一弊病往往在他们长大后才暴露出来,到那时成人可能会说,“好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学习.”然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他们的思维被人为割断后,注意力和意志力早已无法再集中到学习或任何一件需要持续努力的事情上.对爱的另一个错误理解与打骂正好形成截然相反却殊途同归的两极.那就是过分“呵护”,它完全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在这种“呵护”下,父母总是怕孩子弄脏或遇到危险,为了父母本身的便利,他们不准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打滚或拿任何易碎的物品,他们的嘴巴永远在喋喋不休“不行”二字.被剥夺了自己成长的经验后,孩子们最终要么变得不知天高地厚,自己瞎闯,不懂得保护自己;要么变得懒惰和胆小,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到了此时,成人们又开始指责孩子的这些缺点,却不知这正是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这本书我已读了三年,每一次阅读都让我有一些新的发现.我感谢它,因为没有它,我和我的女儿可能仍在蒙昧的黑暗中挣扎.假如你不愿自己或孩子永远被禁锢在简单狭小粗陋的世界里;假如你希望自己或孩子的未来能够不为外界所惑,体会发自内心的幸福,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每个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爱和自由读后感2走上爱如是二楼就是手工区,我一眼看到一位宝贝正用几张白纸在制作小书册!她的工作状态是那样的平稳,不因我的出现有任何变化,看着她,有种宁静的感觉从心底升起,是的,她的投入让我觉得宁静。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7篇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篇1《爱和自由》终于读完了,《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整本书下来,从一开始的无比崇拜到慢慢有质疑再到最后勉强看完,竟然会在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有如此变化,是我没料到的。
孙瑞雪的蒙氏幼儿园的确造福了很多中国孩子。
但也可能的确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孩子成长得太艰辛了,她才如此强调,甚至夸大爱和自由的重要性。
蒙氏的原作我还没有时间看,但已经听说,爱和自由并不是蒙奶奶所强调的内容。
我想,孙瑞雪这也是在因地制宜吧。
她说蒙奶奶的理论不必为不同的文化而改造,是仿佛马克思主义般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她仍然不自觉地做了改造。
不过在我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只要真正给孩子们带来福利,真正让中国的家长们停止因为儿时成长的创伤和压抑带来的新一轮“折磨”,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这样一个人,读书笔记大全《《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认真的用荧光笔画出来很多句子。
当时带给我挺震撼的效果,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
我并不是说,她说得跟我平时所想到不一样,我就一定要跟在后面点头称是。
我自然而然滋生出来的崇拜之情,是源自我做母亲的敏感和直觉。
我的直觉立刻告诉我,原来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的。
一路读下来,她给我的不是一个理论,一个新理论那么简单。
我得到的不是“鱼”,而是“渔”。
也就是说,她说到的问题我不见得遇到,但我遇到新问题,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知所措游移不定左右摇摆。
我明明白白的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速成的解决方案,可以直接从别人的类似案例中拿来就用。
做母亲,是不可能偷懒的,我是说精神上。
遇到具体问题,妈妈必须靠自己结合实际来解决。
只是这样一本书,一本或许“误读”了蒙氏理论的书,如果每一位中国的家长都能认真读一读,他们心里的很多迷惑都将解开,他们的孩子都或许能多少受益。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篇2每年夏天,总有很多小孩子溺水的新闻,令人心痛。
前段时间看到北京一位妈妈带着双胞胎女儿去青岛海边,一低头刷手机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汇总5篇)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汇总5篇)1.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第1篇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孙瑞雪通过实际例子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为一个专注、坚强、完整的人。
孙瑞雪园长的这一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本来嘛,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世界上,对什么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么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脚等身体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的不足,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顽皮的行为。
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完善,岂不是更能塑造孩子!我们成人总是干涉的太多,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道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过程和心理,因此我很欣赏书名中的自由两个字,以前我也只是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么可能会和纪律以及自律相提并论呢,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己呢?但通过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身受感触。
首先,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们的行为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第二,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倾听和交流是最好的桥梁,也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最好方法。
第三,成人就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映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大。
其实,不只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不快乐,任何人都不会感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和温暖,人与人之间要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不是都会得到好的结果。
爱与自由同样重要,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宽容,学会理解孩子、懂孩子,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也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爱与自由》读书笔记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爱与自由》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1哺育孩子的精神胚胎:蒙氏教育观点认为,儿童从出生即拥有:精神胚胎。
孩子看似弱小,但其实他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承认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环境和条件。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曾经在“自我”一章中拿出一节来讲“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解读精神胚胎的这个重要假设:每个生命的精神胚胎充分发育的话,都会成为他自己,这都会很美。
这本书的整体理念是,尊重孩子的感觉,让孩子活在你自己感觉中。
破坏孩子的感觉的例子:你妈觉得你冷;你妈觉得你饿……蒙氏的教育理念,破坏了家长作为孩子“造物主”的地位,破坏了家长们的“自恋“,因为我们家长总认为:我懂得多,你懂什么,我要指导你,管教你,约束你,你要听我的。
这也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惯用的模式。
家长把握管教的度:把管教的度限定在最低。
(武志红的建议)家长们如果担心:如果让孩子为所欲为,他会不会向坏的方向发展?而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孩子如果不加以过多的管束他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机械地灌输不是真正的学习:传统机械地学习方式,P6第二自然段中所表述。
智力状态来自于”外界事物不断刺激,使这些事物留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某种印象,这就是智力状态”。
但蒙特梭利的观点是,孩子的感觉来自内部。
不需要成人年人的灌输。
两者可能都会达到儿童智力成长水平,但是有本质上的差别。
孩子掌握某种技能,不是智力发展的标准。
6岁前的孩子根本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习的掌握技能的方法。
想起了前几天有位家长说,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的核心词汇不是“爱”,也不是“自由“,而是”感觉“。
注重孩子的感觉。
P7页倒数第、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让我想起了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在最初引导海伦凯勒认知这个世界的方法:让没有光明,听不见的海伦凯勒感觉娃娃、水、杯子、杯子里的水等,有了这些感觉,逐渐认知了事物。
优秀的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优秀的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相见恨晚。
记得刚遇见《爱和自由》的时候,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买上几十本,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新爸新妈。
也许,我们都会“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健康、愉悦地成长”。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1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
《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2023最新-爱和自由读后感(优秀6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优秀6篇)《爱和自由》详细进述了蒙氏教育知识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还应该怎样去处理他们的表现。
下面给您带来名著爱和自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下面是整理的爱和自由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一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葬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是一样的,是没有确切答案的。
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
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自由能够说是一种尊重。
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过多的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候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估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因为这个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这本书表达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许多的。
观念强加给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寄托给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
孩子背负着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
真的理解孙教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我们凡是应当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容的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书中说到其实教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之前儿童不用急着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种感觉就行了。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篇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篇本文是关于爱和自由读书笔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当你按你的本性说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很愉悦。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内在有很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在我们的内在产生着巨大的矛盾和斗争,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这些想法并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后天被别人强制进去的。
2、我们人类拥有最美好的精神,我们可以在规则的状态下建立一种平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以爱和凝聚性的方式,准许每个人平等的生存下去,这就叫人权。
3、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外在社会和生存环境,必须依靠教育开始。
我们让孩子生活在爱与平等、自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将来出去,也会用同样的办法去对待别人,人与人的相处就会比较舒服,比较愉悦。
因为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够我们样生存的,我们不能让一顿饭用10万块钱去吃掉,而让另一个人饿死在街头。
我们人类拥有爱别人这样一个潜在的潜能,我们同时也拥有尊重别人、以爱去对待别人的这样一个基础。
因此,我们要从哺乳动物的状态向人的状态去进化,而进化的里程就是扔掉权力斗争的模式,扔掉弱肉强食的模式,走向爱的模式和爱的联接。
4、这样的一个愿望需要每一个爸爸妈妈从爱你的孩子做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做,去爱我们的孩子,就做到这一步,我们就成功了。
不是我们整个社会怎么做,而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懂得蹲下来跟你的孩子说话,每一天孩子上学前,对你的孩子表达“我爱你,孩子”;每一天回来时,给你的孩子一个拥抱,对他说“妈妈爱你”;当你的孩子遇到麻烦时,你只学会问一句话“告诉妈妈为什么呢?”告诉我为了什么呢?然后去倾听他为什么?就做这么点,已经足够改变我们的下一代。
因此,教育是改变我们从动物状态走向人的状态一个最快的捷径,而这一切仰仗于爱、自由、规则与平等。
我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从哺乳动物的弱肉强食的状态走向人类真正的精神和文明,这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5、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40岁的时候,人的成长才完全,一个循环到40岁完成,生命真正的意义才重新开始。
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
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1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从事幼儿教育四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教师,可是看完孙瑞雪教师的《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宝贝来说是一种〝虐待〞.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能够,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本事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而我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们.〞可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所以我们处处细心,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貌,不能碰那个东西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教师的吧,教师是为你们好,教师爱你们.〞我相信,这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做的事情.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教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仅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同时,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长,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仅有家园密切合作,我们才能给予我们的宝贝真正的爱与自由.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我们是引领幼儿前行的教师,我们怎样去〝教授〞知识呢.,我认为我们应当改变教的方法,不再是枯燥的教,而是带着孩子去认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很多从生活中学习而不是课堂学习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孙教师说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身边的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仅有爱没有自由,孩子就会失去自我,仅有自由没有爱,孩子便会冷漠.爱与自由同在,并加以引导和体恤,让孩子们要学会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欢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在指责中长大的,此刻我们忘记了自我的童年,忘记自我童年的故事,忘记自我童年的愿望,忘记自我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这是我们的遗憾,所以我们更应当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充满爱.自由与温情,对宝贝更是应当用心去关爱,弥补我们的遗憾.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6岁以前能够成长得十分好,他就越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如果我们被某一种东西禁锢的话,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亲爱的教师们让我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让他们充满欢乐,我们给与孩子爱与自由,孩子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完美的未来.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2在幼儿园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班有一位博士妈妈借给我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爱和自由》,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此刻我和大家一齐分享我的读后感.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这个问题让我一向很纠结,如果让孩子自由了就不能显示自我的爱吗?太爱孩子了,孩子就没有了自由吗?我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这本书的.一向以来,我总认为: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好好的,让她衣食无忧,只管学习,其她什么不用管.这就是母爱最好的体现.可是我错了:就是因为平时对孩子的照顾太多,以至于孩子这么大了还像个六七岁的孩子.自我也总觉得她怎样老是长不大,却没有发现时自我错误的放回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人.〝爱的同时也包括了自由,没有自由的爱,也不能称其为爱〞.看到这句话,我也思绪万千.是啊,想想他这么大了,除了读书,我们到她到外面走走的时间太少太少.有时候,甚至她想和同学一齐出去玩的自由都会被我剥夺.我和她爸爸平时工作很忙,等到节假日只想在家休息,一点也不想动.我没有想到:孩子在这个阶段正是要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应当多带他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大自然完美的风光,让她的心境能够彻底放松下来,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平时我们和孩子沟通的太少,总是用自我主观的意识去告诉孩子:你应当怎样做,不许怎样做.却不会想到我应当在告诉孩子我的想法的同时,也听听她的想法,并经过沟通来得到一个双方都能理解的满意的答案.这样一来,孩子开心,自我也开心.否则,孩子会认为她仅有理解的份,再也不想说出自我的看法.是我剥夺了她表达自我心声的看法的机会,同时,还葬送了她的语言表达本事.〝当给儿童自由时〞,这句话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立意.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我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读完这本书,我们可能会记住一些叮嘱,会改善你的一些行为,给孩子〝爱和自由〞.但如果内心深处,可能还是把这些作为望子成龙的手段,而不是从本质上放弃功利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有权利做自我的决定,有权利选择自我的生活,并为自我的行为负责,那么这些改良能坚持多久呢?当升学的压力和诱惑摆在你面前,能给孩子多少真正的选择自由呢?而蒙氏原著中,也很多谈到了爱,自由,可是,这并不是蒙氏思想的基础和本质.〝尊严和独立〞: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张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极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爱.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伪善的,也是善变的.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职责,需要平等.不背负职责,很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职责.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最终我用作者的一首诗来结束我的读后感: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3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孙瑞雪经过实际例子叙述了自我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使孩子按照自我的内心发展成为一个专注.坚强.完整的人.孙瑞雪园长的这一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本来嘛,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世界上,对什么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么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脚等身体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的不足,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顽皮的行为.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按照自我的想法发展.完善,岂不是更能塑造孩子!我们成人总是干涉的太多,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明白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过程和心理,所以我很欣赏书名中的自由两个字,以前我也只是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样可能会和纪律以及自律相提并论呢,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我呢?但经过和孩子们生活在一齐我身受感触.首先,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们的行为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仅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孩子.第二,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倾听和交流是最好的桥梁,也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最好方法.第三,成人就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 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就是镜子映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我感到自我肩上的职责很重大.其实,不只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不欢乐,任何人都不会感到欢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和温暖,人与人之间要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不是都会得到好的结果.爱与自由同样重要,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宽容,学会理解孩子.懂孩子,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也会欢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4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每个家长都爱自我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受此启迪,我感觉:爱是尊重,爱是珍视尊严.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能够全面发展,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总体来讲,作者比较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我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孩子得到的是被动的爱,缺少的尊重.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2.注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3.重视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4.支持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经过自身活动获得那里有几个关键词:遵循.注重.重视.支持,在这几个词中,汇总一个词:〝尊严和独立〞:,其实,生命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张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极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爱.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伪善的,也是善变的.仅仅〝爱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职责,需要平等.不背负职责,很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职责.这样,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书中谈到了神游一词,让我深受启发.其实,儿童是最明白自我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经过幻想来实现自我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离,神游就此构成.书中有一个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教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您能够尝试去看一下《爱和自由》这本书.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自我,成长自我.〝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尝试,并且相信会越做越好!〝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礼貌之父〞!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从我开始,从你开始,从此刻开始!爱和自由作品读书笔记5《爱和自由》是孙瑞雪的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它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她以往说过〝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代替: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务本质的本事,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我……本书将蒙氏思想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如精神胚胎,孩子的工作,感觉练习,敏感期,智力的构成等作了通俗化的介绍,并用相应的事例做了说明,虽然有些事例似是而非,但增强了可读性.〝当给儿童自由时……〞,这句话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立意.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了解自我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这意味着,成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读完这本书,我们可能会记住一些叮嘱,会改善你的一些行为,给孩子〝爱和自由〞.但如果内心深处,可能还是把这些作为望子成龙的手段,而不是从本质上放弃功利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有权利做自我的决定,有权利选择自我的生活,并为自我的行为负责,那么这些改良能坚持多久呢?当升学的压力和诱惑摆在你面前,能给孩子多少真正的选择自由呢?如今,我已经是一位小学教师,对于孩子的〝爱和自由〞更需要理解和相关的知识.有时候我和孩子们在一齐的时候会忍不住经常问自我,我该怎样让儿童能更加好的学习,更加做到在游戏中学习.我们班的孩子很调皮,有时候会让我忍不住发火,可是我爱他们,爱的那样深切,爱的那样无奈,更让我不明白该如何来应对他们.在那个时候,我就会用一些规矩来压制他们,虽然我也明白这样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并不是很好,可是在爱和自由中,我不明白该如何抉择,那时候的我甚至认为爱和自由不能存在.可是孙瑞雪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她说无人打扰的儿童是作为一个精神自由的人存在的,他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感知到这个环境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姿态.而那些对环境无法感知的儿童是因为他受到的压制太大了,当压制大到足以使他的痛苦时,他不但不能把握这个环境,并且他一旦发现这个环境中没有人约束他,他就开始破坏,发泄自我.自由状态中的儿童,因为收到了尊重,因为他所有的举止和动作都是依靠于自我的断定,那些不守纪的现象就变成偶然的现象了.可是在我们的国家中,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孩子的知识和道德,这样我们必然走到了一条歧路上.原先爱和自由真的能够并存,并且十分重要.爱和自由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的更趣味,学的更加自信,学的更加开心.作为教师,让孩子学的开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在痛苦中学习还不如不学.此刻起,我该试着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我学习,在我的爱中幸福的过完每一天.爱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爱和自由》最近开始看第四遍了。
这个时候再读这首泰戈尔的诗又有了新的感触。
相见恨晚。
记得刚遇见《爱和自由》的时候,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买上几十本,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新爸新妈。
也许,我们都会“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健康、愉悦地成长”。
很仔细地读。
每读一遍,总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
想想自己初为人母时的种种所作所为,就有想坐时光机回去揍自己一顿的冲动。
没文化,真可怕;懵懵懂懂就做父母,更是可怕。
什么是真正的爱?母鸡也会爱小鸡。
什么是自由?很多时候,我们自已的成长还停留在七八岁而浑不自知。
以前也买过很多育儿书,感觉大都注重的是教育细节的操作性;而《爱和自由》直指教育的本质,深入浅出,让人看清什么是真正的爱。
书中,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孩子满满的爱,读着读着,内心便柔软起来;读着读着,眼前便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