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通讯第1课时
华益慰: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
北京军区总医院9层8号病房,躺着一位憔悴的老人。
7 3岁的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晚期胃癌,生命垂危。
惊雷滚滚,泪飞顿作倾盆雨,人们的心碎了――
他手术那天,医院野战医疗队正在郊外演习。
整整一上午,许多人拿着手机,焦急地等待着病理报告,山谷中一片肃静。
癌症患者刘菊荣老人,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来看望华益慰。
她说,就是爬,也要再看给我做手术的华医生一眼。
老红军罗文书来到病床边,华益慰睡着了。
老人搬来一把椅子,老泪纵横地守候着他。
病房门前,从天南海北赶来探望的人们络绎不绝地送来鲜花。
百合花、马蹄莲、沾着乡间泥土的野花……成片地盛开,成片地凋谢。
一名普通军医的病情,为何让那么多人如此牵肠挂肚?
从医56年来,华益慰用一把寻常的手术刀,划出一条璀璨的人生轨迹。
一名人民军医的道德光芒,在刀锋上熠熠闪耀!
“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冉桂芳的丈夫张秋海,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包”的故事:“我老伴9年前得了小肠癌,华主任给她做的手术。
我打心眼里感谢他,就包了1000元钱送给他。
华主任不要,我撂下红包就跑了。
后来,华主任好几次找我退那个红包,我还是老办法,拔腿就跑。
”
“后来,我们搬家了。
我寻思,这回华主任可找不到我了。
万万想不到,华主任的老伴张燕容找到我家,把一个存折交给我。
打开存折一看,是存了9年的1000元钱。
户主,是我的名字。
”
“张燕容说,当时你把钱撂下就走了。
总也退不掉,老华就把这个钱以你的名义存起来。
现在老华不行了,这个存折成了他的一个心病,他嘱咐我一定要找到你,亲手把存折交给你。
”
一个红包,华益慰退了9年,垂危之际依然念念不忘!
“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这是华益慰常说的一句话。
他一辈子不收一个红包,用一生不渝的执着,坚守着道德操守的高地。
“不光要救病人一条命,也要帮病人一家人”
正是麦收时节。
一位朴实的农民,听说华主任快不行了,说:“我要去看他,麦子不收了!”
那年,他只带了3000元钱来北京手术。
可是,一个肠吻合器就要四五千元。
华益慰说:“算了,我用手来缝。
”
手术那天,年逾古稀的华益慰趴在无影灯下,多干了半个小时,缝合的刀口光滑又平整,
一点不比用吻合器差。
最后算账,还剩180元,这位农民乐滋滋地说:“回家的路费有了!”
他哪里知道,一个复杂的肠道手术,吻合器少则用一个,多则要用三四个。
尽管使用吻合器可以节省手术时间,但为了给经济困难的患者省钱,华益慰常常不用一个吻合器,完全靠手工缝合。
这样,他就要在手术台上多站一两个小时。
后来,这位农民来医院复查,和护士一聊天,才知道自己为啥花钱这样少……
56年从医,华益慰常常见到一些贫困的外地患者,把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数了又数。
他常说:“这些病人贫病交加,不是万般无奈不会到北京来住院求医。
我们将心比心,为他们精打细算,不光是救患者的一条命,也是帮他们一家人!”
“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
华益慰的微笑是一个“品牌”,他的同事们称之为“华氏微笑”。
在病人床边,经典的“华氏微笑”,常常伴着华益慰一生重复无数遍的嘱咐:“明天我们就要给您手术了,放心,别紧张。
手术后伤口有点疼,别怕疼,有痰咳出来,多翻身……”
微笑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
操守的背后,是一颗慈爱的心灵。
他常说:“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
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把门轻轻关上。
每次给患者检查,他总是先把听诊器在掌心捂热,再接触病人。
冬天,他先把双手搓热,再给患者触诊。
给病人体检,不该暴露的地方,他一定给病人遮盖着……
看似无意却有情。
一名人民军医,用毕生不渝的操守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56年的行医生涯,画了一个光彩的句号!
我的老师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
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
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
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
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