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组织应该遵循六大原则
民间公益组织章程

民间公益组织章程第一章组织性质与宗旨本组织定名为“XX民间公益组织”,是一个由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和团体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地方性社会组织。
本组织旨在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推动社区进步,提高公众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第二章活动范围与项目本组织的活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发起和组织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开展环保宣传,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教育和培训公众,提高公益意识和公益参与能力;发起和参与国内外公益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会员管理与构成本组织的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申请成为会员需符合一定条件,并经过组织审查通过。
会员享有参与组织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等权利,同时需履行遵守组织章程、参与活动、缴纳会费等义务。
第四章组织结构与职责本组织设立理事会、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各自职责如下:理事会:负责制定和修改章程,审议重大事项,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执行机构:负责实施理事会的决策,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管理组织日常事务;监督机构:负责对组织财务和运营进行监督,确保组织的公开透明和合规运营。
第五章资金来源与使用本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会费、捐赠、政府资助、项目收入等。
资金使用需符合组织宗旨和活动范围,经过理事会审议通过,并接受监督机构的监督。
第六章财务监督与报告本组织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负责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
财务机构需定期向理事会和监督机构提交财务报告,确保财务的公开透明和合规性。
同时,组织将定期向公众发布财务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章合作与伙伴关系本组织积极寻求与其他公益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组织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伙伴关系,共同实现公益目标。
第八章章程修改与终止本章程的修改需经过理事会审议通过,并经过会员大会的批准。
本组织的终止需经过理事会审议通过,并经过会员大会的决议。
终止后,组织将依法进行清算,妥善处理剩余财产。
慈善公约内容

慈善公约内容一、引言慈善公约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
本公约的目的是明确慈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慈善行为的原则1. 尊重和关爱他人:慈善行为应基于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原则,不歧视、不伤害他人的权益,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2. 公正和透明:慈善行为应遵循公正和透明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捐款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3. 诚实和守信:慈善行为应诚实守信,不得故意虚假宣传,不得挪用捐款,确保捐款人的捐款得到妥善使用。
4. 可持续发展:慈善行为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慈善项目能够长期持续运行,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慈善行为的具体要求1. 慈善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合法登记,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 慈善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捐款的使用符合公约要求,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财务报告。
3. 慈善机构应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社会难题,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4. 慈善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捐款管理制度,确保捐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慈善机构应加强与其他慈善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6. 慈善机构应注重慈善项目的评估和监测,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7. 慈善机构应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四、慈善行为的奖励与惩罚1. 对于遵守公约的慈善机构和个人,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其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2. 对于违反公约的慈善机构和个人,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责令改正、暂停资质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慈善公约的监督与评估1. 慈善公约的执行由相关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机构应定期对慈善机构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公约的有效执行。
2.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慈善公约的监督工作,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公约的全面实施。
慈善组织章程

慈善组织章程
第一条为了加强慈善事业的组织和管理,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设立本慈善组织。
第二条本慈善组织的名称为“**慈善基金会”,简称“**基金会”。
第三条本慈善组织的宗旨是追求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第四条本慈善组织的运作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秉持自愿、无偿、互助的精神。
第二章组织形式
第五条本慈善组织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六条本慈善组织的所在地为**市。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本慈善组织设理事会、监事会和秘书处。
第八条理事会是本慈善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组成。
第九条监事会是本慈善组织的监督机构,由监事长、副监事长和监事组成。
第十条秘书处是本慈善组织的执行机构,实行秘书长负责制。
第四章会员
第十一条本慈善组织设会员,会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二条会员应当遵守本组织章程,支持和参与本慈善组织的活动。
第五章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本慈善组织的财产全部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赞助。
第十四条本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应当公开、透明、规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本慈善组织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财务报告和审计。
第六章章程修改和解散
第十六条对本组织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同意,并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本组织解散,须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同意,并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本组织解散时,其财产应当依法处理并用于公益事业。
公益组织管理制度范本

公益组织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益组织的管理,保障公益组织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登记的各类公益组织。
第三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条公益组织的管理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机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
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成员应当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公正性。
第六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的决策。
执行机构负责人应当由理事会或者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七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监督机构,负责对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和执行机构的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监督机构成员由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指定。
第八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
工作机构设置应当根据组织的业务需要合理配置。
第三章财务管理第九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状况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公益组织应当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公益组织应当合理使用捐赠财产,不得私分、挪用或者侵占。
第四章活动管理第十二条公益组织应当明确其业务范围和活动目标,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
第十三条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信、互助的原则,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他人参与。
第十四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参与者和受益人的安全。
第五章人才引进与培训第十五条公益组织应当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第十六条公益组织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组织成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第六章自律与监督第十七条公益组织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发生。
第十八条公益组织应当接受政府、社会和会员的监督,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
NGO筹款的十项基本原则

NGO筹款的十项基本原则在中国特殊的文化、社会环境下,评价一次NGO筹款行为是否成功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是否筹集到目标资金;二是机构的形象是否被有效推广,公共关系网络是否得到稳固或扩大,综合能力水平是否得以提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众对筹款行为的认知度、观念的变化和参与情况。
为了达成这些筹款目标,不同的组织都会根据其不同的理念、文化,确定不同的筹款原则。
但是,NGO组织在筹款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应是相通的。
第一,要有明确的理念和使命,不能为了筹款放弃或背离机构的理念,相反要把筹款作为推广机构理念、使命的根本途径。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资金固然重要,但任何筹款行为都不能有违机构理念。
通行不能接受的捐助包括:军火商的捐助、非法来源的捐助、违背宗旨和事业的捐助、违反受益者意愿的捐助、不道德的捐助等,因为这些钱的来源对人类社会进步是有害的。
如果接受了这些资金,公众就会对机构的使命产生怀疑,失去对机构的信任。
另外,需要谨慎对待的捐助包括:具有宗教色彩的捐助、具有政治色彩的捐助、商业公司的捐助、附带额外要求的捐助等。
第二,透明性原则。
在世界各地,捐款人都担心贪污和资金的滥用。
显然,非营利性组织必须依法登记,合法筹款,并接受由不付薪水的志愿人员组成的相关委员会(如理事会等)的监督;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严格控制维持其自身运转的支出比例,还必须向公众及时提供、公布年度财务报告以及定期的项目工作报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控制和降低营运成本很重要,但不能忽视对组织能力的投资。
第三,志愿者参与的原则。
许多有关调查表明,参加NGO组织志愿活动的人捐出的钱可能更多。
为了适应某些志愿者的需求,一个发展中的组织必须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设计志愿者参与组织活动的机会,有计划地接纳志愿人员参与组织的工作特别是筹款工作,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有关研究表明,社区内的志愿者参与越多,组织的声誉就越好,组织在社区内的筹款工作就会做得越成功。
爱心公益协会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爱心公益协会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爱心公益协会的组织建设,明确协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协会的运作和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爱心公益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自愿成立的社团组织,旨在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倡导爱心互助。
第三条协会的宗旨:爱心互助,关怀社会;协会的口号:伸出你的双手,传递爱的力量。
第四条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义务助学、关爱孤寡老人、帮扶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
第五条协会的管理原则:公开、公平、公正、互利互惠。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协会设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每个职务设一人。
第七条协会设立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组成。
第八条协会设立监事会,由监事长、副监事长组成。
第九条协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分会、支部、工作组等。
第三章会员资格及权益第十条会员是指自愿加入爱心公益协会的单位或个人。
第十一条协会会员按照入会时间和贡献程度分为普通会员、优秀会员和荣誉会员。
第十二条会员享有参与协会组织的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等。
第十三条会员参与协会活动时,应积极配合,遵守协会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优秀会员享有协会表彰奖励和参与决策权。
第十五条荣誉会员享有协会的特殊待遇和参与指导权。
第四章会费及财务管理第十六条协会设立会费,用于支持和开展协会的各项活动。
第十七条会费的缴纳原则:自愿、公平、透明。
第十八条协会设立财务专员,负责会费的收支管理,并定期向会员公布财务情况。
第十九条协会财务报表应定期进行审计,并对外公示。
第二十条协会应保证会费使用的透明度,及时向会员公布活动经费的支出情况。
第五章协会活动第二十一条协会应定期组织公益活动,鼓励会员参与,传递爱心。
第二十二条协会活动须提前发布公告,会员按规定参与。
第二十三条协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六章纪律建设第二十四条协会成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第二十五条协会成员应保守协会的商业秘密和内部机制,不得泄露或利用为个人谋取私利。
公益组织_规章制度_范本

公益组织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益组织的运作,保障组织合法权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公益组织是以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第四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公开、透明的原则,注重实际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是组织的决策机构,负责组织的发展方向、重大事项决策等。
第六条理事会成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专业能力和热心公益的精神。
第七条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需要时,可以随时召开。
第八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执行理事会决策。
第九条执行机构成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十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监事机构,监事机构负责对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保障组织的公开、透明。
第十一条监事机构成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监督能力。
第三章公益活动第十二条公益组织应当依据章程从事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应当符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第十三条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前,应当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公益组织开展活动时,应当注重实际效果,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五条公益组织开展活动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财务管理第十六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
第十七条公益组织应当设立独立的财务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的安全、透明。
第十八条公益组织应当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信息披露第十九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第二十条公益组织应当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开组织的运作情况、活动进展、财务状况等信息。
爱心组织管理制度

爱心组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爱心组织的管理行为,促进其健康、持续、有序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爱心组织应当依法依规、自愿、平等、有序地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倡导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爱心组织应当积极发挥组织力量,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条爱心组织应当依法依规,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尊重人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受助对象的隐私和自愿原则。
第五条爱心组织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第六条爱心组织应当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组织发展战略、确定重大事项,实现组织目标。
第七条爱心组织应当设立专业化部门,包括财务部、项目部、宣传部等,分工明确,做到各司其职。
第八条爱心组织应当设立监督机构,负责监督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受捐款、物资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第三章组织人员第九条爱心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确保人员的合规从事公益慈善工作。
第十条爱心组织应当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一条爱心组织应当建立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保障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章资金管理第十二条爱心组织应当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收支,确保捐款、捐赠及其他款项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第十三条爱心组织应当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捐款的公开透明。
第五章项目管理第十四条爱心组织应当建立项目管理制度,进行项目策划、实施、监控与评估,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爱心组织应当根据受捐对象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方案,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与影响。
第十六条爱心组织应当建立爱心志愿者队伍,动员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
第六章宣传与合作第十七条爱心组织应当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慈善公益事业的意义,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慈善会规章制度有哪些内容

慈善会规章制度有哪些内容第一条总则1. 慈善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其宗旨是救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慈善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3. 慈善会以会员为主体,由会员自愿参加,并遵守本规章制度。
4. 慈善会实行民主管理,尊重会员的意见和权利。
第二条组织结构1. 慈善会设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
2. 慈善会设立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监事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督慈善会的运作。
3. 慈善会设立理事会,由理事组成,理事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负责慈善会的日常管理。
第三条会员权利和义务1. 会员有权参与慈善会的各项活动,享受慈善会提供的服务。
2. 会员有权向慈善会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决策,监督慈善会的运作。
3. 会员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尊重慈善会的决定,不得损害慈善会的利益。
4. 会员应当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第四条活动内容和方式1. 慈善会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善款,用于救助弱势群体,支持慈善项目。
2. 慈善会组织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
3. 慈善会定期组织慈善活动,宣传慈善理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4. 慈善会不得利用慈善名义谋取私利,不得违法违规。
第五条资金管理1. 慈善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确保资金安全。
2. 慈善会应当定期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 慈善会应当对募捐资金和项目资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合理使用。
第六条内部监督1. 慈善会应当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理事、监事等人员的监督。
2. 慈善会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慈善会应当接受外部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七条外部合作1. 慈善会应当积极开展外部合作,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
2. 慈善会应当互相支持,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3. 慈善会不得与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组织合作。
第八条纠纷解决1. 慈善会应当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妥善解决会员之间的纠纷。
公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公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益社会组织的管理行为,加强公益事业的组织和协调,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公益社会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慈善机构、民间公益组织等。
第三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条公益社会组织的管理应当以公益为宗旨,坚持诚实守信、合法合规原则,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益社会组织的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原则,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六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
第七条董事会是公益社会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策、监督组织的工作,任期一般为三年,可以连任一届。
第八条理事会是公益社会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任期为三年,可以连任。
第九条监事会是公益社会组织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组织的财务和行政活动,任期为三年,可以连任。
第十条公益社会组织的管理机构应当设置专职的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履行管理职责。
第三章组织运行第十一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透明化、责任化。
第十二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定期组织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会员制度,完善会员权益保护机制,激励会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十四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依法开展公益募捐活动,确保募捐款项和物品的合法合规使用。
第十五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对公益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开展,提高项目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第四章财务管理第十六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程序和责任人。
第十七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财政规定,规范收支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确保财务安全和合规性。
第十八条公益社会组织应当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公布财务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爱心公益协会规章制度(二篇)

爱心公益协会规章制度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____爱心公益社团由热爱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志愿者共同参与,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开展系列的帮扶和救助工作;第二条我们提倡从点点滴滴做起,用我们真诚的心,来呼唤无限的爱,进而帮助更多的特困群体;第三条动员和____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多种公益活动,有计划性地募集善款善物,并实施慈善救助行为;以____爱心公益社团及下属分部为主体网络(来进行搜集和发布信息),凝聚爱心力量,联合爱心群众和各行业公益性____,共同携手,将民间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更加活跃。
第四条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应当遵循自愿、透明、公开、节俭和非盈利性的原则。
第五条服务范围包括慈孤助学、敬老扶弱、扶残济困、心理干预、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性活动;第六条各项慈善公益活动,以广大爱心群众和社团成员为基础,接受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社团成员第七条:社团成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自愿参与本社团____的公益活动;(二)年满____周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具有责任心和相应服务能力,拥护本____权益,并严格按照____爱心公益社团章程规定开展工作。
第八条。
建立社团成员准入制度。
社团成员应当向本社团所属陌陌总群及各分群申请加入,经群管理员批准后加入,共同参与本社团____的公益活动本____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招募临时义工,并在理事会备案。
第九条:社团成员享有如下权利:(一)自愿加入或者退出____;(二)参加本____开展的公益活动;(三)对于本____的活动可自愿选择性参加;(四)请求本____帮助解决在公益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五)对本____提出建议、批评与监督;(六)有困难时优先享有本____提供的相应服务。
第十条:社团成员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本____的章程;(二)多渠道搜集有关信息,搜集帮助对象的详实资料,并及时上报;(二)不得向助对象收取报酬或者借钱、借物、谋取其他利益;(三)对帮助对象的隐私予以保密;(四)不得以社团成员或本____的名义____或参与违____律或本社团章程原则的活动。
社会公益性组织规章制度

社会公益性组织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管理,在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保障其正常运转,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会公益性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的为公益目的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公益基金会、慈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
第三条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条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管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资金使用透明,活动合法合规。
第五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坚守社会责任,尊重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第六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遵守自愿原则,尊重成员的意愿和权利,保障成员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第七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规范活动行为,提高组织效益,推动组织发展。
第八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加强对组织成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成员素质和能力,确保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社会资源,促进组织发展。
第十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充分保护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捐赠和资助行为的安全和可靠。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十一条社会公益性组织设立董事会或理事会,行使最高权力,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社会公益性组织设立监事会或监督委员会,监督组织的运行,保障组织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十三条社会公益性组织设立秘书处或办公室,负责组织日常事务,执行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决定。
第十四条社会公益性组织设立专业委员会或工作组,协助组织开展具体工作,提升组织专业水平。
第十五条社会公益性组织设立财务部门或财务委员会,管理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保障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十六条社会公益性组织设立积极分子联谊会或志愿者组织,动员和组织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活动。
第十七条社会公益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公益组织宗旨和理念,四字概括

公益组织宗旨和理念,四字概括公益组织的宗旨和理念是这些组织成立的出发点和核心,它们对于组织的目标、行动方式、效果和影响等方面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下面是对公益组织宗旨和理念的四字概括:公益宗旨:公信力、尊重、平等公信力是公益组织存在的基石,是公益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
公信力包括组织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可信度。
一个有公信力的公益组织应该能够向公众展示它的工作成果和目标,保持透明度,让公众了解组织的运作和成就。
同时,公益组织也需要保持公正性,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权益的平等保障。
尊重是公益组织处理利益关系和权利分配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公益组织的行动应该基于对个体和群体的人权尊重,以及对待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人的尊重。
这意味着公益组织需要倾听受助者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尊严,不侵犯他们的基本权利。
平等是公益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在处理资源分配、权益保障和社会机会的问题上,公益组织应该遵循平等原则,减少歧视和不公平现象,为社会的每个人创造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公益理念:社会责任、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是公益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组织应该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行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人本主义是公益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人类价值的重要性。
在处理社会问题和行动时,公益组织应该把人放在首位,关注个体的尊严和发展,关注人的情感和需求,重视人的力量和贡献。
可持续发展是公益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它关注的是长期的发展和效果。
在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公益组织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衡,以及未来的可延续性。
以上是对公益组织宗旨和理念的四字概括。
这些概括性词语反映了公益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指导原则,也提醒了我们在公益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这些宗旨和理念,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方法,以实现公益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公益组织的管理制度

公益组织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益组织的管理制度,提高公益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公益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益组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法律依据:本管理制度的制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公益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第四条管理目标:本管理制度旨在建立健全公益组织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管理原则:遵循服务为本、责任为先、协作共赢、制度约束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公益组织设立理事会、办公室、运营部、项目部、财务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
第七条理事会是公益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八条办公室是公益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九条运营部负责人员招募、培训和管理,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第十条项目部负责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财务部负责组织资金的管理、审计和报表的制作。
第十二条宣传部负责公益组织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第三章职责权限第十三条理事会的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体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十四条办公室的职责是执行理事会的决策,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日常管理和协调各部门工作。
第十五条运营部的职责是负责人员的招募、培训和管理,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第十六条项目部的职责是负责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财务部的职责是负责组织资金的管理、审计和报表的制作。
第十八条宣传部的职责是负责公益组织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九条组织的重要决策需经过理事会讨论和表决,确定后交由办公室执行。
第二十条项目部根据理事会的决策制定具体项目方案,交由办公室审批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财务部负责筹集和管理组织的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二条运营部负责人员的招募和培训,确保组织的运转和人员的素质。
公益组织管理制度

公益组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益组织的管理行为,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公益组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注册成为公益组织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妨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公益组织应当依法设立决策机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证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运转。
第六条决策机构是公益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责是决定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
第七条管理机构是公益组织的日常管理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监督机构是公益组织的监督机构,其职责是监督公益组织的运行,确保公益组织依法开展活动。
第九条执行机构是公益组织的执行机构,其职责是执行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工作任务。
第十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第三章经费管理第十一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依法合规开展公益活动,规范使用和管理经费。
第十二条公益组织应当规范经费的来源和用途,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第十三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分配经费,确保公益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十四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报告和审计制度,确保财务的透明和规范。
第十五条公益组织应当强化对经费的监督和审查,加强对经费使用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十六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法合规开展公益活动,规范招聘、培训、激励和考核工作。
第十七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第十八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和福利保障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简述慈善组织应当符合的条件。

慈善组织应当符合的条件
慈善组织是一种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和物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个慈善组织,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非营利性。
慈善组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其所有的收入和财产都应当用于公益事业,不得用于个人或者私人企业的分红或者其他形式的私利。
2. 公益性。
慈善组织的活动应当针对社会公共利益,以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
其项目和活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
3. 组织结构。
慈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包括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等,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同时,慈善组织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组织的公正、透明和公开。
4. 财务管理。
慈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慈善组织的经费使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节约、高效的原则,确保所有的支出都用于公益事业,不得用于个人消费或者其他形式的私利。
5. 社会信誉。
慈善组织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以诚信、专业、高效、公开的服务形象面对公众。
慈善组织还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不断扩大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第四条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五条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他用。
第六条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公益性社会团体受赠的财产及其增值为社会公共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
第八条国家鼓励公益事业的发展,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给予扶持和优待。
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
对公益事业捐赠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
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二章捐赠和受赠第九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选择符合其捐赠意愿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进行捐赠。
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
第十条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赠。
本法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本法所称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第十一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接受捐赠,并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对捐赠财产进行管理。
村级公益慈善规章制度内容

村级公益慈善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级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管理,规范慈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村级公益慈善事业是在村级范围内,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公益、帮助弱势群体为宗旨,依法、诚信、公开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和慈善捐赠行为。
第三条村级公益慈善事业应依法开展,遵循自愿、公开、透明、慈善为本、公益为先的原则,注重慈善事业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条村级公益慈善事业应当与公益事业相衔接,依托乡村文化、历史传统,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有序发展。
第五条村级公益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应当健全,公益慈善组织应当依法注册、规范办事,明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公益慈善活动的监督和评估。
第六条村级公益慈善事业的工作重点包括:慈善救助、扶贫济困、医疗教育、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领域,倡导倡导公益慈善行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第七条政府应当加强对村级公益慈善事业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公益慈善事业的政策体系,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第八条禁止利用村级公益慈善事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利用公益慈善事业进行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活动。
第九条对于违反慈善法规章制度、侵犯公益慈善事业成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确保公益慈善事业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村级公益慈善组织的设立和登记第十条村级公益慈善组织应当遵循依法自愿、公开透明的原则,经村级民主自治组织批准设立,向当地慈善事务部门递交相关申请材料,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村级公益慈善组织的名称应当与其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
第十二条村级公益慈善组织应当设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主要负责人和部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村级公益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慈善活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成果反馈,接受社会监督。
公益组织规章制度

公益组织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益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保障公益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循公益原则,依法开展公益事业,不得谋取私利。
第三条公益组织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道德风尚,加强自律管理。
第四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岗位,健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公益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公益组织设立理事会,成员由公益组织创始人或代表单位委派产生,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
第七条理事会是公益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益组织的重大方针和政策。
第八条公益组织设立秘书处,负责具体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工作,由秘书长领导。
第九条公益组织可以设立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小组,以便更好地开展特定的公益项目和服务。
第十条公益组织可以设立志愿者团队,吸纳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三章职责和权利第十一条理事会有权决定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审议和批准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理事长有权主持理事会会议,签署公益组织的重要文件和合同。
第十三条秘书长负责指导和管理公益组织的日常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
第十四条工作小组负责开展特定领域的公益项目,组织相关的活动和培训。
第十五条志愿者团队有权参与公益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享受相应的权益和待遇。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六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第十七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
第十八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公益项目的进展和财务状况。
第十九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任免和考核标准,确保工作人员的公正和专业。
第二十条公益组织应当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对公益项目和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
第五章违规和处罚第二十一条公益组织发现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发展慈善 注意事项 原则

发展慈善注意事项原则一、引言慈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够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能够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文明程度。
在发展慈善事业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和原则,以确保慈善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二、注意事项2.1 合法合规慈善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在筹款、资金管理、项目执行等方面,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同时,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接受监督和审计。
2.2 透明公开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公开筹款、资金使用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公开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只有让公众了解慈善组织的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参与。
2.3 效益评估慈善活动应当进行效益评估,确保资金的最大化利用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评估可以帮助慈善组织及时发现问题,优化项目执行,提高工作效率。
2.4 风险管理慈善组织应当重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慈善活动的风险,保障慈善资金的安全,提高慈善组织的可信度和可持续性。
三、原则3.1 公益导向慈善活动应当以公益为导向,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慈善组织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公益价值进行项目规划和资源配置,确保慈善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2 创新驱动慈善组织应当积极推动创新,寻找新的慈善模式和项目,提高慈善活动的效率和影响力。
创新可以帮助慈善组织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解决社会问题。
3.3 合作共赢慈善组织应当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可以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慈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4 社会参与慈善活动应当鼓励社会参与,发挥公众的力量。
通过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可以扩大慈善的影响范围,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论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通过遵守合法合规、透明公开、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注意事项,以及公益导向、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和社会参与等原则,可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公益组织应该遵循六大原则一公开透明原则
对民间公益组织来说,其组织运作的公开、公正、透明是组织的生命。
民间公益组织之所以能凝聚人心、吸引公益资源,完全依赖于组织的公开透明的社会公信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离开了这两条,公益组织将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
公益组织的公开透明包括组织理念和宗旨的公开透明、财务运作的公开透明、组织结构的公开透明、内部运作的公开透明。
二开放性原则
一个好的公益组织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它会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社会资源。
能依靠自身的机制不断发展和创新。
公益组织的领导者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公信力,吸引和凝聚志愿者。
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胸怀,能够容纳和友好相处各种观点、各种性格、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在成员之间寻找最大的公约数,力争在普通道德水平上,让更多的人能够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公益服务。
要不断强化人本意识,尊重志愿者的权利和选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一个开放的公益组织才是有活力、有自省精神和自我完善能力的组织。
三资源节约和保护原则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可贵的,志愿服务的资源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还是短缺的。
因此,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珍惜志愿服务的资源,保
护志愿服务的资源,才能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者在策划活动中必须评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不能不计成本地动辄就大规模动员志愿服务人员。
公益组织在活动中应该考虑志愿者在活动中的基本需求,对志愿者个人在活动中必须的经济支出,如食宿、交通费等原则上应该补助或补偿。
四民主原则
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必然是对其领导者严格要求,对其“公权力”进行严格限制,而对基层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充分尊重的组织。
而一个封闭专治的组织会恰恰相反。
眼下民主精神已经作为核心价值成为世界的普世价值。
民间公益组织尤其应该把民主意识贯彻到工作的始终。
从制度建设、组织决策、负责人任命、活动运作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吸引最广泛的民意参与,努力实现观念民主、制度民主、方法民主,才能保障各种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公益组织的领导集体要始终依靠基层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会员、依靠会员,各项决定决策要建立在充分的民主基础之上。
要宽容兼容,豁达开朗,永不回避和排斥新的事物。
应该敞开胸怀,不拒细流,广开言路,开门纳谏。
五正确社会定位原则
国家制度,譬如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始终应该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坚机制。
就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而言,在这里体现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权利。
有组织的慈善事业应该处于拾遗补缺的地位。
它只应在国家和社会一时没有顾上或顾及
不到的角落发挥作用,作为国家制度之外进行拾遗补缺的必要补充,其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氛围,传播社会文明和爱心”。
公益组织应该正确定位,那种以为公益组织可以“铲尽人间不平事,匡扶天下济苍生”的想法是错误的。
六协作和合作原则
志愿者之间的相互支持能够形成他们的同类意识,能够激起他们更强大的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力量。
志愿者组织之间进行交流协作,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享志愿服务的成果,相互学习以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当志愿者发现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有更多同行者在实践时,他们也会产生更大的力量,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志愿精神,也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实现自我完善。
志愿者组织之间应该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将公益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肩负起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携手合作,广播大爱。
真正做到“善行天下,爱心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