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案例背景介绍:

在我县,乡镇总校中小学视导员的职责管理、督导全乡教育教学校验和教育科研工作,由于工作繁重,事务杂多,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担任从事学科教学,所以,我县中小学视导员担任学科教学的在我之前一个也没有。2008年,我走上中学视导员工作岗位,身上的担子着实不轻,但我实在割舍不下站在讲台上的那种浑身舒畅的感觉,经过反复争取,终于争取到在乡镇初中任一个班的历史教学。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开学伊始,许多新老师都说要听我的课。由于承担者指导新教师的任务,我责无旁贷,在开学初为新教师上了一节常规教学示范课,课题是《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堂教学回放:

导入语: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回想一下,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食物来源主要是什么?

学生回答:采集和渔猎,并以采集为主。

教师:对。那时候人们仅靠“采集”食物为主,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会有很多不便之处,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不便表现在什么方面?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局限性?

学生想像、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一:受季节的影响,比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

学生二:受自然灾害影响,像水灾、旱灾等;

学生三: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需要不断变更生活场所;

学生四: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

教师:怎么样才能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呢?

学生:种地。

教师:同学们根据现在的生活给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建议,很好。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根据植物春生夏长秋熟的规律,逐渐摸索到了农耕这一获取固定食物来源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板书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四幅图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时间:1.8万年前~7000年前)

图片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有一些掉在了地上。

图片二:一年后,他们再次来到此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几颗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采摘,一位妇女种下几颗。

图片三:再一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发现自己种下的种子真的长出来,并且又结了果子。

镜头四:女子在播种,男子在打猎捕鱼。

教师:这四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挥)

(大意如下):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的农业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的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她们种下种子获得了收获,开始了农耕生活。早期的农业劳动也就因此而产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表扬,并指出:这样原始的农耕生活产生了,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最典型的两个代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教师安排:同学们,现在将你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半坡人,一组为河姆渡人,牢牢记住你们的角色,你们已不再是现代人了,而是原始社会的半坡人、河姆渡人,你们先进行组内讨论,各自选出本队代表描述“我”——半坡人或河姆渡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然后,互相向对方提出各种疑问,回答不出来请记载下来。

两组阐述:

河姆渡组学生代表:6000多年前,我们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下游,我们用骨耜种植水稻,吃大米饭,磨制石器,过着定居生活。

半坡组学生代表:5000多年前,我们半坡人生活在黄河中游,种植粟和蔬菜,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发明了弓箭,饲养家畜,纺织麻布,而且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有了原始审美艺术。

阐述后两组相互质疑:

河姆渡组问:

请问你们半坡人粟是什么?为什么半坡人种植的是粟?

半坡组答:

学生一:粟就是谷子,去皮后我们通常叫小米,很好吃的。

学生二:半坡人种植粟与地理环境和气侯条件有关。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而且气温相对较低,所以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

半坡组问:你们河姆渡人的骨耜是干什么用的?

河姆渡组答:是耕地用的一种农具,跟犁上的铧相似,。

河姆渡组问:半坡人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

半坡组答:用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进行农业生产。

教师补充:回答不够充分,应结合农耕图来回答,比如半坡人有的放火焚烧树林、有的披荆斩棘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有的在用石耜或石锄翻土,还有的在播种。

半坡组问:我们半坡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红色的,为什么你们河姆渡人烧制的是黑色陶器?

河姆渡组答:烧制的土坯不同,呈现颜色不同。

教师补充:这位同学答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陶器本身有一定的颜色,是由于原料中含有呈色金属元素的关系,也是由于人们掌握了在烧成后期控制各种火焰的技术所得的结果,以后我们学了化学课后就会有新的发现。

半坡组问:你们河姆渡人如何挖井的?

河姆渡组答:最早的时候是一个天然的锅底水坑,人们日常都到这里取水。当干旱的时候,水源枯竭,附近居民便在水坑里深挖竖井,竖井的建设方法是在水坑中部打入四排木桩,组成一个方形的桩木墙,然后将桩内泥土挖去,深

到见水为止,为了防止桩木向里倾倒,再在木墙内套一个方木框,这样便成了水井。

河姆渡人问:为什么半坡人要住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答:主要因为适应北方干燥寒冷气候特点。

教师整理评价:

两组的同学提问都很好,同学们的回答也很有见地,有的还很有创意,很有想像力。对两组同学的表现,我们都有回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现在请两组分别描述一下各自所代表的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组:生活在风景秀美的江南,房屋的样式是杆栏式结构。房屋的底层拴着一些猪、牛等动物。在屋旁有一口水井。一群女子在稻田间劳动。男子在打猎,手中的工具是弓箭。

半坡组: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山坡上种有粟。一些人在制作陶器、纺线、织布。男子拿着弓箭在打猎。

教师:引导提问:这两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自由发挥)……

老师点评:相同的地方: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会搭建房屋;会制造陶器。仍然有一部分人在打猎。在打猎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弓箭,猎物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人们就把自己吃不完或者是受伤的动物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都产生了原始的家畜饲养业。

不同之处:A、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杆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它们分别由河姆渡和半坡人种植。C、南方人会挖井,这就可以使他们不一定非要住在靠近河边的地方,生产、生活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了。

教师说明:二者都是氏族村落遗址。那什么叫氏族?

学生回答: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作氏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