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析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析近年来,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创新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提了出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读者对此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创新之势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背靠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人力资源,中国在创新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
各级政府纷纷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创新工作,如成立专门的科技部门、加强对创新企业的扶持等。
可以说,创新的势头在国内已经高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以互联网为例,创新带来了电商、共享经济等众多新兴产业,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此外,创新驱动发展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
在科技的推动下,创新才能真正落地并产生实际效果。
科技创新涵盖了各个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命科学等。
通过科技创新,企业可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创新之道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和方案。
其次,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创新研发能力。
此外,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也是企业创新之道的必经之路。
五、政府的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监管,防止创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和不良竞争现象的发生。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体系双轮驱动 三步目标 四项原则 五类主体 六大转变 八项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体系双轮驱动三步目标四项原则五类主体六大转变八项任...原文阅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一个体系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建设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分工,构建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双轮驱动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科技创新: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三步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四项基本原则紧扣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关键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更多竞争优势。
深化改革。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1.08•【文号】国科党组发〔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国科党组发〔2016〕1号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事关科技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顺利完成,科技体制改革全面部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出台,大众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改革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之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突出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最终要靠科技进步,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这为新时期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依靠创新聚合高端要素,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高地,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五大发展理念研讨交流材料
五大发展理念研讨交流材料
一、创新发展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2.企业技术创新:介绍了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探讨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包括科技、文化等领域。
4.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介绍了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二、协调发展
1.区域协调发展: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2.城乡协调发展:强调了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
3.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三、绿色发展
1.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2.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介绍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3.循环经济发展:探讨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四、开放发展
1.对外开放战略: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和建议。
2.“一带一路”倡议: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了该倡议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五、共享发展
教育公平与社会保障:强调了教育公平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
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与实践
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与实践我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不断推动经济创新和升级,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
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与实践,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时代中国的驱动力。
在我国的新时代,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数字中国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
创新驱动的战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驱动创新:围绕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等五大领域,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大力培育创新创业领域:打造一批中国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上重要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吸引企业或团队在核心技术领域为未来做好技术布局。
3.推进创新与产业融合:推进智慧城市、新能源、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能力和水平。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扶持人才培养、激励人才创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政策措施等方面,汇聚全社会创新智慧和力量。
二、实践中的新时代创新驱动战略在新时代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战略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得到了深入实践:1.人工智能领域:我国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实施,最近推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计划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
2.新能源领域: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新能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战略,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国家之一,并且不断推动新能源从低质量盈亏到高质量持续盈利的转变。
3.科技服务业领域:科技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科技服务业将成为构建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作者:舒心来源:《湖北政协》 2019年第5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这说明我国在发展的新时代,创新驱动将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自力更生,以自主创新为主体,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驱动力,一个时期以来,主要是三个驱动:一是依靠人口红利、自然资源等要素驱动,二是依靠大量投资扩大产出数量的投资驱动,三是依靠低附加值的外贸出口的外贸驱动。
随着美国反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我国要素驱动难以为继、投资驱动日显艰难、外贸出口阻力重重,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创新驱动正是形成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我国发展长期动力的重要战略。
我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应该“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协同为抓手,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广泛收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协同攻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市场需求有天然的敏感。
政府要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整个行业或领域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出发,以经济、行政等工具,凝聚包括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创新元素,协同攻关,力争突破,取得成果。
二、支持有实力的民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许多民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它们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像支持专业科研机构一样,出资依托主干优势企业,并组织相关企业、机构共同进行前瞻性、突破性研究,首先突破国际上已有的尖端技术,进而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有科技成果。
简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简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是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提出和实施的一种发展策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首先,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
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国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其次,体制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体制创新是指国家和地区制度和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和健康。
在体制创新方面,国家和地区可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简政放权、审批制度等。
通过体制创新,可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人才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人才创新包括培养和引进人才两个方面。
国家和地区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建立科研院校和实验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在引进人才方面,可以采取吸引优秀人才到国家和地区工作的政策措施,提供优惠的待遇和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到国家和地区进行创新创业。
产业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产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各个方面。
国家和地区可以加大对创新驱动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培育和壮大创新产业集群,提升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文化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补充。
文化创新包括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
国家和地区可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
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措施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3、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标准表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以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首先我们要确认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科技创新即创新驱动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较低。
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国际上,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创新驱动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五大发展战略(3篇)
第1篇一、引言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坚定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3)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2. 实施路径(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3)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三、协调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协调发展战略强调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产业协调、收入分配协调等。
2. 实施路径(1)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四、绿色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绿色发展战略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2. 实施路径(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4)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五、开放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开放发展战略强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2. 实施路径(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2)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3)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
(4)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
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
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辜胜阻李洪斌王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以廉价要素支撑的中国低价工业化模式已不可持续,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揭示了新发展方式的新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具有哪些发展特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哪些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财富驱动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竞争优势将从主要依赖天然资源、自然环境、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和大规模资本投资转向主要依靠企业创新,更加强调生产效率和先进、高级的技术。
国家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技术与产品差异。
产品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许多产业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所有关键要素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交互作用的效应也将达到最强。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演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波特理论中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体现为以企业创新主导、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先进技术水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
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
中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仅是因为创新有助于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还在于中国不能再错过新的科技革命。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看创新在国家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是否存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
突破关键环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突破关键环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作者:安桂武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1期安桂武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深刻改造传统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创新驱动已成为大势所趋,只有在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方法,绿色发展是方向,开放发展是战略,共享发展是归宿,这是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和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论断,因此,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
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立足吉林实际,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基础,在关键环节上求突破,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推进优势技术的应用研究,打通产业化通道,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任何一项科研创新和技术突破都有其独特的先进性、创造性,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需要在应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加强各学科、各领域、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深化细化实化应用研发,推动各学科和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品体系,把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转化为可产业化的成果,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实现技术—应用研究—产品—市场的无缝链接,真正使技术的领先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比如,我省碳纤维产业优势明显,年产能占全球产能20%左右,占全国产能的50%,原丝生产技术已居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生产、试验创新体系。
目前应加快设立碳纤维研发应用材料平台等支撑体系,加强碳纤维应用研究,推动在航空、汽车、电力、军工、装备、文体用品等领域应用,扩大碳纤维市场规模。
华为运行机制
华为五大机制驱动创新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在全球5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华为以5.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成功实现国产手机逆袭。
营销模式转变只是华为手机实现逆袭的保障之一,最核心的还是硬件和软件自主研发技术的双向发力。
华为一直强调,创新永远是科技企业最强大的动力源(13.62, 0.35,2.64%)泉,而在互联网时代,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导向以及五大完备机制的设计正是华为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因素。
远离“创新者的窘境”从华为的战略导向来看,其对技术能力的重视使之具备了今天的技术优势。
首先,华为强调所有的新技术开发、应用,要以客户为导向,注重“交付价值”,即最终客户得到的功能和利益,不为技术而技术。
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尤其是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往往会陷入创新陷阱,即超越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这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分析的“大企业失败”的原因,也是任正非严加防范的情形。
在华为看来,只要坚持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加之灵活的组织形态和机制,就能避开“创新者的窘境”。
其次,华为在资源配置上持续向研发环节倾斜和“压强”(2013年研发费用达到销售额的10%以上)。
即便在创业初期条件艰苦、资金奇缺的情况下,也坚持向“技术”投资。
华为在成长战略上信奉“深淘滩,低作堰”,前一句指的就是企业即使在困难时期或是行业不景气时,也要苦练内功,锻造核心技术能力。
而国内许多企业虽然大谈技术导向,但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时就含糊、退缩了,显现出“小生产”的“叶公”本色。
第三,按照全球客户资源的分布以及研发人才的禀赋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置研发机构。
比如俄罗斯人数学好,那就主攻算法软件;法国人浪漫、艺术感觉好,那就主要研究设计美学……第四,将研发活动以及机构分层,将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产品技术分离开来,着眼于长期战略和未来优势,配置资源进行基础性研究。
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
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辜胜阻李洪斌王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以廉价要素支撑的中国低价工业化模式已不可持续,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揭示了新发展方式的新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具有哪些发展特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哪些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财富驱动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竞争优势将从主要依赖天然资源、自然环境、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和大规模资本投资转向主要依靠企业创新,更加强调生产效率和先进、高级的技术。
国家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技术与产品差异。
产品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许多产业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所有关键要素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交互作用的效应也将达到最强。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演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波特理论中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体现为以企业创新主导、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先进技术水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
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
中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仅是因为创新有助于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还在于中国不能再错过新的科技革命。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看创新在国家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是否存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2023年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一直秉承着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着经济的转型和提升。
创新之路,永不止步。
创新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也是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战略,成为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之选。
产业升级与转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也是国际潮流,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出的问题。
中国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传统产业降低增长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力。
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核心,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要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就必须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营造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提高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
除了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创新必须与产品研发、产业转型等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目标。
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技术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以及大众创业等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展企业是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主要动力。
因此,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育一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推动企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还要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推动建立开放、创新、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重视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以服务于产业升级发展同样十分重要。
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总结
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点总结一、概念创新驱动的发展是指以创新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动力、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种全面推进创新、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二、特点1. 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科技含量,强调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
2. 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各种创新要素的活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3. 创新驱动发展注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4. 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培育,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路径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是指如何推动创新驱动,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推动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突破,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
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大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的方式,创新产品、工艺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推动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和市场化。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促使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和市场回报。
四、实践中国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跃升。
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以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接着,文章提出了五大途径,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共享发展。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为显著的有五大特征。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
这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传统的以重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转变。
同时,城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形成了更加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
创新驱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正逐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这体现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以及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三,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四,开放合作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的建设。
共享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实践五大创新机制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
实践五大创新机制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科技是第一力量,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都使得农业更快速的发展,如今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国际综合竞争力弱的挑战,农业生产体系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不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着经营服务主体低小散、能力弱等短板。
要实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标,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加快补齐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短板,突出重点,着力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建设机制。
以农业经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机制创新驱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提高供给效率和竞争力的两大推动力。
1.积极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机制。
进一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方法,放活土地经营权。
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流转管理服务功能,创新整村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农场等多种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形式;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联耕联种、打掉田埂等方式,提高土地规模化收益;发展生产服务托管、代耕代种等形式的服务规模化经营。
加快建立土地规模流转风险基金建设,防范土地流转违约风险。
建立承包地长期流出农户社会保障市民化的机制,推进有意愿有条件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保障农户安心流出土地。
2.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加快产业化合作服务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合和联合,积极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增强合作社的生产服务功能、农产品加工营销功能、资金互助功能,提升农业合作化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的水平;培育一批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链中种子种苗供应、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的作用;加快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收等生产性农业专业服务公司培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打造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创新格局。
9.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推动______和______的深度融合。
10.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______发展。
C.优化金融支持政策
D.提高科技创新奖励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包括()
A.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B.加强区域间创新资源共享
C.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D.提高政府引导作用
5.以下哪些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
A.新一代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高端装备制造
D.新能源汽车
C.支持企业海外并购
D.限制外资进入
17.以下哪个不属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五大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
B.绿色发展
C.开放共享
D.安全可控
1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行业被视为战略新兴产业?()
A.汽车
B.房地产
C.互联网
D.农业
19.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升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A.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A.提高生产效率
B.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C.降低生产成本
D.扩大产业规模
2.以下哪项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
A.人才驱动
B.投资驱动
C.政策驱动
D.市场驱动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哪一个环节被认为是创新链的起点?()
A.成果转化
B.基础研究
C.应研究
D.技术开发
4.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以下哪项政策不属于重大举措?()
创新驱动城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
赵峥:当前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实现路径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明确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并将其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坚持创新发展,是贯穿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为促进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以速度扩张、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时期,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7.9%,到2014年已经达到54. 7%,城市化率在过去的36年中提高了36.9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发展极为迅猛,中国的城镇化既表现为城市数量、城市规模以及城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同步提升,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由于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不协调、不可持续压力,存在着不少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贫富分化等“城市病”问题。
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普遍已经进入新常态,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又要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
创新驱动战略名词解释
创新驱动战略名词解释
创新驱动战略是指一种通过推动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
它强调通
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创新驱动战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驱动战略注重提高科技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
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
政府支持科技研究和开发,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人才培养和
知识产权保护。
举例:中国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都是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部分,
旨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培养高水平人才。
2. 推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战略重视将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转变产业结构,培育
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举例:中国的高铁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创新驱动战略的体现,通过技术创
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3. 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驱动战略注重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风险。
政府鼓励创业者和创新团队,提供专门的创业孵化器和金融
支持,推动创新文化的培育。
举例: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行,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激
发了社会各界的创新活力。
总的来说,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推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
高国家竞争力。
这种策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创新成果、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辜胜阻李洪斌王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以廉价要素支撑的中国低价工业化模式已不可持续,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揭示了新发展方式的新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具有哪些发展特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哪些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财富驱动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竞争优势将从主要依赖天然资源、自然环境、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和大规模资本投资转向主要依靠企业创新,更加强调生产效率和先进、高级的技术。
国家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技术与产品差异。
产品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许多产业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所有关键要素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交互作用的效应也将达到最强。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演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波特理论中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体现为以企业创新主导、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先进技术水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
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
中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仅是因为创新有助于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还在于中国不能再错过新的科技革命。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看创新在国家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是否存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
对中国来说,创新驱动战略不仅仅是要素动力转换问题,更是一个制度变迁问题。
中国不缺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但缺少能把要素集成的创新制度;中国不缺少科技型企业,但缺少与创新相适应的科技文化、人文文化、创业文化。
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人才激励重于技术开发,营造环境重于集聚要素,作为创新“软件”的创业创新文化重于设备厂房“硬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意志”一定要化为“企业行为”,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取得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特别是关键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技术竞争实力,更需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为技术创新提供完善、高效的配套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我们认为,创新驱动战略具体表现为五大特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着力完善五大机制。
一、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一)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创新的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
他指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经历了众多学者不断发展完善之后,目前进一步被放置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
从创新发生的全过程看,创新是由用户需求、技术研发、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标准监督和用户反馈等多个环节构成,涉及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个主体以及消费者、供应商等推动力量,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
在创新驱动战略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中介服务机构是服务支持的主体。
各类主体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判断标准是是否存在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科研和研发机构、风险和创业投资、科技企业家等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和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主体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交流社区、天使投资、创业孵化以及法律、金融、广告营销等一系列专项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创业创新。
中关村的创新驱动型经济生态初步形成,创新溢出效应逐步显现。
(二)创新驱动战略是以企业为核心主体,强调价值的实现和利润的获取创新驱动战略虽然参与主体众多,但落脚点在企业。
真正的创新动力应该从企业的本质去找,那就是利润。
因为企业并不是天然地需要创新,但却是天然地需要利润。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制,推动创新主体在开放中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创新“自闭症”完善合作创新机制要发挥政府制度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激励创新的财税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新的金融支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创新者利益。
要把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成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
加强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方面的原始创新,发挥其人才培育功能,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要激活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进入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领域,参与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新技术研发,形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
以航天产业为例,航天科技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
我国航天科技创新特别注重发挥作为系统总体单位的牵引带动作用,凝聚国内各方面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航天产业在核心技术难以引进“倒逼机制”下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推动不同规模企业联合创新。
大型企业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能力和对复杂技术的集成能力;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吸纳新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方面是难以替代的。
好的创新生态,就是通过市场的对接,使不同规模企业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利益链接。
为此,要构建行业内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工作机制和对接平台,鼓励国企与民企建立基于产业链的协作体系,并依托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鼓励国企民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分包经营、特许经营、技术研发、互相参股、联合投资及联合海外并购等多种形式合作。
健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政策激励体系,加大对合作中的中小企业保护力度,完善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民营中小企业在分工协作中的经济利益的组织的综合过程。
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获取商业利益”而其核心则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即以市场导向来进行技术创新。
创新价值的实现才是创新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创新成效的基本依据。
不坚持创新的价值实现,蕴藏在社会中的巨大的创造积极性行将泯灭。
企业正是实现市场价值这一创新最重要环节的完成者。
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关键是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三)创新驱动战略以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分散高风险为重要着力点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创新驱动发展体现为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风险能否合理分散和补偿是关键。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森伯格在谈到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特别强调了“创新的尝试大多情况下以失败告终”。
德鲁克也曾指出“绝大多数创新思想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结果。
创新思想正好像青蛙蛋一样,孵化1000个只能成熟一两个。
”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面临的高风险可能来自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多方面。
创新型产品不像成熟产品那样有现成的设备、生产工艺可供利用,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试生产、批量生产,一直到产生效益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可能出现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或者有更新的替代产品等风险;技术创新的前期投资是否保证以及这些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是与技术创新相伴随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四)创新驱动战略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与创新活动相关的产业越来越具有智力密集的特征与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不同,创新驱动更加强调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投入。
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学校正规教育和“干中学”获得人力资本积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创新活动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知识依赖性,逐渐成为高知识群体才能完成的工作。
当前,经济增长要实现创新驱动除了强调知识型企业家的重要性以外,也需要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特别是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具有良好的人才资源基础。
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提升三大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的“主力军”。
(五)创新驱动战略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植性特征,它的实施需要培育独特的区域创新文化,营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氛围创新驱动的战略核心是促进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哪里来,来自其肥沃的培育土壤—适宜的科技创新文化。
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模仿的、最持久的竞争优势”。
文化的功能在于它是信息载体,在于它所生成的习惯势力,在于生长在同一文化土壤的人们共享着它所承载的信息,进而降低交易成本。
中外许多成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地区,如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和中关村等均离不开其特定的区域创新文化。
硅谷文化主要体现为勇于创新、敢于创业,鼓励冒险、允许失败,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献身职业、成就事业。
深圳发展的成功是得益于建立在城市移民文化基础上的创业创新文化,开放的移民文化为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创业者到深圳,基本上无亲无靠,只能靠自己独立打拼,不断进取。
中关村区域文化则是以学缘、业缘为基础,以技术研发为纽带,在强烈的改善收入的愿望推动下形成的科技人员创业文化。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机制(一)灵活选择合作创新形式,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完善合作创新机制和合法权益。
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
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的创新体系中,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以共享的方式参与全球创新。
加大引进技术和合作技术的研发投入,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由重引进向重消化吸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