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日经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假日经济分析

发布:yglww 浏览:456次

一、假日经济概述

1、假日经济定义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2、假日经济现状

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而杭州市11家大商场销售总额达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2.7%。在我看来,节日市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旺销的局面,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一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居民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其次,双休日及延长假期政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礼拜之久的长假,这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时间,也扩大了消费空间,人们有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选择出门旅游来放松心情、开阔眼界,或是去商场细心选购商品,在购物中寻得一份松弛,也愿意掏钱买一份舒心。再次,随着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长见识,出去旅游观光,人们用在娱乐休闲方面的花费有了显著的增加。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6.94亿人次外出旅游,出游率为56.4%,其中城镇居民的出游率则高达89.2%,外出旅游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如饮食业、交通业、土特产品业)的发展,去年国庆期间,仅短短五天,旅游部门赚了141个亿,铁路部门也沾光多赚了20个亿,假日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最后,我认为“假日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传统的消费心理。中华民族有着节俭的传统,但逢年过节添衣置物、走亲访友提礼相送,也是一种传统,即使再困难的家庭,过年过节也

总要买些新的东西来添几分喜庆。而商家在此时推出的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既迎合了消费者讲求物美价廉,贪图便宜的心理特征,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是锦上添花,十分的适时有效,因而,商家和消费者两方面行为的共同作用,在节日期间构成了一个消费高潮。

“假日经济”的火爆给长久以来低糜不振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以至人们纷纷预测今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会止跌回升。但这是否真的预示着人们开始愿意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消费了呢?在我看来,消费者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胃口”大开,只是上述四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从销售市场来看,大幅度的折扣吸引了人们短期的集中消费行为,但人是理性的,人们不会从事无为的消费行为,假日的这种火爆消费现象,只是消费时间、区域移动上的变化,并没有激发新的需求。且对商家而言,如此大幅度的折扣虽然增加了销售额,制造了暂时的一片繁荣景象,但对于利润,似乎是绝大多数商家都回避提到的。所以,“火爆”现象的出现未必是好事,它并不一定预示着消费的增长。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政策变化比较快,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有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收入虽然增加了,但人们并不愿意把钱都花出去,而要把它们储蓄起来,作为教育、养老及一切意外发生的保证金,放在银行里。所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增强人们对未来预期的确定性,是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不能仅满足于假日消费的火爆,因而要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

“假日经济”的最大收益者为旅游观光业和娱乐休闲业,长假解决了人们“没时间消费”的问题,击活了这两大行业的市场潜力,假日旅游出现了“独木桥”效应,各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数量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的出游要求。但这种热闹场面到底能维持多久,这还是取决于旅游行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程度。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游客关于旅游服务的投诉逐渐增多,旅游信息的协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成为发展旅游市场的拦路虎。以西安为例,去年春节期间,到该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剧增,各大饭店都被旅游团队占满,散客很难找到住处;而今年春节,西安市的各个大饭店为迎接散客,减少了对旅游团队的接待量,结果造成了散客由于担心住宿问题,数量反而有所减少,而各地旅行社又没办法组团去西安的尴尬局面。春节期间,各大饭店的入住率平均仅60%,这种资源浪费完全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反映出旅游信息协调的重要性。旅游是“假日经济”的助推器,应努力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二、以黄金周为例对假日经济展开分析

从1999年到2008年,黄金周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受争议,此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自1999年以来,黄金周就一直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大好时机。从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黄金周”继续为吃、住、行、游、购、娱及众多衍生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虽然“黄金周”的运作还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取消之声不时有之,但“黄金周”仍然吸引人非议。。“七年之痒”拷问之下,黄金周何去何从?本文详细阐述了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从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期望。

1、黄金周的总体概括

“黄金周”是1998年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而推出的一项经济活动或说制度安排。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期,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低迷。为解决难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均不太理想。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利用假日到故宫视察,看到了假日消费市场高涨的场景深受触动。很快,有关部门便提出了利用假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思路。具体做法是把两个双休日和国家法定假日结合,形成一个比较长的假日时间。到了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天。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黄金周”。现在“五一”已经调整为3天假期,但是“十一”黄金周仍然存在

2、“黄金周”曾经风光无限

(1)据了解,我国实行七年“黄金周”后,累计出游人数已达11.8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5亿元之多。不可否认,“黄金周”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好机会,而且仍在扮演着“经济增长点”的角色。但是,翻看近几年来的“黄金周”新闻,冷静思考“黄金周”的7年历程,从备受追捧到饱受争议,从运动式的旅游方式到给社会造成的供给压力,从服务质量下降而造成的大量投诉,从旅游业的盲目过度开发到对资源的破坏,“黄金周”遭遇的尴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黄金周”设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拉动经济扩大消费,营造所谓的“假日经济”。现在看来,经过几个“黄金周”,并不能达到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经济出现不正常波动。因为,“黄金周”仅仅是改变了消费时间和消费地点,从全年的消费总量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