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与法同行

一、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加强学生法制意识。

2.通过实际案例,呼唤学生良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发生。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难点:能明辨是非,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资料;收集有关法制案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悬念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课件展示:王国和李名在图书馆借书,他们谎称图书馆着火了,就拨打了119电话……)(2)讨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3)你们刚才猜对了吗?让我们继续来看。(展示:他们受到了严厉的的批评,并接受了7天的行政拘留和200元罚款的处罚……)(4)思考: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5)师小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则它即对人们的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又对人们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公民应该时刻牢记与法同行。

2、反思案例剖析根源

(1)王国和李名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会遭到这些处罚?

(2)你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在哪里?

(3)小组互相讨论案例中未成年人的行为有何违法之处?

(4)教师总结:学习和掌握一些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明确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3、讨论交流了解法规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法律法规?通过电视、电报,你了解了哪些法律知识?

(2)我国颁布了哪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知识?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交流。

4、拓展练习:我国颁布了哪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知识?

五、板书设计:

4与法同行

心中有法法律规则

约束行为遵守

《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学习《与法同行》这节课之前,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违法违规事件略有所闻,并能基本分辨是非好坏,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用法知识还是不了解,不清楚,需要老师做重点引导。学生能依据生活中的感悟,找到一些违法案例,并能说出违法行为是什么。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感受法律案例,学生能掌握一些法律法规,对一些现象能明辨是非,懂得要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知道心中有法。

教材分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与法同行》,教材共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按照“学法——守法——用法”的结构线索组织了《心中有法》、《依法维权》两个主题活动。本课时主要安排《心中有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心中有法》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颁布的一些与小学生有关法律,教育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法律法规,能帮助我们辨别是非,了解权利和义务,做知法懂法的小公民。通过学习,将法律有关规定与日常行为表现相联系,弄清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法规。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谈感受?

课后反思:这节课通过选择适合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与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能学以致用。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教学中,还是过度地关注活动,过分地追求形式,在课堂教学时间把握上欠缺。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册教材把握了“品德与行为规范”和“社会性发展”两个基本点,注重品行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并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不同维度的目标,促进学生品行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增进他们的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一单元共四课内容,第四课《与法同行》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