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日经济分析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假日经济顺应了潮流,满足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提高,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假日经济产业覆盖面广,覆盖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交通、商业,特别是服务业包括交通、商贸、产品、医疗卫生,还带动了农业发展,产业链条比较长。
同时,假日经济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恰逢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全域旅游时代,假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假日旅游市场消费旅游对消费拉动力指数:春节旅游对泛消费行业拉动力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城市线来看,一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成熟,旅游消费拉动力指数最高。
二三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充足,四五线城市受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兴起带动,也逐步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产业。
春节旅游对行业拉动力指数:旅游消费对餐饮、娱乐、住宿、购物四个行业的拉动力指数均在60%以上。
较去年分别提高2.6、4.9、2.2、4.5个百分点。
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为拉动相关行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节餐饮消费热度:餐饮消费逐年上升,美食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2018年春节餐饮消费热度逐年增长。
随着快餐、咖啡厅等轻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在小额餐饮的消费增长迅猛,同比增幅超50%。
春节餐饮消费金额:2018年春节餐饮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0%以上,餐饮类单笔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5%,中高端餐饮服务增长明显。
其中,消费交易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
国庆旅游市场数据:旅游业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而假日更是刺激了人们的旅游消费。
2018年国庆旅游收入达到近6000亿元,其中山东、河南、湖北以及广东四省份旅游收入超400亿元。
国庆餐饮企业收入:2018各地婚庆喜宴、家庭聚餐市场持续火爆,大众化、特色化餐饮广受青睐。
据数据统计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陕西、江苏、湖北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12.6%和12.5%,广西、吉林、四川分别增长11.2%、10.2%和9%。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假日经济不仅是“节日经济”,更不仅因为在假日内旅游行为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说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
假日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包括旅游、休闲、娱乐等主要表现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领域。
文化旅游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其以“满足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索知识”的新概念比传统旅游更符合现代人增长见识、提高水准的旅游需要,各个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和依附于节日的音乐会、戏剧的发展,将会对文化消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要发展文化旅游业,让其成为拉动经济中的顶梁柱,还需假以时日。
标签:假日经济;消费;经济学分析;可持续发展1 当前文化消费发展明显不够我国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仍然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中。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城市中,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消费场所数量较少,艺术表演场所、电影放映场所、演艺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场所等都明显不够。
其中,已经存在的美术品经营场所,所涉及的门类也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历史等方面,而自然、科学、艺术等门类数量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人们的文化消费素质也有待提高。
从整体上看,人们现在偏好集中在娱乐性较强的产品上,对文艺性的产品需求较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院更愿意放映娱乐片、音乐厅的票价只有演唱会门票的几分之一,其厅堂中却依然经常坐不满。
这样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假日经济发展中的精神文明积极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2 市场服务意识差目前我国的假日消费市场呈现一片繁荣之像,但是服务意识的缺乏却始终是个问题。
假日中商家大量的热卖促销,很容易造成各商场和商铺的人员爆满,许多服务人员只能匆匆应付,这样很容易造成服务品质的下降,甚至出现服务人员对顾客冷漠、缺乏礼貌和耐心、三言两语草率打发等行为。
在餐饮类时情况可能会更严重,由于客人的增多使得服务品质下降,甚至影响卫生环境。
这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消费情绪,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假日经济”剖析
“假日经济”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休息、旅游、娱乐等方面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假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消费和就业增长,还对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全球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假日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假日经济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休息、旅游、娱乐等方面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它源于人们排解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和享受生活的需求,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假日经济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括了旅游、餐饮、休闲、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1、中国的假日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不仅是人们传统的节日,还成为了假日经济的催化剂。
中国的法定假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在这些节日旅游、购物、休闲、文化活动都十分火爆。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庆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人次达到7.82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5,545亿元。
2020年,全国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55.15亿人次,旅游收入为5.7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8.8%和21.3%,但是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相比,仍旧呈现出了相对积极的态势。
2、国际假日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假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假日经济已经相对成熟,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假日经济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在欧美地区,旅游、体育、文化和娱乐等活动都非常发达。
在短途旅游方面,国家类别鲜明,旅游主题鲜明。
在长途旅游方面,欧洲莫尔特骑士团、音乐节、贝尔维德管弦乐节等也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
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假日经济。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旅游国家,日本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4.88万亿元日元上升到2019年的7.85万亿元日元,一路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快速上涨态势。
假日经济现象浅析
假日经济现象浅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假日经济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假日期间,人们产生的消费行为所带动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它与节假日和休闲旅游密不可分,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假日经济现象进行深入浅析,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假日经济的兴起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
在过去,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压力沉重,人们往往面临着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假日成为了放松身心的最佳时机。
因此,人们对于假日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休闲产业蓬勃发展。
其次,假日经济的兴起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设施的完善,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假日休闲的首选。
人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追求美好的旅行体验。
不论是国内短途旅游还是出境游,旅游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旅游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都从中受益。
此外,假日经济还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相关产业的需求逐渐扩大,劳动力市场也适应性地进行了调整。
例如,在重要的假日期间,旅游景区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作人员,餐饮业和零售业也需要增加员工,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假日期间消费的增加也会刺激经济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假日经济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攀升。
然而,假日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过度的商业化可能会使假日失去本质意义。
在假日经济的浪潮下,商家开始大肆打折促销,各类购物狂欢活动层出不穷,导致假日被视为消费的时机,而忽略了放松身心的初衷。
其次,在假日期间,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游客和居民带来了不便。
为了更好地发挥假日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应对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素质 人才,为假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06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前景 展望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假日经济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带 动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产业的繁荣发展。
挑战
假日经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旅游安全 等问题也给假日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
多元化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还追求体 验式旅游、深度旅游等更为个性化的旅游方式。
个性化
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更注重旅游服务的细节和品质,对旅游 服务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成为重点
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 生态旅游等更为多元化的旅游方式转变。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02
假日经济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满足
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增强民族凝聚力
03
假日经济所涉及的文化活动和旅游体验,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自豪感。
03
假日经济发展的挑战与问 题
环境压力
生态破坏
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和开发建设对 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如山体开挖、植被破坏等。
加强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假日经济相关 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 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 资需求。
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
假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假日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将成为主要增 长点。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分析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意义
研究假日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假日经济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体系,提升地区经济的综合竞 争力。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假日经济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 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03
假日经济发展的劣势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与破坏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假日期间部分旅游景区过度开发, 忽视环境保护,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02
假日经济发展的优势
推动旅游业发展
1 2
优化旅游资源
假日经济促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和 利用,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者在假日有更多时间深度体验旅游资源和 当地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满意度。
3
创造就业机会
假日经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更 多人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加强交通管理
实行智能交通和预约出行等措施,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缓解 假日交通拥堵问题。
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平衡假日经济利益
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 的旅游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消费和浪费。
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类型和价格的旅游产品和 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假日经济运行情况小结
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期间,由于人们的休闲和消费活动增加,导致经济活动活跃、市场需求旺盛的现象。
以下是假日经济运行情况的小结:
1. 旅游业繁荣:假日期间,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游,因此旅游业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的需求大幅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 零售业增长:假日期间,人们的购物需求也会增加。
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商家通常会推出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
因此,零售业在假日期间通常会迎来销售高峰。
3. 餐饮业兴旺:假日期间,人们会选择外出就餐或者家庭聚餐,因此餐饮业也会迎来旺季。
餐厅、咖啡店、快餐连锁店等餐饮企业通常会增加营业时间,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交通运输压力增加:假日期间,人们的出行需求增加,交通运输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道路、铁路、航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客流量会大幅增加,需要加强运输组织和管理,以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5. 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假日期间,人们会选择参加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如电影、演出、游乐园等。
这些活动通常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为相关产业带来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假日经济对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假日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调控。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加,假日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指的是以节假日等为契机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旅游、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领域。
本文将针对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假日经济对于提高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推动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
首先,假日经济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意义。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假期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时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旅游及相关产业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假期期间,人们出游的增加带动了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同时,假日促销、购物狂欢等消费活动也推动了商品销售的增长,进一步拉动了我国的内需市场。
其次,假日经济对于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假期期间,由于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拉动了相关产业的用工需求,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一些旅游热点地区,人们的涌入带动了当地的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的假期期间,全国范围内新增就业岗位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并且促进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假日经济对于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在假期期间通常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等方面。
不论是通过旅游观光、文化活动还是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假日经济的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满足感。
因此,假日经济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体现,更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假日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也具备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旅游、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些产业的繁荣不仅扩大了服务业的规模和份额,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期制度的完善,假日经济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假期期间进行消费和旅游活动而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
本文将对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促进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创造以及促进地方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经济增长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假期期间人们的消费需求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旅游、餐饮和购物等领域。
这些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商品销售和服务业的增长,从而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其次,假日期间各地举办的节庆活动和文化演出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增加了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收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因此,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就业机会创造假日经济对就业机会的创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假期期间,各类服务业的需求大大增加,例如旅游、餐饮、酒店和商场等。
这就意味着这些行业需要增加更多的员工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一些较为真实的工作机会,如导游、服务员和客服代表等,也会相应增加,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假日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可以提高相关行业员工的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地方发展假日经济也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很多地方因为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而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为地方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同时,假期期间游客的消费也会直接为当地居民创造收入,并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假日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大对旅游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其次,要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保护,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它对我国的消费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同样存在弊端。
通过对假日经济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劳动供给曲线模型阐释假日经济的产生,并提出对于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使得假日经济真正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假日经济假日旅游黄金周旅游消费近年来,“假日经济”逐渐升温,但它是并非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一样是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概念。
“假日经济”这个名词是在经历了1999年的国庆假日,元旦春节假期,以及后来的清明端午中秋等小长假之后,才被媒体、报刊所炒作。
在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114天,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从而提升人们对假日经济的关注以及加强假日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及特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涵盖体系面十分广泛,基本上涉及了第三产业之中的大部分行业。
人们在节假日里集中性的消费大大地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消费这一方面,其涵盖面十分广泛,涉及政府、市场、消费者三方面的利益。
假日经济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消费主体的广泛性。
每一个阶层的人都会参与其中,参与的人数较多,消费量十分巨大;(2)消费数量的集中性。
在大的节假日,政府可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消费者的消费数量较大,数量较多;(3)消费方式的多样性。
主要是以旅游、娱乐、休闲、结婚等为主,也兼顾具有其他方式。
同时旅游经济不仅仅是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在假日经济中起着导向性的作用;(4)消费类型的休闲性、即兴性。
根据调查,休闲消费、即兴消费、礼品消费占假期消费的65%左右;(5)消费领域的全面性、综合性。
假日旅游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涉及各种行业。
浅析我国假日经济的效应及其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假日经济的效应及其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
摘要:本文从假日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出我国假日经济存在着主导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同时公众缺乏了解、商家反映不成熟而政府又欠缺引导的问题,基于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要从增强公众了解、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创新假日经济发展方式几个方面克服消极影响,将假日经济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一、假日经济对我国的效应分析假日经济伴随“黄金周”的产生而出现,已成为现阶段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它几乎涉及第三产业的全部行业,其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性,人们在节假日期间集中购物和消费,给市场注入活力、带动市场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方面贡献。
1、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模型Y=C+I+G,假日经济从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三个方面都增加了国民经济收入。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在国家假期期间所实现的商品零售总额已占全年商品零售总额的2/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2023)》指出,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40%以下。
表明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力去满足享受和发展的需求,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改变。
当今我国的外贸发展受到世界贸易摩擦的制约,投资过快又面临资源不均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启动国内消费、扩大国内市场的总需求对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具有重要作用,而假日经济发展是刺激国内消费、扩大消费内需的必要途径。
假期中的闲暇时间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加,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准了市场,它成为强有力的磁铁,引致了各个行业商家的投资,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乘数效应同时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假日经济分析
假日经济分析第一篇:假日经济分析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1999年9月,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
假日经济的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高。
我国已形成了每年114天的法定假日, 加以带薪休假, 意味着城市工作人口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假日状态,这对于任何商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旅游和商业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对假日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中,旅游市场接待人次约为3.62亿,较去年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4%,民航全国累计发送55926班次,运送旅客人数760.71万人次;铁路全国累计发送旅客6095万人次,同比增长9.4%。
长假期间,商家各出奇招,大部分采用打折、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量,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假日经济市场,仅有少数几家商场能营造出相应的节日主题商品。
假日经济的特点包括:时间集中,假日经济伴随着假期,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例如五一、十一等。
消费量大,假日期间的消费量,往往比平日有大幅度上升,有时候会达到几倍,部分商品的销售量甚至是平日销量的十几倍。
消费方式休闲化,假日经济表现出的消费热潮往往集中于餐饮、旅游、购物等领域,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假期里放松休闲的一种表现方式。
当前假日经济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1、假日经济具有盲目性。
很多消费者在不了解情况下就跟着他人或商家盲目旅游,更有些人就是为了凑热闹、赶潮流而加入了旅游的队伍,造成旅游场所人满为患,根本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论假日经济分析
论假日经济分析发布:yglww 浏览:456次一、假日经济概述1、假日经济定义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2、假日经济现状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而杭州市11家大商场销售总额达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2.7%。
在我看来,节日市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旺销的局面,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一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居民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其次,双休日及延长假期政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礼拜之久的长假,这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时间,也扩大了消费空间,人们有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选择出门旅游来放松心情、开阔眼界,或是去商场细心选购商品,在购物中寻得一份松弛,也愿意掏钱买一份舒心。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长见识,出去旅游观光,人们用在娱乐休闲方面的花费有了显著的增加。
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6.94亿人次外出旅游,出游率为56.4%,其中城镇居民的出游率则高达89.2%,外出旅游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如饮食业、交通业、土特产品业)的发展,去年国庆期间,仅短短五天,旅游部门赚了141个亿,铁路部门也沾光多赚了20个亿,假日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浅谈中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简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假日经济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假日经济包括旅游、文化娱乐、购物、餐饮等诸多方面,而其中又以旅游业最为突出。
然而,现在众多旅游地的商业化、过度开发,以及观念上盲目追求“人气”的倾向,都对中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报告将从五个角度来分析中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政策制定、开发建设、环保治理、文化传承和营销创新。
二、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方面,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 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通过减少税负,鼓励企业投资旅游业;加强旅游业的宣传,鼓励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
2. 改善质量监管的体制机制。
政府应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落实责任,加强对各类旅游模式的监管,避免不法商家利用假日经济快速赚取不义之财的情况发生。
3. 加强旅游地区的规划和管理。
政府应通过制订旅游地区的规划和管理,引导和控制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维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开发建设开发建设是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方面,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利用具有特色的项目。
政府和企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自然与人文特性,开发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项目。
2. 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开发要顾及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滥建过多的旅游设施,损害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3. 保持旅游地区的整洁和卫生。
政府和企业要大力投入旅游地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保证旅游客人出行、休闲的舒适环境,减少恶劣环境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四、环保治理环保治理是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环境治理。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地区的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对旅游设施的管控和执法。
2. 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为环境治理带来更多的科技支持。
假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其实,是这样的~ 黄金周,你心里的天安门 是这样的~
60 50 40 30 20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黄金周消费呈逐 近几年十一黄金周消费人数比 年上升趋势,由此可以推出,我国的 假日经济处于上升阶段。
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
10
0 2008 2009 2012 2013
给你个机会,节假日你会去干什么?
十一黄金周,你想怎么过?
旅游
逛街购物
朋友聚会
还是? 学习
⊙﹏⊙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网民朋友们是怎么度过他们的
“十一黄金周”(2008年数据)
再来看看2013年的数据
2013年,选择回家的人数却占据了主导地 位,这是为什么呢?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这是中国第14 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这次阅兵真是给了我们 不小的震撼。 所以大家只顾着看阅兵了,对消费 没什么兴趣了··· ···
(三)商业街休闲好去处。 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 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 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
凡事有利就有弊
以旅游行业为例:旅游业作为假日经济的主导行业,主要依赖旅 游景点、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相关服务部门和设施。 由于在假日期间游客数量骤增,游客对于资源、商品的需求远远大于 社会上的供给,所以部分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现降低服务标 准,甚至欺诈、哄抬物价等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假日经济整体 的健康发展。面对黄金周期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各地相关服务部门 和设施都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危局,不但无法保证服务质量,而且游 客投诉率明显上升。当整个旅游市场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增加,而供 给条件仅小幅暂时性地增加时,会导致旅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不但损 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挫伤了旅游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长 期可持续发展。 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商家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服务质量,不 能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长远,做到可持续,这点是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商家自觉维护秩序,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其次,各地 的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工作,维护好设施,积极调解,避免超负荷运 转,保证消费者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投诉和建议。以最优质的服务, 吸引消费者,为假日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假日经济论述
我国“假日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对策几年前《沪上春节市场消费热浪涌》、《过年“挤”得好热闹》等新闻报道把“假日经济”这个词汇展示给了商家和消费者。
从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这无疑对假日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周工作时间从48小时缩减到40小时和法定假日的增加又进一步掀起了“假日经济“的热潮。
一、假日经济的含义从经济学角度说,“假日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面对这一已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三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二、假日经济产生的背景“假日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出现。
美国在90年代初期,每周工作不足40小时,欧洲也出现每周工作30小时。
利用节假日组织狂欢活动、商家竞相促销已形成习俗。
如维也纳阳历新年十分热闹,上万人据记载斯杰凡普拉次广场倾听“世界之钟”,无论咖啡馆、酒吧,还是剧院、商店,到处都是狂欢的人群,商家的销售额猛增;大部分西方国家圣诞节前夕也都出现销售高峰。
在我国市场经济畅通以来节假日生意火爆若干年后,“假日经济”词汇才闪亮登场。
其出现的原因无外乎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已达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过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
假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假日经济具有集中性、短暂性、爆发 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经济发展与假日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为假日经济提供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也相应提升 ,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假日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假日经济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 用。
02
假日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效应
假日消费市场的特点
01
02
03
集中性
假日消费市场通常在节假 日期间集中出现,消费者 会选择在此时进行集中消 费。
多样性
假日消费市场涵盖了多个 领域,如旅游、餐饮、娱 乐、购物等,满足消费者 多样化候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消费 习惯和偏好上存在差异。
假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效应 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假日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效应 • 假日经济对旅游业的效应 • 假日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效应 • 假日经济对文化产业的效应 • 假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效
应分析
01
引言
假日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假日经济的定义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期间的消 费行为所引发的经济现象。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期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消费活动,刺激市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
本文将探讨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假日经济的优点1、推动经济增长。
假日经济通过刺激消费,促进商品销售和旅游业的繁荣,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假日经济不仅推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体育、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结构。
3、提高就业机会。
假日经济的繁荣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4、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假日经济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假日经济的弊端1、旅游环境破坏。
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影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交通拥堵。
节假日期间,旅游热门地点往往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
3、服务质量下降。
由于短时间内需求剧增,服务行业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4、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大量游客涌入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三、解决方案1、加强环境保护。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确保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交通管理。
政府应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疏导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4、保护传统文化。
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四、总结总体来说,我国假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存在旅游环境破坏、交通拥堵、服务质量下降和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交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保护传统文化等。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假日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旅游消费的好时机,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也带来了外汇的注入。
在这种趋势下,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值得深入分析。
1、拉动消费增长假期的到来,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到旅游景区,各类商业、服务行业瞬间迎来添加量。
这些新增消费能够刺激商业领域的繁荣,并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市场人口的流动性、即时性也有所提高,这种“促进提供”的机制由于消费需求的增加而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旅游、餐饮、交通、住宿等行业的收入的确在这段时间内大量增加,对拉动国内消费实现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拓宽就业渠道假期过后,服务业和金融业一般都会出现大量的新增差额。
由节日消费拉动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能够直接促进当地就业人口的增加,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旅游行业中,定点观光、导游服务、酒店住宿、餐饮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均衡运营,这些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机会随之而来。
长期来看,这类就业机会能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3、促进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文化娱乐,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假期这种“空闲”时间内,各项文化、娱乐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元宵灯会等民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愿望,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扬,使得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4、优化人民生活假日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不断变化,假日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随着人们富足程度的提高,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旅游项目,愈加趋向于多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社会体验性、娱乐性、参与性也逐渐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假日经济分析发布:yglww 浏览:456次一、假日经济概述1、假日经济定义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2、假日经济现状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而杭州市11家大商场销售总额达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2.7%。
在我看来,节日市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旺销的局面,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一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居民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其次,双休日及延长假期政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礼拜之久的长假,这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时间,也扩大了消费空间,人们有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选择出门旅游来放松心情、开阔眼界,或是去商场细心选购商品,在购物中寻得一份松弛,也愿意掏钱买一份舒心。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长见识,出去旅游观光,人们用在娱乐休闲方面的花费有了显著的增加。
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6.94亿人次外出旅游,出游率为56.4%,其中城镇居民的出游率则高达89.2%,外出旅游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如饮食业、交通业、土特产品业)的发展,去年国庆期间,仅短短五天,旅游部门赚了141个亿,铁路部门也沾光多赚了20个亿,假日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最后,我认为“假日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传统的消费心理。
中华民族有着节俭的传统,但逢年过节添衣置物、走亲访友提礼相送,也是一种传统,即使再困难的家庭,过年过节也总要买些新的东西来添几分喜庆。
而商家在此时推出的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既迎合了消费者讲求物美价廉,贪图便宜的心理特征,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是锦上添花,十分的适时有效,因而,商家和消费者两方面行为的共同作用,在节日期间构成了一个消费高潮。
“假日经济”的火爆给长久以来低糜不振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以至人们纷纷预测今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会止跌回升。
但这是否真的预示着人们开始愿意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消费了呢?在我看来,消费者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胃口”大开,只是上述四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单从销售市场来看,大幅度的折扣吸引了人们短期的集中消费行为,但人是理性的,人们不会从事无为的消费行为,假日的这种火爆消费现象,只是消费时间、区域移动上的变化,并没有激发新的需求。
且对商家而言,如此大幅度的折扣虽然增加了销售额,制造了暂时的一片繁荣景象,但对于利润,似乎是绝大多数商家都回避提到的。
所以,“火爆”现象的出现未必是好事,它并不一定预示着消费的增长。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政策变化比较快,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有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收入虽然增加了,但人们并不愿意把钱都花出去,而要把它们储蓄起来,作为教育、养老及一切意外发生的保证金,放在银行里。
所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增强人们对未来预期的确定性,是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不能仅满足于假日消费的火爆,因而要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
“假日经济”的最大收益者为旅游观光业和娱乐休闲业,长假解决了人们“没时间消费”的问题,击活了这两大行业的市场潜力,假日旅游出现了“独木桥”效应,各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数量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的出游要求。
但这种热闹场面到底能维持多久,这还是取决于旅游行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程度。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游客关于旅游服务的投诉逐渐增多,旅游信息的协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成为发展旅游市场的拦路虎。
以西安为例,去年春节期间,到该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剧增,各大饭店都被旅游团队占满,散客很难找到住处;而今年春节,西安市的各个大饭店为迎接散客,减少了对旅游团队的接待量,结果造成了散客由于担心住宿问题,数量反而有所减少,而各地旅行社又没办法组团去西安的尴尬局面。
春节期间,各大饭店的入住率平均仅60%,这种资源浪费完全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反映出旅游信息协调的重要性。
旅游是“假日经济”的助推器,应努力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二、以黄金周为例对假日经济展开分析从1999年到2008年,黄金周已经走过10个年头。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受争议,此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自1999年以来,黄金周就一直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大好时机。
从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黄金周”继续为吃、住、行、游、购、娱及众多衍生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虽然“黄金周”的运作还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取消之声不时有之,但“黄金周”仍然吸引人非议。
“七年之痒”拷问之下,黄金周何去何从?本文详细阐述了旅游黄金周的利与弊,从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期望。
1、黄金周的总体概括“黄金周”是1998年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而推出的一项经济活动或说制度安排。
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期,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低迷。
为解决难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均不太理想。
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利用假日到故宫视察,看到了假日消费市场高涨的场景深受触动。
很快,有关部门便提出了利用假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思路。
具体做法是把两个双休日和国家法定假日结合,形成一个比较长的假日时间。
到了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天。
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黄金周”。
现在“五一”已经调整为3天假期,但是“十一”黄金周仍然存在2、“黄金周”曾经风光无限(1)据了解,我国实行七年“黄金周”后,累计出游人数已达11.8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5亿元之多。
不可否认,“黄金周”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好机会,而且仍在扮演着“经济增长点”的角色。
但是,翻看近几年来的“黄金周”新闻,冷静思考“黄金周”的7年历程,从备受追捧到饱受争议,从运动式的旅游方式到给社会造成的供给压力,从服务质量下降而造成的大量投诉,从旅游业的盲目过度开发到对资源的破坏,“黄金周”遭遇的尴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黄金周”设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拉动经济扩大消费,营造所谓的“假日经济”。
现在看来,经过几个“黄金周”,并不能达到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经济出现不正常波动。
因为,“黄金周”仅仅是改变了消费时间和消费地点,从全年的消费总量来看,并没有得以改变。
因为,消费总量主要是由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的。
例如,“黄金周”导致消费者旅游或购物的增加,是商家利用了集中营销策略和消费者存在一定的盲目或非理性消费造成的。
五月“黄金周”,使当月销售额大量增加,但“黄金周”过后则出现连续几个月的消费急剧下降,十月“黄金周”也是如此。
由此看来,“黄金周”只是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时间,从全年看并不见得会增加多少消费总量。
(3)在现实生活中,“黄金周”更多地被人进行经济解读。
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发布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
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应当不止于经济。
“黄金周”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还有一点更重要,“黄金周”的实行改变了勤劳朴素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使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更加以人为本和愈加丰富多彩。
3、黄金周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由于缺乏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缺乏全国性的长时间全民统一放假模式管理,“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
难怪不少旅游者抱怨,“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不少否定“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方式的观点,包括也遭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质疑:“一窝蜂”的休假形式不从根本上改革,黄金周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低,并指出“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存在四大弊端。
(1)“黄金周”被限定于“十一”和春节,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使其与节日后旅游市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平稳的发展。
(2)“黄金周”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为适应对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3)“黄金周”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
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一种“一锤子买卖”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
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4)“黄金周”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市场之手化解矛盾(1)中国假期的特征。
中国的公众假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放假较为集中,而不是象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分散放假的形式。
分散放假可以大大提高国民享受假期的质量和水平,也免除了旅游行业和旅游设施出现的忙闲不均的现象。
目前,国内除去每周末两天假外,全国公众假期一年有10天,分别是元旦一天,春节、五一和十一各三天,这实际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上许多国家放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