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https://img.taocdn.com/s3/m/34557c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c.png)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 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只》要各对种它特稍征加…吩…咐甚,至它还就会会吃具东有西生!命的
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谨慎 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
吞着……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
“见鬼去吧!”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葛朗台是贪一婪个、吝啬
的人。
2、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显露
人物
贝维拉河谷的粮荒
描写方法
人物心理
性情特点
他重新出现在洞口。 “吁!”他吆喝着。 这时大家才看到,他身后牵着头骡子,并且鞴好了鞍架。…… “比斯马,你带骡子到哪里去?”人们问。他张着嘴,晃动着脑袋,什么也没 听见。“口袋,给我口袋。”他说。“喂,你和这头没用的骡子上哪里去?”“ 多少公斤?到底要多少公斤?”他问。大家给他拿来口袋,用手比划着要多少 公斤。之后,他就出发了。炮弹不断地响着,人们站在洞口,朝大路张望 ,看着那一瘸一拐的身影不断远去。骡子和骑在上面的老人是那样危险, 好像随时都可能一起倒下去。炮弹在前面的路上不断炸开,硝烟充满,有 时落在前面,破坏了骡子谨慎翼翼地走着的道路,有时又落在后面,但比 斯马连头也不回。人们屏住呼吸,凝视着他在炮弹的呼啸声中一步一步地 前进。…
人物 比斯马 村委会的人 其他人
贝维拉河谷的粮荒
描写方法
人物心理
性情特点
语言描写 、动作描 写
语言描写
置生死于度外, 对死亡坦然与漠 视
畏惧死亡
无私无畏
胆小、自 私、虚伪
语言描写
畏惧死亡
胆小、自 私
贝维拉河谷的粮荒
“他和他的骡子一样听天由命,因为他这辈子吃的 面包都是经过艰巨的道路取得的,他自己吃的和别
2020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能力整合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能力整合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01d50c5ef7ba0d4b733b70.png)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能力整合人物一、“贴着人物写”1.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
2.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二、揣摩人物心理1.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
2.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三、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1.语言也是一种行为,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去分析人物形象。
2.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考查类型在高考中,常见的考题类型有:1.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形象。
2.谈一谈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如何?二、答题指津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然而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
因此,鉴赏小说,重视人物形象尤为重要。
1.抓住小说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的个性和特点.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2.抓住小说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作家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
鉴赏人物形象,离不开表现他们形象的事件。
我们在鉴赏人物形象时要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3.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
作者描写环境,或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烘托人物心境,或展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总之,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把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去理解。
三、典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外国小说复习学案
![外国小说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168280740be1e650e9abf.png)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系统地整理该册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疑难字音字形、作家作品)2、梳理重点(故事情节、单元提示)3、综合运用已学小说知识解答相关题目4、明确复习方向及重点,学会自主安排复习重难点:熟练记忆每一篇小说的情节;吃透单元提示,能结合已学的小说内容来阐释小说创作的理论。
学习方法: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总结,教师点拨评价教学过程:一、基础过关(1)字音字形踯躅古冢箭镞撞城槌颠簸禀赋甘霖黑魆魆分蘖狩猎纡尊降贵宿愿弥天大谎花翎帽子犄角摩挲磨蹭牝鹿蒙眬蹩脚狞笑鸡蛋薄饼褴褛贫瘠龟裂乌烟瘴气(2)判断题1、《牲畜林》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
这篇小说按照主人公朱阿的心理时序展开的故事,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2、《骑桶者》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卡夫卡的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有《城堡》《审判》《美国》三部长篇小说和《变形记》《判决》《地洞》等短篇小说。
3、叙事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中叙事人相当于上帝,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并不时走上前台对人和事进行评价,如《桥边的老人》;有限视角则讲究遮蔽作者意图,隐藏一些环节,如《项链》。
4、《外国小说欣赏》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有,苏联的蒲宁(1933),印度的泰戈尔(1913),德国的伯尔(1972),美国犹太裔小说家辛格(1978),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82).5、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
如法国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无常、莎士比亚、收藏古物、树木生长等一连串的自由联想。
6、德国小说家伯尔,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是联邦德国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
《在桥边》选自《伯尔中短篇小说选》。
7、辛格是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小说《山羊兹拉特》中,人与羊的感情从来就好,可是被生活所迫,人必须出卖羊,而在困境中,羊却救了人,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b8a7f3169a4517723a3dc.png)
《娜塔莎》学案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相关词语2.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3.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4.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5.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自读、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深入理解小说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歌颂爱国主义。
2.呼唤人性的回归。
学习重点:掌握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将他抚养长大。
在青年时代因小说《童年》获得过屠格涅夫的赞扬。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本文节选之《战争与和平》它展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从1805年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真正爱国英雄是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适成对照。
小说中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很典型的偏见。
例如婚后的娜塔莎表现了宗法制家庭的贤妻良母理想。
下面,让我们走进《娜塔莎》,去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创景设疑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怎样的场景写的?明确思路:小说从三个场景,有不同的对话与人物活动构成情节来刻画人物。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复习教案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1b21676a20029bd642dd1.png)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外国小说叙事角度的方法2,掌握相关答题模式【知识梳理】(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典型例题】(2012湖南卷)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
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
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
……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仅仅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
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
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能够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12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话题: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优质课教案_12](https://img.taocdn.com/s3/m/6ad262737375a417876f8f46.png)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
(一)微信平台/UMU交互平台:教学资源推送
1.教学资料的推送
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相关论文和典型文本每日“1+1”搭配推送,并设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思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各自的价值。
2.自学任务的设计
在自学任务的后期,请学生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任务类型,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完成表格作业。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前期自学的内容,同时也为课堂上的辩论环节做好准备。
(二)后台交流:自学过程指导与答疑
学生自主预习相关资料并结合“思考题”自由评论,教师通过公众平台管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思考与实践》优质课教案_6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思考与实践》优质课教案_6](https://img.taocdn.com/s3/m/dec66e1bb307e87100f69643.png)
《小说中的人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自然分材教学”理念,对小说板块中的人物专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主要环节是:情景导入、预习探究、方法总结、小组展示、最小作业量(智者加速)五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在语文的阅读天地中,我们欣赏到意境隽永的诗歌,语言精美的散文,情节跌宕的小说,尤其是在最近,更是在《外国小说欣赏》的课堂中,体会到很多中文小说不同的人物形象。
那么,无论是哪里的小说,永远都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而人物是三要素中的核心,是小说的灵魂,我们该如何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呢?怎样以最近的小说知识促高考阅读呢?看今天这节小说阅读探究课。
二.教学过程1.直击高考,考点归类:掌握人物的出题特点。
2.学生思考:从这两篇典型的小说题目中,你能看到什么样的出题规律?2008浙江,高尔基,《乌米》:1、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4、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6分)2008广东,罗萨,《河的第三条岸》: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2008江苏,汪曾祺,《侯银匠》: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2009浙江,大卫﹒洛契弗特,《魔盒》:5、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5分)2009辽宁,贾平凹,《遗璞》: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2009福建,丰子恺,《阿庆》:3、根据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谈谈你如何理解阿庆这一形象.(4分)2009安徽,宗璞,《董师傅游湖》: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7分)教师引导:小说的人物出题,十分直接,设计人物的形象和作用,分值较大。
3.自学指导书一:环节A 讨论预习例题①各小组长组织交换试卷,相互补充,完善各自的答案.②根据参考答案,小组间互批作业。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8课 素 芭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8课 素 芭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62b760195f312b3069a531.png)
8.*素芭无所畏惧就是拼的资本年轻是一种资本,一种能让人信赖的资本。
在这个繁杂喧嚣的世界,他们被多少人坑蒙拐骗过多少次?他们变得不再也不敢去轻易相信别人,跟别人谈心说事总是隔着肚皮。
但是面对简单的你的时候,他们可以无所不谈,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心里有数。
而你本来就一无所有,不论被人看穿还是揭穿,结果都真的不会怎样。
天下有很多金豆,要看你怎么去捡。
你连一个盛金豆的碗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担忧的。
你要做的,就是无所畏惧地去努力,先获得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然后获得更多。
而对于一路上失去的,不必担心,本来你就未曾拥有。
不要因“痛”小而失大。
你不是投了几千万失败了就会破产,也不是抵押了房子和车子拿不回来,大不了就是失去一份糊口的工作,又没什么倾家荡产可言,你怕什么?年轻的时候,你想要安稳;年老的时候,打算坐享其成,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在最敢做梦的年纪,去做梦;在最无所畏惧的年纪,勇往直前。
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2.形容好的东西很多,数不过来。
3.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4.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主旨归纳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她“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
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文本探究1.本文在开头结尾上有何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情节单纯,开头结尾既各有特色又朴实动人,显示了匠心独到、别具一格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文章开头说“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料到她竟是位哑巴呢!”名字和实际恰恰相反,这是怎样的一种巧合呢?结尾处“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这段话引起人们的思索:素芭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2.素芭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他们的眼睛语汇却是无比丰富,无限深沉,就同大海一般深沉,就像蓝天一般清澈。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复习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8868af8c75fbfc67db21c.png)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复习设计(一)《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
也就是说,一架机器变成了一只怪物。
这件沉重的物体用它的滑轮走着,像一只弹子球似的滚来滚去,船身左右摇动的时候就侧下来,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就沉下去,滚过去,滚回来,停顿,仿佛沉思一阵,又继续滚动,像一只箭似的从船的一端射到另一端,旋转,闪避,脱逃,停顿,冲撞,击破,杀害,歼灭。
这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墙。
还得加上一句:这只撞城槌是铁制的,这垛墙却是木头的。
这是物质获得了自由,也能够说这是永恒的奴隶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突然爆发了出来;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实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
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了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
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
怎么办?怎么解决呢?暴雨能够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能够换一根,一个漏洞能够堵上,火灾能够扑灭;不过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制伏它呢?1.小说将这个尊无生命的大炮写得活灵活现,极具破坏力。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他出这种独特的想象力?请举例说明。
2.这是一段典型的场景描写,请说说这个场景描写对全文的作用。
试题详情(二)《娜塔莎》“三天,”娜塔莎说。
“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一下,坐到这里来,”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
“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
这不是从前那样的。
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不能不爱他。
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
你不懂得这个。
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导学案汇总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导学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edd7f2e7cd184254b3535ef.png)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教学活页(共12页)《娜塔莎》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2、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圆形人物的特点和意义。
【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知识链接】1、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列夫•托尔斯泰名言——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3、《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复习课导学案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复习课导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74f5300bf01dc281e53af082.png)
高考专题复习《外国小说欣赏》(选做题)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探讨选做题《外国小说欣赏》模块的命题特点。
2. 学会运用教材中的话题知识,针对题目要求有效答题,获取高分。
3、提高学生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一、明确考点要求《考纲》中相关条文:“文学类文章阅读”要求:探究,能力F级。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你知道这部分的高考常见题型有哪些吗?三、真题展示(2012年湖南卷)六、选做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材料】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
(6分)(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请从题型和知识点的角度分析试题说说该题带给你的备考启示四、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1、世界末日贝内尔·柯夫(美)一个飞行员被派遣到地球的另一端去执行任务,当他返回基地时,四周一片死寂。
所有的事物井然有序得可怕,干净得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
他惊疑恐惧地找遍了街头巷尾,根本连半个人影或任何动物也没有。
他惶恐地奔回机场,加油、起飞。
飞过纽约、伦敦、莫斯科、上海,以前曾经飞过的地方,现在竟然也变成一座座死城了。
他领悟到自己是世界上惟一的幸存者了!仔细思索着当下的情况,他认为独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无法忍受。
因此,他决定自杀。
他吞下一整瓶毒药,静待着死亡来合上自己的眼帘。
药力缓缓渗入他的脑髓,缓缓浸透他的胸膛……,正当地狱之门缓缓开启的那一瞬间,他忽然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电话铃响了。
1、你怎样看待小说主人公的自杀行为?为什么?(6分)2、你认为这篇小说表达了什么主旨,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6分)2、做起来[意]卡尔维诺有这样一个镇子,做什么事情都被禁止了。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 娜塔莎 (3) 教案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 娜塔莎 (3)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61bb3ad5bbfd0a785673a5.png)
引导:学生解释原因和表达观点意见不一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去进行分析答复。
学生结合上一个环节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
通过对人物结局的探究,让学生在相互探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逐渐获得对人物形象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3.第三局部:讲述了娜塔莎因为受到了美男子阿那尔托的诱惑而决心离开安德来公爵,与好友索尼亚发生争吵的情节。
了解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
文本研习
请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概括娜塔莎的少女形象。并用“我从文中读出了________的娜塔莎〞句式来表达。
从文中找到娜塔莎这一人物的正面描写,并按照要求写出句式,说出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片段,要求: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板书设计:
动作 神态 语言 形象
性格复杂
形象饱满
热情活泼
可爱单纯
不是...不是...
马上,马上就...
看了、跑到、转动着、又跑到
几乎要哭了
失望焦急
突然明朗
快乐感谢
场景一
渴望爱情
心直口快
娜塔莎
场景二
天真浪漫
盲目轻率
我觉得爱了他一百年...
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2.课前自主概括文章每个局部的内容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
课题导入
检查预习
请1位同学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学生盖上课本和工具书,讲述课前预习所学习的作者作品相关知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6deda763231126fdb118f.png)
揣摩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
2、学习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的比较以及同一人物言行的变化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多个外国经典小说片段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明确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
2、学习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的比较以及同一人物言行的变化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的比较以及同一人物言行的变化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导入新课:请同学分享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外国小说,并用一两句话阐述理由。
一、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及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课前预习结果(一)、阅读《变色龙》的片段,说说运用哪些方法表现了奥楚蔑洛夫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
既然普洛何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何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
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左右摇摆、趋炎附势的人发现1、语言也是一种行为(二)阅读巴尔扎克《守财奴》的片段,说说运用哪些方法表现了葛朗台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未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
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
2013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设计
![2013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6ed003ee06eff9aef807d9.png)
(一)外国小说欣赏之叙事角度【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外国小说叙事角度的方法2,掌握相关答题模式【知识梳理】(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典型例题】(2012湖南卷)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
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
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
……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
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
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学生修改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学生修改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3787f3f111f18582d05a57.png)
的努力。
B.泰戈尔的著名诗集《吉檀伽利》,意为“献给神的诗”,使他成为亚洲首当其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C.开篇善写忧国忧民文章者,敢称自己是“中国的托尔斯泰”;下笔爱编个长短句现代诗的,则欣然以“东方泰戈尔”自恃:有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作者可真是大言不惭啊!D.姑娘的眼泪犹同海蚌的珍珠,会自个儿提高姑娘的身价。
这样,对素芭谁都不说些什么,谁都不说三道四了。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芭》通过记述哑女素芭因身体残疾而惨遭抛弃的遭遇,对当时社会上人与人关系疏远冷漠的现实加以委婉地批判。
B.泰戈尔的作品描写了印度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C.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D.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六、预习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把握人物性格和描写方法。
第二学时学法指引:把人物置于背景中,在环境变化中写人物,在事情发展中写个性。
听其言(语言描写---对话、独白);鉴其貌(外貌描写---神态表情);观其行(动作描写---细节)悟其心(心理描写---心态、心绪);知其性(明确性格特点、形象特点)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法指引,阅读全文,把握人物性格。
(一)、继续研读研读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1、找出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明确:2、此时的娜塔莎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二)合作探究1、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还运用什么表现手法?2、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娜塔莎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三)小结场景一:1、舞会前的准备(兴奋热情)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描写手法:(四)、研读第二部分:舞会上的陶醉1、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人物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人物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25d2b149e3143323868930b.png)
23
老王叔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 简要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应从情节和描写入手对人物形 象进行分析概括。老王叔挺身而出,接受了组织的重任 ,为了完成转移工作,“在规定的两天时间里”“像一 台不知疲倦的说话机器,生生地把嘴皮磨起了血泡”,
25
答案 ①勇于担当,认真负责。关键时刻挺身而 出,接受组织的重任,不知疲倦说服村民,以至把嘴皮 磨起了血泡。②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为避免引起混乱 ,发现槐武叔开小差后不动声色,安排好事务后独自连 夜找人。③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为了做工作根本就没 有进过自家的门,直到获得槐武叔保证后才去家里看一 眼。
14
等村支书和主任走了,老王叔摸出手电筒藏进裤 袋里,然后悄悄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拉到一边,低声 对他说:“我告诉你,槐武叔不知什么时候开小差了 ……”
“什么,槐武叔他……”老汉吃惊不已。 老王叔赶紧打手势止住老汉:“别嚷嚷,让那些 人听见就炸锅了。”说着,他往身后看了看,接着说, “我这就去寻他,就是拖也要把槐武叔拖来。”
老汉点了点头:“能不知道吗?我是你发展的党 员。”
17
几滴雨飘落下来,这是又一场大雨将至的前兆。 老王叔紧紧握了握老汉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我力争 十一点前赶回来,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的去向, 否则会引起混乱。”然后他松开老汉的手,迈开大步, 沿着水泥路向黑暗深处走去。
半路上,大雨下了起来,豆粒大的雨点打在老王 叔的雨衣上,啪啪地响,像鼓点一样,他借助电灯光, 越发地走得快了。
28
②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 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考虑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4bac61eb91a37f1115cf5.png)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重点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分析素芭这个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3.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4.通过对本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理解泰戈尔的悲悯情怀。
【学法指导】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多感性领悟,少理性概括▲多学后评析,少学前提示▲多书面训练,少浅表问答【单元知识】1、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描写。
正面描写又分描写、描写、描写、描写;侧面描写还有描写,描写等。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写,以人物自身的和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是;和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人物语言和外在行动对表现内心情感,起到了媒介作用。
5、“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
”“”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例如,《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是“”,本文中的娜塔莎属于“”。
6、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隐退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即使他们的性格中蕴涵着人类的普遍人性,但他却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明的人。
现代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的人类的缩影。
【知识链接】1、《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另外参阅教材P63相关介绍)公元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词整理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一:如何概括、分析(赏析)和评价人物形象?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找细节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提炼概括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
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3. 概括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再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
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
“……”可见其a;“……”可见其b……4.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很能拉开差距。
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④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①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或先概括形象。
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挖掘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点二:如何确定作品的主人公?1.根据情节安排来确定2.根据主题揭示来确定3.根据文章标题来确定4.根据隐喻意义来确定5.根据时代背景来确定…………四.考点梳理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考点纠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对人物的评价欠妥。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橘子芥jiâ川龙之介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
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
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dài,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dōu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
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
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shà时,随着列车员的谩màn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gē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
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jì,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jūn裂的痕迹。
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chuāng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zuàn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
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lā遢tà的服装也使我不快。
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
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gîu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dú职事件啦,讣fù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
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
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hã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sāo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
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
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
她那皲jūn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
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
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
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jì的鬓bìn发。
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
⑥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bì的镇郊的道岔。
道岔附近,寒伧chen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zhì比。
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liáo的道岔的栅zhà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
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
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
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
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xù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
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huǎng然大悟。
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chuǎi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kào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⑦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
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
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
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
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jiá,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⑧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文中第③⑦两段中有关“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①两者反衬“小姑娘”身上体现的人情的温暖;②前者引出后文“我”对“小姑娘”的情感态度——生气(不喜欢)。
③后者暗含了“我”“人生的疲惫、倦怠”与“小姑娘”的命运一样,永远无法改变。
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小姑娘,试结合文本,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一:小姑娘是主人公。
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
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正是小姑娘姐弟之情的象征。
小姑娘抛散橘子,是小说的中心情节。
“我”在小姑娘抛散橘子之前之后的情感叙述,只是为了烘托小姑娘不同于“我”的人生态度,目的是突出小姑娘的形象: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着精神的光芒。
小姑娘才是“我”人生的启蒙者。
“我”只是一个故事的见证者、叙述者、主旨的揭示者和主人公形象的烘托者,不宜看作小说的主要形象。
观点二:“我”是主人公。
小说的主体内容,是通过“我”的反思,揭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感受,一者无聊倦怠,一者温暖坚定。
“我”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连起小说的情节,也表达了对人世的悲悯,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
小说的主要“意象”——橘子的情感意义也是通过“我”的视角赋予的,“我”才是小说中人生的感悟者。
小姑娘只是引发“我”的反思和情感变化的一个外部因素,不能视为小说主要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下面的问题。
玩笑莫泊桑[法]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
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
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
这引起了我的怀疑。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
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
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xiù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
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
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毫无疑问,他们在窥kuī伺sì我。
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
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yào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
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
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