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岳麓版)
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毛泽东提出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一边倒 ”,这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再请客” “ (3)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经与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4.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 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解析: 核问题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在此问 题的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 要力量。 答案:C )
2.中美关系的缓和 .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 对立状态。 ②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 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进程 《 ①1972 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双方在上海签署了 中美上海公报 》,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作用 (1)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 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 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010 年全国Ⅰ卷文综)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 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名师教案 岳麓版
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友好往来的情况。
2.能力目标列举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培养学生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重难点感知: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历史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美两国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曲折的变化。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你了解上图中“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一历史瞬间对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产生的巨大影响吗?一、恢复联合国席位1.第26届联合国大会看到上面这幅图片,一些同学应该就能猜到这是联合国的旗帜。
l971年召开的那届联合国大会对中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教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背景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l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以创始会员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将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开除出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
但由于美国的操纵,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当局非法占据。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亚非拉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教师讲解: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场上一片欢腾,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案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友好往来的情况。
2.能力目标列举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培养学生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重难点感知: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准备要求联合国立即将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开除出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
但由于美国的操纵,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当局非法占据。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亚非拉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教师讲解: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场上一片欢腾,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历史意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这一胜利为中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同与广大会员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二、跨过大洋的握手尼克松曾说,“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
美国总统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表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7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
课前预习 导读
踏入历史
一个国家的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
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外相巴麦尊的这句名言,深刻地 揭示出了外交活动的本质 ——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 家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
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为我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 :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及维 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五项原则在维护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国
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这是对一边倒内容的突破和发展。
【易错点二】
【导析】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国
际形势?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1)形势: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继续 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 与强权政治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简述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P119)
[ 提示 ]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拓外交新局面。 20 世纪 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 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
边外交,并按照“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年底提出,它的提 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表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知识再现(2分钟)1、用课件展示课标要求,以及本课的重难点。
2、提出本课的主题“变与不变”,以此为主线复习新中国外交与老师一同看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课标要求以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2、直接、迅速地导入课程,并通过历史材料引出课堂问题。
一、把握世界的变化(7分钟)材料一:表1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1.表1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断出时期为建国初期,1949年。
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美贸易剧减。
材料二: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
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
2.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中国贸易的情况,可以推断出70年比6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增加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在减少,这与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有关。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
美国人对中国人根据表一回答问题根据材料二回答问题学生组内讨论,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出原因1、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出50年代、70年代国内外环境的变化2、注重训练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11.列举当今世界动荡的表现:材料四:1988年12月,邓小平提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针对当今世界政治不公正、公平的现象,政治上:提出了各国建立相互依存、依赖、平等相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经济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进行资金、技术、贸易、资源、基础设施、文化等的共商、共建、共享。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32张)(共32张PPT)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C
中日邦交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1972年9月2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 海接见日本内阁总 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2年9月,周恩来同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 荣会谈。随后签署《中日 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 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 系。
四、调整篇—80、90年代至今的外交“全方位”
1.背景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C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求同存异
同: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
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 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 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1 岳麓版必修1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 国代表的提案通过后沸腾的联 大会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历史性的握手
苏联边防军
1969年的珍宝岛
珍宝岛事件
1970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来自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夫妇来华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游览长城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导入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升起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 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 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中国的外交之路又经 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一)和女儿英迪拉· 甘地(中)访问中国,受 到周恩来总理的热烈欢迎(1954年10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想一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
卡特总统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办公楼外景
1972年9月 毛泽东会见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毛泽东把一套《楚辞集注》送给了田中首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日本国政府 联合声明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一九七二 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十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 正芳外务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毛泽东主席于九月二十七日会见了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交部长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大平正芳外务大臣,始终在友好气 氛中,以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为中心,就两国间的各项问题,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 问题,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同意发表两国政府的下述联合声明: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 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 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5.日内瓦会议(1954.4-7 )
6. 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二、 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971.10;第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
发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
重大进展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 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 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国际秩序是 不可设想。
——尼克松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2、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 的过程。请按表完成此过程。
时间
事件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8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②中美《联合公报》震动了日本; ③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当选首相。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3)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 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外交(1949--20世纪50年代期) 二、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三、新时期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3张PPT)
问题探究二 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得到改善?
中国方面 综合实力增强;中苏关系破裂;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美国方面 苏攻美守;经济危机;西欧日本崛起;深陷越战
震一 撼份 着公 世报 界, 的 格 局 。
跨一 越次 了握 最手 辽, 阔, 的 海 洋 ;
破一 除次 了旅 最行 深, 厚 的 坚 冰 ;
打一 开次 了外 中交 美, 交 往 的 大 门 ;
中 国 恢 复
在 联 合 国
的 合 法 席
位
家关积巩改 的系 极固维善 关 参和护和 系 加地发
地强区展 区与和同 性发平世 国展与界 际中稳大 组国定 国 织的
巩固提升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 些?请举例说明。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综合实力...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 交往与合作。其主 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A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高考链接】
1、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度线为界实现停战,
A 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 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 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 苏联 • 保加利亚 • 罗马尼亚 • 匈牙利 • 朝鲜 • 捷克斯洛伐克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40张)(共40张PPT)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三:长期的越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 日本崛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表示“决心用 1970年4月24日 “东 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的倾听北约伙伴 ③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方红—1”号人造地球 中国第一颗氢 的意见”。 中国第一颗原子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政策
含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旧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另起炉灶” 的屈辱外交关系, 地位,在国际交往 另行建立新的平等 中独立自主。 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 “打扫干净 华残余势力和一切 屋子再请客” 特权,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独立与主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 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的基础。 在国际交往中 不致孤立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课标: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 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 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 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为什么说中美接触是情理之中的 事?请结合材料分析。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材料一: 1971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联合国 美国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合法席位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 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 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 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 ②霸主地位衰落(西欧、日本) 趋衰落。 材料三: 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 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 ③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新中国外交的重要历史照片,如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照片,初步感受新中国外交的辉煌历程。随后,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树立民族自信心。
2.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视野。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讲授新知
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详细讲解新中国从成立初期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到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改革开放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因。
2.重大外交事件:选取抗美援朝、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重大外交事件,详细讲解事件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课堂展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外交政策时,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件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 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 系的公报》,再次强调美 国认知中国的立场:只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交:1979.1.1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 尼克松访华1972.2
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 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长期非法占 据,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 利。
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的表决
76
80
70
60
50
35
40
30
17
20
票数
10
0 赞成
反对
弃权
1971年第26界联合国大会
至1978年,中国已经与112个国家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
二、跨国大洋的握手
中国
敌封
恶
威
对 锁 防
美国
进
化 胁
御
苏联
攻
破冰之旅----乒乓外交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小球推动大球
破冰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共识: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
段由。于3其受、特经美点 济是危国苏机联的霸处冲主于 击攻,地势经,济位美增和国长转趋国攻于为缓际守慢影。,这 侵响一越时战力期争下的受美到降国严,
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 转为战略防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万隆会议C.上海APEC会议 D.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2.如图,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二战”后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的会旗是()A B C D3.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9年5.下图反映的是四十年前的一次“历史性握手”,这次握手标志着(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中国加入WTO6.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
这一时期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建交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能力题一、选择题1.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
在他之前,已有6位美国总统访问过新中国。
其中,第一位访问新中国并开启中美交往历程的是( )A.罗斯福 B.艾森豪威尔 C.肯尼迪 D.尼克松2.世纪70年代初,某报纸登出一幅名为《High lob(吊高球)》的漫画。
下面对这幅漫画解析正确的是()A.中美对抗,苏联中立 B.中苏合作,对抗美国C.中美缓和,苏联孤立 D.美苏泠战,中国孤立3.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结合图,这个“转折点”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1972年冲破阻力来中国访问,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是()A.田中角荣B.佐藤荣作C.村山富市D.小泉纯一郎二、材料题1. 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具有全球性影响。
材料一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1960年11月4日) (1)材料一中尼克松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能不能成立?请列举20世纪50年代表明新中国“爱好和平”的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二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
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1971.10.28) (2)材料二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材料三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何变化?请写出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4)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
你知道“梅开三度”指的是什么大事吗?说明了什么?材料四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5)根据材料四,回答中美关系应该如何发展?(6)综上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
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两点)◆提升题一、选择题1.图片是形象的史料。
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2.中美正式建交于()A.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B.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C.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D.1979年1月1日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句话意味着(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二、材料题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和解析◆基础题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关内容。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C正确。
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A为世贸组织会旗,B为欧盟的会旗,C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会旗,D为联合国会旗。
“二战”后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为联合国。
D正确。
故本题选D。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我国的海上挑战。
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故选B。
4.【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美国”“中国人来了”“国际事务”这些信息判断,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才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以及对尼克松访华的识图与理解能力。
今年是2012年,距今四十年前是1972年,据图片可以判断是尼克松访华时与周恩来的握手,这次握手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应选A。
6.【答案】B【解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时间为1971年10月25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时间为1972年,中美建交的时间为1979年,故本题选B。
◆能力题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尼克松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历程,故选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C。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故选B。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结束战争状态,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故选A。
二、材料题1.【答案】(1) 不能成立。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表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2)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
许多友好国家的支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3) 变化:由敌视中国变为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1979年。
(4)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5) 合作共赢,友好交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6) 原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等。
◆提升题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成就。
上述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均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故选A。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建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选D。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
二、材料题1.【答案】(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最根本特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3)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4)新的特点: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伙伴外交、和谐世界、战略协作伙伴等)示例:举行APEC会议,加入WTO,积极参与维和等。
【解析】(1)注意关键信息“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周恩来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时“求同存异”的方针。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等。
示例: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入WTO,积极参与维和行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