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绿僵菌菌剂培养及田间生物防治研究

绿僵菌菌剂培养及田间生物防治研究

绿僵菌菌剂培养及田间生物防治研究作者:杨文彬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0期摘要:绿僵菌作为重要的生物农药制剂,研究及应用非常广泛。

本研究通过试验探索了固体培养绿僵菌L8500-2x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工艺条件,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推广,为有效利用绿僵菌进行田间合理的防治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绿僵菌;菌剂培养;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7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28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1],将其作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剂,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易生产、致病力强、持效期长、应用效果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其寄主范围广,可在8目30科200余种农林害虫上寄生,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2,3]。

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倍受重视,生物农药的研发及推广具有深刻意义[4]。

目前,绿僵菌生物农药的生产普遍采用液固双相发酵工艺,其固体载体多为大米和稻壳,国外绿僵菌生产的固体载体多为稻米[5]。

绿僵菌制剂的剂型主要有粉剂、可湿性粉剂等,其助剂的成分和配比是当前研究热点。

本研究为了大量生产绿僵菌菌剂用于田间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先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绿僵菌L8500-2x菌剂,再采用固体发酵培养绿僵菌L8500-2x菌粉,进行田间试验示范推广,可为有效利用绿僵菌防治农作物病害提供参考,为适应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减少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提供科学方法。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绿僵菌L8500-2x菌株固体发酵培养载体的筛选1.1.1 试验材料绿僵菌培养载体:麦麸、硅藻土、磷酸钙、锯末、谷糠、玉米粉;试验害虫是菜青虫2代幼虫。

1.1.2 试验方法[6]利用麦麸、硅藻土、磷酸钙、锯末、谷糠、玉米粉等廉价物质作为基质进行绿僵菌L8500菌剂的生产,观察不同供试载体对绿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经对比试验,确定固体培养绿僵菌L8500-2x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工艺条件[7]。

白僵菌和绿僵菌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白僵菌和绿僵菌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迟钝 ; 体 渐 变 为 淡 黄 色 , 肿 胀 , 现 僵 直 症 虫 略 出 状 。死亡 虫体 长 出 白 色菌 丝 , 续 保 湿 培 养 , 继 虫 体将 被 白色分生孢 子覆 盖 l 。 4 在绿 僵 菌 的作 用 下 , 体 活 动 减 弱 , 分 试 虫 部
虫还 抽搐 、 翻腾 , 头部 扬起 亦 左 右 晃动 , 色 逐 渐 体
AbtatT ecnrl bet, x y po tx e hns ma r l i sa dcnrl f c w r s c: h ot jcst i sm tm, i m c ai r oo oc oc m, i f mua o n ot f t e no tn o ee e
a io i o Co t o rc lu a n e t n spl ae t n r lAg iu t r lI s c
L u p ng, AIYo — e ZHANG n —e g De gf n
(ntueo l t rtco , i hi cdm f giu rl n oet , ii Q nh i 0 C ia Istt f a o t n Qn a A a e yo A r ha adF rs y X ng iga 8 hn ) i P nP ei g e r 1 1 0 6,
害生物 , 有益 生 物 包 括 微 生 物 、 类 、 等 植 物 , 藻 高 甚 至 昆虫和 哺乳动 物 。 它 利用 了生物 物种 问 的 ,
相 互关 系 , 以一种或 一 类 生物 抑 制另 一 种或 另 一 类生 物 。 白 17 8 8年 俄 国 人 Me H K B首 次 利 用 qHO 金 龟 子 绿 僵 菌 ( triu ns l e 防 治 奥 地 Me h i a i pi ) a zm o a 利 金 龟 子 ( n ol utaa 和 甜 菜象 甲 ( l — A ipi a s i ) s a rc Ce o r S u ai nr ) t n t ets 以来 , Up v i 昆虫病 原 真 菌在 农林 害虫 的防治 方 面得 到 不 断 的应 用 与 发 展 。本 文 就

绿僵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绿僵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M eta rh izium an isopliae D estrux in ZHANG Q iu (Bayuquan Entry2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Yingkou City in L iaoning Province, Yingkou, L iaoning 115007) Abstract W ith highly toxic infectivity acting on pest,M etarhizium anisopliae destruxin has a wide app lication p rospect in the control of agricul2 tural pest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low2molecular2weight compound and high2molecular2weight p rotein destruxin according to its molecular weight and configuration. The article particularly expatiated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category, extracting method, biology activity and p roducing condition. Key words M etarhizium anisopliae; Destruxin; B iology activity; Pests control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 37 ( 30) : 15077 - 15079

海南省椰心叶甲绿僵菌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南省椰心叶甲绿僵菌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南省椰心叶甲绿僵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椰心叶甲是一种危害椰树的害虫,它会吸取椰树的汁液导致椰树生长不良或死亡。

以前椰农常用的是农药来控制椰心叶甲,但农药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需要寻找更加环保的控制方法。

绿僵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可以作为生物杀虫剂来对付各种害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海南省属于热带气候,有较高的湿度和温度,适宜绿僵
菌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研究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效果和应用方法,可以为海南
省的椰树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控制椰心叶甲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绿僵菌的筛选:采集海南省不同地区的绿僵菌样本,通过实验室的筛选评估,选出效果最好的绿僵菌菌株。

2. 绿僵菌的培养:选定绿僵菌菌株后进行基本培养,通过不同培养条件的优化,寻找最佳培养条件并提高绿僵菌的菌量。

3. 绿僵菌的杀虫效果评估:通过实验室和田间实验,评估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效果和适用范围。

4. 绿僵菌的应用方法研究:探究绿僵菌在椰树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并建立绿僵菌的推广模式。

三、研究预期成果
1. 筛选出具有高杀虫效果的绿僵菌菌株,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其菌量。

2. 确定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效果,探究其适用范围和有效期。

3. 建立绿僵菌在椰树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为椰树生产提供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新型控制方法。

绿僵菌与植物的多重关系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潜力

绿僵菌与植物的多重关系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潜力

绿僵菌与植物的多重关系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潜力作者:农向群王广君蔡霓刘蓉张泽华来源:《植物保护》2022年第03期摘要绿僵菌是广为知晓的昆虫病原真菌,被用作生物杀虫剂防治多种农林植物害虫。

近年发现它也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一员,且有证据表明它内生于一些植物的根组织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拮抗植物病原菌、诱导植物抗性等作用。

本文着重综述绿僵菌根际作用和植物内生性研究进展,从对植物的直接作用角度,了解其田间生态适应性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以拓展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植物保护剂的认识,有助于根据生态学特点制定未来的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关键词绿僵菌;植物内生真菌;根际定殖;真菌-植物互作;植保多功能中图分类号: S476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22215Abstract Metarhizium spp., as well-known entomopathogen fungi, have been used as biological insecticides to control a var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est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y are also members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proved being endophyte in the root tissues of some plants. They can promote plant growth, antagonize plant pathogens and induce plant resistanc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rhizosphere interaction and plant endogeneity of Metarhizium was re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rect effects on plants,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interaction with plants were explained, so as to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s plant protective agents and help to develop future bio-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their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Metarhizium;endophytic fungi in plant;rhizosphere colonization;fungus-plant interaction;multifunctional potential自从1879年俄国学者Metchnikoff成功地将绿僵菌用于田间防治金龟子[1],绿僵菌属Metarhizium就成为了昆虫病原真菌的典型代表被广泛知晓,并作为模式菌激起研究热点。

[3]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3]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自从1879年梅契尼柯夫最先从奥地利金龟上分离到金龟子绿僵菌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近20年来,随着巴西和澳大利亚广泛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甘蔗和牧草害虫取得较大进展,以及在非洲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防治蝗虫实验的初步成功,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人们在关注绿僵菌的同时,对它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深入。

1绿僵菌属的系统分类现状自Sorokin 于1883年建立绿僵菌属Metarhizium 以来,先后发表10余个种,由于不同作者采用的标准不一致,故分类状况比较混乱,目前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分类观点是Tulloch 建立的,他将绿僵菌属定为2个种,包括金龟子绿僵菌和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包括小孢变种和大孢变种[1]。

近年来,国内相继发表多个新种,但由于对其特征描述不尽完善收稿日期:2009-04-2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0B03);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基0778006-8);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06004(Z )]作者简介:丁苗苗(1984-),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工作。

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丁苗苗1,于永浩2,3,曾涛2(1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2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广州510640)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绿僵菌的分类、分离与鉴定方法、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绿僵菌在分子系统学研究、基因遗传育种、剂型的改进和扩大防治对象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与Bt 等杀虫微生物的研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提出应加强对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在防治害虫时尽量减少湿度、紫外线以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对绿僵菌防效的影响,以提高绿僵菌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绿僵菌;分类;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7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61(2009)11-1443-05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onMetarhizium spp.DING Miao-miao 1,YU Yong-hao 2,3,ZENG Tao 3(1Agricultural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China ;2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China ;3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classification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Metarhizium spp.,at China and abroad during recent years.Recently ,the molec-ular systemic research ,genic inheritance breeding ,improving dosage formulation and enlarging control objects in Metarhizium spp.made a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compared to that of insecticidal microorganism such as Bt .Therefore ,the screening of highly toxic strain of Metarhizium spp.should be explo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idi-ty ,ultra-violet radiations ,soil microorganism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Metarhizium spp.should be studied to enhance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Metarhizium spp.on target insect pests.Key words :Metarhizium spp.;classification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第40卷第11期1443··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第40卷第11期和各自所依据分种标准不一,因此也出现了对本属的鉴别性状和颜色变化幅度等特征的描述不够明确具体的现象。

绿僵菌对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效果

绿僵菌对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效果

第49卷第1期2022年3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9 No 1Mar ,2022doi:10.13428/j.cnki.fjlk.2022.01.010绿僵菌对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效果陈丽华1,张 威2,张亚波2,华锦欣1,雷亦晨1,黄秀凤3,戴 羚1(1 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2;2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杭州311400;3 杭州富阳国有农林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400)摘要:近年来竹林地下害虫金针虫大面积发生,部分地区爆发成灾,竹笋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为了大幅提升竹笋产量和品质,促进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于2019—2021年在余杭瓶窑镇塘埠村、余杭径山镇西山村、富阳永昌镇青何村、富阳永昌镇长盘村等4个覆盖早竹林试验样地,遂昌县三仁乡坑口村非覆盖毛竹林试验样地,开展绿僵菌菌剂防治竹林金针虫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绿僵菌菌剂能够有效防治竹林金针虫,第1年施菌防治率为57 1%;第2年防治率达到85%以上,金针虫虫口密度降低60%以上。

说明绿僵菌连续施用2a对竹林金针虫有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竹林;金针虫;绿僵菌;林间试验;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763 38;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2)01-0062-04TheControlEffectofMetarhiziumpingshaenseonMelanotuscribricollisinBambooForestCHENLihua1,ZHANGWei2,ZHANGYabo2,HUAJinxin1,LEIYichen1,HUANGXiufeng3,DAILing1(1 HangzhouForestryAcademyofZhejiang,Hangzhou310022,Zhejiang,China;2 ResearchInstituteofSubtropical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Hangzhou311400,Zhejiang,China;3 HangzhouFuyangState ownedAgriculturalandForestryAssetsManagementCompanyLimited,Hangzhou311400,Zhejiang,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theundergroundpestsofMelanotuscribricollisoccurredinlargeareasinbambooforests,andsomeareasbrokeoutintodisasters,andtheyieldandqualityofbambooshootsdeclinedyearbyyear Inordertosignificantlyimprovetheyieldandqualityofbambooshoots,andpromoteth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bambooindustry During2019—2021,thisar ticalcarriedouttheexperimentofMetarhiziumpingshaenscontrolMelanotuscribricollise,attangbuVillage,PingyaoTown,XishanVillage,YuhangJingshanTown,FuyangQingheVillage,YongchangTownandChangpanVillage,YongchangTown,Fuyang,KengkouVillage,SanrenTown,SuichangCounty inbambooforest,TheresultsshowedthatMetarhiziumpingshaensecaneffectivelycontroltheMelanotuscribricollisofbambooforest,Inthefirstyear,thecontrolratewas57 1% Inthesecondyear,thecontrolratewasmorethan85%,andthepopulationdensitywasreducedbymorethan60% TheresultsshowedthatcontinuousapplicationofMetarhiziumpingshaensfor2yearshadasignificantcontroleffectonMelanotuscribricollisinbambooforestKeywords:bambooforests;Melanotuscribricollis;Metarrhiziumpingshaense;experimentofmicrobialagentinforest;controlefficiency 浙江省是全国竹产业核心区域之一。

金龟子绿僵菌杀虫成效怎么样

金龟子绿僵菌杀虫成效怎么样

农业害虫防治:农业害 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 难题,金龟子绿僵菌作 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 对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 积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
05
国内外研究进展:近年 来,国内外学者对金龟 子绿僵菌的研究不断深 入,对其致病性、杀虫 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 研究。
研究空白:尽管金龟子 绿僵菌的研究取得了一 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 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杀虫成效不稳定、致病 力受环境影响等,需要 进一步研究。
03
杀虫作用机制研究
对昆虫的感染过程
01
02
03
接触感染
金龟子绿僵菌通过接触昆 虫体表或口器,进入昆虫 体内。
潜育期
金龟子绿僵菌进入昆虫体 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潜 育期,开始大量繁殖并产 生毒素。
发病期
随着毒素的产生,昆虫出 现病症,表现为行动迟缓 、食欲不振等症状。
对昆虫的致病机制
抑制呼吸
金龟子绿僵菌产生的毒素 能够抑制昆虫的呼吸作用 ,导致昆虫窒息死亡。
02
金龟子绿僵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种半知菌亚门、链 孢霉目的真菌,具有杀虫活性。
分类
根据其分类地位,金龟子绿僵菌属于 昆虫寄生真菌,能够寄生于多种害虫 体内。
生物学特性
生长条件
金龟子绿僵菌在适宜的温度、湿 度和营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对环 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传播途径
金龟子绿僵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 传播,能够通过气流、昆虫等途 径扩散到其他地区。
金龟子绿僵菌杀虫成效怎么 样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金龟子绿僵菌概述 • 杀虫作用机制研究 • 杀虫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 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基金项目:唐山市重点实验室课题(04360701B-4) 收稿日期:2006-01-13作者简介:李春香(1968-)女,河北乐亭人,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理学硕士。

- 4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李春香1,安彦杰1,2,张淑红1(1.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综述了绿僵菌对农林害虫防治进展,并初步讨论影响其防效的因素。

关键词:绿僵菌;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004-03绿僵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用它制成的生物制剂可防治200多种害虫,且效果良好。

此项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国际上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受到世界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1-3]。

1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应用概况绿僵菌属[Metarhizium (Metsch)Sorokin]是虫生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是最早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Veen 曾记载过8目42科204种寄主[4],杀虫效果明显。

利用绿僵菌来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逾百年,自1879年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首次在奥国塞金龟(Anisopliuaustriacu )分离出绿僵菌(Metarhiziumamisopliae )后,1882年德国开始用于防治白蚁,上世纪80年代巴西成功生产出绿僵菌产品用于防治甘蔗上的沫蝉,澳大利亚则用绿僵菌防治牧草害虫取得较大进展,在非洲用黄绿绿僵菌防治蝗虫的试验初步成功,对绿僵菌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5]。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先后用绿僵菌防治白蚁,农作物地下金龟子曾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在林业上,用于防治天牛和茶毛虫[6],其校正死亡率亦达70.0%以上[7]。

绿僵菌致病力强、效果好、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作物无毒害。

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8]。

2 对14类重要农林害虫的防治作用 2.1 金龟子长期以来,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金龟子防治,造成残毒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绿僵菌是一种防治土栖害虫如东北大黑鳃金龟的重要微生物防治剂,如将绿僵菌与倍硫磷混用,则不但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还可加速绿僵菌感染致死幼虫的进程,有明显的增效作用[9]。

陈祝安等[10]发现绿僵菌对暗黑金龟幼龄蛴螬致病力非常强。

黄基荣等[11]证实,绿僵菌对金龟子幼虫防治效果与虫种及施菌方法均有关系。

2.2 蝗虫绿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既能迅速控制高密度蝗虫种群,又可实现长期控制蝗虫种群密度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

Bateman [12]报道,田间运用绿僵菌防治蝗虫灭效可达90%以上,Price [13]等用绿僵菌防治褐蝗(Locutanapardalina ),每公顷2×1012个绿僵菌孢子,3w 后田间笼罩效果达98%。

新疆、内蒙等地应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油剂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的防效较好。

2.3 马尾松毛虫1985年,李增智等用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感染试验,证明它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毒力。

宋漳等报道,与白僵菌相比,绿僵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特性;且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效果显著优于白僵菌。

2.4 小菜蛾在台湾省,绿僵菌被应用于田间防治小菜蛾已取得初步进展。

马骏等证实绿僵菌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赵俊生等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对小菜蛾的杀虫率为74.48%。

王音等研究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的病征及组织病理变化,并证实体壁是绿僵菌侵入小菜蛾的主要途径,消化道是绿僵菌入侵的次要途径。

2.5 蜚蠊德国小蠊对外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危害大。

张刚应等研究证明以绿僵菌制剂制成的灭蟑螂盒灭蠊效果明显,且至少3个月使小蠊的生活力减退率维持在80%以上。

钟伟等以美洲大蠊为材料,采用非致病性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为供试菌,较系统研究了人工接种绿僵菌后蜚蠊细胞的免疫反应。

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的分生孢子不能在美洲大蠊体内繁殖,但较高浓度的孢子仍能导致蜚蠊较高的死亡率。

2.6 鞭角华扁叶蜂肖育贵等[7]林间试验表明,生物制剂可以继续感染未死李春香,安彦杰,张淑红: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 5 -幼虫或使幼虫带菌入土,在土中高湿条件下继续感染致死,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实验证明用绿僵菌及其复配制剂用于防治鞭角华扁叶蜂是一可行途径。

2.7 刚竹毒蛾宋漳等[25]用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和球孢白僵菌菌株侵染刚竹毒蛾幼虫,发现其在室内均可对刚竹毒蛾2-3龄幼虫产生毒力且毒力相当。

另外证实,绿僵菌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高温与耐旱特性。

2.8 橄榄星室木虱余春仁等对橄榄星室木虱进行了研究,并引用绿僵菌属于橄榄星室木虱之防治,开辟了该虫防治的新途径。

潘蓉英等发现室内喷洒4种处理浓度的绿僵菌菌液对橄榄星室木虱若虫均有显著毒力,其毒力大小与菌液浓度成正比。

2.9 稻水象甲陈祝安等对37株来源不同的金龟子绿僵菌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

结果发现30d 内感病率达90%以上的有6株,感染率在80%以上有8株。

陈祝安等选取毒力较强的绿僵菌2029和WZW 3菌株,结合田间试验,对防治作出初步评估。

2.10 桃小食心虫樊美珍等调查了金龟子绿僵菌分生孢子和干菌丝在土壤中的延续情况,及对桃小食心虫的侵染力,并在陕北干旱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

2.11 香蕉假茎象甲在已知的绿僵菌中,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在防治农业、森林、经济等类害虫中使用最广,目前已有多个商品化制剂被广泛应用[4]。

Wang 等曾报道了香蕉假茎象甲对金龟子绿僵菌具高感病性。

陆永跃等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的不同放菌方式对香蕉假茎象甲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证明,绿僵菌是控制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一种有效措施。

2.12 天牛1983年自青杨天牛上分离出一株金龟子绿僵菌,经致病性测定,发现该菌株对青杨天牛毒力极强。

李农昌等用绿僵菌干菌丝粉于青杨天牛卵孵化盛期林间喷雾或喷粉,发现只要防治时期适当,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2.13 金针虫徐华潮等通过绿僵菌对沟金针虫毒力测定发现,绿僵菌Mf2菌株对沟金针虫寄生力较强。

2.14 白蚁陈红梅等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对黑翅土白蚁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发现绿僵菌对黑翅土白蚁有明显的致病力,随着用菌量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僵死率可逐渐增高。

3 绿僵菌防治效果影响因素 3.1 化学杀虫剂绿僵菌制剂存在着杀虫速率较慢的缺点,有效解决的途径之一是与化学杀虫剂混用。

宋漳对6种化学杀虫剂与金龟子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菌药混用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分生孢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3.2 杀菌剂刘作易报道柯赛得和孟加拉红均能显著增加金龟子绿僵菌的产孢量,柯赛得还有缩短产孢时间的作用。

宋漳等试验表明,30%氧氯化铜和耐克铜对金龟子绿僵菌的菌落的形成没有影响,而耐克铜在0.05%~0.15%浓度时能显著的增加金龟子绿僵菌的产孢量,并有缩短产孢时间的作用。

3.3 活性剂刘爱英等报道KL -天然活性剂能提高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力,对已萌发孢子无促生作用,浓度高时有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

康冀川等报道KL -天然活性剂在真菌病原防治害虫中的增效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须深入研究。

3.4 高温农向群等报道,高温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和生活力有不利的影响,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高温的耐受力有差异。

3.5 化学除草剂贾春生等报道了某些除草剂对绿僵菌的菌丝生长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野外使用绿僵菌时应避免与这些除草剂同时使用或混用。

3.6 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包涵体在环境中较稳定,能长期保存,可起到长效作用。

将此病毒与绿僵菌混合接种蝗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

利用生物杀虫剂杀虫的互补性和共同作用防治蝗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4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改良培育具备致病性等优良性状的新菌株并阐明其遗传学特性,是提高绿僵菌防治水平,控制昆虫病害的需要。

真菌原生质体的分离性状及其染色体组型的确立是这一工作的前提。

时连根进行了绿僵菌大孢种原生质体及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分离的绿僵菌大孢种原生质体的有核率为74.4%,其中53.6%为单核。

这些性质适合用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来培育优良的具有希望性状的菌株。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绿僵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开发和应用,为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防治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酶谱的分析、基因的分离及其分子标记的建立有助于虫生真菌的遗传差异性的研究和在基因水平上进行菌株的定向改良。

前人研究指出不同来源的菌株对寄主昆虫的毒力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具有遗传物质基础需进一步探讨。

张立钦等已应用RAPD 技术对不同来源的4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DNA 进行扩增,通过对DNA 图谱的系统聚类,分析了其特异性、多态性以及与原寄主和毒力等指标的相关性。

绿僵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其遗传学的研究。

第28卷第5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研究其作用机理,而且可以对毒性基因进行定位和定向诱变,以提高它的病原性。

参考文献:[1] 罗于洋,李青丰,金花,等.我国生物农药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内蒙古草业,2002,14(3):25-26.[2] 张一宾,吴霞.微生物源农药[J].上海化工,1998,23(23):26-28.[3] 郑爱萍,李平.微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0,16(6):28-32.[4] 蒲蜇龙,李增智.昆虫真菌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3:378.[5] 高松.绿僵菌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1996,12(4):182-187.[6] 黄基荣,谢佩华,姚丽娟.绿僵菌对金龟子的感病性实验[J].生物防治通报,1994,10(4):175-177.[7] 肖育贵,郭亨孝.绿僵菌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0,21(3):10-13.[8] 王海川,尤民生.绿僵菌分生孢子对寄主附着机制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1999,36(3):189-192.[9] 贾春生,由士江,张少柱.利用绿僵菌与倍硫磷混用防治东北大黑鳃金龟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1):78-79.[10] 陈祝安,谢佩华,黄基荣,等.绿僵菌对暗黑金龟蛴螬的室内致病力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1995,11(2):54-55.[11] 黄勃,樊美珍,李增智.绿僵菌属系统分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2):169-172.[12] Bate man R. The Development of A Myco-insecticide for the Control of Locusts and Grasshopper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Biological Control[J]AUK.outlook on Agriculture,1997,26(1):13-18.[13] Price R E,Bate man R P,Brown H D,et al. Aerial spray trials against brown locust (Locustana pardalina)nymphs in south Africausing oil-based formulations of Metarhizium flavoviride[J].Crop-protection,1997,16(4):345-351.Studies on the Killing Effects of Metarhizium on Farming and ForestryPestsLI Chun-xiang1, AN Yan-jie1,2, ZHANG Shu-hong1(1. Department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2. School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The studies on the killing effects of metarhizium on farming and forestry pest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effect-affect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metarhizium; farming and forestry pests; biological control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