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总布置图的绘制及各总成的布置-PPT精选文档
《车身总布置》课件
通过智能化布置,可以大大提高 设计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 设计成本,同时还可以优化车身
结构,提高车身性能。
智能化布置的实现需要借助先进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人工智 能算法,如CAD、CAE、机器学
习等。
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理念是指在车身总布置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SUV车身总布置SUV车身总布置与轿车车身总 布置有所不同,因为SUV车型 通常具有更高的离地间隙和更
加强调越野性能的特点。
在SUV车身总布置中,需要特 别考虑到车辆的通过性和越野 性能,以确保车辆在复杂路况
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SUV车身总布置还需要考虑到 车辆的外观和内部空间,以满 足消费者对于空间和舒适性的 需求。
布置其他附件
空调和通风系统
根据车内空间和人机工程学要求,合 理布置空调和通风系统的管道和出风 口位置。
安全装置
根据车型的定位和安全法规要求,合 理布置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装置 的位置和数量。
03
车身总布置的优化方法
基于尺寸的优化方法
尺寸优化
通过调整车身结构尺寸参数,以实现性能优化 和结构减重。
在车身总布置中,应充分考虑人机工 程学原理,合理布置车内空间,优化 座椅、方向盘、仪表盘等部件的位置 和尺寸。
在车身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低污染的材料,同时还要注重减 少车身重量,降低能耗。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优化车身造型和结构,以降 低风阻和热负荷。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将人的需求和感受放 在首位,注重提高车身使用者的舒适 性和便利性。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车内的空气质量和 音响效果,以及提供智能化的人机交 互界面,以提升使用者的驾驶体验和 舒适感。
汽车总布置形式PPT课件
前置后驱(FR)
最早期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FR布局,现在 则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轿车中。FR的优点 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 较平衡,操控稳定性较好。缺点是:传动 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乘坐舱的 传动轴占据了舱内的地台空间。
前置前驱(FF)
FF是现代小、中型轿车普遍采用的布置方 案。FF的优点是:降低了车厢地台,操控 性有明显的转向不足特性,另外其抗侧滑 的能力也比FR强。缺点是:上坡时驱动轮 附着力会减小;前轮由于驱动兼转向,导 致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
想要增加车室乘坐空间,前置引擎、前轮驱动是最佳方式, 因为采前轮驱动的规划,可以把引擎前横置、而且不一定 要摆在最中央(因为无需借助贯穿车室底部中央的传动轴 来传输动力到后轮轴),因此车头引擎室的规划弹性最大, 可以把空间大幅节省下来给乘客室,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 市面上的轿车十有八九都是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设计。
第三种原本是最传统、但现在却日益稀少的前置引擎、后 轮驱动车款,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得到仅次于中置引擎的 前后轴配重,再加上驱动轮在后方,因此只要驾驶技巧够 好,就可以练出漂亮的横滑移甚至是剧烈的甩尾过弯,对 讲究车辆操控性的人来说,后轮驱动车款永远比前驱车有 更高的吸引力。
《车身总布置》PPT课件
26
❖ 用于轿车的等速万向节类型 很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球 笼式等速万向节和三角架式 等速万向节。由于等速万向 节传递繁重的驱动力矩,随 受负荷重,传动精度高,需 求量很大,又是安全件,因 此其主要零件均采用精锻件 加工而成。
第三章
车身总布置设 计
1
概述
❖ 车身总布置是在整车总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 整车的总布置提供了汽车的长、宽、高、轴 距、轮距等的控制尺寸、轴荷分布范围以及 水箱、动力总成、前后桥、传动轴与车轮等 的轮廓尺寸和位置。
2
❖ 据此再参考同类车型有关数据作为借鉴,即 可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 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 前围板位置、座椅布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 方向盘位置角度与操纵机构和踏板的相互位 置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按满载情况绘制1: 5车身总布置图。
❖ 不足转向(Under Steer) ❖ 当车辆行驶时,由于车辆转弯时发动机功率
过大致使车辆前轮打滑,此时ESP计算机会作 制动前轮内侧车轮,而使车轮向内侧移动, 使车辆依据驾驶员行驶路线行驶。
9
❖ 转向不足是指车辆转向时,实际转向角度还没有达 到转向盘所转的角度就侧滑出去了,出现这种情况 的原因有车速过快、路面湿滑以及前轮轮胎破裂等。 前轮驱动的车辆更容易出现转向不足,这是因为猛 踩加速踏板时,车辆的重心会向后移,从而导致车 辆前部向上微仰,前轮附着力降低,造成转向不足。
7
(2)发动机前置前驱动 (FF)
a、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 b、越过障碍的能力高; c、动力总成结构紧凑;
汽车工程学-图文-1-7 汽车总体布置
A”
a
向前为“-”, 向后为“+” ;0x
O1 Rr1 地面线Ⅰ
汽车中心线:横向尺寸的基准线。
A
向右为“-”, 向左为“+” 。0y
L
地面线:标注车高、货台高度、接
B’
B”
b
O2 Rr2
B
近角、离去角和离地间隙的尺寸的基准线
前轮垂直线: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
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乘用车。
2019/9/19
2
0号图纸尺寸: 841*1189 一般加长不加宽 主视图:汽车行驶的侧面 俯视图:汽车顶盖 左视图:汽车车头(可以从对称面分别画汽车前后视图) 右视图:汽车尾部 网格线:400mm一格,用4X,8X,12X,16X……表示.
②总布置图格式
2019/9/19
4
2019/9/19
1.7 汽车总布置草图及各部件布置
基准线 基准线画法 各总成布置 汽车总布置计算
2019/9/19
1
基准线
车架上平面线:垂直方向尺寸的基
准线。向上为“+”, 向下为“-”;
O
但当车架上表面是复杂面时,也可
Ⅴ 前轮垂直线Ⅱ
以用车身地板主平面作基准线;0z
前轮中心线:纵向尺寸的基准线。 Ⅳ A’
5
2019/9/19
6
2019/9/19
7
2019/9/19
8
2019/9/19
9
室布置 货厢布置 客厢布置
制动系布置 转向系布置 悬架布置 其他总成布置 空调布置
2019/9/19
10
1.发动机布置
总布置图的绘制欧阳引擎
在总成进行方案布置和设计计算的同时,要进行整车总体布置的有关计算(参数确定和性能计算)工作,并要在整车方案布置草图及各总成匹配布置的基础上正式绘制和布置整车总布置图。
欧阳引擎(2021.01.01)整车总布置图包括侧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和必要的断面布置图、局部布置图。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图的过程中,要随时配合、调整和确认其各总成的外廓尺寸、结构、布置型式、连接方式、各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操纵机构的布置要求,悬置的结构与布置要求、管线路的布置与固定、装调的方便性等。
整车布置应从车型系列化角度出发,减少基础布置的变动,并可变型出多种车型,以适应大量生产和用户不同的使用要求,从而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在布置某一新车型时,在图面上同时考虑短轴距的4×2、6×4的自卸和牵引车的底盘布置要求,同时还考虑轴距加长后的几种变型车的布置关系,如油箱、备胎、贮气筒、电瓶、取力位置及方式、排气系统、进气系统、传动轴夹角的变化、悬架和车箱的系列化设计等。
这虽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对车型的系列化发展及生产组织、管理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5.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汽车在满载状态下,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
(1)整车在满载状态、车头向左来确定整车的坐标线。
X坐标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的铅垂面,在侧视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即为X坐标线,前为、后为“+”,该线标记为。
Z坐标线:取车架纵梁上翼面上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底板的下表面,并与水平面平行时,该面在前视和侧视图上的投影线即为Z坐标线,上为“+”、下为“-”,标记为。
y坐标线:通过汽车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在前视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为了坐标线,前视图中右侧为“+”、右侧为“-”,标记为。
(2)在新车设计时,整车的坐标线确定后,车身(车头、驾驶室)、车架的坐标线也确定了,三者是统一的。
(3)如果用现有的车身、车架拼装新车型,则三者的坐标线不一定一致。
轿车车身总布置共57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轿车车身总布置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整车总布置图的绘制及各总成
8.转向系的布置 8.转向系的布置
转向系统的布置,主要是保证驾驶员操纵轻便、舒适,并使汽车 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敏度,转弯时减少车轮的侧滑,减轻转向盘上 的反冲力和有自动回正作用。 转向系布置的关键要保证转向传动装置及拉杆系统有足够的刚度 和较小的传动比变化量。 转向机及转向柱的固定要牢靠,角度及转向盘的高度位置应保证 驾驶员操作灵便,手臂没有被架高的感觉,抬腿蹬踏板时不碰转向盘。 拉杆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特别是弯拉杆,要保证没有弹性变形。 在前轮左右最大转角区间内,各节点不能出现发卡、磨擦现象, 拉杆之间不能出现死角,在转向过程当中传动比的变化应尽量小。
4.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 4.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
根据总布置草图中所确定的发动机、前轴及前轮的相互位置关系、 发动机总成、散热器总成、车头驾驶室总成的外形图,一起在总布置图 中进行细化、准确定位,然后确定其坐标位置。 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油底壳与前轴的最小跳动距离; ②油底壳与横拉杆的间隙,除前轴垂直跳动量外,还要考虑制动时 由于前簧的S变形而造成前轴向前有一转角β(约3°~4°)所要求的额 外间隙。特别是前驱动桥的传动轴与油底壳或附近的横梁等零件的间隙 也应如此。 ③散热器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一般风扇至散热器可以对齐,或者高于芯部 中心,但风扇不要超过上水室下边,这样的布置冷却效果差;
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零线的确定
汽车在满载状态下,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 负方向及标注方式。 (1)整车在满载状态、车头向左来确定整车的坐标线。 X坐标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的铅垂面,在侧视和俯视图上的投影 线即为X坐标线,前为“-”、后为“+”,该线标记为 。
在系列车型设计当中,由于轴距的变化会影响梯形底角的变化,在实 际生产中,这种细小的变动很难处理,管理上容易出现误装或错装,生产 也不好安排,为此就应在设计时回避这一误区。转向梯形的确定,以系列 车型中,产量最大的、或轴距居中的车型、亦可两者兼顾后决定以某一车 型为基础设计其转向梯形,其它车型直接乘用,这样便于组织生产和发展 变型车,对使用影响也不大。 在纵置板簧的布置中,转向垂臂的球头中心应与板簧的跳动中心重合 或接近,上节臂的球头中心应与主片的高度相差,这样可以减少车轮跳动 的干涉量、紧急制动时的干涉跑偏问题。 转向盘的高度、转向柱的角度固定方式等可与车身总布置共同商定, 亦可在1:1的内模型内确定,并与脚踏板和座椅一同考虑。
整车部设计手册 总布置图
第一章整车集成1.1总布置图绘制1.1.1意义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造型设计。
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总布置草图的绘制1.1.2.1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1.1.2.1.1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1.1.2.1.2总布置草图内容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1、H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4、COP零件的状态;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6、各种限制面;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2.1.3绘制概念草图步骤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
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
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踏板组后踵点前踵点图1-3(3)先确定前排H 点位置,再确定后排H 点位置,如图1-4所示。
《轿车车身总布置》课件
合理布置制动系统,确保制动性能可靠,满足安全法规要求。
车身附件布置
车身附件选择
根据车型定位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车身附件,如车门、车窗、车灯等。
附件集成与优化
集成车身附件,优化附件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车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03
轿车车身总布置的优化方法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优化
优化车内空间布局
共享化对车身总布置的影响
可扩展性设计
共享化要求车身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以便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和需求。
模块化设计
共享化的另一个趋势是模块化设计,这要求车身中的各个部件具 有良好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轻量化设计
共享化要求车身更加轻量化,以提高燃油效率和行驶性能。
05
轿车车身总布置的实际应用案例
某品牌轿车车身总布置案例
驶、乘坐、载物等。
舒适性原则
车身总布置应考虑提高 轿车的舒适性,如噪音
控制、振动控制等。
经济性原则
车身总布置应考虑降低 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以提高轿车的经济性。
车身总布置的流程
建立模型
根据设计目标,建立车身模型 ,并进行初步分析。
验证评估
对改进后的车身模型进行验证 和评估,确保其性能和品质符 合设计目标。
智能化对车身总布置的影响
1 2 3
传感器集成
智能化要求在车身中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如雷达 、摄像头等,这些设备的布置需要充分考虑其性 能和安全性。
电子元件的布置
智能化轿车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如ECU、显示 屏等,这些元件的布置需要保证其稳定性和易用 性。
人机交互设计
智能化要求更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如语音控制、 手势控制等,这些功能需要与车身布局相结合。
《汽车设计总布置》课件
人体工程学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 的需求,如不同身高、体型和年龄的 人群,以确保设计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
人体工程学设计包括座椅设计、仪表 板布置、门把手设计等,旨在提高驾 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空间优化设计
空间优化设计:空间优化设计是 汽车设计总布置中的重要技术之 一,主要关注车内空间的合理利
性能匹配与优化包括发动机匹配、悬挂系统设计、轮胎选择等,旨在提高汽车的整 体性能和驾驶体验。
性能匹配与优化还需要考虑不同车型的需求,如跑车、家用车和商用车等,以满足 不同车型的性能需求和特点。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
1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是汽 车设计总布置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关注汽车 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
性能试验
对样车进行各种性能试 验,如道路试验、台架 试验等,以验证设计的
有效性。
结构验证
对样车进行严格的耐久 性和安全性试验,如碰 撞试验、腐蚀试验等, 以确保满足法规和用户
要求。
03
汽车设计总布置关键技术
人体工程学设计
人体工程学设计:人体工程学是汽车 设计总布置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 关注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
《汽车设计总布置》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汽车设计总布置概述 • 汽车设计总布置流程 • 汽车设计总布置关键技术 • 汽车设计总布置案例分析 • 汽车设计总布置未来发展趋势
01
汽车设计总布置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汽车设计总布置是指在汽车产品设计过程中,对车辆整体及 各子系统、部件的尺寸、结构、功能、工艺、成本等进行全 面的权衡与协调,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向下倾斜,以满足布置上的要求。见图2,其中a为前轮中心至车架
上表面——零线的距离,c为满载时前轮最大跳动量,d为板簧总成最大 厚度,e为前轴落差,即转向节中心至簧座上表面的距离。前轮中心至
零线的距离a=b+c+d-e。
一般载货汽车的α 角取0.3°~0.7°。轿车多取0°。
2.3 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
汽车在满载状态下,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
负方向及标注方式。
(1)整车在满载状态、车头向左来确定整车的坐标线。 X坐标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的铅垂面,在侧视和俯视图上的投影 线即为X坐标线,前为“-”、后为“+”,该线标记为 。
Z坐标线:取车架纵梁上翼面上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 部底板的下表面,并与水平面平行时,该面在前视和侧视图上的投影 线即为Z坐标线,上为“+”、下为“-”,标记为 。 Y 坐标线:通过汽车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在前视图和俯视图上 的投影线为Y坐标线,前视图中右侧为“+”、左侧为“-”,标记为 。
纵梁在后桥中心断面处的断面 高度。b为满载时后桥壳至车架
最大跳动距离。c为后桥壳中心
至与车架下表面相碰时的桥壳上 表面的距离。
2.2 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
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一般均小于后轮中心至零
线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车架上表面在满载状态下与地面有一前低后高
的夹角α ,使汽车在行驶时货物不会向后移。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 —零线的距离所以能小于后轮处,就是前轴允许有一落差值,车架前端
的外廓尺寸、机构、布置型式、连接方式、各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操 纵机构的布置要求,悬置的结构与布置要求、管线路的布置与固定、装
调的方便性等。
整车布置应从车型系列化角度出发,减少基础布置的变动,并可变 形出多种车型,以适应大量生产和用户不同的使用要求,从而可以降低
成本,提高可靠性。
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
中心的距离),该距离越小越好,这样可以保证汽车的货箱底板能降
至离地面距离最小(保证轮胎的跳动间隙),并能保证车箱纵、横梁 有足够的断面高度,以满足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改
装车改装部分的质心高度。
3.前轴落差的确定
当前轮中心确定后,根据选定的车轮外倾角定出主销中心的高度
位置,然后选一合理的前轴落差值(前簧座上表面至主销中心的距
离),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取大些,如果一级落差不够,还可以
在两簧座中间部分再出第二级落差,但要考虑最小离地间隙不能太小。 两级落差的前轴工艺性稍差些。
4.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
根据总布置草图中所确定的发动机、前轴及前轮的相互位置关系、 发动机总成、散热器总成、车头驾驶室总成的外形图,一起在总布置图 中进行细化、准确定位,然后确定其坐标位置。 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油底壳与前轴的最小跳动距离;
如果汽车前后轮均能驱动时,则前后轮中心至零线的最小布置距 离取决于前驱动轮处在满载状态下的布置尺寸。一旦距离确定后,根 据α 角就可确定后轮中心至零线的距离。 在前后车轮中心确定后,可以以车轮的自由半径和静力半径的长 度为半径,以车轮中心为圆心分别画圆和圆弧(圆弧应画在地平面这 边),则圆即为车轮外轮廓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而两圆弧的共切线 即为地平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 无论是那种车型,都应考虑车架上表面至地面的距离(或至车轮
整车总布置图的绘制及各总成的布置
目
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
录
2.确定车轮中心(前、后)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
3.前轴落差的确定
4.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 5.车头、驾驶室的布置 6.悬架的布置 7.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 8.转向系的布置 9.制动系统的布置 10.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11.操纵系统的布置 12.车箱的布置
②油底壳与横拉杆的间隙,除前轴垂直跳动量外,还要考虑制动时
由于前簧的S变形而造成前轴向前有一转角β (约3°~4°)所要求的额 外间隙。特别是前驱动桥的传动轴与油底壳或附近的横梁等零件的间隙
也应如此。
③散热器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一般风扇至散热器芯部表面至少留 40mm以上的间隙。风扇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可以对齐,或者高于芯部
架的坐标不随新车的坐标而变动。
整车零线的画法
上述的 、 、 三条线,统称为三个方向的零线。 在绘制总布置图时,先确定零线的位置。一般是从侧视图上开始,根 据整车的前悬及车架上表面至地面的高度,确定X和Z坐标线的交点,然后通
过该点画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分别代表 和 。需要时可画出网格线,间
距为200mm或400mm,便于绘图时坐标点的换算或量取。 俯视图和前视图坐标线的画法可照此法处理,但必须保证X、Y、Z三个 坐标线相互垂直。 地面线可暂时不画,待前、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距离确定后,再以 前、后轮中为圆心,以车轮静力半径为半径,分别画两个圆弧,则两圆弧的 切线即为地平线。
在总成进行方案布置和设计计算的同时,要进行整车总体布置的有关 计算(参数确定和性能计算)工作,并要在整车方案布置草图及各总成 匹配布置的基础上正式绘制和布置整车总布置图。 整车总布置图包括侧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和必要的断面布置图、 局部布置图。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图的过程中,要随时配合、调整和确认其各总成
2.确定车轮中心(前、后)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 小布置距离
2.1 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
在前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驱动,仅后轮驱动的汽车上,前、后车轮中心至车架上表 面——零线的距离取决于后驱动桥处在满载状态下的布置尺寸。参见图 1,图中车架纵梁上表面与整车零线重合时,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
—零线的距离为a+b+c。其中a为车架
(2)在新车设计时,整车的坐标线确定后,车身(车头、驾驶 室)、车架的坐标线也确定了,三者是统一的。 (3)如果用现有的车身、车架拼装新车型,则三者的坐标线不一
定一致。因为所选用的车身、车架已有自己的坐标线,而布置在新车
上时,其坐标线不一定与新车的坐标线重合,因布置上的需要会造成 差值,在设计时应记住这一差值,做为设计的原始数据。原车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