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史(隋唐)

中国古代史(隋唐)标题:隋唐盛世: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导言:中国古代史上,隋唐盛世可以说是其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段历史上充满了伟大的人物、卓越的成就和繁荣的文化艺术。
隋唐盛世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历史的演进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为您带来隋唐盛世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详实介绍。
一、历史背景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
其统一中国的行动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 唐朝的建立:唐朝在隋朝灭亡后建立,唐太宗李世民的开创性政策为隋唐盛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政治制度1.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高度集权制度,杨坚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中央集权得以巩固。
2.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集权制度,但通过加强地方官吏的管理,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全国各地。
三、经济繁荣1. 农业发展:隋朝和唐朝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通过改良农具、开发新的灌溉系统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商业贸易:隋唐时期的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海外贸易的扩展,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3. 都城的繁华:隋朝的都城洛阳和唐朝的都城长安都成为了当时的繁华之地,吸引了许多人才和商贾。
四、文化艺术1. 文学: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李白、杜甫等众多文学家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2. 绘画: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壁画、仕女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享誉千古。
3. 音乐舞蹈:隋唐盛世也是中国音乐舞蹈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古乐器、舞蹈形式在此时得到了创新和提升。
总结:隋唐盛世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其政治制度、经济繁荣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都成为后世所称颂和推崇的对象。
隋唐盛世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段历史时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传承和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支持。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 隋唐五代诗歌 • 隋唐五代散文 • 隋唐五代小说 • 隋唐五代戏曲来自01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04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阶段,政治、经济、 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稳定、社 会安定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
隋唐五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隋唐五代文学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 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隋唐五代文学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 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 展现。
锡等。
晚唐时期
唐诗的衰落与转型,代 表人物如杜牧、李商隐
等。
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01
02
03
04
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 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边塞诗派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描写边 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浪漫主义诗派
以李白为代表,强调个性和情 感的表达。
现实主义诗派
以杜甫为代表,关注社会现实 和人民疾苦。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语言精练
唐诗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含蓄, 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
思想。
形式规范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 ,注重节奏和音乐美。
内容广泛
唐诗涵盖了自然、历史、社会 、人生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时 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影响深远
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
隋唐文学史之隋代文学概说

隋唐文学史之隋代文学概说公元581年,杨坚代周自立,以其父杨忠受封随国公而杨坚袭爵,故立国号为隋(去走之,示以不迁之义)。
隋政权在杨坚领导下灭梁平陈服岭南,实现了全国统一。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270余年的分裂局面,到此结束。
隋代佛像北魏分裂后,文学之士皆为北齐所有,北周文化十分落后。
北周宇文泰遂依关陇士族苏绰等,立足于周汉故地承袭渊源,建设北周的文化体系。
宇文氏接受苏绰建议,依《周礼》的“六官”恢复古制。
在文学上,恢复“佶屈聱牙”的《尚书》体古文。
当然,一种风气的改变,不是能够通过行政命令,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骈俪文风在当时依然盛行。
庾信、王褒在南朝以文风清新著称,入周之后,成为以赵王宇文招、滕王宇文逌为代表的贵族文学爱好者的榜样。
隋文帝统治时期,继承了北周的文化政策,坚持文章应该质朴无华的观点。
隋文帝杨坚塑像隋文帝杨坚执政务求简素,“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
天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
”[《资治通鉴·隋纪四》(卷第一百八十)]在文风上同样如此。
李愕在开皇三年(583年)呈《上隋高祖革文华书》,历数浮华文风的来源及危害:“魏之三祖,崇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艺。
下之从上,遂成风俗。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指责魏晋以来的文人在诗文写作技巧上争奇斗巧。
而对儒学正统经典,则漠不关心;同时赞扬隋朝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并指出因“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所以“外州远县”还有很多崇尚古风的文人没有被提拔使用,对这种现象要纠正和惩戒。
李谔从思想建设的高度,强调了改革文风的重要性。
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愕的建议,于次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违者治罪,将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诏示天下。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隋代文学概况(589-618年)1.宫体诗2.边塞诗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二)唐朝文学概况(618-907)唐代文学主要特点:1.作品数量多,文学样式丰富多彩;诗:50000首;诗人:1100多人;文:18000篇;作家:3000多人。
体裁:诗歌、散文、传奇、变文等;(诗歌: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杂言、律诗、绝句、乐府各体皆备。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田园山水、边塞风光、都市、农村等。
3.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唐代文学四个时期:初唐文学(618-712年)1. 宫体诗;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2.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 陈子昂5. 张若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唐]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唐]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凰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尾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1.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浪漫的乐观主义”。
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
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多样见长。
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
五代文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
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
《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
《骈文夜话》、《吕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一、隋唐五代文学的概述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大量涌现,成就斐然。
在这个时期,文学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成就卓著,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1. 多样的文体在隋唐五代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充分发展。
诗歌方面独树一帜,以唐诗最为代表,散文则以骈文为主要特点,小说则以《洛阳伽蓝记》为代表作。
2. 人才辈出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骆宾王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3. 文学内容丰富在这个时期,文学内容涉及社会、政治、人文等多个方面,如李白的豪放诗歌、杜甫的咏怀诗歌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感。
三、代表作品分析1.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情景,以雄浑的诗句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感慨,展现了文学家的豪情和壮志。
2. 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成为了李白诗集中的代表作之一。
3. 骆宾王的《贾生出塞》这篇骈文以塞北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才子贾生出塞的情景,结构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成为隋唐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隋唐五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更在文学思想和文学风格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隋唐五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成就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更在后世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进行分析、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辉煌,更对今后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文学思想的探讨隋唐五代文学盛行的时期,文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兼容并蓄为时代的文学创作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对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学问见识。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1、隋代文学:国祚甚短,成就不高;炀帝尚艺文,推动南北文风合流;2、初唐文学:宫廷文学发达,近体诗趋于成熟;四杰和陈子昂走上诗坛。
3、盛唐文学:诗歌大放异彩;涌现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
4、中唐文学:讽谕精神再次激发;元白诗派的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对诗艺的探求、讽谕精神背景下的中唐古文运动;古代小说走向成熟。
5、晚唐文学:时代的没落导致感伤情调弥漫;爱情诗、讽刺诗、咏史诗、咏物诗、讽刺小品大放异彩;词体走向成熟。
6、五代文学:西蜀与南唐——乱世中的两个享乐集团创作大量精美而富于感伤意味的五代词。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前代诗歌艺术的积淀;2、盛唐时代精神的激发;3、科举取士制度的涵育;4、诗人自觉的创新意识;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总体风貌及其文学史意义隋朝国祚甚短,总体文学成就不高。
苏绰、李谔等曾上书改革文风,倡导平实质朴的文风,排斥华艳文风,然无实效;炀帝平陈后,南方文士入隋,南北文学渐趋合流。
2、隋诗名家举隅由周入隋的文士多有辞气刚健之作,如卢思道《从军行》(史P19)、杨素《出塞》等;然无法抑制对南方华艳诗风的向慕,如薛道衡《昔昔盐》(史P20)、《人日思归》(选P231),杨广《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二、初唐诗坛:1.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上官体“猗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
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上官仪贞观初即参与宫廷应制,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著称。
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化

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化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人物,这些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历史学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环。
一、隋唐史学初步发展在隋唐时期,史学有了空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编纂正史方面。
唐朝的官方史学成为了古代中国四大史学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
这些史书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资治通鉴》是唐朝司马光所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特点在于以时间为序,纵横贯穿、连续编年,深入浅出地叙述了自周代至隋末唐初一千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在世界宏观史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无愧世界史学巨著之首”。
《旧唐书》是唐朝官方编纂的唐代正史,其特点在于叙述唐代史实详实、精准,并在史料选取、史论严谨、史书体例的完善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上都非常高。
《新唐书》是唐朝官方编纂的史书,包括“经传类”、“志类”、“列传类”三部分。
此书编撰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旧唐书》的缺失,并将唐朝历史记述得更加细致、丰富和全面。
隋唐史书的编纂和出版,不仅丰富了史学研究的素材,也促进了文化知识的普及。
同时,它们所描绘的大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也成为了后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隋唐文化的多元融合隋唐时期的文化也有着很高的成就。
隋文帝杨坚(541-618)在位期间,例如就非常注重文化建设,他创造了科举制度,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唐朝则是中华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万花筒式的文化融合使得唐代文化诞生出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作品和独特的风格。
在这个时期,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等都得到了广泛发展。
唐代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上与古希腊的史诗、罗马的散文、英国的戏剧,以及西班牙的小说被誉为“五大文学皇冠”。
唐代诗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白居易、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他们的作品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邃的人类情感。
中国全史百卷本第049卷 隋唐五代文学史

中国全史百卷本第049卷隋唐五代文学史第049卷隋唐五代文学史本卷提要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隋唐五代文学特别是唐文学成就巨大,意义深远。
唐文学文化内涵丰厚,极富盛唐文化气象,创作内容丰富,各种文学体裁全面发展。
唐诗苑百花齐放,诗流纵横,妙品迭出,群星灿烂。
唐代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高峰。
唐代传奇与变文上承六朝志怪,下开宋明话本,都有深远影响。
唐五代词为宋词的成熟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以唐诗为重点,整体把握,精心安排,脉络清楚,主次分明。
对于著名唐代文学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注重文化性格和作品分析,既恰当吸收先人成果,又补充新的研究资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研究水准。
全书立论公允,文字生动,风格清新,史料丰富,是一部集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学史著作。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是一段伟大的文学乐章。
这乐章留给后人的,是无穷的魅力与回想。
它的文化品格与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好象征与光荣。
中国古代文化虽然连绵不绝,却并非总是高潮,也并非总在低潮。
其发展水平有高也有低,其发展态势有波峰,也有波谷;既有光芒万丈,也有危机四伏。
后人回首历史,有快乐也有痛苦,有兴奋也有沮丧,有众口一辞的共识共见,也有歧见纷纭、莫衷一是的不休争论。
但有两个时代,人们对它们的看法总是接近的。
一个是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时代。
一个是大唐,文苑诗坛,百花齐放的时代。
先秦以思想而鸣,如同古希腊的哲学辉煌,令多少后人神往、敬仰、追寻与陶醉。
大唐以诗文而鸣,文化昌盛,独步一时。
同样令多少后人神往、敬仰、追寻和陶醉。
中国隋唐五代文学特别是盛唐文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时代。
这里且从4个方面阐释它足称伟大的种种表现和因缘。
(一)前瞻后顾,牵动中国文学1500年——隋唐文学的历史地位隋唐五代文学特别是唐代文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它的成就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天外来客.一方面它是继承者,另一方面又是开拓者,先继承,后发展。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史学、地学、文学等方面都有令后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唐代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本期我们就来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史学和文学。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学(地学附)隋文帝下令,禁止私人修撰国史,褒贬人物。
唐太宗置馆修本朝史,并令宰相监修。
自此官修正史、宰相监修成为定制。
(開皇十三年)五月癸亥,詔人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
《隋书》在唐太宗至高宗时期,唐朝完成了《晋书》(房玄龄等人合著,一百三十二卷,今存一百三十卷,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梁书》(南陈姚察、察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陈书》(姚思廉撰,三十六卷)、《北齐书》(李百药撰,五十卷,散佚三分之二,今本五十卷系后人补齐)、《周书》(令狐德棻、岑文本等撰,五十卷,原本至宋已有缺佚)、《隋书》(魏征等撰,八十五卷,志三十卷成于高宗时)等史书的修纂。
其中,南梁、南陈、北齐、北周、隋等五个朝代的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被合称为“五代史”,其中高宗时编成五个朝代志的部分,称为《五代史志》,今天《隋书》中的志就是《五代史志》。
李延寿(活跃于7世纪前期)删补了南北朝与隋朝的史书,写成了《南史》、《北史》(《北史》包括隋史)。
在史学理论方面,唐代刘知几(661-721)撰《史通》二十卷,成于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著作。
唐朝是政书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下令编纂《唐六典》,模仿周礼六官来叙述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正在行用的制度,将令式按照内容分类系于有关的职官门下。
《唐六典》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制度与法令的重要资料。
其注文有的叙述职官沿革,有的解释正文,或叙述当时实际行用的新制度。
《通典》为杜佑(735-812年)于贞元七年(791年)写成,此书在刘秩(刘知几第四子)《政典》(三十五卷)基础上扩充,重新编次整理而成,历时三十余年,共二百卷,分为九门。
唐宋文学史简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1、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首先唐代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其次,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这种政策,形成了杂取中西、中外文化的交融。
中外文化的交融造成了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这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这种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中的扬昂情调。
这一切,都是造成文化繁荣的环境。
在此环境下,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的发展,都影响到唐诗,为唐诗表现领域的拓展和艺术表现技巧的提高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2、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唐代士人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士人的生活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唐代士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入幕和贬谪生活,它们对于唐代文学以极大的影响。
3、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儒释道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虽然,儒家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但佛教、道家、道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极大。
4、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大师辈出上。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
唐诗的发展有准备阶段、全面繁荣阶段、转变以及最后的辉煌等阶段。
唐散文有文体文风改革的成功和低潮。
传奇、变文、词,是唐文学中的新体裁,是唐文学在文体上的新发现。
唐文学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一次大繁荣,又为文学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繁荣作了准备。
唐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是难以模仿、无法代替的。
要点、重点和难点(一)引言,隋唐的历史起迄: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二)隋朝只存在了30余年,从历史上讲,是一个过渡的时代。
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三)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ch04】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文学

01 隋代文学作品精选
【选文导读】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 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 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其是王绩 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 完整的五言律诗。全诗语言自然流畅,风格 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 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01 隋代文学作品精选
02 唐代文学
(三)唐传奇
第一,唐传奇开始了古代小说利用艺术虚构塑造人物形象的阶段,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人 物进行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艺术形象,使人物成为真实生动的个体生命, 《李娃传》中的李娃就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
第二,唐传奇也开始了古代小说对叙事艺术的自觉追求。唐代小说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 段构思情节,或取材时事,纯粹写实(如《李娃传》);或把写实和虚幻境界糅合衔接 (如《长恨歌传》);或借助神话传说,创造人神人鬼人妖交通的故事(如《任氏传》); 或利用寓言,演绎某种抽象的观念情感(如《枕中记》);等等。
【选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 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 怅、孤寂的情怀。前两句写归隐后常游东皋, 以及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中间四句描写薄暮 中所见到的景色,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 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最后两句“相顾无 相识,长歌怀采薇”追怀古代隐士,突出自己 在现实中的孤独感。通过情—景—情的写法, 使诗的意思更加深化。
第三,唐传奇是唐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唐传奇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独立发展 的道路。唐传奇的艺术方法也为后代小说家所继承和发展,对形成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具 有重要意义。
1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1.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经济的迅速发展。
(1)国际地位的提升。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打败突厥,东突厥各属国归属唐朝,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八年(634)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高宗显庆二年(657)打败西突厥。
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国力达到极盛。
)(2)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贞观政要》卷一:“又频致稔,米斗四五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赉粮,而取给于路。
入山东村落,行旅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
此皆古昔未有也”。
○《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五载)是时,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2.中外文化的交融。
(1)唐朝开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李华:“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
”…李华《寿州刺史厅壁记》‟○唐代建立者为鲜卑化的汉人: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纥陵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
)(2)中唐以后,对外文化的交融并未稍歇。
(受安史之乱及韩愈道统思想的影响,严夷夏之防的思想有所抬头,但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势头并未减弱。
)(3)对外文化交融深刻影响了唐代文化(如,唐人婚俗颇受鲜卑婚俗影响,民间婚礼主要仪式在女家举行。
其中尤可注意者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行为相对不受拘束。
)(二)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1.士人的多种入仕途径。
(科举、入地方节镇幕府,甚至献书。
)2.唐代士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他们中的不少人,自信与狂傲,往往集于一身。
《旧唐书•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陈子昂也有同样的气概:“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音“至”,登上。
隋唐代文学

和北地的混血儿 ;
(二)出生地 :明人胡应麟:“古今诗人出处,未有 如太白之难定者。” 1.山东。 2.蜀中。 3.西域。 4.中亚碎叶。
• 李贽(明代)曾云:“蜀人以白为蜀产,陇西 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 东产……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时,无 地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 英。亦是巴蜀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 人,亦是会稽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 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 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 亦荣亦荣,莫争莫争。”
山水诗、边塞诗、田园诗、朦胧诗、 苦吟派、现实主义……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 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 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才能欣赏唐朝 的诗。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他们的 诗是生活化了的。” -----闻一多
一、概说----“诗必盛唐”
• 1、诗人多。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近 五万首,以前诗歌总和近二万首,陈尚君 《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首。 • 2、诗歌多,艺术成就高。大家辈出、名作 多。 • 3、风格多样。李白飘逸,杜甫沉郁,孟浩 然清雅,王维精致。 • 4、流派纷呈。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 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 • 5、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第 四 章
隋 唐 文 学
第一节 隋代文学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统一中国,结束了三百余年 南北分裂局面,但隋朝只维 持了不到30年。 618年,关 陇集团代表李渊称帝于长安, 建立了唐朝。
1、文学创作概况。
隋代十分短暂,文学 创作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拥有不少优秀的诗人与 杰出的诗作,为唐诗的发展 繁荣,开了先河。
6、诗体完备。古体、近体都具备。 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 古体:五古、七古,四言、三言、六言、九 言和杂言。 • 近体: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律、六 绝、五排、七排。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

骈文复兴与代表人物
骈文的复兴
隋唐时期,骈文逐渐复兴。骈文是一种讲究对仗、声韵和辞藻华美的文体,其 特点是用典多、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代表人物
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是骈文复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文章辞藻华美,对仗 工整,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小品文与代表人物
小品文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小品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小品文是一种轻松幽默、 富有生活情趣的短小散文,多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题材。
叙述淳于棼酒醉后梦入大槐安国, 娶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 富贵,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遭 国王疑忌,被遣归,醒后知是一
场大梦。
唐代笔记小说
《酉阳杂俎》
唐代段成式所著,内容涉及仙、佛、鬼、怪、道、妖等方面,是 一部上承六朝志怪传统,下启宋明神魔小说的重要作品。
《唐国史补》
唐代李肇所著,主要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 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
柔美的风格。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01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隋唐五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既继承了先秦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传统,又开启了宋元明清文学的先河。
02
丰富多彩的文学成就
隋唐五代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包括诗歌、散文、
小说等多种文体,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的基本要求。
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与融合
01
隋唐五代文学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如 唐诗的歌唱性使其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乐舞也大量借鉴了文 学作品中的题材和意象。
02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学创作还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相互渗透,共同丰 富了艺术的表现力。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一体观念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重要 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②音乐舞蹈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典型的,是促成了“词”的产生。)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 唐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唐代士人漫游成风。 (1)漫游原因(①对自然的向往,如李白:“此行不为鲈鱼 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初下荆门》〕;②道教信仰的影响,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 (2)漫游去向:①山川;②边塞(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 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 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③通都大邑。
(2)艺术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①绘画、书法、雕塑 (一,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 形成我国书法自晋代以来的又一高峰。最能传神 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 草书;他们自由纵恣的气象,与盛唐诗人、特别 是李白歌诗的精神风貌,甚为相似。二,吴道子 人物画的传神写照、李思训等山水画摹山范水、 王维文人画的神韵悠长,都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2.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的全面
繁荣;(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唐朝开国的前九十年(历高 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叡宗六朝)。(1)表现 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2)作者:从宫廷官 吏扩大到一般寒士。(3)情思格调:北朝文学清刚劲健 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进入既有风骨又开朗明 丽的境界。(4)诗歌形式:①四声二元化,②粘式律, 促成了律诗的产生。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 荣 1.韩、柳古文运动。 (1)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诗 歌新变,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 (2)古文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①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仍以骈体为主。②天宝 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 古文(一,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 教之用的主张;二,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现实 政治结合起来,带有空言明道的性质。)。
高考隋唐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隋唐历史知识点总结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以其辉煌的文化和政治成就而闻名于世。
在高考中,对于隋唐历史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隋唐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包括隋唐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分别位于公元581年至618年的隋朝和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朝。
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统一了南北朝的割据局面。
唐朝是由李渊建立的,其疆域辽阔,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二、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实行集权制,设立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京畿制度,实行州县制。
此外,隋朝还设立了弘文馆,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集权制,建立了三省制度。
另外,唐朝还设立了司封、司礼、司刑、司农等机构,管理国家的封建制度、礼仪制度、刑法制度和农业开发等事务。
三、文化艺术1. 隋朝文化艺术:隋朝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隋朝的文人墨客以文辞清丽著称,其中最有名的是文学家虞世南和王勃。
隋朝的艺术以雕塑和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如隋炀帝陵的石雕和壁画等。
2. 唐朝文化艺术:唐朝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唐朝的文学以诗歌为代表,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唐朝还在雕塑和绘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唐代的石窟艺术和唐三彩等。
四、科技发展1. 隋朝科技发展:隋朝在农业、工程和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隋朝发展了田间农具,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
隋朝还修建了大运河,改善了水运交通。
此外,隋朝还制造了弩机、霹雳炮等新式武器,提升了军事实力。
2. 唐朝科技发展:唐朝是中国科技史上的辉煌时期。
唐朝发展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如修建灌溉工程、兴办瓷窑等。
五、外交关系1. 隋朝的外交关系:隋朝致力于扩大国土和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控制。
隋朝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辽东高句丽、突厥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一、概述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经历了隋朝、唐朝和五代三个时期,涵盖了诗歌、散文、传奇等文学形式。
这一时期的文学繁荣,一方面得益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与文人阶层的崛起、文化交流的扩大等因素有关。
二、主要特点1. 诗歌的繁荣:隋唐五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 散文的发展:隋唐五代散文在唐朝尤为发达,形成了各种流派,如韩愈、柳宗元等的古文运动就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3. 传奇的出现:传奇是隋唐五代新兴的文学形式,主要描写鬼神世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代表作品1. 诗歌:《春江花月夜》、《兵车行》、《望庐山瀑布》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散文:《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传奇:《枕中记》、《柳毅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四、影响及意义隋唐五代文学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了诗歌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散文的发展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传奇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隋唐五代文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总结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繁荣的诗歌、发展的散文和新兴的传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社会的统一。
但短暂的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初唐、盛唐,后期又可分为中唐、晚唐。
前期是走向鼎盛的时期,后期虽有所衰落但还是保持着比较强的国力。
总体上说唐代社会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
唐代针对六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士族的庄园制经济,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商业城市也日益繁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
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
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唐代后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渐渐积聚,土地兼并、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走向了灭亡。
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一些。
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至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史学、地学、文学等方面都有令后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唐代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本期我们就来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史学和文学。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学(地学附)隋文帝下令,禁止私人修撰国史,褒贬人物。
唐太宗置馆修本朝史,并令宰相监修。
自此官修正史、宰相监修成为定制。
(開皇十三年)五月癸亥,詔人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
《隋书》在唐太宗至高宗时期,唐朝完成了《晋书》(房玄龄等人合著,一百三十二卷,今存一百三十卷,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梁书》(南陈姚察、察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陈书》(姚思廉撰,三十六卷)、《北齐书》(李百药撰,五十卷,散佚三分之二,今本五十卷系后人补齐)、《周书》(令狐德棻、岑文本等撰,五十卷,原本至宋已有缺佚)、《隋书》(魏征等撰,八十五卷,志三十卷成于高宗时)等史书的修纂。
其中,南梁、南陈、北齐、北周、隋等五个朝代的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被合称为“五代史”,其中高宗时编成五个朝代志的部分,称为《五代史志》,今天《隋书》中的志就是《五代史志》。
李延寿(活跃于7世纪前期)删补了南北朝与隋朝的史书,写成了《南史》、《北史》(《北史》包括隋史)。
在史学理论方面,唐代刘知几(661-721)撰《史通》二十卷,成于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著作。
唐朝是政书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下令编纂《唐六典》,模仿周礼六官来叙述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正在行用的制度,将令式按照内容分类系于有关的职官门下。
《唐六典》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制度与法令的重要资料。
其注文有的叙述职官沿革,有的解释正文,或叙述当时实际行用的新制度。
《通典》为杜佑(735-812年)于贞元七年(791年)写成,此书在刘秩(刘知几第四子)《政典》(三十五卷)基础上扩充,重新编次整理而成,历时三十余年,共二百卷,分为九门。
《通典》上起先秦,下迄天宝年间(742-756年),征引前代与当代人的重要评议,而对天宝以后的事则择重要的记述。
杜佑著此书的目的是“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序)。
夫行教化在乎設職官,設職官在乎審官才,審官才在乎精選舉,制禮以端其俗,立樂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故職官設然後興禮樂焉,教化隳然後用刑罰焉,列州郡俾分領焉,置邊防遏戎敵焉。
是以食貨爲之首,十二卷。
選舉次之,六卷。
職官又次之,二十二卷。
禮又次之,百卷。
樂又次之,七卷。
刑又次之,大刑用甲兵,十五卷。
其次五刑,八卷。
州郡又次之,十四卷。
邊防末之。
十六卷。
《通典》地志、地图等地理文献隋代裴矩(547-627年)负责招引西域商人通商,由此撰成《西域图记》三卷,绘制了当时西域四十四国山川形势的地图与其帝王庶民服饰的图像。
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620-652年)开馆修撰《括地志》一书,按照当时的贞观十三年(639年)大簿为蓝本,共五百五十卷,为地理名著,后来大部分佚失。
后人从唐人引用《括地志》而撰的《史记正义》等书中将《括地志》辑出,仍可管窥当时的地理情况。
唐高宗时修成的《隋书;地理志》记载了梁、陈、齐、周、隋五代的郡县设置与户数。
隋志还以《禹贡》九州概念,继承了《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地理志》的传统,分全国为九大区域,分别论述其地理特征、经济和文化风俗状况。
揚州於禹貢爲淮海之地。
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爲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得其分野。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以漁獵爲業,雖無蓄積之資,然而亦無饑餒。
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父子或異居,此大抵然也。
江都、弋陽、淮南、鍾離、蘄春、同安、廬江、歷陽,人性並躁勁,風氣果決,包藏禍害,視死如歸,戰而貴詐,此則其舊風也。
自平陳之後,其俗頗變,尙淳質,好儉約,喪紀婚姻,率漸於禮。
其俗之敝者,稍愈於古焉。
《隋书;地理志》唐朝各州编纂图经,每三年要将州图呈送兵部职方司。
由此,唐朝形成了多种地理总志,其中保存至今最为完整、全面的一部,为宪宗元和时宰相李吉甫(758-814年)所撰的《元和郡县图志》,共四十卷,分十道四十七镇,记载各州的户口、物产、州县沿革、山川险易、古迹与史事等。
原本每镇篇首有图,今图已散佚,文缺佚数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舆地总志。
唐德宗时,宰相贾耽(730-805年)著《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与《皇华四达记》十卷,两书今已佚失。
《新唐书;地理志》引用《皇华四达记》中唐朝入四夷之路:一曰營州入安東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雲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鶻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廣州通海夷道。
《新唐书;地理志》其中记载了唐朝同周边各族与亚洲等国联系的交通路线与距离。
其中“广州入海夷道”是岭南地区到阿拉伯海、波斯湾、非洲等地航海路线的最早记载,对于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贾耽制作的《海内华夷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
图上一寸表示一百里,相当于一比一百五十万。
到12世纪时,伪齐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将其缩绘为《华夷图》与《禹迹图》,刻于石上,今存于西安碑林。
《华夷图》是我国流传下来最古的地图。
唐懿宗时,樊绰为安南经略使幕僚,因唐与南诏关系紧张,樊绰在安南等地搜集有关云南地区的史料,写成《蛮书》(也称《云南志》、《云南记》等)十卷,是记载当时云南地区路程、山川、城镇、民族、风俗、物产、六诏历史、南诏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我国西南边疆史地价值重大。
文学古文运动南朝齐梁以来,骈体文形式僵化,注重辞藻和华丽浮艳,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自北周至隋代,常有人提倡改革。
武则天时,陈子昂(659-702年)也要求变革文体,在他的表疏中有所体现。
然而当时考试进士、颁行诏令都用骈体,使得骈文被散文取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到盛唐时期,很多文学家都提倡古文。
古文就是两汉时期所流行的散文,唐代人称之为古文。
当时用古文创作的文学家,有萧颖士(717-768年)、李华(715-766年)、元结(719-772年)、独孤及(725-777年)、梁肃(753-793年)等人。
贞元、元和间,由韩愈(768-824年)与柳宗元(773-819年)为核心开始推行古文运动。
韩愈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柳宗元则说:“文者以明道。
”所谓“文以载道”的“道”,指的是儒家正统思想。
他们提倡言之有物,反对骈文的形式主义文风,并要求语言通顺,古文运动因此改革了当时的文风,又改革了文学语言。
古文运动不仅恢复了传统散文文体,还产生了一种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文体,得到广泛地流传。
始吾幼且少,爲文章,以辭爲工。
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爲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爲能也。
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柳宗元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逻辑性强,语言简练,内容丰富。
韩愈的作品气势雄健,奔放流畅,而柳宗元则含蓄精深。
古文运动在唐后期开始推行,到北宋继续发展,出现了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唐代就以韩柳二人为代表。
古典诗歌的顶峰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流传至今的唐诗,有近五万首,现代可知的诗人不下两千人。
唐诗内容极为丰富,展现了唐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朝诗歌之所以能够繁荣,由于唐朝处在中古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时期。
唐朝全盛时期,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这些都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唐朝进士取士考察文学,这对于改革六朝以来古典文学,实现新的突破,使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而创造了条件。
初唐隋代到唐初的诗人主要是贵族,承袭齐梁宫体诗,思想内容贫乏,不足称道。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约650-约676年)、骆宾王(约638-684?年)、杨炯(约650-约693年)、卢照邻(约636-约680年)四人,已经开始描写城市与边塞生活,虽然还易堆砌辞藻,他们确实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代诗坛的佼佼者了。
陈子昂(659-702年)认为应当一扫齐梁追求华丽奢靡的诗风,而应当回归诗歌为现实而作的传统。
他的诗歌刚健素朴,为后来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唐玄宗时的盛唐时期,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欣羡,这一时代流派众多,体裁丰富,风格不同,出现了唐诗万紫千红、异彩纷呈的壮观景象。
盛唐诗人王翰(687-726年)、王之涣(688-742年)、王昌龄(698-757年)等人,善于以短句来表达复杂的感情。
他们的边塞诗写出了征人思妇思乡的抑郁感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也写出了乐观豪迈的精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相比之下,李颀(约690-751年)、岑参(约715-770年)都善于以七言歌行来创作边塞诗。
他们的特点是捕捉人和物的特点,进行刻画与铺陈,生动形象地展示边塞生活。
岑参相比更为出名,但他缺乏对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
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到天宝晚期,社会矛盾加剧,高适(704-765年)创作了反映农民痛苦生活的诗歌,为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
王维(701-761年)与孟浩然(689-740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描写田园山水,写作技巧成就很高,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所继承,也因此带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而盛唐时期将诗歌推向顶峰的,是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他们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长于今四川江油。
他继承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学习魏晋诗人的优秀作诗技巧,并从民歌中汲取精华,敢于创造,具有豪迈奔放的热情,磅礴宏大的气势,富有想象力,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轻快的语言,将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一个顶峰。
后人将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在其古风和乐府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谴责其穷兵黩武,无视百姓疾苦。
他在诗中表达了济苍生的政治理想,蔑视王侯富贵和封建礼教的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美好生活的浪漫主义思想。
李白还是位旅游家,他将游历的名山大川,都写进自己的诗歌,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蜀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都是他的绝佳素材。
但是,由于李白的政治理想较为抽象,他信奉道教,使得他有着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态度,在他受到挫折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时候,就以求仙、饮酒来派遣,诗歌中就带有消极颓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