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中药的应用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分析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分析临床中药学在医院的各学科中占据特殊地位,而临床中药师则是医院中药应用、研究、分析等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中药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中药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中草药复杂多样性的影响,临床中药师需不断丰富自身的中药学知识,在全面了解药品的功效、习性、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还需具备合理用药、熟悉中医的传统疗法等技能。
本文探讨了临床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师各自的作用、发展前景,并分析了临床中药师与临床中药学两者的联系。
标签:中药学;中药师;作用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价值。
中药的成分多为动植物,其副作用少,适合人体的生理机制,但是受到中药成分复杂、对人体的作用机制较难掌握、中药配伍的多样化等因素影响,中药应用后发生医疗事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阻碍了中药的推广。
因此,医院需在临床上充分发挥出中药师的作用,并促進中药学在医院的普及,为医师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我国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
1 临床中药学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临床中药学指的是中药学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用药、药品管理、药学研究和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中药学的作用主要有:1.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和参与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同时可从经济性、合理性等方面给予医师用药指导,帮助医师选择正确的中药剂型、药品等,建议护理人员合理给予患者药物,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学在临床指导医师合理用药的具体内容有:检查医师开具的处方是否存在配伍得当和对症下药的情况,并帮助患者避免重复用药;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部分煎药的患者,帮助医师指导其正确的煎药和用药方法,以此获得更佳的疗效。
1.2促进中药临床应用监测工作中药学在促进中药临床应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药学实验研究:药学实验研究主要是对医院药学水平的反映,医院需深入研究中药的毒理反应、生理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等内容,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②中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帮助医师收集本院或者其他医院的药品信息,在收集后分析总结,再通过网络平台将可用的信息分享给医院的工作人员。
2017年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章中药的合理应用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述■合理使用中药的概念是:运用中医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的目的: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方便患者使用所用药物。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安全---用药安全应放在首位。
2.有效---保证所用药物对防治的疾病有效。
3.简便---用药方法要简便。
4.经济---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注:四者缺一不可。
执业药师的作用(略)■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1.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6.违反用药禁忌;7.中药之间和中西药之间不合理配伍;8.乱用贵重药物。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1.浪费医药资源;2.延误疾病的治疗;3.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4.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略)第二节中成药联合使用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益肾补骨液;阳虚:附子理中丸+参茸卫生丸;气阴两虚证: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联用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配伍禁忌附子:川贝、半夏:大活络丹川贝枇杷露尪痹冲剂蛇胆川贝液天麻丸通宣理肺丸郁金:丁香:利胆排石片六应丸胆乐胶囊苏合香丸胆宁片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2.所含有毒药物的增量和叠加■附子:大活络丹+天麻丸;■朱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附子理中丸+牛黄解毒片;■附子理中丸+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
4.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第三节中西药的联合使用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减少剂量。
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年第6卷第16期2019Vol.6No.16195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探讨潘德佳(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重庆 405400)【摘要】本文对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践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对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临床中药学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临床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实践【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6.195.02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的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来治疗疾病,临床中药学的概念应运而行。
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减少毒副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中药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临床中药学的主要内容与实践意义1.1 临床中药学的主要内容临床中药学是基于中医药理论所产生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临床中药的使用规律,包括临床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
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①中药防治疑难病症的研究;②中药药性理论及其资源的研究;③中药本草及文献研究;④中药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以及中药药源性疾病研究。
1.2 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意义在我国的传统中医学中,中药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最主要的工具,然而由于中药的品种非常多、药性复杂,对于药物的配伍相当重视。
因此要想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来进行疾病的治疗就必须要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
临床中药学就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中药的临床应用的学科,该学科能够推动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向临床医师传播中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并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中药学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治疗作为简、便、廉、验的一种质量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因此对临床医师以及药师的中药应用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中药学是关于中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的学科。
中药师是中药学中专业人士,是中药
学应用研究中的核心,具有丰富的中药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对中药的药物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在中药学中,中药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配方的设计与研究
中药师掌握丰富的中药知识和中药配方的经验,可以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设计符合
个体化需求的中药方剂。
同时,中药师也可以通过对已有中药方剂的研究,对其中药的作
用机制和配伍规律进行进一步探讨。
2. 中药品质的评估和分析
保证中药品质的优良是中药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药师可以通过对中草药的形态、颜色、气味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来确保中药的品质符合规
定标准,并对有问题的中药进行分析和改进。
3. 中药炮制和药物加工
中药师不仅要掌握中药的制备方法,还要了解不同病情下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药物
加工工艺。
中药师需要熟练掌握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符合药品加工的要求,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4. 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师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可应用于中药的药理、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的风险评估等方面。
中药师可以通过分析病人的体质及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同时也可以对病人
使用中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跟踪和记录。
总之,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是非常丰富的,其核心任务是保障中药的药品质量、
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中药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中药的应用,促进中药的发展。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要点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要点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要点2017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有哪些要点?下面一起来复习吧!一、什么叫中药?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
2.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3.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
二、什么叫本草?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少量的加工品。
其中植物药占80%多。
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
”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称为“中药学”。
三、什么叫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先秦时期1.中药的起源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
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作用予以注意。
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
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据医史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用以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先发现的也是植物药。
在渔猎生产和生活开始以后,人类才有可能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掌握了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
中药学发展中中药师发挥的作用
中药学发展中中药师发挥的作用临床中药师在医院、社区以及药店等指导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中药师的作用主要为协助医生进行安全合理地用药方案设计并给患者进行相关用药知识教育,协助医生观察研究中药临床疗效以及药代等,对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进行及时、长期、有效的安全性评价。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化,医院药师在工作职能上面临着新的要求,这需要中药师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转换。
标签:中药学;中药师;药物使用中医注重研究理、法、方、药4个方面,在临床中中药师的主要职责是观察并保证所有重要在临床科室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分析中西药物配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用药教育等。
在中药学的发展中,中药师是最主要的主体和媒介,中药师对于中药学的理解和扩展是中药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1中药学发展现状中药学的发展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于案列的不断总结得到提高,中药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1]。
中药师作为中药学发展的最核心力量,其自身的建设关系到整体事业的兴衰。
需要在借鉴以往的研究经验上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
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药剂型改革仍然是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已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
并且在目前的中药学发展情况中,中药剂型改革中中药师所做的努力还不够令人满意,相比之下,业外人士对于改革的贡献甚至更大。
因此中药学发展的下一个关键环节是充分调动中药师的积极性,在强化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下同事提升中药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2中药师对中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2.1保障中成药的合理有效使用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独特的临床疗效,甚至不同的剂量也会造成很大差别,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具备相关中药学知识的药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
例如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时候,临床医师往往给患者开具的是补益扶正的中成药,其主要功效为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机体的造血功能,从而保护患者的骨髓。
试析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
试析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摘要:临床中药学是临床医学中,最为基础性的学科之一。
临床中药师则是临床中药学作用得以发挥的良好载体,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临床中药师,可以合理且科学的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因此,临床中药师的存在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中,我们从临床中药学重要性入手,就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等,展开深入地研究,期望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药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前行。
关键词:临床;中药师;中药学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转变与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变化,中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但是,相较于西医来说,中医在用药中其复杂性更高,为了保障患者及早康复,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中药师就需要对各种临床医学知识有全面地了解和学习。
精通各种临床中医学和中药知识,才能确保在实际岗位上,合理配置各种药物,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临床中药学的重要性临床中药学是隶属于临床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安全使用和合理运用中药,则是这门学科重点学习内容。
通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可以就中药学的发展有更为全面地掌握,持续推进我国中药学发展。
另外,还可以在工作中,向身边的临床医师传授关于中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的患者给予中药学信息方面的咨询服务。
这几年,人们对养生和身体健康更为注重,中药学也备受瞩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中医药的要求也逐年提高。
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标准,为其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临床中药学服务,我们必须逐步拓展对中药学的知识认知面,多角度研究这一领域的内容,丰富和完善目前的研究层次,完善临床药学科教学内容。
搜集整理更多的中药学资料,补充学科不足,准确分析中药学工作中的问题,为处方制剂研制等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患者为根本服务对象,深入讨论关于临床中医学的运用规律和理论标准,辩证分析中药学的学科特征,探究不同中药在疾病治疗、后期康复等方面的保健常识,使得这门新型学科,可以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康复和身体保健,提供更为良好的临床依据。
中药学专业毕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中药学专业毕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中药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中医药学、药理学、中药制药学等领域。
毕业生拥有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适合在医药健康领域从事多种职业。
以下是一些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职业路径:1. 中药师中药师是最常见的从事中药学专业的职业。
中药师可以在医院、药店或中药材企业等单位工作。
他们负责中药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药处方的配制和中药的管理。
中药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中药知识和药效的理解,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中药药剂师中药药剂师是负责中药药剂制备和中药配方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准确制备中药剂型,包括煎剂、丸剂、散剂等。
中药药剂师需要熟悉不同药材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禁忌,掌握各种中药制备工艺和方法。
3. 中医临床医师中医临床医师是通过中医临床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生。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成为中医临床医生后,可以在医院、诊所等机构进行中医诊疗工作。
他们利用中药治疗方法和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中医临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和中药运用能力。
4. 中药研发员中药研发员主要从事中药研究和药物开发工作。
他们利用中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开展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包括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工作。
中药研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够对中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开发出具有药理活性的新药。
5. 医药销售人员医药销售人员是负责推广和销售医药产品的专业人员。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或医药分销商等单位从事医药销售工作。
他们需要了解中药产品的特点和功效,向医生、药店或医药代理商进行产品推销,并提供专业的产品咨询。
6. 中药咨询师中药咨询师是向人们提供中药相关咨询和指导的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在健康咨询机构、中药公司或保健品公司等单位工作。
中药咨询师需要对中药的性能、适应症和禁忌等具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向患者或客户提供准确的中药咨询和建议。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 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doc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现代药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阶段;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临床药学阶段;更高层次的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
药学服务的变化反映了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和健康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是时代进步赋予药师的使命,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和药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第一节中药药学服务模式一、中药药学服务的目标与价值(一)中药药学服务的宗旨药学服务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倡导,其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用药相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中药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运用中医药专业知识提供的与用药相关、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以促进合理用药治疗为核心的相关服务。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重点人群中药药学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众,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卫生工作者、药品消费者和健康人群。
其中尤为重要的人群包括:①用药周期长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用药者;②病情和用药复杂,患有多种疾病,需同时合并应用多种药品者;③特殊人群,如特殊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听障、视障人士以及特殊职业者如驾驶员等;④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剂量、方法者;⑤用药后易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者;⑥应用特殊剂型、特殊给药途径者。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模式与内容(一)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及转変根据原卫计委《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26号,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中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包含与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因此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除传统的中药处方调剂工作以外,还包括中药处方点评、用药咨询、中药医嘱审核、参与临床查房、开展药学查房、开展药学监护、参与临床会诊、患者用药教育、健康宣教、个体化药学服务及用药安全性检测等多个环节。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中药师是专门从事中药学方面工作的人员,主要负责中药的储存、制备、配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中药学中,中药师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浅谈一下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首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药师主要负责制定中药配方、考核中药材质量、管理中药材储藏、制作中药制剂等工作,这些工作能够帮助医生更加精准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药师负责制造的中药剂量、功效都是精确可控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和制作,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
其次,中药师在中药学中也能够丰富中医文化,推广中医药。
中药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
中药师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还能够从香草草木中品味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药师能够把中国古老的中药传统文化带给世界,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再次,中药师在中药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药是一个涉及知识面广泛的领域,中药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来处理问题,具有极高的技术和实际能力。
在中药生产、质控和安全管理中,中药师是责任重大的人员之一,负责中药材的储藏、制备、检验、质控等方面的工作,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安全,经过合理管理,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最后,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科学性。
中医药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医学体系,实践中却需要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中药师会使用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来分析和理解草药材料组成和作用,进行配方调制,确定治疗效果,提高中药使用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总之,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在中医药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药师负责中药材的制备、质量控制、药材储存、特药筛选等方面的工作,能够保证中药的品质和治疗效果。
此外,通过中药师的努力,中医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因此,中药师的角色在中药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2012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辅导: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虽然是药,但不是只有生病后才能服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效,不论是熬汤还是炖菜都可以放入少许不仅可以调味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效。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重点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重点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基础理论知识、中药药理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鉴别学、中药药事管理和临床中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重点内容。
一、中药基础理论知识:1. 中药名词解释:阐述中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例如中药的命名原则、中药的来源和分类等。
2. 中药药材学:包括中药药材的采集、鉴定、质量评价和储存等方面的知识。
3. 中药化学与药理学:介绍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例如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学机制等。
二、中药药理学:1. 中药药理学基础知识:涵盖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2. 常用中药药理作用:介绍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例如中草药的功能、适应症和禁忌等。
三、中药方剂学:1. 中药方剂的分类与组成:阐述中药方剂的分类、配伍规律和组成原则等。
2. 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与临床应用:介绍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特点和临床应用等。
四、中药制剂学:1. 中药饮片的加工与质量控制:包括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和质检方法等。
2. 中药制剂的特点与应用:介绍中药制剂的特点、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等。
五、中药鉴别学:1.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与工具:涵盖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鉴别工具和鉴别技巧等。
2. 常见中药鉴别要点:介绍常见中药的鉴别要点和鉴别依据,例如中草药的外观特征、性状和显微特征等。
六、中药药事管理:1. 中药学研究方法与进展:涵盖中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展等。
2. 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介绍中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化建设等。
七、临床中药应用:1. 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相应的治疗原则等。
2. 中药处方权和用药注意事项:介绍中药处方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例如中医诊疗中的用药原则和合理应用等。
综上所述,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基础理论知识、中药药理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鉴别学、中药药事管理和临床中药应用等。
考中药师的用途和好处
考中药师的用途和好处中药师是一种特殊的医药专业人员,他们经过系统的中药学习和临床实践,具备较强的中药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中药的研发、生产制备、质量控制、药物治疗指导等工作。
中药师的用途和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传统中药文化: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药师在传承中药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
2. 保障中药质量: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假冒伪劣中药的泛滥,中药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中药师具备较强的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分析技术,能够从采购、鉴定、加工、贮存等方面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中药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 中药临床应用:相比于西药,中药疗效温和、副作用小,在许多慢性病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
中药师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中药学理论,制定针对性的中药配方,并监测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4. 中药研发与创新: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是中药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中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药师作为从事中药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中药学知识和研究技能,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开展中药的开发与创新工作,推动中药的现代化。
5. 开展中药科普工作:中药师对中药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开展中药科普工作,向社会大众普及中药知识、解读中药文化,增强广大群众对中药的认知和了解,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药师在传承中药文化、保障中药质量、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研发与创新以及开展中药科普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师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因此,中药师的用途和好处不可小觑,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
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黄萍【摘要】临床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个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临床中药师是发挥临床中药学作用的良好载体,对临床中药的科学运用,对保证临床用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对临床中药学的概念、临床中药学的存在的必要性加以阐述,重点对临床中药师的作用及其要求加以分析,以更好的理解该门学科及中药师这一职业,从而促进我国中药学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3页(P143-144,146)【关键词】中药学;中药师;作用【作者】黄萍【作者单位】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作者单位: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4450002015-12-13收稿,2016-02-01修回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
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的使用似乎更加复杂,为确保患者的疾病获得较好的治疗,且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展,必须较好地掌握临床中药学的知识。
中药师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1.1 临床中药学的概念临床中药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所推出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一门基于中医药理论,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对临床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分析其中药辨证用药基础理论与运用规律的学科。
该学科旨在对中药的基本理论加以说明,且探究中药在预防与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中药的科学运用提供依据。
1.2 掌握临床中药学存在必要性临床中药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其核心是临床中药的安全、有效及合理运用。
对该门学科进行研究,不但能够推进中药学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向临床医师传播新的中药学研究成果,且向广大病患提供更好、更优质、更安全的中药学服务。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病患对药物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而为了满足广大病患的需求,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就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临床中药学的认识,强化对该学科的研究,从而促进该门学科的完善与发展[2]。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近年来,中药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中药师作为中药学领域的专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药师的定义、培养方式以及在中药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中药师是指具备中药学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的中药领域专家。
中药师的培养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
学历教育即中药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
职业培训则主要包括中药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考核,使中药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中药师在中药材的采集、鉴别和加工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疗效的好坏。
中药师具备丰富的中药材鉴别和加工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中药材的质量和真实性,选择优质的中药材进行采集和加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师在中药配方的制定和药物调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配方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体质特点,选用合适的中药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中药师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药学知识,能够制定出针对特定疾病的中药配方,并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药物调配,确保药物的准确剂量和稳定质量。
中药师还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材进行一定的制备工艺和处理后,形成具有特定药效的制剂。
中药师通过对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并确保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师在中药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重要。
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中药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具备中药材的采集、鉴别和加工技能,能够制定中药配方和调配药物,并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中药学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药师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推动中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需的。
第一节配伍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配伍的目的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3.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三、内容(一)七情配伍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就是指七种配伍关系。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2.内容(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辨证看待相恶: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
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十八反”(见“用药禁忌”)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练习题:多项选择题配伍用药时应加以注意或禁止的是()A.相畏B.相恶C.相使D.相反E.相杀[答疑编号0019040101]【正确答案】BD应用毒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的配伍关系有()A.相恶B.相畏C.相须D.相杀E.相反[答疑编号0019040102]【正确答案】BD表示增效的配伍关系有()A.相反B.相使C.相杀D.相须E.相恶[答疑编号0019040103]【正确答案】BD表示减毒的配伍关系有()A.相畏B.相反C.相使D.相恶E.相杀[答疑编号0019040104]【正确答案】AE(二)君臣佐使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容(1)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
第二节用药禁忌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各论讲解)四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一)配伍禁忌的含义即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
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三)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妊娠禁忌(一)妊娠禁忌的含义即指有些中药能损害胎元或导致堕胎,在妊娠期应予以避忌或慎用。
(二)妊娠禁忌药确定原则(分类)在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
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①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
②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破气行滞、攻下药、辛热及滑利之品。
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等。
三、服药食忌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黏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敛邪等不良作用。
具体应用时,须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需要区别对待: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烈性酒;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表证忌食油腻类食品,等等。
第三节剂量一、含义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
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
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
即相对剂量。
二、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及换算明清以来,采用16位进制.即1斤=16两=160钱。
现今采用公制,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即1两(16位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
一般干品药为3~9g,部分为15~30g。
各单味药后所标用量即此。
三、确定剂量的依据(一)药物的性质性能1.药材质量:质优力强者,用量宜小些;质次力不足者,用量可大些。
2.药材质地:花叶类质轻之品用量宜轻,金石、贝壳类质重之品用量宜重;干品用量宜轻,鲜品用量宜重。
3.药物的气味: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药,用量宜重;气味浓厚作用峻猛的药,用量宜轻。
4.有毒无毒:有毒药.应严格控制剂量。
不得超出安全范围;无毒药,剂量变化幅度较大,可适当增加用量。
(二)用药方法1.方药配伍:单味应用时剂量宜大。
复方应用时剂量宜小;在方中作主药时用量宜稍大,而作辅药时则用量宜小些。
2.剂型: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剂时用量宜小。
3.使用目的:如以槟榔行气消积用6~15g 即可,而驱绦虫则需用60~120g。
(三)患者情况1.体质:在以祛邪为主时,体强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
以补虚为主时,脾胃强健者,用量宜稍大;脾胃虚弱者,用量宜轻小。
2.年龄:小儿发育未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故用量宜减小;而青壮年气血旺盛,对药物耐受力较强,故用量宜大些。
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5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3.性别:一般说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投用活血化瘀药则宜减量。
4.病程:新病正气损伤较轻,用量可稍重;久病正气损伤较重,用量宜轻些。
5.病势: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6.生活习惯与职业:如以辛热药疗疾,平时不喜食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下作业的人用量宜轻,反之则用量宜重。
(四)因时、因地制宜依据气候的冷暖和地域的干燥或潮湿增减用量等。
第四节煎服法一、特殊煎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以下对常用特殊煎法进行介绍。
①先煎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10~15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生川乌、附子等毒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
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
②后下如薄荷、白豆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③包煎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以上均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④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⑤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融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⑥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时,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有些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成分难溶于水或易被破坏的药,宜研粉冲服,如牛黄、羚羊角、琥珀等。
⑦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二、服药方法(一)服药时间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空腹服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2.饭前服因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用。
3.饭后服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
4.睡前服如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便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5.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
(二)服药次数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再致吐。
(三)服药冷热一般汤药多宜温服。
如治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宜热服,服后还需温覆取汗。
至于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饮冷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