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平衡的核心,我国为了加快社会进步的进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教育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办法便是教育机会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快社会发展。

教育机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区、学校

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别,这点是很明显的,例如高校的入学。2010级的全国统考中,江西是34万考生,河南是80万,但是第一批次本科(就是一般所说的一本)录取人数却都是两万人,说明单单在一本考生这一方面,我们江西的概率就是河南的两倍多从高等教育这点出发,我国实行统一高考,目的之一是保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分配。但随着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2001年,北大和清华在北京招生名额分别占其总数的13%和18%,而北京的高中毕业学龄人口只占全国的0。9%,也就是说,北京学生考北大、清华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曾经有个故事,在上海交通大学新舍友刚见面的时候自我介绍,一共四个人,第一个说:“我赵某,高考698,河南”,第二个:“钱某,高考610,江西”第三个:“孙某,高考573,北京”说着还带这一股的京味,第四个用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李某,530”还没说完,其他三人用一很羡慕的表情异口同声:“侬一定是上海的!”

其原因(喜欢写谁就写谁)娄尚也分析过,这主要是学校想在地区发展,必须要与地方政府有交涉,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学校想有所发展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政府经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起当地居民,如果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教育问题,政府经济不能得以较快发展,但是官员又需要政绩,只能从学校下手,而学校只能牺牲部分教学质量了,这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中西部地区的考生,在学校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因为他们入学竞争相当激烈,但是有数据表明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愈来愈少,这对中国的精英教育是不利的。

地区这一问题牵扯的事情很复杂,要解决但是不好解决,必须要中央发布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在一段时间是有效实行之后才能会所改善。

教育机会的校际差别-择校现象,这点笔者有一次经历,体会颇深。在高中的入学考试中,因为低于学校的分数线34分,而父母又想要上省重点高中,因此只有花一定数额的择校费,虽然现在看来这笔投资是收益很大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确实是对中国教育发展不利了的。又比如,一表弟在农村读小学,每学期去上县一小居然还要交5000rmb的择校费,这可比一般的本科大学生的学费还高啊,不仅教育机会不均等,而且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拉大了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对国家稳定亦是不好的。你把这后面的改成你泸州的数据吧(在城市也是如此,我大学的电工老师夫妇,每月工资加起来只有9000元左右,虽然都是西安户口但是为了让儿子上某大学附中,每年还要交上5w元的赞助费,这还是一般的,据说还有15w的,压力很大诶,老师三十多还要成天唉声叹气的,不容易不容易不容易)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家长为了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早期教育(因为学校是个体社会化早期影响力最大的载体),导致“重点学校”在家长们面前成了香饽饽,过分的竞争必将导致所招生的名额远小于实际的需求量,这是学校唯一的门槛只有“赞助费”了

Ps:从宏观上来看有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不均。要解决教育机会不均等加剧的问题,政府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一是要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如在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划分上,应明确县级政府承担基本责任,按不低于全国中等努力程度将自有财力用于义务教育,缺口部分由地、省和中心按比例负担。二是要建立加大中心和省级政府责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义务教育实施得好不好,要害是资金,但有的县市,本身财政就是“吃饭财政”,

省级政府和中心政府应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经济落后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经费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