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6

合集下载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小柴胡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小柴胡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小柴胡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人参。

功效:少阳潮热,发于寅卯二时,先有微寒而热,有汗,脉弦。

来源:《云歧子脉诀》。

组成:柴胡半两,黄芩半两,五味子半两,制半夏半两,白芍药2钱半,人参2钱半,桑白皮2钱半。

功效:肺伤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脉象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用法: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上。

组成:柴胡8分,甘草5分,元参1钱5分,黄芩1钱,制半夏1钱,桔梗1钱。

功效:少阳受病,头角、两耳前后结肿,耳鸣筋痛,寒热呕吐,烦躁。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

功效:吐血兼少阳经见证者。

来源:《石室秘录》卷一。

组成:柴胡1钱,黄芩1钱,半夏1钱,陈皮5分,甘草1钱。

功效:咳嗽头痛、眼目痛、口舌生疮等轻证。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陈皮、知母、当归、地骨皮、白芍。

功效:痘后往来潮热。

用法:水煎服。

来源:《口齿类要》。

组成:柴胡1钱,黄连1钱半,半夏1钱,人参1钱,甘草(炙)5分。

功效:肝胆经风热侮脾土,唇口肿痛,或寒热往来,或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或怒而发热胁痛,甚者转侧不便,两胁痞满,或泻利咳嗽,或吐酸苦水。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来源:《圣惠》卷九。

组成: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效:伤寒病6日,其病深结在脏,三阴三阳俱受病。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川芎、天麻、半夏。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紫苏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紫苏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紫苏汤紫苏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紫苏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组成:紫苏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大腹2枚(去皮子,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脚气,痰壅头痛。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入童便2合,煎1-2沸,温服,1日3次。

来源:《医统》卷十一。

组成:紫苏子(炒)1钱,半夏(制)1钱,陈皮(去白)1钱,桂心5分,人参5分,白术5分,甘草2分。

功效:肺痹。

心膈病塞,上气不下。

用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7分,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组成:苏叶1钱半,白芍1钱半(酒炒),当归3钱,阿胶3钱(糯粉炒),人参1钱半,丹参1钱半,甘草5分(炙),苏梗3钱,大枣3枚。

功效:怀妊二月,脉微滑者。

用法:水煎,去滓服。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

组成:紫苏、杏仁泥各等分。

功效:索粉积,食之失度而成积,胸膈间若有所梗者。

用法:浓煎汤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组成:紫苏茎叶1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炒黄)1分,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脚气冲心,闷乱不识人,呕逆,饮食不下。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入童便1合,温服。

来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二。

组成:紫苏茎叶3两,白前1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效:脚气,上气不止。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紫苏茎叶2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锉细。

功效:卒短气。

用法:以水2大盏,加大枣7枚,煎至1大盏,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茜根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茜根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茜根散茜根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茜根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惠》卷十八。

组成:茜根1两,黄芩3分,栀子仁1分,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效: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组成:茜根1两,黄连2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锉),栀子仁半两,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犀角屑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效: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豉50粒,韭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组成:茜根草1两,黄芩1两,侧柏叶1两,阿胶(杵碎,炒令黄燥)1两,甘草(锉,生用)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效: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地黄半两,煎至6分,去滓,温服之。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组成:茜根2两(锉),白芍药3两,麦门冬3两(去心),鸡苏叶4两,小蓟根3两,青竹茹4两。

制法:上为散。

功效:吐血不止,心胸烦热。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组成:茜根1两(锉),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地榆1两(锉),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效:蛊注下血如鸡肝,体热,心腹中烦闷。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七十二。

组成:茜根1两,当归(锉,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贝母(煨,微黄)1两,牡丹1两,瓜蒂1两,羚羊角屑1两,柏叶(微炙)1两,红蓝花2两,生干地黄3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效:妇人小便出血,心神烦闷。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四十六。

医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健康伴我行主题讲座-2023年学习资料

医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健康伴我行主题讲座-2023年学习资料

儿童疾病常见内因-9-体制因素-叁-00a-回
儿童疾病常见内因-9m¥-体制因素-表阳位-枢阳位-常表现为实热-症状的部位-里阳位-表阴位-枢阴位-常表 为虚寒-叁-里阴位
儿童疾病常见内因-P⊙7-表阳体质:头痛项强-体制因素-枢阳体质:心中烦热-六种体质-里阳体质:大便难-表 体质:手足冷-叁-枢阴体质:心动悸-里阴体质:腹满
儿童常见病症-97-感冒-00-咳嗽-打喷嚏-流鼻递
儿童常见病症-97-手足口病-消化道疾病-&00o6-人人-冷欲减
疾病发生时-77-海7-惶恐-02-急乱投医-看西-→-m少-看中-保-保健品
外因-常见病因-内因
儿童疾病常见外因-997-自然环境
儿童疾病常见外因-9-二更苯-社会环境-甲醛
辨证论治-9尸-舌边尖红-苔白厚-里阳-表阳-枢阳-舌红少苔
中医药治疗保健-B-功法锻炼-踏青郊游
中医药治疗保健-P沉7-·无添加-纯天然-食疗-业-你空-药浴
中医药治疗保健-9-小儿推拿-捏脊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大医精诚厚德ຫໍສະໝຸດ -谢谢!外因-常见病因-内因
儿童疾病常见内因-P-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01-劳逸失度-02-03-体质差异-体质不同,面对相 的致病因-过劳、过逸-素时,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儿童疾病常见内因-P9-级得不行缕,-饮食失宜-不吃拉城食品-身你更退原!-爱-饮食不洁-褚
儿童疾病常见内因-P97-劳逸失度-00000-过度安逸-兵团-闺女-妈妈都试过了,-味道还可以!-贰-过 劳累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牵牛子丸18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牵牛子丸18方
用法: 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13
来源: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组成: 牵牛子(半生半熟)1两,枳壳(去瓤,麸 炒)1两,当归(切,焙)半两,生干地黄 (焙)半两,芎半两,桑根白皮(锉) 半两,木香(炮)半两,防己半两,诃黎 勒(炮,去核)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产后偏身肿满。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 三焦病,胀满为水,小便不利。
用法: 每服10丸,稍增至20丸,日中及鸡鸣后各 用温甘草汤送下。以知为度。
18
来源: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组成: 牵牛子(生,捣罗为末,以生姜汁1升,慢 火熬如饧)2两,硇砂(汤中慢火熬,取 霜)1两,槟榔(煨,锉)3分,木香3分, 桃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 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姜 (炮)3分,人参3分,丁香3分。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汁2两,蜜4两,煎令稠熟 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痞气结聚在胃管,心腹胀硬,脏腑壅滞。 脾积痞气,大便不通,身肿少力,肢节疼 痛。
用法: 每服30丸,卧时生姜汤送下。以利为度。
10 来源: 《圣惠》卷六。
组成: 牵牛子1分(生用),马牙消1两(炼令汁 尽),鸡膍胵半两(生用,阴干),甜葶 苈半两(隔纸炒令黄色),杏仁半两(汤 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肺脏气实,胸膈壅滞,大肠不利。
用法: 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11
来源: 《圣惠》卷十八。
组成: 牵牛子(8两,4两生4两微炒,捣罗为末) 4两,木通1两(锉),青橘皮半两(汤 浸,去白瓤),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 上为末,入牵牛子末,研匀,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化毒丹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化毒丹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化毒丹化毒丹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化毒丹”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古方汇精》卷四。

组成:元参2钱,桔梗2钱,赤苓2钱,黄连1钱,龙胆草1钱,薄荷1钱,青黛1钱,连翘1钱,甘草5分。

功效:猴子疳。

用法:加灯草20寸,水煎服。

来源:《治痧要略》。

组成:银花1两,薄荷1两,僵蚕1两,细辛5钱,枳壳5钱,瓜蒌5钱,川贝母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痰气壅盛。

用法:每服6分,清茶稍冷调下。

来源:《玉衡》卷下。

组成:金银花1两,薄荷1两,细辛5钱,枳壳5钱,川贝母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痧胀,痰气壅盛。

用法:每服6分,细茶稍冷调下。

来源:《玉机微义》卷五十。

组成:生地黄5两,熟地黄5两,天门冬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玄参2两,甘草(炙)2两,甜消2两,青黛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入消,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效:心胃内热,惊悸。

胎毒及痘后头面生疮,眼目肿痛,或口舌生疮,口干作渴,大便坚实。

用法:每服半丸或1丸,水送下。

来源:《外科精义》卷下。

组成:没药5钱,乳香5钱(另研),草乌头(醋浸泡制)1两,浮石1两(烧赤,醋淬7次,研,余醋另放),巴豆49个(去皮,生用,另研)。

制法:上为细末,用乳石、乌头、余醋打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效:百种恶疮毒肿,初觉1-2日,咳逆烦闷,或咽喉闭塞,发热恶寒。

用法:每服5-7丸,食后冷酒送下。

取快利2-3行,或吐出恶为效。

注意:忌热饮。

来源:《简明医彀》卷六。

组成:玄参1两,桔梗1两,茯苓8钱,青黛(画家用者)3钱,甘草3钱,牙消2钱。

制法:上为末,和黛、消,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金、银箔为衣。

功效:热邪蕴积,口舌生疮,遍身(疒乘)赖,游风丹毒,疮疡疥癣,初生一切胎中热毒致病,及痘疹后余毒之患。

用法:每服半丸,薄荷泡汤调化,抹儿口内上腭,汤送下。

来源:《外科百效》卷一。

中医重点学习资料

中医重点学习资料

中医重点学习资料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理论丰富,被广大学习者所关注和研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重点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医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素问》主要论述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包括五脏六腑、阴阳五行等重要概念;《灵枢》则侧重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和养生保健,涉及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内容。

这两部书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库,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治疗外感热病的经典著作,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和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热病具有重要价值。

学习《伤寒杂病论》可以帮助中医学习者掌握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的巨著,系统介绍了大量草药的性能、功效和使用方法。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而《本草纲目》则是学习中草药基本知识的权威资料。

掌握《本草纲目》可以帮助中医学习者了解各种草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从而更好地运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四、中医学院教材各个中医学院编写的教材也是学习中医的重要资料。

这些教材通常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等内容,既有理论的介绍,又有实践的指导。

通过学习中医学院教材,可以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科的知识框架,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五、学术期刊和论文学术期刊和论文是了解中医研究最新动态的重要途径。

许多中医学术期刊定期发表临床研究、理论研究等论文,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医杂志》等。

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期刊和论文,了解当前中医研究的前沿进展,加深对中医学科的理解。

六、网络资源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医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料来源。

有很多中医学习网站、博客和论坛,提供了丰富的中医学习资源。

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这些网站,参与讨论和交流,获取更多的中医学习资料和经验分享。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清神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清神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清神散清神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清神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直指小儿》卷二。

组成:犀角1分,远志肉(姜制,焙)1分,白鲜皮1分,石菖蒲1分,半夏(制)1分,茯神半两,大黄(焙)1钱半,人参1钱半,甘草(炒)1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效:小儿惊痫。

用法:每服3字,去心麦门冬煎汤调下。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甘草节5钱,真绿豆粉1两,大朱砂3钱,梅花片5分,牛黄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脱疽、疔疮,发背,毒积甚者,腠理发越不尽,烦躁闷乱,睡则谵言,呕吐不食。

用法:每服1钱,淡竹叶、灯心汤调服。

来源:《便览》卷一。

组成:羌活、枳壳、归身、白术、薄荷、甘草、龙胆草、桔梗、黄芩、半夏、防风、连翘、川芎、玄参、栀子仁。

功效:热气壅盛,痰涎,胸膈烦热。

用法:上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服。

来源:《医统》卷八十八。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防风、桔梗、细辛、天花粉各等分。

制法:上咀散。

功效:肺热鼻塞生疮,不闻香臭。

用法:入薄荷少许煎服,不拘时候。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一。

组成:麻黄(去节)2钱,川芎半两,羌活2钱,防风2钱,荆芥2钱,苦梗2钱,甘草2钱,茯苓半两,人参3钱。

制法:上为散。

功效:小儿变蒸潮热;伤寒兼伤风,咳嗽气急,夜啼烦躁,头目昏沉;及伤风身热,咳嗽不进饮食,耳塞气促,睡卧不安。

用法:每服2钱,加薄荷同煎服。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六。

组成:麝香、脑子、雄黄、青黛、全蝎、乳香、没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首风。

用法:每用少许,口含温水,搐入鼻中。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

组成:干菊花1两,白僵蚕(炒去丝嘴)1两,荆芥穗半两,羌活半两,木通半两,川芎半两,防风半两,木香2钱,甘草3钱,石菖蒲3钱。

制法:上为末。

功效:头目不清,耳聋作痛,脉浮数者。

用法:每服3钱,食后、临卧服,茶清调下。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连翘饮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连翘饮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连翘饮连翘饮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连翘饮”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种痘新书》卷九。

组成:连翘、牛子、柴胡、前胡、当归、白芍、防风、荆芥、木通、车前、炒芩、炒连、虫退、滑石、甘草。

功效:痘后余毒攻作,将发痈疽,潮热,痘浆清,痂薄,热而烦渴,舌有黄苔,遍身俱热,有1-2处尤热甚,精神旺者。

用法:水煎服。

以热退痛止,药方可止。

来源:《活人书》卷二十。

组成: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效:小儿伤寒、疮疡等一切热证;疮痘入目生困。

用法:每服2钱,,水1中盏,煎7分,去滓温服。

来源:《得效》卷十九。

组成:连翘、赤芍药、当归、荆芥、防风、牛蒡子(炒)、川芎、栀子、黄芩、瞿麦、木通、生干地黄、瓜根、麦门冬、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效:诸恶疮红赤,痛痒不定,心烦口干;及妇人血风,红斑圆点,开烂成疮,痒痛流黄水汁。

用法: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20茎,水煎,不拘时候服。

来源:《喉证指南》卷四。

组成:连翘2钱,葛根2钱,牛蒡子2钱,玄参2钱,黄芩2钱,桔梗2钱,赤芍1钱,栀仁1钱,淡竹叶1钱,甘草1钱,木通1钱,升麻6分。

功效:肺胃邪热,咽喉疼痛。

用法:水煎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组成:连翘茎叶(新者)1两,生地黄2两,苍耳茎叶(新者)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鸡苏茎叶(新者)1两。

制法:上锉碎,以水少许,都捣令烂,生绢绞取汁。

功效:因饵乳石发,心肺中热,鼻中衄血。

用法:每服3合,不拘时候。

未止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组成:连翘2两,防风(去叉)2两,玄参2两,白芍药2两,荠苨2两,黄芩(去黑心)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桔梗(锉,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痈肿疮疖。

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8

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8
|| ├──────────伤寒与痢疾的中医疗法.pdf
||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pdf
|| ├──────────伤寒名案选新注.pdf
|| ├──────────祝谌予临床经验辑要.rar
|| ├──────────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_11160699(全).rar
|| ├──────────笔花医镜.pdf
|| ├──────────经方临证录.pdf
||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0225081江尔逊_0.rar
|| ├──────────止园医话.pdf
|| ├──────────汤头歌决.htm
|| ├──────────汤头歌诀白话解.pdf
|| ├──────────17、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肯堂医学全书.).[].pdf
|| ├──────────18、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孟英医学全书.).[].pdf
|| ├──────────20、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吴昆医学全书.).[].pdf
|| ├──────────医坛一千零一夜_0.rar
|| ├──────────医宗已任编.pdf
|| ├──────────医道灵源:李仲愚先生医道理法精要_0.rar
|| ├──────────卫生易简方.pdf
|| ├──────────近代中医珍本集 妇科分册_0.ra金匮分册_0.rar
|| ├──────────近代中医珍本集 验方分册_0.rar
|| ├──────────重订万病验方大全_0.rar
|| ├──────────28、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周学海医学全书.).[.pdf

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7

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7
|| ├──────────壶隐医案.pdf
|| ├──────────姚贞白医案.pdf
|| ├──────────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pdf
|| ├──────────孔伯华医案.pdf
|| ├──────────孔伯华医集.pdf
|| ├──────────历代名医医案选讲.pdf
|| ├──────────历代名医老年病案评析.pdf
|| ├──────────历代无名医家验案.pdf
|| ├──────────历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pdf
|| ├──────────孟河四家医集.pdf
|| ├──────────孟河费氏医案.pdf
|| ├──────────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pdf
|| ├──────────宁夏中医药学术经验汇编 第一集.pdf
|| ├──────────冉雪峰医案.pdf
|| ├──────────刘启庭医学经验荟萃.pdf
|| ├──────────刘季文医论医案集.pdf
|| ├──────────刘寿山正骨经验(修订版).pdf
|| ├──────────五十年临证得失录.pdf
|| ├──────────今古医苑奇案.pdf
|| ├──────────任继然临床经验录.pdf
|| ├──────────内科临证录.pdf
|| ├──────────内科名家严苍山学术经验集.pdf
|| ├──────────三湘医萃:医话.pdf
|| ├──────────上海地区名老中医临床特色经验集(I).pdf
||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pdf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绿袍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绿袍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绿袍散绿袍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绿袍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组成:黄柏、薄荷、芒消、青黛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入冰片少许。

功效:齿缝出血。

用法:掩上牙床即止。

来源:《医学集成》卷二。

组成:樟脑5钱,薄荷3钱(研细入宝罐内,碗覆罐上,湿纸封固,微火升起刮下),黄柏(末)1两,人中白5分,青黛少许。

功效:虚火上炎,喉痹舌痛诸证。

用法:吹喉。

来源:《麻疹集成》卷四。

组成:铜绿、蚕蜕纸、人中白。

制法:上为散。

功效:麻后口疮,余热未透,毒壅上焦心脾之火。

用法:外敷。

来源:《幼科类萃》卷二十一。

组成:绿豆5钱,大黄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效:小儿丹毒。

用法:用生姜薄荷汁入蜜调涂。

来源:《喉科秘诀》卷下。

组成:青黛、川黄柏、煅人中白、寒水石、明白矾各等分。

功效:喉风。

用法:水煎服。

来源:《喉科秘钥》卷上。

组成:厚黄柏2两,青鱼胆1两(黄柏火上炙干起,以鱼胆汁涂上,再炙再涂,以胆尽为度,切片研末),人中白3钱,青黛3钱5分,胆矾3钱,硼砂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口疳,疔疮。

用法:掺患处。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二。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甘草、青黛、硼砂。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口疮。

用法:以敷口疮。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三。

组成:红枣5枚(去核,每1枣入人言1分,火煅存性),黄柏5分,青黛3分,穿山甲5分(烧存性)。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

功效:小儿疳癖,牙根臭烂,牙齿脱落,皮肉破坏。

用法:搽患处。

来源:《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经验秘方》。

组成:青黛、朴消、脑子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效:风壅牙痛。

用法:擦患处。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一。

组成:黄柏4两,甘草(炙)2两,青黛1两。

制法:上前二味为末,入青黛研匀。

功效:老幼口疮,多时不效者。

用法:每用半钱,于掺口内。

注意:忌醋、酱、盐1-2日。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白丸子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白丸子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白丸子白丸子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白丸子”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惠》卷二十五。

组成:天麻1两,天南星(炮裂)1两,白附子(炮裂)1两,白花蛇肉(酒浸,炙微黄)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僵蚕(微炒)1两,腻粉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末,研入麝香、腻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胡粉滚过。

功效:一切风。

用法:每服3丸,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毒滑物。

来源:《圣惠》卷二十五。

组成:白附子1两(炮裂),天麻1两,雄雀粪1两,天南星(酒炒令黄)1分,牛黄(细研)1分,干蝎(微炒)1分,水银(以少枣瓤研令星尽)1分。

制法:上为末,研入水银令匀,以枣瓤为丸,如绿豆大,入腻粉中滚过,晒干。

功效:一切风。

用法:每服2丸,以温酒送下。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白僵蚕半两(微炒),藿香1分,天南星3分(生用),腻粉1钱(研入),干蝎1分(微炒),桑螵蛸1分(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黄米大。

功效:小儿中风,失音不能啼。

用法:每服5丸,用薄荷汤入酒少许研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

组成:天南星半两,半夏半两,白僵蚕1分,干蝎(去土)1分,胡粉1分,腻粉1分,麝香1分(研)。

制法:上药生为末,用糯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卒中风,口眼 斜,手足不随,口噤。

用法:每服2-3丸,嚼破,温酒送下,荆芥、薄荷汤送下亦得;如中风口噤,研化灌服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

组成:腻粉半两,粉霜4钱匕,滑石末4钱匕,硇砂3钱匕,寒水石(火煅过,为末)3钱匕,白丁香(直者,为末)3钱匕。

制法:上6味,先将腻粉、滑石2味研匀,红纸裹,更和白面作饼子,再裹合,复用酒湿红纸裹24重,后用桑柴熟火烧,以面熟为度,取出,与前药4味1处研匀,用水浸蒸饼心,搦干,和为丸,如豌豆大。

功效:水气肿满,气息喘急,小便不利,并男子女人虚积,及遍身黄肿。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三圣散20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三圣散20方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久病饮癖停痰,及支饮胁满,辄引胁下 痛。
用法: 每先用水3盏,大枣10枚(擘破),煎取2 盏,入药末1钱匕,同煎至1盏,温分3服。 以吐利为度。
19 来源: 《宣明论》卷十一。
组成: 乌鱼骨(炒)、烧绵灰、血余灰(汗脂 者)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产后下血痢不止。
用法: 每服2钱,温酒调下,空心,临卧日进3 服。
注意: 孕妇忌服。
6
来源: 《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 防风3两(去芦),瓜蒂3两(拣净研破, 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罗子罗 过,另放末,将渣炒微黄,次入末1处同炒 黄用),藜芦(去苗及心,加减用之)1两 或半两或1分。
制法: 上各为粗末。
功效: 中风闭证,痫、癫、狂,痰厥头痛。中风 失音闷乱,口眼斜,不省人事,牙关紧 闭。阴痫及癫狂。痰厥头痛。
用法: 每服约半两,以齑汁3茶盏,先用2盏,煎 3-5沸,去齑汁,次入1盏,煎至3沸,却将 原2盏同一处熬2沸,去滓澄清,放温,徐 徐服之。牙关紧闭者,鼻内灌之。不必尽 剂,以吐为度。
7 来源: 《便览》卷四。
用法: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9 来源: 《仙拈集》卷四。
组成: 硫黄1两,朴消1钱,白砒1钱。
制法: 先将硫黄入倾银锅化开,再入消、砒末搅 匀,土内作锭样,倾入内埋7日。
功效: 多年顽癣。
用法: 醋磨搽3-5次。
10 来源: 《圣惠》卷三十一。
组成: 胡黄连2两,柴胡2两(去苗),鳖甲2两 (生用)。
功效: 妇人脚气,遇发吐水至一桶,粥药不下 者。
用法: 上3药,合而为一,随意水煎服。
14 来源: 《儒门事亲》卷十五。 组成: 葱白1斤,马苋1斤,石灰1斤。 制法: 上3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 功效: 臁疮,疔疮,搭手,背疽。 用法: 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凉膈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凉膈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凉膈散凉膈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凉膈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金鉴》卷七十八。

组成:芒消1钱,大黄1钱,车前子1钱,黑参1钱半,黄芩1钱,知母1钱,栀子(炒)1钱,茺蔚子1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膈中积热,肝经风毒上冲于目,而致睑硬睛疼,初患之时,时觉疼胀,久则睑胞肿硬,眼珠疼痛。

用法:以水2盏,煎至1盏,食后温服。

来源:《玉案》卷六。

组成:当归6分,川芎6分,柴胡6分,黄连6分,龙胆草6分,防风6分,蝉蜕6分,蜜蒙花6分。

制法:上为末。

功效:痘后羞明怕日,翳膜遮睛。

用法:以豮猪肝1两切片,同煮服。

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连翘、栀炭、苏荷、甘草、黄芩、竹叶、枳壳、力子。

功效:麻疹。

火壅血燥,秘结甚,腹胀喘促,溺涩脐突,口疮唇裂;上中二焦火炽,胃热发斑。

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上。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防风、荆芥、玄参、栀子(炒)、黄连、石膏、花粉、连翘、桔梗、薄荷各等分。

功效:咽喉肿痛,汤水难下,痰涎壅塞。

缠舌喉风,下颏俱肿,口噤,舌捲肿大,上有筋如蚯蚓之状,生黄刺白苔。

用法:水煎服。

来源:《疫疹一得》卷下。

组成:连翘、生栀子、黄芩、薄荷、桔梗、甘草、生石膏、竹叶。

功效:疫疹。

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诸风瘛疭,胃热发狂,惊急搐风。

来源:《寿世保元》卷六。

组成:连翘3钱,栀子3钱,大黄4钱(酒蒸),芒消1钱,黄芩3钱,薄荷8分,知母1钱5分,升麻4分,石膏3钱,黄连6分,甘草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效: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

用法:水煎,频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连翘、天花粉、黄连、薄荷。

功效:上焦热甚,表解里热,宜清未宜下之症。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引东垣方。

组成:黄芩、黄连、栀仁(各酒炒)、连翘、桔梗、甘草各等分,薄荷叶半钱。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七宝丹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七宝丹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七宝丹七宝丹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七宝丹”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万全方》。

组成:牛黄(研)1钱,真珠(末,研)1钱,铅霜1钱,腻粉2钱,朱砂(研入,留1半为衣)2钱,白附子1分,天麻1分,蝎尾(炒)1分,巴豆11粒(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水银3钱(入黑铅少许,火上熔,结砂子入)。

制法:上为末,研匀,煮枣肉研为丸,如粟米大,以朱砂为衣。

功效: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每服3丸,荆芥汤送下。

来源:《济阳纲目》卷一○一。

组成:珍珠1钱,珊瑚1钱,辰砂1钱,片脑1钱,蕤仁(去壳)1钱,麝香5分,炉甘石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效:目外障。

用法:点眼。

来源:《活人心统》卷下。

组成:乳香1钱5分,雄黄1钱,硼砂1钱,绿豆49粒,乌豆49粒,乌梅13枚。

制法:上为末,乌梅肉捣为丸,如弹子大,以雄黄为衣。

功效:噎食。

七情感伤,气郁于中,变成呕吐或噎食不通,大便秘结,粪如羊屎者。

用法:每服1丸,细细嚼吞下,用蒸水饮之。

如再发,再服1丸。

来源:《普济方》卷一一六。

组成:大风子5斤(去壳),南木香4两,沉香4两,当归5钱,防风5钱。

制法:上先将大风子肉碾烂为泥,别药为末和合,用陈米饮为丸;又将木香、沉香、白芷、苍耳研细末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效:三十六种风,大风为最,眉毛脱落,鼻梁崩倒,四肢顽麻,遍身生瘰,不问远年近日者。

用法:阴干服之。

来源:《永乐大典》卷九八一引《小儿保生要方》。

组成:人参半两,紫河车1分,白茯苓1分,龙齿1分,甘草(炙)1分,麝香1钱(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效:小儿惊悸。

用法:上每服半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鸡峰》卷十七。

组成:猬皮1个,皂角刺1两,猪牙皂角1两,附子1两,榼藤子1个,硫黄1分,白矾1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百合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百合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百合汤百合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百合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伤暑全书》卷下。

组成:柴胡(去芦)1钱,人参(去芦)5分,黄芩1钱,甘草5分,知母(去粗)8分,百合1钱2分,陈皮(去白)1钱,生地黄7分。

功效:暑病已愈而触犯者。

用法:水1钟,加生姜3片,捶碎,醋煮鳖甲,煎之温服。

来源:《内经拾遗》。

组成:百合。

功效:肾虚解(亻亦)。

用法:水2钟,煎8分,不拘时候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百合1两,知母(焙)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伤寒后四肢烦热,骨节疼痛。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搅匀,食后温服,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组成:百合2两,黄耆(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木通(锉),桑根白皮(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酸枣仁1两,石膏1两,薏苡仁1合。

制法:上为散。

功效:眼欲变青盲。

用法:每服3钱匕,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百合1两,人参1两,紫苏茎叶(锉)1两,猪苓(去黑皮)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腹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马兜铃7枚(和皮),麦门冬(去心,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肺气壅滞,咳嗽喘闷,膈脘不利,气痞多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涩。

用法: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百合、人参、甘草(爽,锉)、甜葶苈(隔纸炒过)、桑根白皮(锉)、款冬花(微炒)各等分。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八物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八物汤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八物汤八物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八物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保命集》卷下。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玄胡1两,苦楝1两,槟榔,木香半两。

功效:妇人经事欲行,脐腹绞痛,痛经及血淋。

来源:《女科万金方》。

组成:山栀、肉桂、泽泻、猪苓、熟地、丹皮、山茱萸、黑附子、门冬。

功效:下元冷惫,心火上炎,渴欲饮水;或肾不能扶养,常吐痰嗽,小便不利。

用法:水煎服。

来源:《元戎》。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两,黄耆1两,甘草1两,茯苓1两,白术1两。

功效:伤寒营卫俱虚,畏寒发热,饮食减少,或病后血气虚损,四肢不收,手足渐麻;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者;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来源:《保命集》卷下。

组成:白术、人参、黄耆、茯苓、川芎、熟地黄、当归、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心肺虚损,皮聚而毛落;血脉虚损,妇人月水愆期。

用法:每服5-7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三因》卷四。

组成:桂心3分,当归3分,川芎3分,前胡3分,防风3分,芍药1两半,甘草(炙)半两,茯苓半两。

功效:厥阴伤风,恶风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8分,去滓,食前服。

来源:《万氏女科》卷一。

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1钱,归身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黄耆(蜜炙)1钱,香附1钱,炙草5分。

功效:经水色淡。

用法:生姜、大枣为引。

更常服地黄丸。

来源:《云歧子脉诀》。

组成:当归1两,白芍药1两,熟地黄1两,白术1两,人参半两,干姜(炮)半两,茯苓半两,桂半两。

制法:上细切。

功效:血败不止,面色无光。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1两,加生姜7片,水煎,食前服。

注意:忌房色49日。

来源:《云歧子脉诀》。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杜仲丸17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杜仲丸17方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伤寒后,风伤腰胯冷疼。
用法: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13
来源: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组成: 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肉苁蓉(酒 浸去皴皮,切,焙)1两,巴戟天(去心) 1两,楮实1两,五味子1两,茴香子(炒) 1两,远志(去心)1两,山茱萸1两,白茯 苓(去黑皮)1两,山芋3分,牛膝(酒 浸,切,焙)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同猪脊髓为丸,如梧桐子 大。
功效: 肾虚腰痛,动止软弱,脉大虚,疼不已。
用法: 每服80丸,空心盐汤送下。
8
来源: 《圣惠》卷四十四。
组成: 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萆薢1 两(锉),细辛1两,丹参1两,鹿角胶1两 (捣碎,炒令黄),当归1两(锉,微 炒),羌活1两,桂心1两,槟榔1两,郁李 仁2两(汤浸去皮,微炒),酸枣仁1两半 (微炒),大麻仁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风虚气滞腰痛,强直不能俯仰。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虚劳,下焦伤惫,目昏耳聋,腰膝冷痛, 小便滑数,日渐瘦悴。
用法: 每服15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
14
来源: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组成: 杜仲(去粗皮,炙,锉)3分,防风(去 叉)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石 菖蒲3分,桔梗(炒)3分,秦艽(去苗 土)3分,细辛(去苗叶)3分,厚朴(去 粗皮,生姜汁炙)3分,桂(去粗皮)3 分,半夏(汤洗2-7遍,焙)3分,熟干地 黄(焙)半两,沙参半两,蜀椒(去目并 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干姜(炮)半 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子宫久冷,妊娠数堕胎。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消肿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消肿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消肿散消肿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消肿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惠》卷九十。

组成:川大黄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别研),盐花3分。

制法:上为细散,入杏仁,以新汲水和,稀调得所。

功效:小儿疮肿,毒热赤疼痛。

用法:旋取涂疮肿上,干即易之,以效为度。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组成:白及3钱,白蔹3钱,牙皂3钱,僵蚕3钱,赤豆5倍,雄黄3钱,南星5钱,半夏5钱,大黄5钱,黄柏5钱,草乌5钱,白芷5钱,贝母5钱,山茨菇5钱,芙蓉叶5钱,天花粉1两,牡蛎1两。

制法:上为末。

功效:疮疡。

用法:姜汁、靛青调敷。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吴氏集验方》。

组成:天南星2两半,赤小豆2两,草乌2两。

制法:上为末。

功效:痈疖肿毒。

用法:米醋调涂肿处。

来源:《直指》卷二十二。

组成:滑兰皮1分,大南星1分,赤小豆1分,白芷1分,姜黄1分,白及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痈疽。

用法:酒调敷,或蜜水醋同调敷。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组成:郁金半两,甜葶苈半两,芒消(别研)半两,大黄半两,黄芩半两,赤小豆1合,伏龙肝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风热毒气,上攻头面,或遍身赤肿疼痛。

用法:以生鸡子肉入蜜少许调,令稀稠得所,涂之,干即再涂。

来源:《三因》卷十四。

组成:大黄(蜜蒸)、山栀(炒)、甘草(炙)、干葛、橘皮、麻黄(去节,汤)、马牙消、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水气浮肿,喘呼不得睡,烦热躁扰,渴燥,大小便不利。

用法:每服3钱,蜜汤调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组成:附子(生,去皮脐,锉)半两,石硫黄(研)半两,天南星(生)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醋调涂向肿处,干则易之。

来源:《洞天奥旨》卷十一。

组成:乳香1钱,白及1钱,火丹草1钱。

制法:上各为末。

功效:野火丹。

用法:羊脂调涂。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谭氏殊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表注释伤寒论新义》余无言编.pdf
|| ├──────────《图表注释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编.pdf
||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编.pdf
||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医法圆通 伤寒恒论》唐步祺阐释.pdf
|| ├──────────本经疏证 邹澍(清)(上卫57).pdf
|| ├──────────本经续疏 邹澍(清)(上卫57).pdf
|| ├──────────本草崇原——张志聪.PDF
|| ├──────────桂林古本伤寒论.exe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 内经讲义 恽树珏著.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 群经见智录 恽树珏著.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五) 伤寒论研究 恽树珏.pdf
|| ├──────────药铺林.exe
|| ├──────────读过伤寒论 陈伯壇1954.pdf
|| ├──────────读过伤寒论.pdf
|| ├──────────读过金匮卷十九 陈伯壇1956.pdf
|| ├──────────中华本草 1.pdf
|| ├──────────中华本草 3.pdf
|| ├──────────中华本草 4.pdf
|| ├──────────中华本草 5.pdf
|| ├──────────中华本草 6.pdf
|| ├──────────当代医家论经方.pdf
|| ├──────────思考中医.pdf
|| ├──────────扁鹊心书.pdf
|| ├──────────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 丛春雨2000.pdf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0.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1(内科、伤寒).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2(外科).doc
|| ├──────────伤寒论浅注——陈修园.PDF
|| ├──────────伤寒论类方汇参 左季云1957.pdf
|| ├──────────伤寒论语释 李克绍1982.pdf
|| ├──────────伤寒论集注 黄竹斋1957.pdf
|| ├──────────医林五十年 麻瑞亭1986.pdf
|| ├──────────医法圆通.pdf
|| ├──────────医贯砭——徐灵胎.PDF
|| ├──────────单穴治病选萃 吕景山等主编 1993.pdf
|| ├──────────20世纪上海地区擅用附子六大家.PDF
|| ├──────────“火神派”述略.PDF
|| ├──────────“附子不宜与瓜蒌同用”之我见.PDF
|| ├──────────《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一.PDF
|| ├──────────中国秘方验方精选 曾德环等编1992.pdf
|| ├──────────中国秘方验方精选续集 曾德环等编1994.pdf
|| ├──────────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pdf
|| ├──────────从吴佩衡临床经验探析附子的临床应用.PDF
|| ├──────────10、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陆懋修医学全书.).pdf
|| ├──────────12、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沈金鳌医学全书.).pdf
|| ├──────────30、神农本草经彩色图谱(全).pdf
|| ├──────────《伤寒论条辨》明·方有执编著.pdf
||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PDF
|| ├──────────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讲.pdf
|| ├──────────陈修园医学全书.pdf
|| ├──────────陈修园金匮方歌括.pdf
|| ├──────────敦煌古医籍考释 马继兴1988.pdf
|| ├──────────曹氏金匮伤寒发微合刊1956.pdf
|| ├──────────曹颖甫-曹氏金匮伤寒发微合刊.pdf
|| ├──────────本经序疏要 邹澍(清) (上卫57).pdf
|| ├──────────医林掇英.exe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1目录.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2(素问).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3(灵枢).doc
||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著.pdf
|| ├──────────陈苏生医集纂要.pdf
|| ├──────────难经.exe
|| ├──────────黄帝内经.exe
||中医书籍2
|| ├──────────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pdf
||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pdf
|| ├──────────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pdf
||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pdf
|| ├──────────中华本草 7.pdf
|| ├──────────中华本草 8卷.pdf
|| ├──────────串雅内外编.pdf
|| ├──────────关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chm
||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明)熊宗立.pdf
||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PDF
|| ├──────────医学从众录——陈修园.PDF
|| ├──────────医学心悟.pdf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3(妇科).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4(儿科).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5(痘疹).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16(综录).doc
|| ├──────────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吴中匡主编2002年).pdf
|| ├──────────兰台轨范——徐灵胎.PDF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张登本(三秦2000)good.pdf
|| ├──────────刘渡舟-伤寒挈要.pdf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4(难经脉法).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5(脏腑经络运气).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6(头面耳).doc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7(鼻唇口).doc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十七)论医集 恽树珏.pdf
|| 恽树珏著.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三)风劳鼓病论 恽树珏著1990.pdf
|| ├──────────医学真传-高士宗.pdf
|| ├──────────医学衷中参西录.pdf
|| ├──────────医学要诀——张志聪.PDF
|| ├──────────医宝秘囊-王成德.pdf
||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PDF
|| ├──────────伤寒真方歌括——陈修园.PDF
|| ├──────────伤寒论今释 陆渊雷1955.pdf
|| ├──────────伤寒论宗印——张志聪.PDF
|| ├──────────濒湖脉学.PDF
|| ├──────────神農本草經.exe
|| ├──────────秦伯未《中医入门》.pdf
|| ├──────────程门雪医案 (上海科技2002).pdf
I:\
||中医书籍1
|| ├──────────02、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冯兆张医学全书.).pdf
|| ├──────────03、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叶天士医学全书.).pdf
|| ├──────────07、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李时珍医学全书.).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六) 保赤新书 恽树珏著.pdf
||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 蔡德元1992.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八) 论药集 恽树珏.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十一) 金匮翼方选按 恽树珏著1990.pdf
||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十七) 临证笔记 恽树珏.pdf
|| ├──────────《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三.PDF
|| ├──────────中医疾病预测学 杨力1991.pdf
|| ├──────────中医精髓图解 汤泰元1997.pdf
|| ├──────────中医诊疗要览(增订本)大塚敬节1953.p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