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锂离子电池先进电解液组分的性能优化

合集下载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储能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解液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循环性能指的是锂离子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些常用的有机电解液,如碳酸酯类、醚类和腈类溶剂,虽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其分解电压较低,易引起电解质的分解和锂的析出,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

相比之下,无机电解液,如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其较高的分解电压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其次,电解液的选择也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重要影响。

电解液中含有大量的溶剂和溶质,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气体,如果温度过高、压力过大,会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对于电解液来说,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

近年来,一些新型电解液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高温性,可以有效防止因温度过高引发的安全问题。

另外,电解液的导电性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导电性指的是电解液中离子的传递能力,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功率性能。

一般来说,电解液越导电,电池的性能越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电解液的离子传输速度,往往需要添加一些盐类溶质,如锂盐。

锂盐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导通性。

但是,过高的盐浓度也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增大,从而降低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因此,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盐浓度,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最后,电解液中的成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电化学性能包括电压平台、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等指标。

电压平台指的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平台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比容量指的是电池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存储电荷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优化设计的关键方面,包括电极材料的选择、电解液的优化以及结构设计的改进。

首先,电极材料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铁磷酸盐、锰酸锂或氧化钴等化合物,而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和硅基材料。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选择具有高容量、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材料。

例如,采用锂铁磷酸盐作为正极材料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而硅基负极材料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利用新型材料如锡锗合金和硫化锆等也是提高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

其次,电解液的优化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表现。

电解液一般由溶解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其中,锂盐的选择要考虑到其溶解度、稳定性和电解液的导电性能。

有机溶剂的选择对电解液的性能也起到重要作用,高介电常数和低粘度的溶剂可以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率。

此外,添加剂的引入可以优化电池的界面形成和抑制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副反应,如电池的自放电和锂离子的析出。

最后,结构设计的改进也是锂离子电池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

电池的结构设计涉及电极层厚度、电解液的充放电速率以及电池包装等方面。

例如,在电极层厚度的选择上,较厚的电极层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但同时可能导致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的困难。

因此,结构设计需要权衡不同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结果。

此外,充放电速率的改进可以通过设计更好的离子通道和更大的电极表面积来实现。

在电池包装方面,优化设计可以减少电池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总之,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优化电解液以及改进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存储需求。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解液改善及过程参数优化简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解液改善及过程参数优化简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解液改善及过程参数优化简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和无污染等优点的新型二次电池。

然而,电解液的质量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解液的改善及过程参数优化。

一、电解液的组成及特性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通常由磷酸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其中,磷酸盐是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离子传导介质,有机溶剂则是溶解磷酸盐的媒介,添加剂则是为了优化电池性能而添加的。

电解液的特性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电解液的电导率、稳定性和耐高温性是其最为关键的特性。

电解液的电导率越高,电池的输出功率越大;电解液的稳定性越好,电池的寿命越长;电解液的耐高温性越好,电池的安全性越高。

二、电解液改善1. 磷酸盐的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中常用的磷酸盐有三种,分别是锂磷酸盐、钠磷酸盐和铵磷酸盐。

其中,锂磷酸盐具有电导率高、稳定性好、溶解度大等优点,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磷酸盐。

2. 有机溶剂的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丙二醇、乙二醇、二甘醇和碳酸酯等。

其中,碳酸酯具有稳定性好、电导率高、溶解度大等优点,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有机溶剂。

3. 添加剂的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中常用的添加剂有膦酸盐、氟化物、硫酸盐等。

其中,膦酸盐具有提高电池循环寿命、降低内阻、增加电解液稳定性等优点,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添加剂之一。

三、过程参数优化1. 电解液配方的优化电解液配方的优化包括磷酸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的选择。

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 电解液的制备工艺的优化电解液的制备工艺的优化包括溶解温度、搅拌速度、溶解时间等。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电导率。

3. 电池的生产工艺的优化电池的生产工艺的优化包括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电池组装工艺等。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四、总结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电解液是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锂离子电池设计优化及长循环寿命新策略构想

锂离子电池设计优化及长循环寿命新策略构想

锂离子电池设计优化及长循环寿命新策略构想概述: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应用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能量存储装置,对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本文探讨了锂离子电池设计优化的策略,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长循环寿命构想。

一、锂离子电池设计优化1. 电极材料优化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目前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锂铁磷酸盐(LiFePO4)、三元材料(LiNiCoAlO2)等。

在设计优化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 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通过控制电极材料的颗粒尺寸和形状,优化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提高电池性能。

- 提高电极材料的稳定性:通过改变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改性等方式,提高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2. 电解液优化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传导介质,直接影响锂离子的传输速率和电池性能。

在设计优化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选择适当的电解液组分:优化电解液的组成,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 控制电解液的浓度和PH值:通过控制电解液的浓度和PH值,有效控制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寿命。

3. 反应堆设计优化反应堆是锂离子电池中电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其设计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影响较大。

在设计优化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优化反应堆的结构和形状:通过优化反应堆的结构和形状,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循环寿命。

- 完善反应堆的热管理系统:合理设计和安装热管理系统,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和温度控制能力,减少电池的寿命衰减。

二、长循环寿命新策略构想当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主要受到锂电极的结构破坏和电解液中锂的损失等因素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构想以下新策略:1. 引入导电添加剂通过在锂电极中引入导电添加剂,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从而减少电极材料的结构破坏。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环保的储能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借助添加剂来改善电解液的性能。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会发生空化现象,即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不均匀。

这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和内阻增加,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添加剂可以通过控制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和稳定性,减缓空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其次,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和材料特性的限制,存在着过热、短路和燃烧等安全隐患。

添加剂可以作为界面活性剂,调节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电池内部的过电位和电解液的挥发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第三,添加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性能。

在低温下,锂离子的迁移和扩散速率会降低,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通过加入某些添加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凝固温度,增加电解液的离子传导性,提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工作性能。

此外,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添加剂可以调整电解液的PH值和电化学窗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池效率。

一些添加剂还可以减少电解液中的气体生成,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功率密度。

然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下降,由于致热反应的发生,增加了电池的自发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其次,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会导致电解液的电导率下降、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和电极材料的腐蚀,影响电池的性能。

总结而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剂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温度性能和充放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与参数优化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中的重要能源储存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和环保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设计和制造锂离子电池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参数的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设计与参数优化的相关内容。

首先,锂离子电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和结构优化。

正极材料通常使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三元材料和锰酸锂等。

而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或硅负极。

选择合适的正负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另外,优化正负极的结构,如颗粒大小、分散性和电极表面涂布等,也可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优化。

电解液通常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

优化电解液的配方和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传导性和安全性。

例如,选择合适的溶剂和锂盐,可以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如电解液稳定剂、导电剂和抗冻剂等,可以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耐低温性和安全性。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隔膜和电池容器的优化。

隔膜是防止正负极短路和保障离子传输的关键组件。

优化隔膜的材料、厚度和孔隙率等参数,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电池容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合适的容器设计可以提高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和耐冲击性。

选择合适的容器材料,如聚合物、金属或复合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容量密度。

最后,锂离子电池的参数优化在制造过程和电池管理系统中也非常重要。

制造过程中,需要优化电极的涂布均匀性、隔膜的质量和封装过程的可靠性等。

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温度管理和安全保护等。

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提高电池的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优化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电池的性能、成本、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因此,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充分的实验和测试,以找到最佳的设计和参数组合。

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策略

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策略

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策略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最为成熟和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车和能源存储领域的二次可充电电池,其性能的不断提升对于推动新能源革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的策略,包括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方面。

首先,材料优化是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优化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例如,采用新型高容量正极材料如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的合金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和容量。

同时,合理选择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和碳纳米管等,可以提高电池的储能效率和充放电速率。

此外,电解液的改进也是提升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例如采用高浓度电解液、稳定性好的溶剂和添加剂等,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导电性和抗枝晶性能。

其次,结构设计是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电池的核心结构,电极的设计和构造可以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充放电速率等性能。

例如,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的比例和表面包覆技术,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采用多级电极的结构设计,并增加导电添加剂和导电网格的使用,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导电性能。

最后,工艺改进是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一环。

工艺改进涉及到电池的生产、组装和封装等环节,可以优化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和薄膜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均匀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电极材料,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高效封装技术,可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需要采取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

通过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手段,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满足不同领域对电池性能的需求。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推出,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空间将会更加广阔,为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应用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都有它的身影。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电解液的组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溶剂是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二甲基碳酸酯等。

锂盐则是电离的主要来源,不同的锂盐对电解液的性能影响不同。

添加剂是一些辅助组分,如氟化物、硫酸酯等,可起到调节电极反应、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化电解液界面等作用。

二、电解液性能电解液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运行、寿命、安全性均具有影响。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电解液性能指标。

1. 锂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是指电解液中离子输运的速率。

电解液的离子传递速度越快,电池输出功率就越高。

目前,常用的电解液主要采用含有配位膜的锂盐来提高电解液的离子传递速率。

2. 耐受低温性能电解液在低温下的性能对电池的运行很关键,因为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充放电效率均会受到影响。

因此,电解液的耐受低温性能也是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3.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电解液在高温下的耐受性,也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安全性能指标。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遭受一些温度异常的情况,如果电解液不能够耐受这些极端的高温,则会导致电池安全性能下降。

4. 漏电流漏电流指电池在长时间放置后的失效现象,率先表现在电解液中。

漏电流过大会导致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加快、寿命缩短以及安全性下降。

三、电解液的优化为了优化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电解液的优化。

1. 选择锂盐不同的锂盐具有不同的离子传递能力和溶解度,选择合适的锂盐可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能。

2. 利用添加剂添加剂对电解液的粘度、稳定性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有效地提高电解液的性能。

3. 引入浓度梯度电解液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浓度是均匀分布的。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郭米艳;李静【摘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解液的组成主要是:有机溶剂、锂盐、添加剂.本文综述了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量的需求.【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添加剂【作者】郭米艳;李静【作者单位】盐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正文语种】中文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循环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并将扩大到电动汽车领域,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1-3]。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四大关键材料组成,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多为液态即电解液。

电解液在电池正负之间起到传到电子的作用。

电解液的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4-6]。

本文就电解液的组成、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一、电解液的组成由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位高,且正极嵌有化学活性较大的锂,因此电解液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化学稳定性高,离子导电率高,温度范围较宽,安全无毒,对正负极呈惰性[7-9]。

电解液组成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10-15]。

1.有机溶剂(1)组成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提供锂离子迁移的媒介和条件。

有机溶剂分三大类:质子溶剂、非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与锂接近,非常活泼,必须使用非水、非质子性有机溶剂[16]。

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组成电解液的溶剂体系要求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高沸点、低熔点等特点[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溶剂有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PC(碳酸丙烯酯)、EMC(碳酸甲乙酯)等。

锂电池电解液性能优化发展方向

锂电池电解液性能优化发展方向

锂电池电解液性能优化发展方向
目前达到最高水准的锂离子电池(LIB)电解液仍有以下几大问题亟待解决:1. 电解质盐LiPF6和其他物质在电解液中与水和酸的反应;2. 长时间存储的性能稳定性;3. 电解液低温环境稳定工作的能力;4. 电解液与正极表面反应及高压稳定性。

电解液由电解质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配制而成,进一步优化电解液性能不仅需要每一个组分本身的性能提升,也需要各组分的整合和系统优化。

电解质盐方面,研究者正在开发新型电解质盐以部分取代常用的六氟磷酸
锂(LiPF
6),目前代表产品有LiDFOB,LiTFSI,LiFSI,LiBETI等,通过和LiPF
6
搭配使用,新型锂盐可以提高电池高温稳定性,减少HF生成,提高高温保存后的容量保持率。

有机溶剂易燃,闪点一般小于39℃。

为提高安全性、拓宽电解液工作温度、降低溶剂与电极反应活性,减少Li消耗,需要开发新型溶剂。

新型溶剂主要代表有氟代溶剂如FEC(可提高热稳定性,作为共溶剂提升氧化电势)、TMMP和TPTP等。

添加剂具有针对性强、用量小的特点,能在基本不提高生产成本、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显著改善电池的某些宏观性能。

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以下种类:成膜添加剂、过充保护添加剂、阻燃添加剂、控制电解液中H
2
O和HF 含量的添加剂、提高电导率添加剂和提升高低温性能添加剂等。

可以使电解液耐高压的新型添加剂也在研究之中。

电解液本身是由多种组分相互作用的整体,而电解液又和正极、负极和隔膜等一起组成电池,因此提升电解液内部组分相互配合的效果,以及优化电解液与其他电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是锂电池电解液性能优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先进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先进电解液
INSIGHT 透 视
锂离子电池先进电解液
■ 文/廖红英1,2 李冰川1 孟蓉1 王莉2 何向明2,3 1.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 2.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3.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随着传统石油能源的逐渐枯竭 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成为应对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最 有效的途径。有关数据研究表明,新能 源汽车的发展瓶颈在于电池性能的突 破。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之源,只有 电池性能逐步提高,电动汽车才能得 以发展。在目前成熟的电池体系中,锂 离子电池因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长 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最有可能大规 模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性能相关。高沸点溶剂通常具有高熔 离子在SEI膜中扩散困难。
点、高极性、高粘度等特点,如乙基纤
宽温电解液可选择熔点在
维素(E C)的沸点是 248℃,熔点也很 -40 ℃ 以 下、沸 点 在 150 ℃ 以 上 的 新
高(37℃),室温下为结晶固体 ;低凝 型 有 机 溶 剂,或 用 碳 酸 酯 类 溶 剂 的
差异可达 50m A h。②电池的循环寿 放热反应的发生,避免因电压失控发
命和日历寿命。电解液与电极之间发 生爆炸,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生的副反应,是引起电池性能衰减的
目前普遍使用的电解液尚存在一
根源。在电解液中加入固体电解质界 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电解质盐
面(S E I)膜的成膜添加剂及S E I膜修 复剂,如碳酸亚乙烯酯(V C)、乙基亚
能正常放电。 高温型电解液要求电解液具有
较高的热稳定性,其热稳定性与电解 液的组成和质子性杂质(水分、H F、
〔L i N ( C2F5S O2)2〕、全氟乙基磺酰甲基 锂〔L i C ( C F3S O2)3〕、二(三氟甲基磺 酰)甲基锂〔LiCH(CF3SO2)2〕等。向电 解液中加入成膜添加剂或修饰剂均有

锂离子电池材料优化设计与高性能调控策略

锂离子电池材料优化设计与高性能调控策略

锂离子电池材料优化设计与高性能调控策略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储存器。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优化设计和高性能调控策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优化设计和相关的高性能调控策略。

首先,优化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设计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要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寿命,需要选取合适的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同时考虑电池结构和电池工艺。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有氧化物和磷酸盐材料。

其中,氧化物材料如锰酸锂、镍酸锂、钴酸锂等在电池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存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的问题;磷酸盐材料如铁锂磷酸盐、锰锂磷酸盐等则更加安全、稳定,但能量密度较低。

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电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

另外,优化负极材料对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容量保持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广泛使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和硅基材料。

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与此相比,硅基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由于其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下降。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改良硅负极材料的方式,如通过纳米结构设计、核壳结构设计以及合金化等方法,以提高硅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

除了正负极材料的优化设计,高性能调控策略也可以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一方面,改良电解液配方可以提供更稳定和安全的电池性能。

例如,优化溶剂和盐的选择、添加抗衰减剂、界面稳定剂和锂盐富集剂等能有效地抑制电池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另一方面,改变电池结构和工艺也是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

例如,通过设计新型电池结构,如纳米结构、多级结构和含有空隙的结构,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电池工艺方面的优化,如控制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粒度,提高电解液的浸渍性和电池装配工艺等也能显著影响电池的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能源存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需求愈发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环保的电池类型备受瞩目。

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尤其是其正极材料的性能,是影响整个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入手,通过对正极材料的组成元素以及内部作用机制的探究,分析其性能特点,并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探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方向。

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为工作原理的电池。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存储锂离子和提供电子传导。

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金属氧酸化物、导电剂和粘结剂。

其中,金属氧酸化物是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占正极材料的大部分重量,其在电池中起到存储锂离子的作用。

导电剂主要是为了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增加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的传导和储存能力,减小电极极化和电池内阻。

而粘结剂则是为了保证正极材料的结构牢固稳定,能够经受反复的充放电循环。

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组成元素及其作用机制1. 金属氧酸化物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种金属氧酸化物:三元材料(如LiCoO2、LiMn2O4等)、锰酸锂材料(如LiMnO2)和钴酸锂材料(如LiFePO4)。

三元材料是较早研究和应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其磷酸根结构稳定,特别是在高温下稳定性好,同时其储能能力和功率密度优秀。

但是其中的钴含量高,钴资源稀缺,同时钴价格昂贵,因此其成本较高。

锰酸锂材料具有环保、价格低廉和锂离子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其钠离子掺杂还可提高其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但是锰酸锂材料的能量密度较低,且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钴酸锂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安全性、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适合大电流放电的正极材料。

该材料的选择主要基于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高的电子导电率。

材料学家如何优化电池材料的性能

材料学家如何优化电池材料的性能

材料学家如何优化电池材料的性能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器。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电池材料的优化性能已经成为许多材料学家的重要任务。

电池材料的种类很多,例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锌-空气电池等。

其中,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电池之一,其优良的性能和适应性让它受到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性能是通过改善电池的三大部分: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来实现的。

正极是锂离子电池中反应的积极极片,通常使用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材料。

其中,钴酸锂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长的寿命,但价格昂贵。

三元材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成本,但能量密度较低。

磷酸铁锂重量轻,但是电化学性能较差。

为了优化正极材料的性能,材料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例如控制材料的结构、合成多孔材料、改变材料的表面结构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容量保持率和稳定性。

负极是锂离子电池中反应的消极极片,通常使用石墨材料。

石墨的储能密度相对较低,但是它稳定性好,寿命长,而且价格低廉。

材料学家们通过改变石墨的微观结构,也可以提高负极材料的优化性能。

例如,制备多孔石墨、改变石墨表面化学反应等方法都可以提高石墨材料的比容量、循环寿命和稳定性。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传递离子的介质,通常是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

优化电解液的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电导率和稳定性。

为了优化电解液的性能,材料学家们利用改变溶剂的极性、添加混合溶剂、添加添加剂等方法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易损性、电导率、功率密度和稳定性。

此外,材料学家们还通过接口工程、功能复合材料等方法优化电池材料的性能,例如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中添加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纳米材料以提高其容量和增加电流传输速度。

总的来说,优化电池材料的性能是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这些优化方法,将会提高电池的储能密度和稳定性,使电池在未来更加高效和安全。

硅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要求与性能优化

硅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要求与性能优化

硅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要求与性能优化硅基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容量电池材料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然而,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微裂纹、粉末损伤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硅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要求和性能优化。

在正极材料方面,要求具备以下性能优势:1. 高容量:硅基正极材料的高容量是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硅的理论比容量远远高于传统的碳基材料,可以达到4200mAh/g,与目前商业化的钴酸锂等材料相比,容量提高了近10倍。

2. 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因此,硅基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有序结晶度、较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和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3. 优异的导电性能:为了保证电池的高功率输出和充电速度,硅基正极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

因此,合理选择导电剂以及考虑粒径和形貌的优化对于提高导电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负极材料方面,要求具备以下性能优势:1. 优异的容量保持性能:碳基材料的容量为372mAh/g,相比之下,硅基负极材料的容量近乎10倍,可达到3500mAh/g以上。

因此,对于硅基锂离子电池来说,负极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容量保持性能,以实现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

2. 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硅基负极材料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破坏电极结构,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

因此,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够有效缓解体积膨胀带来的各种问题。

3. 高充放电速度:硅基负极材料的充放电速度较慢,影响了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充电速度。

因此,优化硅基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锂离子扩散性能,提高材料的充放电速度是优化负极材料的关键。

为了实现正负极材料的性能优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采用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短的离子扩散路径,有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改进策略

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改进策略

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改进策略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一种充电式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容量衰减、自放电增加、内阻升高等问题,影响了其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 电解液优化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通过优化电解液的配方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电解液的热稳定性、锂离子传导性和抑制电池内部副反应的能力。

例如,添加锂盐的浓度可以优化离子传导性能;添加稳定剂可以减少电解液与电极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2. 正负极材料改进正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进正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合成方法,可以提高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能力,提高电极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例如,通过表面涂层、纳米结构设计、材料合金化等方法,可以减少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和容量衰减,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3. 循环使用条件优化循环使用条件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使用环境和工作参数。

合理控制循环使用条件可以减少电池的损耗和容量衰减。

例如,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可以减缓电池内部副反应的发生;控制充放电电流和电压可以减少电池的极化现象和结构变化。

此外,电池的深度充放电次数也应适度限制,过度深度充放电会导致电极材料结构破坏和容量损失。

4. 循环状态监测和管理循环状态监测和管理是通过监测电池的使用情况和状态参数,及时调整和管理电池的循环过程。

通过循环状态监测和管理,可以实时了解电池的容量衰减情况和内阻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复操作。

例如,采用外部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定期的容量测量和充放电测试,可以提前预判容量衰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5. 锂离子电池二次利用和回收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结束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和回收。

通过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电子产品采用的主要电池种类之一,在电子产品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其性能的提升和稳定性的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其中一个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因素,就是电解液。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由阳极和阴极、电解液和隔膜构成。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将锂离子在电池的正负极间传输,保证整个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

目前,电解液主要有无机电解液和有机电解液两种。

无机电解液的电导率高、稳定性强、较能耐高温,但容易产生副反应,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有机电解液则具有低温下的好电化学性能、导电性高、稳定性强,但是其耐高温性相对较差。

因此,有机电解液更适用于追求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而无机电解液更适用于要求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1、电导率电解液的电导率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电导率的电解液有利于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及放电容量的提高。

目前,磷酸酯盐和聚醚电解质等高电导率的有机电解液已得到广泛使用。

2、耐温性电解液的耐温性直接影响电池进行高温快速充放电和低温起动等特殊工作要求时的稳定性。

有机电解液温和电池正常工作温度差别较大,稍有过热会导致电池性能严重下降,降低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其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3、耐环境锂离子电池的环境适应性也取决于电解液的耐环境性。

电解液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性、耐湿度和防漏性能。

尤其是电液中的溶剂对锂离子电池稳定性的影响特别大,溶剂必须具备很好的物化性质、电化学稳定性及对电池正负极性能均无损害性。

4、物化稳定性电解液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电池循环中,电解液会持续充放电,因此电解液应具有能够承受多次循环充放电过程的稳定性。

此外,电解液还能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密封性和寿命。

因此,在电解液的研究和选择过程中,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参数。

5、电池效率电解液对于锂离子电池效率也有影响。

电解液配方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配方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配方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储存等领域中最重要的电池之一。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传导离子的介质,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

一、电解液中溶剂的选择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是溶剂和盐类。

在溶剂的选择上,理想的溶剂应具备一定的溶解性、良好的湿润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常见的溶剂有碳酸酯类、醚类和腈类等。

这些溶剂的相互作用力不同,从而对电解液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碳酸酯类溶剂如乙碳酸二甲酯(EC)和乙碳酸丙二酯(PC)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导电性,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有积极影响。

而醚类溶剂如二甘醚(DME)和丁二醇醚(BDE)导电性较好,但其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容易被氧化,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腈类溶剂如氰基乙腈(AN)和丙腈(CN)是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的良好平衡,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二、盐类的选择电解液中的盐类主要起到离子传导的作用。

常见的盐类有LiPF6、LiBF4和LiClO4等。

在选择盐类时,需要考虑其溶解度、电化学稳定性和锂离子的移动性。

LiPF6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锂盐,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有害氟化物,降低电池的安全性。

LiBF4和LiClO4在高温下较稳定,但其溶解度较低,需要通过增加共溶剂来提高电导率,同时也增加了电池的成本。

三、添加剂的作用除了溶剂和盐类,电解液中常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添加剂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例如,添加锂盐络合剂能够稳定电解液中的锂盐,减少锂盐的析出,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和锂离子的传输性能。

添加抑制金属锂析出的剂可有效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四、电解液配方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调整溶剂、盐类和添加剂的组合配比来优化电解液的配方。

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溶剂可以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和安全性,增加电池的循环寿命。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锂电池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然而,锂电池在低温下性能明显下降,包括容量衰减、电导率降低和充放电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改善锂电池在低温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正负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低温下,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传输的速率较慢,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降低。

为了改善正极材料的低温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缓冲层技术:在正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缓冲层,可以增加电池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常用的缓冲层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和导电碳材料。

2.添加剂技术:向正极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定的添加剂,如导电剂和改性剂,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3.结构调控技术:通过调节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纳米粒子的尺寸,可以改变电池的离子传输路径和表面积,从而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对于负极材料来说,低温下的性能主要受到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速率限制。

为了改善负极材料的低温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纳米材料:向负极材料中添加一些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和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材料的电导率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2.表面修饰技术:通过在负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导电材料或改性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其次,电解液也对锂电池低温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低温下,电解液的粘度增加,导致锂离子传输速率减慢。

为了改善电解液的低温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添加添加剂:向电解液中添加一些特定的添加剂,如溶解剂和盐类添加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粘度和提高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2.优化电解液配方:通过优化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可以改善电解液的低温性能。

例如,使用低温电解液替代常规电解液。

3.界面改性技术:通过在电解液和电极之间形成一层稳定的界面膜,可以提高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输速率。

电解液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

电解液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

图 1 电解 液 配 制工 艺流 程 简 图
2 有机溶剂脱水过程优化
收稿 日期 :2016—10—26 基 金项 目 :天津市海 洋局科技 兴海项 目“面 向纯碱工业 的膜法 卤水 精制 工艺研 究与示范”(K,IXH2014--04)
第 31卷第 1期
王巧娟等 :电解液生产工艺 的优化改进
制 在 18℃以下 ,加完 锂 盐 后需 按 照锂 盐 比例继 续 搅 拌 2h左右 ,继续加入 电解 液添加剂进行搅拌 4h左 右 ,电解 液 即 配 制 完成 ,完 成 后 需 取 样 对 电解 液 的 水 分 、电导 率 、比重 、酸 度 、主 含 量 、P含 量 等 进 行 检 测 ,以确定 生 产 的电解 液 合格 。经检 测 合格 的 电解 液灌装至合格的包装桶 内 ,并充人高纯氩气保护 , 最终进人仓库等待出厂 ;电解液的储存环境条件要 求较高 ,入库 的电解液要求在 3~6个月 内使用 ,防止 环境 等 因素 导致 电解 液 的变 质嘲。
为增加产能 ,减少设备采购成本及现场布局 限 制 ,可利用现场成型 的脱水塔 ,对工艺进行改进 ,直 线脱水 改为循环脱水 。在溶剂原 料罐下增加 l台 1000L/h的计量循环泵 ,如上 图 1所示 ,与脱水塔连 接 ,脱水后的有机溶剂仍重复 回到原料储罐 内,经过 4h的循 环脱 水处 理 可将 有 机 溶剂 由 5x10 %的水 分 降低 到 5 ̄10 %以下 。处理 能力 可到 8t/d,同 比直 线 脱水 效率 提 高 了 8倍 。
第 3l卷 第 1期 2017年 1月
天 津 化 工 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
V0l_31No.1 Jan.2017
电解 液生产 工 艺的化 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lvent with a F to H ratio >4 appears to have improved thermal properties, In the wick test th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the fluoro solvent didn’t catch fire.

Calendar Life, 35癈 Maximum System Weight Maximum System Volume Maximum Operating Voltage Minimum Operating Voltage Maximum Self-discharge
10-mile system: 121 Wh/L 40-mile system: 207 Wh/L

Fluoro solvents in conjunction with cyclic carbonates should exhibit improved thermal properties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may suffer
• Fluoro-EC may be an alternative
Discharging If no side rxn at cathode: lithiate cathode and overly delithiate anode Over-discharge anode
The major problems of the state-of-theart electrolytes

Long service life:

year kg Liter Vdc Vdc Wh/day
15 60 40 400 >0.55 x Vmax 50
15 120 80 400 >0.55 x Vmax 50
System Recharge Rate at 30癈
kW (120V/15A) 1.4 (120V/15A) the 40 mile system: at least 3000 cycles 1.4 to 80% capacity 癈 Unassisted Operating & Charging Temperature Range -30 to +52 -30 to +52 retention 癈 Survival Temperature Range -4680% to +66 the 10 mile system: around 5000 cycles to capacity -46 to +66 retention. Maximum System Production Price @ 100k units/yr $ $1,700 $3,400
ELi ELi Li+
No side rxn. if no reaction at cathode! (unless voltage is flat on anode) + eE EPF6 e-
Chemical shuttle eE ELi EO + e-
or if anion reacts
ELi E Li+ PF6-
MP based electrolyte
Methyl propionate containing electrolytes have displayed dramatically improved rate capability at -40oC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DOE formulation (i.e., 1.2M LiPF6in EC+EMC (30:70). Significantly higher capacity and operating voltage delivered at high rate .
2012中国锂电池电解液研讨会---2012.11
锂离子电池先进电解液组分的性能优化
The optimization of electrolyte components used in lithium ion cells 郑 洪 河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
华盛化学
PHEV Goals Announced by FreedomCAR
Flammability of solvents (Flash point < than 39oC6 with the other materials in the electrolyte and with impurities such as water and acid. Instability: lack long lifetime characteristics (storage) No one mixture of the solvents has been shown to work well at temperature over‐50 to +80 oC). Reactive with the cathode surfaces and unstable at high voltages. We need to improve the high voltage stability up to 5V or even higher.
2. 3.
4.
New progresses made in electrolyte systems
New Solvents
Requirements:
Highly safety Low reactivity Wide liquid range
New Solvents

New fluoro solvent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as nonflammable solvents

Fluoro ether: is used as co-solvent to improve oxidation
potential in Hatachi.
K. Naoi, E. Iwama, Y. Honda and F. Shimodatein J. Electrochem. Soc., 157, A190(2010)
Key Points: Requirements of End of Lif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PHEVs High Power/Energy Ratio High Energy/Power Ratio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at EOL (End of Life) life targets defined for two systems: Battery Battery
Comparison for conductivity and gas evolution
Conductivity of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s are comparable but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Comparison of volume of gas generated with temperature for the different electrolytes
Reference Equivalent Electric Range Peak Pulse Discharge Power - 2 Sec / 10 Sec Peak Regen Pulse Power (10 sec) Available Energy for CD (Charge Depleting) Mode, 10 kW Rate Available Energy for CS (Charge Sustaining) Mode Minimum Round-trip Energy Efficiency (USABC HEV Cycle) ses Cold cranking power at -30癈,2 sec - 3 Pul miles 10 40 one system go 10 miles all electric. (½ hr discharge at 20 46 mph kW 50 / 45 / 38 kW 30 25 the other go 40 miles all electric. (2 hr discharge at 20 mph) kWh 3.4 11.6

Absolute safety: No fire or explosion under any cases
The role of electrolyte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Cycle life Shelf life Safety Working temperature Rate capability Reversible capacity Self-discharge properties Compared to the studies in Japan & USA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D of electrolyte systems in China
or if oxide reacts
E LiM(3+)O2 1/2O 2 Li+ M(2+)O
Net loss of salt and solvent
Li+ Net loss of solvent and oxide
Constant Current
Li+ eE ELi Li+ eLi+ Charging If no side rxn at cathode: delithiate cathode and partially lithiate anode Loss of solvent Anode: Loss of lithium Loss of electrolyte/solvent Open Circuit If no side rxn at cathode: delithiate anode Self discharge Cathode: Dissolution of cations Oxygen release eLi+ e+ Li+ eE ELi + Li+ eE ELi Li+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