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
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

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与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群的雕刻与雕塑艺术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传承和展示古代文化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其造型和意义的研究。
一、故宫建筑的雕刻艺术故宫建筑群中的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无论是宫殿大门上的石雕、石刻,还是屋檐上的浮雕,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致和华丽。
故宫建筑的雕刻艺术主要以龙、凤、瑞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祥和和富贵的向往。
在故宫建筑的雕刻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故宫的西北角,为明代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壁之一。
壁上共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整个九龙壁造型庄严,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它不仅是故宫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
二、故宫建筑的雕塑艺术故宫建筑群中的雕塑艺术同样令人惊叹。
故宫的各大殿堂中,大量的石质雕塑装饰点缀其间。
这些雕塑以人物、动物等形象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无论是植物的雕塑,还是守卫的雕像,都是工艺精湛的杰作,独具匠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角楼上的石雕。
在故宫建筑的各个角楼上,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
这些石雕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刻画细腻,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
这些石雕形象丰富多样,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狮子、狮子,双鱼等,又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如龙、凤、仙人等。
这些石雕不仅增添了故宫建筑的典雅与庄严,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故宫建筑雕刻与雕塑艺术的意义故宫建筑雕刻与雕塑艺术在历史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首先,故宫的雕刻与雕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传统价值观念。
其次,故宫建筑的雕刻与雕塑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和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指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小结:
1.中国传统雕塑始终保持着以塑为主,以雕为辅的 表现传统,始终没有改变重感觉的写实主义思维。
2.意境的创造始终大于造型的设计,雕塑的主 体总是以宁静的方式融入意境之中。
3.雕塑风格会因时代不同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差 异,透过雕塑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 底蕴和精髓。
讨论与思考:
1. 分组讨论: 2. 课后思考:
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 有着飞跃的发展。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
纱、绢、缟、纨等。 汉代丝织的花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云气纹、动物纹、 花卉纹、吉祥文字、各种几何纹。汉代丝织的制作工艺已非 常精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可见
龙门石窟奉先寺群像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麦积山石窟
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 (公元384--417年),麦积 山现存大小窟龛194 ,共保 存从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 约 1500 年 间 的 泥 塑 、 石 雕 7200 多 件 , 壁 画 1300 多 平 方米。
麦积山佛像
麦积山石窟立佛像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 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 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 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 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 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
昭 陵
设置大量的石人石兽等 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
六 骏 之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做源自一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
些属于陵墓雕塑。
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和建筑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3.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Step 1:导入
1.让学生观看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
Step 2:讲解
1.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2.讲解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3.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4.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汉代玉雕、唐代陶瓷、宋代木雕、明清时期的建筑等。
Step 3:讨论
1.让学生就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展开讨论;
2.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件古代艺术品进行分享。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3.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重新复述课堂内容;
2.学生能够根据课堂知识分析一件古代艺术品;
3.学生能够展开与同学的讨论。
六、教学拓展
1.给学生提供更多古代艺术品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古代艺术品,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
2.以文化艺术课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感受更多的人类文化。
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课题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征和功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雕塑、工艺和建筑,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征和功能;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征和功能;2、难点: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征和功能;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答法。
提问1:同学们去过哪些博物馆?最喜欢博物馆里的哪件雕塑作品?学生回答+老师小结:陕西省博物馆--仕女陶像、兵马俑博物馆--跪地佣三峡博物馆-说唱俑老师导语: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人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古代中国,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征和功能。
(二)新课教学1、导入,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老师导语:中国古代的雕塑,在题材内容和激发上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国古代和欧洲古代的雕塑作品,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
新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和欧洲古代的雕塑照片。
老师讲授:同学们,大家对比看一下,这一组雕像雕刻的对象都是人物。
左边是我们古代的《说唱俑》,右边是欧洲的著名大理石雕塑《大卫》局部。
大家看右边欧洲的雕塑,雕塑家从人物的比例、五官、神态,都注重于还原人物的真实形态。
而左边中国古代的雕塑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是那么可以的一比一还原人物的整体比例、五官造型,而是通过一些夸张变形,去传达说唱艺人的高超技艺,重点是神韵的表现。
2、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和功能老师导语: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几个雕塑,雕刻对象分别是什么,一般摆放在什么场所,雕塑的作用是什么?★马--动物--神道两边的装饰,王权皇权的一种展现--陵墓雕塑★菩萨--神话人物--寺庙或者宗教场所,崇拜具象化--宗教雕塑★十二生肖、托了西域乐器的骆驼--民间好玩、增加生活的趣味--民俗性和其他内容的雕塑3、进一步了解古代雕塑的意义老师讲授:这些雕塑,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研究当时的审美观念、艺术成就。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精品课件

舞蹈纹彩陶盆 出土于新石器时代,鹰腹刻有八角星纹。
玉鹰(玉器)
新知讲解
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明代) 作品的器腹表现为青花绘成的汹涌海水
之间,腾跃着一条暗花的白龙。
四羊方尊(商代) 四隅的羊头以其美丽的形象丰富了由 弧线与直线结构而成的整体造型变化。
新知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形制和艺术风格,在世界建筑史 上自成体系。主要特点是:独特的木构架结构、组群布局和具 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形象。
震来临时,斗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
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从下向上仰望,一
朵朵斗栱宛如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
上熠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
新知讲解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
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
积
莫
石
石
山
高
窟
窟
石
窟
窟
温柔亲切
文静慈祥
威严雄伟
崇敬庄严
新知讲解
世界遗产之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新知讲解
《 彩瓷 大母 瓶各 》种
釉
·
中国古代工艺
工艺美术的突出特点是物质 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 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不仅使日常用 具更美观,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景。
中国古代建筑
新知讲解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释迦塔塔高67.31
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俑
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 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 隶主陪葬,是殉葬品。俑系陪葬的偶 人,由木、石、陶、铜等不同材料制 成的人形物件。
代
雕宗 塑教
雕 塑
俑 (地下) 墓前石刻 (地面)
宗教雕塑 佛教造像
秦始皇兵马俑 气势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温静慈祥 威严雄伟 崇敬庄严 温柔亲切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秦、汉陵墓雕塑的不同特色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 传说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 早,影响广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 造像为多,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 米处。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 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 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 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 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 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 排档的过洞中。
古代工艺
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

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部分集中于陕西关中
这是一张有关陵墓石刻的团片, 底座是一个似乌龟状的石刻(龟 驮),在古代,乌龟象征着长寿 和吉祥
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一子 好负重,就是龟。
宗教雕塑
主要保存于寺庙和石窟寺之内,由于寺庙毁损 严重,石窟寺雕塑便成为宗教雕塑遗存的主要代表。 以佛教为主,也有少量道教或其他宗教内容的造像。 石窟形制源自印度,约于 3世纪传至中国。造窟风 气最盛的时期为南北朝至唐代中期。重要石窟多以 皇室或勋臣贵戚雕造的大像为中心,由众多的窟、 龛、摩崖造像等,构成庞大的石窟群。每个窟内又 以立体雕塑本尊佛造像为中心,由弟子、菩萨(以后 增加天王、力士)组成群像,四壁布满浮雕或壁画, 形成浓厚的宗教氛围。由于造像和壁画、浮雕内容、 样式的差异,而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 格。隋唐以后新开凿的石窟有彬县大佛寺、云门山 石窟、大足石窟,以及云南南诏国开凿的剑川石窟 等,五代至元代在杭州开凿了飞来峰石刻。
商周时期的大型雕塑作品,有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的青铜 人物立像和数十具青铜人头像、人面像。为古代巴蜀文化的遗 存,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殷墟文化早期。
左上角是张西周时的玉凤,在古代,玉 可以说是比黄金,铜更值钱的物品,不仅 具有装饰价值,更显现了地位的高低,右 下角是两张六人钟铜人的图片,六人均作 武士装束,身配跨刀,显示了当时的繁荣, 同时体现了人们对音乐的追求
主要雕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武则天出资 建造,佛教 逐渐世俗化。
唐朝社会开 放,以肥为 美。仪态、 服饰世俗化
陕西晋祠侍 宋代 泥塑 身材比例适度 女
简约大方
宋流行发式
眉目传情, 世俗化 神态如生, 宋代审美 写实风格 “瘦骨清像”
•
中 国 古贰 代 工 艺
肆 单击此处中添加国标题古代工艺不同时期的代表:
新石器时代:
玉器和陶器……
菩萨(局部)(彩塑)唐 代 甘肃
侍女像(彩塑) 晋祠
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局部图
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麦积山石窟
雕塑作品 年代 材质
卢舍那大佛 唐代 石造 像
莫高窟 菩萨像
唐代 泥塑
三组雕塑对比分析图表
整体形象
服饰
发式
高17.14米 头高4米 耳朵1.9米
穿袈裟
波纹式发型, 翻卷自如,发 髻立体感强
身材丰腴婀娜
上身袒露,衣饰 繁复华丽,色彩 鲜艳,有花纹。 线条流畅,有“吴 带当风”之感
唐朝的女性梳 妆发髻——擎 天髻
造像特点 反映的社会 背景
大耳垂肩,面 部丰满圆润, 眉如弯月,目 光慈祥,眼睛 半睁半合,俯 视着脚下的芸 芸众生,嘴边 微露笑意,显 出内心的平和 与安宁
神态娴静, 面容温柔慈 爱,姿态文 静矜持
由来: 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
妄想死后继续享受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 包括随葬俑,石兽,石人等。
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 题材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精品课件2

讲授新课
5.宋代和明清的瓷器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 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 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 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 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3.商周的青铜器 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由于表面纹饰多是凸起 较高亦较为复杂,因此被看作是较高的艺术品。其纹饰的制 作技术,也被看作是具有高超绘画或雕塑技艺的人制作的。
讲授新课
4.战国、秦汉的漆器和织绣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 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 稳健端庄之美。
讲授新课
(3)请具体说明秦陵兵马俑雕塑群采用生 动写实的手法体现在什么方面?
秦始皇陵兵马俑跪射佣
讲授新课
提示:五官 与头饰细致 入微的表现
讲授新课
提示:领子 盘扣 丝绦 甲片和甲钉
讲授新课
提示:形象 传神的马和 鞍冁的刻画
讲授新课
3.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
霍去病 墓石雕 塑群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雕塑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雕塑中国古代的建筑与雕塑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建筑和雕塑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古代建筑和雕塑,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一、古代建筑1.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以故宫为代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巅峰之作。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不仅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故宫的建筑风格庄重大气,布局严谨,汇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2.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中国的古代园林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被誉为人类园林艺术的杰作。
苏州园林、圆明园等都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以自然景观为设计主题,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美的细节雕刻,营造出一种宜人的人文环境。
3.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以少林寺、峨眉山大佛等著名寺庙为代表。
这些寺庙建筑充满了宗教神秘的氛围,它们的设计和布局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的要素,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二、古代雕塑1. 中国古代的石刻雕塑中国古代的石刻雕塑以大量的岩石和洞窟壁画为特色,最出名的莫过于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
这些石刻雕塑精湛细腻,表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
它们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不仅是使用工具,更是当时贵族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的雕刻工艺十分精湛,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动物造型和装饰性图案,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造诣。
3. 中国古代的陶瓷雕塑中国古代的陶瓷雕塑以汉白玉和瓷器为代表。
其中,汉白玉的雕塑艺术享誉世界,被誉为"石中之王"。
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工艺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雕塑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丰富。
这些建筑和雕塑不仅体现出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活智慧和人文情感的体现。
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建筑介绍

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建筑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瑰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
早期的雕塑作品多以玉石、陶瓷等材料制作,后来逐渐发展出青铜雕塑和石雕等技艺。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形神兼备,追求形态的艺术美和灵魂的表达,常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宗教信仰为题材,形象生动、细腻入微。
中国古代工艺则以陶瓷、丝绸、漆器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法。
其中,陶瓷工艺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品以青瓷、白瓷、粉彩瓷等闻名于世,其制作工艺精细,装饰图案瑰丽多彩。
丝绸工艺则以中国的丝绸闻名于世,中国古代的丝绸制品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图案成为世界各地的珍品。
漆器工艺则以其独特的涂装技法和精美的装饰而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工艺不仅注重实用性,更注重审美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地人和谐之道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平衡和谐,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宏伟和谐。
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通过特殊的结构和工艺将木材组合成精美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包括皇宫、寺庙、园林等,这些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精巧细腻的装饰而著称。
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而为世人所称道。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希望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世人共同领略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
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作业布置:回去思考一下,当你去旅游时应该怎么自觉保护好文物。
认真观看课件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史源流、形式和风格,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美术。
2、创意实践: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审美感知:感悟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艺术特点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客家土楼
介绍: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客家人原是中国黄河中下游的汉民族,1900多年前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被迫南迁。在这漫长的历史动乱年代中,客家人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
4、北京故官太和殿及其广场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细刻、一系不苟。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介绍: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继续拥有权利并继续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量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
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做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2、宗教雕塑
介绍: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影响广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特点。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四、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等;2.准备好教学工具,如投影仪、音响等;3.准备好教学素材,如书籍、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通过PPT展示,讲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特点。
同时,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着描述一些作品的特征和意义,加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4.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或报告,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作品或时期。
5.课后反思: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本课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3.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掌握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同时,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本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观察,通过互动和讨论来促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图片,例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陶瓷器、明代木构建筑等。
同时,教师可以放一段古代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古代艺术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例如:“你们对这些艺术品有什么看法?”“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学生:老师,这个陶瓷器看起来非常精美,我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很好的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艺。
2、呈现与讲解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教师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雕塑、工艺品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教师要强调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例如崇尚自然、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注重工艺技艺等。
阿房宫的艺术与雕塑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

阿房宫的艺术与雕塑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阿房宫的艺术与雕塑: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阿房宫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宫殿建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这座宫殿是秦始皇时期兴建的,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艺术雕塑而闻名于世。
阿房宫的建筑和艺术作品相辅相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艺术。
一、建筑风格与布局阿房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和园林设计。
宫殿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包括挑檐、飞檐和宝顶等元素。
同时,宫殿的外墙装饰着精美的彩绘壁画,展示了丰富的战争和宫廷生活场景。
阿房宫的布局也十分独特。
整个宫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设计。
例如,前殿是接待贵宾和举办盛大宴会的地方,中殿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后殿则是皇后和嫔妃们的居住区域。
这种布局既满足了宫廷生活的需要,又展示了秦始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二、艺术雕塑的表现形式阿房宫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雕塑而著称。
这些雕塑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神话传说。
最著名的要数兵马俑了,这些精美的陶俑展示了秦始皇帝统一中国的军队和装备。
除了兵马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艺术雕塑,如青铜器、石雕等等,都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技巧。
在艺术雕塑方面,阿房宫的兵马俑尤其引人注目。
这些陶俑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姿态和服饰装备。
每个兵马俑都有独特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还有一些别致的艺术雕塑,如动物形象、神像等等,都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三、古代建筑与艺术的融合阿房宫的艺术雕塑与建筑风格的融合,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
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创造了一座独特而壮丽的宫殿。
艺术雕塑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不仅为阿房宫增添了艺术气息,也让整个宫殿更富有生动感和立体感。
这种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不仅体现在阿房宫上,也可在其他古代建筑中找到。
例如,中国的传统庙宇建筑往往会在建筑的各个部位雕刻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世俗题材和写实风格的发展,在宋代宗教雕塑和 墓室雕刻、俑类作品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大足石窟中 136窟八菩萨像庄严婉丽,129窟数珠手观音丰姿绰约 ,同为宋代佛教造像的精品。而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 变相、地狱变相、牧牛道场等摩崖造像,则充满了生 动的人情世态。雕塑家热情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常与 宗教教义背道而驰。宋代寺庙金属造像遗存比较重要 的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菩萨铜像,四川峨眉山万年 寺普贤菩萨金铜像,河南登封中岳庙镇库铁人等。山 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江苏直保圣寺、山东长 清灵岩寺、江苏吴县紫金庵的罗汉像,被造成具有内 心活动特征,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宗教形 象。一些罗汉像被塑造成睿智、有异禀的哲人形象。 此外,福建泉州老君石雕像,是古代重要的大型道教 造像。
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艺术方面。一些 重要的早期石窟,唐代都续有大规模的开凿。其代表性作 品为雕成于高宗、武后时期的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 唐代盛期还曾在都城建造过纪念性雕刻。如武则天在洛阳 以铜铁材料铸造的天枢纪念柱,立体部分高达百尺,四周 有石狮、麒麟环绕。
•
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部分集中于陕西关中 地区,共有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和许多陪葬墓。 其中有14座陵因借山势,以增强整体布局的宏大 气势,是雕刻群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石刻内容早期诸陵差异较大,乾陵以后,逐渐 规范化。配置于神道的石刻主要由华表、飞马、 朱雀、鞍马及驭者、石人、碑、蕃酋群像、石狮 等所组成,在雕刻手法上注重整体的单纯、完整 和置于山岗之上的影像效果,以数量上的参差、 重复,体量的变化,形成节奏感,作用于谒陵者 的心理,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于整个陵区 的崇高印象。石刻代表作品有献陵的石犀,昭陵 的六骏,顺陵、乾陵的石狮,庄、泰、建诸陵的 石人等。唐代晚期诸陵规模缩小,石刻造型矫饰 、平庸,失去早期的恢宏气度。
•
隋唐时期
北朝晚期的东、西魏和北齐、北周晚期是雕刻艺术发 展中的过渡阶段,历隋、初唐,至高宗、武后以迄玄宗时期 (约当7世纪后期至8世纪前期),达到中国雕塑史上的鼎盛 期。安史之乱后中衰,会昌五年(845),武宗下令毁寺庙、 销铜像,佛教雕塑受到空前毁坏。此后,终唐之世不复有 大规模的营造石窟活动。
•
图片展示给我们的 是整个军队处于整 装待发之势,威武 雄壮的军阵,体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 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
•
代表作品
汉代各类材料制作的俑,对于现实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 反映。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舞乐杂伎陶俑群,手法自由, 神态生动。一些表现宫廷侍女形象的女俑,表情端庄矜持, 其对内在性情的刻画,是前所未有的。
•
俑类作品在隋唐时期也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制作材料有泥、木、瓷、石等多种材料,以黄、 褐、蓝、绿等釉色烧制而成的三彩俑数量众多, 特别能够代表俑类作品新的塑造水平。在侍女、 文吏等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十分热衷于表现人物 处于具体情节之中的特殊神态和动作。妇女形象 由早期的窈窕转向丰腴,面相圆润,神情恬适、 慵懒,长衣曳地,是唐代艺术中表现妇女理想美 的典型样式。以佛教天国形象塑造的镇墓俑,神 采飞扬,动中有静,夸张而有分寸。对于马与骆驼 等动物形象,注重描写具体性与生动性,多表现处 于精神亢奋状态中的动势。此外,在隋唐时期, 许多金银器上的锤、镶嵌浮雕纹饰、青铜镜上的 花纹,也十分丰富、生动,并常有一些现实生活 内容或神话题材的描写。
•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具有 雕塑性质的青铜礼器,以人和动物或神异动物形象铸为 器形。在当时的贵族生活中,这类器物具有重要的政治 、宗教、礼仪的意义,而不同时代又各具不同的时代特 征。商代作品大多富于神秘、威慑的色彩,表现的是神 化了的人与兽。如湖南出土的人面方鼎上的浮雕人面, 虎食人卣、象尊、豕尊。等。西周以后,风格趋于写实 ,现实的、理性的因素有所增长。出现刖刑奴隶守门鬲 、鸭尊、驹尊等作品。春秋、战国时期,转向于繁缛华 美,追求装饰性,如山西浑源出土的牺尊。陕西兴平出土 的犀尊则表现了高超的写实技巧。还有一些青铜作品不 是礼器而是以人或动物形态制作的器物支架或底座、灯 座、车马器等,人与动物的动态得到了更为生动的表现 。最成功的作品有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所出的各种动态 的人型器座、河北平山中山国墓出土的虎噬鹿器座
•
这是一张云 冈石窟的面雕 坐佛像图片, 瞧它正襟危坐 ,庄严,颇有 气魄的,它可 是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 与勤劳的结晶 。在石窟中还 有其他和其差 不多的面部丰 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的石刻。满它,们座落在
群山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吸收着万物的精华。
•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 麦积山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 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它的建造可以说是雄健生动而又纯 朴自然的写生作风的集中表现。达到了浮雕艺术的顶峰。
商周时期的大型雕塑作品,有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的青铜 人物立像和数十具青铜人头像、人面像。为古代巴蜀文化的遗 存,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殷墟文化早期。
•
•
左上角是张西周时的玉凤,在古代,玉 可以说是比黄金,铜更值钱的物品,不仅 具有装饰价值,更显现了地位的高低,右 下角是两张六人钟铜人的图片,六人均作 武士装束,身配跨刀,显示了当时的繁荣 ,同时体现了人们对音乐的追求
•
五代.宋.辽.金时期
五代雕塑作品保存下来的较 少,比较重要的有山西平遥镇国 寺一组彩塑佛教造像,前蜀王建 墓的王建像和刻有浮雕伎乐、抬 棺神将的石棺,南唐钦、顺二陵 的 190件陶俑。五代雕塑代表了 由晚唐以来过渡时期的艺术风格 。
镇国寺彩雕特点:面目丰满,腴润 身躯高大,健壮 躯干微曲
该寺有一不同于其他寺庙的— —该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 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相锲而成的
•
秦汉时期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秦统一六国以后,曾 收缴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后铸成12个钟金人, 各重千石,最后一个存世近6个世纪,毁于前秦时期, 为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大型金属雕塑。1974年在陕西临 潼秦始皇陵以东发现的兵马俑雕塑群,共有7000余件, 与真人、马等大,分置于3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总面 积约为12600平方米,列置于其间的6000兵马俑以战车 、步卒相间排列为长方形军阵。秦俑雕塑群以巨大的 体量和数量、群体的组合、气宇轩昂的形象,造成震 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在人物和车马的塑造上表现出 力求模仿生活真实的倾向,发式、服装的很多细节表 现得非常具体,军士佩带的兵器用的是实物。塑造的 基本方法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入窑烧制后再加彩绘 。
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
•
中国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 ▪ 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室随葬
俑) ▪ 宗教雕塑 ▪ 民俗性及其他内容的雕塑
•
陵墓雕塑
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存世的古 代陵墓石刻主要为南朝宋、齐、梁、陈及 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勋臣贵戚墓 的遗存。北魏、辽、金、西夏等朝代陵墓 遭严重破坏,仅有少量石刻遗留下来。南 朝和唐代的作品代表了陵墓石刻的最高成 就。自唐代乾陵起,以迄北宋,石刻的内 容、配置方式,逐步形成定制,并为明、 清两代所承袭。
云南古滇族墓葬出土的战国至秦汉时期,青铜器中的贮 贝器盖上,多人物的群像雕塑和透雕扣饰,真实地表现了处于 奴隶制社会阶段的滇人的生活环境和宗教、战争、狩猎、乐 舞等活动,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雕塑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随着佛教的 兴盛而出现的大规模的营造石窟寺的活动。营造石窟风 气以北魏为最盛。北朝营造的石窟广泛分布于山西、河 南、甘肃等地区,南朝石窟则仅存南京栖霞山一处。主 要的造窟工程是以皇室或勋臣贵戚名义,动用国家资金 和营建力量兴造的,工程浩大、宏伟。其中云冈石窟昙 曜五窟的大佛、龙门石窟古阳洞的群龛,都代表了北魏 盛期的雕刻水平和艺术风貌。云冈石窟第20窟高13.7米 的大佛坐像,庄严浑朴,是古代大型石造像的杰作。 南北朝时期另一类大型石雕是陵墓地面石刻群。存世的 作品主要是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宋、齐、梁、陈 四代帝王及王侯陵墓的31处石雕群。北朝陵前石雕遭后 世破坏,仅存个别文吏残像。
•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后,从典章 制度到审美风尚均受到南朝汉族文化的影响,石 窟造像也开始脱出早期所受西域印度样式的影响 ,而形成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新风格特征。如 麦积山石窟第44窟西魏泥塑佛坐像面相雍容优美 ,表现出一种富于内心修养的儒雅气质,其衣纹 流畅,层叠稠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石窟寺雕 刻艺术样式风格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同时期为 寺庙供养而雕塑的单体造像和造像碑、金铜佛造 像。金铜佛是小型雕塑,造型玲巧,富于变化。 此外,在南、北各地墓葬中还发现有砖、石浮雕 和石刻线画,有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也有神话人 物。 墓室中随葬俑的风气,北朝盛于南朝,数 量日增,并形成固定组合。北魏以后随葬俑群, 主要包括镇墓俑与镇墓兽、出行仪仗、奴婢和伎
•
这是一张有关陵墓石刻的团片 ,底座是一个似乌龟状的石刻( 龟驮),在古代,乌龟象征着长 寿和吉祥
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一子 好负重,就是龟。
•
宗教雕塑
主要保存于寺庙和石窟寺之内,由于寺庙毁损 严重,石窟寺雕塑便成为宗教雕塑遗存的主要代表 。以佛教为主,也有少量道教或其他宗教内容的造 像。石窟形制源自印度,约于 3世纪传至中国。造 窟风气最盛的时期为南北朝至唐代中期。重要石窟 多以皇室或勋臣贵戚雕造的大像为中心,由众多的 窟、龛、摩崖造像等,构成庞大的石窟群。每个窟 内又以立体雕塑本尊佛造像为中心,由弟子、菩萨( 以后增加天王、力士)组成群像,四壁布满浮雕或壁 画,形成浓厚的宗教氛围。由于造像和壁画、浮雕 内容、样式的差异,而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 艺术风格。隋唐以后新开凿的石窟有彬县大佛寺、 云门山石窟、大足石窟,以及云南南诏国开凿的剑 川石窟等,五代至元代在杭州开凿了飞来峰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