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经典综合题精品教案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经典教学案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一、二次函数的系数问题【例1】 ⑴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判断a ,b ,c ,24b ac -,2a b +,a b c ++,a b c -+的符号.⑵(福州)如下右图所示,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经过点()12-,坐标分别为1x ,2x ,其中121x -<<-,201x <<,下列结论:①420a b c -+<;②20a b -<;③1b <-;④284b a ac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 .3个 D .4个【巩固】 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图像如图所示,试判断24a b c a b c a b c b ac ++-+-、、、、、的符号. 【例2】 (甘肃)如图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给出下列说法:①0ab <;②方程20ax bx c ++=的其中一根为x=-1;③a+b+c=0; ④当1x >时,y 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⑤当0y >时,13x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_______.(请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巩固】(湖北黄石)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0a b c ++<;②1a b c -+>;③0abc >;④420a b c -+<;⑤1c a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例3】 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① 0abc >;②b ac <+;③ 420a b c ++>;④ 23c b <;⑤ ()a b m am b +>+,(1m ≠的实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巩固】(08天门)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0abc >;②20a b +>;③0a b c -+<;④0a 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例4】 已知函数2y ax bx c =++(0a≠)的图象,如图所示.求证:22()a c b +<【例5】 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并设|||||2||2|M a b c a b c ab a b =++--+++--则() A .0M > B .0M =C .0M <D .不能确定M 为正,为负或为0【例6】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求a 的取值范围【巩固】 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的一段图象如图所示.⑴确定a 、b 、c 的符号;⑵求a b c ++的取值范围.【例7】 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OA OB =,求abc 的取值范围.二、二次函数图像特征【例8】 (09烟台)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24y bx b ac =+-与反比例函数a b cy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例9】 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开口向下,顶点在第一象限,抛物线交于y 轴的正半轴;则点⎪⎭⎫ ⎝⎛b c a P ,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例10】 ⑴(09湖北荆门)函数1y ax =+与()210y ax bx a =++≠的图象可能是( )(2) (09兰州)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mx m =+和函数222y mx x =-++(m 是常数,且0m ≠)的图象可能..是【巩固】(09嘉兴)已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象有可能是( )ABCDDCB A 0≠a ax y =2ax y =1. ⑴ 下左图所示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则一次函数by ax c=-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⑵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下右图所示,试求a b c ++的取值范围.⑶(2008天津)已知,如图所示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则一次函数y ax bc =+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 (09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0ac >①;②方程20ax bx c++=的两根之和大于0;y ③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0a b c -+<,其中正确的个数(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3. (1) 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其中a 是正整数)的图象经过点()14A -,和()21B ,,且与x 轴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b c +的最大值.(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一部分如下图,求a 的取值范围.4. ⑴ 函数22(1)1y x =---的图象可由函数22(2)3y x =-++的图象平移得到,那么平移的步骤是( )A. 右移三个单位,下移四个单位B. 右移三个单位,上移四个单位C. 左移三个单位,下移四个单位D. 左移四个单位,上移四个单位 ⑵ (07萧山)二次函数2241y x x =-++的图象如何移动就得到22y x =-的图象( )A习题精讲A.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上移动3个单位.B.向右移动1个单位,向上移动3个单位.C.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D.向右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2.如图,抛物线y=12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A(-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3)点(0)M 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MC+MD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三、相似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例1】(2007年北师大附中期末试题)如图,D、E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且AD AC⋅=AE AB⋅,求证:ADE B∠=∠.巩固: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DE=∠ACE, ABC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4倍,6AC =,求DE 的长.A ED CBA EDC。
圆、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经典综合题精品教案
相似、圆、二次函数---◆◆◆综合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 (培优)【1】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O 于E ,EF ∥BC 且交AC 延长线于F ,连结CE.求证:(1)∠BAE=∠CEF ;(2)CE 2=BD ·EF.【2】如图,△ABC 内接于圆,D 为BA 延长线上一点,AE 平分∠BAC 的外角,交BC 延长线于E ,交圆于F.若AB=8,AC=5,EF=14.求AE 、AF 的长.BC FEAD O.ABD CEF【3】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1)弦长AB等于▲(结果保留根号);(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相似、圆、二次函数---◆◆◆综合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 (培优)【4】如图,在ABC △中90ACB ∠=,D 是AB 的中点,以DC 为直径的O 交ABC △的三边,交点分别是G F E ,,点.GE CD ,的交点为M,且ME = :2:5MD CO =.(1)求证:GEF A ∠=∠.(2)求O 的直径CD 的长.【5】如图右,已知直线PA 交⊙0于A 、B 两点,AE 是⊙0的直径.点C为⊙0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
(1)求证:CD 为⊙0的切线;(2)若DC+DA=6,⊙0的直径为l0,求AB 的长度.第9题图【6】相似、圆、二次函数---◆◆◆综合精品教案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 (培优)【7】如图,已知⊙O1与⊙O2都过点A,AO1是⊙O2的切线,⊙O1交O1O2于点B,连结AB并延长交⊙O2于点C,连结O2C.(1)求证:O2C⊥O1O2;(2)证明:AB·BC=2O2B·BO1;(3)如果AB·BC=12,O2C=4,求AO1的长.【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0),以OA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点B是该半圆周上一动点,连结OB、AB,并延长AB至点D,使DB=AB,过点D作x轴垂线,分别交x轴、直线OB 于点E、F,点E为垂足,连结CF.(1)当∠AOB=30°时,求弧AB的长度;(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4题图相似、圆、二次函数---◆◆◆综合精品教案 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 (培优)【9】 如图(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边AB 在x 轴上,且OA OB >,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若点C 的坐标为(02),,5AB =,A 、B 两点的横坐标A x ,B x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 x n -++-=的两根.(1)求m 、n 的值;(2)若ACB ∠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交x 轴于点D ,试求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3)过点D 任作一直线l '分别交射线CA 、CB (点C 除外)于点M 、N .则11CM CN+的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图(3)l '【10】如图l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在x轴上,AB=10.以AB为直径的⊙O’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连接BC,AC。
圆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 教学设计
圆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教学设计1.题型地位分析以考纲规定,“几何综合题”为数学解答题(三)中出现的题型,一般出现在中考考卷的第 24 题,而近几年来都是以圆为主体图形来考察几何证明。
近六年广东省中考数学第 24 题的考查概况如下:区分考生数学成绩的关键题目之一。
2.学情分析首先,经历了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各种图形的推理训练和几何证明训练,学生们已经建立了较强的推理意识、培养了较强的图形观察力,也积累了较丰富的几何模型。
这是学生解决圆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的有利因素。
但由于对各种几何图形的学习是分散在六册书的不同章节,平常都是相对独立地训练某个知识点,一旦将各类图形和问题综合起来,学生就会感觉复杂而手足无措,不懂有逻辑地将大问题细化成小问题,无法通过知识的转化和迁移与平时的练习联系起来,这是学生解决综合题的不利因素。
3.教学任务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例题讲解,能将相似三角形与圆的相关内容整合成知识系统,掌握在圆的图形背景下如何找到证明相似的条件,然后通过相似找到成比例线段,达到求证和求算的目的。
(2)熟练掌握圆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解题的思考方法和一般流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已知和未知双向推敲分析题干,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分析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备考中考的信心。
4.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圆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流程。
教学难点: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相似形;通过已知和未知双向分析推导圆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找到解题突破口。
5.教法与学法分析5.1教法分析本课采用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法,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从已知探未知,再从未知寻已知。
5.2学法指导学法强调问题引导下的“自主探索法”,组织学生开展“细观察,强联系,用脑想,动手做”的研讨式学习模式。
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优秀教案
相似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模型”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1.相似形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相似形的知识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如测量、绘图、电影、照相等都涉及相似形的知识。
从研究图形的全等发展到研究图形的相似,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来看,就是从研究图形的保距变换发展到研究图形的保角变换,从研究线段的相等发展到研究线段的比,这是认识上的一次深化。
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之后,进一步学习相似形的知识,是对于直线形研究的继续。
相似形与前面学习的全等形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况,相似形比全等形更具有一般性。
所以,这一章所研究的知识实际上是前面学习的全等形问题的发展和拓广。
相似形与后续的“解直角三角形”和“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时都要依赖相似形的知识。
同时,有了全等形和相似形的知识,又可大大充实和丰富圆的研究内容。
所以,相似形在学习平面几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热情较高,乐观向上;乐于参与,有较好的合作精神。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四边形、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一些基础知识,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尽管如此,对于相似三角形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方面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相似三角形在其它背景中的应用还不熟练。
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学生虽然对相似形和四边形、三角形等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更多的是在特定的范围内研究的,对于相似形的工具性作用,学生还不能合理运用。
特别是相似三角形和其他知识的紧密结合,对我校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式。
从学生已有认知入手,通过提出关键性问题,师生交流讨论、质疑,释疑等活动,逐步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刻,一、教学目标1.学生会运用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圆、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经典综合题
中考数学《圆》综合复习【1】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O 于E ,EF ∥BC 且交AC 延长线于F ,连结CE.求证:(1)∠BAE=∠CEF ;(2)CE 2=BD ·EF.【2】如图,△ABC 内接于圆,D 为BA 延长线上一点,AE 平分∠BAC 的外角,交BC 延长线于E ,交圆于F.若AB=8,AC=5,EF=14.求AE 、AF 的长.【3】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OB =2,∠B =30°,C 是弦AB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 CO 并延长CO 交于⊙O 于点D ,连接AD . (1)弦长AB 等于 ▲ (结果保留根号); (2)当∠D =20°时,求∠BOD 的度数;(3)当AC 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 、C 、O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4】如图,在ABC △中90ACB ∠=,D 是AB 的中点,以DC 为直径的O 交ABC △的三边,交点分别是G F E ,,点.GECD ,的交点为M ,且ME = :2:5MD CO =.(1)求证:GEF A ∠=∠. (2)求O 的直径CD 的长.B CF E A D O .A B D C EF 第9题图【5】如图右,已知直线PA 交⊙0于A 、B 两点,AE 是⊙0的直径.点C 为⊙0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
(1)求证:CD 为⊙0的切线;(2)若DC+DA=6,⊙0的直径为l0,求AB 的长度. 【6】【7】如图,已知⊙O 1与⊙O 2都过点A ,AO 1是⊙O 2的切线,⊙O 1交O 1O 2于点B ,连结AB 并延长交⊙O 2于点C ,连结O 2C. (1)求证:O 2C ⊥O 1O 2; (2)证明:AB ·BC=2O 2B ·BO 1;(3)如果AB ·BC=12,O 2C=4,求AO 1的长.O 1O 2A B【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0,0),以OA 为 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 ,点B 是该半圆周上一动点,连 结OB 、AB ,并延长AB 至点D ,使DB=AB ,过点D 作x 轴垂线,分别交x 轴、直线OB 于点E 、F ,点E 为垂足,连结CF (1)当∠AOB =30°时,求弧AB 的长度; (2)当DE =8时,求线段EF 的长;(3)在点B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 时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 如图(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边AB 在x 轴上,且OA OB >,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若点C 的坐标为(02),,5AB =,A 、B 两点的横坐标A x ,B x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 x n -++-=的两根. (1)求m 、n 的值;(2)若ACB ∠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交x 轴于点D ,试求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3)过点D 任作一直线l '分别交射线CA 、CB (点C 除外)于点M 、N .则11CM CN+第24题图图(3)l '【10】如图l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在x轴上,AB=10.以AB为直径的⊙O’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连接BC,AC。
第14讲 圆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 教案
中考压轴题——圆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1. 如图,AB为⊙O的直径,CF⊥AB于E,交⊙O于D,AF交⊙O于G.求证:AC·DG = AG·DF2 如图,PD切⊙O于D,PC = PD,B为⊙O上一点,PB交⊙O于A,连结AC、BC. 求证:AC·PB = PC·BC3. 如图,⊙O是弦AB∥CD,延长DC到E,EB延长线交⊙O于F,连结DF.求证:AD·ED = BE·DF证明:连结CB4. 如图,△ABC内接于⊙O,⊙O的直径BD交AC于E,AF⊥BD于F,延长AF交BC于G.求证:AB 2 = BG·BC5.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垂直AB于M,P是CD延长线上一点,PE切⊙O于E,BE交CD于F. 求证:PF 2 = PD·PC6. 如图,△ABC中,AB = AC,O是BC上一点,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与AC相切于点A,过点C作CD⊥BA,垂足为D.求证:①∠DAC = 2∠B;② CA 2 = CD·CO7. 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平分∠BCD,BD交AC于点F,过点A作圆的切线AE交CB的延长线于E.求证:①AE∥BD;②AD 2 = DF·AE证明:8. 已知:,过点D作直线交AC于E,交BC于F,交AB的延长线于G,经过B、G、F三点作⊙O,过E作⊙O的切线ET,T为切点.求证:ET = ED9.已知⊙O的半径为2,AB,CD是⊙O的直径.P是上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AB,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M.(1)若直径AB⊥CD,对于上任意一点P(不与B、C重合)(如图一),证明四边形PMON内接于圆,并求此圆直径的长;(2)若直径AB⊥CD,在点P(不与B、C重合)从B运动到C的过程汇总,证明MN的长为定值,并求其定值;(3)若直径AB与CD相交成120°角.①当点P运动到的中点P1时(如图二),求MN的长;②当点P(不与B、C重合)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如图三),证明MN的长为定值.(4)试问当直径AB与CD相交成多少度角时,MN的长取最大值,并写出其最大值.试题解析:(1)如图一,∵PM⊥OC,PN⊥OB,∴∠PMO=∠PNO=90°,∴∠PMO+∠PNO=180°,∴四边形PMON内接于圆,直径OP=2;(2)如图一,∵AB⊥OC,即∠BOC=90°,∴∠BOC=∠PMO=∠PNO=90°,∴四边形PMON是矩形,∴MN=OP=2,∴MN的长为定值,该定值为2;(3)①如图二,∵P1是的中点,∠BOC=120°,∴∠COP1=∠BOP1=60°,∠MP1N=60°,∵P1M⊥OC,P1N⊥OB,∴P1M=P1N,∴△P1MN 是等边三角形,∴MN=P1M.∵P1M=OP1•sin∠MOP1=2×sin60°②设四边形PMON的外接圆为⊙O′,连接N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M,如图三,则有∠QMN=90°,∠MQN=∠MPN=60°,在Rt△QMN中,sin∠MN=QN•sin∠MQN,∴MN=OP•sin∠MQN=2×sin60°=2MN是定值.(4)由(3)②得MN=OP•sin∠MQN=2sin∠MQN.当直径AB与CD相交成90°角时,∠MQN=180°﹣90°=90°,MN取得最大值2.10:(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D,P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则AP长的最小值是.(2)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①求线段A′M的长度; ②求线段A′C长的最小值.试题解析:(1)1(2)①∵△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 ∴A′M=AM=1②由①知,点A′在以点M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连接CM交圆M于点A′,过点M向CD的延长线作垂线,垂足为点H.在Rt△MHD中,DH=DM·cos∠·sin∠在Rt△CHM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1.11.如图,已知等边△ABC,AB=16,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与BC边交于点D,过点D作DF⊥AC,垂足为F,过点F作FG ⊥AB,垂足为G,连结GD.(1)求证:DF是⊙O的切线;(2)求FG的长;(3)求tan∠FGD的值.12.如图所示,AB是⊙O的弦,D为OA半径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AB于点E,交⊙O于点F,且CE=CB.(1)求证:BC是⊙O的切线;(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13: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顶点A 、B 在x 轴上,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60BAD ∠= ,点A 的坐标为(-2,0).(1)求C 点的坐标;(2)求直线AC 的函数关系式; (3)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照A →D →C →B →A 的顺序在菱形的边上匀速运动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t 为何值时,以点P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与对角线AC 相切?13:(1) 菱形ABCD 中,点A 的坐标为(2,0)-,60BAD ∠= ,90AOD ∠= ABD ∴∆为正三角形,4AB =AB CD = 4x C ∴=(2)由(1)得设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则∴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为(3)由图可猜想,有四个满足要求的圆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60DCB BAD ∴∠=∠= ,123430∠=∠=∠=∠= ,4AD DC CB BA ==== 如图所示,①点P 在AD 上与AC 相切时,122AP r == 12t ∴= ②点P 在DC 上与AC 相切时,222CP r == ∴26AD DP += 26t ∴= ③点P 在BC 上与AC 相切时,322CP r == 310AD DC CP ∴++= 310t ∴= ④点P 在AB 上与AC 相切时,422CP r == 414AD DC CB BP ∴+++= 414t ∴= 综上,当2t =或6t =或10t =或14t =时,以点P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与对角线AC 相切.。
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能够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学会使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AA、SAS、SSS等,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4.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及判定方法(AA、SAS、SS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毅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欣赏相似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在此基础上,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由于相似三角形涉及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教案
O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会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条件寻找或构造相似三角形,在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中利用其性质求出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出点的坐标。
度,从而得出点的坐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二次函数综合题中的运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二次函数综合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条件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根据条件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感受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信心。
3、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一、复习巩固如图,抛物线y=ax 2+b x -2与x 轴交于点A (-(-11,0),B (m ,0)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点,且∠ACB=90ACB=90ACB=9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OC 2=OA·=OA·OB OB ∴4=1×4=1×m m ,m=4 ∴B (4,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 -4) 代入C 点(0,-2) ∴抛物线解析式为213222y x x =--. 二、新授二、新授例题、如图,直线y =-x+3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B 、C ,经过B 、C 两点的抛物线y=ax 2+bx+c与x 轴另一交点为A ,顶点为P ,且对称轴是直线x=2x=2,,(1)求抛物线解析式;)求抛物线解析式;(2)连结AC AC,请问在,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 AC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D 点为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一点,过点D 作DE ⊥x 轴,交CB 于E ,垂足于H ,过D 作DF ⊥CB ,垂足为F ,交x 轴于G ,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使得△DEF 的周长恰好被x 轴平分?若能,请求出D 点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 (1) 直线3y x =-+与x 轴相交于点B , \当0y =时,3x =,\点B 的坐标为(30),. 又 抛物线过x 轴上的A B ,两点,且对称轴为2x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 \点A 的坐标为(10),. 3y x =-+ 过点C ,易知(03)C ,,3c \=.又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10)(30)A B ,,,, ∴(1)(3)y a x x =--,经过C 点(0,3)243y x x \=-+. (2)连结PB ,由2243(2)1y x x x =-+=--,得(21)P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M ,在Rt PBM △中,1PM MB ==,452PBM PB \== ,∠. 由点(30)(03)B C ,,,易得3OB OC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中,中,45ABC = ∠,由勾股定理,得32BC =.假设在x 轴上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相似. ①当BQ PB BC AB=,45PBQ ABC == ∠∠时,PBQ ABC △∽△. 即2232BQ=,3BQ \=, 又3BO = ,\点Q 与点O 重合,1Q \的坐标是(00),.②当QB PB AB BC=,45QBP ABC == ∠∠时,QBP ABC △∽△. 即2232QB=,23QB \=. A B C P O xy2x =21P 273333OB OQ OB QB =\=-=-= ,, 2Q \的坐标是703æöç÷èø,. 180********PBx BAC PBx BAC =-=<\¹ ,,∠∠∠∠.\点Q 不可能在B 点右侧的x 轴上.轴上.综上所述,在x 轴上存在两点127(00)03Q Q æöç÷èø,,,,能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相似.(3)设D (a ,a 2-4a+34a+3)),则E (a ,-a+3) △DFE ∽△BOC ∴DE :BC=L △DEF :L △BOC ∴2332a a -+=632DFE L D + ∴L △DEF =(21+)×(-a 2+3a) ∴DH+DG=12DFE L D = (21)DH += 2(21)(43)a a +-+- = 12(21+)×(-a 2+3a) ∴243a a -+-=21(3)2a a -+ ∴a 1=2,a 2=3(舍) ∴D (2,-1)应用变式:应用变式:1、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P 点?使得∠1+∠2=45°,若存在,请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分析:(1)延长CP 与x 轴交于E 点,∠1+∠2=45°=∠ABC=∠E+∠2 ∴∠1=∠E ,E E N 的坐标为(113,169)的坐标为(,39)2x -(,24)。
相似三角形教案完美版
面积比与边长比关系
1 2
面积比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长的平方比,即 如果AB/A'B' = k,则S△ABC/S△A'B'C' = k^2。
面积比推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已知,可以通过求边长 比来进一步确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关系。
3
应用
在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面 积比和边长比的关系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从而 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角形的边、角、顶点、高、中线、 角平分线等。
三角形全等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SSS(三边全等)、SAS(两边和夹角全等)、ASA(两角和夹边全等)、AAS(两角和 一非夹边全等)和HL(直角边斜边定理)。
推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对 应的角分别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
对应边成比例性质
定义
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时,这两个三角形 相似。
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如果AB/A'B' = BC/B'C' = CA/C'A',则△ABC ∽ △A'B'C'。
推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多边形概念
01
02
03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比值 。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面积比 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03
初中相似三角形的综合练习教案
初中相似三角形的综合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求解线段长度的问题;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三角形。
(2)性质:相似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成比例关系。
(3)判定方法:①AA准则: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SAS准则: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对应边成比例且其中一个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SSS准则:两个三角形中的三条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应用: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求解线段长度的问题。
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题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90°,AC=4,BC=3,CD=2,求BD的长度。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满足BD=DE=EC。
若CF=7,AC=12,BC=8,求BD的长度。
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角A的平分线,AD=3,BD=2,DC=1,求AB的长。
4.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E是角B的平分线,交边AC于点E,交边BC于点F,已知AB=5,AF=3,BF=4,求CE的长度。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P垂直于AC,且BP=2,PC=4,求线段AB的长度。
三、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和检查通过课前布置练习题来检测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掌握情况。
2.课堂讲解通过板书、PPT等教具,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等知识点。
3.课堂练习由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一起进行练习。
4.课后作业布置额外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
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讲解(经典)
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讲解引言:二次函数综合题题目难度较大,也称压轴题。
解压轴题有三个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审题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以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
二次函数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解答题的倒数几个题目中。
选择题和填空题时易时难。
解答题较难,一般有2—3小题。
第 1 小题通常是求解析式:这一小题简单,直接找出坐标或者用线段长度而确定坐标,进而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即可。
第2—3 小题通常是以动点为切入口,结合三角形、四边形、圆、平移、对称、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等知识呈现,知识面广,难度大;解这类题要善于运用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认真分析条件和结论、图形的几何特征与代数式的数量结构特征的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需要心态平和,切记急躁:当思维受阻时,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并重新审视题意,注意挖掘隐蔽的条件和在联系;既要防止钻牛角尖,又要防止轻易放弃。
一、一中13—14 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二次函数习题212.如图,直线y kx c 与抛物线y ax2bx c 的图象都经过y 轴上的 D点,抛物线与x轴交于A、B 两点,其对称轴为直线x 1 ,且OA OD.直线y kx c与x轴交于点C(点C在点B的右侧).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abc 0; ② 3a b 0; ③ 1 k 0;④k a b; ⑤ ac k 0A .1 B.2 C.3 D.416.如右图是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ax2bx c 0时x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8.已知抛物线y x22x 的图象如左图所示,点N 为抛物线2的顶点,直线ON 上有两个动点P和Q,且满足PQ 2 2 ,在直线ON 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M ,使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2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过 A 、B22两点的抛物线为y x2bx c ,点 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AE,B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ABE 面积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并求出此时ABE 的面积;3)当EAB OAB 时,求点E的坐标.二、二次函数基础2(一)概念:一般地,形如y ax2bx c(a,b,c是常数, a 0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综合(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存在问题培优教案(横版)
考点/易错点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考点/易错点 3 相似三角形模型探究与解题技巧: 1、课堂导入题解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 A(4,0)、B(0,2),如果点 C 在 x 轴上(C 与 A 不重合),当 点 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时,使得由点 B、O、C 组成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至少找出两个满 足条件的点的坐标).
解:∵点 C 在 x 轴上,∴点 C 的纵坐标是 0,且当∠BOC=90°时,由点 B、O、C 组成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即∠BOC 应该与∠BOA=90°对应,
①当△AOB∽△COB,即 OC 与 OA 相对应时,则 OC=OA=4,C(-4,0); ②当△AOB∽△BOC,即 OC 与 OB 对应,则 OC=1,C(-1,0)或者(1,0). 故答案可以是:(-1,0);(1,0). 解析:分类讨论:①当△AOB∽△COB 时,求点 C 的坐标;②当△AOB∽△BOC 时,求点 C 的坐标; 如果非直角三角形也要分类讨论,对应边不一样就得到不同的结果。
图象
开口 对称轴 顶点坐标 最值
a>0
a<0
当 x=
时,y 有最
当 x= 值是
是
时,y 有最 值
增 在对称轴左侧 y 随 x 的增大而
减 在对称轴右侧 y 随 x 的增大而
性
y 随 x 的增大而 y 随 x 的增大而
(二)梯形的性质: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直角梯形的性质:有两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两顶角相等,两腰相等,对角线相等的梯形。
圆与二次函数综合教案
质量至上精益求精
2 11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xOy 中 , 已 知 直 线 l1 经 过 点 A 2 ,0 和 点 B 0 , 3 , 直 线 l2 的 函 数 表 达 式 为 3
3 4 x 3 , l1 与 l2 相交于点 P .⊙C 是一个动圆,圆心 C 在直线 l1 上运动,设圆心 C 的横坐标是 a .过点 C 作 3 3 CM x 轴,垂足是点 M . ⑴ 填空:直线 l1 的函数表达式是,交点 P 的坐标是, FPB 的度数是; y
(1)求实数 a,b,c 的值; (2)若点 M 、N 同时从 B 点出发,均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 BA、BC 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 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 t 秒时,连结 MN ,将 △BMN 沿 MN 翻折, B 点恰好落在 AC 边上的 P 处, 求 t 的值及点 P 的坐标; (3) 在 (2) 的条件下,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Q , 使得以 B,N,Q 为项点的三角形与 △ ABC 相似? 如果存在,请求出点 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D O
C
1 A 图1
B 5长度/秒的速度沿 x 轴向正方向运动,以 O ,A 为顶点作菱形 OABC ,使 14、如图,已知点 A 从 1,
3 为圆心, PC 为半径作圆.设点 A 运动了 t 秒,求:当点 A 在运动 点 B ,C 在第一象限内,且 AOC 60 ;以 P 0 ,
O y A B x O y A B x
图①
图②
质量至上精益求精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 M(3,0)为圆心,以 6 为半径的圆分别交 x 轴的正半轴于点 A,交 x 轴的负半轴 交于点 B,交 y 轴的正半轴于点 C ,过点 C 的直线交 x 轴的负半轴于点 D(-9,0) (1) 求 A、C 两点的坐标; (2) 求证 直线 CD 是⊙M 的切线‘ (3) 若抛物线 y x2 bx c 经过 M、A 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 连接 AC,若(3)中抛物线的对称轴分别与直线 CD 交于点 E,与 AC 交于点 F。如果点 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是 否存在这样的点 P,使得 S△PAM:S△CEF = ������:3,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 意:本题中的结果均保留根号)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比例尺、照片放大缩小等,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新课展开: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自然过渡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实例讲解:结合实际问题,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设计师在设计图案时,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都会用到相似变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片(展示一张包含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如建筑物的立面图),你们能发现其中的相似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这个导入,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起对今天新课的兴趣。
5.完成课后在线练习,包括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巩固课堂所学。同学们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确保解题过程的准确性;
2.规范书写,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清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时,可能对判定方法和性质的应用存在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答;
2.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方式,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交流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效率;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设计有梯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优秀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优秀10篇】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教案
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适用学科适用区域初中数学全国通用适用年级课时时长(分钟)初中三年级120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综合;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次函数综合问题2.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综合问题;灵活运用技巧及方法解决综合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是中考压轴题常考题型之一,考点分值12分,难度较大。
主要考查形式为二次函数与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点存在性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此类问题出现后,大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主要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技巧及实战经验不足所致。
就本节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点存在性问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能否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融入到二次函数,在函数图像中构造相似图形的能力。
二、复习预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2.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为c。
(2)验证c2和a2+b2是否具有相等的关系,若a2+b2=c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4ac b b 而言,其顶点坐标为(- , ).对于 y=a (x -h )2+k 而言其顶点坐标为(h ,k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三、知识讲解考点 1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1.一般地,如果 y=ax 2+bx+c (a ,b ,c 是常数且 a≠0),那么 y 叫做 x 的二次函数,它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二次项系数必须是非零实数时才是二次函数,这也是判断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的重要依据.当 b=c=0 时,二次函数 y=ax 2是最简单的二次函数.2.二次函数 y=ax 2+bx+c (a ,b ,c 是常数,a≠0)的三种表达形式分别为:一般式:y=ax 2+bx+c ,通常要知道图像 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才能得出此解析式;顶点式: y=a (x -h )2+k ,通常要知道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才能求出此解析式;交点式:y=a (x -x 1)(x -x 2),通常要知道图像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 x 1,x 2 才能求出此解析式;对于 y=ax 2+bx+c22a 4a抛物线,因此关键要抓住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考点2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课《相似三角形》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实例,如建筑物的立面图、道路的规划图等,让学生感受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相似三角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组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丰富学生的认知;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考、操作、交流等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持续改进的动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共同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组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丰富学生的认知;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考、操作、交流等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本质,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圆与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及二次函数的综合(共14张PPT)
4.(2015· 资阳)如图,在△ABC中,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
且⊙O与AC相交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结D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连结AE,若∠C=45°,求sin∠CAE的值.
解:(1)连结 OD,BD,∵OD=OB,∴∠ODB=∠OBD.∵AB 是直径, ∴∠ADB=90°,∴∠CDB=90°.∵E 为 BC 的中点,∴DE=BE,∴ ∠EDB=∠EBD,∴∠ODB+∠EDB=∠OBD+∠EBD,即∠EDO= ∠EBO.∵BC 是以 AB 为直径的⊙O 的切线,∴AB⊥BC,∴∠EBO= 90°,∴∠ODE=90°,∴DE 是⊙O 的切线 (2)过点 E 作 EF⊥CD 于点 F,设 EF=x,∵∠C=45°,∴△CEF,△ABC 都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 ∴CF=EF=x, ∴BE=CE= 2x, ∴AB=BC=2 2x.在 Rt△ABE EF 10 中,AE= AB +BE = 10x,∴sin∠CAE= = AE 10
7.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经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M(1,m)恰好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M的半径为.设⊙M与y轴交于点D,抛物线的顶点为E. (1)求m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DBC=α,∠CBE=β,求sin(α-β)的值; (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E相似?若存在,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与AB边 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E. (1)求证:点E是边BC的中点; (2)求证:BC2=BD· BA; (3)当以点O,D,E,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时,求证:△ABC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
圆与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专题(含答案)
圆与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及二次函数的综合类型一:圆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1.如图,BC是⊙A的直径,△DBE的各个顶点均在⊙A上,BF⊥DE于点F.求证:BD·BE=BC·BF.2.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与AB边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E.(1)求证:点E是边BC的中点;(2)求证:BC2=BD·BA;(3)当以点O,D,E,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时,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连结OD,∵DE为切线,∴∠EDC+∠ODC=90°.∵∠ACB=90°,∴∠ECD+∠OCD=90°.又∵OD=OC,∴∠ODC=∠OCD,∴∠EDC=∠ECD,∴ED=EC.∵AC为直径,∴∠ADC=90°,∴∠BDE+∠EDC=90°,∠B+∠ECD=90°,∴∠B=∠BDE,∴ED=EB,∴EB=EC,即点E为边BC的中点(2)∵AC为直径,∴∠ADC=∠ACB=90°.又∵∠B=∠B,∴△ABC∽△CBD,∴ABBC=BCBD,∴BC2=BD•BA(3)当四边形ODEC为正方形时,∠OCD=45°.∵AC为直径,∴∠ADC=90°,∴∠CAD=90°-∠OCD=90°-45°=45°,∴Rt△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类型二:圆与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3.如图,在△ABC中,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AB于点G,且D是BC的中点,DE⊥AB,垂足为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2)已知CF=5,cosA=25,求BE的长.解:(1)连结OD.∵CD=DB,CO=OA,∴OD是△ABC的中位线,∴OD∥AB,AB=2OD.∵DE⊥AB,∴DE⊥OD,即OD⊥EF,∴直线EF是⊙O的切线(2)∵OD∥AB,∴∠COD=∠A,∴cos∠COD=cosA=25.在Rt△DOF中,∵∠ODF=90°,∴cos∠FOD=ODOF=25.设⊙O的半径为r,则rr+5=25,解得r=103,∴AB=2OD=AC =203.在Rt△AEF中,∵∠AEF=90°,∴cosA=AEAF=AE5+203=25,∴AE=143,∴BE =AB-AE=203-143=24.(2015·资阳)如图,在△ABC中,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且⊙O与AC相交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结D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连结AE,若∠C=45°,求sin∠CAE的值.解:(1)连结OD,BD,∵OD=OB,∴∠ODB=∠OBD.∵AB是直径,∴∠ADB=90°,∴∠CDB =90°.∵E为BC的中点,∴DE=BE,∴∠EDB=∠EBD,∴∠ODB+∠EDB=∠OBD+∠EBD,即∠EDO=∠EBO.∵BC是以AB为直径的⊙O的切线,∴AB⊥BC,∴∠EBO=90°,∴∠ODE =90°,∴DE是⊙O的切线(2)过点E作EF⊥CD于点F,设EF=x,∵∠C=45°,∴△CEF,△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EF=x,∴BE=CE=2x,∴AB=BC=22x.在Rt△ABE中,AE=AB2+BE2=10x,∴sin∠CAE=EFAE=10105.如图,△ABC内接于⊙O,直径BD交AC于点E,过点O作FG⊥AB,交AC于点F,交AB于点H,交⊙O于点G.(1)求证:OF·DE=OE·2OH;(2)若⊙O的半径为12,且OE∶OF∶OD=2∶3∶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解:(1)∵BD是直径,∴∠DAB=90°.∵FG⊥AB,∴DA∥FO,∴△FOE∽△ADE,∴FOAD=OEDE,即OF•DE=OE•AD.∵O是BD的中点,DA∥OH,∴AD=2OH,∴OF•DE=OE•2OH (2)∵⊙O的半径为12,且OE∶OF∶OD=2∶3∶6,∴OE=4,ED=8,OF=6,∴OH=6.在Rt△OBH中,OB=2OH,∴∠OBH=30°,∴∠BOH=60°,∴BH=BO•sin60°=12×32=63,∴S阴影=S扇形GOB-S△OHB=60×π×122360-12×6×63=24π-183类型三:圆与二次函数的综合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且以AB为直径的圆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0,2),过点C作圆的切线交x轴于点D.(1)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D的坐标;(3)设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F两点,问:是否存在以线段EF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若存在,求出该圆的半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y=-12x2-32x+2(2)以AB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坐标为O′(-32,0),∴O′C=52,O′O=32.∵CD为圆O′的切线,∴O′C⊥CD,∴∠O′CO+∠DCO=90°.又∵∠CO′O+∠O′CO=90°,∴∠CO′O=∠DCO,∴△O′CO∽△CDO,∴O′OOC=OCOD,∴322=2OD,∴OD=83,∴点D的坐标为(83,0) (3)存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2,设满足条件的圆的半径为|r|,则点E的坐标为(-32+r,r)或F(-32-r,r),而点E在抛物线y=-12x2-32x+2上,∴r=-12(-32+|r|)2-32(-32+|r|)+2,∴r1=-1+292,r2=-1-292(舍去).故存在以线段EF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该圆的半径为-1+2927.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A,B,C 三点的圆的圆心M(1,m)恰好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M的半径为.设⊙M与y轴交于点D,抛物线的顶点为E.(1)求m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DBC=α,∠CBE=β,求sin(α-β)的值;(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若存在,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可知C(0,-3),-b2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ax-3(a>0).过点M作MN⊥y轴于点N,连结CM,则MN=1,CM=5,∴CN=2,于是m=-1.同理,可求得B(3,0),∴a×32-2a×3-3=0,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由(1)得,A(-1,0),E(1,-4),D(0,1),∴△BCE为直角三角形,BC=32,CE=2,∴OBOD=31=3,BCCE=322=3,∴OBOD=BCCE,即OBBC=ODCE,∴Rt△BOD∽Rt △BCE,得∠CBE=∠OBD=β,因此sin(α-β)=sin(∠DBC-∠OBD)=sin∠OBC=COBC=22(3)显然Rt△COA∽Rt△BCE,此时点O(0,0).过点A作AP2⊥AC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P2,由Rt△CAP2∽Rt△BCE,得P2(0,13).过点C作CP3⊥AC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P3,由Rt△P3CA∽Rt△BCE,得P3(9,0).故在坐标轴上存在三个点P1(0,0),P2(0,13),P3(9,0),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已知:如图,△ABC接于⊙O,∠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交⊙O于E,EF∥BC且交AC延长线于F,连结CE.求证:(1)∠BAE=∠CEF;(2)CE2=BD·EF.【2】如图,△ABC接于圆,D为BA延长线上一点,AE平分∠BAC的外角,交BC延长线于E,交圆于F.若AB=8,AC=5,EF=14.求AE、AF的长.【3】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O并延长CO交于⊙O于点D,连接AD.Array(1)弦长AB等于▲(结果保留根号);(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4】如图,在ABC △中90ACB ∠=,D 是AB 的中点,以DC 为直径的O 交ABC △的三边,交点分别是G F E ,,点.GE CD ,的交点为M ,且46ME =, :2:5MD CO =.(1)求证:GEF A ∠=∠. (2)求O 的直径CD 的长.【5】如图右,已知直线PA 交⊙0于A 、B 两点,AE 是⊙0的直径.点C 为⊙0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
(1)求证:CD 为⊙0的切线;(2)若DC+DA=6,⊙0的直径为l0,求AB 的长度.【6】EDGBFC O M 第9题图【7】如图,已知⊙O1与⊙O2都过点A,AO1是⊙O2的切线,⊙O1交O1O2于点B,连结AB并延长交⊙O2于点C,连结O2C.(1)求证:O2C⊥O1O2;(2)证明:AB·BC=2O2B·BO1;(3)如果AB·BC=12,O2C=4,求AO1的长.【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0),以OA为直径在第一象限作半圆C,点B是该半圆周上一动点,连结OB、AB,并延长AB至点D,使DB=AB,过点D作x轴垂线,分别交x轴、直线OB于点E、F,点E为垂足,连结CF.(1)当∠AOB=30°时,求弧AB的长度;(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4题图【9】 如图(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边AB 在x 轴上,且OA OB >,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若点C 的坐标为(02),,5AB =,A 、B 两点的横坐标A x ,B x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 x n -++-=的两根.(1)求m 、n 的值;(2)若ACB ∠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交x 轴于点D ,试求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3)过点D 任作一直线l '分别交射线CA 、CB (点C 除外)于点M 、N .则11CM CN+的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0】如图l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 在x 轴上,AB=10.以AB 为直径的⊙O’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连接BC ,AC 。
CD 是⊙O’的切线.AD ⊥CD 于点D ,tan ∠CAD=12,抛物线2y ax bx c =++过A 、B 、C 三点。
(1)求证:∠CAD=∠CAB ; (2)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判断抛物线的顶点E 是否在直线CD 上.并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四边形PBCA 是直角梯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l '相似、圆、二次函数---◆◆◆综合答案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 (培优)【1】证明:(1)∵EF∥BC,∴∠BCE=∠CEF. 又∵∠BAE=∠BCE,∴∠BAE=∠CEF.(2)证法一:∵∠BAD=∠CAD,∠BAE=∠CEF,∴∠CAD=∠CEF.又∵∠ACD=∠F,∴△ADC∽△ECF.∴CE EFAD AC=.∴CE ADEF AC=. ①又∵∠BAD=∠EAC,∠B=∠AEC,∴△ABD∽△AEC,∴BD ADCE AC=.②由①②得CE BDEF CE=,∴CE2=BD·EF.【2】解:连结BF.∵AE平分∠BAC的外角,∴∠DAE=∠CAE.∵∠DAE=∠BAF,∴∠CAE=∠BAF.∵四边形ACBF是圆接四边形,∴∠ACE=∠F.∴△ACE∽△AFB.∴AC AE AF AB=.∵AC=5,AB=8,EF=14,设AE=x,则AF=14-x,则有5x14x8=-,整理,得x2-14x+40=0.解得x1=4,x2=10,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AE=4,AF=10或AE=10,AF=4. 【3】【4】(1)连接DF CD 是圆直径,90CFD ∴∠=,即DF BC ⊥90ACB ∠=,DF AC ∴∥. BDF A ∴∠=∠.在O 中BDF GEF ∠=∠,GEF A ∴∠=∠. ····························· 2分 (2)D 是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DC DA ∴=,DCA A ∴∠=∠, 又由(1)知GEF A ∠=∠,DCA GEF ∴∠=∠. 又OME EMC ∠=∠,OME ∴△与EMC △相似 OM ME ME MC∴=2ME OM MC ∴=⨯ 又46ME =,2(46)96OM MC ∴⨯==:2:5MD CO =,:3:2OM MD ∴=,:3:8OM MC ∴=设3OM x =,8MC x =,3896x x ∴⨯=,2x ∴=∴直径1020CD x ==.【5】 (1)证明:连接OC,∵点C 在⊙0上,0A=OC,∴∠OCA=∠OAC ,∵CD ⊥PA ,∴∠CDA=90°, 有∠CAD+∠DCA=90°,∵AC 平分∠PAE ,∴∠DAC=∠CAO 。
∴∠DC0=∠DCA+∠ACO=∠DCA+∠CAO=∠DCA+∠DAC=90°。
又∵点C 在⊙O 上,OC 为⊙0的半径,∴CD 为⊙0的切线.(2)解:过0作0F ⊥AB ,垂足为F ,∴∠OCA=∠CDA=∠OFD=90°, ∴四边形OCDF 为矩形,∴0C=FD ,OF=CD.∵DC+DA=6,设AD=x ,则OF=CD=6-x ,∵⊙O 的直径为10,∴DF=OC=5,∴AF=5-x ,在Rt △AO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F +OF =OA .即22(5)(6)25x x -+-=,化简得:211180x x -+= 解得2x =或9x =。
由AD<DF ,知05x <<,故2x =。
从而AD=2, AF=5-2=3.∵OF ⊥AB ,由垂径定理知,F 为AB 的中点,∴AB=2AF=6. 【6】【7】解:(1)∵AO 1是⊙O 2的切线,∴O 1A ⊥AO 2 ∴∠O 2AB +∠BAO 1=90°又O 2A =O 2C ,O 1A =O 1B ,∴∠O 2CB =∠O 2AB ,∠O 2BC =∠ABO 1=∠BAO 1 ∴∠O 2CB +∠O 2BC =∠O 2AB +∠BAO 1=90°,∴O 2C ⊥O 2B ,即O 2C ⊥O 1O 2 (2)延长O 2O 1交⊙O 1于点D ,连结AD . ∵BD 是⊙O 1直径,∴∠BAD =90° 又由(1)可知∠BO 2C =90°∴∠BAD =∠BO 2C ,又∠ABD =∠O 2BC ∴△O 2BC ∽△ABD ∴2O B BCAB BD=∴AB ·BC =O 2B ·BD 又BD =2BO 1 ∴AB ·BC =2O 2B ·BO 1(3)由(2)证可知∠D =∠C =∠O 2AB ,即∠D =∠O 2AB ,又∠AO 2B =∠DO 2A ∴△AO 2B ∽△DO 2A ∴2222AO O BDO O A=∴AO 22=O 2B ·O 2D ∵O 2C =O 2A ∴O 2C 2=O 2B ·O 2D ① 又由(2)AB ·BC =O 2B ·BD ②由①-②得,O 2C 2-AB ·BC = O 2B 2 即42-12=O 1B 2 ∴O 2B =2,又O 2B ·BD =AB ·BC =12 ∴BD =6,∴2AO 1=BD =6 ∴AO 1=3 【8】(1)连结BC ,∵A (10,0), ∴OA =10 ,CA =5, ∵∠AOB =30°,∴∠ACB =2∠AOB =60°,∴弧AB 的长=35180560ππ=⨯⨯; ……4分 (2)连结OD,∵OA 是⊙C 直径, ∴∠OBA =90°,又∵AB =BD,∴OB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 ∴OD =OA =10, 在Rt △ODE 中,OE ==-22DE OD 681022=-,∴AE =AO -OE=10-6=4,由 ∠AOB =∠ADE =90°-∠OAB ,∠OEF =∠DEA , 得△OEF ∽△DEA, ∴OE EF DE AE =,即684EF=,∴EF =3;……4分 (3)设OE =x ,①当交点E 在O ,C 之间时,由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有∠ECF =∠BOA 或∠ECF =∠OAB , 当∠ECF =∠BOA 时,此时△OCF 为等腰三角形,点E 为OC中点,即OE =25,∴E 1(25,0); 当∠ECF =∠OAB 时,有CE =5-x , AE =10-x ,∴CF ∥AB ,有CF =12AB , ∵△ECF ∽△EAD,∴AD CF AE CE =,即51104x x -=-,解得:310=x ,∴E 2(310,0);②当交点E 在点C 的右侧时,∵∠ECF >∠BOA ,∴要使△ECF 与△BAO 相似,只能使∠ECF =∠BAO , 连结BE ,∵BE 为Rt △ADE 斜边上的中线, ∴BE =AB =BD, ∴∠BEA =∠BAO,∴∠BEA =∠ECF ,∴CF ∥BE, ∴OEOCBE CF =, ∵∠ECF =∠BAO , ∠FEC =∠DEA =Rt ∠, ∴△CEF ∽△AED, ∴CF CEAD AE=,而AD =2BE , ∴2OC CEOE AE=, 即55210x x x-=-, 解得417551+=x , 417552-=x <0∴E 3(41755+,0); ③当交点E 在点O 的左侧时,∵∠BOA =∠EOF >∠ECF .∴要使△ECF 与△BAO 相似,只能使∠ECF =∠BAO连结BE ,得BE =AD 21=AB ,∠BEA =∠BAO ∴∠ECF =∠BEA,∴CF ∥BE,∴OEBE =, 又∵∠ECF =∠BAO , ∠FEC =∠DEA =Rt ∠, ∴△CEF ∽△AED, ∴ADCFAE CE =, 而AD =2BE , ∴2OC CE OE AE=,∴5+5210+x x x =, 解得417551+-=x , 417552--=x <0(舍去),∵点E 在x 轴负半轴上, ∴E 4(41755-,0), 综上所述:存在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此时点E 坐标为:1E (25,0)、2E (310,0)、3E (41755+,0)、4E (41755-,0).……4分【9】 解:(1)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90ACB ∴∠=,而点C 的坐标为(02),,由CO AB ⊥易知AOC COB △∽△,2CO AO BO ∴=, 即:4(5)AO AO =-,解之得:4AO =或1AO =.OA OB >,4AO ∴=,即41A B x x =-=,.由根与系数关系有:21A B A B x x m x x n +=+⎧⎨=-⎩,解之5m =-,3n =-.(2)如图(3),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易知DE AC ⊥,且45ECD EDC ∠=∠=,在ABC △中,易得AC BC ==AD AE DE BC DB EC∴=∥,, AD AEDE EC BD DE =∴=,, 又AED ACB △∽△,有AE AC ED BC =,2AD ACDB BC ∴==,553AB DB ==,,则23OD =,即203D ⎛⎫- ⎪⎝⎭,,易求得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32y x =+. ······································· (3)过点D 作DE AC ⊥于E ,DF CN ⊥于F .CD 为ACB ∠的平分线,DE DF ∴=.由MDE MNC △∽△,有DE MDCN MN=由DNF MNC △∽△, 有DF DN CM MN =1DE DF MD DNCN CM MN MN∴+=+=,即11110CM CN DE +== 【10】。